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9.1 认识浮力 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9.1认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使用学校:日期:年月日编号:
2、
环节二:教师点拨
液体(空气)的浮力 环节一:师友探究
探究一:液体的浮力
联系重力,抛出的物体会落向地面,可氢气球会上升,放在水中的轻物会浮在水面,可放在水中的重物会下沉,其还受到浮力吗?
问题1.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问题2.在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能支持你的猜想?
问题 3.测物体浮力时,物体能不能与杯子底部相接触?
探究二:空气的浮力
此探究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视频,体会空气的浮力。
环节二:教师点拨:
1.实验方法:称重法。
2.浮力计算。
F G F '
-=浮
浮力产生原因 环节一:师友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因为h 1大于h 2,则P(向上)_____P (向下),所以
F
F。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 认识浮力 教案
第九章9.1 认识浮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教学用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新课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一)研究什么是浮力1、演示: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9—3的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1.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阿基米德原理是如何解释浮力现象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四)课堂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作业量要适当,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既要涵盖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应用。
5.知识拓展: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认识浮力教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
3. 浮力的计算公式:学习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gV排,其中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5. 浮力的利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方向。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金属块、烧杯、弹簧测力计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现象。
将一个金属块放入烧杯中,金属块会浮起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步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验证。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gV排,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计算浮力。
5. 浮力的方向:讲解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6. 浮力的利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的重要性。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方向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 - 教案设计
9.1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引入: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2、感受浮力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
)3、浮力的方向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
强调:竖直向上4、我们发现漂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浸在水中向上运动的物体受浮力吗?(演示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上浮)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学生讨论)能否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
(提示:证明是否受浮力其实就是看看物体是否受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浮力,理解浮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以及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一种液体。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有关浮力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实验:将浮力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 实践操作: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讨论交流: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游泳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浮力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利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生活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的计算 F浮 = G F'阿基米德原理 F浮= ρ水v排g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计示数为5N,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
2. 题目二: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kg,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9.8×10^4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浮力产生了好奇心。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9.1认识浮力教案
9.1认识浮力教案课题名称9.1 认识浮力
三维目标1.观察了解浮力现象,认识浮力。
2.会用“称重法”求浮力。
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重点目标
会用“称重法”求浮力难点目
标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导入示标视频,轮船在海上航行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认识浮力
导学:阅读教材P169—170,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导思: 1.物体所受浮力是什么方向?
2.什么是浮力?
学做思二:探究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导学:阅读教材P169—170,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导思: 1.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怎样测出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画出图1乙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
导做:物体受力平衡知识得出浮力公式:
学做思三: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图1。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9.1 认识浮力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和练习,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浮力的定义,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学生能够将浮力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称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
例如,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浮起来,并让学生用手感受物体受到的向上推力。
2. 讲解: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下沉。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意义和应用。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解决一些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a. 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放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b. 一个体积为500立方厘米的物体放入盐水中,盐水的密度为1.2克/立方厘米。
2. 答案:a. 浮力大小为200克。
b. 浮力大小为6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9.1认识浮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九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实例。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量。
题目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排开的空气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空气的重量。
题目3:一个物体在盐水中的浮力是多少?解答:需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然后测量物体在盐水中排开的盐水的重量,浮力等于排开的盐水的重量。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9.1 认识浮力 教案
9.1 认识浮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浮力的概念并体验浮力;2. 知道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3. 理解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释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3. 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大小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过程。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体验浮力的存在二、进行新课1.浮力的概念2.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观赏几组优美的图片(播放与浮力有关的现象:人躺在死海里看书;鸭子在水中游;落叶漂在湖面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鸭子在水面中游和落叶漂在湖面上的现象,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呢?回答的很好,因为有力的作用。
鸭子或是落叶除了受自身重力还受到另外一个外力,那么这个外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呢?鸭子或是落叶能飘在水面上,是因为还受到水的浮力。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浮力以及探究浮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老师演示一个小实验同学仔细观察。
①用手托着乒乓球。
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
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
大家知道兵乓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分组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下去巡看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请一组较好的典型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和讲解他们组的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知识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巩固提高: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和公式。
