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与功能图
合集下载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
网状脊髓束
2021/6/16
25
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主要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
颈部的运动。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2021/6/16
26
牵张反射
是最常见的一 种骨骼肌反射, 属单突触反射
维持姿势
2021/6/16
35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 射活动
多节段的
2021/6/16
2021/6/16
18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 的随意运动。
2021/6/16
19
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脊髓前角运动 细胞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纤维
支配躯干随意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双侧大 脑皮质运动中枢控制
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则伤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
14
脊髓小脑前束:此束起于双侧
(以对侧为主)腰髓以下节段V-IX层 (中间内侧核),经小脑上角终于小脑 皮质,也传导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到小 脑。
脊髓小脑前束
2021/6/16
15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2021/6/16
表现为硬瘫,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2021/6/16
20
红核脊髓束:起自中脑红核,
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下行,终 于各脊髓节段的Ⅴ、Ⅵ、Ⅶ层,经 中继后再到前角运动神经元。此束 调节肌肉的紧张和运动的协调,免 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 。同时和
脊髓解剖与功能
05
脊髓的科研与应用
脊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脊髓损伤修复
目前脊髓损伤修复是研究的热点, 主要集中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 疗和组织工程等方面,以期实现
受损脊髓的功能恢复。
脊髓神经调控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脊髓神 经的调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 括电刺激、光遗传学等技术,以
实现对脊髓活动的精细调控。
脊髓与大脑的交互
康复医学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领域,通过物理治疗、职业 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脊髓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组织工程
利用干细胞和生物材料构建人工脊髓组织,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 移植材料,是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神经机器接口
通过研究脊髓与大脑的交互机制,开发出用于控制机器人或假肢的 神经机器接口,帮助截肢或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 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
根据脊髓损伤或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不 同的治疗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脊髓的再生与修复
脊髓再生的机制与过程
脊髓再生机制
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会释放出生长因子等化学信号,促进 受损轴突的再生。同时,脊髓内部的微环境也会对再生过程产生影响。
科研进展
近年来,脊髓再生与修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科研人员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如基 因治疗、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这些方法和技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临床应用
虽然目前脊髓再生与修复的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但一些治疗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例如,药物 治疗和物理治疗已经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而细胞治疗也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
脊髓解剖
Spinal cord
脊 髓
第一节Biblioteka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节段概述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中央管 2、灰质 3、白质 三、脊髓的机能
脊髓的位置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ervical enlargement 腰骶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medullary cone) 马尾 cauda equina
脊髓的节段划分: 颈8、胸12、腰5、 骶5、尾1
脊髓与椎骨的 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脊柱 节段的对应关系: C1-4与同序数椎 骨相同,C5-8和 T1-4高一位,T58高两位,T9-12 高三位,L1-5平 对第10和12胸椎。 S和C平对第1腰 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
第I层---后角边缘核 第II层--胶状质
脊髓的传导束
内侧纵束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lus
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三.脊髓的功能
Thanks
中央管
central canal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意识性传导束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 传导 薄束
