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
吴文化博物馆 讲解
吴文化博物馆讲解吴文化博物馆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一座博物馆,以展示和传承吴文化为主题。
下面将对吴文化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吴文化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囊括了吴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艺术、文学、音乐、戏曲等等。
博物馆内的展览分为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两个部分,临时展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轮换,而常设展览则是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固定展示吴文化的经典内容。
在常设展览中,首先进入的是吴文化的历史展示区域。
这里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向观众展示了吴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古代吴越国的兴起,到吴地区的文化繁荣,再到近现代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吴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接下来是艺术展示区域,这里展示了吴文化的艺术成就。
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画家。
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的书法、绘画和文学作品,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吴文化的艺术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吴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如吴绣、吴扇等,展示了吴地区的工艺美术。
音乐和戏曲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展示。
观众可以欣赏到吴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和吴剧的表演。
吴地区的音乐和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形式而闻名,通过观看演出,观众可以感受到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览内容外,吴文化博物馆还设有教育活动和研究交流等功能。
博物馆定期举办吴文化讲座、工作坊和主题活动,吸引了许多学者、专家和爱好者参与其中。
同时,博物馆还与国内外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座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的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吴文化的平台。
无论是对吴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吴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苏州市的文化资源,也为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内容苏州吴文化是指苏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深受吴越文化的影响。
吴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绘画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苏州吴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吴文化是苏州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对苏州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忽视。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苏州的建筑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传统建筑以园林为代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古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建筑比例,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苏州的园林还注重水景的运用,通过水的流动和倒影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苏州的诗词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用诗词表达了对苏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苏州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派为主,以细腻、含蓄、清新的风格而闻名。
苏州的诗人多以自然景观、人情风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苏州的戏曲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丰富的戏曲资源。
苏州的戏曲以苏剧为代表,苏剧以其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剧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刻画,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苏州的音乐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音乐以雅乐为代表,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苏州的雅乐以其细腻的音色、悠扬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协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声音的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苏州的绘画艺术也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的绘画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吴门画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吴门画派以山水画为主,追求自然景色的真实和美丽,注重构图和墨色的运用。
吴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关系(一)
吴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关系(一)吴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关系前言吴文化和吴越文化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点。
虽然吴文化和吴越文化有些许联系,但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下,它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吴文化定义和特点1.定义:吴文化指的是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间,存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吴国的文化。
2.特点:–地理环境:吴国处于水网纵横的江南平原,地势平坦,四季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经济特点:吴国经济以农业、渔业和盐铁业为主,商业也相对发达,文化繁荣。
–社会风貌:吴国社会地位差异较小,社会关系和谐,崇尚礼教,注重文学艺术的发展。
1.政治:吴国的政治体制和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吴越国和南宋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吴国的农渔业和商业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3.文化:吴文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吴地方戏曲、吴绣、吴剧等都是吴文化的代表。
吴越文化定义和特点1.定义:吴越文化指的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间,存在于江南地区的吴越国的文化。
2.特点:–历史背景:吴越文化形成于南唐、吴越国和南宋初期等历史时期,得到了这些政权的推崇和发展。
–文化融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吴越文化汇集了吴文化、越文化、宋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文化。
–客家文化:吴越文化中还涌现出了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体现了民族和地域的多元性。
1.文化:吴越文化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社会习俗:吴越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习俗如客家婚礼、乡村庙会等至今仍然延续,并成为了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地方发展: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吴文化和吴越文化虽然有联系,但各自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
