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贵州省情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汇编
贵州省情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 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 带。
• 妇女束发簪,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 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 蓝为主,束花带腰。
• 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 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 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
• 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 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 1714.05万人。
• 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 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 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 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
•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 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 治州的榕江县;
• 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 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 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 境。
•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 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 ,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 、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 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 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 ,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 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 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 各县;
•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 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 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重点复习资料1
1、贵州省情课程全面阐述了贵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提供认识贵州的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体包括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坏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农业(夜郎时期的铁制农具),纺织业(秦汉时期的蜡染工艺),制陶业(汉代的制陶工艺)矿冶业(唐代的土法开采),酿造业(魏、晋时期烧酒蒸馏技术)。
4、贵州位于东经103036`-109035`、北纬24034`-29013`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陆山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又自中部向北部、东部、南部三面倾斜。
5、贵州总面积是176167平方千米,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和盆地。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小盆地只占7.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地无三里平)6、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
)7、贵州河网密度较大。
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纂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还有丰富的地下河。
8、贵州的河流大都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同时又都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河段,对中、下游的泥沙含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
9、贵州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
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
10、贵州植物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
《贵州省情》第三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1【单选题】1949-2011年,贵州全省人口由1416.4万增加到( )万。
A、4233.44B、4333.44C、4238.44D、4438.44我的答案:C2【单选题】贵州省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人口有( )万。
A、1603.73B、1503.73C、1416.5D、1416.53我的答案:B3【单选题】2015年贵州省全省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A、3529.5B、3528.5C、3326.5D、4500.5我的答案:A4【单选题】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为( )万。
A、401.12B、402.3C、403.2D、401.16我的答案:D5【单选题】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 )。
A、36%B、33%C、26%D、21%我的答案:C6【单选题】贵州省侗族主要分布在( )各县。
A、黔西南自治州B、六盘水市C、毕节市D、黔东南自治州我的答案:D7【单选题】贵州省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各县,( )各县。
A、铜仁市B、遵义市C、贵阳市D、六盘水市我的答案:D8【单选题】贵州省羌族主要分布在石阡县、( )。
B、黄平县C、纳雍县D、金沙县我的答案:A9【单选题】贵州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平塘、独山、( )等县。
A、黔西B、惠水C、瓮安D、开阳我的答案:B10【单选题】贵州瑶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丹寨县B、榕江县C、荔波县D、麻江县我的答案:D11【单选题】贵州白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独山县B、大方县C、织金县D、赫章县我的答案:A12【单选题】贵州蒙古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大方县B、赫章县C、织金县D、石阡县我的答案:B13【单选题】贵州壮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从江县B、黎平县C、纳雍县D、独山县我的答案:C14【单选题】解放前,贵州( )、水族、布依族、侗族有过“土俗字”。
“贵州省情”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贵州省情”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作者:刘庆丰来源:《黑河教育》2018年第09期[摘要]如何提高贵州省情的教学效果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教学目标,尝试采用模块化教学是符合贵州省情课的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以及德育培养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模块;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更多大学生了解、认识贵州,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热爱贵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贵州省情课程(以下简称“省情”)从2007年秋季在全省高校中开设。
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地域性强、开课时少,学生重视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贵州省情课程性质及目标省情课是贵州高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立志建设贵州的思想情感。
课程的开设需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贵州的本质特征,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查找所需资料并能用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贵州省情;德育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现状和特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生目标。
二、贵州省情课程教学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省情课遇到了各种困难,首先是学生重视度不高,认为该课程学无所用,从而学习兴趣不浓;其次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对教师要求高,教师备课难度较大;再者课时少、课程内容广,章节之间的关系学生难以把握;最后,课程缺乏实践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贵州省情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1.模块化概念模块教学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
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复习资料(精选五篇)