gracile fasciculus
楔束
cuneate fasciculus
薄束和楔束: 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下的脊神经 节细胞的中枢 突组成薄束、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上的脊神经 节细胞中枢突 组成楔束。
(substantia gelatinosa)
第III、IV层-后角固有 核(nucleus proprius) 第V层---后角颈、网状 核 第VI层---后角基部 第VII层---中间带:中 间内侧、外侧柱; 胸核 第VIII层---前角底部 第IX层--前角运动细胞 第X层--中央灰质
脊 髓
第一节Biblioteka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节段概述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中央管 2、灰质 3、白质 三、脊髓的机能
脊髓的位置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ervical enlargement 腰骶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medullary cone) 马尾 cauda equina
脊髓的节段划分: 颈8、胸12、腰5、 骶5、尾1
脊髓与椎骨的 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脊柱 节段的对应关系: C1-4与同序数椎 骨相同,C5-8和 T1-4高一位,T58高两位,T9-12 高三位,L1-5平 对第10和12胸椎。 S和C平对第1腰 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
第I层---后角边缘核 第II层--胶状质
脊髓的传导束
内侧纵束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lus
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三.脊髓的功能
Thanks
中央管
central canal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脊髓的上行 传导束
意识性传导束
躯干四肢的深感觉 传导 薄束
gracile fasciculus
楔束
cuneate fasciculus
薄束和楔束: 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下的脊神经 节细胞的中枢 突组成薄束、 同侧第四胸节 以上的脊神经 节细胞中枢突 组成楔束。
(substantia gelatinosa)
第III、IV层-后角固有 核(nucleus proprius) 第V层---后角颈、网状 核 第VI层---后角基部 第VII层---中间带:中 间内侧、外侧柱; 胸核 第VIII层---前角底部 第IX层--前角运动细胞 第X层--中央灰质
脊髓解剖与定位
肠和性腺。
➢中央灰质(灰质前连合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3.后角:
边沿核 胶状质 固有核 胸核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Rexed 板层理论
❖ 板层Ⅰ(后角边沿核)—海绵状, 内含大中小神经元. 接受后根传 入纤维
❖ 板层Ⅱ(胶状质)—占后角头之大 部,小细胞,无有髓纤维,与痛觉 信息分析加工有关。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Ⅷ--在脊髓胸段位 于前角底部,在颈腰膨 大位于前角内侧部.细 胞为中间神经元.接受 邻近板层纤维及下行纤 维(如网状脊髓束、前 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旳终末,发出纤维到Ⅸ 层,影响两侧运动神经 元.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Ⅸ--由前角运动神 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构成. 位于前角旳最腹侧,分 为内侧群(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固有肌和外侧 群(前角外侧核)支配四 肢肌.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前面正 中较明显旳沟。 •后正中沟:背面正 中较浅旳沟。
一、位置和外形
•前外侧沟:脊神经 前根附着。 •后 外 侧 沟 : 脊 神 经后根附着。
一、位置和外形
脊神经节:后根上 旳膨大,内含感觉 神经元胞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关系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相应关系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旳根丝相连旳 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旳返回侧支,对其 有克制作用,形成负反馈环路。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2.中间带
➢侧角(中间外侧核)
➢中间内侧核
➢骶副交感核 C8、T1侧角发出
旳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开大 肌、睑板肌、眼眶肌,另一部分 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 角 内 主 要 是 交 感 神 经 细 胞,发出旳纤维支配内脏、腺体 功能;S2~4侧角为脊髓旳副交感 中枢,发出旳纤维支配膀胱、直
➢中央灰质(灰质前连合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3.后角:
边沿核 胶状质 固有核 胸核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Rexed 板层理论
❖ 板层Ⅰ(后角边沿核)—海绵状, 内含大中小神经元. 接受后根传 入纤维
❖ 板层Ⅱ(胶状质)—占后角头之大 部,小细胞,无有髓纤维,与痛觉 信息分析加工有关。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Ⅷ--在脊髓胸段位 于前角底部,在颈腰膨 大位于前角内侧部.细 胞为中间神经元.接受 邻近板层纤维及下行纤 维(如网状脊髓束、前 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旳终末,发出纤维到Ⅸ 层,影响两侧运动神经 元.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Ⅸ--由前角运动神 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构成. 位于前角旳最腹侧,分 为内侧群(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固有肌和外侧 群(前角外侧核)支配四 肢肌.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前面正 中较明显旳沟。 •后正中沟:背面正 中较浅旳沟。
一、位置和外形
•前外侧沟:脊神经 前根附着。 •后 外 侧 沟 : 脊 神 经后根附着。
一、位置和外形
