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1..
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
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1. 突破“糖葫芦”复述模式,撰写发展变化的刑法思想史以往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著述,多限于刑法思想研究,这让人误以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史就是刑法思想史。
就研究深度而言,先秦时期法律思想探讨相对较好,而西汉以后大多是套用先秦儒家、法家的观点“照葫芦画瓢”,这种研究方法被喻为“糖葫芦”式复述。
阅读这些以复述方式形成的成果,让人误以为西汉以后刑法思想没有多大发展。
这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从魏晋到明清,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历时1600余年之久。
在此期间,刑名、罪名多有新创,立法内容日益健全,司法制度逐步发展,律典的法律地位和刑事法律体系也有变化,各代都曾结合国情实际,在刑事法制建设方面有所变革。
与此相适应,刑法思想也多有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时代特色。
魏晋至宋代,“律典”“令典”两典并重,同为国家“大法”,分别构成以典为纲,以其他法律形式为目的律令法律体系。
元代弃律用格、例。
明代变革传统的律令法律体系,建立以典为纲,以例和其他法律为目的法律体系。
这些重要的变化都是在统治者立法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其中以“大经大法”思想、“律例关系”思想和“大法”“常法”“权变之法”关系思想影响最大。
为了实现全面、正确地阐述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的学术目标,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糖葫芦”复述模式,深入研究西汉以后的刑法思想的发展变化,结合律典地位和法律体系的变化,全面挖掘各家各派的法律思想,从而撰写出一部体现融合诸子各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法律思想史。
2. 突破“以刑为主”论的局限,开辟法律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历史背景概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以刑为主”的法律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从周代的礼法到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强调刑罚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分析接着,深入分析“以刑为主”论在法律思想和实践中的局限性。
这包括其对个人权利的忽视、过分依赖刑罚导致的社会问题,以及这种思想如何限制了法律体系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法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思想理论和学派,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别解释一些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重要名词。
1. 天命思想:天命思想是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皇帝拥有天命,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存在,统治着万民生得天赋的权威。
这一思想为中国封建法治提供了思想基础,并形成了君主尊法的传统。
2. 礼法思想:礼法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核心之一。
礼法思想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应服从礼制,礼制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这一思想对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提出“法治”理念。
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主张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君主的权力和国家的统治。
法家思想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人伦关系,主张“仁者爱人”,提倡君王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社会秩序和法治的目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法治思想:法治思想是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法治思想倡导以宪法为基础,通过法律来制约政府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建立公正和平等的法律秩序。
法治思想为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6.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倡导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社会公正,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中国法律思想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法律思想的主要流派和观点,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国法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中国法律思想史(一)总共30题共2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明确区分”礼”与”仪”将礼从宗教祭祀和礼节仪式中解脱出来的,突出礼的社会性、制度性的思想家是()(0.6分)a.邓析B.管仲c.商鞅d.子产★标准答案:d★考生得分:0分评语:2.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
(0.6 分)a鲍叔牙B.管仲c.子产d.邓析★标准答案:B★考生得分:0分评语:3.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0.6 分)a礼B.义c.仁d利★标准答案:B★考生得分:0分评语: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完备最全面论证封建制度和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是()(0.6分)a孔子B.孟轲c.荀况d.董仲舒★标准答案:d★考生得分:0分评语:5.()最早提出了我国古代的自然主义法律观。
(0.6 分)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标准答案:c★考生得分:0分评语:6.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0.6分)a.规范礼治B.贵贱不愆c.公布成文法d.改革土地制度★标准答案:c★考生得分:0分评语:7•韩愈的()说,为后来宋儒提出气质之性、天理人欲之说开辟了道路。
(0.6 分)a.性三品B.天刑c.赏罚及时d.崇礼重法★标准答案:a★考生得分:0分评语:8.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
(0.6 分)a亲亲尊尊B.仁爱c礼义d廉耻★标准答案:a★考生得分:0分评语:9.早期黄老治学明显具有()结合的性质(0.6分)a道法B.儒法c.儒墨d.礼法★标准答案:a ★考生得分:0分评语:10•杜预认为立法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是()(0.6分)a朋的慎罚B.德主刑辅c.简直d.礼乐抚于中★标准答案:c★考生得分:0分评语:二、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孔子仁”论的实质内容是()。
(0.8 分)a以爱人”为中心B.以孝悌为根本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标准答案:a,B,c,d2周礼具有以下性质()(0.8分)a.道德规则B.宗教仪式c.法律规则d.根本大法★标准答案:a,B,c,d★考生得分:0分评语:3.下列人物属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有()(0.8分)a子产B.叔向c.管种d.邓析★标准答案:a,c,d★考生得分:0分评语:4•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概述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中国法律思想也逐渐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介绍,包括儒家法律思想、道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和佛教法律思想等。
