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介绍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每年授予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和团队,鼓励和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深度评估在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评选标准和程序经过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原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而评选程序则更加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效益,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些变化使得获奖成果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
三、广度评估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多个行业。
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新材料等,覆盖面广泛。
涉及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电子通信、能源环保、制造业等,具有多领域的特点。
这种多领域、多行业的涵盖使得该奖项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全面。
四、回顾与总结2017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无疑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莫大鼓励与认可,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获奖成果涵盖了众多领域和行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获奖成果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范例和引领,引导着科技工作者们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对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成果的兴奋与敬佩已经溢于言表。
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相信,通过这些优秀成果的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结语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又一次飞跃。
获奖成果的涵盖面广泛,对未来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的最高科技奖项。
2017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该年度的得奖名单,以表彰这些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科研团队。
一等奖1.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抗癌药物研发及应用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2017年无特等奖。
2.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一等奖:- 水稻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关键基因研究与应用- 医药高效新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等奖:-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新材料研制及工程化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一等奖:- 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与农业品质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产品贮藏与质量安全控制(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等奖:- 界面触控技术与人机交互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一等奖:-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1. 科学技术部二等奖:-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等奖:- 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二等奖:- 绿色农业综合技术创新示范与推广- 新型农药开发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等奖:- 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二等奖:-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等奖1. 科学技术部三等奖:- 光电器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应用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三等奖:- 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3. 农业农村部三等奖:-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用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农业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等奖:- 临床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 个体化医学与大数据医学研究与应用5. 自然资源部三等奖:-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为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奖名单中的部分项目,每个奖项都代表了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2017国家科技奖 获奖名单
2017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包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泽山(南京理工大学)、侯云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聚集诱导发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新型半导体深能级掺杂机制研究”等33个项目。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项目:“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项目:“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等47个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项目:“中国电子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科技创新工程”等9个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项目:“面向互联网开放环境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18个项目。
以上就是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部分获奖名单,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国家科技部官网查询。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上海理工大学
