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3bdb0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1.png)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处理摘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生成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这个以往被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以期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新课标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可见,有效筛选和利用课堂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有效作用对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
一、什么是生成性问题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生成就是相对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言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这个概念与教学相连,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使对同一个筒单问题也很难使学生的认识、感受整齐划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成功、有失败;有突发奇想,甚至猜想;有赞同,有反对;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思维方式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有预设内的,也有预设外的;有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也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也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有显见的,也有隐含的……这些形式往往交错呈现,共同作用,一起构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成性问题。
二、为什么要有效处理生成性问题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形式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有效处理。
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成的意识淡薄。
备课时,我们教师习惯于对自己怎样教设计很多,却常常忽视了学生应该怎样学。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喜欢以预设的教案来教,喜欢为学生画一个教师能驾驭的“圈”,希望学生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学习,便于教师的调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让生成,不敢生成的现象比比皆是。
案例: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教学片段。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教师指导策略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教师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e01ce7a98271fe900ef97f.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教师指导策略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生成性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们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很大一部分指向课堂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在面对这些资源时,更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
策略一:以退为进,伺机而动劳伦斯·斯滕豪斯说:“当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
”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绝大部分是非预设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教师加入争议的任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倾向,与另一方形成对立。
而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教学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执教《葡萄是酸的》一课后,就记录下课堂中“以退为进”的一幕:当我出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句话时,黄婷婷站起来,字正腔圆地展示读。
我们班的陈先锋马上就说:“老师她读错了,这句话应该用生气的语气读。
”“不是的,应该是像黄婷婷一样用难过的语气读。
”这时,教室里议论声响起,有的说用着急的口气读;有的说用可惜的口气读;有的说用骗人的口气读;有的说用惭愧的口气读。
显然,这几种理解仅有一点点合理成分,有的基本是错误的。
怎么办?若不置可否,学生无所适从;若赞赏肯定,显然违背文旨;若断然否定,又伤学生自尊心。
于是,我沉默了几秒,伸手示意学生安静,然后以退为进:“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仅仅争论没有根据,到底该用什么语气读?只有联系下面的内容,想想狐狸当时的情景,才能下结论。
”一听我这么说,学生马上开始重新走进文本,寻找依据。
不久,生1举手回答:“我觉得该用故意的语气说,因为狐狸是吃不到葡萄才说的。
”“还把原因说出来了,真不错!”我马上表扬。
生2:“我觉得是用嫉妒的语气读好,狐狸很想吃但又吃不到,就说葡萄不好吃。
”生3:“我用不屑的语气读,吃不到就不吃呗!”生4:“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酸,他这话更酸,应用酸溜溜的语气读。
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性问题解决的途径-2019年精选文档
![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性问题解决的途径-2019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6c029217c1cfad6185fa705.png)
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性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总是伴随着师生互动的始终;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策略的探索、生活问题的解释与应用,以及师生、生生间交互生成的各种问题,成为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合理解决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性问题?是成为问题的代言人,还是扮演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成为问题解决的促进者,总之,教师“解惑”的途径有哪些,是我们关注的活题。
一、预设问题的解决途径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
事实上,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预设的问题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的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尊重主体需要,促进学生学习。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
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所积淀下的“前数学经验”,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数学背景都是如此丰富而独特。
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自我需要、兴趣,把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
有效的教学也必然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的。
上课不是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把教材规定的内容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改造,用教材所体现的人类经验来扩充、丰富、发展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将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如果我是学生,我怎么学习这部分内容,我怎么才能学得有效?在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希望教师给我提供什么帮助?……然后再考虑自己怎么教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与应对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d7b8cdee518964bce847c28.png)
黄浦区教育学院邢至晖2014年11月28日❝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围绕文本,围绕多元教学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一、课堂动态生成与教师回应的含义“回应”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分析之后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1.生成性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不是大脑被动的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信息领悟过程中,主动建构它对信息的理解,努力建构事物的意义。
