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翻译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在 以往 的外语 教学 中,往往把 主要 精 力集中在语 言知 识的传授 上 ,而 忽视
了 文 化 背 景知 识 对 语 言 的 重要 作 用 , 培养 出来 的大部分 学生尽管 掌握 的词 汇 量 很 大 ,语 法知 识 也 很好 ,但 却 缺 乏 在 不同 的场合 恰 当地 使用语 言 的能力 ,
种美德 ; 而在英 美 文化看来 ,这是 自
东西 方的社会 是在 不同文化 的基础
上 形成和 发展 的,所 以人们的 思想、信 仰 、习俗等都 有不同程度 的差异。因此 ,
必须优先考虑外语 教学的实践性和交 际 性原则 ,做 到精讲 多练 ,形象生动。
( 三 )随机 讲授
卑和 无能 的表现。 还有 ” d e a r( 亲 爱的 ) ” 这个词 ,在 美 国无 论 男女老 少,上级 下级之间 都可使用 ,而且 常用。可是在
一
餐 中吃得 最 多 的食物 称 为主食 ,他
们 已经吃 了许 多以 肉为 主的莱肴 ,所 以 对 这 位翻 译 的 提 问 感 到 莫 名其 妙 。而
中国人 则 无 论 吃 了 多少 菜 ,却 总是 把 米饭 、面食做 为主 食。
( 二) 语 言教 学与文化 背景知识教 学
应同时并举 、紧密结合 后者 要为前者 服 务 ,而不是取而代 之。 因此 ,在进行 文化背 景知识 教学时
我认 为,在英语教学 中 不仅 要让学生掌
握 基础知 识 ,而且 还应 当加强有 关文化 背 景知识 的传授 ,这样 不 仅能使学 生克
因为 目前 中学还 没有开设 文化背 景 知识 方面的 专门课程 ,所 以只能按现 有
中国 , ” 亲爱 的” 这 个词就 不能随便使用 ,
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目录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摘要】本文从习语的概念开始理解,分析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承载着语言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得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
习语是文化的精华,反映国家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
【关键词】习语文化内涵翻译【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idioms,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its analysis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 idioms bearing the language culture connotation,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 kind of any language reflect and its related culture, a national language inevitably will reflect the national culture. Idioms is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reflect the local custom of the buying country, it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s bearing the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should not just two kinds of language, the more should be a simple conversion cultural exchange. Translation of idiom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se years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of mistakes is caused by cultural factors. Culture affects all aspects of the idioms, no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annot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connotation Translation引言习语是某一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独特固定的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策略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则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底蕴。
习语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习语翻译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习语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在保持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习语的有效传播与理解。
本文首先对习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简要介绍,明确习语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
随后,通过分析习语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文化适应、文化转换和文化补偿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习语翻译的策略。
文化适应策略强调在译语中寻找与原语习语功能相当的对应项,实现习语的文化对等;文化转换策略则关注在译语中调整原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文化补偿策略则通过在译语中添加解释或注释,弥补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
本文将对习语翻译策略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展示不同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实际操作与效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为习语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二、习语与文化的关系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
习语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因此,习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递。
习语的文化内涵常常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下,需要通过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解读才能准确理解其真正含义。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画蛇添足”这个习语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坏事。