二、儒家法律思想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化可以使人们遵守法律。
儒家强调君主的仁德和贤能,以建立和谐社会。
孔子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君子之治,必以礼为主”,认为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他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务,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孝道。
道家法律思想强调自然法和自由性。
道家认为,法律应该尽量少用,让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治理国家和社会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
老子是道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法律的规则应该尽量简单且自由,让人们自由选择和发展。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之争”,即通过让人们自由发展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四、法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法家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应该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韩非是法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严密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韩非认为,法律应该公平、严明、无偏,能够对不法分子进行惩罚,同时也保护人民的权益。
佛教法律思想强调慈悲和智慧。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和悟道,人们可以超越世间的法律和规则,达到解脱。
法显是佛教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通过慈悲和智慧来解决争端和冲突,以求和平共处和众生安乐。
六、总结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礼仪和仁德,道家法律思想强调自然法和自由性,法家法律思想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佛教法律思想强调慈悲和智慧。
这些不同的法律思想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1.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1方法1・ 联系各个时期社会状况来研究2.重视阶级分析的方法 3. 实事求是,历史地看咨询题研究状况按照政治演进来研究 按照进展时期来研究:三个进展时期一一礼治;法治;礼法第一章 夏、商、西周 第一节 夏商一.《尚书》一一中国最早的历史书籍;内容:典,谟,诰,誓 二.神权法思想要紧内容:授命于天,恭行天罚(1)有利于使统治合法化(2)有利于加大统治权威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变化以德配天,解决天命和人事的矛盾,表明神权法思想在西周 差不多发生坚决 4. 在此基础上,周公提出“明德慎罚”思想,反映劳动人民力量的壮大和神权政治的坚决5. 笃信上帝f 天不可信;专事鬼神f 注重人事;专讲刑杀f 德调和 7. 以咨询题为中心进行研究4.按照朝代的更替来研究6.1.概述天不可信,天命靡常 2.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3.德政内容勤政明德慎罚慎重断案,刑当其罪一一中罚不是有意地削弱或舍弃刑罚,而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刑罚四. 以“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原则为指导的礼治思想(一)礼的含义1. 宗法: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爱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2. 兄终弟及f 父死子继f 嫡长继承:立子以贵(母亲的地位)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致福也。
"4. 礼到西周时进展为礼制(二)礼治的差不多原则一一“亲亲”・ 亲亲:宗法原则,以父为首,旨在爱护家长制得犯上坐乱在宗法制度下,二者相互结合,为爱护宗法等级制度服务 周礼专门强调“孝”、“忠”,这既是伦理道德规范,又是法6.君子无逸2.保民 爱惜民利3.任贤 2.区分有意过失;累犯偶犯 3.反对族诛连坐 4.重教化,反对滥杀无辜是祭奠的仪式:礼起源于祭奠,指的 “礼,履也,因此事神2.3.4.律规范(三)礼治的特点一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要紧调整奴隶主(贵族)内部关系;刑则每指向平民。
体现西周礼和刑的特权性和阶级性,表明西周实行的是公布不平等的特权法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指导西周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各级贵族享有特权,不受刑罚制裁,而是道义上的声讨;但严峻破坏宗法等级制度的贵族也会被处以刑罚,甚至酷刑,于此同时,他 们受刑会得到照管第二章 春秋战国第一节 儒家1. 以仁(仁者爱人)为核心,以克己为手段,以复礼为目的的 礼仁相结合的法律思想(“克己复礼") “仁”的含义:孝、悌、忠、信、恭、宽、敏、惠、刚毅、 俭、让、忠恕、中庸、博学、爱人 亲也,从人从二”一一处理人与人之间差不多关系的准则 “仁”的差不多原则(差不多涵义):“爱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反不欲勿施于人(同辈)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3) “爱人”具有宗法性和等级性,由亲及疏,由己及人,由 孝悌而尽忠,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3. 一.两个进展时期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的儒家;秦汉以后的儒家不是纯粹的儒家, 而是以儒为主,儒法并用,以礼为主,礼法合一,并吸取其他各家思想 (一)孔子(严格声讨违反周礼的行为,通过改良缓和阶级矛盾) (1) 木讷、温、良、"仁①"爱人”从“亲亲”开始,首要的是爱父兄② “仁者爱人”有等级,等级不同,爱的要求也不同,卑幼无条件服从尊贵③“爱人”具有一定的强制力,违抗“仁”的要求不仅要受到良心的声讨,还要受武力的征讨和刑罚的制裁,孔子直截了当给予伦理规范法律性质,使忠孝具有法律性质礼是仁的形式表现。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五,传统法律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传统文 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大陆的、农业的、宗 法的土壤里,世代延续,形成了与希腊、罗马等海洋的、 商业的、宗教的古代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它以儒家思 想为主体,儒法结合,儒道互补,经历了经学、玄学、 道学、理学诸阶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凝聚力的来 源。在其影响之下,传统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连为一体, 本身始终未能独立,而且其原则原理与价值取向也都以 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为依据。因此,二者是同体同质, 表现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欲探求传统法律思想的奥秘, 必须把握传统文化的真髓。
《礼记·丧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 而远之”,这是周人的世界观、认识论。在司法 审判中也随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确立了重人事 的审判思想。
二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形态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礼 治”到“ 法治”再到“礼法合治”三个形态。 也就是说,传统法律思想以“礼治”发端,以 “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 体系。
第一,“礼治”形态
作为一种思想,礼治开始于殷商,盛行于西周, 衰落于春秋。它建立在土地的“王有”的基础上, 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家国一体”的宗法制 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贵族统治集团的道德 和法律统一体。它对于维护殷周奴隶主的统治和 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春秋 时期,它又成了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不断分崩 离析。
