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
(完整)地 籍 测 量 考 试 内 容 (2)

地籍测量考试内容一、1.地籍定义?①由国家监管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③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④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⑤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2。
地籍管理定义?地籍管理(Cadastral Management)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亦称地籍工作3.地籍调查定义?地籍调查(Cadastral Inventory)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运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4.地籍测量定义?地籍测量(Cadastral Survey)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二、1。
土地权属的定义?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主的定义?所谓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或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3.土地权属的确认方法? (4点)1. 文件确认(权源确认)它是根据权属主所出示并被现行法律所认可的文件来确定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归属。
(城镇)2。
惯用确认(指界确认)它主要是对若干年以来没有争议的惯用土地边界进行认定的一种方法 (农村和城市郊区)3. 协商确认:当确权所需文件不详,或认识不一致时,对土地权属进行认定4. 仲裁确认:在有争议而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双方都能出示有关文件而又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应充分听取土地权属各方的申述 ,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4地块、宗地的定义?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例如:宗地或丘、图斑、均值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等)宗地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浅谈地籍测绘与地籍控制测量

浅谈地籍测绘与地籍控制测量作者:叶永年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地籍测绘的概念,探讨了地籍控制测量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作为为地籍管理提供基本的测量工作,得到了河大的发展。
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
理应得到重视,各种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地籍测量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基于此,我们现在所叙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一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及用途,如土地利用现状等,并且用文件、数据、图件和表册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权属、权源、地号、地类、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并进行必要的地形要素测绘,为后续的低级测绘等工作提供权属界线和界址点的位置,便预测制地籍图,为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薄测和进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据。
它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技术工作。
地籍调查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是在某地区建立地籍系统之前的第一项工作,而对于土地登记来说,则应在土地登记之前进行。
变更地籍调查是在某地区地籍系统建立之后。
当地籍要素发生改变或需要发生改变时进行的。
应用变更地籍调查及时地修改原有地籍资料,以保证地籍系统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地籍调查的原则是:这一调查工作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来领导,由国家承认的测量单位及有关部门来组织实施。
必要时可以组成联合调查组,以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可靠性。
《不动产测绘》课件——地籍控制测量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2.地籍控制测量的布设原则 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和其他控制一样.应遵循“从整
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3.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控制点间有较高的相对精度 (2)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点有相当的密度 (3)要求控制网点能长期保存使用 (4)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的坐标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不要经常变化。 (5)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和精度指标按照《地籍调查
规程》(TD/T 1001)执行。
感谢聆听!
地籍控制测量
——布设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主要以图根加密控制测量为主, 基本上是采用GNSS卫星导航定位测量和导线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GNSS高程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的布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的概念和基本任务强调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地籍测量技术的历史演变分析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地籍测量的目标和原则阐述地籍测量的目标和要求讨论地籍测量中的精度、可靠性和一致性原则第二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原理2.1 坐标系统和基准面解释地球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概念讨论坐标系统的应用和转换方法2.2 测量学的基本定律介绍测量学中的基本定律,如测距定律和测角定律解释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2.3 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和特性介绍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方法3.1 地面测量方法讨论地面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面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2 航空测量方法介绍航空测量的原理和应用阐述航空测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3.3 卫星测量方法解释卫星测量的原理和技术讨论卫星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限制第四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4.1 土地确权与地籍绘图阐述地籍测量在土地确权和地籍绘图中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4.2 土地利用与规划讨论地籍测量在土地利用和规划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数据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4.3 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介绍地籍测量在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地籍测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贡献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5.1 新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讨论地籍测量学中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量等技术的应用前景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创新介绍地籍测量学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创新方法强调大数据和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5.3 地籍测量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地籍测量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探讨地籍测量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6.