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管理

合集下载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 , GPM)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惟有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一 ) 明确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等的维护和改善。

(二)疼痛的诊断及评估1。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疼痛 = 第五生命体征,将疼痛视为第五生命体征体现了对疼痛治疗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对疾病的评价和记录要求客观、准确、直观。

便捷。

对患者的初始评价内容包括:(1) 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社会、职业、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影响。

(2) 既往接受的诊断评估方法、其他来源的咨询结果和结论以及手术和药物治疗史。

(3)药物、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史,评估合并疾病或其他悄况。

(4)有目的地进行体格检查。

(5) 疼痛程度评估。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在进行疼痛强度的评价时应始终强调患者本人才是叙述自身疼痛的专家。

任何人,包括经治医师和护理人员都不能主观臆断,越俎代庖。

应该尊重患者评价和表达自身疼痛强度的权利。

2。

定期再评价关于再评价的时间间隔,不同诊断、不同疼痛强度、以及不同治疗计划都有不同要求,但一般来讲,对慢性疼痛患者应该每个月至少进行 1 次评价,内容包括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 如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绪的改善 ) ,患者的依从性。

如果患者接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一些异常行为,例如囤积药物、多处方等,以防止药物的不良应用。

必要时可请专家协助鉴别。

而严格实施阿片类药物治疗与管理原则往往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原则包括: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

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3 或达到 0 ; 24 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 <3 次; 24 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 <3 次。

疼痛规范化管理

疼痛规范化管理

推荐适用于术后疼痛控制的目标 疼痛评分≥5分 阵痛药物
疼痛评分≤4分 护士权限范围内
5 疼痛规范化管理的问题与进展
疼痛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管理层面:疼痛管理质量相对依靠医疗机构和管理者对疼痛的重视程度,普遍缺乏规 范化的标准
➢ 评估工具:国内缺乏疼痛评估量表的使用与适用条件的相关研究,也尚未形成统一的 规定。
[3] Reis-Pina P, Lawlor P G, Barbosa A. Cancer-Related Pain Management and the Optimal Use of Opioids[J]. Acta Medica Portuguesa, 2015, 28(3):376.
[4] Gunnarsdottir S, Zoëga S, Serlin R C,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in Resource Nurse Program to improve pain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 setting: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7, 75:83. [5]刘俊艳, 张芹, 陈晓明. 癌症疼痛病人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7, 15(1):2528.
转向了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研究显示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 式 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模式。 ➢ 国内疼痛评估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优化疼痛评估流程、节约 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体现数据共享、个性化记录、智能提醒等 基本目标。
部分参考文献
[1]Makris U E, Abrams R C, Gurland B, et al.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Pain in the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英文回答: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guidelines are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at patients receive adequate pain relief and have a smooth recovery process. These guidelines provid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ith standardized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and managing pain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One important asp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is the use of multimodal analgesia. This approach involves combining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medications andtechniques to target pain from multiple angles. For example, a patient may receive a combination of opio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nd local anesthetics to manage their pain. By using multiple medications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we can achieve better pain control while minimizing the sideeffects of any single medication.Another key compon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s the use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PCA allows patients to self-administer pain medication within predetermined limits. This empowers patients to managetheir own pain and ensures that they receive medication promptly when they need it. PCA systems can be set up to deliver opioids or other pain medications, and they often include safety features to prevent overdose.In addition to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non-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can also be effective in managing postoperative pain. These may include techniques such as relaxation exercises, distraction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These non-drug interventions can help reduce pain and promote healing and recovery.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pain management is not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Each patient may have different pain thresholds and preferences for pain relief. Therefore, a personalized approach is crucial.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assess each patient's pain levels, preferences, and medical history to develop an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plan. This may involve adjusting medication dosages, trying different medications, or incorporating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patient's needs.中文回答: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对于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疼痛缓解和顺利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加强对疼痛医学相关科室的管理,确保疼痛诊疗工作的规范进行和病患的健康安全。

本制度旨在明确疼痛科准入的要求、程序和标准,推动医疗机构疼痛科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一、背景介绍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对病患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疼痛科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疼痛科涉及到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护理等方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建立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二、疼痛科准入的要求1. 专业技术要求:(1) 医师须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2) 疼痛科医师需要接受相关的疼痛学培训,并通过国家或地方认可的疼痛学考试。