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复习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复习资料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简介: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计划贵州省情课程名称为“地域文化”,成人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该期末考试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第4版)。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贵州省情——精选推荐
贵州省情看本复习资料说明,本资料是本⼈根据⾃⼰⽹上练习题来编排的,不知和其他同学的练习资料是否相符,仅作参考,单选题和多选题所显⽰的答案均为最终正确答案,为节省排版时间错误答案不显⽰;填空题中括号内答案为所填答案。
此为电⼦书(txt)格式,可下在⼿机上看。
⼀、单选题:1.解放后,贵州开展了⼤量的民族古籍整理⼯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此题为多选题,排版放错)A、《苗族古歌》B、《西南彝志》C、《⽔书》2.贵州⼟家族主要分布在(??) B、铜仁市3.在西部⼤开发进程中,贵州电⼒⼯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 ??)为主。
B、黔电送粤4.黔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 )。
B、⽔稻5.黔西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 )。
B、荞麦6.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 ?)个 D、187.贵州⽂化构成形态复杂,⽂化的(??)成了贵州⽂化的特殊现象。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8.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所书院是:B、沿河鸾塘书院9.贵州2005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下列(?)。
B、遵义市10.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清朝11.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张⽇报是: D、《黔报》12.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贵州13.2010年,贵州民族⾃治地⽅国内⽣产总值超过(??)亿元. C、120014.贵州以苗侗⽂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黔东旅游线是(??)⼀线。
A、贵阳—凯⾥—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15.贵州的扶贫开发⼯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式,实⾏( ?)扶贫⽅针,贫困⼈⼝迅速下降。
A、开发式16.下列城市中被中国⽓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 ? )。
C、贵阳17.贵州历史上第⼀个由各族⼈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民政府于(??)成⽴。
D、1949年12⽉26⽇18.贵州历史上重要的⾥程碑是在(?)。
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
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第一篇: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贵州省情复习思考题1、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P33-35答: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既有水上石林又有旱地石林,既有高山石林又有洼地石林,既有灰白色石林又有黑褐色石林,天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石林、兴义泥凼石林、荔波喀斯特石林。
2.瀑布与峡谷多而壮丽。
黄果树瀑布群、赤水十丈瀑布群、中洞瀑布、马岭河大峡谷、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
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
4.森林美景多。
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大方百里杜鹃、赤水竹海。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潕阳河、赤水河、杉木河、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石阡县城南温泉。
2、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其耕作条件有何特点?P23-24 答: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达。
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4.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P42 答:贵州高原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
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
4、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P45 答: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二是在贵州大规模的屯田。
5、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P47-48 答:使贵州真正意义上进入封建社会,改土归流后,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了较大的调整。
二是对贵州的疆域作了较大调整。
6、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第一篇: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缩减版)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
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贵州历史发展悠久。
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
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
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
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
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明代,贵州建省。
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
1949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考古学家认为,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和贵州黔西观音洞,分别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
岩灰洞的人牙化石被命名为“桐梓人”。
此外,还在贵州高原先后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水城人”和“大洞人”,发现若干晚期智人化石,已定名的有“兴义人”、“穿洞人”等。
盘县大洞遗址是一个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水城人”开创的打制石器方法,被称为“锐棱砸击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古夜郎的兴起秦统一中国以后,派常“略通五尺道”,在夜郎地区发展交通,在部分地区设置郡县,派遣官吏治理,加强对夜郎国的控制。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牂牁的发展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一、贵州行省的建立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贵州省情》第三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贵州省情》第三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第三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1【单选题】1949-2011年,贵州全省人口由1416.4万增加到( )万。
A、4233.44B、4333.44C、4238.44D、4438.44我的答案:C2【单选题】贵州省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人口有( )万。
A、1603.73B、1503.73C、1416.5D、1416.53我的答案:B3【单选题】2015年贵州省全省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A、3529.5B、3528.5C、3326.5D、4500.5我的答案:A4【单选题】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为( )万。
A、401.12B、402.3C、403.2D、401.16我的答案:D5【单选题】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 )。
B、33%C、26%D、21%我的答案:C6【单选题】贵州省侗族主要分布在( )各县。
A、黔西南自治州B、六盘水市C、毕节市D、黔东南自治州我的答案:D7【单选题】贵州省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各县,( )各县。
A、铜仁市B、遵义市C、贵阳市D、六盘水市我的答案:D8【单选题】贵州省羌族主要分布在石阡县、( )。
B、黄平县C、纳雍县D、金沙县我的答案:A9【单选题】贵州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平塘、独山、( )等县。
A、黔西B、惠水C、瓮安D、开阳我的答案:B10【单选题】贵州瑶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丹寨县C、荔波县D、麻江县我的答案:D11【单选题】贵州白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独山县B、大方县C、织金县D、赫章县我的答案:A12【单选题】贵州蒙古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大方县B、赫章县C、织金县D、石阡县我的答案:B13【单选题】贵州壮族主要分布地不包括下列那个地方( )。
A、从江县B、黎平县C、纳雍县D、独山县我的答案:C14【单选题】解放前,贵州( )、水族、布依族、侗族有过“土俗字”。
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民 族 特 点
