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项一、食品采购与验收管理制度1.1 采购制度采购食品原料、辅料及相关物品时,必须选择具备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明、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
对于进口食品,需查验进口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文件。
1.2 验收制度验收食品原料、辅料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方面的检验。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应拒绝接收并退回供应商。
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2.1 储存条件食品应按照不同类别、性质和储存要求,分别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确保食品质量不受影响。
2.2 储存设施储存食品的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具备防潮、防虫、防鼠等功能。
三、食品加工管理制度3.1 加工场所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加工设备、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
3.2 加工过程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时间、加工工艺等,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四、食品卫生管理制度4.1 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2 员工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五、食品检验管理制度5.1 检验计划制定并实施食品检验计划,确保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
5.2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隔离和处理。
六、食品销售与消费管理制度6.1 销售环节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受到污染。
6.2 消费提示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正确食用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七、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7.1 培训计划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7.2 教育宣传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1 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流程等。
8.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9.1 追溯系统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记录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相关信息。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一、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制度1.1 采购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选择有合法经营资质的供应商。
1.2 采购前应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供应商的信誉、质量、价格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1.3 采购合同应明确食品原料的品种、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验收标准等内容。
1.4 采购过程中应建立食品原料进货台账,记录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食品原料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价格等信息。
1.5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料不得入库。
1.6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按照品种、规格、生产日期等进行分类存放,并采取防潮、防晒、防尘等措施。
1.7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原料应及时处理。
1.8 采购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职业素养,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食品加工管理制度2.1 食品加工场所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2.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2.3 食品加工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4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食品质量。
2.5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2.6 食品加工后的产品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库或销售。
2.7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8 食品加工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职业素养,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食品储存管理制度3.1 食品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3.2 食品储存应按照品种、规格、生产日期等进行分类存放,实行先进先出原则。
3.3 食品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食品质量。
3.4 食品储存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5 食品储存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
食堂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从采购、加工、储存、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二、严格食品采购管理食堂应建立健全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采购食品必须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格,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采购肉类、豆制品、蔬菜等食品时,要查验相关检验检疫证明、送货清单、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等,严禁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规范食品加工操作食堂应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厨师、服务员等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四、加强食品储存管理食堂应设立专人负责食品储存,保持食品储存环境通风、干燥、清洁。
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类分架存放,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混放。
定期检查食品储存环境,确保食品储存安全。
五、强化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堂应设立专用水池,荤、蔬清洗池应分开。
餐饮具在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消毒,确保餐饮具清洁卫生。
六、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食堂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检查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堂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相关信息,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八、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堂应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
对新入职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九、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堂应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总结: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食堂应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为师生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保障。
10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用十项)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食品安全责任1. 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简称食品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其生产、经营、提供的食品安全负责。
2. 食品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三条食品安全标准1. 食品单位应当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2. 食品单位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食品采购与销售1. 食品单位采购食品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2.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并留存供货商提供的相关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文件。
3.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追溯体系,记录并保存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信息。
第五条食品生产与加工1. 食品单位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采用适宜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保证食品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制度,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食品储存与运输1. 食品单位应当根据食品的特性,采用适宜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保证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变质。
第七条食品经营与服务1. 食品单位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经营服务。
2.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经营服务操作规范,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食品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处理等程序。
2. 食品单位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
1. 食品安全责任制度:
- 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并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3. 食品采购验收制度:
- 制定严格的食品采购标准,确保所有采购的食品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 食品储存管理制度:
- 规定食品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存放方式等,防止食品变质。
5.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 制定详细的食品加工操作规程,包括个人卫生、加工环境、工具清洁等。
6.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检,包括原料检查、加工过程检查、成品检查等。
7.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
有效地处理。
8. 食品追溯制度:
-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能被追踪。
9. 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
- 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包括食品来源、加工流程、检
测结果等。
10.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制度:
- 定期评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
要的改进。
以上十项制度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十项自律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十项自律管理制度第一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各自的食品安全职责,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不得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原料采购管理,严格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安全。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遵守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生产过程安全。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食品储存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食品运输管理,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变质。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食品销售管理,严格按照食品标签标注的保质期、储存条件等进行销售,不得销售过期、变质的食品。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食品售后服务管理,对消费者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确保消费者权益。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主动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如实提供有关资料,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强与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的社会沟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自律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观十项管理制度
一、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食品安全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总责。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责任。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三、食品采购与验收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从合法渠道采购食品,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合规。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查验食品包装标识,确认食品质量合格、符合标准。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四、食品储存与运输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特性要求,配备适宜的储存设施和设备。
