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构建,有助于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

下面我们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包括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情感与态度、社会责任、生活能力等六大类素养。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其使命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道德、有文化、有创造力和有学习能力的公民。

而核心素养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设计针对性强的核心素养课程。

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可以开设逻辑思维课程、创新思维课程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可以开设学习方法课程、记忆力训练课程等;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方面,可以开设生活技能课程、健康生活课程等。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相关素养,也能够增加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喜好。

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当突出科学性和实践性。

学校应该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一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立足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制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在实验类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能力。

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还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

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性的培养。

通过不同学科的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素养。

可以设计科技创新类课程,既涉及到科学、技术知识,又包含了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也可以设计生态环保类课程,涉及到地理、生物知识,又包含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领导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都是当代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未来不确定的竞争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概念特色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针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和个性,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增强适应能力等为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设思辨课程。

学生通过思维创新游戏、冷思考课堂等多种方式,探究思辨思维的核心作用和基本逻辑;学生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敢想敢说、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敢为精神;通过走进自然探究生命、化学和物理,培养观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创客学习社区。

学生通过创客学习社区理念,搭建各种创客课程,开展各种创意设计项目,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开展各种科技应用、机器人、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创客课程,让学生领略科技的奇妙,感悟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开展演讲比赛。

通过开展多种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了解交流的重要性,掌握好的演讲技巧,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多次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

还可以通过学校电台、校报等媒体,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合作精神。

开展校园领袖培训。

校园领袖培训是一种注重实践、运用和体验的示范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规划设计、专项调研等项目,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管理和策划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开设“学赢未来”课堂。

通过开设课外辅导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开展复习、讲解、测试辅导等多元化辅导模式,提高学生成绩,并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方案,主要策划设想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合理规划,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为学生全方位的成长提供了支持。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区域探索与均衡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李国兴肖淑芳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所必需的素 养,它引领、指导着学校课程前进的方向。

学校课 程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聚焦点,着眼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基于此,上海市莘庄中学就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进行了深人研 究,之后对学校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定位,把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作为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和实 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使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持 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校本化的个性理解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 问题的回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对此有 明确的说明,即将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 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 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 大素养。

莘庄中学为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以 “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动创意”作为学生培养 目标。

“善德博学”是指品德高尚,并具有扎实的 人文、科技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与核心素养 的人文底蕴等对接“健体尚美”是指身心健康, 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核 心素养的健康生活等对接“灵动创意”是指在动 脑、动手方面能够更加灵活,富有创意和创造力, 与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直接对接 (见图1)。

在具体做法上,学校将创建DIY 特色高中作 为未来办学目标,并把DIY 理念融人体验教育 中,初步形成了体验教育办学思想体系。

DIY 代表 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做),Design It Yourself (自 己设计与创作),Discover It Yourself (自主探索和 发现)。

以综合素养培育为价值追求的DIY 特色 课程,实现了从行为体验上升到情感体验再到生 命体验的飞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勇 于实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侧重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摘要:近年来,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学校积极开发建设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以核心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人文化的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层次需求,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让学生拥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课程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许多中小学立足本校特点研发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

我国台湾学者蔡清田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指统整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之素养,能积极地适应个人及社会的生活需求的素养,可见学生核心素养是未来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能力和素养,是面向未来生活挑战的必要素养。

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可追溯到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时期,它的英文名称为“key conpetencies”,可翻译为“关键能力”或者“核心胜任力”。

后来这一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不同情境中发挥作用。

2.特色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为了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提出“多元异彩”的特色课程理念.以“多彩”为载体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多彩”指精彩、“姿彩”和“异彩”。

“精彩”代表学科课程;“姿彩”代表活动课程;“异彩”代表生活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方面开设了基于语言和人文要素的“朗朗读书”和“美丽家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摘要】本文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理念、核心素养在特色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与特色课程融合的实践案例以及特色校本课程评价与改进机制。

结论部分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的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出了总结。

该研究对于推动特色校本课程的发展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理念、应用、关键要素、融合、实践案例、评价、改进机制、意义、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日益凸显。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特色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长,设计并实施的具有独特特色的课程。

这种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效果。

通过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特色校本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概念,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特色校本课程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设计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核心素养与特色校本课程结合起来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健康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在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时,要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框架。

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特色校本课程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