吴文化是古代吴国文化的代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吴越文化则是吴越国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文化。
吴文化概论
吴文化概述一、苏州悠久的历史(一)、总括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
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
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太湖中的吴县(现吴中区)三山岛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表明至少从那时起吴先民已在本区域生息繁衍。
近年来,濒临长江的张家港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
阳澄湖畔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有10个文化层),它能完整地说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
第十文化层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时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生活;住在木结构的建筑里;从事渔业和农.业生产,已大量种植经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猪、狗、水牛等家畜饲养;从获得的三块纺织品残片可知当时织造技术已相当发达,图案艺术相当高超,操作工艺相当精湛。
五千多年前的吴兴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表明:家蚕首先是吴地吴人养育的;缓丝织丝的技术,不仅发祥于本区,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和世界。
这遗址还出土有五千年前的农具——省河泥的干部,这表明本区的农技水平早居全国最先进的地位。
又如吴江海堰、团结村等遗址中出上有彩漆绘的陶器,时距今五、六千年间。
更使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钱塘江流域有大量的发现),无一不被列为精美绝伦的珍品。
这一“玉文化”不仅表明了吴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产水平,而且对我中华民族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筑风格、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古与上古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本区域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先民们一支渡海北上,一支过江入淮进中原,人数很多,还有少数残留于台地山麓。
进入淮北中原地区的史称“九黎”、“三苗”,经黄帝、尧、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渐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支。
原留在台地岗坡上的少数支族随后也渐次发展壮大。
吴文化资料
在学习吴文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学到了也知道了非常多的吴文化知识,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但吴地距中原为近,开发较早,接受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其百越文化基因不够显扬,越人则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吴国国都一直迁徙,诸樊为吴王时在今苏州吴中区的木渎建都,后公子光刺王僚后为吴王即是阖闾,在伍子胥主持下重新建造都城阖闾大城就是后来的吴郡郡城、苏州府城、今天的苏州城。
这见诸于从《越绝书》、《吴越春秋》以来所有关于苏州历史古籍的记载。
从此吴郡郡城、苏州府城、苏州成为吴文化的中心至今。
苏州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各族人民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互相交往,互相融合,逐步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统一的政治制度,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作吴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来,其经济特别繁荣,其文化尤为发达,从这里的辉煌灿烂历史文化中,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之一斑。
一、从全国第一古城说起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吉刚先生在他的《苏州史志笔记》中说:“1951年农历新年,苏州市长王东年偕同党方开老人会,予亦被邀请前往,席上请来宾发言,予因述:‘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以为河道所环故也......’。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吴文化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根底,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顶峰。
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场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不同的区域文化,其间都蕴藏着一些生生不息的精神理念。
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区域特色文化的作用,首先就必须探本求源,深刻提醒其本质内涵,全面把握其开展演进脉络。
从吴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看,吴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这里山明水秀、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气候温润,降水充分,加之庞大的太湖水、长江水、运河水等水体,构成了吴人及其文化赖以生存的水乡泽国,成为吴地显著的地域特色。
水成了吴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元素。
自然环境在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对文化特征的培育与影响是真实的。
吴文化以水为标识,是水的文化,其最直观的表象特征与水直接相关。
一是秀美的水乡特色。
谈起吴地,湖山、古镇、小桥、流水、园林、曲径、荷池等精致小巧、优美典雅的自然文化景观就会自然浮现眼前。
吴人的生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是吴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物质与精神因素,对吴人的生产、生活以至性格特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影响。
吴文化就其主导性、根底性特征来说,是具有水的清新气息。
吴人衣食住行中的蚕桑丝绸、稻米鱼虾、城和村、桥和船等,莫不与水相关。
吴文化尽显江南水乡和谐秀美的特性。
二是婉约的吴语文化。
吴语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方言。
吴侬软语清秀斯文、谦逊温和。
吴语文化突显其了细腻、灵动的特点。
吴地居民用吴语交流,用吴语抒发感情,从事创作,产生了极富人文特色和情韵的吴语文化艺术。
如:纯朴清新、温柔敦厚的吴歌、吴乐,委婉清丽、悠扬动听的锡剧、昆曲、评弹等,倍受人们喜爱并代代相传。
三是温良的民风习性。
天然的湖光山色,和谐的水乡环境,加之吴人长期偏安一隅,得以修养生息、修身养性。
吴文化调研报告
吴文化调研报告吴文化是指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以及苏州市周边地区的文化。
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国统治了今天的江苏省以及周边地区。
吴文化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吴剧。
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的布局、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流畅的水景和独特的园林布局,展示了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吴剧是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吴剧以其独特的旋律、婉约的唱腔和多姿多彩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吴剧以其细腻的表达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苏州园林和吴剧,吴文化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方面,如吴绣、吴语等。
吴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吴语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方言,被认为是中国方言中的精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语调。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意味着非常重视清澈的思考和内心的平静。
吴文化追求和谐、包容和宽容的价值观,崇尚自然和平静的生活方式。
