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e0179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b.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及触摸,了解鱼的外形特点;2、通过探究,掌握鱼是通过什么进行游泳的;3、通过观察及分析,了解鱼用鳃进行呼吸。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团队大局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鱼的特征,使学生感受鱼类生命的神奇;2、通过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二)难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稍显抽象,可利用提前制作的演示实验视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自主获取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鱼的运动及呼吸是本节重难点,采用“先看(观察)再摸(动手)再实验探究”这样的手段来逐一突破,使学生对知识及结构的认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牢固的知识体系。
精美音乐美图导入新课看一看、摸一摸活鲫鱼,体验总结外形特点联系生活情景,思考鱼类如何运动?过渡到“探究鱼的运动”鱼的运动:看一看、握一握鱼在游泳中的各部位摆动体验总结:1.鱼的运动需要通过躯干部与尾部的摆动观察各种鱼鳍,思考鱼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以背鳍与尾鳍为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背鳍与尾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通过探究了解到:2.鱼鳍对于游泳发挥协调作用人类为何不能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泳?引出鱼类的呼吸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鱼口吸入水、流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排出。
思考流入与流出的水气体成分有无不同?这就需要先了解水在鳃处发生了什么?引出对鳃的结构的认识1.观察鱼体中取出的鳃,初识鳃的结构2.将鳃丝放入水中再取出,形象认识鳃丝的特点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体验鱼类生命的神奇及与人类的关系。
《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74282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9.png)
总课时序数:第课时上课时间:第周星期()课题动物的主要类群授课时数1课时本课时序数第1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了解鱼的种类繁多3.重点掌握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和鱼类的主要特征4.知道鱼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2.鱼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和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前引入:【音乐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将同学们带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想一想,议一议:小组讨论思考右图所示的是鲫鱼的骨骼。
观察它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
思考: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而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二)多种多样的鱼鱼是脊椎动物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分为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
淡水鱼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海水鱼大多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已知的约有2000多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鳓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麻哈鱼、鲥鱼等。
(三)鱼的主要特征活动:观察、讨论、思考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分小组讨论1、观察鲫鱼的体色,比较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背部颜色为深灰黑色,腹部白色,这种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2、观察鲫鱼的身体分布,区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的界限;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3、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什么作用?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这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鳞片坚韧,有保护作用;体表黏滑,可减少游泳阻力)4、鱼鳍可分为哪几大种类?作用分别是什么?侧线有什么作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侧线用来感知水流、水温和测定方向)5、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水由口流进,经鳃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6、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鱼吸收是水中的溶解氧,当在水中时鳃丝展开,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鱼离开水时,鳃丝就相互黏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鱼会缺氧窒息而死)(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人们获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7f2d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f.png)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认识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师生共同归纳: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探究环节二:鱼的运动特点:
1、提问:鱼靠什么运动?
2、请学生通过视频观察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掌握鳍的稳定作用和躯干部和尾鳍和游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鱼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方式和呼吸过程
教学准备
鱼和兔的骨骼标本,课件
教法学法
观察分析法 归纳法
教学类型
新授
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请说出上一节节学习过的节肢动物和昆虫主要特点,蝗虫的身体分布。
(任务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阅读P23最后两段,小结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四、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节: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我国的四大家鱼
三、鱼的特征
1、鱼的外形特点
2、鱼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
3、鱼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
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环节三:鱼的呼吸方式:
1、请生阅读P23第二段,感受鱼的呼吸方式以及呼吸过程。
2、通过视频学习,总结出鱼的呼吸方式以及呼吸过程中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3、教师通过墨水实验视频讲解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对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的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8761e0150c22590103029d32.png)
《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要把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师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腮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因此,结合者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力求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五、教学重点难点1.鱼的主要特征;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海水鱼和淡水鱼相关视频、学案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七、教学过程㈠情境引入:出示鱼相关的剪纸图片,感受鱼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自主探究:【任务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出示鱼的X光图片,展示鱼的脊柱,联系生活中卡鱼刺的经历,引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相关概念。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d0183789eb172dec63b7ee.png)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案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第四节鱼_教案
![第四节鱼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a3a04581b6bd97f19ea6b.png)
第四节鱼五中黎红艳【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鱼类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鱼的外形和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一、双方举例,初步建立概念。
1.请学生举例,各种常见的鱼类。
例如,鲤鱼,金鱼……2.利用PPT上的图片,提出:你认识图片上画的几种鱼吗?(草金鱼、鲤鱼、鲫鱼、黄花鱼)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①鱼生活在什么地方?②鱼靠什么行动?③鱼是怎样呼吸的?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归纳,这些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同时提问,我们平常意义上将所有的水中生物都称之为“鱼”,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举例,章鱼,娃娃鱼等,是否也是鱼类?教师小结: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1)讲述: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我们几种常见的鱼在外形、生活环境和繁殖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
自然界里鱼的种类很多,你能根据对这几种鱼的研究,推想所有的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吗?(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推理:鲤鱼、鲫鱼等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都用卵繁殖后代。
