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合集下载

《企业经营战略》实践考核大纲

《企业经营战略》实践考核大纲

浙江工商大学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企业经营战略》实践考核大纲一、考核目标《企业经营战略》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安排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该课程的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书本学习之后,能利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基本的企业战略分析、制定、实施等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经营战略工作进行实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战略方面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考核依据教材专题调研是综合性考核科目,需要考生能掌握本专业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为基础,综合运用,包括:《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其中《企业战略管理》(金占明主编《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为主要依据教材。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为限定性案例分析题,随堂进行。

根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和案例后的具体要求,撰写一份企业诊断分析报告,报告的写作须在考核时间内当场完成,时间为150分钟,2、写作时务必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运用《企业经营战略》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辅导环节的授课内容,根据案例背景材料和案例后的提示,提出案例企业经营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操作方案。

格式书写务必规范。

字数不少于2500字。

3、评阅主要标准:(1)案例分析过程中对《企业战略管理》和本专业其他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企业存在问题,40分。

(2)围绕案例思考题,分析报告能体现思考题的要求,分析过程条理清晰,论据能说明观点,给出的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解决方案有针对性,40分。

(3)书写格式与体例规范,20分。

四、考核内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企业经营战略》实践调研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学生是否能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对策的相关性;是否掌握关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资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能否科学地选择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及战略选择的评价方法;是否能掌握经营战略评价和战略实施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教案

《企业战略管理》教案
▪ 方案性、全局性和长远性
1、现代的战略定义
▪ 明茨伯格把战略定义为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组合 ▪ 〔1〕方案: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方案 ▪ 〔2〕计策:作为威慑和战略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 ▪ 〔3〕模式:最终表达为一系列具体行动及其实际
结果 ▪ 〔4〕定位:使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配
置,从而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 ▪ 〔5〕观念:作为经营哲学的范畴表达其对客观
用两个标准:一是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 了企业的优势,克服了劣势,是否利用了时 机,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虑该战 略能否被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对战略的评估 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分 析的财务指标上。 ▪ 3.最终选出供执行的满意战略。
〔三〕战略实施与控制
▪ 战略实施与控制过程就是把战略方案 付诸于行动,保持经营活动朝着既定 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这 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方案、组织、 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的活动。
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 球性竞争日趋剧烈;社会、政府和顾客提高 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资源短缺;突发事 件不断。 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二、60、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开展
▪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出版了?战略与 结构?一书
二、企业目标
▪ 概念: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据企业使
命,考虑到企业的内外条件和可能,依
其经营方向所要预期到达的理想成果。
1、企业长期目标(战略目标)
▪ 企业的目标是一个体系,可分为长期目标和 具体目标。
▪ 长期目标是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到达 的结果
▪ 一般从两个大方面考虑建立长期目标 ▪ 〔1〕财务目标 ▪ 〔2〕战略地位目标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战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在系统学习管理专业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分析企业战略中的各种问题,以便从整体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观念。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掌握战略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分析方法;(二)能够运用理论对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三)能够整体运用战略管理的各种工具进行分析;(四)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及其关系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导论一、掌握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

三、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和起点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理解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目标等相关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

三、了解三种不同层次的战略及其相应的战略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第二节企业的宗旨第三节企业的战略目标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第三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行业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成功关键因素分析的主要思路。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试卷题+答案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试卷题+答案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企业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展开竞争时所拥有的战略优势,这种优势属于()A.正面优势B.非正面优势C.同种优势D.差别优势2.基于顾客的战略方向是()A.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B.符合顾客的共同需求C.满足顾客的重点需求D.增强企业的优势实力3.反映企业整体生产率的战略目标是()A.劳动生产率B.资金生产率C.物资利用率D.净产值率4.某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强,但企业的竞争地位却处于劣势,该经营领域可供选择的战略是()A.重点投资战略B.增加投资或维持战略C.挤干榨尽战略D.放弃战略5.当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成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时,说明该行业属于()A.智能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劳动密集型6.企业常常面临新的重大问题,必须寻找新的思路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决策。

