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反思
《汉族民歌》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汉族民歌》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汉族民歌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一、实录部分在汉族民歌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这一民族音乐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倾听传统的汉族民歌,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开始欣赏和理解这一音乐形式的美妙之处。
本节课以《茉莉花》为例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汉族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我告诉他们,汉族民歌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曲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喜悦和热爱。
接着,我播放了一段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们感受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美。
接下来,我给学生们分发了歌词,并让他们跟随音频一起唱歌。
学生们在歌曲的旋律中,展现出了充分的参与和投入。
他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达出对人民生活的热爱和对汉族音乐的向往。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汉族民歌对学生们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可能过于注重歌曲的欣赏和表演,而忽略了学生们对汉族民歌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向学生传授关于汉族民歌的知识,以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互动环节上,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羞涩。
对于这一问题,我将更加注重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计划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最后,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我应更加丰富多样地挖掘汉族民歌的丰富资源。
除了茉莉花外,还有许多经典的汉族民歌值得进行教学。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样的学习材料和音频,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节汉族民歌课堂的实录与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资源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音乐欣赏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一、引言敕勒歌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为流传。
在教授敕勒歌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敕勒歌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授敕勒歌之前,我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导致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清晰的方向,学生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因此,对于今后的教学,我将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教授敕勒歌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敕勒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不足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今后,我将尝试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是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教授敕勒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和热情。
这对于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置小组竞赛或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评价,我才能了解学生对敕勒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在教授敕勒歌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导致我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够全面了解。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业、测试和表演等,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资源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授敕勒歌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我主要依靠教科书和黑板来进行教学,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资源,如音频和视频等。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今后,我将积极探索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放牛歌教学反思
放牛歌教学反思放牛歌是一首流传于中国乡村的传统民歌,它以朴实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放牛娃在大自然中放牧牛群的情景。
在教学放牛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放牛歌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了解中国乡村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选择其次,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丰富。
放牛歌的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流畅,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除了教授歌曲本身,还可以引入与放牛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乡村生活、农耕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歌曲。
教学方法的应用再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放牛歌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歌曲的文化内涵,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放牛娃的生活。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此外,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放牛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效果的评估最后,反思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如学生的演唱表现、对歌曲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的变化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学反思的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传授放牛歌这首歌曲。
同时,教学反思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歌词或旋律,以此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幼儿园教案:音乐《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歌曲学生可以辨别它们所属类别。
2.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二)教学难点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提问】刚才我们进入教室所听到的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你知道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学生讨论回答:是中国的音乐,有二胡、扬琴、唢呐、笛子等。
2.老师弹唱民歌《康定情歌》引出中国不仅有特别动听的音乐,还有别具特色的歌曲。
【板书】课题《中国民歌》师: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区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本本节新课《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层层递进老师介绍中国民歌,什么是民歌?引导学生讨论各要素,老师归纳板书。
【提问】民歌的“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作民歌?学生讨论回答: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相传的、音乐朴实、即兴演唱出来的,易于流传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定义、演唱场合、风格、形式及目的。
民歌教学反思
一、音乐的语言情景的设计《龙船调》导入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让学生用普通话读那段对白,自己再用湖北方言带入,我让学生用普通话读那段对白,自己再用比较夸张的湖北方言带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进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互动、活跃的教学气氛带领学生很快的进入状态学习气氛较好也是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
我始终认为只有老师进入了状态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学习情绪,在教学时可以使学生可以尽快进入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听乐曲的理解。
使学生对带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乐曲产生兴趣,对主体旋律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再加上师生互动,学生掌握的基本不错,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通过多媒辅助教学,并科学进行引导,使整堂课内容变得丰满起来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改教学给学习带来乐趣。
不足之处: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知识点的不准确,名歌的类型分类,龙船调既有小调为主,但是歌曲开头又有山歌的风格的名歌类型,在这个问题上我出现了很低级的错误,说明对知识掌握没有特别严谨,以后上课一定精益求精。
我却觉得自己的课堂调控不够理想,有些问题都是稍微的讲了一点,没有再深一点的挖下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还应该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通过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欣赏歌曲时,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应从民歌的类型中发掘问题,从而一步一步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是学生参与稍微薄弱了些,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来表演,以后会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
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
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