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故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而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也各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而非单纯授受知识的“讲堂”❝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十分重视师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利用即时生成的资源,极力倡导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4.“最近发展区”理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己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在生成时,他们所提的问题,不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离学生的实际“己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水平❝5. 需要层次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内在的需要(一)开放性——它的产生并不按照老师的主观想法或预定计划进行——总是伴随着意料之外的事情和与计划不符甚至悖离的偏差而存在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 (二)动态性——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具有发展性——它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继续发展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多样性❝——可能是学生因自身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行为情绪、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等❝——也可能是因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引发产生的问题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四)隐蔽性❝——课堂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二、课堂生成问题的基本特征❝(五)难以复制性❝——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一经在某一堂课中得到捕捉、开发和利用,便不会再完全相同的出现第二次,因为其产生的情境很难重复❝(一)影响课堂有效问题生成的因素❝1、学生因素(1)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3)学生的知识储备(4)学生提问问题的技能❝2、教师因素❝(1)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建立平等、和谐、宽容、民主的师生关系(2)教师的教学设计❝(3)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谈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应对策略
![例谈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1c0516b1ed9ad51f11df201.png)
理不 睬 , 但 是 在处 理 的时 候 , 一 定 要 心 中有
“ 标” , 眼中有“ 本” 。试想 , 如果教师能在 表扬 完第 一个 同学之后 , 话锋 一转 : 你还 能用 不 同 的方法 来算 吗?反馈 各种算 法 后 , 再让 第 一
个学生列 出算式 , 讲讲每 一步计算 的道 理 , 效
( 自此进 入 了巩 固练 习阶 段 。 )
生
最后一个数字是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是 有规律 的。
生 四十五和五十四是反过来的 。
这是 一节 “ 两位 数加 、 减 两 位数 ” 单 元起
始课 , 通过这节课 的教学 , 要 让学生通 过简单
果不 是更好 ?
师 谁愿 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 的?
生 ( 很是得意) 我是列竖式做 的 。
预期 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要 达到 的最 起码 的要求 , 如果这一底线坚 守不住 , 由着学 生牵
着走 , 就会走 向无 目标的误 区。要 生成 , 但不 能盲 目生成 ! 三、 要引导 。 更要舍得放手
的不进位 ( 退 位) 问题来 理解 笔算 的算 理 , 建 立笔算模 型 。显然 , 这节 课没 有完 成教 学 目
在引导学生 提 问之 后 , 分 析 和解 决 问 题
教师先 出示情 境图 , 引导学 生列出算式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2 0 1 3 年第 2 期
4 3 +3 1和 4 3 —3 1 。
态性 。面对 生成 性 的教学 , 教师 肯定 不 能不
师
( 指4 3 +3 1 ) 这道算式 该怎样算 呢?请 小 朋友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 好吗? ( 这时 , 有的 学 生开始拿 出小棒 , 也有的 学生拨弄计数 器, 也有 的学 生动笔 , 一 阵
最新 化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精品
![最新 化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6a15d01a32d7375a41780bd.png)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失当,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节奏和氛围,同时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为此笔者通过对大量的课堂实践和案例研究,形成了一些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转化为可利用的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一、关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界定新课标改革纲要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课堂“生成性”问题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生成性”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它要根据学习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其教学计划要随机应变,强调自主建构的学习和动态生成。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提什么问题,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预测的。
学生的提问、质疑、思维的错误等都是可以转化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每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课堂生成性问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如何教”,如何将学生导向自己课前的预设中来,从而让课“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因此有些教师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质疑或生成的新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应付了事,生怕回应这些新状况会影响教学进度。
然而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是生命个体与知识之间情感的交流,是灵动的,是充满变数的,是无法进行预设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遭遇到无法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新课标改革倡导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6f1fd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e.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一、引言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或挖掘出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生成性资源的定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成性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创造和挖掘,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习动力。
生成性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4. 个性化教学。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有效的教育。
四、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1. 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为成文,形成生成性资源。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讨论和合作产生的成果可以作为生成性资源。
3. 鼓励创新与创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允许学生在作文、演讲等形式中进行创意表达,形成生成性资源。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置一些情境,例如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表达,也可作为生成性资源的一种。
5. 注重资源的保存和共享。
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保存,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其他学生共享,使学生不仅仅是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解决策略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63dab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e.png)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解决策略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解决策略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
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
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
二是动态性。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
三是多样性。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c5aadfe53a580217fcfe32.png)
二.课堂生成的实践策略
1.“欲擒故纵”策略 2.“推波助澜”策略 3.“投石问路”策略
4.“顺水推舟”策略 5.“将错就错”策略 6.“问题放大”策略 7.“适可而止”策略
谢谢大家!