从而推断:所有的鱼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都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3)教师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二、确立概念,深化概念(1)经过上述的讨论和归纳,提问: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动物是鱼?(2)教师小结: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
确定鱼类的概念。
(3)教师:“既然已经给出相关概念,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出鱼的5个特征,凡是具有5个特征的动物就是鱼,凡是没有这5个特征的或只具备其中的一点两点的动物就不是鱼,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请同学列举些不是鱼类的例子,并简述原因。
如,章鱼是软体动物不是鱼,它不具备鱼的一些特征。
海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三、巩固1.再次令学生回忆:具备什么特征的动物是鱼?2.课本图中的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金枪鱼、旗鱼、乌贼、章鱼、带鱼、比目鱼、鲸鱼)3.小组讨论:课本图中的动物,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为什么?4.引入推理,总结之前提到的各种鱼类和非鱼类:(1)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的动物都是鱼。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78f99e2e3f5727a4e96224.png)
课题
第一章 第四节
鱼
课型
新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日期
课标 依据
本节在课标中是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八个,属于了解动物多样性主题之一。
教材 分析
本课主要研究鱼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前面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相比,脊 椎动物的结构更复杂,进化地位最高,但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类群。
学情 分析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动物的生活环境和 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观察鱼的骨骼图,看鱼的脊柱,同学们说说脊柱的作用。
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
创设情 境,带领学生 走入丰富多 彩的动物世 界。
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动物的多样
性
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二.鱼的主要种类:
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洋鱼:带鱼、大黄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麻哈鱼、鲥鱼
2.鲫鱼:身体流线型、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用鳃呼吸
3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常见的水生
慧在学习中
动物——鱼
录象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画面有聚 焦的水中游泳的鱼。质疑:鱼为什么适于 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录象,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 论。
根据观察提纲, 仔细观察录 象,小组讨论, 分析问题, 表述 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 出结论。
鱼教案5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鱼教案5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095f7763231126fdb1178.png)
课题
第四节鱼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要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重点
难点
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归纳,记忆要点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鱼的呼吸:鳃
五、
课堂
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归纳总结。
归纳能力的培养。
板书
设计
第四节鱼
探究鱼的主要特征
鱼的形态
鱼的游泳
鱼的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我国鱼类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教学
反思
鱼这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没有进行实验,学习效果有所下降。
观察鱼的鳃丝,完成本节的任务。
阅读,完成本节内容
讨论完成本节的主要任务。
思考,分析。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四、
巩固
归纳
多媒体展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在本节课,在呈现了鱼的视频后,引导学生观察鱼的游泳和呼吸,使学生对鱼形态和生活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讨论、分析、表达、交流将知识进行梳理,加深理解应用。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8c76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9.png)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2.掌握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培养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鱼类的分类特征;3.鱼类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活体鱼类的形态特征,认识其基本特征;2.比较法:以不同的鱼类为例,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来认识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并激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
2.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15分钟):通过观察活体鱼类,让学生认识鱼类身体的特殊形态和特征,并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和繁殖方式等。
3.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20分钟):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和生活环境。
以淡水鱼和海水鱼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不同的水域中的适应性。
4.实验: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呼吸方式。
可以使用鱼缸、水槽和观察工具等,让学生观察鱼类是通过鳃、鳃盖和肺等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5.总结和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并帮助学生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鱼类的形态特征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把握来初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同时,通过学生对鱼类的提问与讨论,可以评价学生对鱼类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鱼类标本和图书;2.活体鱼类和相关实验仪器;3.鱼类的分类表格和相关资料。
七、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到水族馆或附近的湖泊、河流进行鱼类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4993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4.png)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采用分步骤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和循环系统。例如,通过动画演示鱼的呼吸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鳃的功能。
3.为突破学生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类模型、实物等,分析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时,我会提出问题:“鱼类有哪些特征?”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在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我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描述鱼体的流线型形状和尾鳍的推动力,及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惑。通过课堂测试,如填空题和判断题,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4.鱼类的适应性特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包括流线型的身体、尾鳍的推动力、侧线系统等。
-鱼类还能够根据水中的光线和温度变化,调节身体的颜色和深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和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课堂活动和实例讲解,学生们对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808c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9.png)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在大纲本文中规定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篇1)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有新的打算。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学期将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是因为八年级生物要参加中考,要对四册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学期时间又短,所以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学习。
生物课的复习一般都是分为几部分内容:(1)知识点的归纳,这个可以让学生课下整理;(2)知识点的分析,这个可让学生分析,老师补充;(3)习题处理,可以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重点分析易错题、难题,这样可以节省课上时间;(4)知识的延伸,学生手头上可能有不同的资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补充相关习题,拓展学生的视野。
老师准备不同层次的习题,学习过程中起引导点拔的作用。
用这种复习的方式,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任务也有区别,能够各取所需。
复习完一章或一段内容后,还要定期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的改进和补救。