脊神经节:后根上 旳膨大,内含感觉 神经元胞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关系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相应关系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旳根丝相连旳 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旳返回侧支,对其 有克制作用,形成负反馈环路。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2.中间带
➢侧角(中间外侧核)
➢中间内侧核
➢骶副交感核 C8、T1侧角发出
旳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开大 肌、睑板肌、眼眶肌,另一部分 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 角 内 主 要 是 交 感 神 经 细 胞,发出旳纤维支配内脏、腺体 功能;S2~4侧角为脊髓旳副交感 中枢,发出旳纤维支配膀胱、直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课件(共15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间脑
①延髓:位于脊髓前方。
中脑
②脑桥:位于延髓前方,是连接大脑与小脑的重要通道。
③中脑:位于脑桥前方,间脑后方。与视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有关。
脑桥
④间脑:位于中脑的前方,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下丘脑是较高级 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延髓
脑
➢ 脑干的机能
(1)延髓:传导机能、反射机能。“生命中枢”。 (2)脑桥:传导机能、反射机能(角膜反射、呼吸调整中枢)。 (3)中脑:传导机能、反射机能(协调机体活动、视觉、听觉)。 (4)间脑: ①丘脑:一定的感觉机能(除嗅觉),并上传到大脑相应区域。 ②下丘脑:调节内脏的较高级中枢。调节植物性神经、水代谢、体温、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 等功能。可分泌激素影响内脏活动。 (4)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 ① 调节内脏活动中枢:心血管中枢、呼吸运动中枢等。 ②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持觉醒。 ③ 调节肌紧张:运动平衡。
脊髓
➢ 脊髓的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中央管 白质
背角 侧角 腹角 背侧索 腹侧所 外侧索
5
2
6
灰质 2. 白质 3. 中央管 4. 腹角 5. 背角 6. 侧角
脊髓
➢ 脊髓的结构
①灰质: 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灰质呈蝴蝶形,每侧部的灰质分别向背、腹侧伸入白质,分别称背侧柱 和腹侧柱,在背侧柱中主要是中间神经元的胞体;腹侧柱内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②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白质可划分为3对索: 1、背侧索:两个背侧柱及背正中沟之间的白质,有传导本体感觉的作用。 2、腹侧索:位于两个腹侧柱及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3、外侧索:背侧柱与腹侧柱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 大脑位于前方,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
①延髓:位于脊髓前方。
中脑
②脑桥:位于延髓前方,是连接大脑与小脑的重要通道。
③中脑:位于脑桥前方,间脑后方。与视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有关。
脑桥
④间脑:位于中脑的前方,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下丘脑是较高级 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延髓
脑
➢ 脑干的机能
(1)延髓:传导机能、反射机能。“生命中枢”。 (2)脑桥:传导机能、反射机能(角膜反射、呼吸调整中枢)。 (3)中脑:传导机能、反射机能(协调机体活动、视觉、听觉)。 (4)间脑: ①丘脑:一定的感觉机能(除嗅觉),并上传到大脑相应区域。 ②下丘脑:调节内脏的较高级中枢。调节植物性神经、水代谢、体温、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 等功能。可分泌激素影响内脏活动。 (4)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 ① 调节内脏活动中枢:心血管中枢、呼吸运动中枢等。 ②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持觉醒。 ③ 调节肌紧张:运动平衡。
脊髓
➢ 脊髓的结构
脊髓内部结构
灰质 中央管 白质
背角 侧角 腹角 背侧索 腹侧所 外侧索
5
2
6
灰质 2. 白质 3. 中央管 4. 腹角 5. 背角 6. 侧角
脊髓
➢ 脊髓的结构
①灰质: 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灰质呈蝴蝶形,每侧部的灰质分别向背、腹侧伸入白质,分别称背侧柱 和腹侧柱,在背侧柱中主要是中间神经元的胞体;腹侧柱内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②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白质可划分为3对索: 1、背侧索:两个背侧柱及背正中沟之间的白质,有传导本体感觉的作用。 2、腹侧索:位于两个腹侧柱及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3、外侧索:背侧柱与腹侧柱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 大脑位于前方,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上行:
感受器 脊髓 脑
下行: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肌运动 大部分内脏运动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骨骼肌被牵引时, 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的增高。屈曲 反射: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 收缩,以逃避这种刺激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排便反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中间抑制神经元源自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C5 白质前联合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医学脊髓解剖和功能图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粗细不均,有 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 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 肢的神经根。往下逐渐变细,形成脊髓圆 椎,尖端发出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 膜。
