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文)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第三节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比单一纵波采集要复杂的多。震
源设备、检波器、观测系统均要有特殊的要求。下面分
别简要概述。
• 一、采集设备
• ⑴首先要产生纵波、横波的震源设备。纵波震源设备 一般比较容易,横波的震源设备一般要产生剪切力,有 专门的产生横波的震源设备,设备笨重、昂贵、野外施 工困难。
(4-1)
• 式中λ为拉梅常数,μ为切变模量,vp为纵波速度。
地震勘探中多年来是利用纵波进行勘探,由于纵波的特点,只需用一个垂直
分量的检波器记录即可(见图4-1(a));另一种是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
与波传播的方向相互垂直的横波,其传播速度vs= (μ/ρ)1/2
(4-2)
式中,vs横波速度。有两种横波,一种是在射线平面以内传播的SH横波,一
• 二、地震各向异性

多年来应用的地震勘探理论都是建立在各
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的假设基础上,
各相同性是指假设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播
方向无关。实际上,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
播方向有关,包括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偏振
特性等,具有这种性质的介质叫各项异性介质。
实际介质中存在着广泛的各项异性性质,油气
勘探和开发中也是如此。
1.各项异性分类
波的传播速度与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
这叫速度各项异性。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例如波沿着地层水平方向传播速度与沿 着地层垂直方向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同。 在地震勘探中,常见的各项异性介质可 简化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各相同性(简 称TI介质),它具有一个垂直对称轴, 在垂直于对称轴的平面内,介质是各向 同性的,见图4-3(a),例如周期性的保 护层就属于此类。另一种是方位各向异 性(简称为EDA介质)它是由平行的垂 直裂隙或定向的孔隙所引起的,具有水 平的无限次旋转轴的介质。见图4-3 (b),还有其它的复杂的各项异性介质, 见图4-3(c)、(d)。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文)
MWMC地震勘探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种能量源(如弹性波、剪切波、横波等)和多种感应器(如地震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加速度计等)获取沉积岩的弹性、物性、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等信息的技术手段。相比传统的单波地震勘探,MWMC地震勘探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细致的地下地质结构信息。
MWMC地震勘探的优势在于:①增强了地震波的透射性,可以有效地穿透高速度层和各种复杂地质结构;②提高了地震波的解析度,可以对低速度层进行高精度成像;③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波场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
MWMC地震勘探的现状
MWMC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MWMC地震勘探已经尝试使用多种波形来进行数据采集,如P波、S波、SH波、SV波等,同时还使用多点、多炮等观测模式,可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数据处理方面,MWMC地震勘探所涉及到的数据量比传统单波地震勘探要大得多,因此,数据处理也要更加复杂。目前,MWMC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波场数据进行处理和融合,可以更加准确地解释地质结构。
5. 三维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未来MWMC地震勘探还将继续完善三维成像技术,以便更准确地反演地质构造,实现更好的预测石油储量方法。
总之,MWMC地震勘探因其多波多分量数据的特色和注重细节的处理方法而受到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勘探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三维建模方面,MWMC地震勘探也已经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地震成像的转换。这种方法可以构建更加真实的三维地震模型,揭示地下地质结构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预测石油资源的分布。
MWMC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
MWMC地震勘探作为一种新兴的地震勘探技术,其发展趋势如下: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技术进步与开展趋势一、三维地震技术80年代以来,三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整个油气工业的开展,其应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人们普遍认为,三维地震是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和钻井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三维地震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无论是装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解释技术都有长足的进展。

近年来,全世界三维地震工作量猛增,随着三维勘探本钱的不断降低,三维取代二维已成定局。

三维地震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主导技术之一。

1、地震装备技术地震装备技术的开展是地震勘探技术开展的根底。

自从90年代以来,24位多道地震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前先进的地震仪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采集道数大幅度增加,一般在千道以上,可达上万道;记录动态围增大;小采样率、宽频带记录;具有现场实时交互的质量监控系统和实时相关功能。

SEG 66届年会上发表的“二千年地震系统〞一文指出了地震仪器的开展趋势:轻型、数千道、高可靠性、每道单价降低、采集数据存储在采集站上由中心站控制、控制方式无线电或电缆任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的迅猛开展促进了有关技术的进步,如:高效震源、高精度检波器、GPS定位系统、海底电缆OBC,适于复杂地表的运载设备等。

