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

叠词、互文、双关、顶真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 可分为明喻、借喻。还包括通感。有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2.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其中,拟人较为常见。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的作用,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釆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致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写到了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

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

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

“帆”代指整个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用

“管” “弦”指代音乐。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

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

作用。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秋浦歌》)愁生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 “五千仞” “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懣,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r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

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

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

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

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能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诗句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瞭亮, 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

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酹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膽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用1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

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通感。通感也是一种特殊比喻,也称移觉,

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

来。例:“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

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把听觉

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意境格外地凄凉。

10.叠词。即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点染氛围,渲染环境,

t=n

烘托情感。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诗中叠字从不同角度共同完成了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行.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

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看,可理解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其实,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2・双关。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

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在有些

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往往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刘禹锡《竹枝词》:“杨柳

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

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

绵的情意。

又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

“自从別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漿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

在天天增长。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

《无题》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

“丝”可理解成“思” o “莲”和“怜”,“藕” 和“偶”

“丝”和“思”“柳”和“留”“期”

和“棋”都谐音双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