第二,“法治”形态
这一思想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定鼎于秦代, 破产于汉初。作为法家的口号和学说,它由李悝 开端,商鞅奠基,韩非总其成,李斯推向极端。
法治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产物,自形成之日便与君主 专制联系在一起,并以刑罚的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在这 个意义上,它是礼治的对立面,其内容、形式、性质以 及理论基础都与礼治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作为传统法 律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与礼治存在着因 果关系,是以礼治文化的存在与衰落为前提的。如它否 定礼治的宗法性,又肯定其等级性;他的“以法治国”, “奉法者强”的结论,是在剖析“为政以德”、“教以 人伦”的无效中得出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商代,动摇于西周。
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奴隶主是上帝的子孙,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
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
西周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对“天命”说作了修正,“昊天有成命,二后而受之”,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命并不是固定的,只属于有德之人。
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1、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2、产生的根源:是由自然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来的。
A、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力量。
认为周围世界存在着一种支配人类和自然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
此是只是一种自然宗教,不具有阶级压迫社会属性。
B、进入阶级社会后,当人们不理解其社会根源时,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而统治阶级都极力扶持和利用宗教来麻痹人们的反抗的斗争意志。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2、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至上神??“上帝”或“帝”的子孙。
3、利用“占卜”或“卜筮”,以“敬鬼神”而使民“畏法令”。
神权法思想的表现:夏:夏禹“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三、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1、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由“天命”转向周公提出“以德配天”说: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1)至高无上的上帝??“天”;(2)“惟命不于常”(天不是固定不变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其目的在于论证周灭商的合理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承载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概述,深入探讨其中的经典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启示。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概述中国法律思想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阶段,古代中国的法律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而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通过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进行呈现。
儒家思想认为,法律应该以仁爱为核心,注重人伦关系和德治。
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主张通过人伦道德规范来调节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法的观念,认为法律应该依循天道自然,以达到社会和谐。
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放弃权力干预,尊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
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法律的作用,提倡以法治国,通过制度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主张严明的法律制度,以权威和威慑力来维持社会稳定。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经典思想1.《论法》《论法》是我国古代法律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是西汉著名法学家邹阳。
该书主张“刑不上大夫、作杀人之罪”,提出法律要公正而严明,不应受到地位和权势的干扰。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刑法》《新刑法》是清代法学家盛宣怀在我国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主张刑法应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注重人权保护和公正。
其中的思想包括对于刑法的分类、刑罚的限制以及对犯罪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等内容,为近代中国刑法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启示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经典思想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强调道德伦理和仁爱观念的思想给当代法律伦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现代法律制度应注重法律与道德的结合,强调法律的道德合理性,以实现法治的真正价值。
其次,古代法律思想中提倡公正与公平的思想对现代刑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法律思想史重点-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重点-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的思想1、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即天命、天罚思想。
2、XXX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其目的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同时“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的思想1、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特权的行为规范。
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
2、商朝末年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紧密结合的。
制后发展成世卿世禄制。
3、西周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5、礼治的基本特征:XXX倡导礼治。
礼和刑都是仆从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合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6、XXX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
XXX:即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
慎罚:区别对待,罪止一身。
