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结 合术后系统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 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训练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将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 康复训练中,以提高患者的训练效果和依从性 。
06
03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而术后康复训练对 于其疗效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 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
研究目的
观察和分析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训 练的疗效。
探讨康复训练对肩袖愈合、疼痛缓解及功能恢 复的影响。
为肩袖损伤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 法。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
1
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肩袖损伤。
2
在关节镜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肩袖损伤的 情况,并进行精确的修补手术。
3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具有恢复快、疼痛轻 、出血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 方法之一。
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应用
康复训练是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 一。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设计
实验组接受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包括肩胛骨训练、肩袖肌力训练、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 物理治疗。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肩袖损伤情况(如损伤部位、程 度等)、手术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功能评 分等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 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幻灯片课件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25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行手术操作。 (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肩关节手术 4)Bankart 挫
26
选择合适的过线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定 时。
肩袖断裂多指冈上肌肌腱断裂
10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
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 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 不断的摩擦及挤压所致。
11
肩袖损伤会引起肩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上臂或颈部放射, 肩外展或伴有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 结节处压痛最为明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痛醒,患者很难向病侧侧卧。过顶时疼痛。
21
肩关节镜手术
A:后侧入路
B:前侧入路
C:前上外侧入路 D:Port of Wilmington 入路
E:后外侧入路
F:5点钟入路
22
肩关节体外标记
23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 鞘管,同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 脱。
肩关节手术
15
工作平台和工作站一套
关节镜摄像线光纤刨刀汽化仪 水管一套
肩关节镜备物
16
阑尾包 关节镜附加一套 肩关节镜附加12件 史塞克电钻和电池 30度关节镜
缝合铆钉
17手术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课件
后上 RCT
冈下肌 冈上肌
外旋滞后征
关节镜成功修复
要求
完全显露 易靠近损伤的前后缘
后入路
不同的入路
前入路
后路入路
中间工作 入路
Kim, Arthroscopy 2019
不同入路的优点
后方观察口 便于观察位于前方的损伤
中间操作入路 与 撕裂缘成适当角度
Kim, Arthroscopy 2019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
Seung-Ho Kim, M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Orthopaedic Surgery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Chief, Division of Shoulder & Sports Medicine Samsung Medical Center Seoul, Korea
演讲目的
理解不同类型的肩袖损伤和肩关节 撞击
介绍关节镜修复肩袖疾病
肩袖疾病
韧带粘连 层裂
• 软骨表面 • 关节囊表面 • 肌腱内
全层裂伤
• 后上方
肩峰下撞击
Neer, 1972 95% 肩袖损伤由撞击引起
喙突肩峰弓
1. 骨性肩峰
2. 喙肩韧带
1
3. 喙突
2 3
肌腱变性
Nirschl RP, 1989 继发于肌腱反复过度抗张力
预期随访 49个月 (24 – 129月) 1组:49名投掷运动员(年龄:27岁) 2组:32名非投掷运动员(年龄:31岁) 3组:28名非运动员患者(年龄:56岁)
ASES 评分ASES Scores
1组:投掷运动员
பைடு நூலகம்
满意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肩袖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肩部疾病,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肩袖损伤会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治疗肩袖损伤的过程中,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那么,这两种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技术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肩袖损伤的相关知识。
肩袖是由肩袖肌腱组成的,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旋转肌。
它们负责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而肩袖损伤是指这些肌腱的部分或全部断裂,通常是由于慢性损伤或外伤引起的。
老年人由于肌肉和肌腱的退行性变化,更容易出现肩袖损伤,尤其是有肩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于肩袖损伤的治疗,手术干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而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手术方法。