(3) 护士人员应具有相关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疼痛护理培训。

2. 人员编制要求:(1) 医院应根据疼痛科的工作量和技术要求,合理配置医师和护士人员。

(2) 医院应根据规模和特点,确定疼痛科的人员编制标准。

三、疼痛科准入的程序1. 申请阶段:(1) 医院疼痛科向所在地的卫生主管部门提出准入申请。

(2) 准入申请材料包括医院的情况介绍、疼痛科的组织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等。

2. 审核阶段:(1) 卫生主管部门对疼痛科准入申请进行审核。

(2) 审核内容包括疼痛科人员的资质、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等。

3. 审批阶段:(1) 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审核意见,决定是否批准疼痛科的准入。

(2) 如需要补充材料或进行现场考察,申请医院需配合配套工作。

四、疼痛科规范化管理制度1. 疼痛科的职责:(1)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疼痛诊疗和康复工作。

(2) 规范疼痛科医师和护士的日常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病患安全。

2. 疼痛科的管理机构:(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疼痛科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2) 疼痛科管理机构应负责疼痛科的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

3. 疼痛诊疗规范:(1) 疼痛科医师和护士应遵循相关的疼痛诊疗规范,包括临床诊断、药物选择和使用、病患宣教等方面。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

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指南英文回答: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s a crucial aspect of patient care. It involves the use of various techniques and medications to alleviate pain and discomfort after surgery. The goal i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are comfortable, able to move and breathe easily, and recover quickly.One of the key guidelines for standardized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s the use of multimodal analgesia. This approach combines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me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to target pain from multiple angles. For example, a combination of opioid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nd local anesthetics may be used to provide effective pain relief without relying solely on opioids, which can have side effects such as sedation and constipation.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standardized painmanagement is the use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PCA allows patients to self-administer pain medicationwithin predetermined limits, giving them a sense of control over their pain management. This approach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nurse-administered pain medications.In addition to medication,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relaxation exercises, distraction techniques, and physical therapy can helpreduce pain and improve recovery. For example,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can help patients relax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omoting oxygenation and reducing muscle tension.Further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patients is crucial for standardized pain management.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assess and reassess pain levels regularly, listen to patients' concerns, and adjust p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ccordingly. In addition, 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setting realistic expectations can help alleviate anxiety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ed pain management, let me share a personal experience. I recently underwent a minor surgical procedure and was impressed by the comprehensive pain management plan that was put in place. The anesthesia team explained the different pain management options available and ensured that I understood how to use the PCA device. They also provided me with information on non-pharmacological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guided imagery and relaxation exercises. Throughout my recovery, the nursing staff regularly checked in on my pain levels and adjusted my pain medications as needed. As a result, I was able to manage my paineffectively and had a smooth recovery.中文回答:术后疼痛规范化管理是患者护理的一个关键方面。

《疼痛规范管理》课件

《疼痛规范管理》课件
联合治疗的原则
联合治疗需谨慎,应充分考虑患者的 身体状况、治疗目的和药物相互作用 等因素,确保安全有效。
04
疼痛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 和心理的影响,提高 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促进身心健康。
减少疼痛对患者日常 活动、工作和社交的 影响,增强生活自理 能力。
疼痛评估记录
建立疼痛评估记录制度,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 、部位等进行详细记录,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制定疼痛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性质 ,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进 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针 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缓 解患者疼痛。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 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 疗等,提高患者疼痛耐受 性。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药物治疗与物 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相结合,以提
高疼痛治疗效果。
多学科联合治疗
针对复杂、顽固的疼痛问题,多学科 的专家团队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包
括神经科、骨科、康复科等。
不同药物联合应用
在必要情况下,医生会选择不同种类 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增强镇痛效 果,减少副作用。
总结词
长期、持续的疼痛管理
详细描述
针对长期、持续的慢性疼痛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案例一:慢性疼痛患者的规范管理
总结词
多学科协作
详细描述
慢性疼痛患者的规范管理需要多学科 协作,包括疼痛科、骨科、神经科、 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医生共同参 与,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GPM)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惟有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一 )明确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中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等的维护和改善。

(二 )疼痛的诊断及评估1.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疼痛 = 第五生命体征,将疼痛视为第五生命体征体现了对疼痛治疗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对疾病的评价和记录要求客观、准确、直观。

便捷。

对患者的初始评价内容包括:(1)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社会、职业、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影响。

(2)既往接受的诊断评估方法、其他来源的咨询结果和结论以及手术和药物治疗史。

(3)药物、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史,评估合并疾病或其他悄况。

(4)有目的地进行体格检查。

(5)疼痛程度评估。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在进行疼痛强度的评价时应始终强调患者本人才是叙述自身疼痛的专家。