吴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独特的表现,而且在经济、科技和政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吴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使人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吴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当代文化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播,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吴文化,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吴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吴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吴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吴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1. 引言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独特的吴文化,成为了苏州的标志性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吴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苏州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吴文化的起源吴文化是指江南地区(包括现今的江苏、浙江等地)在古代吴国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吴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当时都非常繁荣。
2.1 吴国与孙武吴国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中,传说中它是太康之子伯夷所建立。
但真正使得吴国崛起并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是孙武。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他撰写了《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的奠基人。
孙武曾在吴国任职,并为吴王夫差提供了许多军事策略,使得吴国在战争中屡获胜利。
2.2 吴文化的特点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形成。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这种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园林艺术以及丝绸、绣花等手工艺品的发展。
3. 吴文化对苏州城市建设的影响苏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其城市建设受到了吴文化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3.1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一类。
它们以精巧、灵动、雅致而著称,被誉为“人间天堂”。
这些园林建筑巧妙地利用了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源于吴文化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3.2 建筑风格苏州的建筑风格也深受吴文化影响。
传统的苏州建筑充分利用了地形、水系以及当地材料的特点,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屋顶造型、精致的木雕和砖雕等装饰,展现出浓厚的吴文化氛围。
3.3 文化传承吴文化对于苏州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苏州人民通过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音乐舞蹈等方式将吴文化代代相传,使得这种独特文化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
吴文化
判断正误(对/错)对/错在江南地区,考古学家在20世纪20代就发现了原始人类的踪迹和遗见教材P3 址。
南京猿人的头盖骨和相关遗迹的出土表明,大约50万年的远古时期,见教材P3 南京一带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1985年,三岛山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首次揭示了太湖地区见教材P4 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面貌。
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粗糙的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
见教材P3苏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三山岛外,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见教材P6-7 的草鞋山、吴江的梅埝、无锡锡山区的彭祖墩和常州圩墩等处。
和黄河流域一样,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见教材P2太湖流域的江南土著文化,就是吴文化。
见教材P2周族部落的始祖为中国远古时期的农神后稷,后稷的父亲乃是“皇帝见教材P11 之曾孙”的帝喾,而后稷的母亲则为“炎帝之后”的姜原。
商朝末年,周族部落因部落权力的继承问题,导致了部落首领古公亶见教材P16 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的南奔。
由此,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开始了最初的融汇于整合,从而产生了吴文化。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推翻见教材P11 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长三角”的地理学概念,据《辞海》介绍,指的是江苏省镇江以东,见教材P11 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省杭州湾以北这一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长三角”既是一个行政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概念。
这一地域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见教材P27 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土地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见教材P28 的1%;人口近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5%,近年却创造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GDP。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不再江分见教材P29 南北,而是分为东西。
江的两岸,隋唐以前,是南来北往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为江东。
吴文化发言稿
吴文化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参会者: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吴文化的特点和传承,以及它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吴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
吴文化始于春秋时期,兴于战国时期,盛于汉唐时期,传承于宋元明清时期,至今仍然在吴地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吴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吴文化以吴越文化为代表,是东方文化的珍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既有千年的历史,又有丰富多彩的艺术遗产。
吴文化在文学、艺术、音乐、戏曲、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贡献。
吴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后人的努力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实现的。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吴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特别是在儒学、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一代代吴地人民都致力于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吴文化也受到了周边文化的熏陶和交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那么吴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吴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吴文化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的独特风格和传统,它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吴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为吴地人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依托和精神支柱。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吴地人民的情感和记忆,也凝聚了他们对家乡和家园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另外,吴文化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环境。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审美方式,还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吴文化
