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活动研究

合集下载

建筑外部空间概念和解析

建筑外部空间概念和解析
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 部空间的设计》是在《外部空 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上,进 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 成》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 计手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 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较 完备的方法论。
日本街巷空间
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 纪 50 年 代 , 正 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 高潮,在建筑设计实践 过程中,芦原义信希望 对介于建筑设计与城市 规划之间的建筑外部空 间的构成与设计技巧加 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以此在空间的处理方面 对大规模的建筑设计、 社区设计、城市开发计 划等做出相应的指导。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存在.空间.建筑》 C·Norberg Schulz 《城市与广场》 P· Zucker 《城镇设计》 F· Gibberd 《图式语言》 Christopher Alexander
当时研究背景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两个国家内外空间的对比: 日本:内外空间区别明显 意大利:内外空间相似——功能相似,形式相似。
(3)公共建筑的中心庭 院或内庭院
(4)屋顶花园
(5)建筑周围的灰空间
二、相关的主要理论流派
1.空间的不同理解 2.牛顿空间和爱因斯坦空间 3.知觉空间 4.心理空间 5.意义空间 6.芦原义信和相关内容
1.空间的不同理解
空间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划分 1)建立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的“牛顿空间” 2)建立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础上的“知觉空间” 3)建立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空间” 4)建立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意义空间”
外部空间的形成: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内外空间的关系问题:逆空间:建筑周围的空间,应像内空间那样来 重视。

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知识讲解

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知识讲解

巴黎时装展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当空间的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滞留现象,如果滞 留时间过长,集聚人群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 应。聚集效应在各个空间均会发生。如小区、购物中心、 十字路口等公共环境。可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公益宣传,在 环境周围设置大于或等于实物的造型,造成聚集的假象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2、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当不明确目的地所在位置时,人 们一般摸索着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又寻来路返回,称 之为“归巢本能”,初到陌生环境时,归巢性是人作出的 适应性反应,反映了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也可以叫人的 识途性。当人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 返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时的路返回。在公共空间环境设 计时,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应明显、醒目, 准确到位。当人对环境初步适应后,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了 解周围环境,围绕栖息地兜圈便成为安全和认知兼顾的最 佳选择。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3、安静与凝思。在城市生活中,在体验到丰富、复杂和生 气感的同时,有时也需要在安静状态中休息和养神。寻求安 静是对繁忙生活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的基本行为习性之一。 (练气功、观鱼、赏花、独坐、散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1、靠右(左)侧通行。不同国家对车辆交通行驶方向有不 同规定,如国内沿用靠右侧通行,而香港和日本却靠左侧通 行。明确这一习性并尽量减少车流和人流交叉,对于外部空 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中的步行街和广场具有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是最吸 引人的场所之一。步行街的设置不仅是让人们安全而又快速 的通行,而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公共接触的线性散步场所,让 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富有公共性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 往的乐趣,借以加深其社会认同以及他人对自身的认同。与 街道相比,城市广场集中了城市公共设施,更容易让人逗留 ,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广场的尺度应考虑到人们进行 公共交往时的视听要求和活动需要,避免过于空旷,建议小 型广场两端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0英尺(约22米,)在此 距离内,刚好能辨认一个人的脸,同时刚好听到对方的高声 喊叫。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10”。

皂邑―计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杨静(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形象性区域——历史街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也在不断的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历史街区外部空间风貌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融合。

本文以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为例,从空间规划、尺度控制和业态形式等方面切入研究,探讨它在整合城市空间,迎 合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特色等方面所呈现的设计,以及对未来古典街区在整合空间功能及优化改造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能对其他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相关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平江路;街区现状;空间优化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2-0068-021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背景平江路位于苏州城区东部,是一条长1600m,宽3.2m呈南北走向的历史商业街区,街区两侧分布着历史悠久的支巷,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特色著称,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

2002年至2004年,苏州市政府对其实施保护与整治,秉承修旧如旧的改建原则,使平江路的主要部分再现了原来的面貌。

因在保护上表现卓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城市古典街区复兴的典范。

2平江路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解析2.1街区外部空间尺度宜人由一代代居民开拓建设并长期磨合建设起来的平江路,外部空间尺度整体上较为宜人。

沿街建筑一般是一至二层,高度3m〜6叫街巷宽度1m〜10m之间,主街两侧分布的民居有机排列并彼此紧挨,这样的空间尺度较为宜人,人与人,人与建筑容易产生亲近感。

通过调研得出历史街区的尺度对其商业特色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街道两边的建筑高度定为街道宽度定为D,通过实地测量以及观察确定了比值的变化对人的空间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