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汉族民歌-课后反思
课后反息
类及归纳、总结这三种体裁的音乐特点,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
提问学生回答听后的感受,教师就说出来了。
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时间太少,教师讲的有点多。
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才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让学生自己搜集了与本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视听资料,这对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分辨、探究民歌及民歌风格的形成就更深刻一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上课的激情和基本素质我都是拥有的,但是要做到更好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
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更具魅力——《中国民歌》案例及反思
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更具魅力——《中国民歌》案例及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创编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本课例是以高中音乐基本理念为指导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本课题是选自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这一节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本课时为第2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用歌曲本身的特点感染学生,用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引领和指导学生,加入节奏律动配合,通过视、听、唱、动、创编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与创作过程感受、掌握中国民歌以及本土民歌汕尾渔歌的风格特征,从而完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现场演唱一段汕尾民歌《擂咸茶》(碰铃伴奏)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的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是从哪方面可以判断出来?(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二、巩固复习1.运用自制的微视频(表格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的所学内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民歌体裁的风格特征。
2、实时检测:展示谱例,聆听老师范唱的《沂蒙山小调》(铃鼓伴奏),让学生对这首民歌进行听辨分析,再引导学生总结其调式和体裁。
3、《沂蒙山小调》简介三、拓展学习1、展示汕尾民歌谱例,提问:老师课前演唱的这首汕尾民歌又属于什么类型的民歌呢?2、观看一组渔民照片,初步了解渔民生活。
3、汕尾渔歌简介:汕尾渔歌,汕尾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讲解:汕尾渔歌属于场合分类方面的民歌。
5、学唱汕尾渔歌《擂咸茶》(1)观看《擂咸茶》演出视频片段,初步感受《擂咸茶》的音乐特点,并提醒学生观察: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展示谱例,逐步学唱简谱、歌词(3)展示编配好的律动合奏谱,请4位学生用四种课堂小乐器按照谱例的节奏进行演奏,剩余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加以自主设计的动作配合,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大家一起演绎《擂咸茶》。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以其朴素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
本次在大班音乐课上,我们选取了这首民歌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定得不够明确。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我只简单地写明了希望学生了解《渔舟唱晚》这首歌曲,并能够学习和演唱它。
然而,这个目标比较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到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清楚地设定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元素、技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其次,课堂组织和时间安排需要改进。
在本节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演唱,每个小组都有一段时间来练习和表演。
然而,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有些小组的表演时间较短,而有些小组则时间较长,导致了课堂的不平衡。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参与表演。
此外,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
在本节课中,我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音乐能力进行个别指导,而是将所有学生都纳入了同一个组织和演唱的活动中。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以便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最后,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需要优化。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集体演唱和小组表演的方式来学习和演唱《渔舟唱晚》这首歌曲。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不擅长合作和表演的学生可能不太友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个人练习的环节,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学习歌曲。
同时,我还需要准备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乐谱、音频和视频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歌曲。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分析,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也得到了一些改进的思路。
大学音乐民歌教学反思
大学音乐民歌教学反思引言:音乐民歌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大学音乐民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反思的地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教材选用问题1.1 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比例目前大学音乐民歌教学中,传统民歌和现代民歌的比例存在失衡的现象。
在传统民歌中华夏文化的瑰宝和记载着人们智慧结晶的精神财富,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民歌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它们代表了时代的精神,并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了解当代社会。
1.2 地域特色的体现大学音乐民歌教学应该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民歌,它们彰显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然而,一些教材仅仅侧重于典型的民歌形式,忽略了各地区不同的民歌特色,影响了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全面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2.1 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大学音乐民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重要,但仅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操作,亲自演唱民歌,感受民歌的魅力和表达方式,并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演唱,以提升学习效果。
2.2 教学资源的优化大学音乐民歌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和音视频教学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学生参与度问题3.1 学生活动安排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在大学音乐民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音乐民歌的学习和活动中来,通过合唱、独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而有些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之间存在关联性不强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2 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创新大学音乐民歌教学中,应该创新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初中自编民歌教案反思
初中自编民歌教案反思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我明确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民间音乐。
同时,通过自编民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自编民歌的过程中,不仅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了极高的创新热情,这使我深感欣慰。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自编民歌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出发,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歌曲。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创作中不断积累和提高。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解、示范、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自编民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又能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我还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然而,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可能过于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而忽视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自编民歌的过程中,我要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创作中不断成长。
同时,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自编民歌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总之,在编写这篇初中自编民歌教案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国民歌集锦 唱歌 茉莉花课后反思 _精选
《茉莉花》课后小结
皆山中学王秀丽
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等审美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歌曲中的美和丰富情感,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以及民族音乐的魅力!