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
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区,人杰地灵,她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江南腹地的吴地早已闪烁出“鱼米之乡”这颗东方明珠的光彩。
漫长的历史进程淡薄了人们的感觉。
五千多年前创立世界古代文明的东方大国曾先后由三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部落所组成。
东部苏浙皖鲁及沿海一带由当时是国最大的部落首领青帝蚩尤统率,他以强大的阵容击败炎帝族共工,直近黄帝族,气吞山河、威震华夏。
一度主宰着中国的历史!北方内蒙黄河中游由羌人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率领;西部黄河流域上游蒙古高原一带的狄人由黄帝轩辕氏率领。
战略军事家黄帝以少胜多,发明指南车,又联合炎帝,在十分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消灭了蚩尤,再击败盟友炎帝,又西伐白帝,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族。
正统观念的史学家历来只会歌颂黄帝,而贬低部落所创立的古代源於“混沌时代”,是夷蛮、羌、狄三族共同组成的。
更确切地说中华民族应是蚩炎黄三族组成,这才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太湖流域却是“地广人稀”、“刀耕火耨”的荒凉之地,曾自居中原福地,歪称太湖江南为“荆蛮之地”,称当地百姓为“南蛮”,带有民族岐视的色彩,这是历史局限性的缘故。
江南古邑公元前3208年,泰伯来锡后先在梅里建城规模较小,这是江南最古老的城邑。
公子光夺取王位后在今胡埭乡建立第一个阖闾城,在县西25公里处,然后再建第二个阖闾城(姑苏城)(B.C.514年),但这以前若干年吴王僚早已在无锡建造城墙,并大兴土木建造吴王宫,宫殿建筑群(在今市中心中阳附近大娄巷)。
吴文化美育总结材料
吴文化美育总结材料吴文化是指江苏省吴中地区的传统文化,它融合了吴地的历史、地理、民俗和艺术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美育则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以吴文化美育为主题,探讨吴文化对人们的美育意义。
吴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吴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核心区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些历史和地理因素孕育了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对人们的美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吴地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苏绣、苏州评弹、吴剧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技艺上独具特色,更在审美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绣细腻精致,色彩艳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苏州评弹通过音乐和表演,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吴剧则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
这些艺术形式的存在和传承,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吴文化还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美的追求。
吴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种人文底蕴不仅体现在吴地的历史古迹和文物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上。
吴中地区的人们注重礼仪和人情味,崇尚和谐与和平。
这种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美学情操,使人们更加注重内在的美和精神的追求,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美德意识。
吴文化对人们的美育意义重大。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通过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美的追求。
吴文化美育不仅让人们体验到艺术的美,更让人们感受到人文的魅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传承和弘扬吴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吴文化的美育力量。
吴文化与无锡
吴文化与无锡展开全文吴文化起源于无锡。
吴文化又跳出了无锡,成为吴地区域性文化,涵盖古今的统称。
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有着不同的地理内涵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不同的名称,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的开创源自“江南始祖”吴泰伯及其弟仲雍。
泰伯与弟仲雍为让王位离开岐山,到吴山,最后来到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立国“勾吴”。
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使黄河流域文明与梅里土著文化相融合,推进了本地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勾吴文化”。
以后历经越、楚、齐、鲁等国频繁的交战、兼并过程,通过相互交融、整合,走向完善,形成了具有兼容并蓄的特性,又具有包孕吴越的本质。
这种文化的整合,历经春秋、战国,直到六朝前期才真正完成,中华的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
有关内容《江南始祖吴泰伯》一文已叙述,这里从略了。
二、什么是吴文化?(一)吴文化的含义1、吴文化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吴文化,只指先秦吴国的考古文化,即从商末泰伯建“勾吴”到公元前473年夫差的吴国被越国勾践所灭,时间延续约650年。
泰伯奔吴至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建立的勾吴国延续到春秋时期,被习惯地称为吴国。
后世人就以“吴”字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或简称,也作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符号。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
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开始改成“天”。
“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成:“吴,大言也。
从矢,口。
”“口”表示呼喊、喊叫,“矢”系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回头反顾。
这就是早先居住在山西、陕西一带狩猎者——吴人的原始意义。
上古“吴”字,是后世“吴”、“虞”两字的原始文字。
狩猎者为诱捕猎物,往往身披兽皮,或以兽皮为衣,吴字上也加上“虍”字头作“虞”,故先秦以前,吴、虞两字相通,《集韵》释:“虞,古作‘吴’”,因此,吴人也可称‘虞人’”。
至今在山西、陕西一带还留下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虞城、吴山等等。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一、吴文化的特色
1、历史文化
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与南宋文化、明清文化并称为三大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吴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底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蕴含着江南古代文化的深厚智慧。
2、书法文化
吴文化的书法是在古代江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宋代书法家张旭和晚清书法家俞樾为代表,以简洁流畅的曲线和细腻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把中国古代书法文化的传统和现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书法。
3、艺术文化
吴文化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以宋代画家唐寅和党福为代表,以在江南地区流传的水墨画和竹纸画等为主要特点,其画面清新自然、富有表现力,对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吴文化的意义
1、历史文化意义
吴文化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后人们探索历史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艺术文化意义
吴文化的艺术精神也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发展,其细腻的线条、优美的曲线、自然的写意,把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完美结合,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对今天的艺术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社会文化意义
吴文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不仅代表着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精神,而且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坚持与不懈追求的精神,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吴文化——精选推荐
