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第一节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并非每个艺术家都能具有,它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风格类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比如作品的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的风格、艺术家的风格等等。其中,最受重视的是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的风格。通过对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的差异,从而有助于认识艺术的规律,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艺术风格是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所制约的,它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显示出来,并贯穿于艺术家较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之中,是其经常显现的、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
艺术家的风格是艺术家本人精神风貌、思想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法国18世纪评论家布封曾在他的《论风格》一文中提到“风格即人”的著名论点,马克思对此十分赞赏,并阐述过类似的见解。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艺术风格不是别的,正是创作主体思想、审美意识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家本人的印记和标志。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只有那些有着较高的才智、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孜孜不倦、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一味陈陈相因、缺乏独创性、且才智平平的艺术家,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
艺术风格是欣赏者认识艺术家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风格往往会通过主题意念的开掘、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工具材料的运用、艺术语言的提炼等方面体现出来。鲜明、独具的艺术特色会给欣赏者带来特有的魅力,召唤欣赏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艺术家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他的理解和认识。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正是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来赢得广大欣赏者的仰慕与赞佩的。
艺术风格还是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艺术的内在规律,因而它很早就成为艺术理论家关注的重要方面。风格最早是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后来才移入艺术。在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诸如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气”和“体”,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体性”、“风骨”、“风貌”,钟嵘《诗品》中的“味”,以及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都是对风格的分析与阐释。近代以来,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界更是注重对风格的研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艺术现状与规律的主要渠道之一。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它受到艺术家自身各种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约与影响。总括起来,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主观的与客观的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亦即内部因素,是形成艺术风格的首要原因。它主要是指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自身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和因素,决定了艺术家把握生活、表现生活的独特性,使之
在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特色。
第一,心理功能。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家的心理功能,主要是指他的情感、气质及其他心理特质。作为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对象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主观性的心理反应。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更多地是一种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差异,便使审美情感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因而产生的审美感受以及风格也就不一样。同时,情感和其他心理要素一样,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具有一种社会的普遍性,因而艺术家的情感及其风格能够与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气质,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主要表现在人的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等方面。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之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制约。气质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色彩,但不能决定个性特征的内容。艺术家在自身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自然要受到气质因素的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类型(如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以及巴甫洛夫提出的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都会在艺术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更由于人的气质大都是以混合类型出现的,这就愈加使艺术家的创作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意趣和风格。
第二,生活经历。艺术家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承认人的先天的“才”和“气”对风格的制约力,但后天的因素更不容忽视。在很大的程度上,后天的生活经历和实践会使人的“气”受到影响,使之发生变异。个人的出身、教养,以及生活境况或是由顺利转为坎坷,或是由艰困走向坦途;个人的情感历程,或是由纯静变为沉郁,或是由压抑转而亢奋等等,都会对自己创作风格的形成或转变产生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决定人生命运的重大事变,更能对艺术家风格的奠定或变异发生重大的影响。许多成果卓著的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均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思想修养。即世界观因素。在形成艺术风格的各种主观因素中,这一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家在哲学、政治、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修养和观点,无不渗透于作品之中。作品总要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没有思想内蕴的作品是难以想象的。艺术家从题材的选择、表现角度及结构的确定,到艺术家渗透于作品之中的社会政治评价、伦理评价等等,都不能离开世界观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并未意识到世界观或思想观念的制约力,但实际上它仍在起着作用,只不过是以更加潜隐的形式发挥影响。当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接受了各种思想的影响,会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形成积淀或思维定势。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论创作主体意识到与否,它都会像一根若隐若现的丝线,牵引着、驾驭着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四,艺术修养。艺术家的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如艺术的鉴赏力和艺术地感受生活的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等,也对风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他的师承和所依附的思潮流派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人在他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所直接受到的教育和熏陶,对他一生创作风格的形成,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优秀的艺术家善于对前人作批判的继承,对各种艺术精华兼收并蓄,加之他的师承不同,都会影响到各自风格的形成。当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有了较厚重的积累,就会促动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艺术上超越自己的师承以及思潮、流派的局限,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以实现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以上各种主观因素,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有作用大小、先后层次的交替,但不可能孤立地发挥影响,其综合作用是影响风格形成的核心性因素。
二、客观因素
风格并不是艺术家的主观随意性的表现,而是在艺术家的主观特性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