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控制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6.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6.3 地籍控制测量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分析讨论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籍细部测量7.1 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细部测量在土地确权和地籍绘图中的作用7.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细部测量的常用方法和设备解释地籍细部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7.3 地籍细部测量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细部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分析讨论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地籍测绘数据处理8.1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数据处理在提高地籍测量精度中的作用8.2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和软件解释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操作步骤8.3 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成果与应用阐述地籍测绘数据处理的成果分析与评价讨论地籍测绘数据处理在地籍绘图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九章:地籍绘图与管理9.1 地籍绘图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地籍绘图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地籍绘图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9.2 地籍绘图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地籍绘图的常用方法和软件解释地籍绘图的原理和操作步骤9.3 地籍管理的内容与方法阐述地籍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前沿话题10.1 地籍测量学与GIS技术的融合解释GIS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学与GIS技术的融合趋势和发展方向10.2 地籍测量学与BIM技术的应用介绍BIM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应用和潜力分析BIM技术在地籍测量学中的发展前景和挑战10.3 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阐述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地籍测量学在气候变化监测和应对中的贡献《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地籍测量学的法律与伦理11.1 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地籍测量学在法律框架下的规定和标准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11.2 地籍测量的伦理问题讨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和职业操守分析地籍测量师的责任和义务11.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合规性和道德性第十二章:地籍测量学的项目管理12.1 地籍测量项目的规划与管理解释项目管理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介绍地籍测量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2 地籍测量项目的团队协作强调团队合作在地籍测量项目中的作用讨论团队沟通和协作的技巧与策略12.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地籍测量项目的效率和质量第十三章:地籍测量学的教育与培训13.1 地籍测量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2 地籍测量学培训的方法与内容介绍地籍测量学培训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讨论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策略13.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籍测量学教育和培训的改进方向第十四章:地籍测量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4.1 地籍测量学国际组织的角色与作用介绍国际地籍测量学组织及其在地籍测量领域的贡献强调国际合作在地籍测量学发展中的重要性14.2 地籍测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介绍地籍测量学领域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分析这些项目对地籍测量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14.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籍测量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加强地籍测量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五章: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展望15.1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地籍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5.2 地籍测量学创新与发展的方向介绍地籍测量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领域讨论如何推动地籍测量学的创新与发展15.3 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强调学生在地籍测量学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地籍测量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地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重点包括地籍测量的定义、历史、目标、原则以及坐标系统和基准面的概念。
地籍控制测量的名词解释

地籍控制测量的名词解释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和地籍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指通过测量、标定、记录和校验地籍桩号、控制标志点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以确定土地边界、土地面积和土地权属关系。
地籍控制测量涉及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土地管理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概念地籍控制测量的核心概念是地籍桩号、控制标志点和土地权属。
地籍桩号是指固定在地面上,标识地籍边界的点位之一。
它通常由具备测量资质和授权的测量机构实施,采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定位,并根据一定的测量规范进行记录和存档。