主要内容:1、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人;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4、刑罚适中。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1、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最具时代特点的是主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变革的革新思想。
2、XXX: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3、XXX的法制改良思想: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即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对XXX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造:1、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2、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削夺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3、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依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已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04
当代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导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0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 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客观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世界法律思想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法律思想的多样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为世界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多 样性做出了贡献。
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对于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必须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人们的法 治观念和意识。
指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表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法律与道德的 协调发展。
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帮助我们更好 地应对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挑战。
法本《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参考答案
作业一一:单选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成书于( C )。
C. 战国初期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B )。
B. 邓析3. 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C )。
C. 明分使群4.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 C)。
C. 公布成文法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B )。
B. 荀子6. 明确区分"礼"与"仪",将礼从宗教祭祀和礼节仪式中解脱出来的,突出礼的社会性、制度性的思想家是( B)。
B. 子产7. 西周初年,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的是( D )。
D. 分封制8. 墨子所讲的"义"是指( B)。
B. 人们之间互爱互利9. 提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B)。
B. 孔子10.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C )”。
C. 禹刑二、多选题1.周礼具有以下性质(ABCD )。
A. 婚姻家庭规则B. 宗教仪式C. 根本大法D. 法律规则2. 墨子用来匡救时弊、改造社会的主张有(CD )。
C. 尚同 D. 非攻3.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 ABCD )。
A.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B.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C. 法是人制定的D. 有治人,无治法4. 墨子认为在政治上要解决的"三患"是( ABD )。
A. 民饥B. 民不得息 D. 民寒5. 荀子礼法起源观的前提是(CD )。
C. 明分使群 D. 化性起伪6. 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 BD )。
B. 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D. 公族无宫刑7. 下列选项中,属于墨家法律思想的有( ABCD)。
A. 尚贤B. 尚同C. 非攻D. 兼爱8."明德"的内容包括( ABCD)。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11、以德配天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
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3、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明德慎罚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5、律学即法律注释学。
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
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理学产生于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术。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先天地而生,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千古不变。
理学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理论形式上粗浅直观的缺欠。
▲7、铸刑书这是春秋失去子产的一项法律改革。
即将刑法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
它开创了世界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8、《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实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
其实质是一种“原心论罪”说。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
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10、神权法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1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1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1.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思想命题。
墨家反对儒家的宗法制和礼治。
表现为用人上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
该命题是反对以父兄为党,以富贵为偏,对儒家“亲亲”、“尊尊”给予了彻底否定。
2.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中,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作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如果没有犯罪动机,即使有犯罪行为,也应当从轻发落。
“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着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
