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重点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1、纺纱的基本原理。
2、纺纱加工工艺系统。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由于纤维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集合体内的分布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同时,纤维原料往往又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很大,这些都给纺纱加工带来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描述纺纱规律时常常带有统计学性质。
一、纺纱概念1.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 纱线分类:长丝和短纤纱。
3.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二、纺纱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大量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一定规格质量标准、结构)(二)基本工艺过程1.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2.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3. 开清:大团纤维到小块、小束纤维,同时除杂;4. 梳理:纤维间横向联系基本消除,纤维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并除杂,混合;5.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细小杂质,混合;6.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伸直纤维,去除弯钩;7.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纤维条均匀度;8.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9. 卷绕:形成半制品在各工序的过渡形式,保证纺纱加工的连续性。
总之,纺纱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开清、梳理、牵伸(并合)、加捻、卷绕五大原理,或九大原理(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成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三、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棉和化纤短纤维都可在棉纺设备上加工。
纤维原料纺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纱工艺流程。
棉及棉型化纤的纺纱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1、普梳系统→普梳纱一般用于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其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1所示。
纺纱学(重点)[1]
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糖份高的含糖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含糖棉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
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5、轧棉机可分为:(皮辊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和(包重)。
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
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
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1、开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的顺序为:先开前一台机器的(凝棉器)再开后一台机器的(打手),达到正常运转后,再逐台开(给棉机件)。
2、开清棉除杂率约为(50%)。
3、豪猪式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自进口到出口(逐渐放大)。
4、棉卷质量控制指标是:正卷合格率、(每米重量不匀率)、棉卷含杂率。
5、开清棉工序的任务是:开松、混合、除杂、(成卷)。
6、凝棉器的作用是将棉纤维凝聚在尘笼表面,(去除部分短绒和细小尘杂)。
7、抓棉小车回转一周,打手下降一次,故打手下降是(间歇性的)。
8、自动混棉机的特点是(横铺直取)、多层混和。
9、开清棉机械的联接机构有:凝棉器;配棉器;(输棉管道)。
10、棉卷重量不匀率主要评价棉卷(纵向1m片段)重量的均匀情况。
《纺纱学》课程笔记
《纺纱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绢纺纺纱系统一、绢纺原料1. 绢纺原料主要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蚕类吐丝结成的茧丝。
2. 茧丝由两根单丝合并而成,每根单丝又由蛋白质构成。
单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
3. 绢纺原料还包括一些特殊绢丝,如天丝、人造丝等。
二、绢纤维精练1. 精练目的是去除绢丝中的杂质、色素和部分油脂,提高绢丝的白度、柔软度和吸附性。
2. 精练过程包括预处理、煮练、漂白、脱水、干燥等环节。
3.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绢丝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杂质,便于后续煮练和漂白。
4. 煮练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去除绢丝中的非蛋白杂质和部分色素。
5. 漂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绢丝的白度,常用的漂白剂有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
6. 脱水、干燥是为了使绢丝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和回潮率,便于后续加工。