2. 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3. 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损坏。
五、食品加工与制作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温度、时间等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3.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六、食品销售与供应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保证食品新鲜、安全,不得销售过期、变质食品。
2.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食品陈列和展示。
3. 食品销售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食品信息。
七、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记录,确保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八、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处置。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个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十个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1 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依法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确保食品安全。
1.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
二、原料采购管理制度2.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查验原料的质量、安全等相关证明文件。
2.3 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三、生产过程控制制度3.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
3.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的清洗、消毒。
四、食品检验制度4.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
4.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五、食品安全自查制度5.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
5.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5.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对自查情况进行总结,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6.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6.2 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不适宜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6.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食品安全法需要企业建立的十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法需要企业建立的十项管理制度一、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是食品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流程的规范化、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原材料实施采购审核、检验、入库、储存、加工、出库的监控管理、食品加工环节的检测、产品销售区域的规划与划分等。
二、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是维护食品生产原材料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管理措施。
企业应在规范化的采购流程中加大对供应商的审核力度,建立原材料采购合格制度,并将质量验收、检验结果和原材料采购记录作为产品追溯的重要依据。
三、检验管理制度检验管理制度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企业应建立检验制度,对原材料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监控,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影响产品质量,增加卫生安全风险。
企业应制定检验标准,并根据需要对检验方法、检验设备、质量控制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储存管理制度储存管理制度涉及食品的储存、配送和保质期的控制,企业应该根据食品的属性、品种等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储存、配送和保质期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五、加工管理制度加工管理制度是食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建立相应的加工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建立可追溯的生产记录,防止因加工环节不当而引发食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六、包装管理制度包装管理制度是直接与食品安全和质量有关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食品进行防潮、防腐、保鲜等措施,减少污染和微生物感染,以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
七、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清洗、消毒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能够降低产品受污染和受到其他污染的可能性,保证消费者食用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企业应该制定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监测检验清洗、消毒效果,建立消毒记录,并设备必须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器具。
八、食品留样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管理制度是食品企业为实现质量追溯、历史溯源的必要措施。
食品安全法十项管理制度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防止交叉污染,确保产品安全。
三、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对出厂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检验结果应如实记录,并保存相关凭证。
四、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生产过程等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不得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六、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对发现的不安全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措施召回,防止危害消费者健康。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八、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九、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
十、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对消费者投诉及时调查处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十项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条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制度1. 采购食品原料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和售后服务等内容。
2. 采购过程中,应认真查验食品原料的质量证明、检验报告等文件,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的原则进行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4.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食品加工制作管理制度1. 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食品加工制作场所应保持卫生,设备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食品污染。
3.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制作质量。
4. 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制作食品,不得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非法添加剂。
三、食品储存管理制度1. 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种类、性质、储存条件等进行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 冷藏、冷冻食品应分别置于相应的储存设施中,确保其温度符合要求。
3. 食品储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防止食品污染。
4. 食品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变质、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应及时处理。
四、食品销售管理制度1. 食品销售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卫生,设备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食品污染。
3.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食品销售质量。
4. 不得销售无合法来源、无标识、变质、过期等不合格食品。
五、食品运输管理制度1. 食品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运输工具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 食品运输应遵循低温、防潮、防震等原则,确保食品质量。
3. 食品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包装,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4. 食品运输记录应详细记载,以备查验。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
一、制度概述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各岗位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采购管理(1)采购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等,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生产商、供应商采购。
(2)采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证明等,确保采购原料质量安全。
(3)建立采购台账,详细记录采购品种、数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
2.生产加工管理(1)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
(2)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生产环境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3)加强生产设备、工具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工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储存管理(1)储存食品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要求,确保食品品质。
(3)定期检查食品储存情况,发现变质、过期食品应及时处理。
4.销售管理(1)销售食品应保持新鲜、卫生,不得销售过期、变质食品。
(2)建立健全销售记录,详细记录销售品种、数量、价格、销售时间等信息。
(3)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确保食品销售环境安全。
5.人员管理(1)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食品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食品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6.设备设施管理(1)定期对生产加工设备、工具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
(2)确保设备设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正常运行。
(3)加强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生产加工场所、销售场所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废弃物得到及时处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项制度一、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制度1.1 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具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1.2 采购前应进行供应商评估,确保供应商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和良好的信誉。
1.3 采购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食品原料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检验报告等。
1.4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进行进货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2.1 食品应按照种类、用途、保质期等进行分类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2.2 储存食品的设施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2.3 食品储存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容器。
2.4 食品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发现变质、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应及时处理。
三、食品加工管理制度3.1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3.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防止交叉污染。
3.3 食品加工工具应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3.4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食品销售管理制度4.1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
4.2 食品应放置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容器内,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4.3 食品销售过程中应加强监控,确保食品质量。
4.4 食品销售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食品留样制度5.1 每批食品加工完成后应留样,留样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2 留样应放置在密封容器内,存放于冷藏设施中。
5.3 留样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便于追溯检查。