肩关节镜下单排修复技术是指在肩关节镜下使用穿刺器械将损伤的肩袖肌腱重新缝合起来,通常使用锚钉将肌腱固定在肩胛骨上。
而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是将肌腱通过双排锚钉的方式连接在肩胛骨上,形成一个“桥”状结构,从而增加了肌腱对力量的承受能力,提高了修复的稳固性。
两种手术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呢?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些研究显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在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时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有研究表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能够显著减少肩袖肌腱的再断裂率,提高修复的稳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单排修复技术在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在手术过程中,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需要使用更多的锚钉和穿刺器械,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的康复过程也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而单排修复技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的康复过程相对较为轻松。
真正的临床效果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例报告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例报告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例报告肩袖损伤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也是中老年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病的%~%[。
手术治疗肩袖撕裂已有近年的历史历经切开修复、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和镜下修复三个阶段。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从O世纪O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课题、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手术技术也日益成熟。
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块肌肉的肌腱组成。
肩袖起着上举和旋转上臂并使肱骨头稳定于肩关节内。
大多数撕裂发生在冈上肌但其他肌肉也有累及。
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袖的应用解剖和功能肩袖肌的作用中以冈上肌最为重要Itoi等发现岗上肌全厚层撕裂者外展肌力减少了%-%外旋力量减少了%-%而部分撕裂则无明显差异。
肩袖损伤的病因创伤退变(增生性退变、肩袖内部退变、营养不良性钙化)发育性因素(肩峰、喙突发育畸形)关节囊韧带因素(关节不稳、关节囊挛缩)盂肱关节不稳肩胸关节紊乱炎性疾病(钙化性肌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病)医源性或继发性(内固定物植入、肱骨头假体位置过低、异物、激素源性肌腱病变)创伤肩袖退变撞击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损伤分类 厚度:部分损伤全层损伤 部位 滑囊测关节囊侧肌腱部 大小 小≦cm 中cm~cm 大cm~cm 巨大≧cm肩袖部分损伤肩袖部分损伤--滑囊侧肩袖部分损伤--关节面侧肩袖部分损伤--实质部止点peelback实质部撕裂隐匿性损伤四种主要的肩袖撕裂类型:)新月形撕裂)U形撕裂)L形和倒L形撕裂)巨大回缩性不可移动性撕裂肩关节需要鉴别的以下疾病神经原性病变血管病变炎症放射痛肿瘤一、资料与方法方法我院自年月至年月共治疗例病患均获得随访。
其中例获得年以上随访。
本组例患者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年龄岁左肩例右肩例。
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以及肩关节MRI 检查。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数据取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开展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
结果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护理中,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率,对辅助提升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崇。
关键词: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肩袖是肌腱复合体,是肱骨头周围的复合体,其在肩部的运动中占有重要作用。
肩袖在肩关节的活动中发挥较为稳定、固定的作用,当出现肩袖损伤后,会引起患者肩关节出现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因素,特别是中老年人,会在肩关节活动时出现破裂表现[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关节镜的成熟,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虽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仍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故在开展此类手术时配合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服务非常有必要。
因此,本文就取40例开展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的价值,汇总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现况研究,数据取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开展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20例):男女例数12:8,年龄41-77岁,均值(59.23±4.38)岁;病程3-42个月,均值(24.84±5.15)个月;观察组(20例):男女例数12:8,年龄41-77岁,均值(59.23±4.38)岁;病程3-42个月,均值(24.84±5.15)个月。
关节镜技术在肩袖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价
02
关节镜技术简介
关节镜技术原理及设备
原理
关节镜技术是一种通过光学仪器 和辅助设备,对关节内部进行直 接观察和治疗的微创技术。
设备
主要包括关节镜镜头、光源系统 、摄像系统、灌注系统和手术器 械等。
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肩袖损伤、膝关节病变、踝关节病变 等关节内疾病。
禁忌症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关节感染等。
况。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锻炼方案,指导患者进 行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 烈运动、定期复查等,以确保手术 效果和患者安全。
04
疗效评价体系构建
