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合集下载

四川省地级市间土地分等方法探讨

四川省地级市间土地分等方法探讨

四川省地级市间土地分等方法探讨庄晴【摘要】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在城市内部有所反映,而且在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别。

本文是在研究国内城市土地分等和分析四川省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18个城市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子。

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项进行求取与调整,最终建立四川省城市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进行土地等别的划分,把四川省的城市分为五个等级。

%Urban land differential benefits exist not only within a city,but also in between different cities.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omestic urban land grading and analysis of thenatural,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main factors leading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found in urban land incomes of 18 cities are analyzed.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multiple facto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djusting and calculating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in Sichuan Province is set up.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18 regional units of Si-chuan Provinc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四川省;地级市;土地分等【作者】庄晴【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城市既是一个地区人口聚集地,也是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因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实际国情,必须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而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就是实现土地分等.土地分等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基准地价评估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1].本研究所评价的范围是四川省18个地级市单位(不含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即指在城市的行政辖区内,实际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非农建设地,包括:小市区集中连片地、近郊区其它建设用地等,它标志着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分布形态.四川省,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约1901.72 km2,城市总人口约1 635万人.全省地级市有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广安市、资阳市,自贡市、泸州市、攀枝花市、南充市、达州市、乐山市、雅安市、宜宾市、内江市,眉山市、遂宁市(除甘、阿、凉三个自治州外).影响城市间土地收益水平的因素十分复杂,经总结,一共有六个因素较为重要,包括城市区位[3-6];城市集聚规模[3,7-9];城市基础设施[6,8];城市用地潜力[11-13];城市产业结构[13];政策因素[14]等.本文的指标体系建立在董黎明的全国城市间土地分等指标体系[6]基础上,再考虑四川省等级确定的具体影响因素[15],确立了由六类因素,一共16个指标构成的四川省地级市土地分等指标体系(图1).本文所采用的X个评价指标,均从《四川省统计年鉴》上获取或经过简单的计算可得.在采用的16个评价指标中,除距离省会(本文考虑: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5个对四川影响较大的城市)远近指数(X2)采用每一城市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的平均距离外,其他15项指标均有相应数量与其对应,并可从城市统计年鉴上获取.其中,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城市区域交通条件(X1)使用公路总里程.原因有二:其一,公路发展里程与交通通达度呈正相关;其二,避免了对铁路、公路、江河进行主观赋值,更显客观.(1)逆向处理距省会远近(X2)和(X11)为逆指标,其指标值越低,土地的等级或地价越高,因此进行逆向处理,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i城市j指标的逆向处理值,xij为i城市指标的实际值,i为城市的个数,j为指标个数.(2)归一化处理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为了便于计算,在逆向处理的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计算结果仍然为一个矩阵:(3)权重确定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六位专家分别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分值为0~10分,共进行三轮.其公式为:其中,Wj表示权重,m表示专家个数,Am表示每一个专家所给分值,Pj表示专家打分的平均得分.(4)综合指数本文的分析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16].它作为一种降维方法,可以把多个相关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关联的综合指标,以避免信息的重复;聚类方法则可以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分为5个大类,分析结果更加清晰明确.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13年四川省各地级市16项综合指标的综合计算,得出各主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前5个主因子的贡献率已达到86.810%,故确定前四个主要因子(见表1).进一步计算得出主因子对各评价因子的正交旋转因子载荷(表2),因子得分系数及各评价城市的因子得分.第一主因子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概括了除X11(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X16(单位用地劳动力投入)外,其信息负载占全部变量的大多数.第二主因子为X7(城市单位用地公共汽电车)和X8(城市单位土地供水量).第三主因子为X6(城市单位用地道路面积).第四主因子为X15(城市单位用地外商投资).第五主因子为X1(城市区域交通条件).其余因子对土地等级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再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与用数学方式计算的综合指数(权重值与归一化值相乘)得分高度吻合,因此,选取表3作为分等结果.由此,可将四川省18个地级市分为5个等级.第一等: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其土地整体质量与地价水平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全市城市人口约347万人,建城区面积约483 km2,城市单位用地国民收入约8 138.94万元/km2,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同时,其公路建设也迅猛发展,成都市土地质量处于高速膨胀时期.第二等:绵阳市、南充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是四川省的科技之城;南充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是四川的交通枢纽城市;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渝黔滇结合部;德阳距省会成都仅41 km,是一座新兴的城市.第三等:资阳市、广元市、宜宾市、乐山市、遂宁市、达州市、内江市.资阳是既连接成都也连接重庆的“双核”区域性中心城市;广元是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出省要道;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第二、三产业正蓬勃发展;乐山既是旅游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遂宁是川中重镇,与成都、绵阳呈等距三角;达州是四川的资源富市、人口大市;内江位于川南,是重要咽喉.第四等:自贡市、眉山市、广安市、雅安市.自贡是全国闻名的盐都;眉山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广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雅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也是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渡地带;巴中属盆中较远的山区.第五等:攀枝花市.由于人口数量、城市等较小,其综合指数较低.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得出16个指标中,对城市分等最具有影响力的因子,对于因子分析的结果,继续对其使用聚类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结合比对,将四川省的土地可分为五大类,是较为科学的城市土地分等.【相关文献】[1] 夏天.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实践:昆明市城市土地分等定级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增刊):280-250.[2] 曲敏. 城镇土地分等方法及实证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董黎明,冯长春. 城市土地综合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初探 [J]. 地理学报,1989,44(3): 323-333.[4] 袁天凤. 四川省城市区位优势比较研究 [J]. 国土经济,2002(2):31-34.[5] 袁天凤.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分析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4):582-586.[6] 董黎明,李向民,冯长春,等. 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 [J]. 地理学报,1993,48(1):1-10.[7] 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 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 [J]. 管理世界,2004(3):67-74.[8]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l988)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9] 林忠潮,车自力. 陕西城市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初探 [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44-48.[10] 周诚. 土地经济学 [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1] 范黎. 区域土地分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D].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2] 葛京风. 地产价格评估原理与方法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 单卫东,包浩生. 区域中心城市地价的空间扩散研究 [J]. 经济地理 1997,17(1):42-45.[14] 董黎明,胡存智. 城镇土地定级原理与方法 [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68-274 .[15] 周国华,郑云有,朱翔. 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研究:以湖南省地级市为例 [J]. 热带地理,2000,20(3):238-242.[16] 李公时,谢国柱. 数学地质教程 [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166-187.。