这反映了经营战略()A.决策对象的复杂性B.决策结果的风险性C.决策信息的不确定性D.方案评价的困难性7.实施企业重点战略的关键是()A.产品标准化B.产品低廉化C.产品多样化D.市场细分化8.小企业经营产品的品种较少,面对的市场也相对较小,这反映了小企业()的特点。

A.适应性强B.容易管理C.筹资困难D.更容易接近顾客9.把国际市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确立这种战略观即()A.整体产品战略观B.国际商品战略观C.世界市场战略观D.联合竞争战略观10.企业采取“现有产品-现有需求-向国外发展”的战略模式。

这一战略叫()A.市场渗透型国外发展战略B.市场开发型国外发展战略C.产品开发型国外发展战略D.在国外发展多种经营战略11、在正式的信息沟通网络中,全通道式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网络,这个系统中()。

A.有一个中心人物B.没有中心人物C.轮流做中心人物D.可设可不设中心人物12、按照赫茨伯格的观点,工作条件、工资、与同事的关系、企业的政策等()。

简述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

简述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

简述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以下是简要的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正文:1. 战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包括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服务组合、竞争优势、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内容。

战略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竞争环境,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未来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2. 战略实施:战略计划的制定只是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的开始。

为了实现战略计划,企业需要实施相应的战略措施,包括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培训、资源配置、市场营销活动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活动,及时调整战略措施,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3. 战略监控:在实施战略计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战略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通过监控和评估,企业可以了解战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调整战略措施,以保证企业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4. 战略协调: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还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协调各种资源,企业可以确保各种战略措施能够相互支持,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

拓展:除了以上简要的内容,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 1. 风险管理: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包括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应对措施、面对风险时的企业决策机制等。

2. 文化塑造: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还需要考虑文化塑造,包括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领导风格等。

通过文化塑造,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创新与变革: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还需要考虑创新与变革,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变革管理、组织变革等。

通过创新与变革,企业可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总体战略(公司战略)(三版P9;四版P9;大纲P204)大纲版: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

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可以讲,从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到公司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协调,从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到整个公司价值观念、文化环境的建立,都是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2.战略问题(三版P14;四版P14)三版: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它们可以是企业外部环境中新出现的机会或威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可以开发的优势或足以危害企业绩效以至生存的劣势。

3.规模经济(三版P22;四版P26;大纲P211)三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大纲:规模经济是影响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有产品差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4.经验(学习)曲线(三版P142;四版155)三版:除规模经济外,由于生产产品数量而导致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因素还有学习曲线(又称经验曲线)。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点上,大量生产能获得的成本优势。

而学习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累计生产量增加时,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

(学习曲线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5.成功关键因素(三版P68;四版P65)三版:成功关键因素(KSF)是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

成功关键因素所涉及的是那些每一个产业成员所必须擅长的东西,或者说公司要取得竞争和财务成功所必须集中精力搞好的一些因素。

成功关键因素是取得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下面三个问题是确认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考虑的:顾客在各个竞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是什么?企业中的一个卖方厂商要取得竞争成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竞争能力?企业中的一个卖方厂商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6.价值链(三版P83;四版P88;大纲P217)大纲版: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

试论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摘要】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地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就必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证券市场的变动,结合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政策,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经营战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经营理论1.企业经营战略概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等各种单项生产经营计划,首先具有相应的人力,物力作保证。

而这些人力,物力的取得都必须借助经营来实现。

没有业务的支持,各项发展战略都将落空。

可见经营战略是企业长期经营的物质保证,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包括经营战略。

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由各种单项战略组成,如:生产战略、投资战略、经营战略、市场开发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等。

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与否和能否得以实现要以其具有综合平衡性为条件。

所谓企业的综合平衡就是指为制定和实现企业发展总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和实现组成总体战略的各单项战略,必须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各单项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与总体战略目标的关系,科学的使用人力,财力,物力,使经营保持平衡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