平江路街道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街道H/D值为1:1,主要是由两边建筑相对围合而成的街道,建筑高度大致为3m〜6叫街道上覆盖顶棚,道路宽度大约5叫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游客扩大经营场地,将商品放置街边,大大缩短了街区道路宽度,这样的空间让人倍感压抑拥堵,很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调研报告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 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 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主要广场空间;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交往空间;户外学习区;环境与行为;公共交往空间;心理需求。

正文:一、主要广场空间每一个校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作用,是学生交往交流的大型空间,对广场空间的合理设计是完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手段。

1、信息图文中心前广场广场位于长安大学校园南部,在信息图文中心前正对大门于,2005年建成。

它以信息图文中心为底景,向南延续了主楼的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被分为东西两个区。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穿行的机动车交通为主,少数步行的人群行色匆匆,很少有游赏、驻足、休息的活动。

广场作为通向西区、东区以及出入大门的枢纽。

另外,广场的建设已然使其成为校园的一个很有份量的重心。

但依据问卷的调查统计,东区的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宿舍到新区教学楼的距离太远,有86.6%的同学希望步行从宿舍 5 min 能到教室,而实际上走到新区通常要用到15 min 之多。

93.3%的同学认为过多的礼仪性并不符合大学校园应有的性格特征。

可见,新区广场作为一个校园的功能区实体,在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上的偏离直接影响了师生人群对该广场空间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心理上的空间断层。

2、明远楼间绿化广场明远楼绿化广场处于2005年落成的明远楼新教学楼群的围合之中。

设置该广场的初衷是为师生提供一处休闲绿化空间。

但在建成后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绿化广场常有冷清之感,学生、教师等人群在其中的自发性、休闲性活动并不多。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居住区外部空间研究

居住区外部空间研究
2 1年第 6期( 1 1期 J 01 总 8




居住 区外部 空间研 究
OnRe ie t I e f t rSp c sd n i ao e a e a Ar Ou
商延 欧 ( 津 市 设学 天 3 3 ) 天 城 建 院, 津 0 8 04
摘 要: 文章采用实例剖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论述了 居住区外部空间的构成, 单体建筑设计对外部空间的影响, 院落式空间的围合、 组织
中, 会有安全感 、 包容感 , 私密性强 。 而且外界实体越 近, 越高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越密实, 则其封闭性越强, 反之亦然。当四面围合有开 口 时, 会形成一个虚面 , 虚面处内外空间相互流通和渗透 , 封闭感也
相应减弱 。
32 .住宅单体设计对外部空间影响
在 住宅建筑 的设 计 中, 以通过 低层架空 , 可 设廊 道 , 改变
人对外部世 界 , 及对 自我存在状态的认知 与体 验 , 芦原义信认
为外部空间是从 自然 当中由框框划定出来的空间 , 是人创造 的 有 目的性 的外 部环境 , 不同于无限伸展 的 自然空 间, 自然 空 比
间更有意义。
居住 区外部空间设计 的目标就是营造满足人 日常 活动及 交往的场所 , 这样的场所就是要 体现居住 文化 , 具有识别性 , 使 居 民从心理上认同 自身在环境 中的状态 , 具有归属感 。
变形式等加强与外部 空间的融合 。 如在 园林建筑中 , 、 、 、 廊 亭 阁
轩等 , 以开敞轻快 的形象融人外部空间。
组织庭院空间的手法有 很多 ,仅 仅是住宅单体布局 的变 化就可 以形成不 同的围合方 式 、 空间比例 、 形状 、 封闭度 , 创造 各种不同空间。板式住宅平行布置 , 日照通风好 , 但空间单调 、 缺乏识 别性 , 用在低 层住 宅中 , 只适 可在尽端布置东西 向住宅 , 或者平行交错布置 。 围合式布置 , 易于形成空间领域感 , 板式 围 合如深圳“ 万科四季花城” “ ,北京 印象” 塔式 围合如深圳“ , 东海 花园” 二期 。 点群式布置 , 住宅 围绕公共绿地 、 水面布置 , 布局更 灵活 , 空间更加丰富 。在 自由式布置 中, 限制 出人 口数量 , 要 增 强空间围合感。

寒地城市教堂外部空间环境研究

寒地城市教堂外部空间环境研究

寒地城市教堂外部空间环境研究摘要:二十世纪初是哈尔滨教堂兴建盛期,许多规模宏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成为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地标。

教堂在城市更新中相对“孤立”的被保护情况屡见不鲜,削弱了它与周边环境的历史延续性,无法充分体现教堂整体空间的魅力及个性。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圣·阿列克谢教堂的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分别从空间格局、外部空间环境微气候、空间使用功能与驻留行为模式、消费尺度与历史人文特色显示度,以及观察最佳视距等方面进行探讨。

