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感觉与知觉试题(含答案)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
A、个性心理B、群体心理C、动物心理D、民族心理()2.以下哪个不属于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行为过程()3.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A、需要B、能力C、知觉D、情绪()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等方面的差异。
A、性格B、知觉C、感觉D、意志()5.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A、华生B、斯金纳C、冯特D、艾宾浩斯()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巴甫洛夫B、冯特C、詹姆斯D、托尔曼()7.心理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观念性、主观性和等特征。
A、生物性B、物理性C、能动性D、机械性()8.心理的器官是。
A、心脏B、人脑C、骨骼D、手脚()9.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主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0.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演绎法()11.以下哪个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A、精神分析心理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二、名词解释题1.认识过程答: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答: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体验着某种感情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各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4.个性答: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从事的活动等不同,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就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简称为个性。
5.个性倾向性答:在心理学中人们的个性在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叫做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感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的试题及答案1. 感觉的定义是什么?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进而产生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2.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3. 感觉适应有哪些类型?答:感觉适应主要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类型。
暗适应是指从明亮环境进入暗环境后,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明适应则是从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后,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4. 感觉阈限的概念是什么?答: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它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量。
5. 感觉对比和感觉后象是什么?答: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效果相互影响的现象。
感觉后象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效果仍然持续的现象。
6. 听觉感受器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答: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它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7.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答: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的表面,特别是舌的两侧和舌尖部位。
此外,口腔的上腭和咽部也有少量味觉感受器。
8. 嗅觉感受器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答: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的上部,称为嗅粘膜。
它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
9. 触觉感受器有哪些类型?答:触觉感受器主要有机械感受器、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三种类型。
机械感受器能够感知压力和触觉刺激,热感受器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冷感受器能够感知冷刺激。
10. 痛觉感受器有哪些特点?答:痛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能够感知各种形式的疼痛刺激。
痛觉感受器的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身各个部位。
痛觉感受器的激活能够引起人体的防御反应,如缩手、躲闪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复习稿练习与答案)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感觉和知觉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概述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刺激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阈限的⼤⼩来度量的,两者成反⽐关系。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阈限值⾼感受性低)。
(1)感受性: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其中,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变化量,⼜称差别阈限或最⼩可觉差,其英⽂缩写为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例是⼀个常数,公式为△I/I=K。
其中, △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个常数,称韦伯常数或分数。
注意: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公式为S=K1gR。
其中,S代表⼼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个常数。
注意:费希纳定律也只适⽤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三、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下感觉性发⽣变化的现象,如暗适应和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作⽤后,还能暂时保留⼀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分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感觉对⽐ 感觉对⽐——不同刺激作⽤于同⼀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变化的现象。
(四)联觉 联觉——⼀个刺激不仅引起⼀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种感觉的现象。
四、各种感觉 (⼀)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 其范围为380~780 nm。
短于380 nm的紫外线和长于780 nm的红外线都是⾁眼不可见的。
2.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的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是杆体细胞。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B.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C. 感觉和知觉是同一概念D. 知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答案:A和B2. 以下哪个不是感觉的基本特性?A. 感觉的适应性B. 感觉的阈限C. 感觉的强度D. 感觉的复杂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感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直接反映。
答案: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5. 知觉是人脑对_______的反映。
答案: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三、简答题6. 简述感觉适应现象。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可能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气味感觉会逐渐减弱,甚至感觉不到。
7. 解释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人们能够保持对物体的稳定知觉。
例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能识别出熟悉的物体,即使光线条件发生变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驾驶汽车时,我们通过视觉感知道路状况,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通过触觉感知方向盘的反馈,这些感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驾驶决策。
在社交互动中,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意图。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感觉和知觉来捕捉和表达美的形式。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外部世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更有效地与环境互动。
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试题及答案1. 感觉的定义是什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 感觉的分类有哪些?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3. 什么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有强烈气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觉到气味很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气味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这就是嗅觉适应。
4. 感觉对比和感觉后效是什么?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的强度或性质发生的变化。
例如,当我们先看一个亮的物体,再看一个暗的物体时,会觉得暗的物体更暗,这就是明暗对比。
感觉后效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仍然持续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盯着一个亮的物体看一段时间后,再看一个暗的物体,会觉得暗的物体上有一个亮的残像,这就是视觉后效。
5. 什么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它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变化。