企业经营战略在企业总体战略中的综合平衡职能主要由经营战略目标的综合性及其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决定。

2.成长期企业经营战略经过创业期发展,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值增长率、人员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的增幅逐年上升,表现出企业成长的态势,标志着企业进入成长阶段。

2.1成长期企业经营状况分析2.1.1财务运行状况企业进入成长期后,随着销售的顺利增长,利润逐渐增加,财务运行状况开始出现好转,企业生产、销售势头良好,现金流量增多,周转速度加快,企业价值链各环节连接开始顺畅、资产运用效率提高,但在资金需求方面,由于企业会面临原有的生产设备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增加员工人数,进行设备投资,增加产品种类等扩大在生产,资金仍然紧缺。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特征及流程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特征及流程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特征及流程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特征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决策者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制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则是指企业高层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全面规划、指导和控制,以确保企业按照战略方向有序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性: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指南和目标,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定位。

2.综合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需要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竞争对手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

3.灵活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4.归因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需要明确责任与权利的划分,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追究。

5.风险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涉及到众多决策和行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1.战略规划阶段:这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起点,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

2.战略实施阶段: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将战略目标和计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包括战略落地、资源配置、组织调整、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工作。

这一阶段需要全员参与,形成战略落地的合力。

3.战略评估阶段: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战略评估,通过对战略目标的追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和调整方向,确保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符合企业长期目标。

4.战略控制阶段: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战略控制和监督机制,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5.战略优化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进行战略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以上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流程,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和修订。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解读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解读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解读经营管理战略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并实施的长期规划,旨在实现组织目标和提升竞争力。

这些战略涵盖了公司的整体方向、资源配置、运营模式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

首先,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愿景则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展望。

通过明确使命和愿景,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和长期发展方向。

战略需要与使命和愿景相一致,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优势。

其次,战略的制定要结合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企业面临着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行业竞争、经济情况、政策法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当前市场状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战略制定需要基于准确的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内部资源和能力。

企业资源涉及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而企业能力则包括创新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等。

战略制定需要评估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并确定如何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外,战略的制定还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的合作和竞争,企业可以获取更多资源和机会。

战略选择可以基于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共同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这些变化。

定期的战略评估和调整可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它需要综合考虑企业使命、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

只有在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下,企业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7
三、拓宽视野与系统分析相结合
拓宽视野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 提高可供选择的SBA方案的质量和提高选择 的准确性。
8
四、密切注意风险环境的变化
适应风险环境的意外变化是企业战略研究的 中心课题。 根据变化的速度和深度,可将环境的风险度 划分为若干类,分别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战略 管理模式。 企业对未来的环境不仅要确立突变意识,而 且要掌握正确的预见未来的方法。
9
SBA的运行规则分析应从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定等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正确的结合点。 对SBA的各种战略主体进行分析,掌握各类战略主体 的总量和结构、实力、策略和活动方式,战略格局, 辩明SBA运行规则的特点。 战略关系可从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与各SBA内各种竞争力量的战略关系。 对战略关键进行分析主要是对那些影响企业生存和发 展的、最要紧的规则、主体和关系进行分析,对企业 的主要矛盾、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章 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
1
第一节 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结构
一、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 战略经营领域(简称SBA),是企业生存发展 的一个特定的微观环境。是企业在其中投放资 源、提供特定产品或劳务、满足特定要求、迎 战特定竞争、施展特定战略、追求理想效益的 经营不仅经营一个SBA,而且有由两个以 上的SBA所构成的微观环境时空格局,这就 是企业的战略经营领域结构。
3
第二节 确定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的原则
一、一般原则 形成合理的战略经营领域结构,其一般原 则是谋求环境的引力与企业的实力相平衡。 凡两者比较平衡的经营领域就是比较理想的 战略经营领域。
4
二、具体原则
形成合理的战略经营领域结构应遵循以下具体 原则: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平衡; 企业的投入与收入平衡; 企业的战略优势与SBA成功关键因素平衡; 企业的集合性与对环境的适应性平衡。