<二>、生成性课堂风貌:
1、 教师总是积极创设知识学习的情景,尽量使学生对相关知 识的理解有真实情景的辅助和催发。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题, 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3、 热烈气氛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 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 4、 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之后,原来 预定的教学内容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融 入了自己的经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真正实现了教学 相长。 5、 理想班级的突出特点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找到 自我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建构与生成新的知识,不断丰 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 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探索教师应对“生成性问题” 的
认识策略
一、传统课堂风貌与生成性课堂风貌的1、在课堂上,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教案中的知识一五一 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聚精会神的聆听教师的每一句话。
2、教师永远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 3、课堂的热烈气氛主要是教师的设问和学生异口同声的 回答; 4、其理想效果永远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教学内 容; 5、理想风貌的突出特点是安静,在课堂上没有教师声音 的时候你能听到更多的是学生一字不漏地熟读课文的声音或 笔在作业本上发出的沙沙声。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策略_陈发财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策略_陈发财](https://img.taocdn.com/s3/m/4236139eb84ae45c3a358c16.png)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I缶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策略福建省石加市石光中学陈发财捅E:在新课程柿准中明珀指出,课父故学过隹是升波的、生成往的,并非封闭的、预设41WW.还有彦计之外却非常有世义的生成何理,A为动为生成性何迎,乾短常把根好逮答奖机,科孕化化姣学设计和浅程本丈主要叶尚中化学课安教孕中面临的生成行认关浅谈,同时制定一系列有效的陶决策0关雄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成往河题;衅决策略生成性问题是师生或生间在闱绕教学目标探究、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股H1学生提出,超出课苗预设方案之外的新何题,由于并非预先方案和设定,因而更能孔实地展示由他们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旋向、困招.高中化学教帅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捉好这种、时产生的生成性何地,将其*化、开发成有用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爽实学习需要。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枳极打造生成性课堂JM扮演好组织者、辅导者与点拨者的角色,承当者指导者的责任.培养与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利问题解决能力.尚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据“以学定教,贴生而行”的准那么,为学生依留更多思考与讨论问题的时间,使其在交流中针对卷弗预留的“帝谀”提出自己正确的看法,让他们耳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卜:人.枳极打造生成性课堂.例如.在“离子反响”教学实践中,教师先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讲授本节课中的理论知识.带着他们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什么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使其学握电解所在水溶液中的反响和反响实侦,以及肉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煽和步骤.接恭,为调练学生书马肉子反应方程式的能力,教师可以成心把瀚和}L0的肉子反响方程式写成2Nt> + H;0 = =2Na4+20f|-+02 t .然后停倾几秒钟. 交给他们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局部同学将会脱口而出,答复SSSffilU)前而加上计鱼数2.不过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评价. 而是提示学生够续思考和交流,技蝙他们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和建议,使其最终徊出正询答案是2隘+ ILO== 2Xa '+20H +比f .随后救师引领学生臼纳出判断离子反响方程式正魂与否的方法是,足否道守反响事实、电荷守怛和成域守怛,由此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e566329ccbff121dd3683fb.png)
能 顺利 完成 教 学任 务 , 并 可 以促 进 学 生积 极 主动 地 建 构 化学 知识 , 理解 化学 的意义 。
2 . 时刻掌握学情 , 掌控课堂生成性问题 学 生是 有差 异 的 , 观察 现象 与 思考 问题 的角 度不
一
有无限可能性 。 如果教师回避课堂上 出现的各种生成 性问题 。 那么 , 化学课堂教学就会变得 单调而枯燥无
味, 失 去 了最 具 生命 活力 的教 学 资 源 , 课 堂 精彩 也 就 随之 消失 。对 于学 生 来说 , 作为有 个 l 生、 上课 爱 思考 的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个体 ,学生 在 自主建 构知识 的过 程 中 常会 提出一 些超 出教 学预设 的问题 ,这正是 他们 认知 状态失 衡 的表现 , 折射 出教 学 的多 元性 、 复杂 性 和不确
文章编号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1 1 - 0 0 4 3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1 1 . 0 1 6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2 . 4 1
教师 要 在课 前 能够 对学 生 的 问题 做 出充 分 预测 , 以免 意外 问题 出现 时 , 我们 一 时难 以驾 驭 。 所以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能 够 在 课 前 精 心 预设 ,关 注 课 堂生 成 性 问
题, 以便 教 师 能很 好 地 驾 驭 课 堂 , 从 而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做 到 适 时地 启发 和 引导 , 顺 利 有效 地解 决 课 堂 生成 性