梳理挖掘教堂与教堂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消极问题及相互的积极作用与影响,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新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教堂;外部空间环境;寒地城市0引言二十世纪初是哈尔滨教堂兴建盛期,拜占庭风格教堂成为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地标。

在近几年快速城市更新中,教堂相对“孤立”被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教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外部空间环境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完整系统。

其演变过程与外部环境时刻进行着信息及能量的交换[2]。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供暖期最长、平均气温最低的特大城市,年平均温度仅3.6度,属于典型的寒地城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在城市中心区内,因此本文以阿列克谢教堂及其周边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挖掘教堂与教堂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1背景简介1.1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及广场概况(以下简称阿列克谢教堂)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退居于果戈里大街及革新街两侧,以广场围合。

教堂1912——1913年为木结构,1936年又改建成砖石结构,形成两堂并立又浑然一体的特殊格局。

广场属于开放的现代欧式风格,占地0.3公顷。

(见图1)2教堂外部空间环境要素分析2.1空间格局空间格局包括二维空间的长宽比及三维空间的宽高比、空间围合感等,影响到教堂对于外部空间环境的控制力及微环境等。

阿列克谢教堂周围主要为多层商业办公与居民楼,西南角有较大建筑高差,容易形成涡流。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基于场所精神的博物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场所精神的博物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11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082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影响因素2.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建筑立足的根基,在地区建筑特征的形成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出来的,相较于室内空间则更容易受到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外部空间场所营造的基本环境要素和限制条件,场所精神的形成有赖于外部空间与自然的相互融合。

因此,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回应,以及对气候、地形、植被、水域等自然要素的积极利用应作为外部空间设计的首要考虑的因素。

2.2人工环境场地周边的建筑、道路、广场、设施等因素构成博物馆外部空间的主要人工环境,形成区域整体的建筑肌理和风貌。

对人工环境的分析是考量场所介入方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城市环境中的博物馆外部空间设计需要结合人工环境现状的特点,考虑与其适应和融合的方式。

2.3地域文化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认为,“城镇的场所精神必须包含地域的精神以求其‘根源’……”[1]。

特定地区的生态、习惯、民俗、历史文化对当地的建筑形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寻根也就是在追溯和传承这种地域文化的时间线。

博物馆是为文化遗产服务的场所,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物质表现的一种集成,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属性,与地方的人文历史密切关联。

因此,在博物馆场所的设计中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延续,以及其与建筑自身文化属性的协调统一,基于人文进行场所精神的表达,增进场所的认同感。

3博物馆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博物馆外部空间的设计应遵循整体性、文化性和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第一,外部空间既从属于博物馆建筑又是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应基于自然或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来综合摘要 本文以博物馆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三个方面探讨博物馆外部空间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博物馆场所的整体空间质量,增强场所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其衍生职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为今后类似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长春市旧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研究