然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并不存在类似的习语,或者其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之间的关联并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习语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避免因为误解或忽略文化内涵而造成翻译失真或误解。
习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作者] 丁严[内容]一、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例如:英语中的"Ladies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LeagueDance,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pioneer,unclepoliceman,moo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例如:"Youare,indeed,alucky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
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
""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
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
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
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
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习语的翻译与文化交流
( )tSteo o testhi m . 1 I’ l s r o h tc t e 还是那句老话 : h d ty f i ni 及时补一针 , 互
以省 掉 九 针 。
汉 语
火上加油
()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 葛亮。T recblr wt te i o ie - h obe i i wt cmbnde e s hh r s
q a h g a g t e ma tr mi d u Z u e Lin h s e n . l
英 语
pu io h ie or l ntef o r
例 1中虽然 已加上 “ 多此 一举 来揭 示前半部 比 喻的含义 , 读者 对 但 。 纽卡索” 还是不能理解, 必须加注 说 明“ 卡索” 英国的一 个产煤 中心 纽 是
晴 天 霹 雳
ablf m tebu o r l le to l
有的英语 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 内容 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 双方不但 有 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 并且有相 同的或 大体 相 同的形象 比喻 . 此时使 用 译语对等习语套 用法是 习语翻译 的最佳 方式 , 也是 文化交 流的最佳途 径。 它不仅 能将原文几乎全部的文化信 息传递 到译文 中来而且能 达到相 当高
( 中外 读 者 生 活 在 不 同 的环 境 里 , 有 不 同 的文 化 背 景 。 事 物 的 理 地 , 2) 具 对 运煤到纽卡索是 多余 的事。例 2加译“ em t n ” 明了诸葛亮的 h s r t a e mid 说
解和感受显然是不 同。关于 中国的事物 , 中国读者 一看就 懂, 国读 者则 人物身份。 wt e i o bnd 解释 了皮匠和诸葛 亮之间智力 比较 关 外 。 i t iwt cm ie ” hh r s 不一定很容易明白。反过来也一 样。针对 这些文化 上的差 异和读者 接受 系 , 使英语读者一 目了然。 能力的不同。最简单 的办法是把最基本的意思译 出来 。例如 , 汉语 中的 习
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作者] 丁严[内容]一、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例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Thanksgiving,Homecoming,GirlsLeagueDance,san 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Uncle Policeman,moo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例如:"Youare,indeed,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
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
""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
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
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
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
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交流的桥梁——翻译,特别是口译,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英汉习语口译作为语言交流的特殊形式,因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习语口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1. 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英汉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不了解或误解了习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误,使听者产生困惑。
2. 价值观差异引起的翻译难度中西方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一大挑战。
3. 习俗习惯差异导致的翻译失真习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习俗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不了解这些习俗习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真。
三、应对文化差异的英汉习语口译策略1. 提高跨文化意识译员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准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积累习语知识译员应积累丰富的习语知识,包括习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
同时,还要了解习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和延伸意义。
3. 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明显的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简单、直接对应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 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在口译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习语,可以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方法,将习语所表达的意思解释清楚。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习语英译汉翻译策略初探
