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简介1、作者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等和长篇小说《审刺》《城堡》和《美国》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的“暴君”。
卡夫卡取得法学博士后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
1917年开始患结核病,只活了41岁。
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一生未婚。
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
他对中国的文化怀有特殊的兴趣,有人说他是“西方唯一中国式的作家”,他钻研过中国哲学,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作品特色介绍卡夫卡的作品表现了“异化”和“悖谬”的哲学命题。
“异化”指“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语)。
《变形记》则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人创造的“物”如金钱、机器、生产力方式,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人,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非人”与动物有何区别?变成“甲虫”也就很自然了。
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用现实主义手法写非现实主义的内容),这就构成了“卡夫卡式”的小说。
“悖谬”指“一个事物两条逻辑线的相互矛盾与抵消”,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对父母和妹妹有着深深的亲情,可是变甲虫后,他的亲人着急的是他不再能为家挣钱,甚至成了“家丑”和“家庭负担”,于是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要把他“弄出去”,他在孤独中悄然死去,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开始“新的生活”。
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分析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3.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习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难点:学习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电影 变形记》片段,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并介绍作家卡夫卡。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小说,概括小说情节,思考以下问题: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
变成甲虫后的格里高尔有哪些遭遇?
3. 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4. 艺术特色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叙事视角、荒诞手法、表现主义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5.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分析 变形记》中所体现的现代人的困境。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变形记》教案(精选
《变形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变形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阅读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形象特征及其变形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变形记》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深刻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的深层含义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主人公形象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变形记》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3. 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讲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形象特征。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形象: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深层含义: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变形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进一步了解卡夫卡的文学特点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变形”主题的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的深层含义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2.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3. 作业设计: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变形的理解。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变形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变形记》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熟悉小说中的各个角色,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变形记》的原文阅读材料。
2. 教师准备的简化版故事梗概。
3. 学生提前阅读并准备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变形记》的世界,如“如果你有超能力,你会做什么?”或者“你是否相信人可以变成动物?”等。
2. 知识讲解(20分钟)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奥维德(Ovid),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
然后,以简化版梗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重点解释一些关键词汇和复杂句式。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 主人公的变形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个变形对他的生活和个性有何影响?。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6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变形记》精品教案 1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
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考虑高一学生要进行军训,学校要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庆放假等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
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
(3)掌握象征、荒诞等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品对人性的探讨,提升人文素养。
(2)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困境与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普通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昆虫的故事。
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困境和人性的异化。
2.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社会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变形记》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情节。
(2)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象征、荒诞等角度分析作品。
(2)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5. 写作练习:(1)以“如果我变形”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及思维品质。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习作完成情况,评价写作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变形记》的主题和手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1.2 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概述:《变形记》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卡斯特罗在一天早晨突然变成了一只昆虫的故事。
(2)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1.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象征手法。
(2)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段落,解读象征意义。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变形记》及作者阿尔贝·加缪。
(2)梳理课文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主人公卡斯特罗的变形、家人对待他的态度等。
(4)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看法。
(5)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对《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2)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3)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思考。
