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史料价值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史料价值
张莉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满文档案约有200余万件(册)。
满文档案是清朝统治者在实施各项统治中,以满洲语言文字撰写的各项公务文书,经整理归档形成的档案。
清朝以满语文为官方语言文字,这是清朝特有的规定,它不仅体现清统治者的民族统治特性,而且提高了满洲自身的社会地位。
本文从满文档案形成入手,详细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档案的概况,进而分析满文档案对研究工作的史料价值。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新疆历史档案及其整理出版工作
2.近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编译出版概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哈萨克档案述要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有关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
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主要档案分类法摘要第一历史档案档案馆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档案机构之一,其档案分类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历史文献。
金融学_中央财经大学3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金融学_中央财经大学3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提出“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有单举一事,觉其无足重轻;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观点的学者是()答案:梁启超2.《积微翁回忆录》的作者是( )答案:杨树达3.《治史三书》的作者是( )答案:严耕望4.中国古代史学者搜集史料的一般步骤是( )①查阅正史②搜集史书以外的其他文献③收集正史以外的史书④搜集文献以外的实物、口碑等史料答案:①③②④5.伪作《石达开遗诗》的是答案:高天梅6.以下日记已被学者判定为伪作的是答案:景善日记7.以下观点错误的是伪书的出现都是由于经济利益8.主张“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的学者是答案:胡适9.一档馆所藏1000万件明清档案里,除了汉文档案之外,最多的是答案:满文10.档案之所以被称为档案,主要是由于答案:经过特定的工作程序集中保管11.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2.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管答案:明清档案13.以下不属于皇帝下行文书的是答案:题14.晚清时期有圣训存世的帝王包括①道光帝②咸丰帝③同治帝④光绪帝答案:①②③15.下列著作中与另外三部性质不同的是答案:《建国方略》16.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馆藏主体是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档案17.以下档案资料汇编里由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是答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政要的个人档案不包括答案:孙中山19.以下认识错误的是答案:民国中央政府档案保留得都比清代完整20.南部县衙门档案收藏于答案:南充市档案馆21.坊间所称的“大溪档案”是哪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档案答案:蒋介石22.“大溪档案”现在收藏于答案:“国史馆”23.台湾地区建设有“胡适档案数据库”的机构是答案:“中研院”近史所24.“中研院”史语所主要整理出版答案:明清档案25.收藏“石叟文库”的重要历史人物是答案:陈诚2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共包括①正编②续编③三编④四编答案:①②③27.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处为外国商船来往口岸后,地位最突出的是答案:粤海关28.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是答案:赫德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的《中国海关密档》是赫德和谁之间的通信答案:金登干30.《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答案:戈公振31.香港地区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答案:《遐迩贯珍》32.上海强学会会刊是答案:《强学报》33.研究系的政论刊物是答案:《改造》34.近年新出版的全集里部头最大的是答案:《袁世凯全集》35.大清邮政局成立于19世纪答案:90年代36.以下不属于学生日记的是答案:《周佛海日记》37.回忆录作为史料的局限性包括①回忆者可能因记忆模糊导致讹误。
02概论第二章 档案事业
第二章档案事业一. 单选题(共20题)1. 我国于()年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
B.19802. ()是指国家行政当局为征求档案工作意见建议而依法设立的顾问性组织。
D.档案咨询机构3. 1958年,()创办档案系,这是我国档案成人高等教育的开端。
D.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4. 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管理(),标志我国高等档案教育的创立。
A.特种教席5. ()是我国最早专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机构。
C.崇实档案函授学校6. ()是专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
C.部门档案馆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集管理()两朝及以前各朝中央机构形成的档案。
D.明清8. (),中央书记处正式批准开放历史档案,我国第一次出台了开放档案的政策。
B.1980年5月9. 到()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地方档案馆普遍建立。
D.196510.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1956年—196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的规划目标。
C.地方档案馆11. 1952年,我国第一个专门档案馆——()成立。
A.国家地质资料馆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批准设立国家档案局。
A.1954年11月8日13. ()指出:全部敌伪档案“经过初步分类登记以后,应妥善地保管起来,片纸只字也不得再有损毁或遗失。
”B.195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14. 1951年2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在原“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旧址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这是()的前身。