三、开绵与切绵1. 开绵是将精练后的绢丝进行开松,去除部分杂质和废丝,提高绢丝的整齐度。
2. 切绵是将开绵后的绢丝进行切割,使其长度适宜梳理。
四、梳绵1. 梳绵是对切绵后的绢丝进行梳理,使其更加顺直、均匀。
2. 梳绵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梳绵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五、绢纺精梳1. 精梳是为了提高绢丝的整齐度、光泽度和强力。
2. 精梳机分为直型精梳机和圆型精梳机两种。
3. 直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预梳机构、精梳机构、剥绵机构等组成。
4. 圆型精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5. 精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绢丝质量。
六、绢丝针梳1. 针梳是对精梳后的绢丝进行并合、牵伸和梳理。
2. 针梳机主要由给绵机构、锡林、工作罗拉、剥棉罗拉、道夫等组成。
3. 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给绵速度、锡林转速、工作罗拉转速、剥棉罗拉转速等。
4. 针梳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绵条质量。
七、绢纺粗纱1. 粗纱是为了增加绢丝的强度,便于后续细纱加工。
纺纱学复习重点
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纱线即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是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2.纺纱的九大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必需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么?九大基本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松)、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四大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生产工艺流程?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1-2道)-粗纱-细纱-后加工4.皮辊棉、锯齿棉的特点?皮辊棉:由于皮辊轧花机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所以皮辊棉的特点是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锯齿棉:由于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所以锯齿棉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5.原料选配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料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4.增加花色品种6.分析原料性质对纱线主要质量(强力、结杂、条干)的影响?(1)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强力越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纱线强力高;c.成熟度: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一般,细号纱用成熟度偏低的,粗号纱选用成熟度高些的纤维);d.纤维长度、短绒率:纤维长度长,纤维接触面大,强力高。
(2)结杂:a.成熟度差,易形成结杂;b.僵棉、软籽表皮等有害杂质:多,加工中易分裂成结杂;c.含水率高,易形成棉结,纤维与杂质不易分离。
轧工差,索丝多,带纤杂质和短绒率多。
(3)条干:a.纤维细,且细度不匀率小的原棉有利于改善条干;b.原棉结杂导致条干牵伸不匀;c.短绒率高或整齐度差,条干差。
7.何谓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排成几个队,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学复习(DOC)
任务1:原料选配名词解释1、配棉:纺织厂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纺纱,而是将几种相互搭配使用,这种方法即称为配棉。
2、主体成分:在配棉成分中有意识地安排某几个批号的某些性质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一般以地区为主体,也有的以长度或细度为主体。
主体原棉在配棉成分中应占70%左右。
3、分类: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特性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合纺制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
4、排队: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排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批使用。
5、囬花:纺纱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细纱断头吸棉等。
6、再用棉:包括开清棉机的车肚花(俗称统破籽),梳棉机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经处理后使用。
7、原棉有害疵点:原棉有害疵点是指原棉中的有害的纤维性物质。
如:带纤维耔屑、软耔表皮、索丝、棉结等。
填空题1、原棉的主要性质(工艺性质)包括长度、线密度、成熟度、强力、色泽、含水含杂等。
2、配棉的目的是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满足成纱质量要求、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
3、原棉分类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原棉资源情况、气候条件、原棉性质差异、机台的性能。
4、原棉排队安排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比、抽调接替。
任务2:开清棉名词解释1、棉卷质量不匀率:棉卷质量不匀率指每米棉卷重量之间的差异率,用平均差系数表示。
2、正卷率:正卷率指重量符合要求的棉卷(正卷)只数占生产棉卷的总只数的百分率。
