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346a57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7.png)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读数时,弹簧测力计 应处于向上匀速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 向上匀速运动中(静止状态不做功)
4. 如何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先把钩码(的上沿或下沿)对准刻度尺某一 整刻度处,读出重物的初位置,同时用有色笔 在细绳的适当位置做标记,读出绳端的初位 置,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后,再读 出重物的末位置和绳端的末位置,重物两次 位置差为钩码上升的高度,细绳两次位置差 为绳端移动的距离。
W有/J
W总/J
2
3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实验结论
1.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Gh
Gh
G
G
η=
=
=
即: η=FsFra bibliotekFnh nF
A.小明做的有用功为32J
F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2N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20%
D.小明做的总功为160J
课堂小结
测滑 轮组 的机 械效 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重 物重 摩擦、绳重等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随堂训练
1.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如图所示,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 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机械效 率η
较缓1.7 0.06 0.4 0.82 0.1 0.33 30 %
较陡1.7 0.1 0.5 0.82 0.17 0.41 41%
4. 如何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先把钩码(的上沿或下沿)对准刻度尺某一 整刻度处,读出重物的初位置,同时用有色笔 在细绳的适当位置做标记,读出绳端的初位 置,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后,再读 出重物的末位置和绳端的末位置,重物两次 位置差为钩码上升的高度,细绳两次位置差 为绳端移动的距离。
W有/J
W总/J
2
3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实验结论
1.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关于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几点说明:
Gh
Gh
G
G
η=
=
=
即: η=FsFra bibliotekFnh nF
A.小明做的有用功为32J
F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2N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20%
D.小明做的总功为160J
课堂小结
测滑 轮组 的机 械效 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重 物重 摩擦、绳重等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随堂训练
1.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如图所示,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 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机械效 率η
较缓1.7 0.06 0.4 0.82 0.1 0.33 30 %
较陡1.7 0.1 0.5 0.82 0.17 0.41 41%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33f06e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3.png)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实 验 剖 析
实验
返回实验清单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
原理
主要
实验
仪器
及作
用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时
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动
绳子,此时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和弹
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3)钩码:改变物重的大小
返回栏目导航
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考 点 梳 理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2.其他简单机械
(1)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组成,可看作杠杆的变形,如门把手、方向盘、
扳手等。
(2)斜面是一种省力、费距离的简单机械,如盘山公路等。同一斜面,倾斜程度
越大,拉同一物体越费力,但机械效率越高。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4)在忽略摩擦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4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总重为 1.3
N。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真题试做
6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018~2023)
命题点 1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命题点 2 机械效率的计算
命题点 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返回栏目导航
第14讲
滑轮与滑轮组 机械效率— 真 题 试 做
返回命题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命题点 1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毕节2021.15)
1.(2021·毕节15题,2分)用滑轮组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物G提起,在图中画出最
省力的绳子绕法。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2-3 滑轮 机械效率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8c192f0242a8956aece47d.png)
新知探究 斜面的特点
光滑的斜面
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F= —Gl h—
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新知探究
典例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使用轮轴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斜面 C.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轮上,轮的半径就是动力臂 D.使用轮轴一定省力
轮轴不一定省力,关键看动力 作用在轮上还是轴上
他的目的是: 把沙子运上三楼
• 对沙子做功 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
• 对空桶做功 •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有用功 并不需要做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
3 自主学习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 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1): W总 = W有 + W额
第12章 第2节
滑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滑轮组的学习,掌握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并能根 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安装滑轮组的方法及根据情况分析滑轮组拉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A.省力,不改变施力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方向
新知探究 典例3 如图所示,小明用重为4N的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小明所用拉 力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4N C.10N
B.6N D.14N
新知探究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件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2525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2.png)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2.5
24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 __1_7_c_m_(__或__5_c_m__)__;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_____8_0_%_________;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物__体__上__升__的__高__度__无关;
= W有
(1)根据的原理是_____W__总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刻__度__尺__和 _____弹__簧__测__力__器_______.
