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中国法学会2008年3月21日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研究会建设,规范研究会活动,促进研究会发展,发挥研究会的作用,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是团结与组织相关法学研究领域的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团体,是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和依靠力量。
第三条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组织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研究和学科理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参与法治宣传,培养法学法律人才,评选优秀法学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二章研究会的组织机构第四条研究会设理事会,由50名以上理事组成,通过研究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理事会决定本会重大事项。
第五条研究会理事应从本学科、专业学术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学者、专家中产生,应具有高级学术职称或处以上行政职务。
研究会理事应当是中国法学会会员,不是会员的,应当履行入会手续。
第六条研究会理事候选人应当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填报由中国法学会统一制作的《理事候选人登记表》,并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
第七条研究会设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组成。
在理事会闭会期间,研究决定本会重要事项。
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01•【文号】教学〔2024〕4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招生考试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24年10月1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选拔。
第四条招生学科(类别)、专业(领域)[以下统称学科专业]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备案。
第五条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并下达年度招生计划。
招生单位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依据有关政策规定确定本单位各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年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年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修订,年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促进法学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部级研究课题。
研究工作的规划由中国法学会制订。
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负责。
第二章课题选题与类别第三条中国法学会课题的选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着力研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中国法学会课题分为:重大专项课题、年度课题、后期资助项目、委托课题、合作课题、专项课题。
第五条重大专项课题是为解决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由中国法学会通过委托或招标立项。
第六条年度课题是中国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
年度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和自选课题。
其中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由中国法学会资助经费。
自选课题是自筹课题经费的课题。
年度课题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关键环节邀请中国法学会纪检部门负责人、专家代表参加,接受监督。
课题选题指南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在向中央部门、法学法律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中国法学会审定。
部分资助课题的选题由申报人自拟。
第七条委托课题分为年度重点委托课题、临时性委托课题、中央部门委托课题以及其他委托课题。
年度重点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或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定选题及实施方案。
临时性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临时确定选题。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或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委托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承担的课题。
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

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人事管理11803【发文字号】组通字[1996]35号【发布部门】a05人事部(已撤销)【发布日期】1996.08.15【实施日期】1996.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R12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组通字〔1996〕35号)中央已决定,在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同时,各级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
现将《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工作,按照本方案执行。
地方各级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经同级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
实施办法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备案。
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是法学会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参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要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法学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1996年8月15日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为加强中国法学会机关建设,实现机关人事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机关工作效能,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发〔1993〕78号),结合中国法学会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中国法学会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的通知-司发通[1992]121号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的通知-司发通[1992]1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69159ff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8.png)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关于印发《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的通知(1992年12月31日司发通[1992]121号)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各期刊:今年四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召开了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期刊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认真执行《期刊管理暂行规定》,对本部门及直属单位期刊实行统一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的统一管理,提高办刊质量,特制定《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作为有关期刊管理工作的依据,并确定部宣传司为我部期刊管理的职能部门。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现有正式期刊及非正式期刊名录司法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司法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主办的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第三条: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创办正式期刊,应向部宣传司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期刊的名称、刊期、开本、篇幅、发行范围等主要事项,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
第四条:已经批准登记的期刊改变刊名、主办单位、文种,应按创办期刊的程序向部宣传司重新申报,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其它项目的变动,由部宣传司审批。
第五条:期刊需要出版增刊的,应向部宣传司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拟出增刊的文章编目(需注明发表日期)、增刊总字数、印数、印张、定价、出版日期、印刷单位等事项,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
中央政法委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政委[2015]23号
![中央政法委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政委[2015]23号](https://img.taocdn.com/s3/m/33e709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8.png)
中央政法委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中央政法委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政委[2015]23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市县法学会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1、坚持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基层和群众,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坚持突出重点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全面部署,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市县优先建立;坚持全国法学会系统上下联动、协同互动、资源共享。
二、主要任务2、参与立法咨询。
与立法部门建立沟通协商和反馈机制。
发挥“第三方”优势,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草拟和论证工作,通过调研、研讨和论证咨询,为地方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建议意见。
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解读法规规章,配合开展立法后实施情况评估。
3、积极开展法治实践。
就法律实施和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把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难点热点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4、参与法律顾问工作。
向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推荐法律顾问,参与法律顾问工作。
配合政府法制部门,开展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做好政策解读和引导工作。
5、开展法律服务。