长春市旧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研究
收 稿 日期 t0 1 3 0 2 1 ~0 - 8 作者 简 介 : 孙瑞 丰 (9 5 , ( )吉 林 洮 南 , 授 1 6 一) 男 汉 , 教
主要 研 究 城 市规 划 。
环境 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 1住 宅外立 面与周边 环境 ()
不 协调。几个居 住小区均处 于长春市 主要 的交 通地 段, 但住 区外环境 景观 的色 调陈 旧 , 与周边环境 格格
关键词 : 旧居 住小 区; 外部空 间环境 ; 满意度 ; 改造 中图分类 号 : U9 4 1 T 8.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8 8 (0 10 —0 40 1 0 —9 4 2 1 )10 9 —3
研究对其外 部空Leabharlann 间环境存在 的问题 和改造的方法 做
出结论 。
年~ 17 9 7年 : 慢 、 滞 时 期 ; . 9 8年 一 1 9 缓 停 3 17 9 0年 :
恢 复建设 时期 ;. 9 1 4 1 9 年一 2 O O 0年 : 振兴发展 时期 i
520 . 0 1年后 : 面 繁 荣 时 期 。其 中 第 一 阶 段 ( 9 9 全 1 4
1 2 长春市 旧居住小 区外部空 间环境存在 问题 . 通 过对 3 小 区 的实 地 调研 , 个 总结 出外 部 空 间
年一 l5 年) 9 7 所建造的住宅 , 以及第二 阶段 (98 15 年一 17 9 7年 ) 大多 数住 宅 已成 为危 房 , 部 分 被陆 续 拆 大 除 ; 四阶段 ( 9 1年一2 0 第 19 O0年 ) 和第 五 阶段 ( 0 1 2 0 年后 ) 所建住宅对 配 套公 共 服务设 施 和外 部 空间 环
调 查
分 配政策 , 全面开始 住宅商 品化 , 加之近年 来 国内住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细节设计研究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细节设计研究
中富于变 化是一种理想 的境界 。”因此 ,在达 到规律感 的
度都有不 同的要求 。车行道 又有双 车道 及单 车道之分 ,车 辆之 间也 有不 同的要求 。一般 的机动 车 、消 防车辆 以及货 车之间对 于道路 的宽度都有不 同要求 ,通常情况 下 ,商业
[ 定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1 6
商业综合体 外部 空间的细节设计研 究
龙 飞
( 西南交通大 学建筑 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3 1 )
【 摘要 】 介绍 了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在我国受到重视的背景,探讨 了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细节设
计 的几点原 则 ,然后根据 这些原则 ,从 五个方面提 出了针 对其 外部 空间细节设计 的方法。
空 间 ,还要在 细节上予 以考虑 ,因为外部 空间 吸引人群 的 重要因素就在于细节上的设计 。
舒适性 是人们从 事活动 的最基本 的需求之 一。在设计 时应从两个 方面考虑 这种舒适 性 ,一个 是环境 心理学方 面 对人 们 的习 性进 行 研究 ,总结 出适 合 他们 的舒适 外 部空 间 ,另一个是 从不 同类 型 的人 ( 老人 、小 孩 、残疾 人等 ) 出发去设计 ,研究它们对于外部空 间的真正需求 。
们带来更加便捷的活动场所 ,还能够聚集人群 ,给商业综
合体带来更好的商业氛围。
1 . 3 舒 适 性
商业综 合体 的外部空 间因其高度 的复合性 也相应 的承 担 了不 同功能性需 求 ,如酒 店 、餐饮 娱乐 、购 物等 。外 部 空 间作为城 市空 间与商业综合 体 内部 空间 的中介 ,是将 不 同的人流 引入商业综 合体 内部 的场所 ,它 的设 计处于最 为 基本 的一环 ,对 于整个商业综合 体来说 有着深 远及决定性 的 影 响 。合理 的外 部空 间 营造 能 吸引 更 多 的潜在 消 费群 体 ,增 加商业 人气 ,进 而刺激 消费者进入 商业综合 体 内部 开展商 业活 动 ,在设计 中除 了要从 总体去 设计 、把 握外部

浅析大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因素

浅析大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因素

分 区的 旧的校 园模 式 , 营造 出高效 的学习生 活 、 切 的信 息交 密 流、 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1 . 2气候条件
在 印度 , 由于炎 热气 候的影响 , 人们 十分注重外部 空间的
营造 ,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印度建筑 的类 型元 素—— 廊道 、 台地 、
阶梯 、 亭 、 池… …印度建 筑师将这些 适应户外 生活 的元 素 凉 水
32人 的心 理 需 求 .
建 筑组群 , 尺度的生成 其
方式不 同 , 一味求大 , 计较 规模 , 并不足取 。 因为无论 规模大小 ,都 能创 造出 良
好 的校 园空 间 ,而其 中宜 人 的空 间尺度则 是关 键 。 过大的空间尺度忽视 了人 性 尺度 ,让 人们感到难 以
亲 近 。 同 时 新 校 区 的 范 围
校园 内的空间形态影响着使用者 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空 间形 态能激发不 同的心理感受 。私密性 可以使人具有个人感 , 可以充分表达个 人的感觉 , 以 自我评价 , 得 在需 要的时候保 持
与他人的接触 。 领域感 的形成来源于为人们所熟悉 的某个场所




2 1 年第 6 总 1 1 ) 01 期( 8 期
往轴 。教学与生活成直接 的对话关 系 , 区别于 以往 的纯粹功能
尊重——- 在人们经常活动 的区域 , 必须有层次丰富的小尺度空 间。只有通过尺度 的调和 、 比、 对 各种 比例关系 的变化 , 人们才 能感 知空间 , 空间才有意义。 对 于大型校园来说 ,校园空间 的良好尺度不仅表 现在 组 群内部 , 更表现在组群与组群之间的户外空间上。浙江大学基
是十分必要 的 , 从公 共到私密 , 以其灵活性 和弹性适应不 同人

基于人性化尺度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人性化尺度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人性化尺度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大学城的建设,校园外部空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校园外部空间是学生进行校外活动的场所,其设计是否合理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然而,目前许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仍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以人性化尺度为基础,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进行设计研究。

在保证校园外部空间美观和实用的基础上,将主要从人性化因素出发,考虑人的感受和行为习惯,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以人性化尺度为基础,分析人类行为习惯,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2 研究内容(1)梳理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2)探讨人性化设计尺度在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人类行为习惯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要求;(3)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需求和评价,并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4)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方案,并进行实地验证和优化。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园外部空间的相关理论,探讨人性化尺度在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研法,对大学生关于校园外部空间的需求和评价进行调查和分析。