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5.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国家机关开展“行政效率运动”,视文书档案为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把“()”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A.文书档案改革16. ()的下发,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观后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观后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宝库,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献文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关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观后感。
进入档案馆的瞬间,我就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折服。
宏伟的建筑,石雕墙面和大理石地板,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
久违了的馆藏文物、珍贵文件和照片引发了我的无限好奇心。
在浩如烟海的档案室中,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走进了各个历史时代。
每个文献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承载着深深的历史记忆。
从春秋战国到现代革命,档案馆完整地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档案室内的工作人员专业而周到,他们熟练地处理着海量的档案,确保其保存和分类工作的高质量。
即使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料,他们依然能够提供热情而专业的引导和解答。
这无疑是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莫
大赞扬。
除了展示历史文物和档案资料,档案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历史。
我特别喜欢档案馆的交互式展示,通过触摸屏和虚拟现实技术,我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生动。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参观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传承。
它不仅是历史的宝库,更是一个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我由衷地推荐每个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都来到这里,亲身感受那份震撼和敬畏,感悟历史的伟大和智慧。
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参加意大利米兰赛会史料(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严
裕
广东 人
监 生
查纬 藩
南 京城 内
瓷 器
江 西
扇子
苏 , k l 1
水 晶器
苏 州
价 值 号 数 重 量 容 积
一千 六百元 八箱 计八 号
八百 元
四百元
五百 六十斤 五迈 当见 方
维普资讯
.
赴赛 人 ( 籍贯 、 姓 张人杰 名、 业) 职
三 百 三 百 五 百 五 百 二 臼 五 十 五 百 ( ) 元
数 四十五箱
计 四十五 号
重 量 二干 五百斤
容 积 六 丈方
共 占地 十一丈 方
赴赛 人
( 贯、 名、 籍 姓 职业 )
舒清莲
浙 江杭 州人 商务 总会议 员 设 浙江省城
营业 所 ( 牌号 、 址) 地
( 贯、 名、 籍 姓 职业 ) 林 天如 浙 江青 田县人 贸易生理 营业 所
( 号、 址) 牌 地
林永 源 杂货店
青 田谷 口
赴赛物 品类
产 地
石 器
青田
瓷 器
广东
坭器 竹 木器 茶 叶 细 扇 钱 剑
宜兴 上 海 青 田 杭 州
温州
价 值
营 业 所
浙 江乌程 县人
江苏候 补知 府
( 牌号 、 地 通运 总分行
址)
在 巴黎
赴赛 物 茶 叶 瓷器 绣货 丝 毛 银器 玉器 铜 泰 紫 景 纸草 器 刻 紫沙 牙 漆 雕 象 品类 毯 玛瑙 器 蓝 扇 竹 木 器 器 紫 晶
产 地 汉 口 江 西 【天 津 苏卅 广东 广东 苏 京 江 北 杭州 州 定 宜兴 福 嘉 广东 福 州 广东 京 北 扬 州 价 号 值 二 千 千 七 二千 一千 年 千 百 四千 — 八 百 百 — 二 六百 一 一 九 —二 七 —
档案的脉络——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感
档案的脉络——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感这周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我国目前建馆时间最久、保存档案最多的国家档案馆。
档案馆收藏着如此多珍贵的档案资料。
我有幸听到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讲解。
在一个展厅内,收藏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文件。
有皇帝的诏书,有妃嫔册封文书,有古代的地图,还有古代收藏这些资料的容器。
在那里我还登陆了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网站,在搜索框里敲入关键词,搜索档案。
在电脑中我看到了好多有趣的资料,比如赈济文书,甚至有后人记录的全彩图片。
这些都是明清时代的真实反映。
看这些档案,就是直面了历史。
它与我以往阅读历史书的体验完全不同。
历史的承载物就在我的面前,整体和细节都一览无余,历史变得这样鲜活,栩栩如生。
尤其是一些小细节,是在任何书中都读不到的内容。
那些有趣有料的事都藏在一卷卷文书中,在字里行间,在一切图像中,需要研究人员仔细搜寻,最终才能被广大群众所知。
我突然觉得档案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开始,如果没有保存这些东西,我们将无法真实了解过去,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根基。
档案馆就是历史的宝库,是可以寻到根基的地方。
我以前对档案馆有着一个死板的概念:不就是保存资料的。
档案工作所做的的确是保存资料,但是如何保存好资料,也是一门大学问。
作为需要深厚人文素养积淀的艺管人,我们必须要学会和资料打交道。
而档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资料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其中饱含着档案管理人员的艰辛。
比如说文献复制,要将档案及文献复印、还原、扫描、拍摄。
还有装订,要先整理好,编号、填写目录、打孔,经过一系列工序。
像电子版的档案,还要进行数字化加工,扫描、打印、数据录入…...都是繁琐的工作。
尤其是实体的档案,还要防火、防潮、防盗,这其中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付出太多艰辛。
但是我认为档案工作最了不起的是分类整理的工作。
