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分析命题思路,感知题目难度与风格;2.见微知著,感知全国命题风格;3.调整心态,准备应考方案。
土鳖提示:先做题,再看视频。
古文常识部分一、【2006复旦大学】博雅杯知识竞赛部分试题1.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正确的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A.小楼一夜听春雨 B.位卑未敢忘忧国C.读书本意在元元 D.纸上得来终觉浅2.在以下名句中,哪种表现出“无我之境”?。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这一文言句子的句式属于。
A.判断句 B.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介宾结构后置4.“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宋氏学盗》)与“岂天之所与?”中的“与”字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5.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谋次》)与“全国为上”的“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军为上,破军次之B.故兵不顿而利可全C.故今墓中全乎为王人也D.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写秦人的奢华、浮靡时有这样几句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下列与“金块珠砾”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金玉良言B.蓬户瓮牖C.瓮牖绳枢 D.渔夫樵父7.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句中的“春秋”一词的含义是。
A.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名B.一年,四季C.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D.年龄【蟑螂才尽点评】曾经有人问土鳖:“老师,你对复旦自主招生有研究吗?”土鳖云:“有啊!”“那你告诉我该如何准备呢?”土鳖云:“不用准备。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第一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3、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第二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欣赏前人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一种文学熏陶。
下面是分享的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高中经典古诗词及其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精选赏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一》-中国古诗词首页唐诗宋词古诗考题诗词名句古诗名文古诗鉴赏元曲鉴赏文章阅读┃唐诗栏目李白的诗白居易的诗孟浩然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集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柳宗元的诗王昌龄的诗韩愈的诗刘禹锡的诗韦应物的诗崔颢的诗岑参的诗集刘长卿的诗王勃的诗李颀的诗集元稹的诗集初唐四杰李贺的诗集张九龄的诗唐诗精选唐诗名句进入频道┃宋词栏目欧阳修词集苏轼的词范仲淹的词李清照词集辛弃疾的词柳永词集王安石诗词晏殊的词晏几道的词张先的词秦观宋词姜夔的词周邦彦的词贺铸的词陆游诗词吴文英的词宋词精选鉴赏宋词名句进入频道┃唐诗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全诗翻译与赏析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诗赏析翻译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赏析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诗三百首视频朗读动画版》赏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全诗翻译赏析进入频道┃宋词精选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最高楼》鉴赏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全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词翻译赏析吴文英《风入松》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史达祖《三姝媚》“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全词翻译赏析进入频道┃诗词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赏析“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三月晴的作者出处及全文赏析“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诗鉴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鹊桥仙》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鹊桥仙》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露的七⼣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死不渝,⼜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
⼀说指牵⽜、织⼥⼆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
暗度:悄悄渡过。
⾦风⽟露:指秋风⽩露。
李商隐《⾟未七⼣》:“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风⽟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相聚。
语出宋⽟《⾼唐赋》。
【赏析】 借⽜郎织⼥的故事,以超⼈间的⽅式表现⼈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九⾸·迢迢牵⽜星》,曹丕的《燕歌⾏》,李商隐的《⾟未七⼣》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也曾吟咏这⼀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意⾼远。
这是⼀⾸咏七⼣的节序词,起句展⽰七⼣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间“乞巧”的主题及“⽜郎、织⼥”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凄美。
借⽜郎织⼥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郎、织⼥的爱情模式的特点,⼜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度凝练的名⾔佳句。
这⾸词因⽽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炉,叙写牵⽜、织⼥⼆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中考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中考古诗词阅读与赏析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姜志刚【课标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做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感悟,包括把握诵读的节奏,借助写作背景的提示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形象,体会诗歌写景抒情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选择题的考查一般是对上述考点的综合考查,要求选出赏析正确或不正确(有误)的一项,选项的内容可以涵盖上述考点涉及的任何一个方面,如名句的理解赏析、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之处等等;一般要选的选项是半对半错,读题和读选项都要仔细,要把选项都读完。
