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药方剂教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阳上亢:忌食辛辣之胡椒、辣椒、大蒜、 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忌食油炸粘腻、生冷瓜果等食物; 疮疡肿毒、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
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剂量
剂量是指一剂药中每味药物成人一日的用 量,包含单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方剂中各 药的相对用量和制剂的实际服用量三个方 面。根据药物性能、质地、方剂配伍、病 情轻重、剂型种类、处方用药多少,以及 年龄、体质差别等情况综合考虑。
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 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白头翁、鸡血藤、败 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马齿苋、鸦胆子、 板蓝根等。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 芍、紫草等。
5.清虚热药:青蒿、徐长卿、地骨皮、胡黄 连、银柴胡等。
(三)泻下药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 治疗宿食积滞、便秘、水饮内停等病证的 药物,称为泻下药。
(五)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不同于不 良反应,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甚至危及生 命。
注意炮制方法、恰当配伍、正确煎服、剂 量、适用证以及患者体质。
禁止长期服用和误服。
二、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二)禁忌 (三)剂量
(一)配伍
1.七情 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合称中
陈皮、青皮、枳实、佛手、木香、香附、 乌药、大腹皮等。
(八)活血祛瘀药
凡功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 治疗瘀血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乳香、 红花、桃仁、益母草、马钱子、莪术、三 棱、没药、五灵脂、鸡血藤、水蛭等。
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猛之品,如水银、 砒霜、雄黄、斑蝥、马钱子、蟾蜍、川乌、 藜芦、胆矾、巴豆等。
慎用: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和温 里药,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 牡丹皮、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 硝、附子、肉桂等。
3.服药禁忌
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 俗称“忌口”。一般用药时应忌食生冷、 辛热、油腻、腥腻及刺激性食物。
(二)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还有淡味、涩味,附 于甘、酸。
功效: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开窍、芳香化湿等作用,
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等,如麻黄、藿香等。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和中作用,常用于虚证、
疼痛等,如人参、甘草等。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肺虚
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 3.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巴豆、
牵牛子等。
(四)利水渗湿药
凡功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治疗水湿内 停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茵陈、猪 苓、滑石、木通、萆薢等。
(五)化湿药
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明显的表现。 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蝉蜕、升麻、葛根、蔓荆子等。
(二)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 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 夏枯草、芦根、决明子、竹叶等。
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 胆草等。
药“七情”。 单行: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 相须: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合用,增强原疗效。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2.配伍的临床指导意义
临床充分利用相须、相使,考虑选用相杀、 相畏,注意相恶,避免使用相反配伍。
(二)禁忌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禁忌
1.配伍禁忌
三、常用中药三大部分
(一)解表药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 物,称为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适用于感冒风寒,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
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明显的表现。 麻黄、桂枝、白芷、细辛、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香薷、
藁本、辛夷、苍耳子等。 2.发散风热药 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恶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
久咳、遗尿等,如五味子、乌梅。 苦能泄、能燥、能坚,有清热泻火、降泻通便、燥湿存阴等,
常用于实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咳喘、湿证、阴虚火旺等, 如大黄、葶苈子等。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 痰核、燥热便秘等,如海藻、昆布等。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向性, 分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运脾胃,治疗湿盛为 病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苍术、藿香、佩兰、厚朴、砂仁、豆蔻等。
(六)祛风湿药
凡功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治疗风湿病 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羌活、独活、木瓜、桑枝、威灵仙、川乌、 白花蛇、雷公藤等。
(七)理气药
凡功能调舒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的药物, 称为理气药。
1.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的关系 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 3.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四)归经
归即趋向,经是指脏腑、经络。归经指药 物对于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与治疗 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归某经的药物均擅长于治疗某 经所属脏腑经络病证。
但同归一经的药物,因其药性、升降浮沉 等不同的作用而不同。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 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 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苦参、细辛、 芍药。
(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 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用药禁忌
凡易对母体、胎儿或产程产生损害的药物。
第十章 中药方剂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中药的用法;常用方剂的功效与 主治。
2.熟悉中药的性能;方剂的组成原则。 3.了解中药的应用;方剂的常用剂型。
wk.baidu.com
一、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又称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
气中温热和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本质 上是寒、热二性。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 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 救逆等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