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摘要:自我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辩证转化的发展过程,它包括

外化和内化两个环节;自我实现的矛盾性和双向性,极易导致实现过程中的两个偏向,我们应立足于奉献和享受的辩证统一高度,对自我实现给予一个客观、完整、公允的理解;我们还应为自我实现的顺利进行,创设各种内外条件。

关键词:人生价值;自我实现;外在价值;内在价值;价值能力

正文:

一、自我实现的涵义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五个层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荣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被介定为“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作曲家必须作曲,科学家必须从事科研,企业家必须经营管理企业,否则他们就无法安静、快乐。他们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物质享受,而是事业的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纵然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但还是能在工作中得到莫大的满足。

从整个价值过程来看,自我实现包括两个紧密相联且相互转化的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把生命价值和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或客观价值,把潜在转化为现实。因此,一方面,生命价值和内在价值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自我实现又是价值转化的形式,是价值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自我实现,首先就得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培养自我完善的人格系统,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其次还需要使自己的能力沿着积极的方向发挥出来,要为社会尽职尽责,作出积极贡献,把个人的自我完善融化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事业中去。如果自持有能力而孤芳自赏,或把能力当做沽名钓誉、向社会讨价还价的资本,那么,人生价值只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而已。因此,人们应当自觉地把社会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行为目标,为社会作出尽可能多的有益的贡献,不作那些徒劳无功甚至妨碍社会的事情。

第二个环节就是把主体创造的外在价值和客观价值反馈并内化到主体里来,并以其来发展主体的体力和智力。从价值实现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来说,要自我实现,首先就必须创造出一定的外在价值,其次才谈得上占有和提高自己的本质力量。

二、自我实现的双向性及其偏向

自我实现,一方面把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转化为外在价值,实现于外;另一方面又把外在价值反馈回自身,内化为主体的体力和智力,实现于内。自我实现有明显的双向性,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辩证转化的统一过程,因此,抽取其中的一个环节或要素,并片面地将它作为个人追求的唯一目标,极易导致两种错误的偏向:一种是把外在价值作为实现的唯一形式,另一种则以反馈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唯一形式。

把外在价值当作自我实现唯一形式的人,都有这样一种看法:要想成为有价值的人,除了积极劳动,为社会和他人作出奉献外,别无出路;奉献是证实人的价值存在、检验人的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奉献越多,价值就越大,奉献越少,价值就越少,没有奉献,就没有价值。我们认为,

外在价值虽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若忽略了另一方面即反馈(内化)价值,其本身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人在本质上既作为生产者、劳动者、创造者而存在,同时也作为消费者、享受者而存在。把反馈价值作为自我实现唯一形式的人,则把“自我”仅仅看作是需要者、消费者和享受者。他们认定:实现自我价值仅仅意味着把外在价值反馈到自身中来,意味着要去吞噬外在价值,一味地去索取、占有和享用。对自我实现的上述理解难免低级、浅显和狭隘,在他们眼里,满足动物式的本能需要、强盗式的巧取豪夺、骗子式的欺诈坑拐、赌徒式的孤注一掷,就成了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

奉献和享受这一双重因素无疑内蕴于自我实现之中,它们不过是同一自我实现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环节和两个不同方面。若仅仅强调人的外在价值,只讲不求回报的奉献而忽略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取,易陷入空幻的唯心主义泥坑。物质利益原则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就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社会越能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个人就越会把社会的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油然而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就越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若对人的外在价值熟视无睹,片面追求享受甚至于索取,则会走入利己主义的泥潭,甚至走向毁灭。

自我实现的双向性,客观上要求社会和集体必须重视个人的合理权益,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的创造性,为个人能力的挖掘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个人对社会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个人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求得自我需要的满足。

三、如何正确看待自我实现

以往人们大都把自我实现看成是唯我主义、自私自利或自我炫耀,这种传统观念其实是对自我实现的极大误解。对自我实现,我们应加以完整、客观、公正的理解。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曾说过“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在设法实现自己,而且也确实在实现自己。”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自我实现也有精彩的阐述:人通过克服障碍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马克思将自我实现同人的劳动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明了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是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人通过劳动所确立和实现的,是自己本质的主体性,人在劳动基础上通过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创造所确立和实现的,是自己本质的客观性。劳动与社会关系互制互融、交相渗透,构成人的本质实现的总体性内容。自我实现的这一过程,其出发点是潜在的人,其结果则是现实的人。马克思还把自我实现连同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并加以论述,揭示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生过程中的必然性:“任何个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职责、使命、任务等中,个人“提出了他应该成为什么的想法”,因而,“无论利己主义还是个人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对于自我实现的这种客观普遍性,列宁也予以充分的肯定:“力求实现自己,通过自身使自己在客观世界中获得客观性并完成(体现)自己,是人所共有的要求”。

一切生物生下来就有一种冲动,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在一切生物中,应该说人的潜能最为丰富,人把自己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这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这种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是一种发展的需要,所谓“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人把自己的潜能全面而自由地发挥出来,实现自我。因此,我们绝不能把“自我实现”和重视个人的价值理解为个人主义或自私,也不能把贡献简单地理解为牺牲。相反,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四、自我实现的内因和外因

(一)自我实现的内因完整地看,自我实现首先意味着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而后,在发挥自己潜力的同时自得其乐,享受自己的创造成果。所以,让自己的潜能实现出来,乃是自我实现的关键。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又必须以生命价值和内在价值为前提。为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