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奥尔夫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卡尔.奥尔夫(1895—1982),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1961年前一直是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授和主任,1961年开始任萨尔茨堡莫扎特学院奥尔夫研究室主任。从1935到1942年,奥尔夫共创作了三部成熟并有影响力的舞台作品:《卡尔米纳•布拉纳》(Carmina Burana,有译作“布兰诗歌”、“巴伐利亚歌曲”、“世俗歌曲”等,1935——1936)和两部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童话歌剧”(Marchenoper)——《月亮》(Der Mond,1938)和《聪明的女人》(Die Kluge,1942)1948年开始到1949年完成《安提戈涅》(Antigonne)《暴君俄狄捕斯王》(Oedipusder Tyrann,1959)及《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1968)《世界末日之剧》(1973)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为许多国家所广泛使用.奥尔夫说过:“我写这个教材,是为了表明一种观念,所以,关系到世界的不是这部《学校音乐教材》,而是这个观念本身。” 这就说明:要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必需了解他的基本思想观念,只有从这里才能理解和掌握他具体的教学法,使用他具体的教学内容。

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2、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的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军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正是在军特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实践和创造活动中,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得以形成。后来,在电台,电视台举办得一系列儿童音乐节目活动,受到了儿童们得热烈欢迎并引起各界得巨大反响,这更促进了奥尔夫把音乐教育的重点从音乐舞蹈相结合转向了儿

童音乐教育。他于1950年至1954年陆续出版了《儿童音乐教材》五卷,从此奠定了他新颖独特得音乐教育体系。他的教育体系和方法首先在本国被广泛采用,后来通过1961年在奥地利成立的"奥尔夫研究所",采用教师进修培训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逐渐扩大了国际影响,并为各国培养了大量的师资,使奥尔夫教学法流传至各国,并在各国开花结果。我国台湾的林雄德先生于60年代拜访过奥尔夫。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曾于80年等三次去西德与奥尔夫见面。奥尔夫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共认的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它不仅应用于普通音乐教育,而且也应用于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领域。

不论在我国或其它国家;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或存在过一些误解、曲解或片面的理解,例如有人“瞎子摸象”式地误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不过是要孩子拍拍掌、跺跺脚”,只知道节奏训练,属于“小儿科”、“只局限于启蒙教学”等等。在我国,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它是“舶来品”,“洋货”,会“不利于我们的民族化”。殊不知奥尔夫历来主张必需从此时此地出发,必须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本地区方言)、音调,强调应当主要以当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根据。到目前为止,不论在日本、加纳或法国等等,各个洲、各个国家都同时有两部平行的教材:一部是奥尔夫--凯特曼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本民族的语言、音调、童谣民歌编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某某国版》,甚定除了奥尔夫乐器外,同时还采用了本民族、民间的乐器方。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存在“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以民族化为前提的。

廖乃雄翻译了他的《学校音乐教材》第一卷和凯特曼编的《节奏练习》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观念,就是要从这个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启迫、发掘学生(特别是儿童)生而具有的这种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奏乐本身,通过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这样的观念实质上是古老的,但对于千百年来背离了音乐的本源和本质的许多音乐教育(包括教学法)却又是新的,“意味着音乐教育革命的。”

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原则是什么?

(1)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

(2)音乐(声乐、器乐),语言(包括朗诵),舞蹈(包括声势、表演)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原本性(元素性)的音乐,人人都能参与其间最适合于儿童音乐教育。

(4)什么是原本性(元素性)音乐教育?

在奥尔夫之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已采用过“元素性”这个名词。奥尔夫重新采用过,并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元素性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只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他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应儿童的。”元素性的音乐是综合性的;元素性也体现于各个具体的方面:它是由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动作--舞蹈、元素注的词曲关系、元素性的作曲法(包括由式、和声、配器等各方面)构成的,并且使用的也是元索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一种以节奏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接近的乐器。"元素性"一词,含意十分丰富,意为"原始的"、"原本的"、"初步的"、"基础的"等等。所谓"元素性音乐",也不妨称之为"原始性音乐"。对此,奥尔夫本人曾作过解释,他认为那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也就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词语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原始的音乐是和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它并非是期望人们学了之后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在于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基础教育。

4、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完整、独特的体系

①体系性,我们今天了解的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它虽然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但一切又都讲究高度完美的艺术性。它虽然十分强调以节奏为基础,但不仅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虽然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完整的体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