我把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
一、学唱《茉莉花》,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与体验歌曲,让学生充分体会本首歌曲的柔美、流畅。
二、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三、拓展训练,采用比较法从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来引导学生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学情上看,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欣赏与鉴赏能力增强,所以在学唱环节之外我还设计了东北、河北版《茉莉花》的听赏,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评委老师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个专题,教学的部分内容安排了五个省份的民歌,分别是四川的《槐花几时开》、江苏的《拔根芦柴花》、青海的《上去高山望平川》、辽宁的《猜花》以及广东中山的《对花》。
我在备课的时候满怀信心,因为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有人明确指出: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为其他民间音乐创作提供丰富营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所以,我以满脑子的激情备完课,要把民歌的重要性和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传道给学生们。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引言:民歌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中班的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以《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为题,探讨中班民歌教学的设计及反思,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设计中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特点。
对于民歌教学而言,选择适合中班儿童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富有活力的民歌,如《小白兔乖乖》、《两只老虎》等。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儿童舞蹈、手工制作等,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熟悉民歌的歌曲,包括旋律和歌词。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或者由教师示范唱歌,让孩子们跟随学唱。
2. 引导儿童理解歌词。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说出歌词中的关键词,了解其含义。
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展开讨论,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歌曲的节奏。
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让孩子们跟随节奏敲打。
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敲打手腿、拍手等。
4. 学唱歌曲并合唱。
分散唱和合唱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感知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唱不同的部分,然后合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在民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唱歌,要求学生模仿。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唱歌。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模仿能力。
2. 互动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问题解答、讨论、分组演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游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歌曲接龙、歌词填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4. 舞蹈法:将民歌与舞蹈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江南》是一首中国传统民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背景介绍
1.1 《江南》的历史渊源
1.2 《江南》的曲调特点
1.3 《江南》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2.1 帮助学生理解《江南》的意境
2.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2.3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3.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江南》的演唱视频
3.2 分组学习,让学生合唱《江南》
3.3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4.1 通过声乐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2 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意境
4.3 进行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江南》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5.1 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3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在教学《江南》这首传统民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歌曲本身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燕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燕子教学反思简短
《燕子》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简介《燕子》是一个经典的中国民歌,以其抒发爱情之情感和婉转动人的歌词而闻名。
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燕子》作为教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认识到使用《燕子》进行教学存在着一些优点与不足,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优点1. 文化传承《燕子》是一首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歌。
使用《燕子》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同时,通过学习《燕子》的歌词和曲调,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情感审美。