地籍桩号的精度和准确性对土地边界的确定和土地权属的划定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标志点是指位于土地或地理空间中的标志物、标志点或界桩等,用于测量和确定地籍桩号的位置关系。
控制标志点可以是实地物理标志点,也可以是虚拟的地理位置点。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控制标志点的配置和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们在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调查中扮演着传递和维系地理信息的关键角色。
土地权属是地籍控制测量的核心目标之一。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所享有的权益,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等。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通过确定土地边界和位置关系来划定土地权属界限,进而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地籍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测量仪器、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手段进行实施。
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水准仪、经纬仪等,用于测量地籍桩号和控制标志点的位置坐标、高程等信息。
测量技术包括测量原理、观测方法、数据处理等,用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籍控制测量的重要工具,用于整合、管理和分析地籍数据、地理数据和土地信息。
在地籍控制测量中,还涉及到辅助设备和测量方法。
辅助设备包括标尺、测量棒和测量杆等,用于测量长度、高度和角度等。
测量方法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等,用于确定地籍桩号和控制标志点的位置关系。
04第4章地籍控制测量

为控制投影后的长度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常用3度带或6度带分带,城市或 工程控制网坐标可采用1.5度带或任意带分带。
a)6°分带:自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60带。带号N 、中央经线L6与已知经线L 之间的换算关系:
L6 = 6N - 3 ;
N = int ((L+3)/6 + 0.5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5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参考教材:测绘出版社《地籍与房产测量》 洪波主编
4.1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6、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不同于地形控
制测量):
(1)因地籍图的比例尺较大(1:500-1: 2000),故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 以保证界址点和地籍要素精度的要求;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参考教材:测绘出版社《地籍与房产测量》 洪波主编
9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4.1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用三维空间 直角坐标表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为: 原点O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 Z轴指向地球北极; X轴指向格林威治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 Y轴垂直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P点的空间直角坐标(X,Y,Z)
精确可靠的定位基准。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测定界址点、绘制 地籍图)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控制全局、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 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土资源系 瞿云峰
3
地籍与房产测量 Cadastre & Real Estate Surveying
宅基地测量流程

宅基地测量流程如下:
1.地籍控制测量:基于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来开展地籍控制
测量,具体根据测区范围、测区内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按照测量原则和精度要求来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界线测量:测量成果以界址点的精度进行体现,具体点位的准确
度会对界址线的准确度带来直接影响,同时界址点准确度又会对宗地面积带来影响。
因此测量员在具体进行界址点数据采集时,需要保证测绘标杆垂直,界址点要与标示位置相重合。
而且双方户主要亲自并同时到现场指界,进行现场界址点确认。
3.地籍图测绘:由于宗地草图作为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记录,在地籍
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具体绘制时需要重视界址点与邻近重要地物之间的相关精度,并对界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
3、地籍控制测量

β =110010′06′′
3
+1.44 +1.54 -3.79
A β 4
β3
β
β1
β2
1
2
M
fβ = +48′′
∆h = −0.05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的任务: 内业计算的任务: 1、根据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2、检查观测中是否存在错误观测值 、 3、评价观测质量是否合格 、
(1)闭合导线
1
第三步: 计算坐标增量
∆X AB = SAB cosαAB ∆YAB = SAB sin αAB
X
αAB
XB SAB
α3A (∆X3A,∆Y3A)
3
α23 ∆X , ∆Y ) ( 23 23
B
∆X AB
A
β
A
YA XA ∆Y
AB
M
αA1
SA1
(∆X12, ∆Y12)
α12
2
1 (∆XA1, ∆YA1)
O
YB
Y
第四步: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理论值 ∑∆X理 = 0 ∑∆Y理 = 0 闭合差 f X = ∑∆X理 − ∑∆X算
fY = ∑∆Y理 − ∑∆Y算
3
′ (∆X3A , ∆Y3A ) ′
′ ′ (∆X23 , ∆Y23)
A
M
′ ′ (∆X A1 , ∆YA1)
2
′ ′ (∆X12 , ∆Y12 )
2、地籍控制作用
地籍控制作用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关系到界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测绘要求
第4讲_地籍控制测量

所谓坐标系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
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 一、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
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
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见图)
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大地经度L;地面点P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为
大地纬度B;地面点P沿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 为大地高h。
三、高程基准
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 标表示的,不必测量高程。
房地产测绘一般不要求测定界址点和碎部点的高程。
但地籍测量规程中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土地管理 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时要求在平坦地区测绘 一定密度的高程注记点,或要求在丘陵地区和山区的 城镇地籍图上表示等高线,以便使地籍成果更好地为 经济建设服务。
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