想象着成千上万的资料扑面而来,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资料,想要把它们整理清楚,有序归位,方便后人查询取用,想必是项极艰难的工作吧,尤其是最初构建分类体系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很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来馆查档流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来馆查档流程
1.出示并提交介绍信、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2.领取存包柜卡,将个人随身携带物品存入存包柜,个人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
3. 阅读《利用档案须知》。
4.填写《利用档案资料人员登记表》,明确查档内容、范围。
5.查阅数字化档案,由工作人员分配登录号后,在阅览室电脑上进行查阅。
6. 查阅档案出版物,在阅览室自行取阅,阅后请放回原位。
7. 查阅缩微胶片档案,填写《调档单》交服务台;工作人员调出胶片后,双方在前台办理交接手续;利用完毕,档案胶片交还前台,办理归还手续。
8. 来馆利用档案以摘抄为主,可申请复制档案图像。
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17年2月。
第七章 清代档案的保存现状
第七章清代档案的保存现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成立: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下设古物馆、图书馆和总务处等机构。
图书馆下分设图书、文献二部;文献部负责明清档案和历史物品的管理,这就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最早组织。
1927年6月,文献部改称掌故部。
1928年10月,故宫博物院机构调整,改设秘书、总务二处和古物、图书、文献三馆。
掌故部从图书馆分立出来,成为文献馆。
1949年1月,北平解放,文管会接收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仍旧。
1951年5月,文献馆改称档案馆。
设馆长一人,副馆长一人。
1955年12月,故宫档案馆移交国家档案局领导,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
1958年,第一历史档案馆改名为明清档案馆,后来因成立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馆并入,改为明清档案部,到1969年,明清档案部从中央档案馆分出,交故宫博物院领导,仍称明清档案部,1980年,明清档案部又由国家档案局接收,改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设馆长一人,主持全馆工作,副馆长二人,下设四部二室。
二、馆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明清两朝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的档案,共74个全宗,1000余万件。
这此馆藏档案中,明朝档案很少,只有三千多件。
主要是天启、崇祯时期的兵部档案,也有少数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时期的档案。
清档:清朝档案占馆藏档案的绝大多数。
从时间上看,包括入关前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统三年(1911),以及溥仪退位后于1912至1940年形成的档案。
从所属全宗年,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档安要,有管理皇族和宫廷事务机关的档案,有军事机构的档安要,有地方机关的档案,也有个人全宗的档案。
各全宗档案数量的多寡极为悬殊,50万件以上的全宗四个,其档案数量占全部馆藏档案的72.44%。
10万至50万件的全宗七个,其档案数量占馆藏总数的20.86%.1万至10万件的全宗十二个,其档案占全部档案的3.66%;万件以下的全宗51个,其档案占馆藏档案的0.92%。
《冯子材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奏折比勘研究
2020年7月JuL ,2020北部湾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BU GULF UNIVERSITY第35卷第7期Vol. 35 No. 7DOI :10. 19703/j. bbgu. 2096-7276. 2020. 07. 0022《冯子材集》与中国第de 史ghi 藏奏折比勘研>李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冯子材有关朱批奏折、录副奏折及附片等,对《冯子材集》中影印之 《征南辑略》与《军牍集要》加以比勘和研究。
[关键词]冯子材集;征南辑略;军牍集要;比勘[中图分类号]K206.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76( 2020) 07-0022-10冯子材% 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一作 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
咸丰元年(1851年)以贫民从军,累迁甘肃西宁镇总兵,同治元年(1862年)擢广西提督,后官云南提督、贵州提督,累加太子太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病去 职。
曾获赐“色尔固楞巴图鲁”称号,于内战和御 侮皆有军功,尤以中法战争中所获镇南关大捷而 享誉中外,卒谥“勇毅”。
著有《军牍汇存》四卷、《征南辑略》八卷、《军牍集要》十二卷。
所收除冯子材的奏折(含会奏)外,亦择收相关督抚等奏折以及上谕、廷寄等,均由幕僚编辑,对于研究冯子材的军事生涯、相关的天地会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以及黎、苗等少数民族起义和中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军牍汇存》一名《京江奏议节钞》,由方德骥、都启模编,收录同治元年(1862年)到同治三 年% 1864年)冯子材驻守镇江与太平军作战的奏折59件和附片72件,光绪九年% 1883年)广东省 城学院前聚德堂刊行。
《征南辑略》,由都启模辑,所收军牍自同治四年(1865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光绪十年(1884年)仍由广东聚德堂刊行。
《军牍集要》一名《冯宫保军牍》,由张卿云、庄秉衡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铅版刊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全文数字化概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全文数字化概述王光越/栗维健2012-11-28 11:27:38 来源:《历史档案》(京)2010年1期【英文标题】On the Digital Full-text of Imperial Edict Archives of Military Confidential Administration in Qing Dynasty in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作者简介】王光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栗维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031中国历代皇帝发布文告和指令的文书中有一种是谕旨。
清代,谕与旨所指各有不同,“凡特降者为谕,因所奏请而降者为旨,其或因所奏请而即以宣示中外者亦为谕”①。
有清一代,许多重要衙署为存档备查,各制有专门抄录谕旨的档册,但名称不同,汇抄内容与规则有异,如内阁有丝纶簿、外纪簿、上谕簿;军机处有寄信档、明发档、纶音档,还有剿捕档,等等。
有的记旨,有的记谕,有的记明发上谕,有的记寄信上谕,有的记专项事务相关谕旨。
除此种分类记载谕旨的档册外,军机处还另有一种综合记载谕旨的档册。
