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意象--好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
诗歌鉴赏之意象(⼀)⾃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合⼀”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的⼼灵都留下⼭⽔⽥园的烙印。
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益露出⼭⽔诗的端倪;魏晋政治⿊暗,不少⽂⼈⼠⼦便寄情⼭⽔,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绘写流泉村落。
对⼤千万物的钟爱这⼀“⾃然情结”,在历代落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
云游⼭川的经历,耕读⼈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然万物提供了便利。
他们往往借外物寄托个⼈⼼志,在吟啸之中⼀浇⼼中块垒。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
所谓“意”,指诗⼈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彩、⽓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
“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
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在“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
“⼭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写之”(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于诗。
当然,此时的“烟霞”、“草⽊”也便是意象了。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诗歌的创作⼗分讲究含蓄、凝练,诗⼈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是“⾔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志。
这⾥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既可以是⼈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意象”⼀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刘勰《⽂⼼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运⽄”⼀语。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的概念。
除了诗⼈的“我”⽽外,天地间的⼀切包括⽇⽉星⾠、⼭川草⽊、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全都是“物”,⽤南宋诗⼈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 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5
前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主题)。
21
巩固训练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境) 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情)
浮云: 1.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 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水: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观点。
在诗歌中,意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本文将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在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是诗人借由自然界的景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例如诗人常用的太阳、月亮、山水等自然元素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太阳往往象征着光明、热情和勇气,而月亮则多被视为寂静、温柔的象征。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绘夜晚中明亮的月光和地上像霜一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一意象的鉴赏不仅限于其形象表达,还需结合上下文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渗透。
二、感官意象感官意象是指通过描述事物的声、色、香、味、触等感官体验来营造情感和氛围。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能够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或情感。
比如,晓霞的红、秋叶的黄、花朵的香等都是感官意象的常见表现。
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描述明亮的银烛和冷清的秋夜,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而寒冷的秋夜情境中。
这种感官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使读者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三、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指诗歌中出现的具体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人物意象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心灵投射。
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传达着他们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浓睡不消残酒”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游走于梦与醒之间的迷茫女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和苦闷。
通过人物意象的刻画,诗人能够更加立体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易于共情。
四、抽象意象抽象意象是指那些难以具象化的概念和情感的意象,它们通过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诗歌的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主题
2007年广东试题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1)清秋,暮日,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非原题) 孤独、苦闷、悲愁的心情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却被弃置不用,以致 灰尘积满了战袍,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澄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2分);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
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1.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 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 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 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诗歌鉴赏之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之意象
社会中的人和事作为诗词意象:营造事象和营造人象两类。 (笼统的分法,因为人和事有时是很难分的。) 不少叙事诗、咏史诗都营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象,如杜 甫的《石壕吏》叙述了一个官府抓丁的事件。诗中通过一 个家庭里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 夜往等具体意象,营造了一个民不聊生的社会大意象。表 面看这首诗完全是客观描述,其实蕴藏着诗人强烈的情感。 以人物意象为主的诗,如 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 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 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首诗虽 然营2021造/2/15了几处自然意象,其实主体意象是渔翁。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 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 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象+情思2021/2/15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物象+情思
意象的内涵: 主观
客观
情意
物象
意
象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做“意象”,它是 “意”和“象”的结合体寄意之象。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 物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风雨阴晴 等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 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 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
第一,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意象。没有意象,难以组合 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 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 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 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 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 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在。如何傲。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 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 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 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
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 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
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 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 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 态度。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 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 解自已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 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 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 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诗歌鉴赏之意象》课件
2 客观性
意象也具有客观性,其表达的是具体的事物 和情感状态,并通过意境、象征等手法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意象对诗人思想和心态的影响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方式,它既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也影响着诗人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观。
现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意象
工业意象
揭示现代工业带给人们的利益和 资源消耗,思考工业文明下的人 性。
城市意象
呈现复杂的城市生活、面对新兴 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反思现代社 会价值冲突。
环保意象
关注环境问题,从生态、自然的 角度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 对环境保护的呼唤。
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技巧
• 意象应具备独立性,能单独成象,并且与整个诗歌融合。 • 意象应具有可视化特征,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意象应具备富有节奏感的特征,与整首诗歌的节奏和谐匹配。 • 意象应具有透彻、独特和深刻的象征性意义,能给人以较深刻的启示。
《诗歌鉴赏之意象》PPT 课件
从基础知识介绍到现实主义意象的研究,让你全面了解诗歌中意象的定义、 种类、表现形式、运用技巧及其在诗歌中的价值。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
1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一种抽象的形象符号,指代抽象事物 中的具体形象,是表达诗人情感、思想的具 象表现。
2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意象是诗歌表达的核心,能使诗歌更生动、 更有感染力,加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 效果。
意象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与发展趋势
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意象的表现 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情感意象
洛神赋充满了表现作者情感状 态的意象,如懊恼、惆怅、 melancholy等,让读者更深刻理 解诗人思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优秀课件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 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 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等等。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 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小结:意境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答 通过联想和想象 。 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 骤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
情剖析所托之情。
(绘景——析境——悟情)
意境的鉴赏方法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构成境的重要因 素,是理解意境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特别 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 什么样的意境。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 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些秋天恬静幽美的 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 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
答:有条从两山之间流出的小溪,树林里飘 落树叶,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一个 人,山谷那边隐约露出的寺庙。这画面呈 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表达技巧、情感类型一、要点梳理(一)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含义1、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落日、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
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之意“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象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
意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境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0
·
梧桐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境
梧 桐 —— 遇 秋 先 陨 —— 悲 秋 之 情 —— 孤 独 失 意 者 。 (凄凉悲伤)
23
2、花草类
高
考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专 题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辅导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
古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
代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
歌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如:“正是
鉴赏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
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6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赏之意象畏权菊贵—,—坚临守秋晚而节开—,—凌志冰士傲。霜——不 意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境曾吹落北风中。”
27
·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导 古 代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
诚信 体 主 能有化 李几, 煜多的从愁而《增虞?强美恰诚实诗似人的一》表江词达春中效水的果向诗东句。流:如南“ ”何唐问 ,后君 将 : 愁 一 的 长 无 情 深绪幅 故 时江 形度,喻生 都 无象,《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为觉动 金 刻化因一得的陵不,此江自画在,可该己春面翻以站句,守信用。的水:波确在遂愁词涌切城。成情人浪地楼读流简此感上。着传直刻受眺这它千跟仿到望样,古这佛作浩把令的江回者荡抽人名水到感东象想为 诚 信 ?句一了情流的象样他的的愁出。,
诗歌鉴赏之意象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 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 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 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 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 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 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 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答案:(步骤一)描绘了一幅 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步 骤二)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 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 藕花飘香这些景象。(步骤三)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 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 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 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 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 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 的是一片残败。 问题:“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 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 歌 鉴 赏 解题 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专题解读