4. 当城市面积小于25km2时,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4)平面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指某点位置由一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成
另一坐标系的坐标的换算工作,也称为换带计算。它
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3°带之间、3°带与 6°带之间以及3°(6°)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也称换带计算)利用高斯正、反算公 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根据点 的坐标值(X,Y),用投影反算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大 地坐标值(L,B),再应用投影正算公式换算成另一 投影带的坐标值(X′,Y′)。
五、地籍控制点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
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 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 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卫星高 度角 15 15 15 15 15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 因子PDOP 6 6 6 6 6
地籍平面控制网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的精 度要求; 在密度上要满足整个地籍调查区细部测量的要求; 在控制点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基本(首级)平面控制网 和图根平面控制网。
(2) 与城市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
有时城市控制网坐标系与国家坐 标系不一致,即城市采用地方独立坐标 系,这时经综合分析原因后,在不宜与 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时,地籍控制测量坐 标系统应与城市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
• (3) 如果当地已有某个测量坐标系,则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原则上应与其 一致
地图投影学
我国采用高 斯正形投影
三
中央子午线 N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K1 K2
O
S 分界子午线
L1
L2
高斯投影基本原理
三
K1 N(X)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K2
高斯投影的特点
正形投影,等角投影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中 央 子
其他子午线变化
赤道投影后亦为直线
道
W
赤
午 线
Y
E
其他纬线变化
L1
S
L2
展开
三
投影带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为了控制长度变形
格 林 尼 治 59 60 1 2 3 4 5 6 7 赤0° 6° 18° 道 12°
6°带
3°带
从0°子午线起,每 隔经差6 °自西向 东分带,依次编号 1,2,3…,60
自东京1.5°起, 每隔经差3 °自西 向东分带,依次编 号1,2,3,…,120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二)城市坐标系
在城镇地区,则尽可能利用已有 的城市坐标系与城市控制网点来建立 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这些控制网点 一般都与国家控制网进行了联测,并 且有坐标变换参数。
(三)独立坐标系
城镇地区的地籍测量应尽可能沿用 该地区已有的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 若无法利用,则可根据测区地理位置与 平均高程,以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的原则选择独立坐标系,并 在有条件时与国家坐标系联测。
(四)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不具备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而又 要快速完成本地区的地籍调查与测量工 作,或面积小于25km2时,可考虑建立独 立平面坐标系,建立步骤如下:
1、起始点坐标的确定; 2、起始方位角的确定。
1、起始点坐标的确定
(1)在图上量取起始点平面坐标。 选择一适当的特征点,例如主要道
三高程基准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标表示的不必测量高如有要求一般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四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国家坐标系国家坐标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几十年的努力建立应尽可能利用以便使地籍控制测量成果与国家坐标系成为一整体
地籍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 角度应分别测左、 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 超过40〞。
m
S1 S2 S
Ym2 2R2
H R
(0.0123Ym2 157.0H)106
公式(6-5)
• 式中:Ym、H应为公里单位计算。
减少因长度变形而引起的误差,一般采 用如下方法:
若因测区地面平均高程引起的变形大于 2.5cm/km时,则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 为归算面以减少变形,这是因为H值变得 很小,由式(6-1)可知,△S必然也很小。
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
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三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基本要求地籍控制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常地籍测量⽽布设的测量控制。
地籍控制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国家统⼀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选择国家统⼀的3度带平⾯直⾓坐标系。
在进⾏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投影到⾼斯正射投影平⾯上,进⾏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度海平⾯的观测值在统⼀的平⾯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参考椭球⾯上(或平均海平⾯上),防⽌引起距离变形。
⼆、⾸级地籍控制的布设⾸级地籍控制应能长期使⽤,因此布设⾸级地籍控制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级平⾯控制应优先以GPS形式布设,采⽤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导线、边⾓、三⾓等地⾯控制布设⽅法,采⽤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三、加密控制的布设加密控制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计划,可分期、分⽚布设。
也可以⼀次整体布设完成。
加密控制的等级⼀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
与地形测量相⽐,地籍测量要求平⾯控制点有较⾼的密度。
⼀般说来,地籍平⾯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10点。
四、地籍图根控制的布设为满⾜地籍细部测量和⽇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级和加密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界址点使⽤的控制称为地籍图根控制。
(⼀)地籍图根控制的特点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相⽐,地籍图根控制有下述特点:(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例尺决定,不同成图⽐例尺图根控制的规格调差很⼤。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布设的,测图(整个项⽬)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
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