Ⅹ层 中央管周围
Up Down Back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此外灰质 前联合的前方有白质前联合,后角的基底部灰 白质相间的部分为网状结构。白质有上行(感 觉)、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胶质细胞组 成。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 深大前后径的1/3,深约3mm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__脊髓
板层Ⅷ(lamina Ⅷ):由大小不等的细胞组成。在脊髓胸段,位于前角底部;在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仅限于前角内侧部。此层的细胞为中间神经元,接受邻近板层的纤维终末和一些下行纤维束(如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的终末,发出纤维到第Ⅸ层,影响两侧的运动神经元,直接或通过兴奋?运动神经元间接影响?运动神经元。
一、位置和外形图17-1
脊髓外形简图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前者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后者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因为内部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与四肢的出现有关。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自此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终丝filum terminale (图17-1),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的背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图17-3,4)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central canal,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白质。
每侧的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anterior horn或前柱;后部狭细为后角或后柱posterior column,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L3),前、后角之间有向外伸出的侧角或侧柱lateral column;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和灰质后连合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连接两侧的灰质。因灰质前、后连合位于中央管周围,又称中央灰质。
一、位置和外形图17-1
脊髓外形简图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前者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后者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因为内部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与四肢的出现有关。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自此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终丝filum terminale (图17-1),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的背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图17-3,4)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central canal,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白质。
每侧的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anterior horn或前柱;后部狭细为后角或后柱posterior column,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L3),前、后角之间有向外伸出的侧角或侧柱lateral column;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和灰质后连合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连接两侧的灰质。因灰质前、后连合位于中央管周围,又称中央灰质。
脊髓解剖及硬脊膜动静脉瘘PPT课件
图5:主要白质传导束示意图, 橙色是降支,蓝色是升支。
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管外 由主动脉的节段动脉发出的分 支,为脊髓、神经根、硬脊膜 及椎旁肌肉提供血运。
每一节段动脉包含一个腹 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发出了 脊髓支,脊髓支再分为椎体后 动脉(椎管前方)、椎板前( 椎管后方)以及根动脉。当根 动脉为每个节段的神经根及脊 膜供血时,被称为根脊膜动脉 。
图9 尸体标本(前面观)显示Adamkiewicz动脉的典型形态。这一动脉 于左侧进入椎管,循腹侧根上行数个脊髓节段,在汇入脊髓前动脉 处或恰于汇入前形成发夹样转折。
• 在脊髓的动脉网络中,有三条脊髓表面的血管分别在前正中裂和后外 侧沟中下行贯通脊髓全长直至圆锥水平。在下行过程中接受发自节段 动脉的前根动脉等的补充。
• 图3:尸体标本照片显示马尾神经丛的解剖结构。可观察到背侧神经根之间 有明显的吻合,尤其是在这些神经根走向椎间孔(硬膜袖套)的行程中。已 标记出马尾终丝。注意马尾终丝与马尾神经之间的色泽差异。
图4:马尾神经术中照片。注意标记的根动脉和终丝动脉(黑箭头)。相关纤维 束组成。后柱传递精 细触觉、振动觉以及 本体感觉信息。侧柱 包含两个主要的上行 传导束,即脊髓丘脑 侧束和脊髓小脑束, 以及一个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脊 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 髓束位于前柱。
• 临床较少见,是脊髓血管畸形(SPAVM)中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SPAVM的55%-88%。
图 10 尸体标本图片显示圆锥处典型的动脉吻合网。脊髓前动脉(ASA) 与脊髓后动脉(PSAs)通过吻合支(ABCM)形成动脉篮。偶尔可见 早发分支及单侧的吻合支。A:前面观。B:右斜位观。C:左斜位观。
D:后面观。
• 脊髓的静脉回流较其动脉系统更为 多样,分为内、外两个系统。
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管外 由主动脉的节段动脉发出的分 支,为脊髓、神经根、硬脊膜 及椎旁肌肉提供血运。
每一节段动脉包含一个腹 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发出了 脊髓支,脊髓支再分为椎体后 动脉(椎管前方)、椎板前( 椎管后方)以及根动脉。当根 动脉为每个节段的神经根及脊 膜供血时,被称为根脊膜动脉 。