真正的地理学考研排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信)

真正的地理学考研排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信)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加亮的是不用考高数的学校)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地理科学专业考研不考高数的学校

地理科学专业考研不考高数的学校

北京大学- 城市和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天津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河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学系-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所-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浙江师范大学- 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中国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技术系-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湖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广东- 广州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广州大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西北大学- 城资系-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兰州大学- 资环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山东师范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贵州师范大学- 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西南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鲁东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北京师范大学-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海南师范大学- 专业列表-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专业列表- 自然地理学专业�6�1 海南- 海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

全国范围招收070501自然地理学的招生信息

全国范围招收070501自然地理学的招生信息

全国范围招收 070501 自然地理学的招生信息,共找到69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
细信息如下:
全国范围招收 070502 人文地理学的招生信息,共找到59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全国范围招收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招生信息,共找到76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全国范围招收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的招生信息,共找到75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全国范围招收 071012 生态学的招生信息,共找到126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全国范围招收 083001 环境科学的招生信息,共找到130 个研究生招生机构招生此专业,详细信息如下:。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雅安市梅子村为例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雅安市梅子村为例

例, . 对惭 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及实证研究 ,寻找梅子村 土地可 持续种用 的关键阻碍性因素 ,并确定合理 的发展 目标 、继而制定针 对性
的解决措施 ,以该村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促进该村的发展。 2 .1梅 子 村 经 济 社 会发 展 概 况 2 .1 .1自然 地 理 条 件 状况 梅 子村地形主要 由山地 ,谷底等组成 ,海拔 7 2 1 米到 9 3 4米。气候 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一年 四季分 明,冬 季盛 行 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 ,年平均 降水量 1 4 3 6 m m,降水量分 布不均 , 主要集 中在夏秋季节 。 2 .1 .2经 济社 会 发 展 状 况 根据对梅子村 的实地调查显示 ,梅子村 目前的土地总面积 7 4 3 8亩 , 该村包 括 8个村 民自治小组 ,农村人 口 1 2 9 4人 ,城镇人 口7 0人 ,总户 数4 6 0户 。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 6 6 4 8元 ,年均 递增 1 2 % 。梅子村辖区 内农产业丰富 ,主要产业有林竹业 、茶叶 、养殖业 、种植业 、服务业。 2 .2梅 子村土地利 用现状分析 2 . 1土 地 利 用 结 构 根据梅子 村土 地 利用 统 计 数据 得 知 ,梅 子村 的 目前 土 地 总 面积 4 9 5 8 1 7 0 平方 米 ,对 2 0 1 2年 土 地 利 用 相 关 数 据 可 知 梅 子 村 农 用 地 4 4 1 9 1 3 0平方米 ,占8 9 .3 %;建设用 地 1 5 2 4 1 2平方 米 ,占 3 % ;未利 用土地 3 8 6 6 2 8平方米 ,占7 .7 %。 ( 1 )农业用地 ,梅子村的农业用地 主要包括耕地 、林地和其他农业用地等 。其 中林地大约 占该村土地面积 3 2 1 9 2 5 0平米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6 4 .9;耕地大约 占4 6 6 6 2 0平方米 , 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 9 .4 % ;其 他农用地 7 3 3 2 6 0平方米 ,占全村土地 总面积 的 1 .4 % ;( 2 )建 设用地 ,梅子村建设用 地主要包 括农村集体 建设用地 ( 学校 ) 、公 共设施 用地 ( 道路 )和其他 建设 用地 ( 娱 乐设 施 )三大类 ;( 3 )未利用 土地 ,梅子村 未利用 土地 主要 包括 除开 自留 地 、宅地基 、林地等其他未利用 土地 ( 主要包 括部分坡度 较陡的 山地、 偏 远地 区地 区的荒地等 ) 。 2 .2梅子村土地利用 特点 ( 1 )梅子村的土地相较 于周边其他村 ,虽然 土地面积较大 ,但总体 上土地 质量不高 ,整个梅子村 由于交通条件不便 ,偏远地 区很大 一部 分 土地呈 现撂荒 的情况 ;( 2 )该村林地资源丰富 ,包 括多种林业 、竹业品 种 ,整个 梅子村林 地 面积 ( 包括竹业 )2 0 1 2年为 3 2 1 9 2 5 0平方 米, 占

高校野外实习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启示

高校野外实习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启示

高校野外实习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启示作者:冯丽霞周兴华许婵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07期摘要:高校成熟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可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文章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从研学旅行基地确定、教材编制、研学动员大会、研学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借鉴高校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及实施模式探讨。

关键词: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高校野外实习;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在基础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1-2]。

但是各地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行研学旅行的同时,“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假期出行”等现象突出[3-5]。

为此,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从课程性质与定位、基本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建设、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拟定了研学旅行的课程标准,为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性规范 [6-7]。

然而,优质研学旅行课程,尤其是以“知识的拓展、理论的应用、综合性体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高中研学旅行课程[6],仍然不足。

在优质高中研学旅行课程缺乏、短期内难以形成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另辟蹊径,利用现有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则能事半功倍。

本文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探讨借鉴高校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开展高中研学旅行的模式,以此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开发,并促进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研学旅行和高校野外实习的关系高中研学旅行和高校野外实习在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

20xx年气象局实习心得

20xx年气象局实习心得

20xx年气象局实习心得20xx年气象局实习心得气象局实习心得为期一周的气象局培训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

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在与气象局前辈们的交流学习中,我熟悉了天气预报业务工作流程;加强学习了天气预报理论(重点:近年来气候背景和气候特点,利用实况图分析天气预报);熟悉了MICAPS系统操作以及数值产品种类、性质;掌握了多普勒雷达回波识别和短临预报。

其中以下几点内容让我印象深刻:1、深入学习MICAPS系统的应用MICAPS系统通过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气象数据的图形和图像,对各种气象图形进行编辑加工,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标准预报分析工作平台。

在气象局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我在气象局师傅们的指导下,学习了MICAPS系统各种强大的功能,包括气象数据的检索,地面、高空观测资料显示与设置,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运用以及卫星资料的显示与分析等等。