吴⽂化吴⽂化泛称吴地⽂化、江南⽂化、吴越⽂化、苏州⽂化等。
吴⽂化是吴地区域⽂化的简称,它泛指吴地从古⾄今所创造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所有成果。
吴⽂化以先吴和吴国⽂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长发育,⾄隋、唐、宋、元及明形成⾼峰。
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化开始从传统⽂化定式向现代⽂化⽅向转型。
吴⽂化由3800多年前商末西周部落周太王的两个⼉⼦、周⽂王⼤伯⽗和⼆伯⽗——泰伯和仲雍从中原(陕西岐⼭⼀带)携带来的中原⽂明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本⼟⽂化融合⽽成。
先后经历了吴越时期、吴楚时期,创造了独特的江南、东南⽂化。
该地区语⾔相近,俗称“吴语区”。
最早的都城建在梅⾥(在今苏州境内,⼀说在⽆锡境内),号“句吴国”,后迁都姑苏(今苏州市)。
苏州和⽆锡梅村被视为吴⽂化发源地,⽽以苏州为吴⽂化最重要的代表城市。
吴国的建⽴促成吴⽂化的形成据史书记载,黄帝本从少典姓公孙。
他的⽒族长期居住在姬⽔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
⽒族强⼤独⽴后改以姬为姓。
黄帝是历史上第⼀个姓姬的⼈,因⽽成为后世姬姓和所有从姬姓分衍出的姓⽒如吴⽒等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祖先。
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即西陵⽒的累祖、⽅雷⽒的⼥节、彤鱼⼥之⼥以及嫫母。
传说嫫母是世界上外貌最丑陋的姑娘,但却⽣了⼀颗⾮常仁爱、善良的⼼。
黄帝与四妃⽣了⼆⼗五个⼉⼦,他们⼤都⼜独⽴成新的⽒族⾸领。
在野蛮时代末期开始,那些刚独⽴出来的⽒族的姓⽒由部落联盟集团的⾸领封赐。
传说,黄帝吹律定姓,《国语·晋语》这样记载:“凡黄帝之⼦⼆⼗五宗,其得姓者⼗四⼈,为⼗⼆姓:姬、⾣、祁、⼰、滕、箴、任、苟、僖、姑、儇、依是也。
”其中,只有黄帝与正妃累祖所⽣的两个⼉⼦⽞嚣和昌意继承了黄帝本姓姬,吴姓即从⽞嚣这⼀⽀发派递传⽽来,《丹阳吴⽒族谱》正是以少吴(即⽞嚣)为第⼆世远祖。
巨⼈⾜印:⼀个动⼈的故事黄帝的第五代孙是赫赫有名的上古五帝之⼀⾼⾟⽒帝喾。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江苏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吴文化就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苏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宜兴等地。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习惯,形成了显著的文化风格,使人们对吴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愈发深刻。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述为“以文化为引领,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增值。
”吴文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从战国时期吴国开始,吴文化就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在晋朝南渡以后,南方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吴文化也经历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这段历史也为吴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
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善,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越来越注重,而吴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也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物。
从陶器、青瓷、瓷器,到丝绸、织物、刺绣,再到诗歌、音乐、画作等等,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吴文化的艺术特色也非常独特,从建筑、绘画、雕塑、剪纸等各个方面,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吴绣是十分著名的,它以其多样化的题材、生动的形象和精妙的技术一直受到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此外,江南园林也是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具有园林美、水景美、建筑美、文化美等多种美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珍品。
重要的是,吴文化也为当代社会的许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吴文化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如铁锅、扇子和武术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吴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对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听吴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关于吴文化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吴文化研究专家张教授。
讲座深入浅出,让我对吴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它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一带,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历史悠久吴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吴文化起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2. 地域特色吴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吴地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民间艺术:吴地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吴歌、吴舞、苏绣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饮食文化:吴地饮食以清淡、鲜美著称,如苏式点心、太湖三白等,令人回味无穷。
3. 文化遗产吴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吴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如今,吴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吴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传承:学校教育将吴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吴文化。
(2)民俗传承: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授、师徒相授等方式,传承吴文化。
(3)文化交流:吴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与其他地区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2. 文化发展吴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产业:吴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如旅游、影视、动漫等,为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文化创新:吴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如将吴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时尚产业等,使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吴文化吴地历史摘抄
吴文化吴地历史摘抄
吴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所形成的独特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吴文化和吴地历史的摘抄:
1. "吴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
2. "吴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吴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3. "吴地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包括古建筑、古遗址、文物等,展现了吴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
4. "吴地历史上曾经是吴越国、南宋等政权的中心,这些政权的兴衰变迁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
5. "吴地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戏曲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风格。
"
6. "吴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吴地人民的独特个性和民族精神。
"
这些摘抄简要介绍了吴文化和吴地历史的一些特点和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吴文化PPT