目前,胜利油田的地震采集装备严重老化,不能适应复杂地表勘探以及高精度勘探的要求,更新装备,提高采集水平和精度是当务之急。

2、采集技术〔1〕覆盖次数普遍提高:80年代初由于受地震仪器道数的限制,三维覆盖次数多以12次为主,90年代初随着多道地震仪器的出现,三维覆盖次数一般为20—30次,一些低信噪比地区的覆盖次数那么高达60 —120次以上。

〔2〕观测系统灵活多样:传统的三维观测系统一般为条带式,近年来由于先进仪器设备的出现,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全三维〞观测系统、棋盘式观测系统、可变面元观测系统、不规那么或蛛网观测系统以及放射状观测系统等。

〔3〕采集速度明显加快:在提高采集速度方面,除了采用多道地震仪外,还采用了扫描编码方法〔可控震源〕,同时用两个以上的振动器以不同的扫描信号产生振动,实现多炮同时采集。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无论是在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我们都无法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对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与理解至关重要。

在地震科学领域内,地震的观测、预测、监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滞后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地震科学的未来展望与变革也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地震观测技术现状与挑战地震观测是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

地震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不同地震波和速度波的行程时刻、强度和频率等来研究地球内部和一些地球板块的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观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精度不断提高,但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观测区域覆盖范围小地震观测站的数量和分布地区的密度问题是地震观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全球仅有大约3000个地震观测站,尤其在亚洲洲的观测点非常少,这使得人们难以有效监测到新型地震事件,地震观测范围难以覆盖更广的地理区域,也对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观测站设备老旧地震观测站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难以胜任新型科学技术对地震观测的需求。

目前,许多地震观测站的设备都比较老旧,技术含量低,无法满足现代地震学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要求。

二、地震预测科学挑战地震预测是预测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和频率的一种科学活动,是研究地震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的一种方法。

地震预测可分为短、中和长期预测。

然而,地震预测尚面临一些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中包括以下几点:1.缺少可靠的预测方法地震预测的有效技术是目前无法开发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力学等多领域的数据都需要整合到一起,来建立更精确、更可靠的地震预测系统。

目前,现有的地震预测方法准确率总是不稳定,预测时间不够精确,因此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和应对紧急情况。

2.预测时间过短短期预测是指在地震前几个小时或几天内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预测方式需要快速响应和高准确度,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紧急响应。

多波多分量

多波多分量

第一节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简介1.1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同常规纵波地震技术一样,多分量转换波地震也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物质弹性与非弹性属性的技术。

其中多分量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是这门技术的主体研究内容。

它是认识地球本体、监测与预报地质灾害以及探查与开发油气资源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

不同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地震勘探,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开发技术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以三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为例,我们可以列表对比说明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1.2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研究的意义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既具有纵波勘探深度大、资料采集相对容易和投资少的特点,又能反映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变化。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的这一特点,使岩性勘探和油气的直接识别成为可能。

同时由于多分量的数据采集,在记录两个水平分量地震数据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横波分裂产生的快慢横波时差反映裂缝发育的主方向和发育密度,使得裂缝裂隙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可能。

如今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以及与这一技术紧密相连的各向异性理论方法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建立与完善成熟可靠的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系统是目前这项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多分量转换波技术的优点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同通常采用的单一纵波勘探相比,所能提供的地震属性(如走时、速度、振幅、频率、相位、偏振、波阻抗、吸收、AVO、复分量等)信息将成倍的增加,并能衍生出各种组合参数(如快慢横波差值、走时比值、乘积、几何平均值、求取的弹性系数等)。

利用这些参数估算地层岩性、孔隙度、裂隙、含油气性等将比只用单纯P波的可能性更大,可靠性更高。

通过三分量地震资料的观测,人们利用三分量地震记录上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以及快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指示裂缝带的优势方位;利用分裂时差来推算裂缝与裂隙密度等物理与几何参数。