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运用这套系统做精细化预报的思路,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数值预报”+“经验外推”。

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外推,对未来的天气形势作一个方向性的把握;然后运用MICAPS中的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之前自己外推的形势作一个更为精细的调整,综合得出最终的预报结果。

2、加强学习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应用实习期间,气象局的李向红台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应用,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原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径向速度场流型的识别;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着重讲解了雷达图的基本识别:反射率因子图和速度图,以及如何在反射率因子图和速度图中识别强对流天气系统,如:超级单体风暴,飑线,中气旋等。

在反射率因子图中,超级单体风暴常常展现为一个位于其右后方有明显弱回波区的钩状回波。

在速度图中,中气旋常常表现为有明显正负速度对。

在培训学习期间,通过对气象局业务工作的深入了解,我总结了一些气象局在预报工作中值得我们民航气象借鉴学习的方面:1、丰富各种气象资料,提高气象资料的时空分辨率。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6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专业介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其前身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始建于1985年。

现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有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资源与环境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在校本科生约1100余人、硕士研究生约140人。

并开办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现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经济与管理(应用型自考)专业。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改革步伐,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为省内外、西部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战线和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和实用性人才。

学生素质过硬,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不下。

学院师资力量强,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者占教师总数的62.5%,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建有较为先进的地理学中心实验室,同时还建有云南昆明----大理、四川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草原研究所及省内外一大批房地产公司为基础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完全可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科研实习需要。

一、招收对象招收在职从业人员、社会青年、专科毕业生、应、往届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专业介绍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房地产投资及房地产、土地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房地产公司、金融机构、高等学校、房地产及土地管理部门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物业管理、土地经营管理、教学等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理学门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环境演变、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等。

实践教学: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10—12周。

主要专业实验: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原专业名:地理学、地理学教育、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答案版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答案版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年绪论 + 第4章:1.《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其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定义:现代自然科学分支,“地理科学”概念1986年钱学森提出的。

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

研究对象:人地关系与地域系统,地球表层学科性质:理学2.说说你对理解地球表层的理解?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3.地理科学发展史上有那两个辉煌时期?①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后的生态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地理科学时代4.为何说二十一世纪前半期是第二辉煌的全面发展?5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相比,现代地理学衍生理论的视角有何不同?现代地理科学是大科学,属于综合科学,无论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涵盖了众多门类科学第1章1.可观测的宇宙: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

2.宇宙年:恒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速度为250km/s,转一周要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3.光年:光在宇宙真空中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5.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6.太阳风:日冕层中脱离太阳引力向外高速流动的高速度热电离气体粒子流7.纬度:地球上的某点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8.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9.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百分比表示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概念地球表层: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

10.学习地理为什么要了解地球和宇宙?地理是地球的知识,而地球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0-2018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0-2018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0-2018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2000年一、简述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及中性地等级体系的空间组织二、简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大问题三、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四、简述制约几个社会制度的产业分布规律五、简述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2001年一、简述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二、简述人口自然变动的类型和地域分异三、简述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的几天特征及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四、简述城市的合理规模五、简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2002年一简答题共50分1、举例说明城市区位论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 15分2、举例说明经济因素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10分3、什么是文化区,从文化传播角度简述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过程 10分4、如何理解地区产业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15分二、论述题共50分1、从人地关系协调角度,用实例说明政府,市场对于城市聚落,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不同作用,相互联系 20分2、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现状,用实例分析如何解决当前我国产业分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建议 30分2003年一、简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对文化区形成的意义2、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3、你认为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简要解释原因4、什么是人口构成?它的主要内容5、什么是民族?民族形成发展特点?6、伊斯兰教起源于何处目前分布的大致范围7、什么是城市中国与国外城市的分类和理解有何不同8、什么是旅游资源如何分类9、解释政治地理单元它是如何形成的10、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二、论述1、如何理解城市化,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特征,并结合合格地区实际整出优化城市化进程的思路2、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如何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2005年一、名词解释1、民族982、种族3、政治地理单元4、旅游资源5、人口构成6、行为地理学7、聚落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1、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4、影响国家权利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请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种族主义的错误性,反动性?2006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人口移动3、文化景观4、基督教2715、行为空间二简述1、简述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4、简述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339三、论述1、城市景观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建设富有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2232、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007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伊斯兰教3、人口移动4、现在农业业1345、种族主义976、环境决定论二、简述(12/题60分)1、什么是胡焕庸线结合该线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2、简述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及其模式2183、分析语言传播的影响2484、简述国家的政治地理特征5、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180 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有什么影响三、论述(30/分题60分)1、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的客源地市场,)什么是旅游业,旅游开发对中国的影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2010年一、名词解释1、等级扩散2、旅游资源3、聚落4、文化景观:二、简述题1、人口迁移的空间和时间形式2、分析现在农业的基本特征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4、如何理解民俗与环境的关系请简要说明三、论述1、结合实际分析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742、分析旅游开发对区域成生的影响3102011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文化决定论3、第四产业(173)4、城市体系(222)5、国家权力(331)6、行为地理(357)二、简答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导入,使人文地理学跟传统的人文地理学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2、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23、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那些阶段4、简述当代城市化的特征2105、结合师姐三大宗教的起源于发展,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69三、论述1、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1862、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西部旅游发展的看法2012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环境决定论3、伊斯兰教4、行为空间5、首位城市法则二、简答1、实证主义给人文地理学带来的影响2、旅游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影响3133、全球地理格局的形成和特点3392013年一、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旅游资源3、文化整合4、环境感知5、国家权力二、简答题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否有其合理一面。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21级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青城山、都江堰、成都植物园实习时间: 2021.06.30――2021.7.2班级: 2021级2班学号: 2021100240姓名: 赵善波指导教师: 张宏、马丹炜四川师范大学 2021年9 月 5日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四川成都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

学会分析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等。

2.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2021级1、2、3班全体同学。

3.实习地点:表实习路线时间 6月30日 7月2日 7月3日路线川师――川师――川师――都江堰青城山成都植物园4.实习器材:皮尺,卷尺等。

5.实习意义:通过实地观察提高了认识植物的能力,更加深入了解四川成都的植物种类和组成,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也了解了如何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查。

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内容1、都江堰植物观察都江堰四川农业大学植物园区,是四川农业大学按照植物进化的顺序所建立的一个植物博物园。