任何人,包括经治医师和护理人员都不能主观臆断,越俎代庖。

应该尊重患者评价和表达自身疼痛强度的权利。

2.定期再评价关于再评价的时间间隔,不同诊断、不同疼痛强度、以及不同治疗计划都有不同要求,但一般来讲,对慢性疼痛患者应该每个月至少进行1次评价,内容包括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如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绪的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如果患者接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一些异常行为,例如囤积药物、多处方等,以防止药物的不良应用。

必要时可请专家协助鉴别。

而严格实施阿片类药物治疗与管理原则往往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三 )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原则包括: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

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3 或达到 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3次。

疼痛科管理规范参考

疼痛科管理规范参考

疼痛科管理规范参考医德规范:(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解除病痛;(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温和,体贴病人;(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为使医德规范切实贯彻落实,必须把医德规范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科内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作为科间质量考核与评估的重要项目,并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疼痛科的重要标准。

岗位责任制1、疼痛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准备疼痛器械、用具和药品;2、严格执行疼痛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3、疼痛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兼顾其它工作和谈论无关事宜;4、疼痛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中监测和疼痛管理,如突然发生病情骤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妥善处理;5、认真填写疼痛记录单,记录要全面,清晰,准确;6、疼痛结束,须待全麻苏醒和病情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并认真做好交接班;7、写好疼痛小结及随访记录。

疼痛前访视、讨论制度1、疼痛前一天疼痛医师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详细阅读病史,认真检查病人,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式,认真填写疼痛前访视小结,疼痛前用药,选择疼痛方法,拟定疼痛方案;2、向病人介绍疼痛方法和病人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以取得病人信任和解除病人的思想疑虑;3、在疼痛前讨论会上,访视医师负责向全科报告病人情况和疼痛方案,遇有疑难危重病人的疼痛,应作重点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4、疼痛前讨论的重点是疼痛方案选择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以及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5、疼痛前访视意见和讨论内容记录在疼痛前小结或者病历上;6、完成病人或者家属在疼痛协议书上的签字手续;7、对病人术前准备不足,应予调整手术时间,以确保病人医疗安全。

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疼痛治疗的规范
• 治疗理念的发展
疼痛治疗的观点
疼痛治疗是疾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疼痛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止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全面进行疼痛治疗将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
慢性疼痛和癌痛应尽可能选用控缓释药物,速释药物 仅用于药物滴定和治疗爆发痛。
疼痛是一种疾病,需要规范化疼痛管理 (Good Pain Management)
量可避免躯体依赖的发生。
后者指将觅药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明知有害,也会有强
迫性的用药冲动。
无需担心曲马多缓释片的成瘾性
曲马多是阿片药物和NSAIDs以外的中枢镇痛药,其分类不
属于阿片药物。
德国36年的随访,美国2次18个月的随访,曲马多的精神
依赖发生率为1/10万左右,低于人口的自然吸毒率,故认 为此药的成瘾性极低。
23
欧洲疼痛专家启动教育项目以改善慢性 28 Jun 2010 疼痛管理
疼痛是患者求医的最常见原因。慢性疼痛影响了近1/4的欧 洲人,其中以下腰痛最常见。但广泛的文献综述发现,目前 从发病至转诊到疼痛专科中心的平均时间为12年,而在这个
阶段仅有20%的患者达到疼痛缓解。循证的临床指南未得到
广泛应用,而临床用药仍主要基于传统和个人经验。
药理学: 曲马多是一种中枢性镇痛剂,
结构与可待因有相似之处
弱μ受体的完全激动剂 抑制神经介质5-羟色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的再吸收
调节中枢单胺能疼痛抑制通路
曲马多的临床特点
曲马多区别于:
外周镇痛药: • 前列腺素作用 -心血管风险 -消化道溃疡 -出血倾向 -肾毒性 • 肝毒性 传统阿片类药物: • 呼吸抑制 • 便秘 • 尿潴留 • 耐受性 • 依赖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疼痛管理总结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疼痛管理总结