与纵波速度资料结合,可以做碳烃检测,即区分真假亮点。

利用纵横波速度比、传播时间比、振幅比、泊松比等可以研究岩石孔隙度的变化、孔隙流体性质、裂隙发育区、岩性变化等,这些参数的预测对储层研究具有直接的物理意义。

国外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PPT课件

国外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PPT课件
一.发展形势
➢全球地震作业市场 ➢地震勘探技术现状 ➢物探服务公司重组及经营模式 ➢技术发展方向
03-4
1
第1页/共25页
一.发展形势:
1.全球地震作业市场分配
Spears & Associate公司估计2010年全球地震作业市场:
全球地震作业市场总量约29亿美元 陆上地震数据采集市场总量约10亿美元
1980-1995年: 三维地震 –采 收率为40-50%
1996 ~未来: 四维地震 –采 收率为65-75%
剩余产层
剖面
03-4
体积
变量
水驱部分
14
第14页/共25页
二.现阶段关键技术
4.油藏描述与可视化技术
油藏地震描述: •>200种地震属性 •井资料约束的地震反演 •地学统计技术 •频率域和时间域超薄层地震识别技术
三.正在发展形成的技术—随钻地震成像实现钻井进程可视化
实例:斯伦贝谢最新产品SeismicMWD系统
03-4
22
第22页/共25页
三.正在发展形成的技术—随钻地震成像实现钻井进程可视化
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实现实时地震深度成像
发展PC集群,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WesternGeco Veritas CGG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
•地震油藏描述技术——油藏特征静态描述; •四 维 地 震 油 藏 监 测 技 术 —— 油 藏 生 产 措 施 监 测 及特征动态描述; •井 眼 地 震 成 像 技 术 —— 单 井 地 震 成 像 、 各 种 VSP与RVSP、井间地震成像和随钻地震成像。
03-4
6
第6页/共25页
经济效益
•改善油藏管理,减少钻井垃圾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地震,这一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常常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伤痛。

为了提前感知它的到来,减少其造成的危害,地震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当前,地震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地震台网的建设日益完善。

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地震监测台站,这些台站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仪器,实时捕捉着地球内部的微小震动。

这些台站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监测网络,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

地震仪是地震监测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现代地震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能够检测到极其微弱的地震波信号。

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特征。

除了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空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地震监测。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面的形变来间接反映地震活动。

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卫星能够捕捉到这些变化,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

另外,深井观测技术也为地震监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在深井中安装传感器,可以更直接地获取来自地球深部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过程。

然而,现有的地震监测技术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虽然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震的基本参数,但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地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们对这些因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监测精度方面,尽管仪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但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或复杂的构造区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而且,地震监测台网的覆盖范围也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洋地区,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展望未来,地震监测技术有望在多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将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量的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有望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特征,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将不断提升监测的性能。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_田晓红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_田晓红

收稿日期:2005-03-02作者简介:田晓红(1967-),女,吉林长春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勘探战略研究。

文章编号:1000-3754(2005)04-0094-03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田晓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综述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引用较新资料,对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明多分量地震勘探应在深度域资料处理和各向异性处理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注重资料综合分析利用。

关键词:多分量;地震;勘探;现状;进展中图分类号:P63114 文献标识码:A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增加,勘探难度不断加大。

常规的纵波地震勘探技术面临诸多挑战性的地质勘探问题,如对尖灭、小幅度构造、小断层、礁体、古潜山的准确定位,对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真假亮点的识别,气囱内部成像,裂缝发育带分析,流体的识别与监测等。

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就地震勘探技术而言,仅仅依靠纵波单一波型的常规三维地震已无法解决,必须采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最有科学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勘探地震学前缘学科之一。

1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优越性利用多波多分量的走时、振幅、波场特性、速度场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振幅比、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品质因子Q 和各向异性系数(裂隙等的表征),就可以对油气储集体几何形态、岩石物性、流体性质等进行全面的成像与刻画,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利用单纯纵波进行储层预测的不唯一性[1-7]。

国内外大量实例表明多分量地震勘探能推动这些复杂目标勘探中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8-25]。

同样,在油气田开发初期增加转换波信息也可以更好地描述油气藏、刻画油气藏动态[26-37]。

如图1,转换波较好地解决气云下构造成像的质量,图2中横波波阻抗变化大于纵波波阻抗变化,有利于识别储层顶底。

当前,多分量地震在我国海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陆上开展大规模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应用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一直困扰陆上多分量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处理软件及方法的完善问题、解释软件及方法的配套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