3.3实地调研法分析大学校园外部空间不同建筑环境的人性化需求,了解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4模拟设计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运用人性化尺度设计理念,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进行模拟设计和方案优化。

四、预计结果通过本研究,将提出针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实地验证和优化。

该研究结果将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生活品质的提高。

古镇旅游开发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古镇旅游开发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建 筑 文化
Aci c l uue r t ta C l he u tr r
古镇旅游开发 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
— —
以贵州青岩古镇 为例
Th s ar h on x e n S a e De i ub i e s n Tr di o alT wn f e Re e E t r al p c c sgn of P l L i u e i a t n o c r i or De e op v l me to o i m : n fT ur s
pu i bl e目em aI p c oce ofeiue ffodto s s 0 iinoj 1 r r twn t… o i lz eiu e pr y esl s r obl s ofPu i em bl . c s uch ast o ton o n of f dli 0If w
外 部螂 休 目 贵 青
建筑 密集、层 数低矮 ,以步 行交 通系统 为主的 特
点 ,充满 了 力和 生气 ,浑深地 吸引着 人们 ,让 活
以 广场为 中心 , 组织建 造 ,这也造 成了膏 岩外 来
部 公共空 间不同于 其他 的小城 镇。
^bsI t h r ce sa swiht e e ue of lac T e o l t r t h fat i f t r
* T卑 青 睿巽休

# } 镕 辕 在
箍 . 并 # 青 外 心 #休
在 々 ∞ 箍 * 规 设 十 & 毒 目

断地根 据实际 需要进 行调节 ,又加 之这 些古镇 受
到过 去近二十 多年建 设的影 响很 小,因 此保持 了

生● ■ { I 填 辕 #

汉长安城高庙村外部公共空间研究

汉长安城高庙村外部公共空间研究

汉长安城高庙村外部公共空间研究摘要:高庙村位于汉长安城东杨善西北约3公里,包括高北村、高中村和高南村,是汉长安城内与遗址关系最为密切的村落之一。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普遍关注,本文讨论分析了影响高庙村演变的相关因素,分析高庙整体布局形态、内在形成过程、路网结构演变及街巷形态特征,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形态演变历程,为今后的大遗址内村落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资料。

关键词:汉长安城高庙村外部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o3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村庄聚落宏观空间形态是指在村庄上位规划,一般是区域、镇(乡)级或县级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考虑村庄聚落在整个大环境中的空间定位,研究村庄聚落的分布、选址、拓展空间等内容。

这一层面关系到村庄聚落的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

由于隋唐迁都后,汉长安城内里坊制度逐渐瓦解,居民住宅改建占压了原洛城门内大街。

汉长安城的明正德年间有高庙街,位于今高庙中村。

由于地域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曾有饭店、车马店、寿坊店、铁匠铺、杂货店、木匠铺及出卖劳力的劳务市场,是当时经济比较活跃之地。

在这样固定的场所中完成聚落内部的、聚落之间的交易,也就形成了固定的街市。

关于“三皇五帝”时代就有城的记载:神农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推测,街市的长期稳定存在对于村镇的未来成长有着直接的作用,有了街市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贸易的增长也将使得人口聚集。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往来的频繁,同时也为了方便交易的往来产生了饭庄、客栈等服务业。

这样改变了最初的简单的聚落性质。

村镇就在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下产生了。

汉长安城高庙村,位于汉长安城东扬善西北约3公里。

高庙村包括高南村、高中村、高北村、及部分城墙遗址围合而成的区域。

共有496户,2104人,耕地2154亩。

位于汉长安城北部洛城门内,村北以城墙为界,南邻宣平门内大街,东西均为传统农田。

高校校园的外部交往空间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校园的外部交往空间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校园的外部交往空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内的学生和教职工数量不断增加,该群体正在成为城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具有其独特的外部交往空间特征。

高校校园内的外部交往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外部的公共空间,如周边商业区、公园、文化场馆、交通枢纽等,这些空间既是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延伸,又是高校师生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人际交往和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

因此,研究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特点、作用和意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对于加强高校与社会、城市的联系和协调,促进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研究,还可以拓展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等学科领域,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学科交叉,增强学科整合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异同点和联系是什么?2.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对高校师生现代化素质提升的作用是什么?3.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概念、理论、研究范式和方法。

2.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解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定位和功能。

3.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角度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质量和效益。

4.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高校师生对于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需求和期望,寻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点和机会。