内有乔木、灌木、草本的各科属植物,几乎涵盖了成都平原的所有植物种类。

是学习认识植物的适宜地点。

通过观察认识的部分植物如下:植物名石海椒铁仔问荆冷水花红花��木科属名亚麻科紫金牛科植物名南山枣野棉花山玉兰八角枫木泽科荨麻科金缕梅科光叶珙桐科属名楝科毛梗科木兰科八角枫科植物名科属名一串红唇形花科植物名水杉灯台树山茱萸科乌蔹梅马蹄筋空心莲子草珊瑚树扁竹根鸢尾科蝎子草荨麻科女贞木犀科海桐海桐花科南天竹柚马棠禾本科山茶山茶花科白蝉臭牡丹珙桐科桑科胡桃科豆科悬铃木科孔雀杉杉科杜鹃花科构树枫杨洋槐梧桐忍冬科菊科杜鹃接骨草蒿江南卷柏卷柏科科属名杉科葡萄科莲花科苋科忍冬科小檗科芸香科茜草科马鞭草科 2、青城山植物群落调查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基于GIS的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的时空格局与归因

基于GIS的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的时空格局与归因

基于GIS的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的时空格局与归因邹亚国;孙林艳;刘寅;彭文甫;彭秀华;李加安;钱秋红;苟思敏;田涵;刘亮【摘要】中国历代诗人创作的大量诗词时常提及的地名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研究历代诗人创作诗词涉及的地名,有助于认识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目前少有研究涉及这一范围,分析也有待深入.本研究基于GIS技术,以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为数据源,提取地名3657个,按朝代先后分为9组,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等点分布模式分析算法,研究其时空格局及原因.结果表明:①时间上,历代空间感知重心存在绕历史总重心逆时针旋转的趋势,靠后朝代的感知格局除反映自身外还受到过往朝代的叠加影响.②空间上,中国诗人空间感知呈核心—轴线—背景面格局,核心是诗人的常住地,轴线是诗人在常住地间流动留下的迁徙轨迹,背景面是核心和轴线围成的弱感知区.③诗人的生命历程决定其空间感知,而个人的生命历程又处于社会历史大环境之中,因此,历代诗人的空间感知时空格局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时空格局基本一致.这一研究对分析中国历史重心的转移有参考意义.【期刊名称】《地理信息世界》【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GIS;诗词;地名;文本挖掘;时空格局【作者】邹亚国;孙林艳;刘寅;彭文甫;彭秀华;李加安;钱秋红;苟思敏;田涵;刘亮【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0 引言中国历代文学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文学文本中隐藏着大量空间信息.过去的文学研究侧重时间维度,对空间维度重视不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相当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对地域文化、家族文化、作家人生轨迹变化及文化中心转移等空间方面问题的研究,然而这些空间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的书写与叙事方式[1].并且,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构建往往体现了作家的审美倾向与审美个性,以及他们的创作理想与创作目标[2].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3],运用地理空间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为文学地理学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道路[4].近年来,以文学空间研究为中心的文学地理学逐渐兴起,具有校正传统线型思维与拓展新的文学空间的双重意义[5].目前,对文学地理空间的分析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从气候、物候的差异性和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着眼探索文学空间的形成背景[6-7];从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关注人物个体的行为特征,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行为空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8];对某一作者诗词的创作地、描述地进行统计,以文学作品的空间模式分析文学家的人生特性[9-10].但是,文学地理学研究成果还不成熟.要想得到地理学真正的认可,需要重新认识文学作品,不仅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地方文本,承载着地方的经验,还需要关注隐含在文学空间过程中的地方权力更迭和话语争夺等实践议题,更要研究文学作品对重塑和再现地方的重要意义[11].以Barnes为代表的学者将文本看作是研究地方及其意义的途径.所谓文本是指与书面表达相关的一系列表达方式的集合,甚至包括所有相关的文化产物,这些文本包括诗歌、小说、故事、传说等文学作品形式,有着丰富的对空间现象和景观的描写,它们体现了作者对地方的理解和解释地方的努力[12].文学地理学不仅要关注文学或文学空间,也应注重文学作品背后的地理要素分析.文学作品是基于文学家生活体验的文本描述,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具有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的现实意义.从感应地理学的视角而言,空间感知(Spatial cognition)是对结构、实体和空间关系的内心描绘或认识,换言之,是对空间和思想的重建和内在反映[13].因此,诗词中提及的地名往往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如诗人或以眼前景展现自身所处空间环境(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长安",孟郊《登科后》),或以心中事勾勒出一个比实际所处更为辽远的地理时空(如"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中的"条支""天山",李白《战城南》).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下建构的,发掘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地理空间特征意义十分重大.既可挖掘作者在创作之时无意间追求的这种地理空间意识,又可追寻作品中可能留下来的地理空间的痕迹[2].而对历史时期文学作品的空间意向构建进行时空分析则可探讨区域历史发展的空间轨迹,展现人地关系模式的变化乃至历史重心的转移.本研究基于GIS技术,以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为数据源,进行地名提取.并应用多种点模式分析方法挖掘中国历代诗词地名提及所反映出的中国诗人空间感知格局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对分析中国历史重心的转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数据来源及处理1.1 地名数据来源及预处理1)诗词数据源诗词数据源为"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辞典工具书"[14]中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和《新诗鉴赏辞典》[15],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诗词集成著作,一共收集了4 522首诗词,年代跨越从周朝至现代.2)地图数据及投影古诗涉及各朝代底图通过《中国历史地图集》[16]进行矢量化获得,新诗及汇总的底图以国家测绘局审定通过的现代中国矢量边界为准,所有图件均基于Albers等面积投影进行点分布模式分析计算.3)时期划分分析时空格局,首先涉及时期的划分.目前尚无学者提出文学地理研究的时期划分方案.综合考虑中国历史阶段和文学阶段,本研究按如下3个原则进行统计周期划分:一是时代特征聚类,将时代特征相同的诗词划为同一时期,而最直接的时代特征聚类是朝代;二是数据量足够,若划分出的时期样本量不足,结果的可信度也会降低;三是时期尽量细分,以提高变化趋势分析的时间分辨率.