华为企业经营的战略管理

华为企业经营的战略管理

技术战略
华为一直贯彻“领先半步策略”:避免研发人员只追 求技术的新颖、先进而缺乏市场敏感,华为一直坚持研发 战略要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规定每年必 须有几百个研发人员转做市场,同时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人 员转做研发。与此同时,华为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运 作模式 。
华为的战略管控
• 融资战略:融资渠道、内部职工银行、参股合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 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 美元),同比增长 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 元人民币,净利润率12.2%。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 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设备商。 •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华为2009年的销 售额达218.21亿美元(149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26.72 亿美元(183亿元人民币),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 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 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排名第397位。


华为公司层所采用的战略
• • 2 研究开发 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 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 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 FMC、IMS、WiMAX、 IPTV 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 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 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 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 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 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 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可以扩展到企业如何确立长期目标,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论文篇一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探析摘要: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可以扩展到企业如何确立长期目标、如何掌握竞争环境、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因此,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以适应宏观经济,从而生存、发展是企业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企业战略;法人治理;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问题涉及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建立在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才能使企业不断保持优势。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创造、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

因此,具有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战略调整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与提高,与企业治理的良好程度直接相关。

而企业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有效制衡的结构与机制。

从实践看,企业董事会建设往往成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要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加强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发挥企业高管的指挥协调作用。

逐步完善适应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矩阵式总部管理架构。

逐步实现生产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通过组织变革打造新竞争力的企业战略转型战略定位与价值链和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

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但也只能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后,才能产生竞争优势。

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包含了资源和活动。

这些事物把资产和员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运作的整体,影响着机构内的一切运作、信息传递、员工激励和归属感等。

而组织机构变革会为企业的价值链带来积极的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形势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如新设机构、撤销或合并机构。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 从动态的观点来讲,企业的资源及能力与 目标之间的缺口相对于动态的环境总是存 在的。因为一方面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的 发展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 方面企业原来拥有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会慢慢消失。战略管理者要试图弥补企 业资源及能力方面存大的缺口,只有不断 地投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 不断地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 战略与策略主要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一 般来讲,先有战略,后有策略,策略必须 服从和服务于战略。例如,企业为达到某 一战略目标,在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 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一般就叫投 资策略、技术改造策略、人才培训策略等。
四、战略、规划、计划区别
• 从广义上讲,战略、规划都是对未来的筹划,也 可通称计划。国外也往往采用广义的计划概念, 只是按时间区分为短期计划(1年以下)、中期计 划(3——5年)和长期计划(5年以上)。
• 从狭义来讲,战略、规划、计划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战略是规划和计划的灵魂,规划和计划必 须体现既定的战略,因此战略是规划的基础,规 划又是计划的基础,应当先有战略,再有规划, 再订计划,使其成为可以布置、可以检查的具体 行动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和计划又是战 略的继续、深入和细化。
• 从实施的范围看,企业经营战略是全面的, 企业规划和计划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 局部的;从实施的时间看,企业经营战略 是长期的,企业规划一般是中期的,也可 以是长期的,企业计划是短期的;从实施 的内容看,企业经营战略是原则性的,企 业规划是轮廓性的或粗线条的,企业计划 是细线条的;从实施的方法看,企业经营 战略是以定性为主,企业规划是定性与定 量并重,企业计划则是以定量为主。战略、 规划与计划的关系见图4-2。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的意义 • 企业外部环境研究的内容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doc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doc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构架学习要点:了解战略的价值;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涵义及内容、特征;掌握战略管理的特征和作用;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构架。