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配合基层综治、法院、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参与调解、仲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和诉讼服务等活动,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推动和繁荣法学研究,根据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结合《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法学会使用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部级法学研究年度招标课题、后期资助项目、专项课题、委托课题。
中国法学会承担的中央部门委托课题、其他委托课题、合作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依据委托协议、合作协议的约定。
委托协议和合作协议对研究经费使用和管理没有约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国法学会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会议、住宿等方面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四条课题牵头人或主持人所在单位为课题责任单位。
课题组使用课题经费必须接受责任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核、监督。
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认真处理有关课题经费使用不规范情况的异议并进行复核,协助课题责任单位做好监督工作。
第五条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次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
原则上,年度招标课题、专项课题、委托课题在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70%至课题责任单位,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30%的经费。
因研究工作有特殊需要,可以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或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至课题责任单位。
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后,出版经费一次性拨付至出版社,研究经费一次性拨付至课题责任单位。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其他委托课题、合作课题的经费,按委托协议、合作协议的约定。
第六条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费用。
间接费用是课题责任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管理、服务而产生的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会员服务工作规则》、《会员信息档案管理规则》、《会员联络员职责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会员服务工作规则》、《会员信息档案管理规则》、《会员联络员职责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公布日期】2011.10•【文号】•【施行日期】2011.10•【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会员服务工作规则》、《会员信息档案管理规则》、《会员联络员职责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为加强会员队伍建设,规范中国法学会会员服务工作和信息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联络员队伍,使会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制定了《中国法学会会员服务工作规则》、《中国法学会会员信息档案管理规则》、《中国法学会会员联络员职责和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一:中国法学会会员服务工作规则第一章服务宗旨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全国各级法学会的会员服务工作,适时明确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继续探寻和拓展新的会员服务途径和方式,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积极适应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会员服务,建立更加广泛的参与机制,汇集更多的优秀法学成果,为会员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专业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不断增强各级法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二章服务内容和方式第三条开展资料信息服务(一)各级法学会应定期向直接管理的会员寄送工作刊或会员通讯,尽力免费或优惠提供法学学术刊物。
(二)在本会所属的刊物中设立“会员园地”专栏,反映全国法学会系统和本会关于会员工作、会员活动、学术动态、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简介等信息。
(三)在本会所属网站开设“会员之家”网页,设立“会员论坛”,实现会员工作部门与会员之间的动态交流,及时发布会员工作和活动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视情况整理成文字报告,提供本会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
(四)在本会建立手机联系网络,充分发挥“会员信息群发平台”的作用。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实施细则》的通知-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法学会、研究会、会员单位、会员小组:经重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法学会2010年8月26日《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会员的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会员发展管理权限第二条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规定,地方法学会是中国法学会的地方组织,地方各级法学会会员均为中国法学会会员。
第三条市法学会负责市直机关、市级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部门,部属和市属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会员发展管理工作;驻渝军队、武警系统的会员发展管理工作。
第四条区(县)法学会负责区(县)直属机关,区(县)级法学研究与法律实务部门,辖区内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所属区(县)的会员发展工作。
第三章会员入会第五条中国法学会会员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第六条个人会员入会条件:(一)赞成《中国法学会章程》。
(二)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或法律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的法学研究能力的本市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
(三)一般应具有法律专科或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第七条个人申请入会的,应由法学会会员一人介绍,由本人填写《中国法学会入会申请表》,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报市法学会审批。
经批准入会的,由市法学会颁发《中国法学会会员证》。
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8.15•【文号】组通字[1996]35号•【施行日期】1996.08.15•【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组通字〔1996〕35号)中央已决定,在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同时,各级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
现将《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工作,按照本方案执行。
地方各级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经同级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
实施办法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备案。
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是法学会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时研究和解决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参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要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法学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1996年8月15日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为加强中国法学会机关建设,实现机关人事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机关工作效能,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发〔1993〕78号),结合中国法学会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中国法学会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在法学会机关兼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实行所在部门、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推动和繁荣法学研究,根据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结合《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法学会使用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部级法学研究年度招标课题、后期资助项目、专项课题、委托课题。
中国法学会承担的中央部门委托课题、其他委托课题、合作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依据委托协议、合作协议的约定。
委托协议和合作协议对研究经费使用和管理没有约定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国法学会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会议、住宿等方面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四条课题牵头人或主持人所在单位为课题责任单位。
1课题组使用课题经费必须接受责任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核、监督。
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认真处理有关课题经费使用不规范情况的异议并进行复核,协助课题责任单位做好监督工作。
第五条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次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
原则上,年度招标课题、专项课题、委托课题在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70%至课题责任单位,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30%的经费。
因研究工作有特殊需要,可以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或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至课题责任单位。
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后,出版经费一次性拨付至出版社,研究经费一次性拨付至课题责任单位。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其他委托课题、合作课题的经费,按委托协议、合作协议的约定。
第六条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费用。
间接费用是课题责任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管理、服务而产生的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
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关于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通知

