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aefabd10661ed9ac51f309.png)
30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PPT幻灯片课件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07e3ce4693daef5ef73def.png)
“面风”、“偏头风”等。
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病在阳明,又涉肝胆脾。 病因分内外,风火痰瘀痹阻阳明 经脉为重要病机。 从阳明入手,以疏通阳明经脉为大法。 临床证治体会。
7
病在阳明
又
肝胆脾
8
病在阳明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
在阳明经在头面部的循 行区域,与阳明经气功能 失调有关。
17
内因当分正虚与邪滞两端
经云:“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虚之所正是受 邪之处。
阳明本为多气多 血之经,若胃虚脾 弱,则阳明脉虚, 气血无以上荣,
一则易招邪气 侵 袭,络阻气滞;
二乃络虚失养,筋 脉绌急,而致面痛 发生。
18
风火痰瘀痹阻阳明经脉
风火虽可因于外感,然得之于内伤者尤多,其中又 以胃火炽盛或肝胆风火窜扰阳明之分最为常见。
23
胃火上冲
患者素有蕴热,更因嗜食辛热炙之品,或为风热之邪内犯, 致阳明火邪内燔,循经上炎于面。 症见面颊呈阵发性灼痛,日晡甚,或伴牙龈肿痛, 面部潮红,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或洪数。 治宜清胃泻火,佐以祛风通络。 方用《兰室秘藏》清胃散合《景岳全书》 二辛煎加味。 黄连、升麻、生地黄、当归、牡丹皮、 石膏、细辛、黄芩、大黄、露蜂房
三叉神经痛病因以邪滞阳明经为主, 故治从阳明,祛邪通滞,畅通脉络, 令血气调和,则病可向愈。
20
【证治分类】
风寒外袭 风热上犯
风痰阻络
胃火上冲 气虚血弱
辨证论治 瘀阻脉络
胆胃郁热 胃阴不足
21
风寒外袭
常因感风受凉而诱发,发作时头侧面呈刀割样剧痛, 面肌紧束感,畏惧风冷,局部喜暖,遇凉则痛剧,口淡 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病在阳明,又涉肝胆脾。 病因分内外,风火痰瘀痹阻阳明 经脉为重要病机。 从阳明入手,以疏通阳明经脉为大法。 临床证治体会。
7
病在阳明
又
肝胆脾
8
病在阳明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
在阳明经在头面部的循 行区域,与阳明经气功能 失调有关。
17
内因当分正虚与邪滞两端
经云:“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虚之所正是受 邪之处。
阳明本为多气多 血之经,若胃虚脾 弱,则阳明脉虚, 气血无以上荣,
一则易招邪气 侵 袭,络阻气滞;
二乃络虚失养,筋 脉绌急,而致面痛 发生。
18
风火痰瘀痹阻阳明经脉
风火虽可因于外感,然得之于内伤者尤多,其中又 以胃火炽盛或肝胆风火窜扰阳明之分最为常见。
23
胃火上冲
患者素有蕴热,更因嗜食辛热炙之品,或为风热之邪内犯, 致阳明火邪内燔,循经上炎于面。 症见面颊呈阵发性灼痛,日晡甚,或伴牙龈肿痛, 面部潮红,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或洪数。 治宜清胃泻火,佐以祛风通络。 方用《兰室秘藏》清胃散合《景岳全书》 二辛煎加味。 黄连、升麻、生地黄、当归、牡丹皮、 石膏、细辛、黄芩、大黄、露蜂房
三叉神经痛病因以邪滞阳明经为主, 故治从阳明,祛邪通滞,畅通脉络, 令血气调和,则病可向愈。
20
【证治分类】
风寒外袭 风热上犯
风痰阻络
胃火上冲 气虚血弱
辨证论治 瘀阻脉络
胆胃郁热 胃阴不足
21
风寒外袭
常因感风受凉而诱发,发作时头侧面呈刀割样剧痛, 面肌紧束感,畏惧风冷,局部喜暖,遇凉则痛剧,口淡 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f661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0.png)
活质量。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 出现更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 疗、细胞治疗等。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加强神经科、口腔科、疼痛科等相关 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实现三叉神经痛 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 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 疼痛逐渐加重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部疼痛的疾 病如牙痛、鼻窦炎等。
03
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部分药物可能与三叉神经痛治疗药 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身用药 情况。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 患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应谨慎,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针灸治疗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疏通 经络、止痛的目的。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分析
眼部并发症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第一支与眼球联系紧密,疼 痛发作时可能导致眼部充血、水肿。
口腔并发症
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不敢洗脸、刷牙, 容易导致口腔卫生状况差,引发口腔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由于三叉神经与面神经相邻,疼痛刺 激可能引发面神经的异常放电。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 出现更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 疗、细胞治疗等。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加强神经科、口腔科、疼痛科等相关 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实现三叉神经痛 的综合治疗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 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 疼痛逐渐加重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部疼痛的疾 病如牙痛、鼻窦炎等。
03
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部分药物可能与三叉神经痛治疗药 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身用药 情况。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 患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应谨慎,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针灸治疗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疏通 经络、止痛的目的。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分析
眼部并发症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第一支与眼球联系紧密,疼 痛发作时可能导致眼部充血、水肿。
口腔并发症
