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

作者:樊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5期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讲的题目是“新生代文学与中国传统”。为什么讲这个题目?一方面,是希望对于大家了解中国的新生代文学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当我们谈到新生代文学时,常常会想到“反传统”这个词。其实,年轻人既有“反传统”的一面,也有与传统存在着紧密联系的一面。问题是,年轻人与传统的联系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我想通过今天的讲座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新生代,在当代中国,一般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出生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他们成长的年代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所以比起他们的前辈来,他们对于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的“现代派”文化)更加熟悉。他们受到尼采、佛洛伊德、萨特的影响,常常以“反传统”作为自己的旗帜,想通过写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作品显示他们的存在价值。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已经写出了与他们的前辈很不一样的作品。但是,就像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K·Jaspers)曾经指出的那样:“不同的道路全被试探过。”①后来的人们绞尽脑汁的种种创新之论,其实常常只不过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回声。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反传统”的思潮其实也源远流长。汉代思想家王充就在他的《论衡》一书中发现了孔夫子和孟子思想中自相矛盾之处,他的《问孔》《刺孟》两篇文章因此非常有名。魏晋时期,“狂狷”的风度在文化人中也非常流行(所谓“狂”,指的是蔑视世俗、目中无人;所谓“狷”,指的是超凡脱俗、有所不为),他们隐居起来,酗酒,写诗,以逃避现实,对后来的许多文人影响很大。还有禅宗,一种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一种非常神秘的思维方式,认为“我心即佛”,就是以自我为核心嘛!还有,宋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也是政治家,叫王安石,为了推动改革,也说出了“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名言(所谓“祖宗不足法”,说的是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如果不适应当前的需要,就必须修改甚至废除,而不能盲目继承、效法;所谓“人言不足恤”,意思是改革就不能顾及流言蜚语,而应该勇往直前)。还有明代学者李贽,一直反对虚伪的礼教,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痛斥“儒者之学全无头脑”,思想相当开放。到了清代,思想家戴震也直斥过“后儒以理杀人”,也就是指后来的儒家以“理学”禁锢人性,等于杀人。另一位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也非常欣赏佛教,因为“佛教最恨君权”、“佛教最重平等”,体现了他对于君权的反对、对于平等的追求。到了“五四”,鲁迅那一代人“反传统”的主张更是影响深远。连毛泽东也深受他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就有“反传统”的声音。从这个角度看,当代青年“反传统”的呼声其实也是历史上那些“异端”思想的延续。有了这样的“异端”,文化才显得有活力。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那就是虽然为了科举,青年学子必须熟悉那些“经书”(所谓“四书五经”),可是大家真正喜欢的,还是那些有趣的小说,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这些小说或者写乱世中的打打杀杀,

或者写男女爱情,常常和“经书”中提倡的正统观念不一样。但是,大家知道,它们却是中国小说的“经典”。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与“经书”很不一样的小说“经典”在中国也家喻户晓,而且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了那些“经书”。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其实对于人生是有特别的认识的,说明人们对于与正统不一致的“异端”是非常感兴趣的。中国文化其实非常具有人情味、非常具有叛逆色彩的一面。

所以,许多青年作家是非常喜欢那些“异端”的“经典”的。例如出生于1963年的苏童。大家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吧。他一方面非常喜欢美国作家塞林格(J·D·Salinger)、海明威(E·Hemingway)、菲茨杰拉德(F·S· Fitzgerald)、福克纳(W. Faulkner)的小说,也谈到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及“三言二拍”(明朝写世俗生活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也是两部描写明代社会生活的小说集)对他的启发。他说:“它们虽然有些模式化,但人物描写上那种语言的简洁细致,当你把它拿过来作一些转换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乐趣,你知道了如何用最少最简洁的语言挑出人物性格中深藏的东西。”②在当代,苏童是“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枫杨树故乡”系列小说中弥漫着怀旧的情绪,使人联想到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他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对少年时代的凭吊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是,他特别善于写旧时代的氛围、讲述旧家庭的悲剧,特别是那些女性的悲剧,这就显示了他与《红楼梦》的精神联系。《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他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小说写几个妻妾之间的生死斗争,写得很阴森可怕。但是小说中关于紫藤、深井、秋雨的描写又浮现出具有古典意味的奇特诗意。在他的另一部小说《红粉》中,对于妓女复杂心绪的刻画也和《妻妾成群》中对女性心理的刻画一样,都使人能够感受到《红楼梦》中某些女子的影子。苏童因此成为当代最擅长刻画女性心理的作家之一。

在新生代作家中,喜欢《红楼梦》的,当然不止苏童一人。出生于1964年的女作家迟子建很善于讲述乡土故事。她擅长表现东北大兴安岭山区浪漫的童心、神奇的感觉,还有迷离的梦境。她的小说《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逆行精灵》都因此富有如梦如烟的文学魅力。她也说过:“我喜欢《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喜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时口中衔米致使七星不坠、敌方不敢贸然出兵的描写,喜欢《西游记》中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的孙悟空。”③由此可见,她喜欢的是古典小说中具有浪漫气息和神秘意境的场景。在这一点上,她和苏童有些不一样。苏童注重的,是《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和女性形象。迟子建喜欢的,则是《红楼梦》中的神秘感。她的这一审美旨趣与她的东北文化背景显然有密切的关联。东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那里的林海雪原为文学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那里的作家的神奇感觉、浪漫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还有出生于1970年的女作家魏微。在她的记忆中,《红楼梦》《水浒传》是与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以及萧红(1930年代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和童趣),还有张爱玲的小说一样能使她“翻来覆去地读”的“文学的教科书”。

④魏微的长篇小说《流年》(又名《一个人的微湖闸》)是一部怀旧之作。她以淡淡的诗意生动描绘了“文革”中一处远离了喧嚣的“世外桃源”,展现了那里的平凡日常生活,同时也就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