实践中,应以第一原则为划分基础,在此之上依第二原则将数据量不足的时期进行合并,依第三原则将数据量富余的时期拆分,最终划分出周秦汉魏六朝、唐前期、唐后期、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20世纪等共计9个统计周期.其中,周秦汉魏六朝属因数据量不足依第二原则合并的时期;唐前期和唐后期属因数据量富余依第三原则拆分的时期.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从杜甫处断开,将唐诗分为唐前期和唐后期统计.4)地名属性、类型与位置界定诗词中地名的统计范围为诗词标题、序文、正文、注文中直接或以指代词间接提及的点状地名.各提及地名统计属性字段见表1.表1 地名属性统计Tab.1 Attributes of placenames字段名字段含义解释TYDM 统一地名该地的标准名称,一地多名取通行,古今异名取今名DM 地名诗中对某地有别于统一地名的提法TJCS 提及次数该统计时期诗歌样本中该地名的出现次数,同一首诗重复提及同一地名计一次JD 经度该地名所处的经度WD 纬度该地名所处的纬度JWDBZ经纬度备注当经纬度存在争议、不确定性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时,备注经纬度确定的依据SR 诗人提及该地名的诗人ZP 作品提及该地名的作品将诗词中提及的地名根据其范围和含义界定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类.如江南、蜀、天山等尺度级别的空间意象界定为面状,苏州、巫山、滕王阁等尺度级别的空间意象定为点状地名.此外,将过于细碎的地物指向归并到其所隶属的更具全局意义的地名以点状统计.如"龙天浩劫余孤塔,海岳书生别旧庵"中的"塔"和"庵"都是甘露寺中的具体地物,以甘露寺为地名统计.由于点状为主要提及的类型,本研究仅关注点状地名时空格局特征,不分析.对诗词中涉及地名的经纬度的获取有如下5种方法.①直接法:即能够方便地确定位置且没有争议的地名,如"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②特征点法:对空间尺度较大但可视作点状地名选取特征点,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即泰山)",以泰山主峰玉皇顶为特征点统计;③历史地图法:如"杨生倜傥权奇者,万里骁腾渥洼马"中的"渥洼"是已经干涸的古湖名,但《中国历史地图集》[16]中有标注,则对历史地图进行配准以获取经纬度;④近似替代法:如"碣石东浮三绛色"中的"三绛",统计源辞典以句意分析认为"三绛"是"三雾(敕雺山的译名)"之误,又据《云南山川志》"敕雺山在嵩盟县东四十里"可推算大致位置进行近似替代;⑤句意分析法:如"秋光远送芙蓉驿,乱石还过打顿滩",这是诗人被贬雷州之作,则可知诗人是沿北江顺流而下,诗题"韶阳夜泊"指明诗人今夜宿韶阳,"远送"说明"芙蓉驿"在韶阳上游且根据其是一个驿站可推测这是诗人昨夜所宿之地,并根据一般行船速度确定其大致位置,"打顿滩"则应在韶阳和芙蓉驿之间.1.2 地名概况最终在4 522篇样本诗词中,获取到3 657个位置可考的点状地名,概况见表2.其中,清、20世纪提及中涉及了欧美和日本的地名,在进行平均中心计算时对结果干扰大,剔除之,但本数据包括分布于中亚、蒙古等今中国周边地区但在古代有密切联系乃至管辖关系的地名;另外本表不包括位置不可考的地名.表2 样本概况Tab.2 Samples overview时期样本诗数位置可考点数提及次数周秦汉魏六朝 795 172 326唐前期 465 368 715唐后期 491 292 485五代北宋326 103 170南宋 317 185 298元653 180 373明257 219 328清633 416 671 20世纪 585 182 286总计 4 522 2 117(含时期间重复) 3 6572 地名点模式分布的描述方法诸多地理事物以点的形式存在于地理空间,对于点数据而言,空间点模式分析主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空间位置探索其分布模式,常见的点模式有纯随机空间模式、聚类模式、规则模式等,并发展出基于密度、距离、联系等的众多点模式分析方法.诗词地名提及也是一种点模式并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诗人的空间感知格局和社会历史环境,对其聚散属性和集聚位置的考察有重要意义,选取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分析.2.1 最近邻指数法最近邻指数法是分析点数据聚散趋势的一种方法,由Clark和Evance[17]提出,基本原理是:计算每一个点和最邻近点的距离然后取平均,比较这个平均值与理论随机分布值的比值以衡量数据分布模式.计算方法是:式中,d-min为n个点的平均最邻近距离,∑(d-min)为服从泊松分布的理论随机分布.当R>1时,空间点呈均匀分布,R理论上的最大值约为2.15,此时空间点呈均匀的六边形分布;当R=1时,空间点呈随机分布;当0<R<1时,空间点呈集聚性分布;当R=0时,表示点呈彻底的集聚状态,即所有的点集聚到一个空间位置.2.2 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法是基于属性加权的点区域展布测度方法,由Silverman[18]提出.离散点数据如果直接用图表示,往往难以直观并定量分析其空间趋势.核密度估计法可以得到研究对象密度变化的图示,空间变化是连续的,又有"波峰"和"波谷"强化空间分布模式的显示[19],所以是分析诗歌点状提及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在二维空间中一个常用的核密度公式为:式中,h为阈值,n为点数.2.3 平均中心与标准差椭圆平均中心可以很好地反映诗词点状地名提及的分布重心或诗人籍贯重心,对平均中心位置随统计周期变化的考察可以分析诗人空间感知重心或籍贯重心的变化趋势.其计算公式为:式中,(xi,yi)为提及点坐标或诗人出生地坐标,wi为提及次数或诗人样本诗数.标准差椭圆是由Lefever提出[20]的一种分析点数据方向分布的方法.研究采用标准偏差为1.0的椭圆,其中包括68%的数据,方位角反映地理要素分布的主趋势方向(即正北方向沿顺时针旋转到椭圆长轴的角度),长轴和短轴分别表示地理要素在主趋势方向和次要方向上的离散程度.其方位角Q、x轴标准差、y轴标准差计算公式分别是:式中,(xi,yi)为提及点坐标,wi为提及次数,x~i、y~i表示提及点到平均中心的坐标偏差.3 诗人空间感知的时空分布模式分析诗词地名提及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统计表明,诗人在诗词中提及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周遭环境亲历的记述(眼前景),二是因追怀过往(提及过往生涯经历的地名)、憧憬未来(期待出现于将来人生的地名)或回望历史(使用历史典故而连带的古地名)而提及构架于诗人心中的空间意向(心中事).所以,诗人的空间感知是一个立体过程,不仅代表诗人作诗当时当地的空间要素,更包括过往生命的空间信息延续、未来生命期许中的空间构成以及国家、历史在诗人心中的空间投影.但从传统的文学角度进行定性描述难以发现和量化一定历史时期诗人感知的宏观格局,借助以上点模式分析方法,从诗人空间感知的聚集性、空间分异、时序变化角度展开分析. 3.1 诗人空间感知的聚集特征分析对各时期诗词提及地名点的最近邻指数的计算结果见表3.各时期地名点最近邻指数R值均小于1,说明地名点呈聚集分布,诗人的空间感知存在区域不均衡.本文所得结论与李文娟[20]的研究结果一致:李白诗提及地名的最近邻指数R=0.499,杜甫诗提及地名的最近邻指数R=0.408.最近邻指数指标值在0.4~0.55之间,表明诗歌地名提及点在时期层面和诗人层面均呈聚集分布特征.表3 地名点分布最邻近指数计算结果Tab.3 Computing result of nearest neighbor index时期最近邻指数时期最近邻指数周秦汉魏六朝 0.531 元 0.477唐前期 0.443 明 0.523唐后期 0.464 清 0.414五代北宋 0.626 20世纪 0.508南宋 0.4163.2 诗人空间感知强度的时空分布地名提及次数反映了诗人对该地的空间感知强度,以地名提及次数为权重,基于自然断裂点分类法得出历代和历史时期加总感知强度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诗人空间感知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周秦汉魏六朝(图1a)提及最多的地区是洛阳所在的河南中部一带,其次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以及山东西部,这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他次一级的高提及区有南方的太湖和洞庭湖周边,这是当时吴文化和楚文化两大区域文化中心;在北方有幽州附近和雁门关附近两大高提及区,带有边塞、战争色彩.从范围来看,高提及区北起燕山,西抵汾渭河谷和巫山,南达长江流域.