临床实践能力
观察住院医师在实际临床 工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 所学的疼痛管理知识,进 行有效的疼痛治疗。
疼痛评估与记录能力
1 2 3
疼痛评估工具使用
评估住院医师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疼痛评估工 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 NRS)等。
疼痛记录规范性
检查住院医师在病历记录中是否能够详细、准确 地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部位、性质、 程度、持续时间等。
疼痛相关疾病知识
如癌痛、术后疼痛、慢性疼痛 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疼痛管理实践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 式,培养医师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培训方式与方法
理论授课
采用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 请专家进行授课,传授疼痛管
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
组织医师进行疼痛评估、镇痛 药物使用等实践操作,培养其 动手能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疼痛管理 总结
目录
• 引言 • 疼痛管理培训内容及实施 • 住院医师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 临床实践中的疼痛管理应用 • 培训成果与不足之处 • 未来疼痛管理培训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掌握疼 痛评估、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提 高疼痛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 提高培训质量。
03
住院医师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
01
02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训前后对比
通过培训前后的考试或问 卷调查,评估住院医师对 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 程度。
知识体系完整性
检查住院医师是否能够全 面、系统地掌握疼痛管理 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

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

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
2. Ronald D. Miller MD. Miller's Anesthesia.The 7th edition.2760-2763. 3.Dawson PJ, Libreri FC, Jones DJ, et al: The efficacy of adding a continuous intravenous morphine infusion to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术后2-3天,,特耐,40mg,iv; 或西乐葆200mg,q12h,po
曲马多,50mg/50ml,ivp,30min,6-8h 或曲马多,100mg,q12h,po
APS (Acute pain service)
组成
专职疼痛处理的麻醉科医生 专职疼痛处理的疼痛护士 兼职的临床药剂师 兼职的临床各科护士 外科医生
postoperative pain. Anesth Analg 67:329, 1988. 3.Dawson PJ, Libreri FC, Jones DJ, et al: The efficacy of adding a continuous intravenous morphine infusion to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抗惊厥药 NMDA拮抗剂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选择性COX-2 抑制剂 抑制COX-2过量表达
降低术后痛觉超敏
传入
阿片类药物与阿 片受体结合产生
镇痛作用
背角
脊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选择性COX-2 抑制剂 抑制外周炎症
硬膜外阻滞或神经阻滞
外周伤害感受器
损伤
常用多模式镇痛药物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

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疼痛科作为医疗学中的一门专业,对于疼痛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疼痛科的管理,规范疼痛科门诊的准入标准以及日常的管理流程,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准入申报1.1 准入条件疼痛科门诊准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1)疼痛科资质: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包括正规执业医师执照和相关科室医师资格证书;(2)门诊条件:拥有符合疼痛科门诊运作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如诊室、治疗室、疼痛评估工具等;(3)医疗队伍:拥有一支疼痛科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1.2 申报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申报单位需准备相关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院设施设备材料等;(2)申报材料审核:疼痛科准入管理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相关条件符合要求;(3)现场考察:对通过初步审核的门诊进行现场考察,以确保门诊设施和医疗队伍符合规定;(4)发布准入证书:对通过审核的门诊颁发疼痛科准入证书,标志着门诊获得了疼痛科的资质。

二、规范化管理2.1 门诊管理为了保证疼痛科门诊的正常运作,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内容:(1)预约挂号:门诊的患者需提前预约挂号,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2)初诊评估:对于首次到疼痛科门诊的患者,医生需进行详细的初诊评估,了解病情及病史;(3)医疗记录:医生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4)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医生需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5)随访管理:对于治疗中的患者,医生需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状况。

2.2 疼痛科医生管理疼痛科医生的管理是疼痛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医师资质要求:疼痛科医生需具备相关的医师资质,包括执业医师执照和疼痛科医师资格证书;(2)持续教育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疼痛科医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医师的专业水平;(3)学术交流:鼓励疼痛科医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经验分享;(4)绩效考核: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疼痛科医生的工作进行评估。

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与职责

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与职责

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与职责癌痛是患者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困扰。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需要制定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明确相关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1.临床路径制度:临床路径是指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制定的治疗方案。

针对癌痛患者,临床路径应包括疼痛评估、治疗目标设定、药物选择和使用、疼痛缓解效果评估等内容。

制定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全面、连续和协调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痛苦。

2.疼痛评估和监测制度:疼痛评估是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和类型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疼痛监测是指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进行定期或随访性评估,以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疼痛评估和监测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治疗不当或不足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3.药品管理制度:药物是癌痛治疗的核心,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药品管理制度应包括药物的选用、配送、存储、使用和废弃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药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安全的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

4.医务人员培训和交流制度:癌痛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涉及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职业。

医务人员在癌痛治疗方面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照顾。

制定医务人员培训和交流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癌痛治疗的认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5.患者教育和宣传制度:患者教育是指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癌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促进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宣传制度是指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癌痛治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患者教育和宣传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和公众对癌痛的认知和理解,减少误解和歧视。