3、落棉率:落棉率指落棉重量占喂入原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4、落棉含杂率:落棉含杂率指落棉中含杂质的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率。
5、落杂率:落杂率指落棉中含杂质的重量占原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6、除杂效率:除杂效率指除去杂质的重量占喂入原棉中杂质的重量百分率。
7、自由打击开松:自由打击开松指纤维在自由状态下受到的打击、撕扯作用。
8、握持打击开松:握持打击开松指纤维在握持状态下受到的打击、分梳作用。
《纺纱学》课程提纲复习资料
《纺纱学》提纲绪论各纺纱系统、普梳棉纱、精梳棉纱和涤/棉精梳纱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各工序所生产的产品;掌握临界混纺比的概念。
临界混纺比: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为临界混纺比第一章 纺纱原料的选配 一、配棉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多种搭配,取长补短(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方法:分类排队法 1.原棉的分类(概念):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称~。
(1)分类原则:先细特,后中粗特纱;先重点,后一般或低档产品。
(2)分类时应考虑的因素成纱要求:普梳纱用细绒棉、精梳纱用长绒棉。
到棉趋势:原棉资源差的少用,好的多用。
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条件应选择成熟度好、含杂少的原棉。
指标的平衡:成纱质量指标的某项较好或较差时,应调整配棉成分。
2、排队(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队,把产地、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将同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
原棉排队时的注意事项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作为主体。
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
队数安排:5~6队交叉抵补:接批时后一批原棉的某项指标太差,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原棉同时接批。
勤调少调: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
如,某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前批棉用完后再将后批棉增加到25%。
配棉的注意事项(分别写出分类与排队的注意事项) 二、原料混和重点掌握原料混和的方法:一、混料方法(1)棉包混合(散纤维混合):适于纯棉、纯化纤、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 :适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 :适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重点掌握各种混合方式的混比计算(包括干湿混比的计算): 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式中:Xi −第i 种纤维的湿混纺比 Yi −第i 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 −第i 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轧棉方法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答:皮辊轧棉:转速低、生产效率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棉:转速高、生产率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三丝”包含哪些异性纤维?如何表示?答: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丝”。
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检测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目前常用的含糖棉预处理方法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5)防粘助剂法特点:使用方便,价格适中,除糖效果明显,应用普遍。
实际中,常用防粘助剂法。
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
纺纱学知识要点
1.纺纱原理与设备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纺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纺纱设备: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
2、精梳系统→精梳纱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3、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4)增加花色品种。
2.原则:(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4、原料混合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稳定成纱质量2.要求: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混合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设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K1’、K2’,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K1、K2,则K1’+ K2’=1,K1,+K2=1.设A、B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额制成率分别为Q1、Q2,则A成分的成纱混纺比(干重比)为:K1’=Q1K1/(Q1K1+Q2K2)由此解得K1.混纺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5、开清棉联合机的组成按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四类机械。