浅析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摘要: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的多向性,即横波、纵波、转换波等的采集和分析,以此形成相应的线性图,并通过纵横波的联合反演来分析和判断地下地质结构特征和岩层特性的一种新兴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相应弥补纵波勘探的不足,是目前国内外地震勘探专家正在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多分量技术勘探原理实际应用前景展望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概述40年前,地球物理学家开始对多波地震勘探进行研究,特别是在学者证实了裂隙诱导各向异性的特征和横波分裂的存在后,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就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同国外相比我国的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进入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具体到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来讲,近10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的研究拓展:1、多分量地震勘探原理多分量地震波的勘探原理是利用地震产生的横纵波对勘测的区域进行回波信息采集。

大量的多波技术研究仍然是针对转换波采集,激发采用常规纵波震源,接收采用多分量数字检波器,以获得纵(p)波和转换(p-s)波。

地震波在岩层中以球面形式传播,当遇到岩层物性界面的时候就会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发生折射进入前方的介质。

反射和折射回来的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多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并传送至中央处理器,此时就可以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差异来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解释系统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

针对煤田勘探来讲,由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慢可看出,对于厚度较小的同一岩层,横波从某一岩层顶传播到其岩层底所需的时间比纵波长。

由于煤层厚度一般不大,因此,根据横波来分辨煤层的能力要比纵波强。

理论与试验表明,综合应用纵波和横波资料可获得更准确的反映构造和岩性的参数,2、多分量的数据采集多波多分量地震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采集技术,其采集的重点是对转换波测量。

目前,在三分量野外数据采集设备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和多分量数字检波器相继问世。

多波多分量综述

多波多分量综述

多波多分量综述一.多分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常规纵波地震勘探技术难以解决诸多复杂地质勘探问题,如对尖灭,小幅度构造,小断层,焦体,古潜山的准确定位,对非构造气藏的勘探,真假亮点的识别,内部成像,裂缝发育带分析,流体识别与监测等。

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常规纵波地震已无法解决,这需要另外的数据来约束纵波信息的多解性,因此必须采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

多波多分量勘探是最新最有前途的前沿科学之一,能接收更多的地震波信息来解决复杂地质问题。

多波多分量勘探与同常规单一纵波勘探相比所提供的地震属性信息成倍增加并能衍生出各种组合参数,利用这些参数估算地层岩性,孔隙度,裂隙等比单纵波的可能性更大,可靠性更高。

联合纵横波特性有助于更准确确定地下地质情况。

利用多分量的走时,振幅,波场特征,速度场及时差,振幅比,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各向异性就可对油气储集体几何形态,岩石物性,流体性质等进行全面成像和刻画,能最大限度消除单一纵波进行储层预测的不唯一性。

目前多分量综合解释技术为寻找油气藏提供更可靠帮助。

二.多分量发展现状在油气勘探早期人们鲜于使用横波主要原因是:在构造为主要勘探目标时期,纵波即可胜任而且比横波更有优越,横波各向异性理论很复杂影响人们研究热情,横波震源激发与操作难度大,资料中遇到了严重的静校正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横波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人们意识到解决日益复杂的地质问题必须引入横波或转换波。

多分量勘探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70年代以前,人们试图利用横波的低速来获得比纵波更高的分辨率,但由于接收到的横波频率偏低,且费用高,因此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利用纵横波资料提取岩性信息,识别真假亮点,该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与此同时,各向异性导致横波分裂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岩层中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定向裂隙引起,而裂隙与油气关系甚密,从而导致了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第二次多波研究浪潮。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进展_杨德义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进展_杨德义

北京校区) 资 源 系 , 北 京 !###$% ; &" 山 西 煤 田 地 质 综 合 普 查 队 ’ 山 西 ( !"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
摘 要: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到今天, 经 历 了 漫 长 的 历 程 。近 年 来 , 海上多波勘探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 发 展 。人 们 注 意 到 这 一 技 术 比 单 一 纵 波 勘 探 能 提 供 更 多 的 地 震 属 性 信 息 , 能够解决储层的岩性、 孔渗以及裂缝裂隙的 密度和方向等问题。 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各向异性理论、 地震波的传播机理、 数值模拟、 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 解释 方法以及相关模块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使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储备相对成熟, 并已逐步应用于 生 产 科 研 实 践 之 中 。如 今 多 分 量 技 术 以 及 与 这 一 技 术 紧 密 相 连 的 各 向 异 性 研 究 已 成 为 国 内 外 地 震 勘 探 领 域 的 研 究 热 点之一。 关键词: 多分量; 进展 )) 波 ; )* 波 ;
质中的有限元波场正演、横波分裂和 E 波各向异性 的提取方法。此外, 姚陈等( 利用天然地震资料 %&&; ) 研 研究了上地壳的裂隙各向异性, 徐果明等( %&&( ) 究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传播矩阵及其应用 ,阴 可 等 ( %&&’ )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 KLM ,高原等 ( 在实验室对大理岩的剪 切 波 分 裂 现 象 进 行 了 %&&& ) 观测研究。
数, 确定储层特性, 实现直接检测油气。 横 # 在某些地区,纵波勘探无法得到好的记录, 波可以弥补。
$ 区别真假亮点。 % 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 !"$#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阶段 纵横波联合勘探的主 要 缺 点 是 投 资 力 度 大 , 在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地震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震是地球上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它造成的破坏性极大,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创伤。