主观评价指标选取
01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量
疗效分级标准
根据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将患者 的疗效分为优、良、可、差等不 同级别,便于对不同患者的治疗 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随访观察计划
制定术后随访观察计划,定期对 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了解患者 的长期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05
临床疗效分析
治愈率、好转率统计结果展示
治愈率
在接受关节镜技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 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实现了完全 治愈,治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肩袖损伤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肩袖损伤可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根据撕裂形状,可分为 新月形撕裂、U形撕裂、L形撕裂和巨大撕裂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肩袖损伤多由于外伤、长期磨损、肩峰撞击等因素引起。其中,外伤如摔倒时手 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时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等,可导致肩袖撕裂;长期磨损和肩 峰撞击则多见于长期从事上肢过头运动或肩关节反复活动的人群。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术后的护理和功能康复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
一、术后护理:1. 引导患者正确佩戴石膏固定器:术后一般会佩戴石膏固定器,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佩戴和固定石膏,避免肩关节的过度活动。
2. 控制疼痛: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可以通过应用冰敷,使用镇痛药等方法进行疼痛控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防止感染:术后切口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
患者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更换敷料,注意切口的卫生。
4. 保持肩部稳定:术后需要避免过度活动和用力,保持肩部的稳定。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了解哪些动作和活动应该避免,以免对肩袖损伤的修复产生不良影响。
二、功能康复:1. 康复锻炼: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康复锻炼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这些锻炼包括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及肩袖的肌肉力量锻炼等。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康复师的训练进行康复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2. 注意肩部的保护:在功能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肩部的保护。
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伸展和旋转肩关节,减少肩关节的受力,避免再次损伤。
3. 恢复体力活动: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
可以慢慢增加手臂抬高的幅度、弯曲和旋转活动的范围,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寻求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帮助,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指导,以便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通过适当的术后护理和科学的功能康复,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肩关节功能。
术后的恢复过程需要患者的耐心和努力,同时也需要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和支持。
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的护理和肩部的保护,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康复计划,逐渐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优选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过线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定时。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定时。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进行快速的缝线穿梭,比如做肩关节肩袖双排固
肩袖损伤会引起肩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上臂 或颈部放射,肩外展或伴有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 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最为明显。
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常常痛醒,患者很难向病侧侧卧。 过顶时疼痛。
症状及体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
关节镜摄像线光纤刨刀汽 化仪水管一套
阑尾包 关节镜附加一套 肩关节镜附加12件 史塞克电钻和电池 30度关节镜
缝合铆钉
肩关节镜体位
沙滩椅位
肩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手术和切开手术的主要区别
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手术视野 任何手术,出血都会妨碍观察。 肩关节镜手术,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可能会使视野血红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 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 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 个月者,肩关节活动 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
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 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 (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 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