可以设置一些核心素养相关的课程,如思维能力训练课、学习方法指导课、创新实践课等,通过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特色校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特色的实践课程,如创客课程、实验课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色校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要因素,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或志愿者服务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特色校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健康课程,如体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特色校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也是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如艺术课程、文化体验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也需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核心素养教育,作为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如何在学校中推行核心素养教育,如何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一、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核心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学科知识与学习能力的相辅相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概念特色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为依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科优势和课程特色,构建符合学校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

特色校本课程注重实践性、针对性和个性化,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确定与核心素养教育相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等。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特色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

2. 整合学科内容与核心素养在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科内容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理解、作文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运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科知识的魅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智能设备等,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方式。

4. 强化实践性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应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学校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养培养的转变。

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能力,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因此,如何通过特色课程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的分析,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教育界及相关领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

通过本研究,可以有助于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也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战略性的思路和实践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良性互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一、核心素养:设置学校课程的风向标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积极的价值导向。

面对这一体系,我们必须着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内容,二是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在细细研读国内外关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后,我校结合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反复思考。

我们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提出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所在。

对学校而言,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更应关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苏南农村小学,我校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学校的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维度进行架构,形成了“一体两翼,一校两院”的课程结构。

其中的“一体”是核心课程,指的是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

“两翼”中的一翼,指向促进人格成长的活动课程,包括仪式典礼、节庆活动、体育艺术科技、亲子活动、读书节活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书画展拍等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类课程。

另一翼指向促进智慧成长的学科拓展课程,包括国学经典、数学游戏、英语口语、科技小制作、小荷花剧社等学科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的设置与第八次课程改革同时进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校两院”校本特色课程,即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少年农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

这三大校本特色课程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基地,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系统编制了课程标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教与学参考用书、三大校本课程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开发设计了主题学习活动方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の校本課程建設》課題研究方案一、課題背景國民の核心素養決定國家の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地位,而核心素養の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從基礎教育開始。

基於此,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の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の基礎地位。

換言之,課程教材改革、教學方式變革、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品質評價等關鍵教育活動,都必須由核心素養來引領。

然而我們の基礎教育,依然有著許多傳統教育の弊端:重知識輕能力,即便是知識,也是學科分隔,碎片化;重結果輕過程,專注於“授業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與探究,導致思維僵化;教育被簡化為教學,各種補習,特訓,看似多元,卻缺乏基因、內核型素養,沒有留下與孩子未來發展の介面……秉承百年來積澱の辦學理念,我們工業路小學從未偏離立德樹人の根本目標。

近年來,我們將新課程與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融合,並積極開發校本課程。

實踐證明,依託豐富多彩分校本課程體系の構建,能大面積大幅度の促進學生素養の提升。

其實關於核心素養の研究,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歐盟(EU)等國際組織早已開展。

受其影響,美國、英國、法國、新加波等也積極開發核心素養框架。

例如美國の“21世紀素養”框架,以核心學科為載體,確立了三項技能領域,每項技能領域下包含若干素養要求——學習與創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性和創新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資訊、媒體與技術技能,包括資訊素養、媒體素養、資訊交流和科技素養;生活與職業技能,包括靈活性和適應性、主動性與自我指導、社會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勝任工作能力、領導能力和責任能力。

國內也有許多學校著手了探索。

清華附小,浙江大學附屬中學,蘇州外國語學校等學校在學生“核心素養”の研究上均取得了顯著の成績。

以上這些都可資借鑒。

但我們始終認為,依據國情、校情、生情進行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培植,才會是有意義有成效の,才會讓立德樹人目標落地生根。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引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旨在为各校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点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在知识、思维、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它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并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校本课程建设是指根据学校文化和学生特点,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

它与外界标准化课程相比更符合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逐渐受到各校的重视。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上海市F学校的背景和校本课程建设上海市F学校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形成了以任务驱动、学科交叉为特点的特色课程体系。

四、上海市F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1. 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该校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通过开设社区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该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形成高质量的学科交叉课程。

例如,在语文和科学课上,学生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了沟通合作能力。

3. 个性化课程的拓展与延展:该校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立个性化的拓展课程,开展特长培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对核心素养概念进行解析,探讨特色校本课程的内涵,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设计原则,探讨实施路径,并介绍评估方法。