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由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不敢洗脸、刷牙, 容易导致口腔卫生状况差,引发口腔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由于三叉神经与面神经相邻,疼痛刺 激可能引发面神经的异常放电。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叉神经痛的定义和症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cdd13a804d2b160a4ec04e.png)
性质:为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发作严重时, 面部可扭曲或凝固。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 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
频率:早期发作较少,可数日一次,以后多逐渐加重, 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
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 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上颌神经
含有躯体传入纤维,行经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 部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 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眶下神经: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分布于下睑、鼻 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分布于颧、颞的皮肤。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分布于上 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粘膜。
翼腭神经:分布于腭、鼻腔粘膜及腭扁桃体。
-
15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下颌神经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 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
频率:早期发作较少,可数日一次,以后多逐渐加重, 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
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
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 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
疼痛部位:
侧别:多限于一侧,右侧略多,4%的患者有双侧疼痛, 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支别:最常见第2、3支同时受累,其次为单纯第2、3支
受累,眼支最少-见。
6
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部位:一侧舌根、软腭、扁桃体、咽、耳道深部。
蝶腭神经痛(Sluder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鼻睫神经: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 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
14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上颌神经
含有躯体传入纤维,行经海绵窦外侧壁,沿其下 部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继续前行经眶 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
眶下神经: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分布于下睑、鼻 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分布于颧、颞的皮肤。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分布于上 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粘膜。
翼腭神经:分布于腭、鼻腔粘膜及腭扁桃体。
-
15
三叉神经的分支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cce8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f.png)
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功 能。
心理社会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社会支持 系统等。
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影 响。
制定护理计划
疼痛管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心理护理计划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三叉神经痛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护理评估与计划 • 护理措施与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护理与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掌握护理要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
病因分析
01
02
03
04
血管压迫
三叉神经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 导致神经脱髓鞘及传导异常。
肿瘤压迫
颅内肿瘤、鼻咽癌等压迫三叉 神经,引起疼痛。
炎症因素
口腔、颌面部炎症等刺激三叉 神经,导致疼痛发作。
其他因素
如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 也可能引起三叉神经痛。
发病机制
01
02
03
神经传导异常
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 后,神经纤维传导异常, 产生疼痛。
定期随访与复查安排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安排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评估药物疗效 和监测不良反应。同时,可进行面部神经功能检查,以了解三叉神经恢复情况。
08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fe77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1.png)
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2817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f.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 和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 担。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通过合 理的配伍和用药方式,可以达到与西 药相似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 少西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提高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面部三病的 治愈率,减少复发和后遗症。中医通 过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 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西医则 针对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消除病 痛和不适感。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 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 痛。
