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正植物,是自然风景的主体物质之一。“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各种环境气氛,给人们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任何事物的内容、形式,都与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自然条件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

【作者单位】:

【关键词】:植物造景生活习俗植物景观传统文化习俗中国园林象征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正文快照】:

植物,是自然风景的主体物质之一。“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各种环境气氛,给人们展现着-幅幅生动的画面。任何事物的内容、形式,都与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文化的思考

本文刊于大家2010年第3期百家论坛栏目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在对历史的记录、文化承传以及丰富人们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地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本文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体现及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更好的承传园林文化,促进我国园林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发展

一. 引言

我国从园林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1],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文化是影响园林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不仅通过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注重利用园林植物的...

摘要:不同的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寄托不同的情感。本文探讨的就是汉英植物词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并指出翻译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也应着眼于文化的转换。翻译者必须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内涵植物词语比喻

二、以花草树木为喻体

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利用植物作为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或习性赋予一定的喻义。

1.汉语植物名称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种花、赏花的习惯和咏花喻志的传统。在汉语中,梅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华贵,菊花象征高雅,红豆象征爱情,雪莲象征珍贵,松竹象征坚贞,白杨象征倔强等。

我们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或人物出现不久就消失了;用“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还有“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汉语中还有源出于植物名的典故,如语出(唐)王维《相思》诗的“红豆相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的“花香鸟语”和晋朝《晋书·符坚载记》中的“草木皆兵”等。

在中国的文化中,“松”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便赞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历代文人有不少咏松的诗句,如“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隋·李德林),“百尺无寸枝,一身自孤直”(唐·陈子昂)等。由于松树不畏风霜严寒,人们将它同竹、梅并列,称为“岁寒三友”,又把它同竹、梅、兰一起称为“四君子”,认为它们都代表着一种刚直不屈、孤高傲世的品格。由于松树四季常青,人们又把它视作长寿的标志,将它同丹顶鹤、梅花鹿放在一起,赋予一种神奇的色彩。而在当代,人们又把松树看作革命志士高风亮节的象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在汉语文学史上,也有志士仁人、文化大师以花草树木为题,抒情托志,写出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曾以《桔颂》为题,抒发自己不畏谗言、疾恶如仇、坚持真理的爱国志向;宋朝陆游以《卜算子·咏梅》为题,表达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尚情操;毛泽东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歌颂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心情。此外还有,“寸草春晖”比喻父母的难以回报的亲情;“豆蔻年华”比喻活泼纯情的青春少女;“披荆斩棘”赞美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开拓进取精神。

)中国传统吉祥植物牡丹的寓意??

牡丹,由其花朵雍容华贵(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二)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 (三)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除此以外,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在西北广为流传的民歌——“花儿”,“花儿”指的就是牡丹,也是对唱双方中,男方对女方的称呼。

牡丹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文化象征寓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法,如隐喻、象形,谐音等等,表达人们生活和思想中某种特定的象征或寓意,进而表达人们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手法,是人类运用积极而丰富的想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的结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爱伯哈德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写了一本《中国文化象征词典》①,其原名是《中国符号辞典——隐藏在中国人生活和思想中的象征》。作者在该书的《导论》中引用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加丰富。”“他们形成了一个运用象征形式的社会。这种表达方式由于习惯而得到加强,并且将个人与公共秩序和道德结合在一起。”这是外国学者对中国象征文化的概括性认识。在W·爱伯哈德的著作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对中国牡丹及其他花鸟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描述。

实际上,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植物,其基本象征意义早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

渐深化。“象征”这个词在古希腊的原始意义是一种识别标志,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特别在艰难的岁月,象征作为一种执著的希望,一种向往的符号,就特别为人们所看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