二、吴文化—建筑
拙政园
• 苏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朝,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 多次易主,几经兴废,现在大体为清末规模。 •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
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二、吴文化—建筑
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 多而知名。 始建于明代,曾称寒碧山庄, 又名刘园,光绪时重修
二、吴文化—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
目前我国留下的私家园林,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尤其以江南私家园林而主。 江南私家园林:以开池筑山为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 园。
二、吴文化—建筑
园林构成要素:
1 筑山:是表现自然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理水: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3 植物:强化和衬托园林山水的重要因素 4 动物:观赏娱乐对象 5 构筑:堂、厅、楼、阁、馆、轩、榭、阁、桥、墙、路等
•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 四大名绣。
•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 竞秀。
• 代表作双面绣《猫》
二、吴文化—文艺
宋锦
• 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 州,故又称“苏州宋锦”。
• 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 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 西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
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大宅门》《天下粮仓》《神医大道公》《刁蛮公主》《新醉打金 枝》《精忠岳飞》《萌妃驾到》《新白娘子传奇》
二、吴文化—文艺
吴门画派
• 吴门是苏州的别称,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他们是诗书画三绝 的文人画家 。
吴文化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吴文化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1. 吴绸:吴绸是苏州市吴中地区的特产,因其以白色为主,细软光泽,透明度高,手感柔软等特点而颇受欢迎。
2. 苏绣: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苏州,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3. 吴扇:吴扇是苏州市吴江区传统的手工艺品,扇子为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风骨之物,它无形中将人的情感、思想、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形式艺术形成一种稳定的符号。
4. 吴家麻花:吴家麻花是江苏吴江地区传统婚庆食品之一,酥、甜、咸、清、劲、脆、柔七味俱全,口感极佳。
5. 苏州剪纸:苏州剪纸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包括单反剪、对称剪、窗花剪、剪贴画等多种形式。
6. 古墨制笔:古墨制笔技艺是靠作坊里每个工匠对开刃、磨笔量水等11道工序精湛的掌握、坚持。
7. 苏州金线鱼:苏州金线鱼是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可以油炸、焯水煮,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8. 吴中竹编:吴中竹编是苏州市吴中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各种有用的生活用品、装饰品、礼品、玩具和雕塑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 《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 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 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 振。
留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 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 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 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 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 冠。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 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 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 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 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 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 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 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 此有密切关系。
剑池
虎丘塔
山 塘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 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 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 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 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 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 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 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 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苏州天平山
锦溪古镇
周庄
始建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是隶属于江苏 省昆山市和上海交界处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 乡小镇,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镇,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 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 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 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 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千灯古镇
木渎古镇
橘子红了
杨 梅
枇杷
太湖莼菜
龙井虾仁
西山香雪海
阳山水蜜桃
碧螺春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 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 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 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 际,故而得名。
昆 曲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 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 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 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 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 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 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 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 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 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 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 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 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 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1984年,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 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 他37幅作品,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 哈默 的画展中展出,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些运 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 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 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之后哈默 访华时,将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 价买下,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被各界传 为佳话。