2.2 教学改进(1)在讲解象征手法时,可以结合更多实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在分组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引导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n English,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municate effectively.(3)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相关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变形记》的作者弗朗茨·卡夫卡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引发学生对小说中主人公变形原因的思考1.3 教学活动播放《变形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了解和期待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变形记》第一章,了解主人公及故事背景第二章: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类似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变形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类似现象2.4 作业布置第三章: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3.1 教学目标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如生理变化、心理状态等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如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状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变形对主人公的影响3.4 作业布置第四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4.1 教学目标探索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4.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恐惧、孤独、绝望等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主人公变形的原因、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意义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5.4 作业布置第六章:小说中的象征元素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分析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虫子、镜子、房间等探讨象征元素如何暗示小说主题,如孤独、异化、人性等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象征元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象征元素对主题的暗示作用6.4 作业布置第七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变形记》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与《变形记》主题相似的其他作品,如《动物农场》、《1984》等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相关内容,比较与《变形记》的异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阅读的收获7.4 作业布置第八章:小说中的角色塑造8.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如主人公、家人、同事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来塑造角色形象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角色塑造的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角色塑造对小说的意义8.4 作业布置第九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9.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叙事技巧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技巧探讨这些叙事技巧如何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识别并分析叙事技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叙事技巧对小说的意义9.4 作业布置第十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4 作业布置第十一章: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11.2 教学内容分析《变形记》反映的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阶层、道德观念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如何反映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小说的影响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与社会文化现象相关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11.4 作业布置第十二章: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1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1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描写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12.4 作业布置第十三章:小说的艺术特色1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小说艺术鉴赏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语言、情节、角色塑造等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探讨这些艺术特色如何体现小说的独特魅力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艺术特色13.4 作业布置第十四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14.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变形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变形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4.4 作业布置第十五章:课程反馈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问卷,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15.3 教学活动学生提交课程反馈问卷教师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15.4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程反馈问卷,积极参与课程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变形记》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课程导入、主人公变形原因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小说中的象征元素、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小说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小说的艺术特色、课堂总结与拓展思考、课程反馈与评价等环节。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变形的基本法则,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变形实例,引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变形记吗?”2. 讲解:讲解变形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基本法则。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变形设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变形设计。
6.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教学2. 内容:(1)变形记定义、分类和应用(2)变形基本法则:平移、旋转、翻转(3)创意变形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变形方法,设计一幅创意变形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形设计,进行课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变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创意变形设计的要点和实际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创作过程。
4. 作业设计:要求创意独特,运用至少两种变形方法。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一、教学难点:图形的翻转、旋转等变形方法的运用1. 翻转:指导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变形记》教案教案《变形记》教案教案(精选16篇)《变形记》教案教案篇1梁玉秀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变形记》是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葛朗台因一场意外变成了一只昆虫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作品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变形记》,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主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挖掘主题,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5. 现实反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主题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作品主题时的思路和深度。
3. 现实反思:评价学生能否从作品中汲取教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地组织了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使其能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成长,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作品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变形记》原著及相关评论、解读文章。
2. 多媒体资源:相关影视作品、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变形记》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形记》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形记》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活动准备】1、《小嘎啦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活动过程】1、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2、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3、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4、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小嘎啦”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
《变形记》的教案
《变形记》的教案《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变形记》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变形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讨论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