(3)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绳端的拉力F、 _物__体__重__G__、_物__体__上__升__距__离__h_和_绳__自__由__端__移__动__距__离__S_.
0.25
3.1
0.5
1.25
1.55 81%
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
训练巩固 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 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试验,试验数据如下表:
F
G 甲
物重 物体上升的 测力计的 测力计移动 次数
G/N 高度h/cm 示数F/N 的距离s/cm
(4)实验时拉力的方向应尽量_竖__直__向__上___,且应 在钩码__匀__速__移__动__的过程中读取拉力的大小.
拉力 拉力移 总功 鈎码重 鈎码上 有用功 机械
F(N) 动距离 W总J G(N) 升高度 W有用 效率
S(m)
h(m) (J)
0.5 0.3 0.15 1.0 0.1 0.1 66.7%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3c7c4e565ce050877321314.png)
A、重力做的功是500J
B、拉力大小为100N
F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的功为100J
2、小晗从学校一楼打水匀速 走上三楼.每层楼的高度为 4m.水和桶的总重为l0N.上三 楼 后 又 水 平 匀 速 走 100m 到 达 班 级.那么小晗在这个过程中对水 桶做功为 _8_0__ J。
3、某人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 向将杠杆动力臂的端点压下2米,杠 杆的另一端把320N的重物举高0.5 米,则他做的有用功是 160 J,杠杆 的机械效率是 80%.
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1_.2___N。若
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8_3_._3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增__大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1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22
械效率?
机械效率及计算
例一:甲机械的机械效率比乙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表明 ( D ) 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B.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少 C.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少 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 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 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 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 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 数据在表格中。
第九章 机械和功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初三物理全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课件新人教版
![初三物理全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69b9537cd184254b3535d9.png)
•例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80N的物体 匀速提起。(1)在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的
情况下,拉力F的大小是•40 N;(2)若实际的
拉力为50N,匀速将物体提高4m,则拉力所做
的功是•40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
•2、如下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在
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的距离是L ,物体受到
的摩擦力为f,水平拉力为F,则动滑轮所
做的有用功W有用=•f_•_fL_ •的机械效率为_•2_F__
,总功W总=_•_2_F_它 (不计滑轮重L力)
•f L
•f
•F
•F物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2、用如图的滑轮组水平地拉动物体.已知物重为
1000N,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240N,当绳端的
拉力是100N物体移动了4m时。求:有用功、总功
• (2)若动滑轮的重为12N(不计绳
•1280 J
重及摩擦),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N.
•等时性 40s
•额外功 12N 8m•G
•f •8m
• 2009河北
• 6、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 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 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用此滑轮组将重为 3.6N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摩擦及绳重)
•5•• 、如•拉图力•所做示的,W功额用W=滑=GF轮动sh,组=所1拉2以×着F8=重=69060(NJ的)物• 体=A8沿0(水N平)
s 方功•向为匀12拉速8力0•移J的滑动.功轮,率组P在的=4机0械内效物率η体=•移=动3了2(W8m) F的大小及拉力的功率
•W有用 •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W有用=F物S物
情况下,拉力F的大小是•40 N;(2)若实际的
拉力为50N,匀速将物体提高4m,则拉力所做
的功是•40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
•2、如下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在
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的距离是L ,物体受到
的摩擦力为f,水平拉力为F,则动滑轮所
做的有用功W有用=•f_•_fL_ •的机械效率为_•2_F__
,总功W总=_•_2_F_它 (不计滑轮重L力)
•f L
•f
•F
•F物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2、用如图的滑轮组水平地拉动物体.已知物重为
1000N,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240N,当绳端的
拉力是100N物体移动了4m时。求:有用功、总功
• (2)若动滑轮的重为12N(不计绳
•1280 J
重及摩擦),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N.