第一节:战略的价值一、战略的原意及其演变在我国,战略一词自古有之,先是“战”与“略”分开使用,“战”指战斗、战争;“略”指筹划、谋略、计划。

以后在《左传》和《史记》中已使用“战略”一词。

明代军事家茅元仪编有《武备志》,其第二部分为《二十一史略考》,即指对历史上战事的谋划的考证。

清末,北洋军督练处于1906年编出我国第一部《军语》,把“战略”解释为“筹划军国之方略也”。

在西方,“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

公元579年,东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

法国人颉尔特1772年写的《战术通论》,提出了“大战术”与“小战术”的概念,“大战术”即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战略。

19世纪,瑞士人约卡尼,著有《战争与艺术》一书,他认为:“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战场,而在地面上实际调动军队和作战的艺术就是战术。

”概括起来,战略一词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概念。

在中国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动用;在西方则起源于战术,原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

在现代,人们将“战略”一词引申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来,其涵义也逐步演变成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二、战略的价值1、战略是领导者在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统领人们行为的主导方向决定——指向性。

2、战略是关系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的全面和整体的概括——全局性。

3、战略是对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做出的前瞻性决策——前瞻性。

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生及其含义一、企业管理型态的发展对企业管理型态发展的回顾,对于我们理解经营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会有所帮助。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意义及必要性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意义及必要性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意义及必要性
一、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塑造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自身资源和能力等,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如技术领先、低成本、品牌形象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规划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把握市场趋势和发展机遇,企业能够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明确要发展的产品、市场和行业,有计划地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企业绩效和效益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和效益。

通过战略管理,企业能够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明确组织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四、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
五、调动企业内外的资源
六、促进组织与员工发展
总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规划发展方向,提升绩效和效益,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调动资源,促进组织与员工发展。

只有通过战略管理,
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市场,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企业应重视经营战略管理,并加强对其的思考和实践。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思考题答案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思考题答案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就是有关企业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它要确定企业长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措施。

广义的战略包括企业确定的长远的目标,也包括企业实现目标的途径;狭义的战略是指实现企业长远目标的途径。

安索夫的企业战略概念:企业战略就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它决定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这个共同经营主线包括四个要素:(1)企业的产品和市场;(2)增长向量;(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

明茨伯格的5P企业战略涵义:战略是一个计划;(Plan),战略是一个计策;(Ploy)战略是一个模式;(Pattern),战略是一个定位;(Position),战略是一个观念;(Perception) 杰森和舒勒(英国)的定义:战略是通过有效地组合企业内部资源以在动态(dynamic )的环境中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direction)和经营范围(scope),从而获取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拥有人(stakeholder)的需求。

战略管理是指为制订和实施那些旨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计划而做出的决策和行动的集合。

战略管理(教材定义):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战略管理致力于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与开发及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成功。

内容包括:规划企业的使命;对企业内部状况和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把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来分析企业可供选择的方案;围绕企业的使命对每种选择进行评价;选择一组能够实现最理想方案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制定与所选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相匹配的年度目标和短期战略;通过有计划地对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实施战略;对战略过程的进展状况进行评价九个方面。

战略管理的特征包括全局性、高瞻性、整合性、长远性和外部复杂性五个方面。

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2)战略选择:制定、评估以及选择战略方案;(3)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以4)战略评价与调整: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经营战略治理》第一章企业战略治理的概念构架学习要点:了解战略的价值;掌握企业经营治理战略的涵义及内容、特征;掌握战略治理的特征和作用;把握企业战略治理的组织构架。

第一节:战略的价值一、战略的原意及其演变在我国,战略一词自古有之,先是“战”与“略”分开使用,“战”指战斗、战争;“略”指筹划、谋略、打算。

以后在《左传》和《史记》中已使用“战略”一词。

明代军事家茅元仪编有《武备志》,其第二部分为《二十一史略考》,即指对历史上战事的谋划的考证。

清末,北洋军督练处于1906年编出我国第一部《军语》,把“战略”解释为“筹划军国之方略也”。

在西方,“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gos”,意为军事将领、地点行政长官。

公元579年,东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

法国人颉尔特1772年写的《战术通论》,提出了“大战术”与“小战术”的概念,“大战术”即相当于今天所讲的战略。

19世纪,瑞士人约卡尼,著有《战争与艺术》一书,他认为:“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战场,而在地面上实际调动军队和作战的艺术确实是战术。