探究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探究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健康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经过综合健康护理干预后,在护理效果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综合健康护理应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中,能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综合健康护理;肩关节镜;肩袖损伤修补术肩袖撕裂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与传统手术相比较,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具有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出血少、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少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1]。
本文主要就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12例、8例,年龄区间为43至70岁,中位年龄为57.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11例、9例,年龄区间为40至69岁,中位年龄为56.5岁。
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在手术治疗的全过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综合护理等。
《骨科课件: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操作技巧》
和康复,减少肩部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量承受。
患者需要在恢复期内进行适当的锻炼,
增强肩部力量,减少肩袖复发的概率。
关节镜下修复的意义
什么是关节镜
关节镜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工具,可以在损伤较 小的情况下进行微创手术。
关节镜下修复的优点
相比传统手术,关节镜下修复具有微创、疼痛少、 恢复快的优点。同时可以增强手术精度和视野。
术前准备和麻醉方式
1
麻醉方式
2
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一般采用局部麻 醉,可以让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同时
《骨科课件:关节镜下修 复肩袖损伤的操作技巧》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课程。我们将会介绍肩袖损伤的分类、关节镜下修复的意 义和技巧,以及术后的恢复期演示。让我们开始吧!
肩袖损伤:病因、分类和症状
病因
肩袖损伤是肩部肌腱或软骨组织发生的损伤,通 常由于反复的高强度活动或单次意外扭伤造成。
分类和症状
肩袖损伤通常分为肌腱断裂和肌腱炎症两类,最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和活动受限。
关节镜下正中针刺引导技巧
1 选择合适的角度
针头的角度应该与肩袖损伤区域的方向相一致,才能更容易地引导针 头。
2 确定引导点位置
医生一般使用麻醉针,将针头定位在肩袖损伤区域,确定需要进行针 灸兴奋的区域。
关节镜下工具选择和使用说明
1
工具选择
根据需要进行针灸兴奋或缝合修复的不
使用说明
2
同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工具。
在使用关节镜工具时,医生需要了解每 个工具的性质,使用具体的角度、力度
等控制手术进程。
针灸兴奋技巧
针灸原理
针灸可以刺激相关经络,改变局部神经兴奋状态, 从而促进自我修复。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手术方法,我在临床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准确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和大小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如磁共振成像和X线检查,以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和大小。
只有准确确定了损伤的位置和大小,才能更好地选择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案。
2. 充分掌握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
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需要大量的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
手术前应该充分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并在手术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3. 注意术后康复和护理。
手术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和护理。
术后应避免剧烈的活动和劳累,遵从医生的医嘱,在康复期间进行必要的医学监护和康复治疗,以恢复肩袖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是一项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的手术,只有经过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结合专业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恢复,才能使手术效果最大化。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PPT课件
肩袖损伤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
肩袖损伤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症 肩峰下撞击是撞击综合症最常见的类型 肩袖断裂多指冈上肌肌腱断裂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主要是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
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 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 不断的摩擦及挤压所致。
——但是能达到感兴趣部位,直线性而又毫
无阻挡的路径,这是不常见。
手术医生使用有角度的关节镜(30度及70
度),通过旋转关节镜,但又不改变关节镜位置,
成倍增加视野
肩关节镜手术
入路
入路位置不当会使整个关节镜手术的操作过程碰到 很多的障碍。
常用入路:后侧入路,前侧入路,5点钟位入路, 前上外侧入路,Port of Wilmington入路和后外侧 入路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 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 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 个月者,肩关节 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 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
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
选择恰当的工作鞘管 通常使用5.5mm,7.0mm和8.5mm的鞘管,同
时带有螺纹,这样可以防止滑脱。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穿梭器械
有效的穿透软组织进行缝线穿梭
肩关节手术