1.抓棉机械: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
有开松、混合作用。
2.混、给棉机械:混棉机(棉箱、角钉机件)将原料充分混和,给棉机均匀给棉(靠近输出部位)。
有混和、除杂、开松作用。
3.开棉机械:利用各种打手,打击、松解棉块,初步除杂(如双轴流开棉机、豪猪开棉机)。
4.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机。
5.清棉成卷机6、相邻两针面间的基本作用1.分梳作用:当两针齿的沿针分力方向均指向针根时。
2.剥取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两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
3.提升作用:两个针面按针尖方向平行配置,并且它们之间有足够小的隔距。
纺纱学重点(DOC)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棉纺纺纱系统在棉纺中应用广泛,用于纺中,粗特纱毛纺纺纱系统第二章轧棉原理:棉纤维和棉籽间具有一定的联结力,轧棉时,棉籽和纤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纤维受到比联结力稍大的作用力,同时棉籽不断翻滚,使棉籽上长度在16mm以上的可纺纤维都被轧下。
纤维与棉籽的联结力约为单根纤维强力的25%~50%,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轧棉不会轧断纤维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
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
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
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配棉(分类排队法)纺织厂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原料纺纱,而是将几种相互搭配使用,这种方法即为配棉。
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
分类时的注意成纱要求、到棉趋势、纱线质量指标的平衡、气候变化、混合成分性质差异等。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原料混合目的: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均匀混合是稳定成纱质量的重要条件。
实质(1)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2)各种成分的纤维在整个混和原料中的均匀分布要求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两种要求,即要使各种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含量与设计的比率相一致,而且所有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分布呈均匀状态。
均匀混合的前提是混合原料被细致地松解,直到单纤维状态。
松解越好,纤维块越小,混合就越完善。
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纯纺——散纤维混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多采用条混化纤之间混纺——多采用散纤维混;为控制混比,则采用条混第三章一)开松目的: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纺纱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纺纱学考试重点1.纺纱的实质:使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按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2.纺纱的基本过程: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开松:A.目的: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B.概念:把纤维团扯散成小束的过程C.影响:使纤维横向联系的规模缩小,使纤维集合体由大块(团)变为小块(束),为以后进一步送解到单纤维状态提供条件4.梳理:A.目的:将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解除,并逐步建立纤维首尾相接的纵向联系B.实质:把纤维小块(束)进一步分解成单纤维C.影响:各根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被解除5.牵伸A.概念:把纤维集合体有规律地抽长拉细的过程B.实质:纤维沿集合体的轴向作相对位移,使其分布在更长的片段上C.影响:使其中的屈曲纤维逐步伸直,弯钩逐步消除,同时条子获得所需粗细D.结果:使集合体的线密度减小,同时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6.加捻A.概念:把牵伸后的须条加以扭转,以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B.影响:须条加捻后,其性能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弹性等7.纺纱的工艺系统大体分为棉纺纺纱系统、毛纺纺纱系统、麻纺纺纱系统、绢纺纺纱系统,其下又可分类,棉纺:普(粗)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毛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麻纺:苎麻纺纱系统、亚麻(湿)纺纱系统、黄麻纺纱系统,绢纺:绢丝纺系统、䌷丝纺系统。
纺纱的工艺系统以原料的不同来分类。
8.纺纱工艺系统工作流程(见书P4-5)9.涤棉混纺工艺系统流程10.棉按长度分类可分为细绒棉和长绒棉,按轧棉工艺分类可分为皮辊棉和锯齿棉,细绒棉一般是锯齿棉,长绒棉一般是皮辊棉。
11.异性纤维(三丝):主要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12.棉纤维脱糖的方法有: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13.毛的初加工过程:选毛—开毛—洗毛—烘毛—炭化,麻的初加工过程:脱胶14.原料选配的目的: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详见课本P21-22)15.混合A.目的:为了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必须要求所选配的原料能达到充分的混合B.要求:均匀混合包括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正确”两项要求。