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关于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公布日期】•【文号】司发通[2007]4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关于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07]43号)司法部主管各法学社团、中国法学会主管各法学研究会:根据《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授权中国法学会作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民发(2007)43号)的要求,经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研究,现就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调整的重要意义国务院授权中国法学会作为全国性法学社团业务主管单位,同时要求相应调整司法部与中国法学会管理社团的职责分工,是进一步完善法学社团管理体制、推动法学社团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和要求,中国法学会负责主管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领域的法学社团,司法部负责主管司法行政工作领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社团,中国法学会已组建并开展活动的研究会依法到民政部注册登记。
这一调整,对于理顺法学社团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法学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推动法学社团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整的任务和范围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务院的授权以及民政部通知的要求,此次调整的主要任务是,由司法部与中国法学会按照新确定的管理社团的职责分工,协调处理好司法部现管有关社团的调整和移交事宜(中国法学会现管的各研究会办理社团注册登记事宜由中国法学会自行安排),确保有关社团在调整、移交后按新的体制管理和运作。
此次调整的范围,是将司法部现在主管的不属于司法行政工作领域或与司法行政工作领域没有密切联系的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等社团移交中国法学会主管;同时,按照新的管理职责分工,将不宜由司法部继续管理的其他全国性社团按其性质及业务领域调整、划转相关部门管理。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正文:----------------------------------------------------------------------------------------------------------------------------------------------------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0年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和促进研究会的发展,规范研究会的活动,加强对研究会的管理,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团结与组织全国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团体,是中国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主阵地和骨干力量。
第二章研究会的任务第三条组织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四条组织本学科和本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律文化创新,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六条参与国家立法规划的研究和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咨询、论证工作,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参与执法、司法研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法治实践。
第七条组织评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里的优秀法学研究成果,扶植年轻法学研究工作者的成长,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八条开展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法学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参与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培养法学、法律人才,弘扬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十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反对学术腐败。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正文:----------------------------------------------------------------------------------------------------------------------------------------------------“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本办法2015年1月5日经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第一条【办法宗旨】为了加强和规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的认定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基地作为新型智库的作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5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目的】为了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法治中国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开展研究,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若干专门领域法治研究基地,为中央在相关领域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咨询建议和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条【基本原则】研究基地的认定和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稳步推进、特色鲜明、注重基础、强调产出的原则。
研究基地与研究会不重叠设立,继续发挥好各专业研究会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
同一研究领域原则上不设置2个以上研究基地(含2个)。
第四条【基本标准】研究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标准:1. 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2. 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3. 特色鲜明、较长时间从事决策咨询的研究机构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4. 有一定数量且一定影响的专职研究人员;5. 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第五条【研究基地的类型和数量】研究基地分为应用对策型研究基地与基础理论型研究基地。
前者以应用对策研究和发挥智库作用为主,后者以理论研究和提供理论支持为主。
研究基地总数不超过15个。
应用对策型研究基地与基础理论型研究基地的比例为3:1。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政法委•【公布日期】2009.05.11•【文号】政法[2009]18号•【施行日期】2009.05.1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法[2009]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法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年初召开的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修订并通过了新的《中国法学会章程》,为了确保章程顺利实施,中国法学会研究制定了《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政法[2004]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法学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法学会的整体优势,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科学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意见》转发你们。
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中国法学会章程》修改草案已经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自通过之日起实施。
这次修定的新章程,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中国法学会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统一了法学会的组织体系、章程和会员,自上而下地形成统一的法学会组织体系。
这是法学会发展史上组织建设方面的重要突破,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法学会和法学研究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升整体能力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法学会更好地承担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历史使命。
现就《章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结合新《章程》的实施,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政法[2004]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一)主动接受党委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政法[2004]5号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政法[2004]5号](https://img.taocdn.com/s3/m/181c5b2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3.png)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正文:----------------------------------------------------------------------------------------------------------------------------------------------------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政法[20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党委政法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委政法委:法学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
中央对法学会和法学研究工作十分重视。
去年经党中央批准召开了中国法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罗干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为新形势下法学会和法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法学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推进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加强对地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摆上议事日程。
要加强在方针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领导,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吸收参加相关会议,发给有关文件,经常了解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工作的情况,保证法学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要帮助法学会创造条件,使之在全局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理顺领导管理体制。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中国法学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法学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有关领导联系,中央政法委员会代管。
”关于地方法学会的领导管理体制,各地党委、政府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参照中国法学会的管理体制,从有利于法学会工作开展出发予以明确。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注意: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的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更符合您的要求。