问题 。
知体验 、 知识经验和学校实 际 , 选择或补充具体的教 学 内容 , 并 对 教材 内容 进 行必 要 的调 整 ( 或增 加 , 或 替
浅议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策略
![浅议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d72252804d2b160a4ec008.png)
浅议 惶 戍性像堂 放 学 中 放 师锔效 理签 的策略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中心小学பைடு நூலகம்朱崇珍
课堂教 学的 有效性 是提高课 堂教 学的有 效保证 ,在教 学过 程 中预 设生 成 是新 课程提 倡 的一 种教 育新理 念 , 预 设生 成将成 为课 堂关注 的重点 ,注 重 教学 的个性 化构建 ,关 注学 生的过 程 性学 习 ,让课堂逐 步形 成一种 灵动 的 、互 动的 、多元 的课堂 。如果 在课 堂教学 中没有 问题 生成 ,课堂将 会失 去 有效 性 ,会 影响学 生 的健 康成 长 。 因此 对每 一节课 的教 学都是 心灵 与心 灵在 碰撞 中灵动 的生 成的过 程 。究其 原 因 ,教 师怎样 在课 堂教学 中灵 动而 又有 效地 预设生 成性 课堂教 学呢 ?我 就平 时 的教学谈 几点 看法 ,仅供 同行 商榷 。 尊重 学生 ,学生蕴 含着生 成 资源 教 师 要 关 注 课 堂 ,面 对 一 双 双 渴 求 知 识 的 眼 睛 ,更 要关 注 全 体 学 生 ,他 们所 处的 生活环 境 、家庭环境 和社会 阅历 的不 同 ,因此他们 的个人 性格 也不 同 ,由此 ,课 学教学 将具有 较大 的差异 ,同 时也蕴含 着丰 富 的生 成 性 。学生 的思维 很活跃 ,生 成资源 也 很丰 富 ,只 有激 发学 生的生 成性资 源 ,调 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才能激 发学 生的原 动力 ,教 师 要在课 堂 上关 注 这种 生 / 成性 资源 ,倾听 和善 待学 生 的意 见 ,从教 学根 源 出发 ,尊 重学 生 的观点和 意 见。 因此 ,教 师在 设计教 学 流程 、研读 文本时 ,不 仅要 备课 , 还 要考虑 到预 设和生 成 。教师不 但要 了解 学生 的现 有知识 ,而 且还 要关注 个体 差异 ,力求学生 全面 发展 。促进 课堂 教学 的生 成 。教 师在 备课 时 ,要 精心 选取 学生 感兴趣 的材料 ,从 兴趣 导入 ,激 发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培养 学生 的思 维 ,为灵动 的课 堂教学做 好 铺垫 。由此可 见 ,要 想让课 堂教 学达 到有 效 ,只有精 心备 课 、关 注学 生的 学 习情况 ,才能 促进课 堂教 学动态 生
试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试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170ea3b0b4c2e3f57276379.png)
蹴而就 , 为什么 ?” 在 引导的过程 中 , 学 生会进行讨 论与 比 较 , 从 而学 会 思 考 , 学会辩证思 维 , 消 除 疑 惑 。这 节课 中 , 教 师 就敏锐而机智地 抓住并运 用了生成性 问题 , 使 学 生 对 问题 的 认 识更 加全 面 、 更 加深 入 , 使 学 生 对 法 治 社 会 有 了 更 深 刻 的 理解, 激发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达 到 了 发 展 学 生 能 力 的教 学 目标 , 是 本 节 课 的亮 点 2 . 巧 妙 利 用生 成 问题 , 使 生成 教 学顺 理 成 章 。 高 中 的政 治 课 具 有 极 强 的 时 政 性 ,因 此 也 就 更 具 有 发 展 性 , 需要教 师灵活掌控课 堂 , 发 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 , 发 现 教 学 的 闪光 点 。 如 教学 内容 中贴 近 生 活 实 际 的 教 学 资 源 , 融 合 了 思 想性 、 知识 性 、 艺术性 的内容, 可 以增 强 学 生 的好 奇 心 ,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使 学 生 随 着 教 师 的 教 学 设 计 一 起 研 究 问题 、 发 现 问题 并 解 决 问 题 。 这 样 还 能 有 效 避 免 生 成 问 题 的 生搬 硬 套 。 比如 , 在 学 习 文 化 的继 承 与 发 展 时 , 我利用 之前热播 的《 功 夫 熊猫 》 进行教 学导 人 , 引 出生 成 问 题 : “ 就 网上有关 ‘ 抵制 ’ 与 ‘ 不抵 制 ’ 《 功夫 熊猫 》 的讨 论 , 你 是 如 何 看 待 的? ” 学生 就此 问 题 进 行 讨 论 并 回答 ,可 能 只会 抓 住 为什 么要 抵 制 与不 抵 制 这 两个方面 , 所 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讨论的焦点其实是“ 如 何 对 待 民族 文 化 与 外 来 文 化 的关 系 ” 。这 里 已经 将 问 题 引 进 课 本 ,学 生 很 容 易 就 了 解 到 : “ 如 何 对 待 民族 文 化 与外 来 文 化 的 关系 ” , 其 实 是 国家 、 民族 的文 化 创 新 应 该 “ 面向世界 , 博 采 众 长” 这 一 生 成 问题 。抓 住 这一 生 成 点 , 继续提 问: “ 同学 们 能 不 能 举 出 生 活 中的 实 际 例 子 呢? ”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解惑 , 就 能 在这一点上拓展开来 , 讲 述 文 化 创 新 的 三 种 途径 。 并 让 学生 了 解到在文化创新过程 中, 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 民族 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在 吸 收 外 来 文 化 的 过程 中 , 注 意坚 持 正确方向 , 克服错误倾 向 , 让 学 生 了解 到 在 文 化 创 新 过 程 中应 克服“ 守 旧 主义 ” 和“ 封 闭 主义 ” 、 “ 民族 虚 无 主 义 ” 和“ 历 史 虚 无 主义。总之 , 要巧妙地利用 生成问题 , 使 教 学 的发 展 变 得 顺 理 成章。 3 . 创 新课 堂教 学设 计 . 拓展 生 成 的 内在 张 力 高 中 的 政 治 课 堂 教 学 是 以 国家 意 识 形 态 与 公 民教 育 为 主 要内容的. 因此 课 堂 上 出 现 的 问题 应 该 朝 着政 治 本 身 的 发展 方 向 前进 是 政 治 课 的 主 要 表现 形 式 。 总 之 , 教 师要 深 化 开 放式 教 学。 使 教 学 形式 多 样 化 , 这 样 才 能 将 获得 的信 息 有 效重 组 , 使 生 成性 问题 得 到 拓 展 , 使 教 学 资 源得 到 转 化 与创 造 开 发 。 如: 教 师 在 教学 “ 办 事情 要 从 实 际 出 发 ” 这 一哲 学 原 理 时 。 面 对 阳 光照 在 教 室 中 的多 媒 体 屏 幕上 。 导 致学 生 看 不 清 显示 在 大 屏 幕 上 的字 这一 课 堂 实 际 情 况 . 为遮住阳光, 转身 拉 上 教 室 的 窗帘 之 后 , 抓 住这一时机 , 手臂一挥 , 风趣幽默地对学生说 : 同学们 , 我 现 在 的这 个 行 为 应 该 算 是哲 学 家 的行 为 吧 ? 并 借机 要 求 学 生 就这 一 举 动 说说 其 中包 含 的哲 学 道 理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训 练 学 生 的 临场 应 变 能 力 . 使 他 们 在任 何 情 况 下 都 能够 发 现 隐 藏 的哲 学 问题 , 并 联 系 自身 情 况 , 举例说明。 由于 教 师本 身 根 据课 堂 情 境 和需 要 提 供 了生 成性 问题 产 生 的 条件 和 示 范 . 并 从 学 生 的学 习体 验 和生 活 实 际 出 发设 计 问题 . 这 时 候 学 生 的生 成 性 问题 源 源不断 . 有 的从 自身 学 习 的实 际状 况 , 讲 自己喜 欢 看 韩 剧 的原 因; 有 的从 自己平 常 的习 惯 出 发 ; 有 的从 生 活 实 际 出 发 。 教 师在 轻 松 愉快 的氛 围和 动 态 深入 的生 成 过 程 中实 现 了教 学 目标 。 这 种临场发挥的教学场景设计 , 是 最 有 效 的 创 新 教 学设 计 , �
课堂生成的应对策略
![课堂生成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437cb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8.png)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进行教学时出现的一些偶发性的事件有些是教师提前预设的,而有些是出乎预设的。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思想品德课所独具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和运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有新的认识和感受,让思想品德课堂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生成资源;教学活动一、引言: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很多突发的状况,教师巧妙艺术地处理这些突发状况往往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节高效的,富有活力的课程,需要教师艺术地处理课堂突发状况,教师要关注并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不能完成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过程死板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关心预设之外的事件,充分利用课堂突发情况,让品德课堂迸溅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运用常见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师生间、生生间交流相对比较频繁,容易出现偶发性的事件,教师在面对偶发性事件时要有意识有把它变为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教育学生,提高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现在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时对生成资源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他们都是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实施教学,不希望出现自己没有预料的偶发性事件。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不同,经常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想到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中出现有悖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的状况,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能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成的应对策略(一)创设开放学习情境催化即时生成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出自由呼吸自由思想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自由发展,催化即时生成性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c9c972336c1eb91a375def.png)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的问题姓名:郭瑞祥时间:2013、5、15所谓预设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使得教学在一定的程序上运行。
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
在化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韵味。
教师要把握必须提前预设的内容。
一般地说,教师要在课前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清晰、理性地思考与安排:①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
无论是知识、能力目标,还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都必须在课前预设好,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来体现。
当然,目标的预设必须有弹性,以利于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及时调整。
②教学内容。
一堂课让学生学什么,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选择,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它离学生比较近并富有亲和力。
③教学过程与环节。
对于课堂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衔接、过渡、延伸、拓展;怎样实现信息流动通畅,反馈及时;怎样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索、研究,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心所欲。
④教学方法与手段。
凭借怎样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必须提前预设,并且要精心准备。
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在课堂上和谐统一的。
一、弹性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
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73b5e7998fcc22bcd10d5b.png)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作者:李善中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6期项目基金:江苏省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微型课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有教师预设下生成的,也有教师未曾预设下产生的,这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复杂多样,有的对教学起积极作用,教师应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教学更精彩;有的对教学起消极作用,教师应及时纠正之,使其不演变为教学的障碍。
善于捕捉和巧妙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应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一种本领、一门技艺。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1 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当前,尤其在常态课中,教师关注生成性问题的还是不多,或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意识不强,或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措施不力。