纺纱学复习要点
Chapter1 配棉1.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2.配棉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其它条件同时因锯齿棉短纤维少,当轧工良好时,成纱强力比皮辊棉为高;皮辊棉轧工好,成纱棉结少;轧棉过程中产生的短绒、黄根等疵点,对成纱棉结不利;短纤维多,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不易控制,成纱条干差。
短纤维越短,成纱条干越差;线密度细而柔软的原棉,手感好、富有弹性、色泽柔和,成纱后纤维间抱合良好,强力较高;纤维细、细度不匀率低,纱线截面中纤维根数多,分布均匀,成纱条干均匀等。
4.分类定义(把适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及分类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纱特和品种、原棉资源和季节变化、加工机台机械性能、配棉中各成分的性质差异)5.排队定义(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及排队时应考虑问题(严格控制队与队之间、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及接批前后的混合棉的平均质量的差异,各队原棉的地区差异要小;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率;勤调少调;逐步抽调、部分成分提前接批;排队时避免有两个批号在同一天内接替。
)6.回花、再用棉和下脚的定义及如何使用回花指的是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
回卷、回条回用、粗纱头机处理皮辊花处理。
再用棉指的是统破籽、斩刀花、抄针花、精梳棉。
破籽机处理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精梳落棉机直接回用。
下脚指的是破籽、地弄花、车肚花、绒板花、油花、回丝。
破籽用破籽机处理、车肚花等用破籽机活纤维杂质分离机处理。
7、化纤选配长细度经验公式;化纤选配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化纤品种、合理选择混纺比)。
纺纱学重点全整理
精细抓棉——工艺上要求抓棉机抓取的棉束尽可能小,满足流程对产品量的要求,对原料进行缓和、充分开松并把不同成分的纤维按配棉比例进行混合。
除杂效率——落杂率占喂入原棉含杂率的百分比再用棉——再用棉包括开清棉的落棉、梳棉落棉和抄针花斩刀花以及精梳落棉等。
回花——生产过程中的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花,其性质与混合棉相似,含杂率减少,结杂粒数、短绒率增加。
分梳作用——两个针面的针齿呈平行配置,且一针面针尖迎着另一针面的针尖相对运动,具有较小隔距和一定的针齿密度剥取作用——针面呈交叉配置,一针面针尖从另一针面针齿背上越过,快速针面抓取纤维,慢速针面释放纤维后退给棉——钳板向后摆动时产生给棉动作牵伸波——牵伸区对纤维控制不良造成的不匀机械波——机械状况不良造成的不匀实际牵伸——输入与输出半制品单位长度质量的比值,须条受到纤维丧失、罗拉滑溜、捻缩等因素影响,实际牵伸倍数与理论不符理论牵伸——假设须条中纤维都是平行伸直等长的,且所有纤维都在同一截面变速,须条的输出速度与喂入速度的比值。
引导力——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引导其加速或保持快速状态的力。
控制力——慢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阻碍其加速或保持慢速状态的力。
握持力——前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牵伸力——牵伸过程中所有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拔出来而克服摩擦阻力的总和。
加捻程度——表层纤维对纱轴的倾斜程度随机不匀——C=,n 为细纱截面内纤维平均根数,与原料有关内不匀——同一卷装内若干等长片段间的重量不匀外不匀——不同卷装的若干等长片段间的重量不匀(梳棉落棉率大,外不匀大)内不匀与外不匀有所联系,但关系不大:一般内不匀大,外不匀也较大;但外不匀大,内不匀不一定大 捻幅——表示股线的加捻程度,单位长度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1.棉纤维的两种初加工方法及特点(1).锯齿棉:采用锯齿式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纺纱学重点
纺纱学1.原料选配:原料选配是在原料投入生产之前,按照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进行选择并按一定比例搭配或混和,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2.配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3.分类: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4.排队: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
5.现代配棉方法系:指采用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计算工作量大和因人而异的经验误差等弊病:实现配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6.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称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
7.开松:开松是指原料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开松机件的作用。
8.自由撕扯:自由撕扯包括有一个运动着的角针机件或者两个相对运动着的角钉机件对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原料产生撕扯作用。
9.自由打击:纤维块在自由状态下受到高速打击机件(如刀片、角钉等)的打击作用而实现纤维块松解的称为自由打击。
10.握持开松:原料在被握持状态下向机内喂入的同时,受到开松件的作用称为握持开松。
11.握持分割:由锯齿或梳针刺入被握持的须丛中,对纤维束进行分割,使纤维束获得较细致的开松即为扯松,又叫握持分割。
12.握持打击:采用高速回转的刀片打手对握持的喂入原料进行打击,使原料获得冲量而被开松,叫打松或握持打击。