项目名称 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 项目简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5 年我国铜加工产量达 1500 余万吨,占全 球铜加工产量的 53%。然而,我国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长期依赖进口, 上述领域用铜合金服役条 件苛刻,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因而铜合金必须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强度、 硬度等高强高导性能,以及抗应力松弛、抗软化、超高强等特殊性能。因此,自 主研发满足上述领域需求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日趋迫切。 实现高强高导铜合金性能匹配面临以下挑战: 力学性能与传导性能存在此增 彼减的矛盾, 特殊性能的挖掘要同时兼顾高强高导性能。在铜基体中引入强化相 是获得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有效手段, 强化相的特性和分布特征决定了铜合金的主 要性能。如何引入特定的强化相并控制其分布,实现铜合金高强、高导、特殊性 能的匹配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项目组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国家 863、科技支撑计划、国防基础 研究、国家自科基金、军品配套等项目支持下,经过 20 余年协同攻关,通过强 化相体系设计、 尺寸和分布有效控制的系列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与集成,在铜 基体中引入特定的纳求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纳米复相控制强化技术。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高强高导、抗应力松弛 Cu-Cr 系合金控制强化技术:开发了 Cu-Cr 系 合金成分精确化、组织均匀化控制熔铸技术,保障了时效过程中单质 Cr 相的细 小弥散析出;发明了 Cu-Cr 系合金带材轧制-时效复合加工技术和复杂部件先进 成形技术, 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抗应力松弛能力。工业化生产的 Cu-Cr 系合金广 泛用于超/特高压电器、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装备。 (2)超高强、高抗应力松弛 Cu-Ni-Si 系合金控制强化技术:提出了双重协 同 强 化 Cu-Ni-Si 系 合 金 镍 硅 比 设 计 原 则 , 发 明 了 双 重 协 同 强 化 型 Cu-Ni-Si-Al-Mg-Cr 合金,阐明了 Cu-Ni-Si 系合金强化相的相变贯序;发明了 δ-Ni2Si 纳米粒子高密度、高均匀分布的组合时效控制技术,实现了 Cu-Ni-Si 系 合金的最佳双重协同强化。 工业化生产的合金成功应用于导航系统输出和高端装 备连接器。 (3)高导、抗软化 Cu-Fe-P 系合金控制强化技术:探明了形变前预时效析 出相大小对合金抗软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发了热轧淬火 +预时效+组合形变热 处理工艺,有效调控了预时效纳米 Fe 粒子尺寸和分布,合金的抗软化温度达 500℃。 工业化生产的 Cu-Fe-P 系合金带材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 (4)高强高导、耐热 Cu-Al2O3 合金控制强化技术:揭示了 Al2O3 颗粒的形
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
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2017年国家科技奖名单近日,2017年国家科技奖揭晓,共评选出271个获奖项目,其中特等奖两项,一等奖111项,二等奖153项,三等奖5项。
下面分别为您介绍一下这些获奖项目:特等奖1.开放式人工耳蜗及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被誉为“中华儿女听力希望之光”的开放式人工耳蜗及其系统,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极大地改善了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研发与应用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时间服务。
该项目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等奖在一等奖中,有多个领域的项目获奖,涵盖了从材料到环保再到国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及工业化碳化硅功率器件是未来电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具有高速、高温、高效、高度集成等特点,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大型涡轮高温氧化行为与合金的“设计”和“创新”大型涡轮是现代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军队转型升级的必备技术之一。
本项目突破了涡轮高温氧化问题,不仅提高了涡轮合金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更为涡轮生产和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等奖二等奖涵盖了更多的领域,涉及农业、环保、医疗等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抗肿瘤多基因指纹测序及应用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该项目采用骨髓细胞和血液样本获取常见恶性肿瘤的多基因指纹序列,为个性化肿瘤诊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优化调控技术环境问题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该项目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生态环境优化调控提供了依据。
三等奖三等奖主要涉及到数理科学、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获奖项目:1.生命活动网络建设与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命活动网络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我指定要写的主题,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深度的科技领域。
为了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我需要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选择一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背景和意义。
这是我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用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个人和团队。
获得这一荣誉的项目,通常是经过层层选拔和评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
在全面评估这个主题之后,我会按照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撰写文章,以便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背景、获奖项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设立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获奖项目的内容和意义介绍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对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项目的个人看法和理解第四部分:总结和回顾对201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进行总结和回顾,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影响力通过以上分部分的阐述,文章会更加丰富、全面和深刻,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意义和价值。