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气球升空等。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指导。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浮力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如船只、木筏、橡皮艇等浮在水面上,以及气球升空、游泳圈等。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它们是如何受到水的支持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运用浮力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
4.学生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 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作用。
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理解物体浸入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浮力的概念2.浮力的作用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三、教学重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出问题1.引入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液体中?”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讲解浮力的概念1.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浮力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三:浮力的作用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2.讲解浮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步骤四: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介绍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分析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步骤五: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1.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
2.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的压强是造成浮力的原因之一。
步骤六:小结与讨论1.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加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工具与素材1.实验器材:容器、水、不同密度的物体。
2.图片和图表:用于说明浮力的原理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浮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浮力相关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2.带领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中逐渐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建立起对浮力的深刻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浮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计算结果。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试着抬起一个物体,感受力的作用。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浮力也是一种力,它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从而引入浮力的概念。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浮力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认识浮力板书内容: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计算公式3.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000kg/m³。
(2)一个质量为0.5kg的木块放入盐水中,盐水的密度为1200kg/m³。
答案:(1)石头的浮力为19.6N。
(2)木块的浮力为5.88N。
2. 请举例说明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潜水艇、太空舱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中,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9.1认识浮力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处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让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强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吗?”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探究,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2.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在水中放入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们观察其浮沉情况,激发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
4.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浮力的存在,使他们在实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本案例从阿基米德原理入手,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到浮力的存在,并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
2. 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 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4. 实验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 m排g。
7. 课堂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 m排g = 2kg × 9.8N/kg = 19.6N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认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浮力的概念并体验浮力;
2. 知道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
3. 理解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释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 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大小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过程。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体验浮力的存在
二、进行新课
1.浮力的概念
2.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观赏几组优美的图片(播放与浮力有关的现象:人躺在死海里看书;鸭子在水中游;落叶漂在湖面上)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鸭子在水面中游和落叶漂在湖面上的现象,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呢?
回答的很好,因为有力的作用。
鸭子或是落叶除了受自身重力还受到另外一个外力,那么这个外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呢?
鸭子或是落叶能飘在水面上,是因为还受到水的浮力。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浮力以及探究浮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老师演示一个小实验同学仔细观察。
①用手托着乒乓球。
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
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
大家知道兵乓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分组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下去巡看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请一组较好的典型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和讲解他们组的实验。
这组同学不仅演示得很成功,而且讲解非常准确,我们再次用掌声表扬这组同学的出色表现。
根据他们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并可以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测量浮力方法吗?同学们可以课后思考。
下面同学们看我们教材中“想想做做”,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动手做做。
通过这个想想做做,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去猜想浮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下面根据你们的猜想分为六个下组,每一小组探究的关系如下: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小组讨论后就互相协作来完成你们组的实验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始实验,相信你们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的
观看,议论思考
因为有力的作用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小组讨论、合作
展示: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
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看书动手做做思考猜想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归纳总结新的物理概念。
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
三.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浮力,请同学们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知道了用弹簧测力计侧浮力大小,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老师的引导,明白了浮力与什么有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建立。
四.评价反馈
1、关于浮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和煤油中所受的
浮力一样大
B、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越深,它所受的
浮力越大
C、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
的密度有关
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木块
上浮铁块下沉,这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比
铁块大
2、潜水员由水下面5 m深处潜入水下面
20m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和浮力
的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3、一石块重5.2N,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
的下端,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为3.2N,
求:
(1)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石块的密度是多少?(g=10N/kg)
五.作业
1. P171面1.2
2.预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六.预习提纲
1.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 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是什么?
3.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是什么?使用范围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浮力
一.什么叫浮力
1. 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 大小: F浮=G-F
二. 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研究方法: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猜想:
1. 与物体的关系:密度,体积,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深度
2. 与液体的关系:密度和深度
通过提纲式的板书将所学的内容精要地浓缩在黑板上,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明晰了学习的进行程序和思维过程。
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