⽽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为⽇常地籍管理服务,因此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地籍图根控制布设⽅式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 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理;3. 熟悉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4. 掌握地籍图的绘制和应用;5.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概述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目的和意义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2. 地籍测量原理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地籍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3. 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测量设备4.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平差与分析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5. 地籍图绘制与应用地籍图的基本概念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PPT课件,系统地介绍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3. 讨论与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 实践操作:安排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介绍;2. 案例资料:提供实际案例,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应用;3.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4. 参考教材:推荐相关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
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籍测量概述第2周:地籍测量原理第3周:地籍测量仪器与设备第4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第5周:地籍图绘制与应用六、地籍控制测量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国家控制测量区域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技术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3. 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应用地籍图绘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七、地籍细部测量1. 地籍细部测量的目的与任务获取土地权属界址点、线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状况数据绘制地籍图2. 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解析测量勘测定界测量无人机摄影测量3. 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应用土地权属登记土地交易土地评估八、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整理与转换数据平差与分析成果质量评价2. 地籍测量数据分析与应用精度分析误差分析数据可视化3.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介绍软件操作与应用实例九、地籍图的编制1. 地籍图的基本要求与内容图纸规格与比例尺地籍要素表示地籍图例与符号2. 地籍图的编制方法与技术手绘地籍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籍图数字化3. 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开发与利用十、地籍测量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1.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权属界址测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登记与发证2. 地籍测量在土地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土地规划编制土地开发项目测量土地利用效益评估3. 地籍测量案例分析案例一: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测量案例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测量案例三:土地征收与补偿测量十一、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发展1. 概述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遥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IS的基本概念与组成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十二、地籍测量的法律与管理1. 地籍测量法律法规体系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地籍测量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管2. 地籍测量资质与管理地籍测量资质的取得与维护地籍测量机构的管理与监督3. 地籍测量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地籍测量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地籍测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十三、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1. 土地登记的基本概念与流程土地登记的定义与意义土地登记的基本流程与要求2. 地籍测量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登记的关系地籍测量数据在土地登记中的应用3. 土地登记信息管理土地登记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土地登记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十四、地籍测量案例研究1. 城市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地籍测量案例二:城市旧区改造中的地籍测量2. 农村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农村土地确权的地籍测量案例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地籍测量3. 特定环境下的地籍测量案例案例一:地形复杂地区的地籍测量案例二:沿海地区的地籍测量与海陆变迁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地籍测量学的主要知识点回顾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与反馈2. 地籍测量学的未来发展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3. 课程拓展与推荐阅读相关领域的拓展知识介绍推荐阅读资料与学术资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

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测量是指对一定范围的地表进行测量、定位,准确记录地块的位置、外形、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中,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测量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其他点的坐标,以建立一个坐标系,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点选择在控制测量中,要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容易找到和测定的地物作为控制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建筑物的角点、边线交点、地界标志物等地物作为控制点。
同时,还需考虑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整个控制网的可靠性。