”概括起来,战略一词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概念。

在中国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动用;在西方则起源于战术,原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

在现代,人们将“战略”一词引申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来,其涵义也逐步演变成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二、战略的价值1、战略是领导者在努力把握事物进展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统领人们行为的主导方向决定——指向性。

2、战略是关系事物和人们行为进展的全面和整体的概括——全局性。

3、战略是对事物和人们行为进展做出的前瞻性决策——前瞻性。

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生及其含义一、企业治理型态的进展对企业治理型态进展的回忆,关于我们理解经营战略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会有所关心。

从整个世界市场经济的发育、进展的过程看,企业治理型态依据其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不同而可大致分五个时期的型态。

第一时期:现代工厂企业形成和建立时期。

大致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

技术革命成果导致手工作坊逐步向大机器生产转化,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组织程度不高。

资本所有者即治理者,凭经验治理——经验治理型态。

第二时期:现代工厂企业实现大规模生产时期。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

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巩固和深化,科学治理理论已创立并得到推广应用。

但市场需求急剧膨胀,产品供不应求,使企业更关怀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此,科学治理理论要紧研究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资本所有者与治理者开始分离——以生产为导向的生产治理型态。

第三时期:现代企业重视商品推销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证实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可能性。

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使企业开始认识到不仅要关怀生产,而且要努力去推销所生产的产品。

因此治理的重心开始移向如何推销上。

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应当为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生产,只强调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产品推销——以推销为导向的生产治理型态。

第四时期:现代企业以市场营销为中心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市场需求与供给同步进展,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竞争围绕着市场占有而展开。

企业真正认识到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经营决策和整体营销策略的应用——经营治理型态。

第五时期:现代企业以战略为中心的时期。

始于6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国际经济秩序中所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现象,导致的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悬殊的矛盾的暴露,以及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企业处于错综复杂的动态环境之中。

为了谋求生存和进展新的空间,应对环境巨变造成的重大挑战,所有这些使企业领悟到,企业要站在长远进展的战略高度去把握环境变化,强化应变能力,保持内部资源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战略治理型态。

由以上五种治理型态的演变,能够看出,企业研究战略问题,首先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企业需要、也必须在总体上来明确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目标;其次,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应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指导思想:规避风险,抓住生存和进展的机遇。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涵义及内容1、涵义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进展,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企业要紧目标、经营方向、重大经营方针和实施步骤作出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谋划。

2、内容(1)、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

企业要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动态平衡,关键是依照外部环境的过去、现在的变化来推测今后的进展趋势,从中找出威胁和机遇,并依照自身的资源占有状况,明确实现目标资源聚拢、配置的要求,以应对威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进展壮大自身的经营实力。

(2)战略目标。

它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刻内应达到的经营水平和要完成的要紧目标。

一个好的战略目标除了要建立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得出的科学依据上,还应有四个特征:时效的(指有时刻限制)、确定的(指能定量、定性较准确)、综合的(指能够覆盖各个层次)和现实的(指可行的和能够达到的)。

(3)战略重点(经营方向)。

指企业现在能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领域以及在以后一定时刻内拟进入或退出、拟支持或限制的某些业务领域。

即解决企业的长期市场定位问题。

使企业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进展上的突破。

(4)战略方针(重大经营方针)。

它规定企业优势资源整合的导向和要紧手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企业由于进展层次比较低,战略方针上是以:“质量确实是生命,效率确实是金钞票”为企业资源整合的导向。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提出了“创新是企业进展的灵魂”作为资源整合的导向。