这类档册一般封面书有“上谕档”字样,或“寻常档”字样,或有按月成册书有现月档字样,或按季成册书有春、夏、秋、冬四季档字样。
本文所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以下简称“上谕档”),即指清代汇抄的诸种谕旨档册中的此类档册②。
“上谕档”汇集了清帝日常所发布和密寄的重要政令,并附抄有与之直接相关的敕谕和折、片、咨、单等公文书。
就其内容而言,“上谕档”涉及的内容不仅十分广泛,而且特别重要。
凡清王朝对国家政治、军事、外交、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事务的最高决策,绝大部分在“上谕档”中都有记载。
它与军机处各项分类记载谕旨的档册和其他机构所形成的谕旨类档册,以及朱谕、朱批奏折、题本等互补,构成了清代最高政务活动的核心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有关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有关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及其价值刘恋【摘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很多与泰山及泰安地区相关的清代档案,其中不乏满文档案,数量可观,类型丰富,涉及广泛.对这些满文档案的搜集、利用与研究,是对相关汉文史料的重要补充,不仅有助于清代泰山及泰安地区地方史等研究,对于整个清代历史的研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期刊名称】《泰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泰山;泰安;清代;满文档案;一史馆【作者】刘恋【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91东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封禅祭祀,文人雅士也留下很多赞美泰山的篇章。
泰山在传统社会国家祭祀中,具有重要地位。
清入关后,不仅继承明朝祭祀泰山之制,定期遣官致祭,康熙、乾隆等皇帝更是多次东巡,并亲自登临泰山,率领百官祭祀行礼,可见清代统治者对泰山的重视。
因泰山而得名的泰安,也是山东重镇,具有重要政治、军事地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目前开放的有关清代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时间跨度自乾隆朝起至光绪朝止,既包括纯满文档案,还有满汉合璧的档案,具有一定的研究、利用价值。
一、有关泰山及泰安地区的满文档案简介(一)祭祀、巡幸泰山的档案清廷于顺治八年(1651)定下祭祀泰山之例,终清一代,制度虽稍有损益,但遵行罔怠。
清代泰山祭祀形式包括配享方泽坛、祈晴祈雨于地祇坛、京城东岳庙致祭、所在有司春秋致祭、时巡展祭、因事遣告等[1]。
一史馆所藏有关泰山的满文档案首先便与祭山相关,主要包括清廷派官员前往致祭,传递致祭泰山祭文等内容。
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四月,乾隆上谕派乾清门侍卫福康阿前往泰山致祭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上谕档,03-18-009-000036-0002,为著派乾清门侍卫福康阿前往泰山致祭事,乾隆三十四年四月初三日。
11第十一章 明清档案的管理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第三节 明清档案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思想管理明清档案 由于明清档案具有明显的封建阶级 性,所以在管理明清档案时,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 想,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管好它并利用它。 二、保持历史档案的原貌 为了维护明清档案的真实性,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力求保 持明清档案的历史原貌,维护明清档案本身所固有的次序, 按照文件在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联系进行分类管理。 三、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有些已整的档案,如有不便管理和使用的明显缺陷,可 在原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或采用其他方法如通过检索工 具来弥补。 四、管理档案与研究工作结合进行 为不断提高明清档案的管理水平,应加强研究工作。管 理明清档案的研究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历史档案 管理业务的研究,诸如明清两代的官制、文书制度和历史档案 的收集、整理、保管方法等等;二是结合所管档案的内容,进行 印证历史、考证史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信 息 管 理 学 系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三)组成保管单位 明清档案的保管单位有件、卷、册、包、盒等,形 式不一,大小各异。 1949年以前整理的档案,重要的文件都是按件登记, 如诏、诰、敕、硃批奏折、题本等,都是在分类之后, 逐件编号登目。一般文件多采用包或盒。 1949年以后整理的档案,分类之后,多数都组了卷。 立卷是根据不同的文件,灵活地采用问题、文种、作者 、地区、时间收发文机关等不同特征进行的,分“详细 立卷”和“简单立卷”两种。 “详细立卷”卷内文件须逐件摘由、排列编号,并 制有“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 “简单立卷” 卷内文件仅排列顺序,另外附一个“ 备考表”就可以了。
档 案 管 理 学 基 础
深藏清宫秘史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维普资讯
。 冯伯 群
站在 北京故宫 的太 和殿前 向西望去 , 越过朱红 色的宫墙 、 金黄色 的屋顶 、 碧绿 色的树 冠
所交错涌动 的彩色波浪 。 你可 以看到高高矗立 着的一排雄 伟的宫殿式 建筑 , 就是 中国第一 这
历史档案馆
1 6间库房 。1千余 万件 档 案 。2 8年清 宫秘史深 藏 6
中围第一 历史档案 馆的馆藏 量到底 有多少 , 至今无人 能够说得 清 = 千 l
余 万件 , 的 1 有 件打开来 不过相 当现在 的两 页信纸 , 的叠起来 则像一 本 有 书 书有 厚有薄 , 的不 过 1 薄 公分 , 厚的高达 1 米多 = 里有皇帝 的圣 旨一 这
一
制、 诏诰 、 、 、旨 、 救 谕 朱批 = 中 央和地方官 员通过官 方驿站呈 交的报 有 告— —奏 折 :有年 年纂修 , 1 年一 大修 ,二百 多年传 承不息 。准确记 录 每 0 着 2 多万人 生老病死 、 丧嫁娶 的皇家族谱 —— 玉牒 : 0 婚 有历 代大案要 案的
。 康 熙 朱 批
始档 案 , 般 史实 中 , 诸 你可感 受到辉煌 与衰 败比肩 , 强盛 与屈辱 相交 , 忠直与 机巧互 见 , 英
明与无奈接连 : 搞政治 的人 在这 里研 究国家 的兴盛衰 败 : 做学 问的人在这 里搜检 资料 , 件 一 档案或许 就可成 为搏取学 位的阶梯 , 甚至成 就一世 的功名 研究 金融 、 研究外 交 、 研究 气象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馆”,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档案馆之一,负责收藏、保管、整理、利用和开发全国范围内的国家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其所藏档案文献日积月累,如今已发展为一个集群编、群藏、群研、群服务为一体的国家档案馆。