在文章中,我会多次提及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主题文字,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主题的突出性。
在写作过程中,我将以客观、独立和理性的态度,从多方面角度展现获奖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对这一主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以期为读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我将根据知识的文章格式,结合序号标注的方式,撰写一篇字数大于3000字的有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以呈现出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设立背景和意义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由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基金会设立的一项重要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首先,该成果实现了分子育种技术大规模应用,高效培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特点鲜 明且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配套系),改良了原有核心品种(配套系),相关品 种市场优势突出。建立的分子育种技术为 30 家国内大中型种鸡企业(含 53%的国家肉鸡 核心育种场)服务,完成了 83867 次检测。自主培育出岭南黄鸡 3 号、新兴竹丝鸡 3 号、 新兴麻鸡 4 号、金钱麻鸡 1 号、南海弘香鸡、南海黄麻鸡 1 号、新广黄鸡 K996 和新广 铁脚麻鸡等 8 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新品种(配套系),占 2003-2014 年同期国家审定肉鸡 品种(配套系)总数(30 个)的 27%;改良了新兴矮脚黄鸡、岭南黄鸡Ⅰ号、岭南黄鸡Ⅱ号、
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 9 项;软件著作权 4 件;制定地方标准 2 项;参编著作 6 部; 发表论文 129 篇,其中 SCI 75 篇;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中华 农业科技奖 1 项。经过 12 年的良种推广,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 7500 万套以上,商品代 肉鸡 35 亿只以上,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市场占有率达到近 1/3。
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11 年 5 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组对项目公益 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肯定了该项目建立的优质肉鸡产业化生产 以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肯定了开展种鸡群白痢和白血病净化取得的效果和对我国 优质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技术保障体系。
客观评价 (1)成果评价情况。 该成果内容“惠阳胡须鸡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和创新利用”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 奖一等奖,经广东省科技厅鉴定“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优质鸡分子改良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 等奖,经广东省科技厅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黄羽肉鸡的育种和生产 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兴麻鸡 4 号配套系”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成果来源的项目验收意见。 2009 年 5 月 22 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优质鸡分子育种技术与大规模 育种产业体系研究”的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羽速、羽色和矮脚等 外观性状的分子选育技术;项目首次采用功能基因 SNP 和单倍型分型黄羽肉鸡种群关系, 表明 SNP 标记可用于鸡的种质资源评价”。2011 年 7 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财务司 组织的专家组对《优质鸡育种新技术和遗传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功建立了达到国际同步水平的黄羽肉鸡育种核心技术体系”。 “成功构建了优质鸡资源群→育种核心群→良种扩繁群→种鸡生产→优质商品肉鸡生产 的黄羽肉鸡良种繁育体系……,为优质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取得了显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国家科技进步奖)是
中国政府用于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的奖项。
该奖项被认为是中国科技领域最高的荣誉之一。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包括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
等奖四个级别。
其中特等奖被视为最高奖项,一等奖是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进步和科学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相关活动的影响力等方面。
获奖项目需要通过严格的评审和审核程序,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奖典礼通常在每年的1月1日左
右举行,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奖项。
获奖者将获得奖牌、奖金和荣誉证书等奖励。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和推动中国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1-Biblioteka 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各 1 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7 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8 件;参 编专著 1 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 20 余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包括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3 名、广 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3 名、博士研究生 18 名、硕士研 究生 40 余名;本项目组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 组主要成员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地奥)中药奖、广东丁颖科技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称号。