图9 尸体标本(前面观)显示Adamkiewicz动脉的典型形态。这一动脉 于左侧进入椎管,循腹侧根上行数个脊髓节段,在汇入脊髓前动脉 处或恰于汇入前形成发夹样转折。
• 在脊髓的动脉网络中,有三条脊髓表面的血管分别在前正中裂和后外 侧沟中下行贯通脊髓全长直至圆锥水平。在下行过程中接受发自节段 动脉的前根动脉等的补充。
• 图3:尸体标本照片显示马尾神经丛的解剖结构。可观察到背侧神经根之间 有明显的吻合,尤其是在这些神经根走向椎间孔(硬膜袖套)的行程中。已 标记出马尾终丝。注意马尾终丝与马尾神经之间的色泽差异。
图4:马尾神经术中照片。注意标记的根动脉和终丝动脉(黑箭头)。相关纤维 束组成。后柱传递精 细触觉、振动觉以及 本体感觉信息。侧柱 包含两个主要的上行 传导束,即脊髓丘脑 侧束和脊髓小脑束, 以及一个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脊 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 髓束位于前柱。
• 临床较少见,是脊髓血管畸形(SPAVM)中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SPAVM的55%-88%。
图 10 尸体标本图片显示圆锥处典型的动脉吻合网。脊髓前动脉(ASA) 与脊髓后动脉(PSAs)通过吻合支(ABCM)形成动脉篮。偶尔可见 早发分支及单侧的吻合支。A:前面观。B:右斜位观。C:左斜位观。
D:后面观。
• 脊髓的静脉回流较其动脉系统更为 多样,分为内、外两个系统。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ppt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质
2、中间带 背核(胸核) C8-L3 中间外侧核 T1-L3 骶副交感核 S2-S4 中间内侧核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的表现
•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 碍、感觉障碍、反射异常及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横贯性损害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6、内侧纵束:位于前索,将中脑及前庭神 经核的冲动传至脊髓上颈段中间带,继而 支配前角运动神经元,协同眼球的运动和 头颈部的运动,是眼震和头眼反射的机构 基础。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椎体束征: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
白质前联合
C5
L3
T8
Up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上行传导纤维:又称感觉传导束,将
躯干及四肢的痛温觉、精细触觉及深感觉 传至大脑皮层。 1、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 束居外侧。薄束和楔束传导肌肉、肌腱、关 节的深感觉(位置、运动及振动觉)和皮肤 的精细触觉至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以T4 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楔束传导上半身。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
全长:42-45cm,上端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
C1-C4 C5-T4 T5-T8 T9-T12 L1-5 S1-Co
脊髓分为31个脊髓阶段
脊髓节段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 肌张力反射 肌张力反射指受牵拉的肌肉发生 轻度、持续、交替和不易疲劳的 紧张性收缩,使肌有一定张力。 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姿势最基 本的反射活动,也是进行各种复 杂运动的基础。 Up Down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腱反射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脊髓圆锥 马尾 终丝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处,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颈膨 大的出现是由于该节段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和纤维较多所致,膨大的成因则与肢体的 发达有关。由于人类的上肢动作灵巧,解 剖结构精细,所以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 比较发达,颈膨大正相当于臂丛神经发出 的节段。腰膨大L2-S3。
脊
髓
Up
Down
Back
脊 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的血管 四、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为脑 干向下延伸部分。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 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共发出31 对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躯干,是神经系统 的初级反射中枢。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 深大前后径的1/3,深约3mm • 后正中沟:脊髓背侧正中线的线沟,深达 灰质,将后索分为左右两部分 • 前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脊髓前根传 出部分 • 后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脊髓后根丝 传入部位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C5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L3
T8
Up
侧角 (T1-L3)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C5
L3
T8
Up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此外灰质 前联合的前方有白质前联合,后角的基底部灰 白质相间的部分为网状结构。白质有上行(感 觉)、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胶质细胞组 成。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脊髓灰质 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四 躯 肢 干 肌 肌 Up
● ● ● ● ● ● ● ●
● ● ●
● ● ● ● ●