三、论文框架1. 绪论本章主要介绍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2. 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概念和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概念和含义,探讨高校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高科技园外部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高科技园外部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地域遍布于美洲 、 欧洲 、 亚洲等各 国。在 这次浪潮 中 , 国的高科 和休憩 交流空间。同时 用不 同的方 法加强 不 同空 间的融合 与交 我
技园也开始建设。如今 高科技 园 已经成为 我 国经济建 设 中具有 叉 , 使工业 园区成 为一个复合 的有机整体 。把 不同功能 的建筑 空
举 足轻重地位的一种产业形式 。
问 , 内空 间和室夕 空间 , 室 } 开敞空间 、 半开敞空问和私密空 问等不
同类型的空间进行组合 、 融合与交叉 , 强调 空问的流通 、 透与交 渗 融, 形成有机 的空 问复合 结构 。7 2所 办公 科研 基地规 划 中主要 2
1 中 国船舶重 工 集 团第 7 2研 究所方 案概 况 2
合的应用以形成与外界紧密联系 的开放 空间体 系 , 并采用 因地制
宜的手 法尊重当地的文化 和 自然环境 条件 等来 突 出园区 的个 性
特 色。
2 高 科技 园外 部 空间规 划 的模式
高科技园 区作为一个并 非均质化 的空 间体 系 , 于处于不 同 对 层 次上 的空间 , 应有不 同层次 的规划 模式 与之相适应 。现代 高科 技 园区需要激励创新 的环境 氛围和活泼 自由的交流空 间 , 同时 由 于吸引投资 和高素质 的劳动力的需 要 , 因此高科技 园越来越 注重
中国船 舶重工集 团第 7 2研 究所 ( 2 以下 简称 7 2所 ) 2 主要 是
通过 多种用 途建筑 将各 种空 问进行 整合 ; 动用 空 研究舰船 、 讯 、 达设 备的军工企业 , 通 雷 其办公科研基 地 占地约为 采用以下手法 : 中廊道方式形成地段活动 中心 ; 在各 个地段 中根据用地功 能划分 3 . m2位于武汉市江夏藏龙 岛科 技园 内, 3 3h , 根据带状 用地特 色 , 道路呈 环状 联系各地块 , 将各类空 问联 系在一起 ; 建筑设 在 规划把基地 划分 为 3个 区: 从西 向东分 别为 生产后 勤供 应 区、 办 情况 , 并且 运用 不 同种 类 、 形状 的广场 和 公 管理科研区 、 研发与学术交流 中心 区。在规 划 中我们一 方面注 计 中将 室内外空 间互相 渗透 ;

文化主题商业街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新都“香乐天下”商业街景观设计为例

文化主题商业街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新都“香乐天下”商业街景观设计为例
通 过具 象 的铺 装表 现 出来 。
3 . 4商 业经 营 空间设 计
1 . 项 目概 况
本 项 目位 于 新 都工 业 大 道 与学 院 路 交 界处 , 项 目西 临川 音 小 区 , 南 面为 项 目二 期用 地 , 北面 与 川音 学 院一路 相 隔 , 距 成都 市 区约 2 2 公里。 项 目景 观设 计 面积 约 1 3 0 0 0 平 方 米, 人 口广 场 面积 约 为3 5 0 0 平 方米 。内外 步行 街长 度 各约 2 0 0 米, 其 中 内街 最 宽处 1 5 米, 最 窄 处7 . 5 米 。 北侧 广 场 为主 入 口、 东 侧剧 场 及 外街 中部为 次入 口 , 西侧 有 两个 联系 川 音小 区 的入 口, 消 防车 道 环绕 其后 。 项
5 .景观 空 间节 点分 析
项 目景观 空 间根 据业 态 功能 与人 流 动线 , 分为6 类 空 间 形态 , 分 别 为大 型 主 题入 口广场 空 间 、 内 商业 街步 行 空间 、 外商 业街 步行 空 间 、 剧场 人 口集 散 空
间、 交通 性空 间 以及 节 点性 景观 空 间 。
城市商业街区建设所依托的地域传统文化由两种元素组成 , 一种是地域 历 史 发展 中的 故事 、 风 俗和 生 活风 貌 , 是精 神 层 面 的文 化 , 另一 种 是历 史 遗 留
保 存 的建 筑 、 街 道 和空 间 , 是 物质 层 面 的文 化 。 商 业 元 素 与 区域 文 脉 的 结合 ,是 城 市 特 色文 化 商 业 街 区 发 展 的 重要 思
色 的商 业 街景 观 。
们不 自觉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浏览 、 休 闲、 娱乐、 消费等活动。 2 ) 艺术 性 : 商业 景观 地 面铺 装 的艺术 性 作用 在 于提 升 景 观空 间 的档 次 和 表 现艺 术 氛 围。通过 铺 装材 料 的色 彩 、 质地、 线条、 形状 、 节奏 、 韵律 和 图案 等 方面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情感及艺术品位。 3 ) 文 化性 : 文化 性是 商 空 间地 面 景观 设计 的重要 特 性 。把 抽 象 的文 化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研究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研究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分散式办公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在发展紧凑型城市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背景下,拥有较高区位价值和高度土地整合功能的办公综合体正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和人气的公共空间。