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1.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 主要分布汉族; 2.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毕 节、六盘水等各县主要分布苗 族; 3.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六盘 水等主要分布布依族; 4.铜仁玉屏、江口、石阡、万 山区及黔东南自治州各县主要 分布侗族。 1.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 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 侗、藏缅等语族; 2.少数民族语言均属汉族语系, 分属苗语、瑶语、壮傣语、侗 水语、彝语5个雨支。 1.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喜 剧、民族节日、民族风俗; 2.宗教信仰,贵州少数民族中 有多种信仰。
年龄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城乡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 占25.22%; 2.15-64岁人口为 23004671 人,占66.21%; 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977216人,占8.57%。
城镇人口1174.81万人, 占33.81%,低于全国 49.68%的平均水平
上学期内容回顾
1 2 3
贵州“绪论 ”
“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特殊的 地理环境
1.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2.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3.行政区划 1.从古夜郎到贵州 2.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3.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悠久的 发展历史
本学期教学内容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它的重要意义是:
国发〔2012〕 2号文件 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它的出台,意味着贵州 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 机遇,它将单一的贵州发展 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进一步 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支持。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完整资料).doc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Provincial Conditions of Guizhou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归属单位:马列主义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贵州省情是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贵州省情教程”课,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
2、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及考核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授课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考核: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贵州省情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联系的一门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4、推荐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用书推荐教材: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参考用书:主要是“贵州省情”课程网页上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以及所提供的教学光碟和参考书。
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1.基本内容: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发展前景2.基本要求:掌握贵州的气候特点、贵州的地貌特点;理解贵州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贵州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教学难点:贵州发展与贵州气候、地貌特点相结合的发展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具体教学内容:①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②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③美好发展前景。
2022省情期末复习
2022省情期末复习1、考试时间和地点:等候各学院通知2、考试方式:闭卷。
3、客观题需要铅笔填涂,切记带好2B铅笔和橡皮檫,因答题纸上的学号位数超过十位,所以填涂学号时记得在各位学号最前面加上“20”。
4、切记在试卷首页正上方写上任课教师的姓名,以便于考试后查找。
5、试题类型和分值: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二、多项选择题:共3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三、论述题:30分。
6、考试范围:(1)重点是一二三章,尤其是注意一些重要数据。
(2)教材第七章不考。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特殊影响第三节美好发展前景第二章特殊的地理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优势。
三、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自然资源一、主要生物资源的特点。
二、能源资源的优势条件。
三、矿产资源的突出特征。
四、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行政区划一、目前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二、夜郎的区位和突出特点。
三、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含义。
四、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一、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二、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三、乾嘉起义、咸同起义的概念和“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四、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一、“三大改造”的含义。
二、计划经济及“一五”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
三、“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五、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
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
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一、当代人口发展特点。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69118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 )平方千米。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A、7B、8C、9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 C )。
A、43、55%B、9.38%C、26.68%D、3.6%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书面成绩参加教学活动成绩平时考核综合成绩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第三次作业第四次作业面授辅导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社会调查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2011年1月网上期末复习是远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新教学计划中称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老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在贵州电大系统其期末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贵州省情”(地域文化)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贵州省情”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贵州省情》第四章 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选择题题库
1【单选题】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 )开始。
A、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2【单选题】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3【单选题】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___1___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4【单选题】(2015 )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进入全国万亿省市区的行列。
5【单选题】2016年9月,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6【单选题】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 )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A、重庆、四川、贵州、云南7【单选题】改革开发以来,截至2015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1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单选题】2014年底,(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贵州实现高铁“零”突破。