(5)战略措施(实施步聚)。

它明确分哪几个时期实现战略目标,并明确每个时期的要紧工作措施。

如中国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一是实现温饱,二是步入小康,三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1、高度的全局性:战略是对企业以后经营方向和目标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它是由企业最高领导直接主持制定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性、全面性、权威性指导意义的治理决策。

2、长期的目的性:战略是为了制造企业的以后,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利益基础上的理性考虑,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的冲动。

3、竞争的对抗性: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从本质上来看,竞争的对抗性是战略的核心内容。

制定战略规划,确实是为了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保持竞争优势,有针对性的、主动的进行市场竞争。

4、经营的风险性:战略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构成了战略本身的风险性。

应当讲,有了战略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取得成功,却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没有战略也不一定不成功,但这种成功的偶然性专门大。

5、切实的可行性:战略的可行性首先是建立在环境与资源动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要依照环境变化及时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建立不同的配置方案,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其次,可行性还必须建立在战略方案的可操作性上。

6、相对的稳定性:战略的制定是一个长期酝酿、滚动完善的过程,是建立在大量信息收集、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战略方案一旦确定,就应该具有专门高的权威性,不宜轻易变动。

只有当环境出现巨大变化时,则要注意适时的对战略进行调整。

第三节企业战略治理思想进展及作用一、战略治理思想的历史进展1、预算与操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企业所处环境差不多稳定,企业内部资源有限且稳定,企业要紧考虑建立标准化的治理程序和操作方法。

因此最具战略思想的治理是拟定一个能覆盖企业各方面收入、支出状况的预算,并将经营实绩与之比较,以求操纵成本和调整企业的生产行为。

2、长期打算。

20世纪50年代流行。

它通过对企业经营实绩的回忆来预测企业以后的目标,拟定相应打算,企业的各种资源依照打算而重新配置,以求关心企业实现潜在的增长和应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对企业经营的负面阻碍。

3、战略打算。

60至70年代广为重视。

企业对其所处的环境作总体性的考察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进展方向,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竞争能力。

4、战略治理。

70年代中期。

企业要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动态平衡;实现经营战略的系统化,以求对环境反应敏捷,在追求业务与利润目标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成员的职责。

二、战略治理的特征1、市场导向。

充分考虑各种阻碍以后趋势变化的因素,系统的、全面的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充分认识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状况的变化,对经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2、信息支持。

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储存、筛选、分析、传播,确定进一步的信息需求,为决策提供充分与有效的信息支持。

3、决策机制。

战略治理要从组织上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推断,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长期观点。

着眼于长期进展要求——滚动打算。

5、阻碍环境。

企业应尝试去阻碍和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为自身进展猎取更有利的条件。

6、多种选择。

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应该有有不同的备选方案可供选择。

7、资源利用。

战略治理确实是使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服务于长期进展的目标。

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并开发新的资源。

8、国际拓展。

企业如何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三、战略治理的作用1、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检查与评估目前经营的价值与合理性,当原有经营的合理性基础遭破坏或改变时,就要构筑新战略。

2、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对阻碍经营的重大变化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防止不利因素对企业经营造成的阻碍,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规避风险。

3、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关注以后,审视当前决策对以后进展产生的阻碍。

4、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不断寻求最具进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作出最有价值的选择。

5、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并适时地决定新的资源投入。

6、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改进决策方法,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理水平与运作效率。

7、战略治理能够促使企业增强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员的主动性和制造性,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四节企业战略治理的组织构架一、战略治理的参与者1、董事会:是战略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其中,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在战略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2、总经理:是战略主持拟订者和最高执行负责人。

3、高级经理:是分管某一领域的高层治理人员,是战略在这一领域的具体执行者、组织实施者。

关于这一领域的进展,他们的意见是极具价值的。

4、战略治理部门:也称“规划部”、“进展部”,要紧负责酝酿和起草战略方案、负责战略实施中的协调和反馈、负责战略方案的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分析,并及时向上司与有关部门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