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二是教师过于关注生成,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三是教师缺乏基本素养,让生成资源悄然流失。
这样的课堂,少了活力,少了灵动,少了惊奇,少了真实。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按教师的意志来传授基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而忽视了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预设之外的问题,这显然是偏颇的,是片面的,是狭隘的,是功利的。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沉闷的,一定是压抑的,一定是僵硬的。
反之,教师如果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并巧妙地应对这些问题,不仅能促进课堂的动态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深化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更有助于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回应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回应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197ee0551810a6f5248624.png)
的 认 知 却 在 原 有 的 水 平 上 徘 徊 ,甚 至 对 话 内容 游 离 于 课 堂 教 学 目标之 外 , 终导 致对 话 的低 效 或 无 效 。 最 问题 2 机 械 复 制 : 教学中 , 师把教材上 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 , 教 教 把 参 中 的 提 示 当 作 至 高 无 上 的 真 理 ,把 预 先 设 计 好 的 教 案 当 作 亦 步 亦 趋 的 向导 , 师 完 全 是 教 材 、 参 和 教 案 教 教 的 复 制 者 。教 师 倾 听 学 生 发 言 时 , 有 明 显 的 选 择 性 。 具 如果学 生发言的内容是教师 所期望的 ,教师马 上用高 八 度 的 声调 给 予 重 复 , 以此 引起 其 他 学 生 对 该 内 容 的
憾。
问题3 缺乏机智 : 教 师 虽 有 “ 堂 是 动 态 生 成 ” 意 识 , 缺 乏 有 效 课 的 但 调 控 的 智 慧 。面对 因人 力 资 源 、 质 资 源 出 现 突 发 性 事 物
件 , 师 通 常 表 现 出 手 忙 脚 乱 或 心 慌 意 乱 , 知 道 如 何 教 不 是好 , 导致 大 量 的 教 学 资 源 流 失 , 过 了 教 学 的最 佳 时 错 机, 留下 诸 多 遗 憾 。 问题4 忽视情意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只 注 重 学 生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生 成 , 忽 视 学 习 习惯 、 习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形 成 。我 们 而 学 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 : 学生 发言 。 生的发言可谓是 某 该 滔滔不绝 , 而其他学生有 的在做着 自己的小动作 , 然 有 的 在 交 头 接 耳 讲 话 ,还 有 的 高 高 举 着 小 手 急 于 发 言 此 时 , 师 提 醒 :请 注 意 听 别 人 发 言 !可 是 学 生 依 教 “ ” 然 是 我行 我 素 , 再 请 学 生 补 充 时 , 果 要 么 重 复 刚 才 当 结 学生 的观 点 , 么 不 知所 云 。 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误区和对策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误区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72c6e89b84ae45c3a358c27.png)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误区和对策》摘要: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突破教师原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预见到的,课堂现时产生的新问题,催生、捕捉和处理好课堂生成性问题,会使课堂教学处在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灵动和魅力的动态过程中,这样的教学过程能重建起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全方位开放的课堂教学才能具备源头活水,特别是向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开放的课堂,会涌动更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情感发展的生动情景和鲜活的课堂生成性问题,也会为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拓宽道路,避免了人为的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突破教师原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没有预见到的,课堂现时产生的新问题。
催生、捕捉和处理好课堂生成性问题,会使课堂教学处在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灵动和魅力的动态过程中,这样的教学过程能重建起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还存在一些误区,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误区(一)冷漠型。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等生成性问题不予理睬。
教师这种视而不见的冷处理方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错失拓展教学内容的良机,从而失去发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机会,给课堂留下“激而不活,有对无应”和悬挂问题的遗憾。
其实质是教师缺乏捕捉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意识,缺乏教育机智。
抓不住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二)粗暴型。
某节课上,教师为提倡“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列举了一系列为救他人和保护国家财产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例。
但有个学生说他曾看到一幅漫画:有人掉进河中而众人围观,无人下水相救。
顿时,教室里的空气紧张起来,面对这种突然出现的相反观点,众人的关注点一下子聚焦到了教师身上,但这位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这是漫画上的情景,是现实社会中的极个别现象。
教师粗暴、简单地否定学生的不同观点,使师生间缺少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正误搏弈的精彩,课堂失去了学生认知领悟的过程。