h S s ik 欲 加之 罪 ,何 患无 辞 。” “ o h eu iu i t c . Fr tebatfl
g r o u e m k —p W U d b o g l h 1 l. 天 生 i l t s a e u O l e t id t e i y 丽 质 的姑 娘 用 化 妆 品 往 往 就 是 画 蛇 添 足 。 ”在 这 几 个 例 子 中 ,英 语 的 习 语均 被翻 译 成 具 有 中 国文 化 特 色 的成 语 ,无 法 在 翻 译 的 同 时传 达 外 同 的 文 化 。 中 国 读 者 町能 会 以为 外 国人 也 是 把 “ ”作 为 “ 牛 力气 ” 的 象 征 ; 有 “ 蛇 添 足 ”这 么 一 画 个 典 故 ;也 有 一 个 类 似 春秋 前 期 晋 国 卿 大 夫 里 克 的仰 天 长 叹 一 的 故 事 。 “ 译 史 告 诉我 们 ,在 本族 语 文 化 中 寻 求 外 来 文 化 翻 的 对 应 物 ,往 往 出现 了某 种 程 度 的 以 古代 今 , 以偏 概 全 ,甚 至 以 己度 人 的 消 极 后 果 ,读 者 容 易 因 此产 生 错 觉 ,被 误 入 歧
D I 1 .9 9 jsn1 71 j 62 . 60 8 0 : 5 6 / .s.6 —6 9 .01 5 . 5 0 i 0
Ab ta tW i h n on ut r l l b l ai nta sa in su iswhc r ls l eae o c l r ss o l ep ti sr c : t t eo g ig c l a o ai to , n lt t d e , iha eco eyr ltdt ut e ,h u db u a h u g z r o u n go a o tx o r aie c l r ldao u se p cal n t e ma tr o r n lt n sr tge . i m sa e awa s c l r — lb lc n e tt e l ut a ilg e ,s e il i h te fta sa i ta e isI o r l y ut e z u y o d u s cfcwh t hsp p ri g igt oi f do tsr t ge od a t u t e nta lt g E g ihi im sit i s . pe i ; a i a e on o d si u tae ist e l h c l i t s n wi ursi r nsai n l do o Chne e n s n Ke r sCut r l l b l ai nT a lt g E gihi imsi t ie eT a lt n sr tg e ywo d : l a o ai to ;r ns i n l do n oChn s ;r nsai tae is u g z a n s o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传输策略
摘要:语言与文化两者密不可分。
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习语这种语言形式传输着该对象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指出在传输此种文化差异时应主要采用“归化”文化传输策略。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传输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作为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和桥梁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浓缩了一个特定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背后蕴含着丰富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该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过程。
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长期从事某些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处世方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使人们对各民族文化起源、异同之处及发展变化有所了解,而文化交流通常是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
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影响非常重大,不同文化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
因此,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文化与语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之总和”。
他进一步论证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即语言是体现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表达、沟通和传播,文化才能得到传承。
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aylor)对文化的维度进行了细化,他认为文化包括价值观、信念、习俗、习惯、知识、能力、规则等,这些维度是人类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形成的,文化是这些维度的综合。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并且文化反过来又对该特定社会中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语言承载着发展和宣传文化的使命,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孕育在语言之中,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而语言是文化表达、传播、沟通、传承的重要载体。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影响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与其他使用英语的国家在文化习俗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差异,这直接造成交流,尤其是翻译式交流中的很多障碍。
下面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日常用语和习语等方面就英汉语言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1. 翻译是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不可缺少的手段。
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将语言意思表达出来,就需要理解和认识该语句所产生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
而英语中的tank 、jacket 、bus、nicotine 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士、尼古丁。
2.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成分。
词之所以能表名表义,是因为它由词位(外部形式)和义位(内容、意义)两个部分组成。
义位又由数个义素组成,其中概念义素构成事物或现象的概念,非概念义素构成词汇的背景,亦称背景义素。
例如:英语的
“ yellow ”和汉语的“黄”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在汉语中,黄色在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
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文化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是两个重合的圈,要学语言就要学文化。