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中,相关人员的职责包括:1.医院管理层和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和监督实施情况。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引言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对手术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本文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镇痛评估、镇痛方法选择、镇痛药物使用和镇痛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镇痛评估1. 术前评估: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疼痛部位、疼痛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术后评估: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评估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普通为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等时间点。

三、镇痛方法选择1. 药物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

2. 神经阻滞镇痛:对于某些手术,可以选择神经阻滞镇痛方法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麻等。

选择神经阻滞方法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也可以作为辅助的镇痛方法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四、镇痛药物使用1.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确定药物的剂量。

普通情况下,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2. 药物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途径。

常用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某些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五、镇痛效果评估1. 疼痛评估: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镇痛治疗的效果。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不良反应监测:在进行镇痛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规范化治疗

疼痛规范化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疼痛评估的工具与量表
VAS(视觉模拟评分):患者 根据疼痛程度在一条线上标记 位置。
NRS(数字评分法):患者用 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
BPI( Brief Pain Inventory) :评估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包 括疼痛强度、对生活的影响等 。
03
疼痛规范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常见的口服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 药、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需根据疼痛程度和病因选择合
慢性疼痛
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由多 种因素引起,如神经性、 肌肉骨骼或炎症等。
癌痛
由癌症本身或治疗引起的 疼痛,需要特别关注和个 性化治疗。
疼痛的评估方法
患者自评
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评估 疼痛程度。
医生评估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 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评 估。
客观评估
通过生理指标、生化指标 等客观指标评估疼痛程度 。
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选择适当的镇痛 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
案例二:癌痛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详细描述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癌痛,可考 虑放疗、化疗等手段,减轻患者 痛苦。
总结词:癌痛的综合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 ,旨在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 质量。
根据癌痛的原因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 辅助药物等。
疼痛规范化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 周期,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 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减少并发症
疼痛的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 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规范化治疗可 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 者的医疗负担。
疼痛规范化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医学参照]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医学参照]

疼痛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疼痛处理 (good pain management , GPM) 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惟有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一 ) 明确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中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等的维护和改善。

( 二 ) 疼痛的诊断及评估1.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疼痛 = 第五生命体征,将疼痛视为第五生命体征体现了对疼痛治疗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对疾病的评价和记录要求客观、准确、直观。

便捷。

对患者的初始评价内容包括:(1) 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社会、职业、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影响。

(2) 既往接受的诊断评估方法、其他来源的咨询结果和结论以及手术和药物治疗史。

(3) 药物、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史,评估合并疾病或其他悄况。

(4) 有目的地进行体格检查。

(5) 疼痛程度评估。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在进行疼痛强度的评价时应始终强调患者本人才是叙述自身疼痛的专家。

任何人,包括经治医师和护理人员都不能主观臆断,越俎代庖。

应该尊重患者评价和表达自身疼痛强度的权利。

2. 定期再评价关于再评价的时间间隔,不同诊断、不同疼痛强度、以及不同治疗计划都有不同要求,但一般来讲,对慢性疼痛患者应该每个月至少进行 1 次评价,内容包括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 如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绪的改善 ) ,患者的依从性。

如果患者接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一些异常行为,例如囤积药物、多处方等,以防止药物的不良应用。

必要时可请专家协助鉴别。

而严格实施阿片类药物治疗与管理原则往往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 三 ) 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规范化疼痛处理的原则包括: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学会(IASP),与会专家达成共识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 2012年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前夕,在麻醉、疼痛、骨科、神
内等多学科权威专家的联合倡议下提出“绿色镇痛”
绿色镇痛---通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镇痛方法,来争取效果好、 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综合利益高、舒适的镇痛效果。
? 在我国2004年对六城市18所医院的门诊统计一个月 慢性疼痛门诊病人达130488人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 控制率低 ? 2005 一项国际调查数据显示: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的比例在欧洲为40%、澳大利亚64% 、新西兰60%
? 芝加哥和布里斯班的调查都显示,疼痛未控制患者比 例都超过50%
? 我国有63.4%-87% 癌痛患者未得到充分治疗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镇痛服务机构 (APS)管理模式
? 以麻醉医师为基础的(anesthesiologist-based) 的管理模式
? 以护士为基础的(nurse-based)的管理模式
目前最佳: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体系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我科疼痛管理做法
?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 ?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 ? 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 制定疼痛管理程序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 ---疼痛处理目的
? 减轻或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一、疼痛概述
? 疼痛对患者生理的不良影响
疼痛
内分泌反应 心功能影响 肺功能影响 术后高凝状态 胃肠道影响 外周或中枢敏化
水电解质 代谢异常
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强
肺不张 肺炎
促血栓形成
恶心、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
水钠潴留
心肌氧耗增加
深静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
慢性疼痛
徐建国等 ,《疼痛药物治疗学》 2007:264-266;276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 不容乐观的术后疼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 分
100%