早期的地震研究依靠的是人的感觉和自然现象,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震监测技术也得以不断提高,对于预防地震和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当前,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地震前兆和预警、地震波形分析等。

其中,地震波形分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可以采用多种设备来监测地震,如地震仪、加速度计、应变计和GPS等。

(一)地震仪地震仪是一种能够监测地震波传播情况的设备,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地面的振动来记录地震波的振动情况。

地震仪的准确性与精度取决于它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

地震仪可以有效地记录并解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振幅、频率等参数,为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和地震前兆预警等提供了重要数据。

(二)加速度计加速度计也是一种测量地震振动的设备,它可以用来测量地面振动的加速度,是地震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加速度计的精度可以达到0.001g,可以测量从微小震动到大地震的振动情况。

(三)GPS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变形,通过测算地壳形变率和位移量来预测地震。

GPS技术主要是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与地面接收器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异来确定位置坐标,可以用来监测地壳变形情况。

二、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不仅可以预测地震,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监测地震的震源机制、波形、前兆等。

然而,对于地震的深层参数和地震后果的预测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一)深层地震参数反演当前,深层地震参数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地震震源的机制和地震发生的深度等都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够获得的。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高精度计算来反演地震地下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二)地震前兆预警地震前兆预警是未来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

t n r d c in a c r c fr s r o r n y r c r o c u ua i n . Ho v r h r s mu h wo k t o f r aa d p e it c u a yo e e v i a d h d o a b n a c m lt s o s o we e ,t e e i c r od o
维普资讯
第 2 5卷第 3期
20 0 2年 6月
勘 探 地 球 物 理 进 展
P o r s n Ex lr t n Ge p y is r g e s i po a i o h sc o
Vo _ 5 No 3 I2 , .
J n 2 0 u.02
u e o li v li mp n n es l g n ln e s i e po a i n s fmu twa e mu tc o o e ts imo o y i a d s im c x l r t . o Ke r s m u t v lio o e ts imo o y c n e t d wa e e p o a im a a a q iiin; a a p o e sn y wo d : li wa e mu t mp n n es lg ; o v r e — v x l r t c o d t c u sto d t r c s ig; o l n a r d c in; r c u e d t c i n i a d g s p e it o fa t r e e t o
摘要 : 随着海 上转换 波勘探 的兴起 , 多波 多分量地震技术 ( 包括激发 、 接收 、 数据处理 和解释 ) 得到 了很大 的发展 。 目前 以转换 波勘探技术 为主的海上多波 多分 量地 震 已进入 生产 阶段 , 大大改善 了某 些纵波资料 不好地 区的成 像 质量 , 提高 了储层 和油气预测 的精 度 。陆上多波 多分 量地 震技术正在 寻求新 的突破 , 以便 得到广泛 的应 用 。

探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探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探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展1 引言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和对岩性勘探要求的日益提高,以纵波勘探技术为依托的传统三维地震勘探已经难以应对勘探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新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所谓多波多分量勘探是指利用三分量检波器同时记录地震纵波(P波)、横波(S波)和转换波(P-S 波)信号,并进行相应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

相比以记录纵波为主的传统勘探方法,该技术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波动信息,在描述储层参数和空间展布、预测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储层含气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2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针对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前苏联,而相应的勘探实践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前苏联、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开。

这一时期的勘探主要着力于利用横波速度低于纵波从因此在理论上能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试图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地震资料。