6. 感觉的测量方法有哪些?感觉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测量感觉阈限来研究感觉,如最小可觉差法、恒定刺激法等。
间接法则是通过测量与感觉相关的生理指标或行为反应来间接推断感觉,如皮肤电反应、瞳孔反应等。
7. 什么是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会对相应的视觉刺激更加敏感,这就是所谓的视听效应。
8.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是什么?感觉和知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心理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例如,我们通过视觉感觉看到了一个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属性,然后通过知觉将这些属性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物体形象。
02 感觉与知觉(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江浙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
这一现象属于()。
A.刻板现象B.晕轮效应C.第一印象D.近因效应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关系。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3.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属于明适应还是暗适应?在这个过程中视觉感受性的变化情况是?()。
A.明适应降低B.明适应提高C.暗适应降低D.暗适应提高4.“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5.下列哪一类感觉不属于内部感觉。
A.动觉B.味觉C.内脏感觉D.平衡觉6.我们听到熟人的说话声就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就是因为每个人说话声都有独特的()A.音色B.音调C.音响D.音频7.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像一个圆盘,这是()作用的结果。
A.后像B.联觉C.感觉适应D.感觉对比8.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9.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感觉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0.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某种印象后,并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这称为()A.刻板现象B.第一印象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二、名词解释1.感觉适应2.感觉补偿3.感觉和知觉4.联觉5.感受性三、简答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3.什么是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哪两种,请解释并举例。
4.简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四、论述题1.根据你所掌握的感知规律,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二章感觉与知觉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5:ABDBB6-10:AACDC二、名词解释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B.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C. 两者没有区别D. 知觉是感觉的前一个阶段答案:A和B2. 下列哪个选项是感觉的特性?A. 适应性B. 选择性C. 持久性D. 所有选项答案:A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B. 相似性C. 连续性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感觉是________对外部世界信息的直接反应。
答案:神经系统5. 知觉的加工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解释。
答案:选择性注意、组织、解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通过视觉感知商品的颜色和形状,通过嗅觉感知食品的新鲜度,通过触觉感知商品的质地。
知觉则帮助我们组织这些感觉信息,形成对商品的整体印象,从而做出购买决策。
在交通中,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周围环境的信息,如声音、光线和运动,知觉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信息,判断交通状况,安全驾驶。
四、论述题7. 论述知觉的错觉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影响。
答案:知觉的错觉现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符。
错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官刺激的不完整、环境因素、心理状态等。
错觉在生活中的影响广泛,例如,在艺术创作中,错觉可以被用来创作具有视觉冲击的作品;在建筑设计中,错觉可以被用来改变空间的感知大小。
然而,错觉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在驾驶中,由于错觉可能导致对距离和速度的错误判断,增加事故风险。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中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解释外部世界,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职研究生-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填空题1关系。
23、观察的品质包括: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67.89觉。
10.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二、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B对比C后象征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B回想C适应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B感觉C知觉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B大小C形状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机体觉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B内受C本受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心理咨询师 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节绪论1. 心理现象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2. 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3. 心理现象随着()产生而出现的。
A.感觉知觉B.神经系统C.条件反射D.人的思维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阶段。
A.感觉B.知觉C.思维萌芽D.思维5. 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映象是()。
A.事物形象B.概念C.体验D.物质产品6. 心理学是一门()。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中间科学D.边缘学科7.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A.1860B.1879C.1882D.19088.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D.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成分包括()。
A.本我、自我和超我B.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C.性本能和营养本能D.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10.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1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
A.潜意识B.需要动机C.刺激-反应D.感知觉12.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辩证发展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3.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有()。
A.观察法B.问卷法C.个案法D.实验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外周神经系统是把()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A.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2.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感觉和知觉 专项通关题库 第12关
幼小教师资格考试经典文献-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1.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__。
参考答案: 恒常性
2. ____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 感觉适应
3. 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与____两种。
参考答案: 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4. 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____了。
参考答案: 急速下降
5. ____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参考答案: 感觉
6.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____。
参考答案: 差别阈限
7.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____。
参考答案: 联觉
8. 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____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参考答案: 感知觉
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__的客观事物的____的反映。
参考答案: 感觉器官个别属性
10.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真受性____,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____。
参考答案: 越低越高
幼小教师资格考试经典文献-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感觉与知觉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知识考点 P42一、单项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 )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3.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C )。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5.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600 —1000 C.380—1280 —750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7.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C )。
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9.味觉属于( C )。