唐前期(图1b)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提及量显著提高,改变了周秦汉魏六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格局,长江沿线提及量也整体提高.受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蜀地生活的影响,四川地区的提及数明显增加.唐后期(图1c)长安一带提及数进一步极化,受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的战乱影响,华北地区提及区较唐前期明显降低,江南取代洛阳一带成为次高提及区.宋代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也在感知重心上得到表现.五代北宋(图1d)存在开封一带、长安一带、三峡一带、江汉一带、江南一带几个提及量相当的高感知核,表明此时处在从以北为主到以南为主的转变节点.南宋(图1e)在继承北宋整体格局的基础上,由于战争的失利疆域退到大散关-淮河线以南,并先后定都建康(今南京市)、临安(今杭州市),江南地区的提及数明显提高,完成重心南移的过程. 元代(图1f)存在江南和关中两大高感知核,此时的关中地区已不再是政治文化中心,但元曲作家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在文本中借长安、关中意象表达铺叙,怀念盛世,所以提及量仍然很高.元朝定都大都是今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统一的中国政权的首都,北京地区的提及量开始上升.明代(图1g)和清代(图1h)江南仍然是提及量最高的核心区,这与当时的文化重心完全南移、诗人普遍出生在江南有关,据统计[21],明代共有状元89人,其中江浙两省占37人,清代有状元98人,江浙两省占47人.另一方面,伴随元代政治中心北移,北京一带提及量稳步增加,明代已与关中相当,至清代仅次于江南.此外明清时期云南、岭南地区的提及量开始增加,侧面印证这两个地区的发展.20世纪(图1i)北京一带超越江南成为提及强度最高的地区,关中地区仍为第三极,其中的提及往往是诗人因为战乱和国家衰亡而对长安产生怀念.将历代点状提及进行加总,统计各地点总被提及次数(图1j),结果发现,提及最高的地区是关中和江南,其次是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北京地区.中国整体高提及区位于明长城以南,陇山-巫山以东,南岭-武夷山以北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地区.图1 历代提及的地名点位空间格局Fig.1 Spatial patterns of placenames mentioned in previous dynasties3.3 地名提及点的分布中心与趋向从诗词地名提及的标准差椭圆来看,周秦汉魏六朝至南宋(图1a~图1e)受长安-江南两大提及中心的西北-东南向分布影响,标准差椭圆长轴方向皆呈西北-东南向,且椭圆离心率大,说明地名提及方向性明显.元代(图1f)开始定都北京使北京地位上升,明代至20世纪(图1g~图1i)地名提及呈江南-北京-长安三足鼎立格局,椭圆离心率降低而趋近于圆,分布方向性削弱.图2展示了历代诗词空间感知重心、样本诗人籍贯重心、人口重心的转移变化,图中感知重心和籍贯重心基于公式(3)、公式(4)计算获得,诗人人口重心改绘自胡焕庸、张善余[22].感知重心从周秦汉魏六朝到唐西移,唐到宋元往东南移,南宋明显偏南与南宋政权只领有大散关-淮河线以南有关,元、明开始折向西北,清代出现再次向南的反复与大量样本诗人怀念前朝拒绝北上参与南明抗争有关,20世纪明显偏西北是因诗人感慨国家衰亡而大量提及长安、西域地名,总体上呈现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图2 人口重心、籍贯重心与感知重心转移Fig.2 Shift of population center、hometown center & cognition center感知重心、人口重心、籍贯重心的转移趋势间具有相似性,但相比于人口重心的变化幅度,感知重心的变化相对较小,更加稳定.诗人籍贯重心总体较人口重心更加偏东,说明受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影响,东部地区比于西部地区更易产生诗人.4 诗人空间感知的时空异质性4.1 诗人空间感知的不均匀性从统计结果发现,诗人的空间感知具有核心-轴线特点,核心是诗人大量提及的区域,如诗人家乡附近、工作地附近、首都附近等诗人长期居住、生活的地域或者有重要地理意义的节点.轴线为连接核心之间的提及量相对较高的交通廊道,是诗人在核心之间迁移留下的轨迹.最终,统计时期加总后的诗人空间感知呈核心-轴线-背景面格局.全国意义的核心有如长安、江南、北京、洛阳等,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全国意义的轴线有洛阳和长安之间的晋豫峡谷,江南与北京之间的运河沿线、洛阳和北京之间的太行山东麓等.由于20世纪交通方式的变革使诗人在核心之间的迁移速度加快,轴线基本消失,形成一个个孤立的核心.点状核心与线状轴线串联成网分割出若干弱感知的背景面,最主要的背景面处在长安、洛阳、江南、江汉等感知核心之间,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历代人口重心、诗人籍贯重心、感知重心基本都落在这一背景面.4.2 诗人空间感知的演化诗词中提及的地名可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类,相比于人文要素而言,区域自然基底条件相对稳定、变化缓慢,所以主要是由人文要素的变动牵引时代间感知重心的转移.参考葛剑雄[23]、邹逸麟[24]、蓝勇[25]等对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重心转移趋势的论述,发现诗人感知重心的转移与之存在联动关系,分析认为,诗人的空间感知格局反映诗人的人生轨迹和社会状态,而人的人生轨迹和社会状态又根植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正是历代经济、政治、文化重心此消彼长的牵引促使诗人空间感知重心时空格局的变动.从统计结果而言,诗人空间感知的变化幅度相对于人口、经济、政治、文化而言较小,说明诗人的空间感知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还受到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影响,具有空间上的空间惯性和时间上的历史加成性.空间惯性如长安地区从元朝开始直至20世纪,虽然已不再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仍然是全国重要的感知核心,其已经成为诗人在空间上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标识.历史加成性如唐诗频繁提及汉代意象,唐代以后的诗歌中频繁提及汉代、唐代意象,汉唐成为诗人在时间上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标识.5 结束语研究从"诗词地名提及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出发,通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分析,从实证视角测度这一文学现象背后的空间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轨迹.研究探讨了诗人空间感知模式,认为诗人空间感知不仅体现作者当时当地的状态,还有过往生命历程的烙印,对将来生活的期许,更根植于社会历史背景,受一定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并存在联动变化规律.未来的研究可基于这一人地关系视角出发,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入发掘文学地理现象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关系.从微观上,可将空间感知分析立足于对生命历程的研究,从行为地理的角度探讨人地关系这一物质联系对人的意识表达(既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的影响,将丰富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杨义.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J]. 学术研究,2007,50(9):129-135.[2] 邹建军, 刘遥.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J]. 世界文学评论, 2009,4(1):41-46.[3] 金丽君. 论文学地理学中的地理空间问题——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