1、“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 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 “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 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简言之,就是主观情理和客 观形象的交融,是意和象的结合。意象的组合构成 意境。 2、“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之情与客观景物统一起 来并物化于诗中的艺术境界。要体察诗歌的意象, 包括人事物景、草虫鱼鸟、山川日月、菽黍稻禾, 抓住了这些具体的意象,才能理解诗中蕴含的真谛, 进而体察诗中的情和意,感悟诗中的人和景。
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02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 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 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灵修
国君
坚贞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冰心
高洁
知识准备——意境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 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 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 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 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 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 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诗歌鉴赏之意象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 洁白。
•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 敬仰与赞颂。如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 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 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 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 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言浅而意深。
2、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 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 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 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 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 的送别之所。 • 它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成为送 别诗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 河泊》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 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 来;到唐宋送别诗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 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等。
3、松柏——坚贞、高洁的品质。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 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人刘桢 《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 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 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 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 个正直的人。刘禹锡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 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 品格。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意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表达手法来传达深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手段。
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解读意象是理解诗歌真正内涵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在解读诗歌意象时,首先要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语来表现,这些词语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和感官上的感受。
比如在宋代陆游的《示儿》中,他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
因此,在解读诗歌意象时,注意具体描写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除了具体描写外,意象还常常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选择特定的意象,往往有着更深远的寓意和表达。
这些象征意义常常与诗歌所讲述的主题、情感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和背景等息息相关。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通过描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在解读意象时,要善于寻找象征意义,去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深刻的意思。
三、把握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诗歌作品中的多个意象之间常常存在着关联和衔接,这些关联和衔接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人通过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将诗歌作品中的不同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
在解读意象时,要仔细分析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掌握这些联系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解读除了单独解读意象外,还应该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深入理解。
诗歌的内容、结构、韵律等方面都会对意象的解读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将意象的解读与整体语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意义。
诗歌是一种言语虽小却能引起强烈共鸣的艺术形式,而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达情感和思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赏作品的意象
鉴赏诗歌作品的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
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
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
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歌的审美评价和依据,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的典型性的、有特殊的独创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诗人通过象征体的运用,使思想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如梅花凌冬傲雪,含有品行坚强的风骨;菊花临霜不凋,含有孤芳自赏的孤高;寒蝉的凄清,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秋风的萧瑟,含有凄清忧愁之绪等等。
再如南宋诗人徐元杰的《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时归?”作者写春游西湖所见的景色,“花开”“红树”(开满红花的树)“莺啼”“草长”“平湖”(风平浪静的湖面)“鹭飞”这些具体象征性的意象,优美、灿烂、热烈,充满生机又不失平静,很好地烘托出诗人快乐的心情。
(二)比喻性意象。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
如鸳鸯表示爱情,归雁表示思乡,长亭表示离别等等。
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 或抒发感慨)
梅花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 畏权贵——君子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 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 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 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
明显多了起来;
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 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酒
元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 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
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 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
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
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
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 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
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
落英。”以饮露餐花寄托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
品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
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
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
吹堕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 贞高洁——高洁之士 《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意境高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 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 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 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 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
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念家园 之情。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各自愁。”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吴文英《唐多
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
飕。”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流水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 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虞美 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
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 尝。”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 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且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 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
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
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
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 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 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
杨花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 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 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 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水龙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
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
唐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 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 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 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 鸪”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 种鸟。
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 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
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
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 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兰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 子隐士 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 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 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明〃徐渭
《兰》
竹
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 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 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 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
的气氛。
斜阳(夕阳、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晏殊《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
照深深院。”
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 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
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 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 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 凋落。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 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 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写尽凄凉悲伤之情。
丁香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如唐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 结。”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 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 中的丁香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 喻女子自己。面对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她哀愁无限, 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冰雪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 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 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
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 衰兴亡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青青荠麦, 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 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 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 黄鹂白白发出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深表惋惜。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 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 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 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
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菊花
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