它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司法主张,有“本其事”的一面,但因过于强调“原心论罪”,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弊端,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
3.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认为,从为民除害兴利的作用上比较,“法”的作用要大于“人”的作用,更应重视“法治”的订立与实行。
因此要先有好的法律,“治法”不但决定着社会的治乱,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能治之人”的才智能力,约束贪婪残忍的人。
黄宗羲的“法治”论具有近代资产阶级的“法治”理论的特征。
4.“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思想命题。
梁启超借用西方“三权分立”原则,创造了他自已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
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体”是不可分的。
国会、国务大臣、独立审判厅分别行使的三权,是“用”,“用”可分。
用君主的统治权来统一“三权”,这就是梁启超的“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5.嫡长继承制: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继承制度,它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我国古代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其中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长子称为嫡长子。
我国从商朝末年就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王位继承人。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这种制度,与宗法制相结合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这种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并长期沿用。
春秋决狱: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瞿业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概述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第一节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依靠物质手段来统治和压榨奴隶,还采用精神手段来欺骗和奴役奴隶,以达到维护他们的统治的目的,于是,他们编造了“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并使之合法化,并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
如“有夏服(受)天命”“菲饮食而致考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等说法,P4-5,总之其基本含义就是“君权天授”。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意使然。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在殷代,奴隶主阶级的“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的发展,在《社记·表记》和《史记》中都有上帝主商的表述,见P5,商王是上帝派来统治人间的代表,既然要顺从上帝,当然也要服从上帝的统治。
而做神人沟通工作的人叫“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卜筮”。
他们把施行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是秉承神的指令,“敬鬼神”是为了使民“畏法令”,是“代天行罚”。
第二节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一、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取代殷商的西周奴隶主贵族像殷商一样,在思想上的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
周灭商是上天的意志,周人统治天下也是上天给予的权力。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德者才可随天命。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二、“以德配天”说的意义周朝统治者也主张“天罚”论,但“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劳动人民的反抗力量是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必须顺民意,以德治人。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里,奴隶主贵族在利用天命神权思想进行统治的同时,也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所谓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持权的行为规范。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商朝末年才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成为法定继承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作业1一.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与偶犯的是(周公)。
2.将“兼爱”用在政体和行政上,就是墨家所说的(尚同)。
3.反对身份等级严格界限,或反对身份尊卑不同而同罪异罚的是(墨子)。
4.刘颂重新解释了“看人设教”“随时之宜”等观念,将其定义为(立法原则)。
5.儒家思想真正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独尊地位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6.黄宗羲认为立法的最高原则是(天下为主,君为客)7.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是(龚自珍魏源)。
8.“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民族主义)。
9.西周时“终”与“非终”是指(惯犯与偶犯)。
10.下列说法是《老子》提出的(“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
11.提出“变法乃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梁启超)。
12.经张斐确认,《刑名》置于律首的体例再未改变,这种体例始于(曹魏《新律》)。
13.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14.第一个提出立法应该“以天下为主”,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和官吏平等的思想家是(黄宗羲)。
15.“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是(章太炎)。
二.名词解释1.权能分治说: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政权”与“治权”。
“政权”指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
“治权”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把“政权”交给人民管理,但又认为人民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应由有能力的专家组成政府,治理国家事务。
若能权能分立,互相制约,各司其职,就能实现民主政治。
2.学校议政:黄宗羲极力赞扬汉、宗太学生的清议,认为学校确实能代表人民的舆论,扩大学校的职能,使它成为清议的机关,监督政府,国家无论行政、外交、军事、刑狱等等,都应当通过学校的意见来执行。
大大推重学校的政治作用,让它主持公是公非,对政府施行一种监察权,这样的学校就近似一个议会。
3.以德配天: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1
3. 各级贵族享有特权,不受刑罚制裁,而是道义上的声讨;但 严峻破坏宗法等级制度的贵族也会被处以刑罚,甚至酷刑,于此同时,他 们受刑会得到照管
第二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儒家 一.两个进展时期 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的儒家;秦汉以后的儒家不是纯粹的儒家, 而是以儒为主,儒法并用,以礼为主,礼法合一,并吸取其他各家思想
要紧内容:授命于天,恭行天罚(1)有利于使统治合法化(2) 有利于加大统治权威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变化
一. 概述
1. 天不可信,天命靡常
2.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3. 以德配天,解决天命和人事的矛盾,表明神权法思想在西周 差不多发生坚决