六、食品安全自查制度6.1 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2 对食品加工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3 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定期卫生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七、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7.1 食品添加剂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存放、使用。
7.2 食品添加剂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的十项制度
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食品安全责任制(1)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负首要责任。
(2)企业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2. 食品原料采购制度(1)采购食品原料时,应确保来源合法、安全可靠。
(2)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建立食品原料采购台账,记录采购时间、品种、数量、供应商等信息。
3. 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制度(1)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确保操作人员持有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体检。
(3)食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并定期检查。
(4)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4. 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品种和用量使用。
(2)不得使用非法添加剂和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3)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记录使用时间、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
5.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1)建立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2)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等。
(3)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实现食品信息共享。
6.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1)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考试,确保培训效果。
(3)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
7.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1)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接受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最新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
最新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第一项: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 明确食品安全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负责。
3. 食品安全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项:原料采购管理制度1. 原料采购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并留存相关凭证。
2. 原料验收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原料验收制度,对采购的原料进行验收,确保原料质量。
第三项:生产加工管理制度1. 生产加工流程: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生产加工流程,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生产加工卫生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生产加工卫生制度,保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
3. 生产加工记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生产加工记录制度,记录生产加工过程的相关信息。
第四项:食品储存管理制度1. 食品储存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食品的特性,合理选择储存方式,确保食品储存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食品储存卫生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储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储存场所卫生。
3. 食品储存记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储存记录制度,记录食品储存的相关信息。
第五项:食品运输管理制度1. 食品运输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食品运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食品运输卫生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运输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运输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
3. 食品运输记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运输记录制度,记录食品运输的相关信息。
第六项:食品销售管理制度1. 食品销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食品销售的相关规定,确保食品销售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食品销售卫生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销售卫生制度,保证食品销售场所卫生。
食品安全观十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观十项管理制度一、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制度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加大对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3.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定期对食品进行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2.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等指标的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监测到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食品安全标准制度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科学、合理、可行。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更新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3.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熟悉并遵守食品安全标准。
四、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2.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加工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五、食品流通管理制度1.食品流通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2.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储存、运输、销售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六、餐饮服务管理制度1.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2.加强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加工、制作、供应环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1.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组织、应急处理程序和应急资源保障。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十条: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3. 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食品采购及保管制度1. 食品采购应选择合法、有资质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
2. 食品验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严禁使用腐败、变质、过期及标识不全的食品。
3. 食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并按照物资类别决定储存方式及摆放位置。
4. 食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
三、食品加工制度1. 食品加工工具应保持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守卫生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卫生。
3. 食品加工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食品销售制度1. 食品销售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具备食品安全知识。
2.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3. 食品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次的原则进行销售。
五、食品留样制度1. 食品留样应按照规定的品种、数量、时间进行。
2. 食品留样应存放于专用容器,并标明品种、日期等信息。
3. 食品留样应保持密封、避光、防潮,确保留样质量。
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
2.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
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价食品安全风险。
2.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调整。
八、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1. 定期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检验报告、食品安全公告等。
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一、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责。
1.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食品安全负责,保证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食品从业人员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要求。
二、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制度2.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渠道、采购要求和验收标准。
2.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从合法渠道采购食品原料,索取并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
2.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验收,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三、食品生产管理制度3.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记录要求。
3.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保证食品质量。
3.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生产记录,记录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可追溯性。
四、食品销售管理制度4.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要求。
4.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食品销售记录,记录食品的销售时间、销售数量和销售去向。
4.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处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食品。
五、食品储存管理制度5.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储存条件、储存方式和保质期限要求。
5.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5.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检查食品储存状况,及时处理变质、过期等不合格食品。
六、食品运输管理制度6.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运输管理制度,明确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和温度控制要求。
6.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运输要求进行运输,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6.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定期检查运输工具的卫生状况,确保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十条
一、明确食品安全责任1. 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单位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 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流程、要求等。
2.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记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过程。
三、加强食品采购与验收管理1. 采购食品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供应商。
2. 食品验收时,应严格检查食品质量、包装、标识等信息,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规范食品加工、储存与运输1. 食品加工操作应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污染。
2. 食品储存应分类存放,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检查食品质量。
3. 食品运输过程中,应确保食品不受污染、损坏。
五、加强食品销售与追溯管理1. 食品销售时,应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明码标价。
2. 建立食品销售追溯体系,记录食品销售全过程,便于追溯。
六、加强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七、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 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 患有传染病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八、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处置流程。
2.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九、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2. 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1. 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变化。