食疗
通过饮食调理,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治 疗效果。
03
西医对面部三病的认识
西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由神经系统异 常引起的疾病,主要涉及面部神经的损伤或功能异常。
西医注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来 深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面瘫症状
面部肌肉无力、麻木或瘫痪,口角下垂 ,流口水,讲话不清等。
面肌痉挛症状
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跳动或抽动, 多从眼睑开始,逐渐扩散至整个面部。
三叉神经痛症状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 呈刀割、电击或烧灼样,突发突止。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优势互补
减少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 西医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 果。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身体,改 善气血流通;西医则注重病因治疗和 对症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消 除症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探索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面部三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优化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5e9b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9.png)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治疗
继发性TN的治疗: 对因治疗
原发性TN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首选,无效时再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首选药物:
卡马西平
药理作用:为抗癫痫药,作用于网状结构-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
-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元反射,对约70%的病例有效。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病因
❖ 原发性TN的病因学说:
中枢病变学说
①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属于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其发放 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 ②病变在脑干; ③病变在丘脑。
周围病变学说
认为病变在周围部,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 或其周围支及末梢。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TMD
一般无自发痛,其临床表现为在张大口及咀嚼时诱发颞下颌关节区及 其周围肌群出现疼痛,常伴有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歪曲等症状,并 在关节后区、髁突部及相应肌群和骨质破坏区有压痛。
(三)与鼻窦炎的鉴别:
急性上颌窦炎、 额窦炎等
疼痛呈持续性,不如TN剧烈;多在感冒后发生,可伴有嗅觉障碍、 流脓性鼻涕、鼻阻塞等症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及其他炎症 表现;X线可见鼻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 面。
三 叉 神 经 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
鉴别诊断
(一)与牙源性疼痛的鉴别:
临床上有不少TN患者误认为牙痛而要求拔牙,此时必须认真鉴别。
牙髓炎
疼痛呈持续性,对冷热刺激敏感,夜间疼痛加剧,有病灶牙存在。
髓石
疼痛多在体位改变时或睡下后发生,无扳机点,无周期性,X线查见 牙髓腔内有结石。
三叉神经痛.ppt
![三叉神经痛.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67722287c24028915fc3fe.png)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面颊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 的、反复发作的剧痛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原发性居多
病因
中枢学说:
由于三叉神经痛突发突止、无预兆、时间短、间歇期 完全正常、服用抗癫痫药物有效,故有人认为TN是一种 感觉性癫痫,病变在中枢
周围学说:
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外周,包括后根、半月神经节 及周围分支。病因有病毒感染、压迫等
牙痛:
常为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可因进食冷、热食 物加剧。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鼻窦炎:
鼻窦部持续性钝痛,可有局部压痛、发热、流脓涕、 血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 封闭治疗 射频电凝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药物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 药物首选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用法:起始剂量0.1g,3次/d。以后每天增加0.1g ,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
中老年患者 三叉神经Ⅱ、Ⅲ支分布区突发、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 有扳机点 间歇期正常 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① 表现为面部持续性疼痛和感觉减退 ② 合并其它脑神经受损 ③ 由多发性硬化、颅底肿瘤和延髓空洞症等引起 ④ CT和MRI可鉴别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中、老年人多见,40岁以上者占70~80% 女性多,约为男性的2-3倍 多为单侧 第二、三支最常受累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突发突止,无先兆
疼痛性质: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周围神经病
(Peripheral Neuropathy)
周围神经疾病
概述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解剖及生理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膜 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包括 感觉传入神经根 运动传出神经根 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均有血神经屏障 有髓神经纤维的节段性结构为郎飞节起 保护轴索及绝缘作用