一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31年秉承借鉴西方的国家档案馆建设方式,在南京市中山门外筹建了初步档案机构“国史馆”(后称南京中央档案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中央档案馆改由新中国接管并改名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历史上第一批、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档案馆之一,汇聚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成为我国近现代历史最为陈旧、完备、珍贵的历史档案馆。
一馆的全国性和全面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它不仅收藏国家关键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档案文献,还负责整理、编辑、出版全国性的历史文献工具书,如《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丛刊》、《中国现代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中央档案馆档案文献编》等系列专题丛书。
这些工具书起到档案资料的辅助、指导、服务作用,给历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档案材料和研究数据。
除了所藏的历史文献资料外,一馆还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它创建了全国性的档案博物馆,集展示、收藏、研究和学习为一体,向公众展示馆藏文物和档案库的管理历程,旨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档案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档案馆成为了档案馆建设的新趋势,一馆也不断地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成为我国最早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档案机构之一。
它积极对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走在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列,使得档案的保存、利用、传承和开发更加便捷与高效。
总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全国性的工作覆盖和著名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历史研究、法律审判、社会调查、文化发展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和人才支持,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历史资料库的集合,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承载者和依托者,为深化历史探究、促进民族文化复兴、推动国家文化强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刑科题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刑科题本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揭开刑科题本的历史面纱一、引言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我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基地,承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
其中,刑科题本作为历史档案馆的珍贵资料之一,记录了我国古代刑事司法的众多案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介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国家级档案馆之一。
馆藏档案资料主要涵盖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文献、档案和史料,其中包括了大量刑科题本。
这些档案资料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还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资料。
三、刑科题本的历史价值刑科题本是明清两代刑事司法档案的总称,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和有关刑事诉讼、审讯、刑罚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题本包括了各种刑事案例,如盗窃、谋杀、伤害、纵火等,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地区。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深入解读刑科题本1. 刑科题本的内容刑科题本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内容包括案件的起因、经过、审讯情况、判决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还可以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资料。
2. 刑科题本的价值刑科题本作为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重要馆藏资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刑科题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刑科题本作为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珍贵馆藏资料,记录了丰富的刑事案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刑科题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对刑科题本的深入研究,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资料。
观看中国第一档案馆观后感
观看中国第一档案馆观后感《中国第一档案馆》是一档展示中国古代文物珍品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第一档案馆的探访和解说,让观众了解到深厚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档纪录片第一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摄影技术非常出色。
无论是对文物的拍摄,还是对整个展馆的全景拍摄,影片都展现了很高的品质。
同时,在拍摄时采用了很多创新的角度和手法,使整个影像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的剪辑技巧也非常精准。
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和剪辑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纪录片节奏紧凑,让观众无法转移视线。
在叙述文章时,采用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细节描写,增加了观看的乐趣。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珍贵文物本身。
