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产中的集聚经济
1、地方化经济
定义:由于同产业企业的集聚(行业总产量的提高)
而使得该产业内的企业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的经济现象。 地方化经济外生于单个企业,且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而
增大。
地方化经济形成机制
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
同产业厂商的集聚带来中间投入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中间 投入品生产厂商的规模经济,从而更廉价的为该产业厂商服务。 (中间投入品是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因此包括公共部门服务)
本节重点:
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是什么?
第二节 城市集聚经济
一、集聚经济的内涵 二、生产中的集聚经济 三、营销中的集聚经济
一、集聚经济的内涵
集聚经济包含集聚规模经济和集聚范围经济, 是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能够产 生于生产和交易各个环节。
范围经济是一个与多样化经济相联系的概念, 通常是指企业在同时经营多种事业时所产生的一种 经济效应。范围经济能够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课后讨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企业区位理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简述 二、运输导向型工业企业区位理论 三、中间区位原理 四、地方性投入品导向原理
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简介
三、城市的基本特征
高聚集性
指城市经济要素空间的高度集中,主要是人口、企业 分布的高密度。
经济上的非农业性
经济以工业和商服业为主。
构成的多元性
产业结构的多元分散 。
现代城市的基本特点
内涵发展是现代城市演进的主要价值取向 “城”的功能几乎丧失,“市”的功能不断强化 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 普遍的大城市国际化趋势
知识溢出
企业的集聚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扩散
2、城市化经济
定义:由于城市地区总产量的提高而带来的单个企业
生产成本降低的经济现象。
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区别:
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规模; 城市化经济独立于某一固定产业。
城市化经济形成机制
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
不同产业的企业分享共同的中间投入品供应商,促进了商务 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
城市的经济学定义
城市是指具有较高人口密度和较大人口规模的地 带(以周边平均人口密度为参照系)。
二、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1、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相应,是基于机会成本原 则而产生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其他商 品的成本相比,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 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之一:生产中的内在规模经济
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工厂企业的发展) 产生原因: 一是专业化因素 重复劳动使工人技能得以提高; 减少了工人工序转化的时间; 重复劳动有利于创新。 二是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之二:运输中的规模经济
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下降。 (贸易企业的发展)
贸易公司可以比家庭之间贸易更低的成本收集、 运输和分发商品。
企业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形成
企业
工人的聚集
口密度的增加
城市的形成
本地区人
3、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是指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 选址彼此接近而带来的经济活动成本节约的正 外部效应。
集聚经济解释了城市为什么会以较大规模 形式存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直接的结果都 导致要素和生产的积聚。
率产生的影响。
q f (k, e,Q, N)
q是某一行业平均每个工人的产量 k是每个工人所操纵的资本设备 e是工人的教育水平 Q是该行业的总产量 N是城市地区的人口总量
三、营销中的集聚经济
形成机制: 购买的外部性
由于销售企业的集聚而带来的企业销售额
增长的经济现象,称为购买外部性。
非完全替代品(相似却不相同的商品)
劳动力市场共享
城市就业机会多,信息广泛,搜寻成本和流动成本较低; 城市范围内的劳动力共享,不同产业中工种的取代 。
知识溢出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文化 活动,吸引不同背景的人才,不同行业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增多。
3、集聚经济的经验估算
方法:简化为估算出行业产量和城市规模的变化对劳动生产
比较优势是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其原理可以用 发生在地区间的贸易模型来解释。
比较优势——劳动分工
商品
每小时劳动产出
甲地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乙地
生产的机会成本
甲地
乙地
粮食
1
2
1码布匹 3码布匹
布匹
1
6
1公斤粮食 1/3公斤粮食
注意:贸易只能产生于交通成本相对小于生产力差别时。
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 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 《易经·系辞下》:“日出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现代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理解
现代各种不同学科对城市均有不同定义。地理学 侧重于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社会学 偏重于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人类学 则从人类生活方式以及人类文化、文明等角度进行论 述。
同产业企业集聚的原因:
单个企业的投入品需求不足,例如服装行业中的纽扣生产以 及各类公司总部对广告、法律等的需求;
中间投入品运输成本相对高(体积大、易损坏等); 供需双方对中间投入品在设计和制造上相互影响大。
劳动力市场共享
企业群带来劳动力较低的搜寻和流动成本 经济学上集聚产生的净收益来源于:群落能使企业在旺季以同样 的工资雇佣到更多的工人,而且也缓冲了在淡季雇佣较少工人给 企业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企业区位理论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一、城市的定义 二、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三、城市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的定义
我国历史上对于城市的认识
《墨子·七患》中“城者,所以自守也。” 《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 守民。”
这些商品的集聚销售降低了消费者的选购 成本,能吸引额外的消费。
互补商品 (商品的组合共同满足消费需求)
互补商品的集聚降低购物成本,提供一次 购物的便利。
价格
最初供给 集聚供给
8000 6000
D2
D
D1
50
100
销售企业集聚中产生的外部效应分析
本节思考题:
城市积聚经济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 机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