13.落物率:它反映开松除杂机的落物数量,通过试验称出落物的重量,按下式计算:落物率=(落物重量/喂料重量)100%14.落物含杂率:它反映落物的重量。
用锡莱分析机把落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进行称重,按下式计算:落物含杂率=(落物中杂质质量/落物质量)100%15.落杂率:它反映喂入原料中杂质被去除的数量,也称绝对除杂率,按照下式计算:落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重量)100%16.除杂效率:它反映出去杂质的效能大小,与原料含杂率有关,可按下式计算:除杂效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100%除杂效率=(落杂率/喂入原料含杂率)100%17.落物含纤维率:为了分析落物中好纤维的数量,有时要算出落物含纤维率,可按下式计算:落物含纤维率:(落物中纤维重量/落物重量)100%18.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握持点与刺辊与给棉板间隔距点之间的长度,即给棉板鼻尖宽度与隔距点以上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之和。
纺纱学复习点
※第一章1、棉纺粗梳系统:2、棉纺精梳系统:3、粗梳毛纺系统:※第二章1、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2、配棉: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
3、分类排队法: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目的:从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质量要求,也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大时间的稳定。
4、原料混合的方法分为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混合计算:※第三章1、开松:为了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开松可以分为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
自由开松的形式:自由撕扯、自由打击特点: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适用于开松的初始阶段;握持开松的形式:握持打击、握持分割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22、除杂:为了在开松的同事,清楚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以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3、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a、开松机件的形式;b、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c、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d、开松机件的角钉、刀片、针、齿等的配置(置针密度↑→开松作用↑)。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说明安装角对开松除杂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θ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之,θ角减小,尘棒间隔距增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大,开松作用加强。
纺纱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摩擦纱段:处于退绕点和分离点的纱段2.气圈:纱线沿管纱轴线高速退绕时,由于绕轴线作回转前进运动,使纱线的轨迹构成一个旋转的空曲面。
3.粘着剂:粘着剂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它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除溶剂水外,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
4.助剂:助剂是用于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原料。
5.粘度:粘度表示液体流动时液层内摩擦力大小,反映了液体流动程度。
6.梭口:经纱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7.综平:梭口完全闭合时,两层经纱又随着综框回到原来位置,此位置称谓综平8.开口时间:(综平度或综平时间):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相互平齐的瞬间,即梭口开口瞬间9.经位置线:综平时,梭口、综眼、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纱点所连成的线10.直接纺纱:在细纱机上直接将纬纱卷绕成管纱11.间接纺纱:将细纱机落下来的管纱经过络筒,再通过卷纬加工卷绕成管纱12.织造缩率:由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时纱线屈曲而产生的缩率;13.下机缩率:织物中经纬纱长度会再次发生变化。
第一章2.织物在织机上形成过程中的五大运动是什么?1.开口:把经纱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2.引纬:把纬纱引入梭口3.打纬: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4.卷纬:把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5.送经:把从织轴3.织前准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主要工序有哪些?作用如何?(1)任务:1.改变纱线的卷装形式;2.提高纱线质量(2)主要工序及作用:1.络筒:改善纱线质量,加长纱线长度,将纱线由管纱变成筒子纱2.整经:使纱线由筒子纱绕到经轴或者织轴上,成条成片排列3.浆纱:使纱线毛羽贴状,提高纱线强力和耐磨性,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改善织纱织造性能。
4.穿结经:使经纱上下运动,分成两层5.纬纱准备:将纬纱卷绕成适合梭子尺寸的筒子或纡子,便于织造。