但由于横波在速度低于纵波的同时,其频率也低于纵波在因此传播的过程中衰减严重,采集到的横波地震资料信噪比过低,因此多波多分量勘探在该阶并未取得显著进展。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多波多分量勘探开始转为综合利用纵波、横波的联合勘探,其应用主要集中于求取包括泊松比在内的岩石弹性信息和鉴别含气亮点的真伪等方面。

但由于多波勘探相较于单一的纵波勘探成本过高,且在当时尚有诸多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多波地震勘探在岩性勘探方面的应用最终被以AVO为基础的纵波岩性勘探所取代。

多波多分量勘探近年来的再次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海上多波地震勘探的成功。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先于陆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一定深度的海床相比于陆地环境噪声更低,采集到的横波资料信噪比较低;(2)海洋地震勘探面临着诸如硬海底、气柱等用传统纵波勘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了海上多波勘探的发展。

此外,海底多分量电缆接收系统(OBC)的研制成功为海上多波勘探排除了资料采集方面的障碍。

什么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什么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什么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近年来,为较好地解决特殊地质体构造成像、储层精细描述和含油气识别等问题,国内外许多石油公司和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海上、陆地展开了二维和三维的多波地震勘探。

由于我国现有的以单分量纵波为主的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在构造成像、裂缝检测以及油气预测等领域,还难以满足隐蔽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以及老油田进一步增储上产的需要,因此,加快发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并使我国在未来勘探技术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油气勘探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中玉。

记者:什么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黄中玉:所谓地震勘探,就是研究地面上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如何穿过地层传播至地层界面,再反射回地表被仪器所接收,并据此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含油气构造的目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地震勘探就是一门研究地震波的应用科学。

这里所说的地震波,是一个含有纵波、横波和转换波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复杂的地震波场集合体。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地震波场集合体的理解与应用,人们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起初,人们利用纵波频率高、速度快以及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在地震勘探中激发纵波向地下传播,并在地表安放接收垂直振动的检波器,用以记录纵波反射资料,形成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纵波反射法地震勘探技术。

此后,为了提高勘探精度以及适应岩性勘探的需要,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横波。

因为横波传播速度低,它可能会取得比纵波更高的分辨率,而且利用横波与纵波之间的速度差异,可能有助于对地下岩性的识别。

但在对横波的实际研究中,人们发现,横波勘探需要专门的震源装备,要求施工作业环境开阔,更重要的是横波衰减比纵波快,很难得到深层高品质的横波资料,而对深层的分辨率也没有像当初想象得那样高。

不过,虽未达到最初的理想结果,但在进行纵波与横波资料的对比中,却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发展趋势
地震勘探,指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方法包括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

前两种方法在陆地和海洋均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未来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发展。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

2.多种地震波的联合应用。

多种地震波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地震勘探的数据量和质量,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

3.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效率,从而更快速地获取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信息。

4.地震勘探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地震勘探可以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学建模等技术融合,从而更全面地研究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

总之,地震勘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十分广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震勘探技术一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
田晓红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5(024)004
【摘要】综述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用较新资料,对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明多分量地震勘探应在深度域资料处理和各向异性处理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注重资料综合分析利用.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田晓红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胡朝勇;朱明;修中标
2.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木 [J],
3.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进展 [J], 马昭军;唐建明;徐天吉
4.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探究 [J], 张昊
5.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超前探测原理与实验研究 [J], 梁庆华;宋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
文)
论文导读:1前言多波多分量地震,又称全波地震.,是指用纵/横波震源激发,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记录地震纵波、横波(包括快、慢横波)/转换波,从而使野外记录的地震数据信息更为丰富,为地质构造的成像、裂隙和孔道的确定、储层岩性的解释等提供特定的信息。

⑤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

3.3资料解释与应用多波多分量地震解释的基础是对纵横波剖面进行准确的层位对比,这是多波勘探能否取得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多波多分量,资料解释,研究现状,各向异性
1 前言多波多分量地震,又称全波地震.,是指用纵/横波震源激发,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记录地震纵波、横波(包括快、慢横波)/转换波,从而使野外记录的地震数据信息更为丰富,为地质构造的成像、裂隙和孔道的确定、储层岩性的解释等提供特定的信息。

同常规地震勘探相比,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①可以提取更多的物性参数信息,减少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多解性。