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D.本体感觉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C )—2000 —2000 C.20—20000 —20000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B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14.双眼视差是(B)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C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C )。
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感知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学中,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的范畴?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思维答案:D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以下哪个选项是知觉的例子?A. 看到红色B. 听到音乐C. 闻到花香D. 识别一个熟悉的面孔答案:D3. 在心理学中,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觉的例子?A. 看到墙上的污渍,以为是蜘蛛B. 听到远处的雷声,以为是飞机C. 闻到食物的香味,以为是邻居家在做饭D. 摸到柔软的布料,以为是丝绸答案:A4. 感觉适应是指在持续刺激作用下,感觉器官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是感觉适应的例子?A. 进入电影院后,眼睛逐渐适应黑暗B. 长时间闻香水后,香味变得不那么明显C. 长时间听同一首歌后,歌曲不再那么吸引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同时或相继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的强度或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是感觉对比的例子?A. 将手放入冷水后,再将手放入温水,感觉温水更热B. 吃了甜的食物后,再吃酸的食物,感觉酸的食物更酸C. 看了亮的物体后,再看暗的物体,感觉暗的物体更暗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知觉?A. 个人经验B. 情绪状态C. 社会文化背景D. 环境光线答案:ABCD7.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知觉的组织原则?A. 接近性原则B. 相似性原则C. 连续性原则D. 闭合性原则答案:ABCD8. 以下哪些是知觉恒常性的例子?A. 不管物体离我们远近,我们总是将其知觉为同样大小B. 不管光线如何变化,我们总是能识别出熟悉的物体C. 不管物体从哪个角度看,我们总是能识别出其形状D. 不管声音大小如何变化,我们总是能识别出熟悉的声音答案:ABC三、判断题9.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感觉与知觉试题含答案.docx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知识考点P42一、单项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3.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C。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5.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毫)微米。
—600—1000 C.380—1280—750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 D.知觉适应7.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C。
)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9.味觉属于( C )。
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C )— 2000 — 2000C.20—20000—20000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B )A.感觉B.知觉C记.忆 D.想像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A视.知觉14.双眼视差是A.时间(B听.知觉C视.、听知觉B)知觉的重要线索。
B深.度C运.动D视.、感知觉D所.有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C )A.视觉B色.觉C知.觉 D.感觉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C。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2020
这是知觉的( )
A.整体性 B.意义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答案:C
4.古人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适应
C.感觉对比
Hale Waihona Puke D.感觉的相互作用答案:B
5.以下不属于联觉的是( )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B.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
以纠正的。 (3)因此,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无可避免。
第二节 注意
1.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 )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起伏
答案:B
2.当个体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
的注意习惯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节 记忆与想象
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中的。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陈述性记忆
答案:B
2.小刘每天坚持晨读,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发现效果比在其他时间记忆的效果好,
这主要是因为早上不受( )的影响。
答案:C
8.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指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C
9.管中窥豹,指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C
10.窥一斑而知全豹,指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D
1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感觉考试题及答案
感觉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感觉的定义是什么?A. 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B. 人类对外界刺激的间接反应C. 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D. 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答案:A2.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是什么?A.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B.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间接反应,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C. 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心理反应D. 感觉和知觉没有区别答案:A3. 视觉感受器位于哪个部位?A. 视网膜B. 耳蜗C. 皮肤D. 舌头答案:A4. 嗅觉感受器位于哪个部位?A. 鼻腔B. 口腔C. 耳道D. 皮肤答案:A5. 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哪些部位?A. 皮肤和内脏B. 皮肤和肌肉C. 皮肤和骨骼D. 皮肤和眼睛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感觉是人脑对__________的直接反应。
答案:外界刺激2.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__________。
答案:内部感觉3. 视觉感受器对__________最敏感。
答案:光线4. 听觉感受器对__________最敏感。
答案:声波5. 触觉感受器对__________最敏感。
答案:压力和温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感觉适应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觉适应是指当持续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觉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在生活中,感觉适应可以帮助我们适应持续的环境刺激,例如长时间处于某种气味中后,对该气味的感知会逐渐减弱,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其他任务。
2. 描述两种不同的感觉系统,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答案: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接收光线刺激,将图像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
听觉系统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刺激,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
这两种系统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同时接收和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例如在观看电影时,我们不仅看到画面,也听到声音,两者结合提供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感觉考试题及答案
感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的范畴?A. 视觉B. 嗅觉C. 味觉D. 思维答案:D2. 感觉适应是指在持续刺激作用下,感觉器官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以下哪种感觉适应现象与视觉无关?A. 暗适应B. 明适应C. 嗅觉适应D. 味觉适应答案:C3.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绝对感觉阈限?A.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 能够引起感觉变化的最小刺激量C.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D. 能够引起感觉的平均刺激量答案:A4.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对比?A. 同时对比B. 继时对比C. 颜色对比D. 声音对比答案:B5. 感觉后效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仍然持续的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后效?A. 视觉后像B. 听觉回声C. 味觉残留D. 嗅觉后味答案:B6. 感觉的编码是指将刺激的物理特性转换成神经冲动的过程。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编码的范畴?A. 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B. 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C. 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D. 压力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答案:D7. 感觉的整合是指大脑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知觉体验。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整合的过程?A. 视觉和听觉的整合B. 触觉和味觉的整合C. 嗅觉和味觉的整合D. 视觉和触觉的整合答案:C8. 感觉的适应性是指感觉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其敏感度。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感觉适应性的范畴?A. 暗适应B. 明适应C. 嗅觉适应D. 味觉适应答案:D9. 感觉的敏感度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感觉敏感度?A.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 能够引起感觉变化的最小刺激量C.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D. 能够引起感觉的平均刺激量答案:A10. 感觉的对比性是指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觉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知识考点 P42一、单项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 )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 )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3.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C )。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B )。