2. 2016年5月9日,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对由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丽珠集团利 民制药厂和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 分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明确了60余种中药和 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发现了毛茛科植物的化学系统学意义,揭示了代表性三萜及 其皂苷成分的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构建了三萜 皂苷类成分的快速识别、分离及结构鉴定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中药大品种参芪扶 正注射液和消渴丸的科学内涵提升,开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五类新药地乌风湿 安胶囊的新药研发工作。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创新性强,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
同时制备地乌 488046.8 6
和 药 业 林, 等
皂 苷 W1 和
有限公
W3 的方法
本项目建立的白头翁药材的 HPLC 含量测定方法,已被全国多家药检和企业单位 应用于指导白头翁原药材、饮片、颗粒剂以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检验工作。完成了治疗类 风湿关节炎中药五类新药地乌风湿安胶囊的活性成分、质量标准、作用机制等研究工作, 为该新药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对名优中成药参芪扶正注射液、消渴丸中的三萜和皂苷 成分及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为以上中成药产品的科学内涵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 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部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视与支持也日益增加。
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结果也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评选背景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和团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励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而设立的奖项。
每届评选都是由教育部主办,设立多个奖项,评选方法公开、公正、公平。
二、获奖项目介绍1. xxx项目这一项目在2017年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主要研究了xxx领域的重要问题,取得了xxx方面的重大创新成果,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xxx团队该团队在2017年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斩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他们在xxx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 xxx个人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该个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因此在2017年的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荣获了三等奖的殊荣。
他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三、评选标准和流程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严格,主要包括项目或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评选流程一般包括提名、初审、终审、公示等环节,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
四、获奖意义和影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对于表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成就,推动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获奖项目和个人的名单公布后,往往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相关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展望未来,教育部将继续举办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活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评台。
希望在未来的评选活动中,更多的优秀项目和个人能够脱颖而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不断进步。
安徽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安徽省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二、推荐单位意见针对肺动脉和奇静脉尸体开展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手术解剖学研究,解决肺动脉切除重建的材料与技术选择的可行性解剖学难题;原创阐明自体奇静脉移植补片在肺动脉或上腔静脉修复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技术特点;国内首次阐述自体心包管间位移植肺动脉重建技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肺动脉成形技术经验,扩大了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适应证。
确立了分子标记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开创筛选靶向和化疗优势人群的新模式,提高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项目获得 10 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资助金额 500 万元以上,发表 100 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研究成果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及省内等 30 多家三级以上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为首位,与其发病学机制不清,肺癌细胞生物学特点不明,临床化疗耐药,以及外科手术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有关。
刘学刚教授的科研团队早在1992年至今一直致力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科技创新点:(1)创造性提出自体奇静脉作为修复重建肺动脉的血管材料,并提供解剖学依据,解决肺动脉根治性切除造成缺损范围较大或缺损段较长的难题。
(2)创新性提出应用自体奇静脉修复重建肺动脉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治疗肺癌最先进的外科技术之一。
(3)首次提出应用自体奇静脉、心包片修复重建上腔静脉技术,解决肿瘤侵犯包绕上腔静脉根治性切除的技术难题。