安仁古镇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利益被忽视的现象

安仁古镇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利益被忽视的现象

133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8月下半月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古镇旅游成为成都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大邑县的安仁镇,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大邑县的东南部坝区,建制于唐代,拥有刘氏庄园、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馆27座、建川博物馆聚落等独具垄断性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中国博物馆学会冠名为“中国博物馆小镇”等。

对于安仁镇来说,古镇旅游,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且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部分古镇居民被“边缘化”的现象,不仅仅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影响了安仁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公馆、传统民居,古镇传统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保护与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在安仁古镇野外实习,现场随机向当地参与旅游业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进行访谈和实地考察,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的。

通过拍照、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手段获取了料。

调查问卷有两个,其一是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小城镇建设调查,二是安仁博物馆小镇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为被调查居民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第二部分为居民从安仁古镇旅游开发中受益的情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一些看法。

三、结果分析(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小城镇建设调查,男性与女性各站50%,各个年龄层次的分布大体均匀,不同的行业也各有代表,但是以商业和服务业居多,各个收入层次各有覆盖。

安仁博物馆小镇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调查,其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51.61%,女性占48.39%,大体相当,此外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和多个参与旅游的形式,安仁博物馆小镇旅游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的月平均收益的各个层次也有覆盖。

调查样本基本上囊括了各个性别、年龄层次,行业和收入水平等居民。

从以上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分布来看,说明本次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安仁古镇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被忽视的现象1.古镇居民旅游收益被忽视的现象安仁古镇旅游收益被忽视的现象是指古镇社区居民获得的旅游收益较少,被推向了古镇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被忽视。

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论文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以成都市沙河为例学生姓名何志敏院系名称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地理科学班级2010级3班学号2010100311指导教师胡燕老师完成时间2013年5月1日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以成都市沙河为例学生姓名:何志敏指导教师:内容摘要:水源地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初始环节,水质和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用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鉴于此,以成都市沙河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将生态风险评价引入河流水源地评价中,根据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层次分析思想建立成都市沙河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发现,对沙河水源地生态风险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为N元素和P元素,二者的权重都为0.37。

研究结果可为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决策提供数量化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环境风险生态风险评价成都市沙河水源地Content abstract: the water source is the initial link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water, water quality and safe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ater secur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hengdu of drinking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view of this, to chengdu shahe water source as the study area,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assessment of river water source,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 thought established chengdu shahe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sourc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water source of shahe ecological risk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larger factorfor N and P element, both the weight of 0.37.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quant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isk decision theory basis and data support.Key words:environmental risk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hengdu shahe water source目录一、绪论 (4)1.1、研究背景 (4)1.2、生态风险及生态风险评价 (4)1.2.1 风险 (4)1.2.2 生态风险 (5)1.2.3 生态风险评价 (5)二、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6)三、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7)3.1 研究对象 (7)3.1.1 研究区域界定 (7)3.1.2 受体分析 (7)3.1.3 评价终点 (7)3.2、风险源分析 (7)3.2.1 风险识别 (7)3.2.2 风险源描述 (8)3.3 效应分析 (8)3.3.1 暴露分析 (8)3.3.2 危害分析 (8)3.4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8)3.4.1 生态风险评价指数体系 (9)3.4.2 评价指数的计算 (9)四、案例分析—以成都市沙河为例 (11)4.1研究区域概括 (11)4.2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11)4.2.1 沙河目前的环境现状 (11)4.2.2 受体和评价终点 (11)4.2.3 风险源分析 (11)4.2.4 暴露及危害分析 (12)4.2.5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13)4.2.6 风险源的综合权重 (14)4.2.7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15)五、结果与讨论 (16)六、参考文献 (17)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以成都市沙河为例一、绪论1.1、研究背景生态风险评价是指定量地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之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是伴随着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