]引言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是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织机构,旨在促进学术交流、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对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内涵、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研究会的成立与目标1.1 成立背景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的一个重要专业学术团体,成立于XXXX年。
其成立背景源于对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需求和对学术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
1.2 目标与职责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目标是促进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和发展,推动行政法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研究会也承担着培养行政法学学术人才和推动行政法学学科发展的职责。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2.1 理事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理事会,由会员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执行学术规划、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等重要决策。
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名理事组成,每届任期为X年。
2.2 学术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学术委员会,由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组成。
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会的学术指导、学术评审、学术资助等重要事务。
2.3 分支机构和工作组为了更好地满足会员的需求和推进学术工作,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各种分支机构和工作组,涵盖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各个专题或研究方向。
三、学术交流与研究活动3.1 学术交流会议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行政法学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这些会议为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3.2 学术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承担着多项学术研究项目,旨在推动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这些项目为成员提供了参与研究、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章程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六条本会的经费来源如下: (一)赞助款项; (二)会费; (三)拨款等其他来源。
第三章理事
第十条具有扎实的宪法学研究基础、丰富的宪法学教学或法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宪法学工作 者中的中国法学会会员,由本人所在单位推荐,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核,即为本会理事候选人。理事候选人须经 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始得当选。
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如下: (一)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三)通过本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四)对本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五)监督本会的财务收支情况; (六)向本会提供有关宪法学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 (七)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等。 理事自愿退出理事会时,须书面报告本会。无正当理由连续两年或本届期内有三年不参加研究会组织的年会 的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学习、研究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五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总结、交流宪法学研究的经验。 第六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针对法治实践中的新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参与国家立法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立 法建议。 第七条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向宪法学工作者提供国内外宪法学发展动态的信息,编辑和出版会刊以及其 他信息资料。 第八条积极开展宪法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积极反映宪法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宪法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团结和组织全国从事宪法 学研究的教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实践部门的专家等宪法学工作者开展宪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展国内外宪法 学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宪法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中国法学会
2008年3月21日
主题词:研究会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各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法学会;中国法学会机关各部、室、委和各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
(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研究会建设,规范研究会活动,促进研究会发展,发挥研究会的作用,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是团结与组织相关法学研究领域的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团体,是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和依靠力量。
第三条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组织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研究和学科理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参与法治宣传,培养法学法律人才,评选优秀法学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二章研究会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研究会设理事会,由50名以上理事组成,通过研究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理事会决定本会重大事项。
第五条研究会理事应从本学科、专业学术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学者、专家中产生,应具有高级学术职称或处以上行政职务。
研究会理事应当是中国法学会会员,不是会员的,应当履行入会手续。
第六条研究会理事候选人应当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填报由中国法学会统一制作的《理事候选人登记表》,并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
第七条研究会设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组成。
在理事会闭会期间,研究决定本会重要事项。
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第八条研究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
副会长人数一般不超过本研究会理事人数的10%。
会长对外代表研究会,主持召开由副会长、秘书长参加的会长办公会,处理本会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应从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深、有奉献精神、有协调能力,能团结带领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的学者、专家中产生,应具有正高级学术职称或司局级行政职务。
上述人员的分布、结构要合理,要有代表性。
第十条研究会会长一般不兼任中国法学会所属的其他研究会会长职务。
第十一条研究会可设名誉职务,由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并聘任。
第十二条研究会可以在港、澳、台地区产生理事,候选人事先应报中国法学会,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研究会理事应当参加研究会年会及其他学术活动,无正当理由连续两年或本届期内有三年不参加研究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研究会。
第三章研究会的设立与撤销
第十四条设立研究会要根据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对某一领域法律研究的需要和学科理论研究的需要,并且该学术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力量。
批准设立新的研究会,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设置。
第十五条设立研究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五名(含五名)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发起,组成筹备组,向中国法学会提交申请报告、研究会章程草案和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研究会理事候选人员的构成方案。
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建议人选应当事先征得所在单位同意。
(二)由中国法学会主管部门对拟设研究会的申请文件进行初审。
必要时,可邀请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或相关学者专家对设立该研究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审意见提交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三)会长办公会作出同意设立或不同意设立的决定后,予以书面批复。
(四)中国法学会批准成立的,在筹备组主持下选举产生研究会首届理事会,并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第十六条研究会拟设立专业委员会的,应事先向中国法学会提交申请,经批准同意后设立。
第十七条研究会失去存在必要时,由中国法学会决定撤销。
第四章研究会换届
第十八条研究会届期为5年。
届满应当换届,特殊情况经中国法学会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
第十九条研究会实行任期制,会长可连选连任,任期不超过两届。
副会长任期由研究会章程规定。
第二十条研究会换届,新一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应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在征得候选人所在单位同意后,由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民主协商产生;协商意见不一致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超过常务理事会组成人员半数有效。
新一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报中国法学会审批。
第二十一条理事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应当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超过理事会组成人员半数得票者当选。
研究会届中补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按照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程序办理。
第五章研究会的管理与联系
第二十二条研究会领导成员变动、举办学术年会及其他重要事项,应及时向中国法学会报告。
第二十三条研究会的有关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联系协调。
研究会成立及换届资料应及时报送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备案,统一建立研究会档案。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法学会研究会规则》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