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 关节镜下直视下,在关节腔内通过合适的手术器械来进
行手术操作。(部分如下)
1) 缝线抓钳和组织抓钳 2)滑动剪线器 3)推结器 4)Bankart 挫
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 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 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分析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31T05:45:28.69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0期作者:史培霖[导读] 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史培霖成都京东方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例。
两组均开展肩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围术期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临床护理配合。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1个月、6个月的UCL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为40.00%,差异明显(P<0.05)。
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临床护理肩袖损伤较为常见,是导致肩痛的主要原因,主要与退行性病变、过度使用、外伤等引起的肌肉萎缩、肩部力量薄弱有关[1]。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肩关节镜下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式,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且皮肤瘢痕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在围手术期,为确保手术效果,还需要开展科学的、针对性护理,促使其术后早期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因此,本文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期间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6~71岁,平均(47.68±4.96)岁。
对照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7~72岁,平均(47.88±4.7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杭州骨科在线2010-04-06 12:30:50 作者:季成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肩袖又叫旋转袖(rotator cuff),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40%存在肩袖损伤,而60岁以上人群中,几乎100%存在肩袖损伤。
1.肩袖损伤的病因:肩袖损伤最主要的最主要原因是由肩峰撞击引起,其次是分别是肩袖的退变、钙化、外伤及其他原因。
2.肩袖损伤的主要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力弱,特别是上臂外旋、内旋、外展位外旋,前屈位内旋的肌力下降,其肌力下降程度与肩袖损伤程度成正比。
肩袖损伤后由于患肢因疼痛减少活动,肩关节周围组织因炎症粘连继而产生冻结肩。
3.为什么要手术修复肩袖: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完整的肩袖是保证肩关节的良好功能及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其中岗下肌和小园肌是提供肩关节外旋的唯一肌肉,而肩袖也保证了肱骨头位于肩胛盂的中心,可以避免由于盂肱关节的不稳而产生的肩关节退变性疾病。
因此手术修补受损的肩袖是有必要的。
4.如何选择手术:肩袖损伤的修补一般有开放修补,关节镜加小切口修补,全关节镜下修补。
毫无疑问,全关节镜下修补具有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视野,可以从前后外侧等各个方向良好的观察病变区域。
同时,全关节镜下手术具有良好保护三角肌并避免术中对三角肌进行的分离,可以使腱-肌肉单元得到充分的松解,可以同时进行肩峰下减压以及发现及评估盂肱关节内部可能合并存在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肩袖的深层撕裂以及肩胛下肌的损伤等优势。
5.术后效果:一般来说肩袖损伤修补术后都具有良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年龄越轻,损伤时间越短的患者,肩袖修补术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则越好。
即使是巨大肩袖损伤无法进行修补的患者,在行肩袖部分修补术后(包括修补肩胛下肌和冈下肌)也能达到缓解疼痛和稳定肩关节的目的。
Burkhart等报道在对14例患者行部分修补术后,13例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图1:关节镜下观肩袖(冈上肌腱止点)损伤图2:关节镜下观使用带线锚钉修复损伤的肩袖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s前言有很多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肩部损伤在年青人、运动员及老年人群中均较为常见。
在肩部狭窄的骨性间隙中有两个很常见的伤病,其一为局部刺激、炎症,称作肩袖撞击综合症,其二为肌腱损伤称为肩袖撕裂。
这两种情况可以独立存在也可并存。
肩袖撕裂很可能是由肩袖撞击和肩袖肌腱老化改变导致的。
什么是肩袖撕裂?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的持续刺激、炎症可以导致肩袖肌腱的退变和撕裂。
冈上肌腱是最常受累的肩袖。
冈上肌肌腱形成肩袖的顶部,位于肩峰下的狭窄间隙。
肩袖撕裂可以发生于创伤性损伤或年老过程的退变。
病人可以表现出症状,但很多病人没有症状。
在年青爱运动的人中,肩袖全层撕裂并不常见;当其发生时,通常由于肩袖的高能量损伤所致,这种损伤与投掷或超顶超顶运动有关。
在老年人中,肩袖撕裂更可能是长时间磨损和撕裂的结果。
有几项科学研究证明70岁老年人中三分之二有肩袖撕裂,而且很多没有症状。
肩袖撕裂的症状和体征是什么?肩袖撕裂的症状同肩袖撞击征的症状相似,额外增加的主诉为肩部无力。
不同肩袖肌腱撕裂导致的无力症状不同。
例如,冈上肌腱撕裂(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臂部前举及超顶运动时无力。
很多病人在肩袖撕裂时并不知道他们失去了多少力量。
如何诊断肩袖撕裂?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肩关节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来说,肩袖撞击和撕裂很容易诊断。
进一步必要的检查可以明确肩袖撕裂的性质。
评估症状后,医生会进行某些肌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肩袖肌腱撕裂,并排除其他情况。
医生可能把手臂摆于特定位置来复制描述的症状以明确诊断。
有很多试验能够区分疼痛和无力的特定部位以明确诊断。
进一步检查评估包括:诊断性注射封闭能够帮助医生区别撞击综合征和肩袖全层撕裂。
将局麻药注射到有炎症的肩峰下滑囊以消除疼痛。
如果疼痛阻滞后力量没有恢复,就要高度怀疑肩袖撕裂。
X射线能够反映关节炎征象、骨折以及肩峰上的骨刺。
因为X射线仅显示骨性结构而非软组织,在肩袖损伤的早期常常无阳性发现MRI(磁共振成像)可以看到X射线看不到的肌肉及其它软组织肩关节造影是另一种有助于诊断肩袖撕裂的方法。