2.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通过以上十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食品安全法十项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法十项管理制度一、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 确立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企业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并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3. 制定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1. 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来源、保质期等进行详细记录。
2. 实行原料索证索票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证件和票据,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3. 对原料进行定期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三、生产过程控制制度1. 制定生产过程控制标准,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安全等要求。
2. 实行生产过程追溯制度,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产品可追溯。
3.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交叉污染。
四、出厂检验制度1. 设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信息。
3. 对不合格产品实行严格控制,禁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五、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记录,记录自查时间、内容、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3. 将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向监管部门报告,接受监管。
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禁止上岗。
2.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3.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培训情况等信息。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应急措施等。
2.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现事故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3. 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第一条: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厂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其健康情况决定是否录用及岗位安排。
第二条:在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检验的有关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方可继续参加工作。
第三条: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穿洁净工作服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第四条: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第五条:对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安排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
第六条: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明日常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制度第一条: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经营工作。
第二条:办公室是人员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生产和质检等各岗位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卫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三条: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才认识方式以集中授课、参加外部培训与自学形式相结合,并定期组织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第五条: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并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第一条:出厂检验是产品出厂前对其质量状况所进行和全面检查,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严把本公司产品质量关,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品管部派人按产品标准或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抽样,并留存出厂检验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三条:检验员应按产品标准或产品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检验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
记录应包括食品名称、产品规格、数量、生产批次、检验依据、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内容。
第四条:对检验合格的产品,由品管部审核后,并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方可入库,出厂。
第五条:带“*”号出厂检验项目,应委托有资质检验机构检验,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第六条: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第七条:为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每年与有资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一次实验室检验比对,并保存比对记录。
第八条:产品留样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应齐全、清晰、品管部负责各项记录档案的保存。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厂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第三条:生产前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做好生产现场的整理、清扫、清洁、消毒等工作。
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卫生清洁情况进行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使食品生产过程环境卫生达到要求,为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第四条:做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建立和保存食用出库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及时向品管部门反映。
第五条: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质量关健控制点的控制,认真填写每批次产品的生产投料记录,质量关健控制点记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形成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生产探讨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第六条:因设备、停电或其他原因中断生产时,该批产品要视情况分别处理,产品经再加工后可达到合格标准的,允许再加工;产品经过再加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的,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第七条:成品的包装应在良好状态下使用,防止将异物带进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完好无损。
第八条:生产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校正。
贮存管理制度第一条: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分开存放,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物及个人生活用品等。
第二条:库房内应设置防鼠、防虫、防潮、防霉等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
第三条: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
第四条: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第五条:食品库房管理员必须熟悉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类食品储藏的基本要求,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应及时处理。
第六条: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第七条:对销售的每批产品应建立和保存销售台账,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贷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设备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对生产、检测设备从选型、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程部负责全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品管部负责所有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新增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能源消耗少、满足生产、检验需要的原理进行选型,报请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负责采购。
第四条:供销部应从能充分保证产品质量、具有良好信誉的供方处采购设备,设备到贷后,组织有关部门开箱验收并予以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安装,不合格设备,由供销部及时退换贷或索赔等事宜。
第五条:购进设备应统一编号,并建立设备台账,确保账、物相符,设备台账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进日期、生产厂家、技术文件(如产品合格证、质量说明书、装箱清单、图纸)等。
第六条:设备的使用应定人定机,多人操作的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需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七条: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使其性能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建立保存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第八条:闲置停用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放完油水、擦净,加保护罩,挂上停用牌,并指定专人定期保养。
第九条: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后,方可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期内。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使本公司采购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与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再次出现,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品管部负责本公司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与控制,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品管部负责跟踪验证。
第三条:不合格分为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是指产品明显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所提供的产品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一般不合格是指与重要不合格相比,不合格的程度轻,影响小,纠正易或具有偶然性。
第四条:当采购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合格时,由验收部门加以标识及隔离,并提出处置意见(如:让步放行、退贷、销毁等),报品管部负责人审批后,由采购部门实施退贷或销毁处理,品管部进行跟踪。
第五条: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一般不合格时,由厂部提出处置意见,经品管部批准后实施。
出现严重不合作时,由品管部提出处置意见,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产品交付后,收客户举报或投诉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若属严重不合格,须将《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妥善采取纠正措施。
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据相关制度追究责任。
第七条:品管部建立并保存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第一条:为避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斱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召回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二)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三条:供销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包括媒体、执法部门)传来的有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客户投诉信息,品管部负责对食品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厂部负责不安全食品纠正措施的实施。
第四条:对于在销售前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停止销售产品,隔离存放,并对该产品进行检验。
第五条:对于顾客反映的质量问题,由供销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信息,并及时向品管部报告。
第六条:一旦确认所生产的食品具有严重质量问题,且已进入销售,应立即予于召回。
第七条:根据仪器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分三个级别:(一)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二)二级召回:已经造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三)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属于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第八条:召回程序启动后,应立即停止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对未销售的问题产品进行隔离贮存,对已上市销售产品,通知经销商和消费者,通过采取退、换货,补充或个下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
第九条:已经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及存放于库房中尚未发出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条:对召回的不安全食品,应当进行无害处理或销毁,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食品,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