幼儿语言活动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幼儿语言活动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659b0cdaa00b52acfc7caa5.png)
幼儿语言活动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前教师都会对活动进行预设,即对本次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在备课过程中,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幼儿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语言领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情景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然而具体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情景非常复杂,活动过程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的场景,是教师知识、个性与心态,幼儿个体或群体的知识、个性与心态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景。
课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即使教师设计再完美,备课再充分,教案再全面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变化。
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在教学设计中未预料的生成性问题,而正是这些“生成问题”,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课堂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能量。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呢?场景一:教师在进行大班童话诗《耗子娶亲》的教学活动中,开头有这样一个片段:师:你们知道耗子吗?幼:(教师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幼儿叫起来):知道。
幼1:耗子就是老鼠。
师:(满意状)对,小耗子喜欢吃什么?幼2:(突然大声地说):小老鼠喜欢偷鸡蛋,我看过《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就有。
(其他幼儿也呼应起来,我也看过,我也看过……..活动里顿时热闹起来。
老师显然没想到这个环节,皱皱眉头。
)师:那请这个小朋友说说你看到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说了什么?幼3:动画片是爸爸带我去买的,猫一直追老鼠,可是没有追到。
很好玩。
幼4:我看到里面还有一只像狮子那么大的狗狗。
幼5:里面还有一个很胖的婆婆,拿着扫帚打它们呢。
师:是的《猫和老鼠》是有趣的动画片,但是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是敌人呢?原来啊………(老师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地讲给了幼儿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间已经过去了15分钟,但关于的《耗子娶亲》孩子们还没有欣赏……)深度思考:节外生枝使目标发生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淡化了自己原来的教学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点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
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
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
二是动态性。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
三是多样性。
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地理问题、教学进程中的一次突然冷场、一次干扰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四是隐蔽性。
课堂中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例如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教师一句影响学生思维判断取向的口误等。
二、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现状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师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价值。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蕴涵教育契机的生成性问题,许多教师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原本鲜活的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灵动起来,预设与生成并没有达到和谐与融合。
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1.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的乐园。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固执于“表演教案剧”,忽视了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和生态化特征。
有的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是按照知识目标和个人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预设,甚至课堂中每个教学环节或每个知识要点讲授的时间或回答问题的学生代表等都事先进行了安排,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来展开和推进。
这样的课堂,无疑会使蕴涵生机和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造成了教学活动的僵化和刻板,从而使学生生态主体居于被动、压抑的状态,抑制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
这种预设看似周密严谨,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信息资源。
有时,即使在课堂中出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成点和生成内
容,如果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范围,许多教师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熟视无睹,以至于经常使课堂僵硬、枯燥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2.教师过于关注生成,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可更改的,也不是脱离教学目标、随意生成的。
任何课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教学进程中无论有什么样的生成,教学目标都不能丢,教学的主旨都不能偏。