三叉神经痛-治疗
以止痛为目的药物: 卡马西平 :0.1 Bid起,每日增加 0.1 最大剂量为 1.0 g/d 有效维持量 0.6-0.8 g/d 苯妥英钠 : 0.1 Tid起,每日增加0.05 最大剂量为 0.6g/d 氯硝安定 : 0.5 mg Tid起,每日增加0.5mg 渐增量至4~6 mg/d,半数病情能控制 哌 咪 清 :2mg Bid起,2mg/d递增至6mg Bid 氯苯氨丁酸: (baclofen ) 5mg Tid起 10mg Tid,可增量至60~80mg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症状学 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疼痛 运动障碍: 刺激性症状:肌束震颤、肌痉挛、痛性痉 挛 破坏性症状:肌力减退或丧失、肌萎缩 腱反射改变:减弱或消失、 自主神经症状: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周围神经增大、手足脊柱畸形肌肉营养障碍 可出现褥疮溃疡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是位于扁桃体,舌根,咽,耳道 深部的发作性剧痛.吞咽,咳嗽.讲话均可诱发 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可有局部压痛、 发热、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炎性表现,鼻腔 检查及X线摄片可确诊。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非典型面痛(atypieal facial pain): 疼痛部位不定,深在、弥散.常为双侧, 无触痛点.发生于抑郁症、疑病及人格障 碍的病人,情绪是唯一使疼痛加重的因素 颞颌关节病:主要为咀嚼时疼痛,局部有 压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简称面神经炎或 Bell麻痹 (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 面瘫。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发病机制
病变使远端轴突不能得到由神经元胞体提 供的营养致轴突髓鞘变性即正向运输障碍 逆向运输障碍导致轴索再生障碍。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病理特点 华勒变性:轴突损伤断裂,远端轴突髓鞘变性 向近端发展 轴突变性:远端轴突不能得到营养致轴突 髓鞘变性向近端发展 神经元变性:神经元胞体变性继发轴突髓 鞘破坏 节段性脱髓鞘:髓鞘破坏而轴突完整
三叉神经痛-治疗
伽马刀 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 三维坐标,再将精确聚焦的伽马射线聚集于靶 灶。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既可阻断痛觉传 导,达到止痛的目的,又可保留触觉和运动神 经纤维的功能,不会产生“面瘫”等并发症。 据国内外报道,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 率达80%~90%,比较理想。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病因
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营养及代谢性:酒中毒、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药物及中毒:氯霉素、乙胺丁醇、苯妥英钠等 传染性及肉芽肿性:麻风、艾滋病、白喉等 血管炎性:类风湿、SLE、硬皮病等 肿瘤性及副蛋白血症性:淋巴瘤、副肿瘤综合症 遗传性:特发性及家族性、代谢性 嵌压性:腕管综合症、间盘突出症
三叉神经痛-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B12 1000~3000ug/次 肌注,每周2~3次, 连用4~8周一疗程 首剂1000ug,第二次2000ug,第三次 3000ug,维持至产生疗效 亦可按神经分布进行局部注射
三叉神经痛-治疗
封闭疗法 经皮半月结射频电凝法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微血管减压术
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可发现亚临床型神经病 可协助病变定位 可鉴别轴突变性及脱髓鞘性神经病 可鉴别运动神经病和肌病所致的肌萎缩
治疗
• 病因治疗 • 对症பைடு நூலகம்疗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rineminal neuralgi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 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 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病理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 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 所致。 病理
活检时发现神经节内节细胞消失,神经纤 维脱髓鞘或髓鞘增生,轴突变细或消失 小的异常血管团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延髓外 侧面。手术解除压迫后可治愈。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女略多于男,约2:1~3:1 发病部位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 发作性剧痛,为时短暂 表现为面颊、上颌,下颌及舌部电击样、针刺 样、 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常有扳机点,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 为敏感 区,轻触即可诱发
三叉神经痛-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可有痛性抽搐(tie Iouloureux) 并可伴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膜充 血和流泪等。 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为数日、 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日至数 年,但很少自愈.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三叉神经痛-诊断
单侧面部发作性短暂性性剧痛
常有扳机点及痛性抽搐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 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所致。 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角 膜反射迟钝等)并持续生疼痛,常合并其 他脑神经麻痹; 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 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 查有助于鉴别。
三叉神经痛-治疗
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 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主 要为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药物毒副 作用而被迫停药者,或已接受封闭及脑 外手术,但治疗后复发者。影像学查明, 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肿瘤、血管畸形压迫 有关的病例也可选用伽马刀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Peripheral Neuropathy)
周围神经疾病