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 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 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 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 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 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 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 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 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虎丘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 城一样历史悠久。公元前四九六年,阖闾在吴越之 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 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 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 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 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 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 蹲其上,因号虎丘。 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 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此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 徒劳而返。
漫步在苏州的小巷中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一 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 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以 前、很早以前的主人。想得再奇也不要紧, 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 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 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 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 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 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 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 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 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 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 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这大厅一角的放着当年陈逸飞作画时的画架 等遗物,这幅在画架上的作品就是他当年在 美国的成名作《故乡的回忆》,画的是如今 周庄的名胜双桥。
20多年来,由他亲手创作的有关这座水乡古镇的 油画达上百幅。这其中,最为令人叹为观止,也最 能牵动全世界华人5000年炎黄情怀的,当推那幅 溢满古镇神韵、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双桥油画 (双桥,又名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 架成,清澈流淌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成 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成,显得格外古朴雅致。 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其模样极像古时 人们使用的钥匙,故被人们称为钥匙桥)。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 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 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 《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 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 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 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 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 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 度。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 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 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 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 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 心满意的照片。
吴文化
园林文化——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狮子林 水乡古镇——周庄、锦溪、甪直、木渎、千 灯 紫砂韵味——宜兴紫砂壶、茶艺、碧螺春 音乐曲艺——昆曲、苏州评弹 太湖美景——鼋头渚、洞庭东山、洞庭西山 手工技艺——苏绣、泥塑、梳篦
白发苏州
苏州园林(叶圣陶) 白发苏州(余秋雨) 美食家(陆文夫)
余秋雨也是通过陈逸飞的介绍认识周庄的。他在散 文名篇《江南小镇》里写道:“斑驳的青灰色像清 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 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 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我打听到,陈逸飞取像 的原型是江苏昆山的周庄。陈逸飞与我同龄而不同 籍,但与我同籍的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据说也热 泪滚滚,说小时候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看来,我 也必须去一下这个地方。”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 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 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 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 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 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 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 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 市。
牡丹亭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 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 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 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 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 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 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 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 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 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 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 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 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