然而,有的教师机械地理解生成的含义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中,有的教师对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不加判断,一旦发现有生成问题,就紧抓不放,一味地跟着学生跑,缺乏科学的有机调控和价值引导,导致课堂思维散漫、失却中心而陷入无序状态,致使原有的教学目标迷失,课堂教学成了没有方向的航程。
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也尊重了学生,但缺乏目标意识,甚至影响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
3.教师缺乏基本素养,让生成资源悄然流失
可以说,每一节课都会或多或少有生成性问题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事实上,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缺乏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使许多能够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白白流失,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彰显;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也意识到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意义,却因缺乏对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探索研究和应对能力,不知道如何甄别、取舍、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不知道与头脑中固有的课程资源建立联系,致使身边这些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悄然流失,无法将有潜在教育教学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1.课前充分预设,关注生成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难以全部预知的,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心理特点、听课状态以及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等,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时,对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
例如,教师在备课时,要能设想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内容时可能会产生什么疑问、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要事先做好应答这些疑问或问题的多种准备;又如,教师上试卷讲评课时,事先要对试卷中学生的典型错题多备几种解题方法,讲评当中发现学生接受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其他方法来应对。
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师才能真正顺学而导,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对话,才能收获诸多生成的精彩。
只有这样,在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当然,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应该进行弹性预设。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主干内容、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研究学生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弹性化的设计。
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2.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
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常态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符合课程内容,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向教师质疑。
再如,教师分析了某个问题后,学生顺势进行深度追问。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不符合课程内容,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干扰或阻碍课堂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对生成性问题的价值进行准确判断。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符合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法,巧妙引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
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又能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符合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对课堂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的,如学生偶尔做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窃窃私语,教师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轻描淡写应对法,如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提醒或用眼神、肢体语言示意学生停止不当行为。
3.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态度和眼光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自己应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使课堂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及时回顾,并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作深度剖析与深刻反思。
教师课后除了一般性反思,还要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例如,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自己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措施是否恰当?这些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预想存在哪些偏差?……通过及时反思,教师能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应对这些问题,不仅能促进课堂的动态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深化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更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