我们常常把语言比作文化的镜子,通过语言可以认识文化。
另一个比喻是将语言与文化比作冰山,可见部分主要是语言,它只是冰山的一角,隐蔽在水下的巨大主体是文化,如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从哲学的视觉来看,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文社会。
从交际的观点来认识,没有语言,交际范围极为有限,但若没有文化,那就不可能有交际。
从语用的视角来理解,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文化则是思维信息流通的规则,它可以促进思维信息交流,也可以阻碍交流。
1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个词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是褒义的,而在另外的语言中却可能是贬义的。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高贵、神圣、伟大生命力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也有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某某龙”,称有出息的人为“人中之龙”。
而在英国,人们则会闻dragon(龙)色变,它常被用来指“凶暴的人”,因为在英语历史上从贝尔沃夫时代起,龙就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
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Dragon(龙)还含有“海怪或海魔”之意。
如theOld Dragon就意为魔王。
又如,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如“MickeyMouse”。
再如,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详之物,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和方法
2文 化 背 景 知 识 的 传 授 途 径 . ( ) 用 直 观 教 学 手 段 , 验 异 国 文 化 氛 围 。 在 课 堂 上 教 1利 体 师可允分利 用一切可刚 的现代 教育手段创 造语言 文化环境 ,
近几 年来在各种 中考题 中 , 阅读 训 练 的 选 材 、 材 、 体 题 载 逐 渐 多 样 化 . 们 涉 及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有 许 多 考 题 涉及 文 它 还 化 习俗 及 社 会 背 景 知 识 。 而学 生对 英 语 国家 的文 化 及 社 会 背 景 知 识 的贫 乏 正 是 他 们 的失 分 之 地 。 这 就 要 求 学 生加 强 对 英 语 国家的人文 、 理 、 史 、 治 、 济 及生 活习惯等 的了解 。 地 历 政 经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和 方 法 增 加 学 生 的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 能 够 提 高 他 们 的英 语 阅 读 能 力 和 口语 交 际 能力 ,还 能 帮 助 学 生 更 准确 地 理解 、 把握 、 用 英 语 知 识 , 而提 高 学 习效 率 。 运 从 1 文化 背 景知 识 的传 授 方 法 . ( ) 言教 学 与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教 学 应 当 同 时 并 举 、 密 结 1语 紧 合 . 者要 为 前 者服 务 . 不 是 取 而 代 之 。冈此 , 进 行 文 化 背 后 而 在 景 知 识 教 学 时 必 须 优 先 考 虑 英 语 教 学 的 实 践 性 和 交 际 性 原 则 . 到精 讲 多 练 , 象 生 动 。 例 如 : A Unt Get gRe d 做 形 7 i3“ ti a y n frHa1we n . 师 可 以 预 先 介 绍 一 下 Halwe n: 国 每年 1 0 1 e”教 o l o e 美 1 月1 日的 万 圣 节 . 称 鬼 节 。然 后 布 置 学 生课 前 搜 集 有 关 Ha— 又 l lwe n 资 料 , 用 课 外 活 动 时 间 , 学 生 看 有 关 万 圣 节 的 视 o e的 利 请 频 . 后再 学这 篇 文 章 . 生 就 比较 容 易 。课 堂 上 可 以先 提 问 : 然 学
英语习语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
F d h eR m u s大难临头仍歌舞升平 )和 i l w i o ebr ( de l n
Cosabig hnoecm st i 既 来 之则 安 之 ) rs r ew e n o o o t d (
收■ 日期:0 5 0 — 8 2 0 — 8 2 作者筒介: 洁玲 (90 , 广东韶关人 。 钟 18 一)女。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 院外语 系助教 。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 。
维普资讯
则是 复合旬 。
接体现 ,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思维方式和语言
表达方式 的不同 , 因此 , 在进行 习语 翻译 工作之前 , 一 定要对这些差 异 的影 响因素有所 了解 。
( )自然 环境 1
英语习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这 些修辞手法使得习语的意思更加形象生动 ,这一点
渐 ) i esmeba( 、nt a ot同舟共济 ) h 中的画线 的词不 可 以分 别替 换成 o e s a e o e si。 者 , 语 习语 n ’ n m 、n 、hp 再 英
的历史 ,要想 在 翻译 的过程 中,既保 留英语 原文 的 风格 ,又符合 汉语 的表 达 习惯 ,把 英语 习语 翻译 得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月 第2卷 第 1 7 期
韶关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
Ju n l fS a g a ies y・S ca S in e o r a h o u n Unv ri o t o il ce c
Jn. o 6 a 2o
习语 翻译 的影响 ,总结 出英语 习语 的不 同翻译方 法
及其适 用语 境 。
一
渣、 示弱 、 失去理智” 。 2 表 达形式 和修 辞方 法多样 化 .
英汉习语的文化和翻译
一
、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化深 深 根 植 于 语 言 , 言 和 文 化 文 语 密不 可分 。正 如 韦 斯 特 ( e s ) 说 : 文 化 和 语 言 的 Frd We t 所 “
关 系是 如 此 的 紧密 , 者 可 以被 视 为 同 一 事 物 的 两 个 组 成 两
20 0 9年 第 5 期 ( 第 1 期 ) 总 7 1
牡 丹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M UDANJANG OLI I C EGE OF EDUCATI ON
N O.5,2 0 0 9
S i1 era No .11 7
英 汉 习语 的 文化 和 翻 译
You c n’ om p e n t fI x an t t at s “ t a tc r he d i 。i e pli i. h i o
ply t e h r o a bu l. a h a p t l”
虽 然 英语 中“ h o p al eo es n ”也 有 “ 牛 弹 t rw e rsb fr wie 对 琴” 的意 思 , 它 具 有 较 强 的 宗 教 色 彩 , 不 到 原 语 的 修 辞 但 达 功能。 例 ( )t sF i ya d so h yg u n r n … 3 I i r a n o nt e oo t d d u k d a
译 的 策略 和 方 法 。
[ 关键 词 ] 文 化 ; 译 ; 言 ; 汉 习语 翻 语 英 [ 图 分 类 号] H3 5 9 中 1 .