(4)改进并规范上腔静脉与肺动脉联合切除重建的高难度肺外科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5)首次报道Notch通路促进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发病学机制,首次提出miRNA-181a-inhibitor能够逆转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表彰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代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了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有很多令人瞩目的项目,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天文观测技术创新项目。
该项目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文望远镜为基础,通过技术改进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对天体观测的更深入和更精确的研究。
该项目的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理解宇宙发展和宇宙奥秘的揭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还有一项关于医疗技术的创新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项目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及技术创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能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治疗时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参考指导。
这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还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工程技术创新领域也有许多优秀项目获得了该奖项。
比如某高铁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创新设计和应用推广,提高了高铁线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缩短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提升了我国高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获奖项目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不断探索。
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些获奖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它们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另一方面,它们也向我们传递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念。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钻研,为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在各自领域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历年名单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历年名单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中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贡献的科技项目。
以下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历年名单的一部分:
1. 2019年,中国商飞公司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特等奖。
3. 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川庆钻探公司完成的页岩气勘探开
发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4. 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
5. 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载人航天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访问科技部官网。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隔膜及功能电解液的制备技术与应用
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该项目经过 10 余年的研究及攻关,开发出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凝胶聚合物隔膜 及功能电解液制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突破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差、能量密度低、 循环寿命短等技术瓶颈。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件, 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其中 10 篇核心论文引用 700 余次)、中英文著作 3 部(章)。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凝胶隔膜技术实现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功能电解液技术建成了 40000 吨/年 的功能电池电解液生产线;锂盐技术建成 2000 吨/年晶体 LiPF6 和 6000 吨/年液体 LiPF6 生产线。打破了高品质功能电解液产品和电池级 LiPF6 锂盐由日本和韩国垄断的局面。国 际电解液市场占有率 15%以上,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 65%以上;中国动力锂电池(大
一、为达到凝胶聚合物隔膜高导电率和高稳定性、隔膜高强度和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 以及聚合物的易加工性等要求,优选分别含有刚性、柔性、稳定性、以及配位作用等功 能基团的单体分子,合成活性高、稳定性好、易于成膜的局部交联共聚物,研究聚合物 的分子结构、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二、以低成本的设计及制 备出系列具有高导电性、高稳定性及低成本的凝胶聚合物材料并在动力电池中得到应用。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 5.13 mS/cm 的凝胶聚合物隔膜,优于传统 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隔膜(1 mS/cm)。
(2)我们提出的“并行”成膜的理念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例如,韩国 LG 引 用我们的成果,将丙磺酸内酯应用于 5 V 的 LiNi0.5Mn1.5O4 基锂离子电池中,证实 PS 比 VC 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Electrochem. Commun., 2007, 9: 801);美国军方研究所的国 际知名电解质研究专家 Kang Xu 研究员评价认为“是 5 V 正极材料电解液的开创性研究, 使得 5 V 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应用成为现实”(Chem. Rev(. IF=45.661), 2014, 114: 11503);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规定,以下是公示的材料:
1. 申报单位名称及负责人信息:包括申报单位的全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并注明申报负责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2. 科技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领域、项目负责人姓名、申报人数、项目运行时间等。