2. 情感表达《燕子》的歌词非常婉转动人,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燕子》的歌词和情感表达,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演唱《燕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并提升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音乐欣赏与欣赏能力《燕子》的曲调悠扬动人,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燕子》,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学习欣赏各种音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燕子》演唱,比较各版本的差异和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不足1. 歌词理解难度《燕子》的歌词使用了一些文言词汇和古代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并解释其中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燕子》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情感内涵。
2. 曲调演唱难度《燕子》的曲调相对较高,演唱起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需要适度考虑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唱歌能力,合理安排各个学生的角色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演唱活动,并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美好与乐趣。
3. 教材单一性虽然《燕子》是一首优美的民歌,但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于《燕子》作为教材,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化。
中国民歌一课的教学反思
《中国民歌》一课的教学反思汇文中学董珊欣赏教学主要通过听觉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是培养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欣赏音乐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中国民歌》是一节欣赏课其教学目标是:介绍中国民歌,初步掌握民歌的基本知识。
能够感受和听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
熟悉和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是:民歌的历史与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是:掌握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赏音乐方法,即通过综合、归纳、对比等形式能够区分民歌的体裁,总结其各自的特点,作到灵活掌握,这样能够发挥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首先从学生对民歌了解程度的实际出发,由学生谈对民歌的理解而导入新课。
然后从概念入手,弄清什么是民歌,并通过电脑屏幕显示民歌的题材和体裁,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在欣赏民歌体裁第一类,劳动号子《澧水船工号子》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一幅劳动的场面,通过歌曲内容感受音乐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在劳动中的实用价值,更加热爱劳动。
在欣赏信天游这两首山歌中,我还结合了语文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加强了学科间的协调。
通过欣赏《放马山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这两首山歌之后让学生总结山歌的音调、节奏、乐段结构三方面的特点,这样提高了他们的总结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而后又欣赏民歌第三类体裁,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翻身五更》,使学生对小调和山歌进行对比分辨,先由教师范唱,学生感到亲切、直观,给他们以初步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接着播放录像,通过彩色画面和优美的旋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主动性,这也符合心理学中所讲,运动的色彩鲜明的刺激物能引起和保持人的随意注意。
从而使学生顺利的将易混淆的山歌和小调区分开,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
高中音乐 走近汉族民歌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中第四单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第一个章节。
本章节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民歌体裁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歌与音乐风格的成因、特点,了解民歌与地域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以不同地域的四首民歌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体验活动与多媒体为媒介,在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域民歌的音乐特点及成因的同时,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思考、传承及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历程感恩与本堂课可取之处:(一)从体验中分析,畅学各民族民歌在课堂中,我们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活动。
学生们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分析出成因。
在《澧水船夫号子》教学部分,教师与学生即兴合作演唱船工号子,体验一领中和,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将“班级”这艘大船开往理想的彼岸!在讲解西南色彩区民歌时,全班同学用手势描绘出来的旋律线条,场面唯美、壮观,仿佛即兴的手势舞在教室上演。
音乐活动的设置让班级学生加强了凝聚力、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 二)运用视觉冲击,摆脱枯燥白话在课堂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场景视频来代替苍白的语言描述,增强课堂的真实情景,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澧水船夫号子》的部分,我们选择了无声的视频进行场景预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不同的流域配上不同的船工号子,学生们在尝试过后自信心倍增、学习兴趣直线上升;在西北色彩区民歌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进而分析出民歌成因,执教教师搜集了当地民众赶着牲灵、唱着信天游、洗着衣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等视频拼接在一起,并亲自配上旁白,加入音乐,将学生们带入西北穷苦的生存环境,体验西北民歌的质朴、苍凉。
(三)融入信息技术,为课堂添彩信息技术的融入,让课堂有了一种现实版的穿越感,迅速提升了课堂气氛。
1. 问卷星:教学引入的环节,我们加入了问卷星的分析结果图表,把对学生们的问卷调查通过图表数据展示了出来,简单、清晰、明了,又保护了学生们的问卷隐私;2. 拍照上传:把学生自己编创的旋律投上屏幕,并与班级同学一同再次视唱,学生自豪感倍增;3.草料二维码:学生们在课后自行组建团队,完成作业,扫码上传。
茉莉花教学反思
茉莉花教学反思《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民歌。
在教授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能够准确演唱《茉莉花》,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韵味,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导入环节播放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包括江苏民歌版、通俗唱法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同一首歌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有些仓促。