引 言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2 2 l0 9 0 -0 5 —0 文 0 9 3 3 0 )5 0 3 2 2
英汉习语及其文化信息的传递
英汉习语及其文化信息的传递唐祥金(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摘要: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有些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则无任何对应关系。
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应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或使用文体标识、或配图释义。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信息;文化释义中图分类号:~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2X (2002)06-0017-04En g lish &Chi nese idiom s and their C onve y ance of Cult ural inf or m ationTANG X ian g -j i n (Zhen j ian g C o lle g e ,Zhen j ian g ,Jian g su P rov.,212003,Ch i na )Abstract :L ar g e i n C uantit y ,lon g i n h istor y and rich i n cultural i nf or m ation ,bo t h En g lish and Ch i nese i d iom s are dee p l y roo ted i n lif e.A s f ar as t he ir underl y i n g cultural i nf or m ation is concerned ,som e are com p lete l y or p artiall y e C uivalent wh ile som e o t hers haveno t h i n g i n comm on at all .I n order to conve y t he ir cultural i nf or m ation f ull y ,f ait hf ull y and eff ective l y ,w e can trans late t he m w ord f or w ord ,g ive no tes ,add extra w ords ,p rovi de st y listic m arkers or use illustrations.K e y words :En g lish and Ch i nese i d iom s ;cultural i nf or m ation ;culturall y -oriented i nter p retation1.引言语言和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和方法研究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和方法研究【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教给他们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用英语思维习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修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传授途径传授方法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历史等,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如果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一门语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英语教学不再只是语言教学,这要求学生加强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及生活习惯等的了解。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运用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方法1.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当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
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例如,7A Unit 3“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师可以预先介绍一下Halloween:美国每年11月1日的万圣节,又称鬼节。
然后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Halloween的资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请学生看有关万圣节的视频,然后再学这篇文章,学生就比较容易。
课堂上可以先提问:“When is Halloween?How to make pumpkin lanterns?What game do children play?Why do they always dress up?What do they eat?”然后请学生通读全文,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必要时老师适当作些指导,甚至还可以讲解更多有关方面的背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语翻译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作者:顾菁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9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习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通过习语翻译训练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促进英语教学。
习语翻译中,反映出中西方国家地域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意象、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别。
教师需要通过一定方式的习语翻译训练,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习语翻译文化因素翻译技巧一、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所谓文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 1832-1917)所认为的:包括社会成员的观念、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尚在内的,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表达社会成员的“能力和习惯”,直接或间接表现这个社会的文化信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因此,英语教学更应侧重于区别目的语文化内涵与本国语中的文化内涵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特殊用法。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并非一件易事。
因为我们与土生土长的英语国家的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传统不同,所接受的政治、宗教、民俗不同,即文化背景不同。
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我们不能准确地领会英语中某些语句的真正含义,造成误解。
例如:“The boss’s girl Friday called me.”是一篇英语短文中的一句话。
此句中“girl Friday”是英国的一个俗语,尽管很多学生看过或读过英国小说家Daniel Defoe所写的Robinson Crusoe《鲁滨孙漂流记》的电影或小说,但还是联想不到《鲁滨孙漂流记》中“man Friday”的确切涵义是“忠实的仆人、忠实的助手”的意思。
有76%学生从字面上把此句理解成了“老板的女儿星期五打电话给我”。
事实上,这篇短文的作者是从《鲁滨孙漂流记》中寻章摘句,信手借用来而已。
此句应译成“老板的女秘书打电话给我”。
可见,不熟悉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望文生义是要闹笑话的。
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中应重视习语翻译的训练各个民族都有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的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出现了完全重叠、部分重叠、文化空缺甚至冲突的现象。
英语学习者只有对英汉两种文化特征的相似及差异大小心中有数,才能把握语言的真正涵义,习语的翻译最能说明问题。