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5.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600 —1000 C.380—1280 —750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7.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C )。
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9.味觉属于( C )。
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D.本体感觉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C )—2000 —2000 C.20—20000 —20000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B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14.双眼视差是( B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C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C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恒常性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颜色恒常性 D.知觉的组织性2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______来说明的。
( D )A.强弱B.高低C.轻重D.大小2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常用什么概念来表示( A )A.感受性B.刺激强度C.知觉D.感觉24.当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时,是否看得出四周远处有微弱光亮借以辨别方向,反映了这个人的______的高低。
( C )A.视觉适应力 B.视觉差别感受性 C.视觉感受性 D.视知觉25.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2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27.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C )。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28.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D )。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29.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 A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30.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差异觉察能力3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 C )关系。
A.正比B.同比C.反比D.对比32.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 D )A.成正比例关系B.成正相关关系C.无关D.成反比例关系33.重量感觉阈限值的大小与相应的重量感受性高低之间的关系成( B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常数关系 D.对数关系3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B )关系。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35.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C )越大。
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强度36.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中和色37.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C )。
A.高频声音的编码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38.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
A.音强B.音高C.音色D.音波39.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A ),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D.音色相差越大40.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C )(200610)A.声音的混合B.声音的起伏C.声音的掩蔽D.拍音4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
( A )A.声波的频率 B.声音振动的大小 C.声音的组成形式D.声波的起伏42.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 B )A.色调B.亮度C.中和度D.饱和度43.三原色理论中的三原色是指哪三种颜色( B )A.红绿黄B.蓝绿红C.蓝白绿D.红黄蓝4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B )(200904)A.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B.二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小。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
D.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
45.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
( C )A.声音振动的大小B.声波的起伏C.声波的频率D.声音的组成方式46.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47.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 D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48.“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4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 A )A.社会刻板印象B.印刻C.社会知觉过程D.从众50.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直爽,南方人机警、圆滑;男人富有刚性,女人富有柔性。
这种对一类人产生较为固定看法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二、多项选择题1.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B )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E.意识2.皮肤觉通常包括( BCD )A.感觉B.触觉C.痛觉D.温度觉E.痒觉3.锥体细胞( ADE )。
A.能够反应颜色B.对光的强度反应强C.不能分辨颜色D.能够反应光的波长 E.对光的强度反应差4.棒体细胞( ACE )A.不能分辨颜色B.反应光的波长C.对光的强度起反应D.集中于网膜中心E.对微弱光线敏感5.黑林的拮抗理论认为构成颜色对比(或互补)的是( BCD )。
A.红与蓝B.黑与白C.红与绿D.黄与蓝E.红与黑6.知觉的特性包括( ABCE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7.知觉的恒常性包括( CDE )。
A.气味恒常性B.温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E.形状恒常性8.知觉的恒常性一般表现为( BCD )等方面的恒常性。
A.温度B.大小C.形状D.颜色E.空间9.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 AD ).A.双眼视差B.视野中的高度C.线性透视D.眼肌的调节与幅合E.阴影10.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 ACD )。
A.个体的兴趣和情绪B.调节与幅合C.感觉通道的性质D.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E.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性质11.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_,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 BCE )A.事件性质越复杂 B.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少 C.对不喜欢的事情D.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E.事件性质越简单12.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B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E.远近效应三、名词解释1.超感知觉:简称ESP,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2.感觉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用来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它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4.双眼视差:由于两个眼睛位置差异,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明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们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
5.韦伯定律: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K=△I/I(I是原来的刺激量;△I指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K是一个常数),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
6.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8.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9.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四、简答题1.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收集信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
(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
(4)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①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