把一种造影剂注射到肩关节然后拍X 线片,如果肩袖肌腱存在撕裂,造影剂将穿过肩袖撕裂处而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超声波检查亦可用于诊断肩袖撕裂,但是结果难以评估,并且对操作人员和诊断的医生的技巧依赖性非常高肩袖撕裂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治疗通常始于非手术治疗。
当年青病人因创伤造成肩袖撕裂,外科手术治疗常为首选。
对此类病人,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一般来说,该种情况指病人年龄小于50岁,受伤在4周以内。
1.肩袖撕裂和撞击综合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相似,绝大多数病人仅通过初期的非手术治疗即明显改善症状。
(1)运动锻炼治疗运动锻炼治疗的目的是增强肩袖肌腱力量、通过牵拉恢复因疼痛和炎症丧失的活动度、使肱骨在肩峰下的位置恢复到较好状态以减轻滑囊的压迫。
主要的活动方式有:A、外旋运动与橡皮筋平行站立,肘关节屈曲90°置于体侧,以肘关节作为轴心,手慢慢旋转离开躯干直到臂部处于中立位。
B、交臂推(cross arm push)手放于对侧肩上,另一只手用于推横放于胸前的肘部,直到肩关节后部感到一定的牵拉。
(2)抗炎药物治疗可以止痛、消炎。
很多肩袖撕裂病人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控制疼痛后功能明显改善,这对老年人和那些对肩关节要求较低的病人尤其如此、有意义。
(3)类固醇注射如果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症状没有改善,医生要可能会推荐肩峰下滑囊注射类固醇。
可的松或类似的类固醇常与局麻药物联合应用以控制疼痛和滑囊炎症。
类固醇要小心使用。
数月之内应用2-3次以上类固醇可能损害肩袖肌腱组织。
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合应用类固醇注射。
2.手术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肩袖撕裂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很多病人对非手术治疗感到满意。
如果病人不能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并有效加强周围肌肉力量,则需要手术修复肩袖。
这通常针对年轻、更加活跃的病人,需要改善物理治疗后的持续的无力。
肩袖修复手术可以通过微创的关节镜或者开放手术完成。
关节镜手术是新的技术,不适用于全部类型的肩袖撕裂。
开放手术修肩袖撕裂可将肩袖肌腱牢固地定于肱骨。
3.手术有什么并发症?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通常很低。
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大出血、神经损伤和肩关节僵硬。
术前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扩后感染的发生,关节镜手术的感染率较开放手术稍低。
大出血或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极低。
术后肩关节僵硬是肩袖撕裂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术后康复治疗1.术后护理总的原则是:●术后2-3天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术后7-10拆线2.肩袖撕裂的术后康复肩袖撕裂修复术后康复较慢,需要更多指导。
为达到完全、快速康复,肩袖撕裂诊断后先进行物理治疗,一旦病人肩关节活动度恢复完全、肌肉力量也得到良好改善,宜马上进行手术修复肩袖肌腱。
术后病人在医生密切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6周内,不要主动活动肩关节以保护修复组织的愈合术后6-12周为肌腱与骨的愈合期,物理治疗要严格控制一旦初期愈合完成,即进行渐进的牵拉和力量训练术后3个月内首要目的是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早期需要理疗师辅助训练完全康复需要6个月以上,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肌肉力量,完成愈合过程常见问题回答FAQS肩袖撕裂需要手术治疗吗?这要看另一侧肩关节肌肉的情况以及病人的年龄。
很多老年病人虽然有肩袖撕裂,但无症状可以正常活动。
一项研究证明40%的70岁以上肩袖撕裂病人无症状。
物理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肌腱的功能,希望避免手术。
在年青人群,尤其肩袖撕裂为急性创伤所致,宜早期进行手术修复以确保功能恢复。
肩袖撞击综合症Rotator cuff impingement syndrome前言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但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是以牺牲一定稳定性为代价的。
几块骨头及其连接的软组织(肌肉、韧带、肌腱)一齐工作产生肩关节的运动。
在最大运动极限范围内这些组成结构互相作用,以保持肩关节的完整性。
肩关节的每一组成成分都对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性作出贡献。
某些工作或运动对肩关节要求极高,当超过肩关节运动极限和/或某一组成成分载荷过度时将导致肩关节损伤。
肩部损伤在年青人、运动员及老年人群中均较为常见。
在以上人群中,都有很多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
在肩部狭窄的骨性间隙中有两个很常见的伤病,其一为局部刺激、炎症,称作肩袖撞击综合症,其二为肌腱损伤称为肩袖撕裂。
这两种情况可以独立存在也可并存。
肩袖撕裂很可能是由肩袖撞击和肩袖肌腱老化改变导致的。
什么是肩袖撞击综合征?当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在肩峰下狭窄空间受到挤压时即发生了肩袖撞击征,此时导致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肿胀和炎症。
当手臂举起离开躯干时这种挤压更加严重,症状最为明显。
肩袖轻微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发展为肩袖撞击征,肩关节反复重复运动也可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
肩峰的某些特殊形态可使某些人更易患肩峰和滑囊间的撞击征;随着年龄变大以及发生关节炎,肩峰可形成骨刺,进一步使肩峰下间隙狭窄。
在参加运动或从事需要超顶(overhead)姿势工作的老年人中,肩峰骨刺导致肩袖撞击征较为常见。
如果在喙肩弓韧带之一发生钙盐沉积也可导致骨刺形成。
肩袖撞击征可以为三度:n I°特点为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增厚n Ⅱ°为肩峰下滑囊的进行性增生和疤痕形成n Ⅲ°时肩袖变性、退变和撕裂较为明显肩袖撞击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大多情况下肩袖撞击症状的发生与过度使用的一次发作有关。
在多数病人中,这一发作事件发生于以前的某一时间,从此该肩关节再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导致撞击征的原发事件常常相对轻微,记不起来。
肩袖撞击征最显著的特点是肩部疼痛:早期疼痛呈尖锐、间歇性随着撞击征的进展,疼痛变得更加持续久撞击征开始后肩部疼痛通常存在一旦炎症开始,简单地运动也可导致疼痛,超顶运动加重疼痛。
手臂位于此位置时肩峰下滑囊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小,加重滑囊受压手臂在腰水平活动不疼,因为此时滑囊空间较大,受压减小疼痛通常在晚上加重,原因有二:白天肩部使用后炎症和肿胀加重,从而晚上疼痛加重;晚上大脑活动减少;注意力更易集中到痛如何诊断肩袖撞击综合症?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肩关节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来说,肩袖撞击和撕裂很容易诊断。
评估症状后,医生会进行某些肌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肩袖肌腱撕裂,并排除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