第二章2.管纱退绕时,构成络筒张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退绕张力2.张力装置产生的纱线张力3.纱线在纱路中与导纱机件相接触造成的摩擦力4.分析管纱退绕时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说明如何均匀纱线的络筒张力?退绕一个层级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层级顶部的张力大于底部的;退绕整个管纱时纱线的变化规律为:满管张力<中管张力<空管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素为:1.导纱距离2.络筒速度3.纱线密度4.纱路曲折度;均匀纱线络筒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3.改变细纱管结构6.试述光电式和电客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和特点?(1)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将纱疵的侧面投影,把它的长度和直径两个几何量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讯号的幅值和脉宽经电路切除纱疵;特点:优点---检测信号不受纤维种类及车间温湿度的影响缺点---对扁平状纱疵漏切(2)电容式电子清纱器的原理:根据电容量变化原理,将纱线粗细及质量的变化转换成信号强弱的变化;优点—--对扁平状纱疵不会漏切缺点----检测信号会受纤维种类及车间温湿度的影响7.目前新型捻接技术有哪些?说明其捻接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纱学重点第一章棉纺纺纱系统在棉纺中应用广泛,用于纺中,粗特纱毛纺纺纱系统第二章轧棉原理:棉纤维和棉籽间具有一定的联结力,轧棉时,棉籽和纤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纤维受到比联结力稍大的作用力,同时棉籽不断翻滚,使棉籽上长度在16mm以上的可纺纤维都被轧下。
纤维与棉籽的联结力约为单根纤维强力的25%~50%,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轧棉不会轧断纤维代号表示唛头:我国以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顺序组成,皮辊棉在下方加横线,锯齿棉不加。
类型代号:Y表示黄棉,G表示灰棉,L表示长绒棉,细绒白棉不作标志。
品级代号:用1-7表示一级到七级。
长度代号:25~32mm用数字表示。
马克隆值代号:分别用A、B、C表示,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配棉(分类排队法)纺织厂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原料纺纱,而是将几种相互搭配使用,这种方法即为配棉。
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把适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
分类时的注意成纱要求、到棉趋势、纱线质量指标的平衡、气候变化、混合成分性质差异等。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和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
原料混合目的:使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均匀一致;均匀混合是稳定成纱质量的重要条件。
实质(1)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2)各种成分的纤维在整个混和原料中的均匀分布要求满足“含量正确”和“分布均匀”两种要求,即要使各种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含量与设计的比率相一致,而且所有混合原料在纱线任意截面上的分布呈均匀状态。
均匀混合的前提是混合原料被细致地松解,直到单纤维状态。
松解越好,纤维块越小,混合就越完善。
方法(1)散纤维(包)混合(2)条子混合纯纺——散纤维混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多采用条混化纤之间混纺——多采用散纤维混;为控制混比,则采用条混第三章一)开松目的:将大的纤维块松解成小纤维块或纤维束,并降低纤维原料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以后的梳理创造条件。
要求:既要开松充分,又要少损伤纤维和少打碎杂质工艺原则:先缓后剧、渐进开松、少伤少碎在具体实施中应采用先自由开松后握持开松等手段(二)除杂目的:在开松的同时,清除原料中大部分杂质、疵点及短绒,使原料变得较洁净。
要求:对于较重、较大、易破碎、和纤维粘附较松的杂质,应尽早排除,以防破碎,到后道工序时更难去除;和纤维粘附较紧的杂质,不应在开始阶段排除,因为这时都是大的纤维块,会增加落棉(毛)的数量,或损伤长纤维。
工艺原则:早落防碎根据原料喂给方式的不同,开松可分为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两种形式。
按机械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扯松、打松和分割开松三种形式。
(三)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1.开松机件的形式开松机件的形式有:角钉滚筒式、刀片式、三翼梳针式与综合式、梳针滚筒式、锯齿滚筒式等。
2.开松机件的速度开松机件速度增加,喂入原料单位长度上受到开松作用(撕扯、打击等)的次数增加,开松作用力也相应增大,因而开松作用增强,同时除杂作用也加强,但纤维易受到损伤,杂质也可能被打碎。
因此,纤维块较大,开松阻力较大时,开松机件速度不宜过高。
3.工作机件之间的隔距喂给罗拉与角钉滚筒或打手等开松机件之间隔距越小,角钉、打手等深入纤维层的作用越强烈,因而开松作用越强烈,但易于损伤纤维。
因此,当纤维层较厚、纤维间紧密和纤维较长时,开松机件间隔距不宜过小。
且随纤维块逐渐松解和蓬松,角钉滚筒或打手等开松机件与尘棒之间的隔距由入口到出口应逐渐减小。
4.开松机件的角钉、梳针、刀片等的配置植列方式对开松也有影响,合理的植列方式应能保证喂入纤维层在宽度方向上各处均匀地得到开松,并且角钉、梳针、刀片、锯齿等在滚筒表面应均匀分布。
植针密度加大,开松作用加强。
植针密度应根据逐步开松的原则来选择,纤维块大时植针密度要小,随着开松的进行,密度逐渐加大,但密度过大,易于损伤纤维。
除杂原理与方法杂质与纤维集合体存在方式:包裹、粘附杂质与纤维集合体性质差异:纤维:体积大、重量轻、空气阻力大、离心惯性小杂质:体积小、重量重、空气阻力小、离心惯性大在开松过程中,原料除杂方法主要为物理法,即依靠机械部件的作用、气流的作用,或者二者相结合的作用除去原料中的杂质。
机械除杂:1.打手机械除杂⑴尘棒的形状和配置对除杂的影响①尘棒截面形状:有三角形、圆形等。
②安装角θ:尘棒工作面与打手径向的夹角。
角为尘棒清除角,一般为40~50③尘棒间的隔距:由入口到出口逐渐变小除杂作用分析①打击排杂:当原料受到打手的打击开松而使杂质与纤维块分离,则杂质由于体积小、重量大,在打击力的作用下被抛向尘棒工作面,在其反射作用下被排除。
