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概论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都市带——是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25

2、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3、位序规模法则

4、逆城市化——特大城市中心市区和郊区人口均外迁,

特大城市人口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

特大城市人口减少。

5、再城市化——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

6、过度城市化——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大量城市问题产生

7、乡村城市化——指社区由乡村地域类型向城市地域类型演化的过程。

8、基本经济活动——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9、非基本经济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他被称为分基本经济活动。

10、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11、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12、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

13、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14、城市经济区——概念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

15、CBD——C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是城市中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是城市经济的中枢。

16、社区——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7、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18、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19、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

20、社会区——指占据不同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

21、邻里——城市中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二、问答题

1、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3-5

一、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二、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等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五、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

一、城市化研究

二、城市发展方针(大中小城市)

三、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城市群)

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商业网点、CBD等)

3、城乡差别。20

一、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与乡村

二、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三、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四、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与乡村

五、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多方面寻找城乡差异。上述几点是最基本的差别。

4、大都市带的特点.

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

2、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

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

3、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

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

4、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

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

5、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

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5、大都市带形成的原因.

一、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

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市集聚

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地区扩散

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

二、城市产业体系的水平结构

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部类不同(钢铁城市、纺织城市)。每个产业的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生产环节往往集中在同一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生产环节不同。

三、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6、中心地型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商品农业

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

类别:集镇、城镇、县城

7、以交通职能为主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

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8、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一、城市化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农业人口的剩余

第二前提:农产品的剩余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检验

(2)工业革命

制造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表现为工厂的扩大与工业部门的分化,进而改变了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和城市的经济性状。

交通运输革命: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革变,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经济距离,克服空间磨擦的能力提高。

农业革命: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投入(农药、化肥、播种技术、收获技术、灌溉技术、加工技术等)的增加。

(3)人口和工业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确立了比较利益的概念。(区位、产业、生产模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与“小而全、大而全”生产)

工业化确立了聚集经济的概念

工业化确立了规模经济的概念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综合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科教文卫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