从人的行为、心理的角度去研究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对提升区域活力,改善办公环境,缓解办公压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行为心理学;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1. 办公综合体研究现状城市生活的主要核心就是办公、商业、居住、休憩,同时这也是城市生活的魅力所在。

办公综合体是基于办公与城市其他功能复杂关系下产生的新型建筑形式,对当今城市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办公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办公楼为核心,同时兼具居住、娱乐、商业等设施的综合性办公群体,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和开放性。

目前国外对综合体的研究成果比较成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雅各布斯、林奇等城市建设方面的专家们综合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建筑、环境和人联系起来提出城市功能复合化、多样化的理论。

这对办公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国内在综合体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当前办公综合体的开发主要以商业地产为主,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更缺少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考虑外部空间的设计。

2. 办公综合体外部空间要素分析2.1 办公综合体特点与外部空间功能解析1)复合性办公综合体集中了办公、商业、居住、娱乐、休闲、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的城市建筑群体。

它不仅是城市各种业态的功能组合,同时也是城市各种交通组织的组合。

2)开放性城市综合体与建筑综合体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开放与否。

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一个分支——办公综合体同样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3)文化性文化特征是一个城市区别与其他城市的重要因素。

办公综合体一般位于城市cbd、商业中心等最繁华的地方,是一个城市标志点、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代表。