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情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二、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情节心情或态度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格里高尔惶恐、回忆忍受痛苦绝望秘书主任惊骇、逃走父亲恼怒、驱赶打击厌弃母亲惊骇躲避`昏厥冷漠妹妹关心生气厌弃第二课时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重细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变形记》教案3篇
【导语】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然变化中有着⽆穷⽆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想象⾃⼰变成另⼀种东西,写⼀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习作1变形记》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具有丰富的想象⼒,从⽽发展学⽣在想象中激发⾃⼰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课时 教学⽬标 1.以《草⾍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标。
2.学⽣交流合作,确定题⽬写作⽂。
教学过程: ⼀、回顾课⽂,激发想象 1.谈话:《草⾍的村落》⼀课作者的⽬光随着爬⾏的⼩⾍,去草⾍的村落作了⼀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的喜爱和对⼤⾃然的热爱。
2.学⽣交流:课⽂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世界? (草茎组成了粗⼤的森林,⼩⾍成了游侠,随着草⾍与同伴的⼀路招呼,“我”来到了草⾍的村落。
在草⾍的村落⾥,“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甲⾍村民;看到了“街道”“⼩巷”;看到了像南国少⼥般的花⾊斑斓的⼩圆⾍;看到了像庞然⼤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匆匆的⽣活……) ⼆、重温课⽂,学习表达 1.《草⾍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名同学汇报。
2.学⽣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拟⼈、⽐喻等修辞⼿法,将⼀个草⾍世界⽣动地展现在⼤家⾯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的⼩⾍,把它想象成了⼀位“游侠”;看到花⾊斑斓的⼩圆⾍,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看到振动翅膀的甲⾍,把它们想象成“⾳乐家”;看到推着⾷物⾏⾛的甲⾍,把它们想象成从远⽅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甲⾍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使⼀只只美丽的⼩甲⾍深深地印在读者的⼼中。
2023年《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
2023年《变形记》教案(精选8篇)《变形记》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人声的各种变化。
2、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让自己变化声音,并用标记来表示。
3、体验模仿各种声音带来的快乐。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声音和视频。
【活动过程】一、游戏打招呼导入活动,比较声音“粗细”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请坐!2、配班老师藏于幕后,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听,是谁呀?再听!师:到底是谁呢?请这位老师走出来!师:哇,原来是孙老师呀!孙老师跟我们打了两次招呼,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一次粗、一次细)。
3、幼儿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回应问好。
师:我们也把声音变一变来跟孙老师打个招呼吧!〔孙:小朋友们好!——幼:孙老师好!(粗细)〕4、尝试设计不同的标记表示声音的粗、细。
师:如果用两个标记分别来表示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你觉得怎样设计合理呢?谁来试一试。
二、幼儿变化不同的人声,并用标记记录。
1、幼儿自由探索变化声音的方式,并用标记记录。
师:刚才我们用了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来说话。
除了粗细变化,你还能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哪些变化呢?师:请你试着变一变、说一说,然后设计标记将声音的变化记录在这张纸上。
(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师:记录好了可以说给旁边的人听一听。
2、幼儿介绍记录表,并大胆在集体面前演示。
师:请小朋友把记录表送到黑板上来吧!谁愿意来介绍一下!(3-4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并用一句话演示声音的变化方式。
)教师小结:哇,我们的声音有这么多变化,可以变粗变细、变大变小、变快变慢,还可以变得高兴和难过,真神奇!3、师:这么多标记你们都看得懂吗?有没有问题要问的?4、看标记变化声音玩“声音变变变”的游戏。
师:我们看着标记图玩个“声音变变变”的游戏吧,怎么玩儿呢?我们一边唱《拔萝卜》的歌,一边看老师点的标记图来变变你们的声音,可以吗?(幼儿齐唱《拔萝卜》三遍,教师由易到难指标记,幼儿根据教师指示的标记来相应变化唱歌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教学目的:1.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欣赏人物性格。
4.如何认识表现主义小说。
教学重点:情节、人物、主题。
教学难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预习与情节一.课前布置预习课文,阅读语文读本之《〈变形记〉评析》。
二.教学导入:中国小说史——鲁迅小说——外国小说流派——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三.作者作品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详细介绍见教师用书)四.背景介绍: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五.下面对课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D )A.偌大(ruo)重听(zhong)积攒(zan)黏性(nian)B.羞赧(nan)挪动(nuo)颤抖(chan)踅过(zhe)C.咂巴(za) 跺脚(duo)昏厥(jue)瘸子(que)D.皱褶(zhe)蜷缩(juan)愣怔(leng)一瞥(pie)E.思忖(cun)撂下(liao)譬如(pi)胸脯(pu)六.成语积累:① 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怒气冲冲目不转晴不由自主突如其来B.疲惫不堪引人注目不可思议一愁莫展C.仁至义尽气喘吁吁六神无主难以执信D.小心冀冀精疲力竭精神焕散食不甘味②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少不更事无济于事全神贯注居高临下B.不着边际为期不远赫赫业业泛泛之交C.微不足道心平气和冥玩不化凭水相逢D.心荒意乱闲言碎语飞短流长无可奈何七.归纳三部分情节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
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
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
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八.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讨论)☆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九.布置作业:课外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一.概述内容: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
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二.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四.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的?提示: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
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
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
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
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
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
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
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
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
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
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
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
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
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五.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
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
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六.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
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七.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联系本课内容,你怎样看?(自由发言)八.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同情。
九.布置作业:仔细阅读小说,并认真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第三课时分析艺术特色一.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提示: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二.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
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三.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提示: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
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
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
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四.这篇小说中的“荒诞”无处不在,试具体说明。
提示: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
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
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五.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提示: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六.《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