9【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10【单选题】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
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 )的历史性转变。
B、由二、一、三向二、三、一11【单选题】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12【单选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覆盖省市有( 贵州、湖北、重庆)等省市。
13【单选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是指( 农村、农业、农民)。
14【单选题】贵州在(1998 )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5【单选题】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5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16【单选题】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排序变化是( )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7年的三、二、一17【单选题】近年来,贵州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后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族分布于全省各地,贵阳、遵义、安顺 、六盘水等地较为集中。
• 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
• 苗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 个自治州的各县,以及毕节、铜仁地区各 县、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区;
•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 州各县,以及安顺市、贵阳市郊区和六盘 水市;
•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铜仁 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 和万山特区;
• 在其他世居民族中:
• 彝族: • 人口有84.36万人
,占总人口的 2.39%
• 仡佬族:
• 人口有55.9万人 ,占总人口的 1.59%
• 水族:
• 人口有36.97万人 ,占总人口的 1.05%
• 白族:
• 人口有18.74 万人,占总 人口的0.53%
• 回族:
• 人口有17.87万 人,占总人口 的0.48%
• 国际上一般将65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 人口。
•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成为进入老龄化社 会的主要标志。贵州人口的发展趋势,很 快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此所产生 的社会问题应当做好准备。
• 在民族构成方面:
•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 口有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汉 族占全省总人口的62.16%,少数民族占 37.84%。
• 壮族:
• 人口有5.21 万人,占总 人口的0.15%
• 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
• 蒙古族: • 人口有4.75万人;
• 畲族: • 人口有4.49万人;
瑶族: 人口有4.44万人;
• 毛南族: • 人口有3.12万人;
仫佬族: 人口有2.84万人;
• 满族: • 人口有2.19万人;
羌族: 人口有0.14万人;
贵州省情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 助的社会环境
明代贵州大约有65万人,到1949年,人口 增长到1416.4万人。
解放后,贵州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 年全省总人口达到3931.12万人,比解放时 增长了2.77倍。人口密度由80人/平方千米 ,增加到223人/平方千米。
• 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 彝族、水族、布依族、侗族有用在经文和 祭文上的“土俗字”。
彝文
彝文
彝文
水文
三、贵州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
(一)民族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 各自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体现了一方民族风情。
• 苗族:在贵州人口最多,占全国苗族人口 的6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 中的地区。
• 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 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 1714.05万人。
• 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 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 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 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
• 贵州的人口构成在性别构成方面:在历次 人口普查中,贵州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并呈上升趋势。1953年男女性别比是 102.06:100,2006年变为107.2:100,2008 年变为52.0:48.0。
• 虽然还不构成比例失调问题,但已应该引 起重视。
• 在年龄构成方面: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占25.22%; 15-64岁人口占66.21%;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个百分点, 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34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 有18个世居民族。
• 世居名族除汉族外,有17种少数民族,其 中四种少数民族人口超过百万。
苗族: 人口有430万人,占 贵州总人口的12%。
• 布依族:
• 人口有279.82万 人,占总人口的 7.94%
• 侗族:
• 人口有 162.86万人 ,占总人口 的4.62%
• 土家族:
• 人口有143.03 万人,占总人 口的4.06%
•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 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 治州的榕江县;
• 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 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 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 境。
•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 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 ,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 、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 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 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 ,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 1949--1959年,解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出生 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较快,加 上全国各地的人口进入贵州、支援建设, 使人口从1416.4万人增加到1743.96万人。
• 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 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 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
• 苗族喜欢以寨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大小 不同的村寨。苗寨多依山而建,住房以木 结构为主,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
•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 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 带。
• 妇女束发簪,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 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 蓝为主,束花带腰。
•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 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 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 各县;
•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 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 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 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 贵州民族分布上具有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
些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特点。 •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族系、氐羌族系
、苗瑶族系和百越族系的各个民族,以及 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在不同的时期、 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贵州,逐渐形成多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