全国所有大学的地理学专业名录

全国所有大学的地理学专业名录
/jdgk/index.php?cata=ci / http://202.194.185.130/ / / / http://211.64.32.2/bumen/dzxydlx/idex00.htm /www/lyx/ / /dlx/index.htm
地理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临沂师范学院 环境与旅游学院
德州学院
地理系
泰山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滨州学院
地理旅游系
枣庄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南阳师范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许昌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师范大学 -->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系
/chn/yxjs/index1.asp?id=11 / http://218.6.128.149/ http://210.41.176.13/gz/dili/
院系网址 /index.htm / /cn/ /zihuan/
/ / /acadamic/res.asp
北京 大学名称 1 北京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 4 北京林业大学 5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国地质大学 7 首都师范大学 天津 1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邢台学院 石家庄学院 邯郸学院 山西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 自治区 内蒙古师范大 学 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刘梦【摘要】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fers to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 region��s land.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monotone research method, the incomprehensive content despite the hierarchicalre⁃gional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ingleness of research object were summerized, pointing out that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is the major method to evaluat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prospection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trend is to combinethe“qualitative”with“quantitative”and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research was given.%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个区域土地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能力的反映。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专业介绍十一、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85年的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

2001年,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资源与环境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此外,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还在课程与教学论授权点中招收地理课程教学论方向的科学硕士,同时在地理方向招收教育专业硕士。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8年的招生专业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名。

其中,具有教授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8%。

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2007年被评定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开设的城市土地管理、植物地理学2门课程是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建有设备较为先进的地理科学中心实验室,同时还建有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沿线和省内外一大批房地产公司为基地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实践基地。

长期以来,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非常重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并积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改革步伐,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为西部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和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咨询电话:028-847608198476065484765488学院地点: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地理科学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院所、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规划与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人文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学与世界经济地理等。

胡焕庸线和中国季风区界线下人口分布的相异分析

胡焕庸线和中国季风区界线下人口分布的相异分析

胡焕庸线和中国季风区界线下人口分布的相异分析黄倩;苑全治【摘要】为了解胡焕庸线与中国气候的关系,通过2016年人口数据,从人口密度角度展示出胡焕庸线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表达人口空间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与季风区边界相似的胡焕庸线意味着气候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揭示出的中国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的原因,论证了胡焕庸线的合理性,为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22【总页数】3页(P160-161,164)【关键词】胡焕庸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GIS地理空间分析;关系【作者】黄倩;苑全治【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已达13.90亿[1],相当于18.67%的世界总人口。

中国幅员广阔,受地形、气候因素等影响,人口分布呈现出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的空间分布规律[2]。

1935年胡焕庸先生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3],该线作为著名的人口地理学界线,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承认和引用[2-4]。

同时,中国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的影响,东部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在季风的影响下各个地区降水总量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季风区因此成为了人口集中的地区。

“胡焕庸线”是重要的人文地理界线,而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边界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前者是通过人口分布状况总结出的规律,后者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比较二者在表达人口东西差异上的异同,以对中国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及其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2016年全国各市(县)人口统计数据、行政区域面积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7年统计年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中期考试
《植物地理学》试卷B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3页,5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2、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题(9分,每小题3分)
1.被子植物
2.聚药雄蕊
3.物种
得分评卷人
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
1.列出3个具有翅果的科。

2.孢子植物包括那些类群?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有何区别?
4.毛茛科有哪些特征比木兰科进化?
5.写出三个具有柔荑花序的科。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题(6分,每小题1分)
1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颈卵器植物。

3.()菊科植物的花冠常常变态称为冠毛。

4 ()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植物。

5.()松柏类植物的果实常常成球果状,故称为球果植物。

6.()四方茎、对生叶、植物体多具香味是唇形科植物的特征。

得分评卷人
四、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国际上制定的植物命名法规为
(),其中第一个字为(),为名词,第一个字母下必须大写,第二个字为(),一律小写。

2.颈卵器植物包括()、()和
()三类。

3.豆科植物共同的特征为

)。

4.樟科植物的花药开裂形式为
()。

5.通常情况下,被子植物分为
()和
()两个亚纲。

得分评卷人
五、问答题(45分,每小题15分)
1.比较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不同点。

2.如何区分具有单叶的小枝与复叶?
3.列举菊科植物的进化特征。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中期考试
《植物地理学》试卷B卷评分细则
一、名词解释题(9分,每小题3分)
1.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荣和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它们具有真正的花,具有双受精现象,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

2.聚药雄蕊
植物的雄蕊群花丝分离,花药聚合
3.物种
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
1.列出3个具有翅果的科。

木兰科、榆科、槭树科
2.孢子植物包括那些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筑物、蕨类植物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有何区别?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种子裸露种子被子房包被
胚珠无心皮包被胚珠有心皮包被
不形成果实形成果实
4.毛茛科有哪些特征比木兰科进化?
草本,叶分裂或复叶,有两侧对称花
5.写出三个具有柔荑花序的科。

杨柳科、胡桃科、山毛榉科
三、判断题(6分,每小题1分)
1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颈卵器植物。

3.(×)菊科植物的花冠常常变态称为冠毛。

4 (√)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植物。

5.(×)松柏类植物的果实常常成球果状,故称为球果植物。

6.(√)四方茎、对生叶、植物体多具香味是唇形科植物的特征。

四、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国际上制定的植物命名法规为(拉丁双名法),其中第一个字为(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为(种加词),一律小写。

2.颈卵器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三类。

3.豆科植物共同的特征为(子叶肥厚,荚果)。

4.樟科植物的花药开裂形式为(瓣裂)。

5.通常情况下,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亚纲。

五、问答题(45分,每小题15分)
1.比较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
低等植物
Lower plants
高等植物
higher plants
形态无根茎叶的分化(原植体
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
维管束系统无有
生殖器官单细胞多细胞,构造复杂
胚合子发育离开母体,无胚
(无胚植物)
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有胚
(有胚植物)
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
弱强
生活环境水生、潮湿或动植物体内陆地
类群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
2.如何区分具有单叶的小枝与复叶?
a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

b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

c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

d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3.列举菊科植物的进化特征。

绝大多数为草本,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其生命周期。

花高度集中成头状花序,花有分工,盘花负责传宗接代,边缘花负责招引昆虫。

花萼特化,帮助果实散布
异花传粉,雌雄蕊异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