3.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与现有科技研究的联系和创新之处。
4.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说明科技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即该项目在相关领域中是否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5. 科技项目的技术难点:说明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阐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6. 科技项目的成果及应用价值:描述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应用价值,包括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7. 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详细阐述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包括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和合作情况:介绍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并说明与其他科研机构或
企业的合作情况。
9. 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情况:说明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企业投资、科技基金等。
以上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的一般内容,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度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奖进行相应调整。
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给科技进步奖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类)
王 栋,等: 不对称钢结构连廊实测及 TMD 减震效应分析
· 19 ·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 王洪 涛,施 卫 星,韩 建 平,等. 钢 连 廊 人 致 振 动 及
TMD 减振效应实测与分析[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6,36( 3) : 506 ~ 511 Wang Hong-tao,Shi Wei-xing,Han Jian-ping,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ibration and TMD Vibration Reduction Effect of Steel Continuous Corridor [J].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 & Diagnosis, 2016,36( 3) : 506 ~ 511( in Chinese) [2 ] GB / T 13441. 1 - 2007 / ISO 2631 - 1: 1997,机械振动 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 第 1 部分) : 一 般要求 [S] GB / T 13441. 1 - 2007 / ISO 2631 - 1: 1997,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 - 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body Vibration ( Part 1) : General Requirements [S]( in Chinese) [3 ] Zuo L,Nayfeh S A. Optim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in Multiple-tunedmass-damper System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L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2005,127( 1) : 77 ~ 83 [4 ] 樊健生,陈宇,聂建国,人行桥的 TMD 减振优化设计 研究[J]. 工程力学,2012,29( 9) : 133 ~ 140 Fan Jian-sheng,Chen Yu,Nie Jiang-guo. Optim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项目成果收到由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和食品、医药加工企业开具的多份应用证明,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桑树加工专用品种在我国20多个省区推广面积约200万亩,应用 单位普遍评价通过实施果叶两用、果籽兼用、食药兼用等新的种植加工模式,农民增收 明显,同时促进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核心加工技术在一批有代表性的食品 和医药企业的转化应用,包括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等,通过使用桑树加工专用品种的优质原料、创新 加工技术实现产品质量提升。 (七)同行评价
(三)获得的奖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桑树资源功能物质研究与食药用开发”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蚕桑
资源营养功能评价及系列食品研发”获得200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
(技术进步奖)。
(四)制修订标准
制 订 产 品 国 家 药 品 标 准 1 项 ( WS-11386(ZD-1386)-2002-2012Z )、 地 方 标 准 2 项
建立以营养、活性成分和加工特性为核 心加工专用品种筛选指标体系,挖掘桑 树加工专用优势资源 110 份;采集与营 养、生物活性及加工特性密切相关的理 化指标,构建桑树资源加工专用数据库。
性的加工专用数据库构建。
以桑树高值化加工利用为导向,筛选出 1
个果汁和果酒专用品种,1 个富含桑叶多
以高产、优质、抗性(抗病、 糖的品种作为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桑
(3)突破桑椹原汁保鲜、护色及功能成分稳态化等技术,解决桑椹浆果难以大量长
途储运加工的技术瓶颈,创制系列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突破桑果原汁产地加工保鲜技 术,解决了桑椹浆果难以大量长途贮运的技术难题;创制桑果汁、桑果酒等新产品;发 明发明营养、风味突出和加工稳定性好的桑椹食品基料,建立其在焙烤食品、风味肉制 品和乳制品中的稳态化应用技术体系;确证桑椹花青素和多糖分别为其延缓衰老与免疫 调节的功能成分及作用机制;利用专用品种发明功能成分的高效制备工艺,提升并稳定 保健食品“女仕口服液”(延缓衰老、免疫调节)和“增健口服液”( 免疫调节)的产品 品质。
(DB44/T 221-2005,DB44/T 274-2005)和多项产品企业标准。
(五)院士评价 蚕桑行业中国工程院士向仲怀教授连续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廖森泰和肖更生主编的4
部关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专著撰写序言。其中在《蚕桑资源创新利用》中评价“广东 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多年来一直把蚕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科研 主攻方向……在桑树方面系统研究桑品种的食用、药用价值,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酒、 桑叶降糖茶、桑枝灵芝等产品,形成产业,为蚕桑资源的高效可循环利用树立了一面旗 帜,得到蚕学界的一致认同,这也是对新世纪我国蚕业发展的新贡献”。在专著《桑树 活性物质研究》的序中评价“近年来该团队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到以开拓新兴产 业为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对于桑树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开拓新的产业将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其他获奖