•等时性 40s
•额外功 12N 8m•G
•f •8m
• 2009河北
• 6、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 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 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用此滑轮组将重为 3.6N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摩擦及绳重)
•5•• 、如•拉图力•所做示的,W功额用W=滑=GF轮动sh,组=所1拉2以×着F8=重=69060(NJ的)物• 体=A8沿0(水N平)
s 方功•向为匀12拉速8力0•移J的滑动.功轮,率组P在的=4机0械内效物率η体=•移=动3了2(W8m) F的大小及拉力的功率
•W有用 •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W有用=F物S物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92c2aada38376bae1fae5d.png)
5、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 滑轮组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下图所示的哪 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 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
F F
F
F
F物
A
B
C
解:D滑轮组.
理由是拉力方向向下且更省力
D G 800N 39m
90 N G
10 N 5m 5m
Hale Waihona Puke 4、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 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使用这个滑轮组,匀
速提升质量是600kg的物体,则拉力F是2500N,求 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取g=10N/kg)
W有用 Gh Gh G
W总 Fs Fnh nF F物 600kg G
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取g=10N/s)(A)
7.5kw
A.104N
70%
B.1.5x104N 70%
C.7X103N 100%
D.1.05x104N 50%
2.It 5m
F物
G
2、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180 N.如图所
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
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360 J,定
F物
F物 F物
W有用
滑轮组对物体所做
W有用 W总
Gh Fs
Gh Fnh
G 的功就是使用机械 nF 目的所做的功
(从滑轮组直接对物体施加 的力处入手)
W总
动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 (从动力一般为人手处
入手)
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 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图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 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重力为800N,攀爬高度39m.
《滑轮组机械效率》课件
![《滑轮组机械效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74e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b.png)
04
4. 将细线穿过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钩 码上,另一端连接到滑轮组的起点。
5. 按照不同的绕线方式,分别进行实验, 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钩码的重力。
05
06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个绕线方式的 机械效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 式、滑轮数量、物重等因素有关。
经济效益
高机械效率意味着更少 的能源消耗和维修费用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02
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因素。
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0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指滑轮组所 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计 算公式为:$eta = frac{W_{有用 }}{W_{总}} times 100%$。
。
控制转速和温度
合理控制滑轮组的转速和温度,避 免因过快或过热导致机械效率下降 。
加强维护和保养
定期对滑轮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 时更换磨损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05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
轻质材料
采用轻质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降低滑轮组的重量, 提高其便携性和使用效率。
高强度材料
采用高强度材料如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提高滑轮组的承 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率。
被提升物体重量
被提升物体重量越大,有用功 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机械效率的意义
评估机械性能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反 映了机械性能的好坏, 高机械效率意味着机械
性能更优。
节能减排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减少 能源消耗,降低排放, 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b6d195ed102de2bd960588e3.png)
其它的器材包括:滑轮、__、__和__。
3.让一学生演示组装器材,并讨论交流:
①为什么实验中一般不向下测拉力?应怎样才能使拉力向上?
②组装滑轮组时,应怎样防止滑轮翻滚脱槽?
学习任务二:明确实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照P18图9-32甲演示实验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拉力?(竖直向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问题2:怎样知道提升钩码受到的重力?
问题3:如何测量拉力将绳子提升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距离h?
问题4:照P18图9-32甲丙两个装置多做几组数据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一下?
学习任务三: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交流讨论结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P19~P20表9-5表9-6中
通过本节实验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总结一下。
课堂小结
让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器材.
直尺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
二.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动滑轮重
摩擦力Biblioteka 物重教学反馈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明确实验的原理、所需器材与装置
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用/W总,而W有=__,W总=__,那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实验原理:η=Gh/Fs
那么实验测量的有__、__、__、__四个物理量;
为了测量力,需测量工具是__;
为了测量距离,需用__;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让一学生演示组装器材,并讨论交流:
①为什么实验中一般不向下测拉力?应怎样才能使拉力向上?
②组装滑轮组时,应怎样防止滑轮翻滚脱槽?