②冲击排杂:若原料经打手打击开松后,杂质与纤维未被分离,则共同以速度V沿打手切向被抛向尘棒。
当纤维块撞击到尘棒上时,尘棒的冲击使纤维块静止,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的作用下,冲破松散的纤维块,从尘棒间排出。
③撕扯分离排杂:当纤维块一端受到打手刀片打击,另一端接触尘棒而受到阻力时,受到两者的撕扯而被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分离后的杂质靠本身重力由尘棒间落下。
影响开松除杂作用的因素1. 隔距(1)角钉帘与压棉帘的隔距隔距小,大棉块不易通过,撕扯作用强,开松作用好。
(2)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隔距隔距小,大棉块不易通过,撕扯作用强,开松作用好。
(3)剥棉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隔距小,打击作用强,开松作用好。
随着原棉的逐渐开松,体积逐渐增大,隔距沿棉流输送方向应逐渐增大。
2. 各主要机件的速度(1)均棉罗拉的速度速度高,撕扯次数增加,撕扯作用增强,开松效果好。
(2)剥棉打手速度速度高,可增加打手的打击力和打击次数,提高开松效果,但如果速度过高,易返花,产生索丝、棉结等疵点。
3)角钉帘速度角钉帘速度对开松的影响有两重性。
如提高角钉帘速度,一方面使角钉帘与压棉帘之间的开松强度增强,使开松效果提高,另一方面角钉帘是输出机件,速度提高使产量增加,单位时间通过的棉量增加,这又使角钉帘与压棉帘以及均棉罗拉之间的开松负担增加,其开松作用效果下降,因此,角钉帘速度对开松效果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主要影响机器的产量。
第四章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沿针运动是纤维在针面间转移的基础,绕针运动是梳理的基础。
分梳作用产生分梳作用的两针面配置条件为:(1)针尖方向平行配置;(针齿平行配置)(2)具有足够小的隔距;(3)任一针面对另一针面的相对运动方向是逆对着针尖的;(两针面彼此以本身的针尖迎着对方的针尖相对运动,针尖相对)分梳作用区的特点不管两个作用针面中一个或两个带有纤维,分梳结果使两个针面都带有纤维。
因此原来没有纤维的针面必将抓取部分纤维。
纤维由一个针面向另一个针面的部分转移。
某针面握持的纤维,必受到另一针面的梳理。
分梳作用区的应用盖板梳理机上,锡林-盖板,锡林-道夫罗拉梳理机上,锡林-工作辊剥取作用两个针面产生剥取作用的配置条件为:(1)针尖方向相互交叉配置;(2)应有足够小的隔距;(3)其中一个针面对另一个针面相对运动的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两针面的运动方向为一针面的针尖从另一针面的针背越过,针尖对针背)。
剥取作用区的作用使纤维从一个针面全部转移到另一个针面上去。
剥取作用区的应用盖板梳理机上,刺辊-锡林罗拉梳理机上,工作辊-剥取辊,剥取辊-锡林,转移辊-锡林提升作用两个针面产生提升作用的配置条件为:(1)针尖方向平行配置;(2)应有足够小的隔距;(3)任何一个针面对另一个针面的相对运动方向是顺着针尖方向的;(两针面彼此以本身的针背迎着对方的针背相对运动,针背相对)提升作用区的作用提升作用可使针根处的纤维向针尖提升一段距离,便于分梳、剥取。
提升作用区的应用采用弹性针布的罗拉梳理机上,锡林-风轮弹性针布特点梳理缓和,容纤量高,混合好,纤维较难转移,抄针负荷多。
各种负荷的形成及作用盖板梳理机锡林负荷(1)喂入负荷原料由喂入罗拉喂入,经刺辊后到达锡林,分布在锡林上单位面积的纤维量,以αf表示。
(2)盖板负荷与盖板花负荷盖板负荷是指锡林单位面积针面转移给盖板的纤维量,以αg表示。
盖板花负荷是指盖板走出梳理工作区时,所带出的(相当于锡林单位面积上的)纤维量,以αg1表示。
(3)锡林负荷锡林走出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表面的单位面积的纤维量称为锡林负荷,以αc表示。
(4)出机负荷出机负荷α0即指锡林单位面积针面上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
在不考虑梳理中的纤维损耗(如盖板花、落杂等)时,出机负荷等于喂入负荷。
5)返回负荷返回负荷αb是指锡林针面上的纤维经过道夫而转移给道夫一部分纤维后,仍留在锡林上的单位面积的纤维量。
分配系数及影响因素工作辊分配系数在罗拉梳理机上,锡林与工作辊对纤维进行分梳后,锡林每平方米针面交给工作辊针面的纤维与此同时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叫做工作辊分配系数1)预梳锡林工作辊分配系数在预梳锡林上没有返回负荷αb,参与梳理作用的只有喂入负荷f 与剥取负荷β两种。
故预梳理锡林的工作辊分配系数为K1。
锡林向道夫转移的纤维占参与作用纤维的百分率叫做道夫转移率。
混合、均匀作用的意义梳理机的混和作用表现为输出产品同喂入原料相比,在其成分和色泽上更为均匀一致,而均匀作用则表现为输出产品的片段重量比喂入时更加均匀一致。
两种作用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它是通过针面对纤维的贮存、释放、凝聚、减薄等方式达到的。
实质上是各辊筒上负荷变化的结果。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分梳工艺长度是指握持点与刺辊与给棉板间隔距点之间的长度,即给棉板鼻尖宽度与隔距点以上的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之和。
给棉板的分梳工艺长度与刺辊分梳质量关系分梳工艺长度愈小,则纤维被梳理的长度愈长,纤维被梳理的次数愈多,因此刺辊分梳后的棉束百分率愈小,但短绒率增大。
分梳工艺长度相同时,加工纤维长度越长,纤维的损伤越大。
分梳工艺长度须与加工纤维长度相适应,一般掌握在主体长度与品质长度之间,加工的纤维越长,给棉板的工作长度应越长。
第五章精梳精梳是指当纤维须丛一端被握持时,另一端受到梳理。
(握持梳理)精梳的工作原理精梳的实质是握持梳理,它能有效除去短纤维、细小杂质并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直型精梳机工作原理:周期性地分别梳理纤维丛的两端,其头端由锡林梳理,而其后端由顶梳被动梳理,梳理过的纤维丛与分离(拔取)罗拉倒入机内的纤维网接合(搭接),再将纤维网输出机外。
钳次:精梳机的上、下钳板开合一次(或锡林转一转),称为一个运动周期或一钳次。
棉精梳机的一个运动周期分为锡林梳理、分离前准备、分离结合、锡林梳理前准备四个阶段。
(详情请见课本P102)喂给长度是指每钳次喂入到工作区的纤维丛长度喂入长度长,意味着每次梳理的纤维丛多、厚,梳理负荷大,梳理质量低,产量高。
一般加工长度长、定量轻、质量好的纤维丛时,喂入长度可长,以便在保证精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产量,如果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时,则应减少喂入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