这让部分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时,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和指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突出教学重点,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扎实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示范法、练习法和欣赏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我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演唱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练习时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模仿,没有真正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可以通过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词的意境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也有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有些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和音乐基础差异,导致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够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教师的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心得
——让民歌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学生的问题常常令我感到尴尬。
今天在上第四节课时,因为课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我想让学生在课间听些民歌。
只听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只要不是课本上的歌曲就行,最好放流行歌曲”我对他的要求哑然。
不可否认,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的最主要接受群体,他们伴随着流行音乐的节奏而成长。
流行歌曲在创作上本身就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更容易为青少年所认可、所接受,也更容易对其情感的变化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而做为我国民间艺术瑰宝之一的民歌却被学生视为“土得掉渣”,无人问津。
面对如此状况,该如何在他们身上注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元素,让他们渐渐走近民歌并感到民歌的博大精深,提高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呢?无疑,这给音乐教师出了一道难题,教科书上没有将流行音乐进行引入,且学校视流行歌曲为“毒蛇猛兽”。
学生又偏好流行音乐,该如何是好?
其实,流行音乐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坦白说,现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精品之作,好的流行歌曲同样具有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本质的作用。
也确实有许多的歌曲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与其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我们不妨结合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流行音乐适量的加入到教学中去,这样音乐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就学生一听内容是“古典音乐”或“民歌”,便哀声一片的现象。
我在教学《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时,先让学生听赏了由李娜演唱的《黄土高坡》、《信天游》等通俗歌曲,把学生带入了西北腔的境界。
我还选了腾格尔的《天堂》,搜索了由戴玉强、吴雁泽和西部农村流行民歌手阿宝三人共同演唱的内蒙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由吴雁泽一人演唱的传统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两段歌曲作对比欣赏,学生一下就被阿宝那富有山区特点,音色高亢明亮、的特别嗓音吸引住了,紧接着的是戴玉强那宽厚、稳健的嗓音和吴雁泽的洪亮、宝刀不老的演唱巧妙有机地结合成一种形式自由的歌唱体裁。
这种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随后播放由吴雁泽一人演唱的这首传统民歌时,学生很快从音乐的变化中找到了答案——两首歌曲在表现风格上存在着差异。
学生快速而准确的回答,无疑为继续欣赏民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拓展与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你听过的流行歌曲中,有哪些民族的音乐元素在其中体现了出来?这下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光是周杰伦的歌曲同学们就说出了一大串:《霍元甲》、《东风破》、《千里之外》、《菊花台》、《本草纲目》等等。
就同学们的回答,我作出评价:著名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在举办独奏音乐会时说到,周杰伦在歌曲《菊花台》中对古筝的使用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了古筝,作为民族音乐工作者,她非常感谢周杰伦对民族音乐传播作出的影响。
R&B歌星王力宏通过在西北地区采风,创作出了《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等传唱广泛的歌曲;陶
喆的《苏三说》、“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
近年来流行歌曲《月亮之上》是蒙古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的成功典范。
陈明演唱的《快乐老家》、刀郎的音乐专辑中《情人》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不胜枚举的一系列音乐作品都与其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并都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听了我的总结,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它们的源头都来自于自己从不问津的民歌。
最后,我让同学们齐读了冼星海的一句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在课后,学生纷纷收集了传统版和现代版作比较的内蒙民歌《森吉德玛》、《嘎达梅林》,腾格尔演唱的《天堂》、《蒙古人》等。
学生的这些行为让我惊喜地发现,他们已经爱上了民歌!这一切来的那么自然、那么真切,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正如一位学生在作业中写道:“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民歌的博大精深,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活水,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我们坚信,民歌随着时代的步伐会走得更潇洒,步履更轻盈,更加繁荣昌盛,根深叶茂,我们喜欢民歌,让民歌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