可以使用排除法,比较选项。
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选择题是综合考察。
2010年无锡市(一)(3分)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因此,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之作,来到故地时,因感到高兴,看到那婀娜的细柳,顿生怜爱,同时,“柳”“留”谐音,更有依依不舍之情。
所以D选项中的“柳树”是实写。
【考点概述】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⑷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⑸旧时飞絮:化用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九:“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古诗词《寒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导语】这是⼀⾸清新淡雅⽽⼜韵味⽆穷的友情诗。
下⾯分享的古诗词《寒夜》原⽂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寒夜》 宋代:杜⽾ 寒夜客来茶当酒,⽵炉汤沸⽕初红。
寻常⼀样窗前⽉,才有梅花便不同。
【译⽂】 冬夜有客来访,⼀杯热茶当美酒,围坐炉前,⽕炉炭⽕刚红,⽔便在壶⾥沸腾。
⽉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枝梅花在⽉光下幽幽地开着。
【注释】 ⽵炉:指⽤⽵篾做成的套⼦套着的⽕炉。
汤沸:热⽔沸腾。
元朝揭傒斯《寒夜》: 疏星冻霜空,流⽉湿林薄。
虚馆⼈不眠,时闻⼀叶落。
当代阿袁(即陈忠远)《寒夜》: "⼤国何⼈怜,纷纷为⼩我。
寒夜风⾬声,⼴厦万间破。
" 【赏析】 这是⼀⾸清新淡雅⽽⼜韵味⽆穷的友情诗。
诗的前两句写客⼈寒夜来访,主⼈点⽕烧茶,招待客⼈;后两句⼜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别有⼀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样。
整⾸诗语⾔清新、⾃然,⽆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回味⽆穷。
“寒夜客来茶当酒”,⼏被当作⼝头话来运⽤。
常在⼝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不着思考,脱⼝⽽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句,就可以让⼈产⽣很多联想。
⾸先,客⼈来了,主⼈不去备酒,这客⼈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时夜敲门”,主⼈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觉得怠慢客⼈。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定不是俗⼈,他与主⼈定有共同的语⾔,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与客⼈夜间在⽕炉前,⽕炉炭⽕刚红,壶中热⽔滚滚,主客以茶代酒,⼀起喝着芳⾹的浓茶,向⽕深谈;⽽屋外是寒⽓逼⼈,屋内是温暖如春,诗⼈的⼼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
三、四句便换个⾓度,以写景融⼊说理。
夜深了,明⽉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意地牵⼊梅花,于是⼼⾥觉得这见惯了的⽉⾊也较平常不⼀样了。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忆江南·江南好》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古诗词译文及赏析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忆江南·江南好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忆江南·江南好》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
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译文该争辩的却不争辩,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
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不要你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
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
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
像王魁负桂英。
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注释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
又名《鸿门凯歌》。
致争:争气。
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文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经典高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导语】古诗词是古代⼈们抒发内⼼情感的出⼝,是表达⾃我的⼀种⽅式,富有中华⽂明特有的美感。
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寻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中古诗词赏析精选 短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何! 譬如朝露,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惟) 青青⼦衿,悠悠我⼼。
但为君故,沉吟⾄今。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何时可掇?(明明⼀作:皎皎)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相存。
契阔谈讌,⼼念旧恩。
(谈讌⼀作:谈宴) ⽉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不厌⾼,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
译⽂ ⼀边喝酒⼀边⾼歌,⼈⽣的岁⽉有多少。
好⽐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们啊,你们令我朝⼣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今。
阳光下⿅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旦四⽅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中深深的忧思,喷涌⽽出不能停⽌。
远⽅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宴饮,重温那往⽇的恩情。
⽉光明亮星光稀疏,⼀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周却没敛翅,哪⾥才有它们栖⾝之所? ⾼⼭不辞⼟⽯才见巍峨,⼤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愿天下的英杰真⼼归顺于我。
鉴赏 《短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个乐曲的名称。
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收集的同名有24⾸,最早的是曹操的这⾸。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还有《长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帝曹丕《燕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艳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