②对比分析,可以提取更可靠的构造和岩性参数,确定储层特性,实现直接检测油气。

③在某些地区,纵波勘探无法得到好的记录,横波可以弥补。

④区别真假亮点。

⑤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

尽管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经历了一段不易的发展道路,尽管到目前为
止,它还存在很多不可回避的缺点和不足,但由于具有常规地震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仍然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发展历程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首先进行了横波勘探的研究和实践。

美国也相继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试图利用横波传播速度低的特点,取得比纵波更高的分辨率。

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发现因为横波频率较低,其分辨率的提高是有限的。

因此,此时的横波勘探无法真正用于生产。

在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多波地震勘探又一次成为研究热点,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纵波勘探的几项技术突破:多次覆盖、可控震源和数字地震技术等;同时在此期间也发明了实用的横波震源。

在此期间,前苏联I'a.n6nepuH等人研究的多分量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也对多波勘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分量VSP的成果不仅证实地下确有横波和转换波,而且能为多波勘探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参数。

从此,多波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了试验生产阶段,这一阶段利用多波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

例如联合应用纵横波资料获取地下岩性参数、预测岩性和识别真假亮点等。

这一时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若干成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多波勘探的花费要比纵波勘探高很多,而人们对多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的许多困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特别是AVO等利用纵波资料解决岩性勘探开发
问题的一些方法出现后,多波地震工作又趋于沉寂,因为这些方法解决岩性问题的精度虽然没有多波地震的高,但其花费要少得多。

在横波资料的解释中,人们发现不同方向横波测线资料的交点闭合差过大,其原因在于地层中的各向异性不能忽略,而横波对各向异性比较敏感,这也是多波勘探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

Crampin 等人研究发现,除岩石的层状结构可造成各向异性外,地下岩石中广泛存在的定向排列垂直裂隙也会产生各向异性。

这种裂隙体系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有密切关系。

因此,横波对各向异性的敏感不再是多波勘探发展的一种障碍,而是成为对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开发有重要价值和不可取代的新信息。

故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一次掀起了多波勘探研究的热潮。

然而,由于各向异性的复杂性,涉及的参数很多,在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面突破的难度都非常大。

正当陆上多波勘探处于停顿不前的境况时,海上多波勘探取得了飞速发展。

海上多波勘探的困难主要在资料采集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底多分量电缆(OBC)的出现使海上多波勘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OBC采集工作效率高;海底低速带较陆上简单,海上多波资料的记录面貌较陆上多波资料好;而且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存在着许多用纵波勘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硬海底、浅层气和气柱等),这些都促进了海上多波勘探的发展,使之成为多波勘探的一大亮点。

3.发展现状3.1 数据采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包括纵波与转换波的联合勘探、二维三分量、三维三分量和三维九分量勘探等多种形式,另外还有井中、井间多分量地震等。

由于横波(SH波)震源技术还不够
成熟,所激发的能量还不够,获取深层反射SH波还比较困难,目前大多数地面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主要还是纵波与转换波的联合勘探。

OBC电缆的出现,使近年来海上多波勘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海底电缆的采集效率高,而海底低速带较陆上简单,故海上多波地震资料的记录面貌较陆上多波地震资料好得多。

如海底检波器使频带向两端拓宽;固定在海底的检波器比拖缆检波器能采集到更完整的数据集,偏移距可从零变到非常大,360°方位角上的数据都可以采集到,进而提高噪音衰减、照度和成像;植入海底的垂直电缆串,可以更好地压制多次波和更好地进行储层成像等。

(1)震源
陆上横波激发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三排井震源、壕沟爆炸索、水平可控震源、车装重锤、倾斜气枪震源等。

但由于横波震源造价较高,且对地而的破坏大,横波能量衰减也很快,信噪比低,故目前多波勘探常采用纵波激发、三分量接收的转换波勘探。

转换波勘探实际上用的是纵波激发震源,包括炸药震源、纵波可控震源或空气枪等。

(2)检波器
陆地多分量勘探最早使用的是双检波器,即除了一个测量地面垂直分量的常规检波器外,再设计一个专用于测定地面运动水平分量的检波器。

目前主要采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九分量采集只作了极少数试验工作)。

由于非纵分量的信号较弱,且频率偏低,频带较宽,要求三分量检波器的频带宽一些,自然频率低一些。

并且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有时在使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的同时,还使用传统纵波检波器进行采集,以保证纵波资料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将常规纵波检波器得到的资料与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得到的纵波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