2.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控制点的测量常采用全站仪配合全站定位系统进行,通过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角度和距离,然后使用全站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全站仪可以精确测量控制点在地面上的水平、垂直角度,并能通过导线测量方法得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再结合大地测量学原理计算出控制点的空间坐标。
3.控制网的建立控制网是由多个控制点组成的空间点位结构。
在建立控制网时,需按照一定规律在控制点上布设控制标志,记录控制点的名称、坐标、高程等信息,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控制网的布设应满足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要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如闭合、平差等。
4.控制网的观测控制网一般采用闭合观测方式。
即从一个控制点开始,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观测至最后一个控制点,再从最后一个控制点返回到第一个控制点,通过观测数据的闭合差和角度调整控制点坐标,使之符合精度要求。
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方向角观测、距离观测和高程观测。
5.控制网的计算与调整观测数据经过计算与调整后,可以得到每个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中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使观测数据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最小,以得到最优的控制点坐标。
同时,还需进行闭合差检核,判断控制网的平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方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选取合适的控制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建立控制网并进行观测、计算与调整,可以建立起一个准确可靠的坐标系,为地籍测量提供基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籍测量的流程及每一环节的主要内容

土地调查中地籍测量的工作
流程及每一环节的主要内容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提交7项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内容。
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编制两项工作内容。
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两项主要工作内容。
宗地图编制: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宗地图的制图标准依据相关地籍图图式。
宗地面积量算:一般以外业实地测量的界址点坐标为依据,采用规范(活技术设计书)要求的计算方法。
界址线变长的计算以米为单位,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
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
成果整理与提交:应提交的主要成果入下:
−−−技术设计书;
−−−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簿、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等);
−−−基本地籍图;
−−−宗地图;
−−−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
−−−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控制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A. GPS控制测量
C .地籍细部测量答案:C
2.地籍测量以测定(
)°
B .面积汇总统计
D .绘制宗地图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
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
B.界址
C.界址点
D.界址线
答案:B
3.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A .初始权属调查
C.初始土地登记
答案:A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B .初始面积量算
D .初始土地统计
4.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A.重要地物
C. 土地权属界线答案:B
B .等咼线D .河流
5.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
A.②④①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答案:A B .①②④③⑤
D .①④③②⑤
6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 四等网中最弱做若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A. 土5厘米 B . ± 7厘米
C. 土10厘米 D . ± 15厘米
A
7、一般情况下每幅地籍图的控制点个数为
A. 10-20 个 B . 10-15 个
C. 15-20 个
D. 20-25 个
8、地籍图的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应该以长度变形值不大于()为原则坐
标系
A. 2.5cm/km
C. 5cm/km 15-20 个
B. 4cm/km D 3cm/km
9、为了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要求每幅图中哟一定数量的埋石点,1: 500比例尺的地籍图中,埋石点的数量不少于
A. 4个 B . 3个
C. 5个 D . 6个
10、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在精度上应该满足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要求,界址点坐标测量的精度为
A . ± 5cm 或± 7cm
B . ± 5cm 个
C . ±
7cm D . ± 10cm或土7cm
11、用钢尺量距时,同一边内的各尺段的段点偏离测线方向不得超过
A.5cm B . ± 7cmC. 10cm个 D . 8cm
12、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用国家统一的()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
的组成部分
A . 1.5 °
B . 3°
C. 9° D . 6°
13、当测区面积小于()k卅时,可以不经过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A . 100
B . 50
C. 150 D . 120
14、在图上进行选点是,要避免短边与长边相连接,相邻导线边长度比不应该大于
A . 1: 3
B . 1: 2
C. 1: 4 D . 1: 5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有()。
A.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只要求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 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B.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10m时,必须作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
C.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10m时,可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D.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土22cm
答案:AD
2.地籍测量坐标系的选择一般有()。
A . 国家统一坐标系
B .地方坐标系
C.独立坐标系3、独立平面坐标系起始点坐标的确定方法一般有
A.图解法
B .假定法
C .坐标Y值可以是负值
D .必须是水塔
4地籍测量的特点有
A.平面精度要求高 B .高程精度要求高
C.地籍控制点的精度预测图比例尺无关 D .平面控制网度采
用导线形式
5、独立平面坐标系的起始方位角确定方法一般有
A.图上量算方位角法
B .磁方位角计算法
C .任意确定法
D.大地纬度法
6光电测距是需要进行气象改正,需要测定的气象数据由
A.大气压强C•天气的阴晴
B .个空气温度和湿度D .风力
7、图根导线光电测距时每条距离观测值应该加入改正,需要加入的改正数有
A.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C•气象改正
B .地球咼斯投影改正D.倾斜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