占 80%

者 患
60%

疼 40%

术 度 20%


0%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 痛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1】
82%
47%
13%
21%
18%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1】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重 度 疼 痛 关节置换术、开胸术、大血管手术、截肢术等
一、疼痛概述
? 疼痛引起患者全身心的痛苦
身体的痛苦
心理的痛苦
因身体症状 日常活动受限
不安、焦虑 孤独感
愤怒、绝望
全身心的痛苦
精神的痛苦
反思人生的意义 价值体系的变化 负罪感 对死亡的恐惧
社会的痛苦
工作上的问题 经济上的问题 家庭内的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 疼痛管理的障碍
? 医方:镇痛理念陈旧 缺乏疼痛的相关知识 疼痛评估不足 处理能力不够
? 患方:疼痛认知不正确 不愿报告疼痛 不愿接受镇痛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规范化疼痛处理 (GPM)
? 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确定疼痛的病因、部位和性质 ? 正确评估疼痛的强度 ? 正确治疗 ? 正确掌握疼痛的治疗原则 ? 按评估的疼痛强度给药 ? 不断调整疼痛的处理方法
? 责任组长: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检查、指导责任护 士对患者疼痛管理情况(包括疼痛教育、 评估、干预及沟通等)
? 责任护士:教育与指导、疼痛评估、落实措施、与 其他专业人员协作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全员、全面系统培训
? 医生、护士、麻醉师共同参与,缺一不可 ? 普及、强化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 更新镇痛理念,转变态度
规范化疼痛管理
安医大一附院骨科 汪亚兵
提纲
疼1 痛概述 疼2 痛管理的现状 疼3 痛管理的做法 疼4 痛管理的体会
一、疼痛概述
? 疼痛的定义
组织损伤 或潜在组织损伤
不愉快感觉和 情感体验
---疼痛两重含义:即是一种生 理感觉,又是对这一感觉的 情感反应!
一、疼痛概述
? 疼痛认识的更新
? 1995年,疼痛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 ? 2000年及2001年,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提出“消除
胆囊炎、胰腺炎、心肌 缺血等
神经源 性疼 痛
来自周围或中枢神经 系统的某一或某些部 分的损伤
疼痛在手术组织愈合后 加强并持续时间长,常 规治疗无效
脊椎疾病引起的放射性 疼痛
一、疼痛概述
? 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短于1个 月,常与手术创 伤、组织损伤或 某些疾病状态有关
疼痛
初始状态下未 充分控制
一、疼痛概述
? 疼痛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 影响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睡眠 ? 病人痛苦呻吟,给未手术病人造成恶性刺激 ? 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甚至出现深静脉血栓、肠梗阻、
肺不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 降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整体评价,影响满意度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
? 发生率高
? 2004年欧洲共同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701名反馈 者中,有627人(18%)有中到重度的疼痛;平均疼痛 持续时间7年
一、疼痛概述
? 分类---躯体性疼痛、内脏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
痛源
特点
常见疾病
躯体性 疼痛
内脏性 疼痛
来自皮肤、皮下组织、 韧带、肌腱、骨、血 管及神经等
疼痛部位及范围较明确, 定位较准确,持续时间 不长
撕裂伤、刀划伤、关节 扭伤、骨折等
来自身体器官
疼痛定位差,持续时间 长短不等,常因牵拉、 炎症及缺血引起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 ,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科主任
主治医师
护士长
麻醉师
责任医生
责任护士
责任组长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 ,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 护士长
? 组织与协调 ? 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及流程 ? 督导并落实 ? 评价、改进、修订
三、疼痛管理的做法
? 确立组织结构与职责 ,建立疼痛管理人员体系
慢性疼痛
持续时间3个月以 上,可在原发疾 病或组织损伤愈 合后持续存在
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 处理的急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
术后慢性痛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甚至更长)
一、疼痛概述
? 常见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
外科常见病
轻 度 疼 痛 关节清洗术、静脉曲张、腹腔镜手术等
中 度 疼 痛 关节韧带重建、子宫切除、颌面外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