学习任务二:明确实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照P18图9-32甲演示实验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拉力?(竖直向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问题2:怎样知道提升钩码受到的重力?
问题3:如何测量拉力将绳子提升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距离h?
问题4:照P18图9-32甲丙两个装置多做几组数据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一下?
学习任务三: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交流讨论结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P19~P20表9-5表9-6中
通过本节实验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总结一下。
课堂小结
让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器材.
直尺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
二.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动滑轮重
摩擦力Biblioteka 物重教学反馈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明确实验的原理、所需器材与装置
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用/W总,而W有=__,W总=__,那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实验原理:η=Gh/Fs
那么实验测量的有__、__、__、__四个物理量;
为了测量力,需测量工具是__;
为了测量距离,需用__;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ad10b4b0717fd5360cdc6d.png)
机械效率公式:
G物 h F动力 S动力
W有用 W有用 W额外
W有用 W总
W总 W额外 W总
基本类型
(1)举高重物时:
W有=G物· h
(2)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物体时:
W有=f摩擦· S
三、典型题例,示范启迪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 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 、摩擦不计。 求:(1)W总=? (2)W有用=? (3) W额外=? F (4)η=? (5) G动=? .
中考物理总复习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一节,既是力 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在 “机械效率”的学习中,关键是 要能够准确地判定有用功、额外 功和总功。如何判定呢?
我们的目的
从井中打水
对水和桶 做得功
但又不得不 借助水桶
在提水的这一过程中人总共所做的功 我们的目的,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功 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无用, 但又不得不做的额外增加的功
F总
得
7.5kW
=3m/s
250 0N G 3.6N 6000 N F V 1.2N =2500N 总 3m/s n 4 3 × 0.75 80% V物= = 270N 3 = 1m/s n 1m 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
F物
600kg
运动时,可得:P=W/t=FV G
说明:对涉及滑轮组的速度的 问题,关键是抓住“重物上升或 移动”与“绳子自由端拉动”的 同时性,再将对应物理量用对应 的符号代入公式进行推演和代数 变换,问题即可解决。
A.104N 70% 7.5kw B.1.5x104N 70% C.7X103N 100% D.1.05x104N 50%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3066f6fab069dc5022016f.png)
钩码总重 G(N) 5 钩码上升高度 测力计拉力 h(m) F(N) 0.05 1.4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0.15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有用功大于总功 ___________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测力计的示数读错 。 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 92.6% 。 ______
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动滑轮重 绳重及轴上的摩擦 物体提升的高度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典型无关 因素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物体提升的速度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0.25 人做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J, 0.21 。 总功为____J
聪明的小明仔细分析了实验表格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个滑轮组,下面挂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
7、将重物从楼下搬到楼上是很辛苦的。如甲 乙两图,请你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作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 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没匀速或没竖直拉动
5.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 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 钩码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 机械效率 次数 重G/N 高度h/m F/N 距离s/m η/%
实验 物重 物体上升的 测力计的示 测力计移动 数F/N 的距离s/cm 次数 G/N 高度h/cm 1 6 3 2.5 9 2 3 6 6 5 8 2.5 2.5 18 24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改变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 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 甲 乙 相同 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做的有用功相同,做的额外功也相同 。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 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有用功大于总功 ___________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测力计的示数读错 。 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 92.6% 。 ______
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动滑轮重 绳重及轴上的摩擦 物体提升的高度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典型无关 因素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物体提升的速度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0.25 人做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J, 0.21 。 总功为____J
聪明的小明仔细分析了实验表格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个滑轮组,下面挂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
7、将重物从楼下搬到楼上是很辛苦的。如甲 乙两图,请你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作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 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没匀速或没竖直拉动
5.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 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 钩码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 机械效率 次数 重G/N 高度h/m F/N 距离s/m η/%
实验 物重 物体上升的 测力计的示 测力计移动 数F/N 的距离s/cm 次数 G/N 高度h/cm 1 6 3 2.5 9 2 3 6 6 5 8 2.5 2.5 18 24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改变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 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 甲 乙 相同 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做的有用功相同,做的额外功也相同 。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 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效率》简单机械PPT优质课件
![《机械效率》简单机械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3623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f.png)
0.050 88.8%
实验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力不同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不同,
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1)物重: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动滑轮重:提起的物重一样,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摩擦(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绳重。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