4. 在此基础上,周公提出“明德慎罚”思想,反映劳动人民力 量的壮大和神权政治的坚决
(2)“仁”的差不多原则(差不多涵义) :“爱人”
1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反不欲勿施于人(同辈)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
(3)“爱人”具有宗法性和等级性,由亲及疏,由己及人,由孝 悌而尽忠,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② 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庶人不宜” ,反对分裂割踞,主张 政权的集中统一
3主张“父子相隐”,父子之间应该相互隐瞒犯罪, 符合周礼“亲 亲”的原则,合理而屈法,扩展为“臣为君讳” (隐瞒包庇)——“为亲者 讳”
4反对铸刑鼎,并非是反对成文法公布那个事件本身,而是反 对乱立法、立乱法:臣下无权公布成文法(立法者) ;法律内容不符合礼的 要求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
前言
对象
方法
1. 联系各个时期社会状况来研究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一
中国法律思想史(1)客观题共45 题(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题,每题 2 分)第1 题(已答). 中国思想史上,()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A. < 老子>B. < 论语>C. < 春秋>D. < 庄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2 题(已答). “法理派”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
A. 实践性B. 民主性C. 理论性D. 革命性【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D. 法家【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3 题(已答). ()是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的法律思想。
A. 儒法合一B. 道家第4 题(已答). ()的盛行激扬了法律虚无主义。
A. 礼治B. 心学C. 玄学D. 律学【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5 题(已答). 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A. 礼B. 权C. 术D. 势【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 题(已答). 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
A. 乐观性B. 第一性C. 功利主义D. 义务本位【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7 题(已答). ()是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
A. 嫡长继承制B. 氏族同婚C. 男尊女卑D. 分封制【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8 题(已答). 墨家的法律观以兼相爱()为核心A. 礼B. 交相利C. 仁D. 利【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9 题(已答). ()的法律思想为汉朝初年的统治者所奉行A. 儒法合一B. 道家第 12 题(已答). 建立于公元前 21 世纪的( )是中国最早的国家。
A. 商朝B. 西周D. 法家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第 10 题(已答 ). 洋务派形成系统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A. 魏源B. 曾国藩C. 林则徐D. 黄宗羲【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第 11 题(已答 ). ( )是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A. 孟子B. 商鞅C. 孔子D. 管仲【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C. 春秋D. 夏朝【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13 题(已答).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邓析
B. 孔子
C. 子产
D. 荀子
A. 黄宗羲
B. 墨翟
C. 老子
D. 柳宗元
A. [天命
B. [以德配天
C. [明德慎罚
D. [仁.义
A. 儒法合一
B. 道家
C. 黄老学派
D. 法家
A. 王弼
B. 鲍敬言
C. 嵇康
D. 韩愈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
对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A. 夫为妻纲
B. 父为子纲
C. 君为臣纲
D. 礼为刑纲
A. 申不害
B. 慎到
C. 商鞅
D. 韩非
A. 儒法合一
B.
C. 黄老学派
D. 法家
A. 战国
B. 秦汉
C. 春秋
D. 魏晋
A. <老子
B. <论语
C. <春秋
D. <庄子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
对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对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A.
儒法合一
B.
道家
C.
黄老学派
D.
法家
A.
李斯
B.
陆贾
C.
贾谊
D.
董仲舒
A.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A. 黄帝
B. 周公
C. 管仲
D. 尧
A. 墨翟
B. 黄宗羲
C. 老子
D. 柳宗元
对错对错对错对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参考答案】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10题(已答). 唐初“安人宁国”方针在司法方面表现为()。
A.
慎刑恤狱
B.
谨防冤滥
C.
宽猛结合
D.
务求其实
【参考答案】ABD
第1题(已答). 早期改革派中,关于变法的方式方法,()主张“仿古法而行之”。
A.
龚自珍
B.
魏源
C.
林则徐
D.
黄宗羲
【参考答案】A
第3题(已答).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之间的论战。
A.
洋务派与改良派
B.
改良派与革命派
C.
礼教派与法理派
D.
洋务派与顽固派
【参考答案】C
第4题(已答). 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
A.
规范化
B.
平民化
C.
哲理化
D.
合理化
【参考答案】C
第7题(已答). 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韩非
B.
商鞅
C.
李斯
D.
申不害
【参考答案】BD
第8题(已答). 晋代著名的律学家有()。
A.
杜预
B.
C.
张斐
D.
刘颂
【参考答案】ACD
第19题(已答). 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罪重罚。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20题(已答). 王守仁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5题(已答). 玄学基本上是法家思想的新发展。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1题(已答). 宋代理学把封建伦理所提倡的()视作“天理”。
A.
三纲五常
B.
礼法并用
C.
宽猛相济
D.
先教后刑
【参考答案】A
第3题(已答). 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而著称的是()。
A.
申不害
B.
C. 商鞅
D. 韩非
A. 李俚
B. 王安石
C. 商鞅
D. 龚自珍
A. 安人宁国
B. 无为而治
C. 礼刑结合
D. 一断以律
第8题(已答). 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A.
求上帝的保佑
B.
上帝立周
C.
动摇了神权
D.
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第9题(已答). 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第10题(已答). 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包括()。
A.
顺天道
B.
因民情
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
第25题(已答).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推崇的行动纲领。
对错
【参考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