在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的意义,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概念解析,设计原则,实施路径,评估方法,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系列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特色校本课程则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开展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种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探讨特色校本课程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进行设计和实施,以及如何通过评估方法来验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索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2. 分析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的内涵与特点;3. 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设计原则,指导教育实践中的课程开发;4. 探讨实施路径,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5. 探讨评估方法,以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核心素养是指具备基本知识、良好思维能力、跨学科的视野理解、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素养的完整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构建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下是我们对校本课程构建的一些思考:校本课程是指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而规划和开展的课程。

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融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和标准。

在精选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相互迭加的一种教育方式。

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多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

同时,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社会热点问题,使得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三、活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活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创新能力,课程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

在校本课程构建中,尤其是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活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和实施一项具体的项目,以获得一些实际的结果和经验的学习方式。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究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构建中,实行项目式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只有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在教育教学中,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特色课程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构建的角度,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一、确定核心素养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必须要明确学校希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这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团队共同参与讨论,明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

在确定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

学校可能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校本课程开发确定了学校希望培养的核心素养后,就可以根据这些核心素养来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学实际情况,由学校教师自行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从多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1. 确定核心素养贯穿全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要确保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贯穿和展现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和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观点。

而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2. 融入校本特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还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将校本特色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些学校可以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民间艺术等融入到语文、历史、美术等课程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价值观。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多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学校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包括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建设校园文化等。

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例如,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

例如,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再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学生的考试成绩。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以某中学为例,他们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校开设了创客课程和机器人课程,并建立了创客空间和机器人实验室。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精选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精选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基于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换言之,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们工业路小学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们将新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依托丰富多彩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大面积大幅度的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其实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早已开展。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波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例如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探索。

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上这些都可资借鉴。

但我们始终认为,依据国情、校情、生情进行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植,才会是有意义有成效的,才会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解释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指出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探讨了特色课程的设立与实施,强调了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的重要性。

进而分析了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资源配置等方面。

课程评估与持续优化以及师资培训与支持也是关键环节。

文章最后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用核心素养理念,推动教育领域的进步与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评估、师资培训、支持、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是当下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的理念与意义在于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特色课程的设立与实施则是通过设立有针对性的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包括确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必须合理搭配才能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评估与持续优化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课程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师资培训与支持则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结而言,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我们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最新教育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最新教育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最新教育文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文献编码A学校教育中,承载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载体是课程。

树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本的新人才观,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赖于学校课程的深层变革。

这一变革有两层含义:其一,实现课程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真正回归培养人的教育原点;其二,围绕育人目标,科学选择与合理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以课程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再造。

本文试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中学为例,探索基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理念下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构路径,以期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借鉴与参考的经验。

一、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要建构学校课程体系,首先应建构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当中的具体体现”[1],因此,建构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系,既是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体系在课程中得到体现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课程回归教育原点的必然要求。

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不仅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更应该思考核心素养如何融合学校特色,才能建构出充分体现该校学生特色的个性化课程目标体系。

一所学校要完成课程目标建构,必须努力“运用关系思维将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纳入理性的轨道,摆脱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2]。

教育既是理想的事业,需要理论指引,同时也是实践的活动,不能脱离实际。

因此,学校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必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人文理解,可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哲学、美学、历史学等方面入手,进行文化分析;二是实证研究,可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等,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方面切入,了解实际情况。

(一)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论分析探究学校课程目标,思索“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必须植根学校文化背景,理清学校文化的由来及其特点,以此作为学校课程架构的逻辑起点和上位依据。

顺峰中学自建校以来,就对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究,明确了学校的和美文化价值诉求,构建了和美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E-mail:jxyglllh@本学占肇理2019年10月20日・51・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王溢泽1郭云飞1王帝昭2(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摘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校大多数都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离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还差很远。

因此,以小初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素养,对当前我国的特色校本课程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校本课程的构建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构建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提供些许理论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以学校为本,在符合国家、地方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课程由学校自己来制定。

学校的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资源现状,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校本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基于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素养校本化建设存在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核心素养校本化建设显得更为迫切、更为必要。

一、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之问题审视我国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课改的新目标。

审视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改进现状。

1.特色校本课程受制于统一的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核心在于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其意味着不是对国家统一课程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学校场域内的学生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学校的师资、环境、学校管理理念等多元因素进行开发。

然而,在长期自上而下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学校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生升学作为导向,成绩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

这些现状都使得特色校本课程并非基于学生的实际,教师在编制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不敢脱离课程标准开发特殊化、个性化的教材,校本课程反而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内容或者翻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所必需的素养,它引领、指导着学校课程前进的方向。