习语又称熟语,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上的稳定性归根到底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以汉语为例,汉语这种语言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给自己使用的语言打上了烙印。
每一代人在接受上一代人的语言传递时并非全盘接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即语言中合理、优秀的部分流传下来,而不甚合理、不合时宜的部分就被弃而不用了。
这样一代又一代,语言流传至今,始终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历史文化沉淀到了语言中,并成了语言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这种文化沉积是分不开的。
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Nida,1993)。
三、文化因素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社会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与语境、文化、社会是不能分割的。
不同的民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物质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例如:You’re American,aren’t you?As apple pie.学生的译文是:你是美国人,不是吗?像苹果馅饼。
译文令人费解。
applepie是美国人最爱吃的一种食品,回话人用“苹果馅饼”这个词比喻自己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
英语中有个词叫bridal shower,若将其译为“新娘淋浴”,便是一种误译,因为在英美国家,bridal shower是指新娘在出嫁前家人为她举行的点心茶话会(high tea party),一般只允许妇女参加,新娘的女友们常常给她赠送一些小礼品。
笔者认为,bridal shower可译为中国民间所举行的“待嫁酒会”。
与bridal shower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英文词:b achelor’s party,意指新郎在娶亲前一两天所举行的茶话会或酒会,一般只允许男子参加。
如果将其译为“单身汉聚会”,则属于误译。
笔者建议,可将bachelor’s party译为“告别单身汉酒会”。
2.文化意象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图式。
英汉两个民族因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在词义联想与文化意象上必然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人看到“红娘”一词,往往会联想到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中的一个丫环,她促成了小姐莺莺与读书人张生的结合;但外国人看到go-between或match-maker时,其大脑中就不可能产生类似的文化意象。
西方人见到The Millky Way时,往往会联想到“赫拉的乳汁”,而中国人看到“银河”一词,就会联想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例如:“A married woman hops in the hay.”该句的正确译文是:“红杏出墙”。
这是钱歌川先生的佳译。
“红杏出墙”的喻义为:已婚女子寻风流。
英文句子使人联想到英国乡村庄园的贵妇人在干草堆里与情人寻欢作乐的情景,实属绝妙,且展示了不同的文化意象。
又如,He is changing to Rip Van Winkle.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就错误地理解为“他正在变成瑞普凡·温克尔”。
但是Rip Van Winkle一语是美国作家欧文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Rip Van Winkle为逃避妻子的凶悍,遁入深山,沉睡20年,醒来回到家发现房毁妻亡,人世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而Rip Van Winkle一语也成了“落后时代的人”的代名词。
3.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对习语翻译的影响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
中国人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
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典故更加丰富,如:项庄舞剑、完璧归赵等。
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必然会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
由此可见,译者若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解,就难以鉴别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导致错译或误译。
请看实例:My sister took her degree at Cambridge(剑桥),since when we call her a blue stocking.bluestocking一词的来历,可追溯到18世纪。
当时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人们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谈天说地。
有一个设在Montagu夫人宅第的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代替空洞无聊的闲谈。
由于该俱乐部成员不穿绅士们常穿的时髦黑色长袜,而是穿普通蓝色长袜,因此被伦敦上流社会“正统”人士称之为“蓝色俱乐部”。
后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 blue stocking就用来指“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
(《翻译通讯》,1983(5):49)西方文化中,还有许多涉及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及圣经的典故,我们在翻译时应倍加小心。
如:Achilles’ heel(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出自希腊神话,传说阿基斯出生时周身被涂满琼浆,被火炼过,后由母亲捏着脚跟在冥河里浸过,使之刀枪不入,而母亲捏过的脚跟未沾冥河水,此处日后便成为致命之处。
又如: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幻想破灭了)出自《圣经·传道书》。
四、习语翻译的训练1.形式多样教习语,花样翻新学习语。
(1)介绍汉英两种语言中同义的或近义的习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英两个民族的人民在古代因缺乏科学知识,都把人的“心脏(heart)”当做灵魂、思维、感情的中枢,因而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大批围绕“心脏”的习语。
如:①心情沉重with a heavy heart②全心全意heart and soul③心心相印heart to heart另外,中国人和英国人共同的劳动经历也使这两个民族产生一些相同的人生经验。
①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②欲速不达more haste,less speed③鱼目混珠to pass fish eyes for pearls(2)介绍英汉语中喻义相同或相似,而喻体不同的习语,学生很感兴趣。
例如:①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
②形容一个人“很蠢”,在汉语中说“笨蛋”,在英语中说“dumb bell”(哑铃)。
③形容“白费气力,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在汉语中说“水中捞月”,在英语中说“to fish in the air”(在空气中钓鱼)。
④形容“喝水喝得很多”,汉语习语是“牛饮”,英语习语是“to drink like a fish”(像鱼儿那样喝水)。
⑤形容“陷入绝境”,汉语习语是“山穷水尽”,英语习语是“t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在绳子的末端)。
(3)将一些有名的中国习语归纳起来,试着让学生翻译成英文。
例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e the first to feel concern about state affairs and the last to enjoy yourself.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So long as you wore hard enough,an iron rod can be ground into a needle.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on it.通过对英汉习语对比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不同文化中语言的民族性特色,而且能从不同的设喻形象中获得乐趣,觉得这样的学习不是苦差事,记忆深刻,理解到位,使用地道,对英汉互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