4)矛盾性主要指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两方面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行街中间设置盆景、雕塑或 座椅,使得街道不空旷,可以 起到分流作用,还可以为消费 者提供休憩场所。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二、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 ◆外部空间的生气感即通过吸引居民合理使用外部空间,并 参与其中的公共活动,形成生机蓬勃和舒适怡人的环境。影 响生气感的主要因素有活动人数、活动模式、行为特点、空 间与建筑特征以及自然要素等。根据人体身高推算出空间活 动面积与活动人数的关系为:要使一个外部空间具有生气感 ,比值不宜大于40M2/人;比值小于10 M2/人时空间气氛 转向活跃;小于3 M2/人时可能产生拥挤感。 ◆尽可能形成多种活动模式的相互支持,由一些活动派生出 另一些活动。开敞空间应设置让人停留的地方,并提供适宜 的坐位。空间应有一定的形状与围合感,边界应形成活动支 持以形成社会向心空间。另外注重环境设计,提供向阳空间 ,绿化、水景、动物等自然和生物要素也对空间的生气感起 着重要的作用。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3、探索性行为:人在外部空间中常常从事各类探索性行为 ,几乎对任何差异显著的信息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倾向。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好奇,引发人们对于外部空间(说大了也 就是这个世界)的探索,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一、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 城市中的步行街和广场具有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是最吸 引人的场所之一。步行街的设置不仅是让人们安全而又快速 的通行,而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公共接触的线性散步场所,让 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富有公共性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 往的乐趣,借以加深其社会认同以及他人对自身的认同。与 街道相比,城市广场集中了城市公共设施,更容易让人逗留 ,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广场的尺度应考虑到人们进行 公共交往时的视听要求和活动需要,避免过于空旷,建议小 型广场两端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0英尺(约22米,)在此 距离内,刚好能辨认一个人的脸,同时刚好听到对方的高声 喊叫。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1、看人也为人所看。70年代末波特曼设计旅馆中庭时提出 共享空间中“人看人”的需要。其实,这一习性早就存在于 不同文化和时代之中。人挤人、人看人早就是游春、庙会、 赏月、观灯等群集活动中的潜在主题和吸引力所在。通过看 人,了解到流行款式、社会时尚和大众潮流,满足人对于信 息交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通过为人所看,则希望自身为他 人和社会所认同;也正是通过视线的相互接触,加深了相互 间的表面了解,为寻求进一步交往提供了机会,从而加强了 共享的体验。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2、围观。围观是古往今来广泛存在的行为习性。一切反常 的物品、动作和活动都可能引发反应,导致人群自发扎堆。 爱看热闹的现象反映了围观者对于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公共 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复杂和丰富刺激,尤其是新 奇刺激的偏爱。外部公共空间是人生的舞台,又是人生的课 堂。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二、体验性行为习性 3、安静与凝思。在城市生活中,在体验到丰富、复杂和生 气感的同时,有时也需要在安静状态中休息和养神。寻求安 静是对繁忙生活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的基本行为习性之一。 (练气功、观鱼、赏花、独坐、散步)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1、靠右(左)侧通行。不同国家对车辆交通行驶方向有不 同规定,如国内沿用靠右侧通行,而香港和日本却靠左侧通 行。明确这一习性并尽量减少车流和人流交叉,对于外部空 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一、动作性行为习性 1、抄近路。在目标明确或有 目的的移动时,只要不存在 障碍,人总倾向于选择最短 路径行进,即大致成直线向 目标前进,可以说超近路是一 种泛文化的行为表现。只有 在伴有其他目的,如散步、 闲逛、观景时,才会信步任 其所至。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案例
1.国外许多外部空间设计经常采用三角形作为道路规划的母 题; 2.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 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 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为此着急的建筑大师在出游 中路过法国的葡萄园,受到园中“任人投币后自由采摘” 的启发,让施工方在园中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乐园,没多 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 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 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 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
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主讲: XXX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定义: 供人免费使用的城市户外开敞空间,包括广场、街 道、人行道、小游园、绿地和公园等。 外部公共空间文化表征:
必要性活动:日常生活所应参与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 情况下才会产生,如散步、驻足观望、晒太阳等; 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其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 童游戏、相互打招呼、交谈等; 城市中的各种活动使得城市和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变得富有生气 与魅力。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四、形成私密性—公共性层次 1、自发性(不同年龄的人活动需求不同); 2、不定性(不同时间及气候条件下活动的差异); 3、相关性(活动受物质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同时影响);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一些可选择性的活动弹性较大,对公共空间环境要求较高 。如果条件具备,活动可能发生;条件不具备可能不会发 生,如晨练、晨读等,虽然年龄、职业不同,但共性较强 。有效的活动地点如广场、公园、学校、居住区公园等距 家较近的场地。因此,人的居住地周围公共空间环境对人 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有些社会性活动。有组织性 ,包括社会、团体、家庭、自发组织等各种公共性活动。 对环境的需求较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场地、相关的服务 设施,需要共同参与来实现。 因此环境设计应尽可能提供一系列私密性(公共性)不同 的空间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应有界限和过渡空间,并留有 机动改变的余地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五、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 行为习性因情境、群体和文化而异,没有一个外部空间可以 满足各种行为习性。外部空间设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某 些行为习性,做到合情合理(有些行为可鼓励,有些行为应 防止),设计应考虑一定的机动性。
建议总结
• 在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项目建造处于设计阶段时,应把人 这个公共空间的主体元素考虑到整个设计的过程中,空间 环境内的一切设计内容都为这个主体服务,把人的行为需 求放在第一位。这样,人的行为心理能够得以正常维护, 环境也得到应有的呵护。同时避免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 产生不良作用。避免不适合、不合理环境及重修再建的现 象,使城市的“会客厅”更美、更适宜人的生活。 结语 人的健康发展决定于现代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公共空间 环境是无声自动而又时时显现效力的,对人的影响是无法 抗拒的。良好的“会客厅”环境是塑造人的肥沃土壤,人 们可以在这里从事各种健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心情愉 悦、舒适快乐,而且健康长寿。反之,“会客厅”环境对 人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情绪,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因而, 作为学设计的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合理满足人 们行为习性,以人文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一、动作性行为习性 2、逆时针转向。日本学者通过对人在公园和博览会中的流线 轨迹分析,发现大多数人的转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对“ 逆时针方向”(74%)的偏爱。 3、依靠性。人偏爱有所凭靠地从一个小空间去观察更大的空 间。这样的小空间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可观察到外部空间 中更富有公共性的活动。这类场所提供了可进行观察、可选 择作出反应、如有必要可进行防卫的有利位置。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三、兼顾私密性活动
1、形成隔绝:视听隔绝是获得外部空间私密性的主要手段 (如借助假山、小乔木、石壁形成屏障,利用瀑布、喷泉 掩蔽噪声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 2、提供控制 :保持视听单 向联系;设置 过渡空间;设 置物质或象征 性提示;留有 退路或余地
巴黎时装展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当空间的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滞留现象,如果滞 留时间过长,集聚人群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 应。聚集效应在各个空间均会发生。如小区、购物中心、 十字路口等公共环境。可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公益宣传,在 环境周围设置大于或等于实物的造型,造成聚集的假象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三、认知性行为习性 2、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当不明确目的地所在位置时,人 们一般摸索着到达目的地,而返回时,又寻来路返回,称 之为“归巢本能”,初到陌生环境时,归巢性是人作出的 适应性反应,反映了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也可以叫人的 识途性。当人不熟悉路径时,会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而 返回时为了安全又寻找来时的路返回。在公共空间环境设 计时,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应明显、醒目, 准确到位。当人对环境初步适应后,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了 解周围环境,围绕栖息地兜圈便成为安全和认知兼顾的最 佳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