概述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解剖及生理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膜 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包括 感觉传入神经根 运动传出神经根 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均有血神经屏障 有髓神经纤维的节段性结构为郎飞节起 保护轴索及绝缘作用
三叉神经痛-治疗
以止痛为目的药物: 卡马西平 :0.1 Bid起,每日增加 0.1 最大剂量为 1.0 g/d 有效维持量 0.6-0.8 g/d 苯妥英钠 : 0.1 Tid起,每日增加0.05 最大剂量为 0.6g/d 氯硝安定 : 0.5 mg Tid起,每日增加0.5mg 渐增量至4~6 mg/d,半数病情能控制 哌 咪 清 :2mg Bid起,2mg/d递增至6mg Bid 氯苯氨丁酸: (baclofen ) 5mg Tid起 10mg Tid,可增量至60~80mg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症状学 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疼痛 运动障碍: 刺激性症状:肌束震颤、肌痉挛、痛性痉 挛 破坏性症状:肌力减退或丧失、肌萎缩 腱反射改变:减弱或消失、 自主神经症状: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周围神经增大、手足脊柱畸形肌肉营养障碍 可出现褥疮溃疡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是位于扁桃体,舌根,咽,耳道 深部的发作性剧痛.吞咽,咳嗽.讲话均可诱发 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可有局部压痛、 发热、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炎性表现,鼻腔 检查及X线摄片可确诊。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非典型面痛(atypieal facial pain): 疼痛部位不定,深在、弥散.常为双侧, 无触痛点.发生于抑郁症、疑病及人格障 碍的病人,情绪是唯一使疼痛加重的因素 颞颌关节病:主要为咀嚼时疼痛,局部有 压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简称面神经炎或 Bell麻痹 (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 面瘫。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发病机制
病变使远端轴突不能得到由神经元胞体提 供的营养致轴突髓鞘变性即正向运输障碍 逆向运输障碍导致轴索再生障碍。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病理特点 华勒变性:轴突损伤断裂,远端轴突髓鞘变性 向近端发展 轴突变性:远端轴突不能得到营养致轴突 髓鞘变性向近端发展 神经元变性:神经元胞体变性继发轴突髓 鞘破坏 节段性脱髓鞘:髓鞘破坏而轴突完整
三叉神经痛-治疗
伽马刀 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 三维坐标,再将精确聚焦的伽马射线聚集于靶 灶。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既可阻断痛觉传 导,达到止痛的目的,又可保留触觉和运动神 经纤维的功能,不会产生“面瘫”等并发症。 据国内外报道,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 率达80%~90%,比较理想。
周围神经疾病-概述
病因
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营养及代谢性:酒中毒、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药物及中毒:氯霉素、乙胺丁醇、苯妥英钠等 传染性及肉芽肿性:麻风、艾滋病、白喉等 血管炎性:类风湿、SLE、硬皮病等 肿瘤性及副蛋白血症性:淋巴瘤、副肿瘤综合症 遗传性:特发性及家族性、代谢性 嵌压性:腕管综合症、间盘突出症
三叉神经痛-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B12 1000~3000ug/次 肌注,每周2~3次, 连用4~8周一疗程 首剂1000ug,第二次2000ug,第三次 3000ug,维持至产生疗效 亦可按神经分布进行局部注射
三叉神经痛-治疗
封闭疗法 经皮半月结射频电凝法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微血管减压术
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可发现亚临床型神经病 可协助病变定位 可鉴别轴突变性及脱髓鞘性神经病 可鉴别运动神经病和肌病所致的肌萎缩
治疗
• 病因治疗 • 对症பைடு நூலகம்疗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rineminal neuralgi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 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 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病理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 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 所致。 病理
活检时发现神经节内节细胞消失,神经纤 维脱髓鞘或髓鞘增生,轴突变细或消失 小的异常血管团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延髓外 侧面。手术解除压迫后可治愈。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女略多于男,约2:1~3:1 发病部位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 发作性剧痛,为时短暂 表现为面颊、上颌,下颌及舌部电击样、针刺 样、 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常有扳机点,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 为敏感 区,轻触即可诱发
三叉神经痛-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可有痛性抽搐(tie Iouloureux) 并可伴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膜充 血和流泪等。 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为数日、 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日至数 年,但很少自愈.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三叉神经痛-诊断
单侧面部发作性短暂性性剧痛
常有扳机点及痛性抽搐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因多发性硬化、延髓 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所致。 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面部感觉减退、角 膜反射迟钝等)并持续生疼痛,常合并其 他脑神经麻痹; 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 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 查有助于鉴别。
三叉神经痛-治疗
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 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主 要为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药物毒副 作用而被迫停药者,或已接受封闭及脑 外手术,但治疗后复发者。影像学查明, 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肿瘤、血管畸形压迫 有关的病例也可选用伽马刀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