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分立、唐朝安史之乱等;(2)掌握每个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3)学会用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及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转折时期的矛盾和冲突;(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每个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 运用史料对比法,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4.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每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收集相关史料,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思考;(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意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学生做好笔记,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伟大的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
“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四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5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
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3、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要点(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四、过程和方法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的第7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内容包括:真理标准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起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段历史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本课中所涉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转折点,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历史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2.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史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7《伟大的历史转折》2.历史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重要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李凤娟周家庄中学《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以洋思教学模式为基础,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事求是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不因人取言,不因人废言”的理性态度和健康情感;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在这危难关头,一位伟大的人物力挽狂澜,使中国摆脱了动乱,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成就了一个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课的第一个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三、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明确了学习目标,我们来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交流三步,青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认真完成自学。
1、认真自读课本P38—P39“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3分钟)2、思考下列问题,简略写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5分钟)a对于中共中央“两个凡是”的方针,你感觉如何?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结果怎样?你同意这个观点吗?c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几方面,标出关键词。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唐朝的盛世等;(2)掌握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转折点的相关史实;(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学会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转折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转折点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概述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转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转折,历史转折的意义何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特点及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提到的几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秦统一六国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强调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三课时:汉朝的建立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朝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汉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朝的繁荣与强大。
3.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汉朝疆域图,加深对汉朝的认识。
第四课时:唐朝的盛世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盛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唐朝盛世的历史意义,强调唐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表达、创新等方面。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history 教材;2. 图片:收集与历史转折相关的历史图片;3. 视频:寻找历史转折点的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唐朝的盛世等。
(2)认识历史转折的含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转折的过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转折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转折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及其原因和影响。
(2)历史转折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历史转折的发生原因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历史转折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与历史转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案例。
(2)整理历史转折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提问:同学们认为历史上哪些事件可以称为“历史转折”?为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历史转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案例。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历史转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小组交流:(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小组报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等;(2)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各个历史转折时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的概念;(2)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2)重点讲解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道相关的历史题目进行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历史转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组织一次历史知识竞答比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的历史转折知识。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的人物,扮演其角色,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该人物在历史转折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掌握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2. 教学重点•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3.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4.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思考等方式学习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探究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5.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正式教学(40分钟)–第一节课: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2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组织学生合作阅读,探究明清两代政权更替的原因、影响等问题。
–第二节课: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2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要求学生结合历史文献和自己的思考,评价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3.练习与巩固(15分钟)–配置一些习题、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掌握程度。
6. 教学评估•通过试题、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通过课堂表现、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教授《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程时,我发现学生对历史转折的概念并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采用了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这一概念,这种方式显然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对于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
例如对于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我通过PPT展示等方式提供直观的图表和文字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合作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而对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我则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述,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择与设计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台交流收集到 的材料。教师提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 的“单干”有没有区别?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强调和让学生认识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公有制,并不是分田到户 了,这与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符合 的。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好年头、好兆头》。教师提问:此歌歌 唱的是我国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我国的改革开放开
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
济开放区的地理笵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
决心和力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
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知道改革
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
碍等) 学生学习能
学情分析 力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
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热情也很高,有利于
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伟大的历史转折》
称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转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等。
2.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本章节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标内容】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它的重大历史转折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理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学生通过教师所给出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认识平反冤假错案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能够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对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的认同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
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精选5篇)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了解邓小平的事迹,总结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主要靠教师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互动、情境、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2、学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看影视,辩证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吗?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初中历史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初中历史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横县陶圩镇一中陈青源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___”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热情也很高,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和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本文针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进行探讨。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前,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细读。
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可以进行教材的摘选和改编。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以“说史论史”方式进行导入。
教师可以讲一讲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历史故事,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知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路向民主的转折。
因此,教师应该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具体化,并配合适当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比如,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等等。
教师也可以通过拓展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所涉及到的人物、背景、事件等。
3.讨论环节在讲解完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增强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例如,“为什么欧洲各国要进行殖民扩张?殖民的结果对殖民地和殖民地人民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活动环节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知,可以安排一些活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分组进行“拍摄历史纪录片”、“制作历史模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历史知识。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活动环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同时,也要确保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谭远深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四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5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
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3、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要点(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四、过程和方法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动乱视频片段2、【教师活动】: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
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
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4、【学生活动】: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5、【教师总结】: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第二部分:学习新课(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教师活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
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2、【教师活动】:出示“两个凡是”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
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教师活动】: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
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
第六部分:布置作业【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
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
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
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
教学反思部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
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
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
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
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
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
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
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
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
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
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师生(1)(2)两度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教师声音由大到小,最后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记忆,学生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知识储备。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
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