中国第一档案馆的馆藏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古代的器物、碑刻,还是古代的书画作品,每一件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
影片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解说,使观众更加了解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在观看这档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对中国的档案馆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展示中国第一档案馆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对一些古代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观众能够了解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保护一件文物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还需要耐心和细致入微的态度。
通过这档纪录片,观众能够更加珍惜这些珍贵的文物,也更加关注保护文物的工作。
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第一档案馆》这档纪录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它通过精湛的摄影、剪辑技术和精彩的叙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同时,通过对古代文物的展示和解说,增加了观众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这档纪录片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有教育意义。
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够有更多的制作和播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发掘明清档案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人民日报》记者叶帆(2012年01月19日07 版)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宬。
明朝永乐皇帝颁给喇嘛失家摄聶的勅谕。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的大金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明清档案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怎样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记者:为什么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胡旺林: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兼有历史凭证价值和信息参考价值的特殊文化资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中,档案一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各种原因,明清以前历朝中央政府的档案绝大多数已经消失,
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纸只字。
就此而言,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是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
在20世纪初,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明清档案现今存世1000多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多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明清档案既是古代原始文献,又是国家珍贵文物,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唯一性。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真迹,东方瑰宝”。
记者:明清档案都蕴藏着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胡旺林:作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在内政外交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明清档案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只能举其要者略作披陈。
首先,明清档案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
大量档案突出证实了这样几点:一是国家大一统的理念。
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东北和新疆采取军府屯兵制,在蒙古地区以盟旗制度实行自治管理,在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进行监管,其边疆民族政策很有借鉴意义,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理念。
二是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制度。
明清两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省、府、州、县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形成了基本
的行政区划格局。
三是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通过严密的科举考试在全国范围定期选拔官员,以保证官员的素质和相对的公平性,而且对各级官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定期考核。
其次,明清档案真实记录了明清两朝的社会文化。
在社会生产方面,古代中国强调农为邦本,清代各省官员须按时奏报农作物长势、夏秋收成、粮价涨落等情况;清代的食盐产销、铜矿开采、官窑瓷器等重要手工行业,朝廷均设专门机构派员管理,将生产活动随时上报;清宫档案还记录了云锦、玉雕等大量传统工艺,保存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在自然环境方面,清代档案对水旱和地质灾害的详细记载,不仅是反映环境变迁的珍贵史料,而且为今天的三峡枢纽、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借鉴参考;有清一代各地所得雨雪情况的定期奏报,形成了十分完整的气象气候资料,对现今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据。
再次,明清档案保存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化。
清朝确定满文为官方文字,现存200多万件满文档案,内容大都涉及边疆与民族问题,有待深入挖掘整理。
蒙文档案留存下来5万多件,记录了十分丰富的蒙古族的社会文化信息。
清朝皇帝崇奉藏传佛教,使西藏与中央政府及内地的关系更加紧密,档案记载了大量藏族宗教仪规和生活习俗方面的信息。
其他如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生产生活
与民族习俗等情形,在明清档案中都有详细记载。
明清档案是一座少数民族文化宝库。