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聚焦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基于此,上海市莘庄中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对学校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定位,把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作为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使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校本化的个性理解
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即将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莘庄中学为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以“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动创意”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善德博学”是指品德高尚,并具有扎实的人文、科技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与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等对接;“健体尚美”是指身心健康,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核心素养的健康生活等对接;“灵动创意”是指在动脑、动手方面能够更加灵活,富有创意和创造力,与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直接对接(见图1)。

在具体做法上,学校将创建DIY特色高中作为未来办学目标,并把DIY理念融入体验教育中,初步形成了体验教育办学思想体系。

DIY代表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Design It Yourself(自己设计与创作),Discover It Yourself(自主探索和发现)。

以综合素养培育为价值追求的DIY特色课程,实现了从行为体验上升到情感体验再到生命体验的飞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侧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经过三年的实践,在DIY特色课程的引领下,力求使学生们实现“四个一”的学习目标,即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受过一种科技训练、养成一生阅读习惯。

这不仅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性学习经历,也为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善德博学、健体尚美、灵动创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实施:DIY特色课程
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支撑
莘庄中学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的需求,对学校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定位:有普遍适应性的基础型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达成基本公民素质;有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以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个性化课程;还开发了荣誉课程(专业精品课程),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和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最终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使之具备“三精”特色的DIY
课程体系(见图2),从而为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1.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面向全体学生实施
学校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注重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比如,语文、政治、艺术(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以下简称劳技)等基础型课程,根据学情,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增加DIY元素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发展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精品人文课程。

重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包括:语文拼图式阅读课(一周2节)、政治?r事读报课(两周1节)、英语读报课(每周2节)、英语WAP听说课(每周1节)、历史地理嵌入式阅读课(每节课10―15分钟)和生物、物理、化学延伸阅读课(发现史、经典实验阅读)。

阅读课程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阅读的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评判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2)精妙科技课程。

重点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聚焦问题解决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课程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把劳技课嵌入机器人模块(劳技课校本化实施的1.0版本);二是把劳技课嵌入阿迪诺(Arduino)自动化控制项目(劳技课校本化实施的2.0版本)。

把劳技课程引入“双新”课程中的自动化程序控制,是
劳技课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劳技课程的技术含金量。

(3)精美艺体课程。

重点使学生掌握艺体技能,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提升艺术品味。

该课程分为:高一年级合唱课、高二年级素描课;高一年级篮球(男生)和健美操(女生)专项课程,以及高二年级篮球(男生)、健美操(女生)、击剑、武术等专项课程。

艺体课程,实现了通过高中三年的课程体验,使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基本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

2.拓展、研究型课程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拓展型课程立足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学校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类、综合类、实践类三种类型(见图3)。

学科类拓展课程是对基础型课程科目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拓展,为限定选修课程;综合类拓展课程指学习领域素养的拓展课程,为自主选修课程,包括以学期为周期的长课程,也有讲座式的短课程;实践类拓展课程指由学校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主要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实施(图3)。

学校研究型课程是根据《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一份质量较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然后对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促成每个学生拥有真实、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经历,促成学校形成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指导机制。

学校制订了《莘庄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致力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反思、批判的方法从较高层次发现、提出问题”,以研究、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分阶段教育目标。

高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

要求学生把在学工学农、社会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自觉转换成课题研究。

学校利用上海电教馆的慕课平台,选择性地为高一学生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通识课程”。

此课程使学生能够知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课题研究的方法等。

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课程”,从而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初步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以及通过构建知识模型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策略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均有一位课题指导教师。

高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运用反思、批判的方法从较高层次发现、提出问题,为学生研究问题的
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为学生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3.荣誉课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向更高层次发展
?Y合学校课程特色,在人文、科技和艺体等方面,建立学生专业团队,并设有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以培养专业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比赛等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

该课程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成立了四个工作室:“熊伟美术工作室”“程坤美术创作工作室”“肖璐怡击剑工作室”和“盛怡合唱工作室”,为建设一批适合学生发展的精品课程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评价: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出发,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比如,制订了关注过程、调动和发展评价对象的“多元评价量表”;开发了DIY特色课程的选课、实施、交流、展示、评价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记录了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平台上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激发了创新的火花,发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以发现、选拔能够进入精品课程继续学习的优秀创新人才。

另外,还有基于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主题活动的DIY特色课程成果的综
合展示。

总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