生物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节)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6节)第三章、生物的进化(4节)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共3章)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3节)第二章、用药和急救(2节)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3节)会考复习安排: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下册(第7、8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20__年临沂市市《考试说明》(还未到手),注意研究临沂市市与生物中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2、本学期生物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b16b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3.png)
第四节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学会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难点1.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2.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类的形态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讨论法:通过讨论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如鱼类的体形、鳞片、鳃等;2.讲解鱼类的分类,如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等。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实验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如游泳、觅食等;2.讲解鱼类的生态环境,如淡水、海水等。
3. 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1.讲解鱼类的捕捞技术,如网捕、钓捕等;2.讲解鱼类的养殖技术,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学生能够掌握鱼类的捕捞和养殖技术;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下一步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节-鱼--教案设计
![第四节-鱼--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6f962ea216147917112888.png)
教学课题: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鱼教师: 郭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2、了解鱼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2、树立保护水资源和野生水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2、难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分析法、探究讨论等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有鱼、水草的鱼缸;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以及观察与思考的实验。
五、可渗透的学科法制教育知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后为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网具进行捕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6个类群的动物,由于它们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为无脊椎动物。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和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动物,首先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家熟悉的鱼类。
(板出:第四节鱼)师:介绍鱼的生活习性及以什么为食,鱼的种类,重点是“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以及鳙鱼。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鱼的主要特征及其运动、呼吸方式。
(板出:鱼的主要特征)(展示装有鱼的鱼缸)师:大家看到这只鱼在鱼缸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那大家有没有想过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
(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看鱼缸李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第四节 鱼教案
![第四节 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f00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f.png)
第四节鱼教案教案标题:第四节鱼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鱼类的特点、分类以及其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鱼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鱼类的特点、分类以及其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鱼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关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了解鱼类的特点及其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鱼类的分类及其特征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鱼类生活习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包含各类鱼类图片及资料的教材、辅助教材。
3. 不同类型鱼类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鱼类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你了解鱼类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知识探究:1. 通过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结合教材内容,介绍鱼类的特点,如:体形、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
2. 分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分类,如: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区别,骨鳍鱼类和软鳍鱼类的区分等。
3. 制作教学模型或使用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鱼类,并比较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案例分析:1.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模型或图片,比较不同类型的鱼类。
2. 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鱼类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3.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形成对不同类型鱼类生活习性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分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鱼类,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深入了解,并制作一份海报或小册子进行展示。
2. 学生互相分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节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bf79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0.png)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2.2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2.2.4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水中缺少食物B、水中微生物过多
C、水中缺氧D、水质容易变坏
饲养观赏鱼
提示学生是脊椎动物而不是脊柱动
物
并提问:前面三节课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将所学内容概括总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进行总结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下列动物类群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的是()
A、软体动物B、甲壳动物C、腔肠动物D、两栖动物
2、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螃蟹B、河蚌C、乌龟D、珊瑚虫
3、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B、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脊索B、脊柱C、脊椎D、脊髓
5、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海马B、鱿鱼C、章鱼D、鲸鱼
6、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调控心态
课堂检测
及时巩固
布置作业
1、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一、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p19页第1、2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无脊椎动物:
二、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鱼这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就能突破本课的难点。
。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四节
教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课题
第四节 鱼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
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等,总
结得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完成22页观察与思考:
(1)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时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四、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保护。
教学
内容
设计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个人尝试
合作探究
交流解疑
师生探究
突破难点
交流体验
视频展示:学生探究了解: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列举淡水鱼
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
三、认真观察课本p20-21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1、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4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
色的?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按体内没有由脊椎骨形成的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多种多样的鱼:
淡水鱼、海水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