菌、快速冷却及低温无菌灌装技术,不 添加防腐剂,常温保质贮藏时间 270d; 果汁品质稳定(常温贮藏 180d, VC 下降 <30%,花青素下降<20%);获绿色食 品证书。果酒:发明有效保存花青素及 白藜芦醇的桑果酒发酵方法;发明同时 制备花青素和浓缩发酵型桑果酒方法, 解决了透光率差、褐变、杂醇油高和微 生物超标等技术难题;产品不添加 SO2。 加工技术拓展:研发果酱、果粉等系列 产品,进而拓展应用至果奶、冰淇淋等
201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该成果以推进我国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为目标,围绕种质资源品质鉴评、生物 活性物质表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与协同创新:率先开展桑树加工专用 品种筛选目标和方法研究,创建首个桑树资源加工专用数据库,筛选出营养风味突出、 加工特性好以及降血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物质含量高的 8 个加工优势品种。在 此基础上,探明桑叶降血糖、抗病毒和抑菌等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发明活 性成分稳态化加工技术,解决桑叶加工过程中营养、功能成分损失及品质劣变等技术难 题。突破桑椹原汁保鲜、护色及功能成分稳态化等技术,解决桑椹浆果难以大量长途储 运加工的技术瓶颈。以桑叶和桑椹为核心原料创制系列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项目成果 获国家专利授权 24 件(发明 22 件,实用新型 2 件),出版专著 5 部,发表论文 117 篇, 其中 SCI、EI 和国家级学报 52 篇。制定国家药品标准 1 项,地方标准 2 项;获国家药 品批件 2 项;获国家保健食品批文 3 项,绿色食品证书 2 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经第三方评价成果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桑树活性物质结构和功能研究 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 等奖。
项目简介(限 1200 字)
项目以推进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为目标,围绕种质资源品质鉴评、生物活性物 质表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与协同创新,在桑树高值化加工基础理论和 关键技术上取得多项突破。
(1)率先开展桑树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目标和方法研究,创建首个桑树资源加工专用 数据库,筛选加工专用品种 8 个。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的桑树种质资源为研 究对象,系统评价其营养、功能成分及加工特性,挖掘优异种质 46 份,率先构建桑树 资源加工专用数据库。建立桑树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目标和方法,筛选出营养风味突出、 加工特性好以及降血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物质含量高的 8 个加工优势品种。
(2)解决桑叶加工过程中营养、功能成分损失及品质劣变等技术难题,率先利用加 工专用品种创建其绿色高效制备和品质改良技术体系。从桑叶中分离鉴定出 170 余种化 合物,其中新化合物 11 种,新天然产物 9 种;率先发现桑叶活性单体 Kuwanon X 通过 抑制病毒复制各环节关键基因表达实现防治流感的作用机制;确证桑叶多糖和多羟基生 物碱基于 α-糖苷水解酶抑制活性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发现桑叶抑菌活性主要单体―绿原 酸可通过破坏细胞壁结构而致菌体失活的抑菌机制;发明桑叶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的连 续提取制备工艺,全面提升并稳定降血糖保健食品“桑唐饮口服液“和传统中药“夏桑菊 颗粒”的质量品质;创制高品质桑叶茶、脱水桑叶菜和桑叶纤维等新产品。
道。
效益高。
生物 活性 物质 基础 及作 用机 制
桑椹 原汁 保鲜 加工 技术 及系 列产 品研 发
桑叶 利用 及配 套精 深加 工技 术
未见桑树抗流感病毒活性单 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相 关报道;
发现抗流感病毒活性单体 Kuwanon X 并 揭示作用机制;通过体内外活性实验确证 了桑叶多糖和多羟基生物碱基于α-糖苷水解 酶抑制活性的协同降血糖作用机制。
感病毒活性为导向的“夏桑菊颗粒”原 料 CO2 超临界萃取及精制工艺,所获得 的产品与普通热水工艺制备产品相比综 合抗病毒指数提高 34.2%;发明并建立夏 桑菊制剂指纹图谱的质控体系,制定夏 桑菊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发明桑叶桑椹 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活性组分高效制 备技术,提升并稳定降血糖和免疫调节 保健食品的质量品质并实现产业化;食 用加工技术拓展:通过生物转化富集桑 叶功能成分,结合后发酵、高温提香技 术研发桑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显著
客观评价
(一)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项目在桑树加工专用数据库构建与优势品种挖掘、生物活性研究及精深加工技术等
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结果如下:
比较 内容
同类研究
本研究
食药 用品 质数 据库
优势 品种 挖掘
配套 栽培 技术 及种 植模 式
已有桑树种质资源库品种全
部源于生产品种及以之为素 材经理化、基因诱变选育获得 的新品种;桑树不同品种间营 养及功能成分的比较涉及的 品种数量均<20 个;未见以 基于营养、活性成分和加工特
原料,1 个脱水桑叶菜加工专用品种及桑
叶乌龙茶、红茶、绿茶专用品种 3 个。
已有桑树栽培技术体系主要 探明桑椹和桑叶中重要活性物质的变化
围绕家蚕营养需求、蚕茧品质 规律与调控机制,制定以活性物质积累
及养蚕生产周期而建立;未见 为导向的四季肥水调控原则和措施;创
加工原料的安全、营养和生物 建“果叶兼用” “果籽兼用”和“食药兼用” 活性建立配套栽培技术的报 等新型种植技术和加工利用模式,经济
原汁保鲜与果汁加工:集成产地巴氏杀
原汁保鲜与果汁加工:常用热 杀菌结合防腐剂进行原汁保 鲜,果汁营养风味损失严重 (常温贮藏 180d,V C 和花青 素下降分别 80%和 60%以上) 且常温保质贮藏时间短 (≤180d)。果酒:同类产品易 浑浊、褐变、杂醇油和挥发酸 含量高,风味品质不佳;添加 SO2 防腐效果不佳。
(4)筛选的加工专用桑树品种在粤、桂、苏、川等 20 多个省市种植,配套加工技 术在全国多个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实现经济效益 63.17 亿元,近三年经济效益 38.06 亿 元。本成果创建的桑树果叶兼用、果籽兼用和食药兼用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新理论、新技 术、新模式,有效引领了桑树高值化加工利用新学科和新产业发展,为传统蚕桑产业转 型升级和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改善产品风味并提升功能物质含量,获
绿色食品证书。
(二)农业部科技成果评价意见
2013年12月8日农业部组织孙宝国院士为主任、马峙英教授和朱明研究员在内的8
位专家对“桑树资源食药用品质鉴评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专家
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桑树资源食药利用机理不明与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在系统
产品。
功能物质提取技术及产品:发明以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