明清档案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
记者: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胡旺林:明清档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1925年特设专门管理机构之后,即由昔日皇家秘档转为国家文化遗产。
从那时开始,明清档案事业历经80多年风雨沧桑,其保管和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5年—1948年),老一辈档案工作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精心保护,为躲避日本侵华战火将档案南迁西运,并拓荒式地整理出版了一批珍贵档案。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明清档案保管渐为有序,且有大量出版利用。
“文革”结束后,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伴随改革开放,明清档案的保管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呈现全面发展的局面,其珍贵价值越来越彰显出来。
记者:那么,明清档案在现今国家文化建设中都发挥了哪些特殊作用?
胡旺林:明清档案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全方位服务,其多重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其一,明清档案成为国家资治的佐证。
明清档案在许多方面直接服务于国家中心大事,在诸如中外划界谈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
2011
年,为配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推出共计80册的大型档案文献《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首次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晚清宫廷所藏辛亥革命档案,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二,明清档案成为学术研究的金矿。
明清档案各类专题史料的编纂出版已达200多部,有1800多册,约5亿字,大大拓宽了明清史的研究领域。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后,我馆系统提供数字化档案300多万件,为清史编纂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成为这一国家文化工程的基石。
大量满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档案的翻译出版,有力地推动了边疆民族问题的学术研究。
其三,明清档案成为地方和行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元素。
明清档案为社会各界编史修志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为各种明清古迹古建的维护修缮提供了真凭实据,为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打造了一张又一张个性鲜明的“文化名片”。
其四,明清档案成为公众品味历史文化的长廊。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公众免费开放利用。
近20年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30多项专题展览,传播了传统文化,让公众领略到皇宫珍藏。
我馆曾以走出戏说、走近真实为主旨,集体创作了28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面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
其五,明清档案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明清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金榜、皇室玉牒、满文
秘本档等分批入选世界记忆工程,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迄今我馆已接待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利用研究,并与10多个国家的文化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明清档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明清档案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过程中,如何做好明清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胡旺林:关键是要构建好保管和利用两大平台,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馆库设施建设。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新馆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一座现代化档案馆。
二是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健全档案保护制度,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档案保护力度,加强对残损档案的修复和抢救,确保档案的长久与完整。
三是加强档案整理。
力争用较短时间完成馆藏全部档案的秩序加工和著录工作,建好细账,摸清家底,为明清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全面推进数字化工程建设。
加快档案数字化进度,构建高效准确的档案数字利用平台,争取早日实现明清档案的数字检索和远程利用。
记者:面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怎样进一步实现明清档案的文化价值?
胡旺林: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思想观念,适应社会需求,采取得力举措,真正
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努力打造明清档案的文化品牌。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自觉贴近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重大部署,主动寻找发挥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渠道,深度发掘明清档案文化资源,努力提升档案编研和编译工作水平。
二是面向社会,走向大众。
把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作为明清档案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阅览厅、展览馆、大讲堂等各种形式,让明清档案走出宫廷、走向社会、走进时代,自觉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格局,成为人民大众能够共享的传统文化。
三是提升技术,整合信息。
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使明清档案工作步入信息时代快车道。
四是沟通两岸,加大交流。
由于历史原因,明清档案现主要分存北京与台北两地,我们要与台湾地区加强合作交流,相互交换数字档案,联手开发专题项目,让明清档案珠联璧合、发挥整体价值,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