。
总功
有
计算公式:η=
总
=
W有用
W有用+W额外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η<1。
物理意义: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机械效率
越高,机械的性能越好。
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
40%~50%
喷气发动机
50~60%
抽水机
60%~80%
柴油机:
28%~40%
滑轮或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0.1298
0.35
36.7%
实验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都影响了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陡,倾斜程度越大,
越不省力 ,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的粗糙程度(倾斜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光滑,越省力,机
械效率越高)。
有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
总
课堂总结
实验记录表
滑轮组
钩码重 钩码上升 有用
/N
高度/m
功/J
弹簧测力 绳子自由端移 总功 机械
计示数/N 动距离/m
/J 效率
(a)
0.5
0.03
0.015
0.3
0.087
0.026 57.5%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c09f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0.png)
概 念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 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
公式:
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C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 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 大小为_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3
提出问题
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提出问题: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 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
公式:
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C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 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 大小为_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 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3
提出问题
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提出问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2092066827284b73f24250d5.png)
(不计绳重,摩擦)(n为承担重物绳的股数)(不计绳重,摩擦)①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②原理:η=③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测出作用于绳端的作用力F,确定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始、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再用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④注意事项:一是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二是要让绳端竖直上升。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G升高h时,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人对滑轮组的拉力F 做的功为总功,F移动的距离s=nh(n为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段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若不计摩擦力,而动滑轮的重为G’,那么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表示为。
讨论这个表达式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G’一定),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少、越轻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
可采取改进机械结构、减小摩擦阻力等方法。
如可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或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提高效率。
(2)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的大小。
(3)换用最简单的机械。
拉力F、物重G、物体匀速移动时与地面摩擦力f、物体移动距离s物、拉力F移动距离sWf·s总=F·s=n为绳子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二: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 60N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3.5m, 拉力做的功为__3_5___J,重力对小 车做的功是 __0___J。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
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 匀速移动了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
擦力大小为20N,则( D )
A、重力做的功是500J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 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 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 数据在表格中。
4、算出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
交流讨论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要匀速提升钩码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 率相同吗?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η=W有/W总X100% =Gh/FSX100% 2、测量的物理量: G、h、F、S
3、实验器材: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物体等
4、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时,应向上匀速拉动弹
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 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有哪些?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增__大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1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22
械效率?
机械效率及计算
例一:甲机械的机械效率比乙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表明 ( D ) 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B.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少 C.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少 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不相同,钩码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3、甲、丙两个滑轮组都挂相同的钩码时,机械 效率是否相同?
不相同,动滑轮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实验结论: 1、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 械效率 不同 ,动滑轮多的做的 额外功多, 机械效率 低 (填高或低)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 效率不同,重物越重做的 有用 功多,机 械效率 高 (填高或低)。
本课小结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滑轮组、铁架台等
B、拉力大小为100N
F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的功为100J
2、小晗从学校一楼打水匀速 走上三楼.每层楼的高度为 4m.水和桶的总重为l0N.上三 楼 后 又 水 平 匀 速 走 100m 到 达 班 级.那么小晗在这个过程中对水 桶做功为 _8_0__ J。
3、某人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 向将杠杆动力臂的端点压下2米,杠 杆的另一端把320N的重物举高0.5 米,则他做的有用功是 160 J,杠杆 的机械效率是 80%.
3、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高低 与动滑轮重力 、 摩擦力、以及
提升物体的重力 有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匀__速____拉动弹簧测
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1_.2___N。若
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8_3_._3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