躯 干 肌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一侧损伤,表现为同侧(患侧) 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 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躯干肌 不瘫痪。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粗细不均,有 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 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 肢的神经根。往下逐渐变细,形成脊髓圆 椎,尖端发出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 膜。
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 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 半以内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 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成年病人若出现 则为病理反射。包括:1.巴宾斯基征 Babinski征; 2.Rossolimmo征及Hoffmann征 。3.Oppenheim征 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4.Gorden征 检查时用手以 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5.Chaddock征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 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Up Down Back
3 7
4
9
2
5
13
14
11 6
1.薄束 1 2.楔束 3.脊髓小脑后束 4.脊髓小脑前束 5.脊髓丘脑后束 6.脊髓丘脑前束 7.皮质脊髓侧束 8. 皮质脊髓前束 8
12
10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 1、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脊髓中的神经 细胞是各种感觉及运动的中转站。 2、反射中枢: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下行传导束-椎体束:锥体束是下行 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两种。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 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 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 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在延髓下段交叉到 对侧,而进入脊髓侧柱),终于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 麻痹及椎体束征等。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与脑膜相对应,脊髓亦有三层膜。 1、硬脊膜:在骶髓阶段水平,形成盲端。 2、蛛网膜: 3、软脊膜:富含血管和神经,紧包于脊髓 的表面。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骨膜之间,有静脉丛及 脂肪。硬膜下腔: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下腔: 充满脑脊液。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薄束 传递T5以下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传递T4以上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深感觉) 占据后索,为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
Up Down Back
楔 薄 束 束
薄束 楔束
传递同侧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Up Down Back
脊髓丘脑侧束
传递对侧肢体1~2个 节段以下的痛温觉 损伤表现:感觉丧 失在对侧(健侧) 1~2个节段以下
脊神经节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小脑束:外侧索周边的前后部,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 部的深感觉经小 脑上下脚至小脑, 主要与肢体运动 及姿势协调有关 Up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中间带 背核(胸核) C8-L3 中间外侧核 T1-L3 骶副交感核 S2-S4 中间内侧核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的表现
•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 碍、感觉障碍、反射异常及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横贯性损害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6、内侧纵束:位于前索,将中脑及前庭神 经核的冲动传至脊髓上颈段中间带,继而 支配前角运动神经元,协同眼球的运动和 头颈部的运动,是眼震和头眼反射的机构 基础。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椎体束征: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
白质前联合
C5
L3
T8
Up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上行传导纤维:又称感觉传导束,将
躯干及四肢的痛温觉、精细触觉及深感觉 传至大脑皮层。 1、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 束居外侧。薄束和楔束传导肌肉、肌腱、关 节的深感觉(位置、运动及振动觉)和皮肤 的精细触觉至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以T4 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楔束传导上半身。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
全长:42-45cm,上端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
C1-C4 C5-T4 T5-T8 T9-T12 L1-5 S1-Co
脊髓分为31个脊髓阶段
脊髓节段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Up
Do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 肌张力反射 肌张力反射指受牵拉的肌肉发生 轻度、持续、交替和不易疲劳的 紧张性收缩,使肌有一定张力。 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姿势最基 本的反射活动,也是进行各种复 杂运动的基础。 Up Down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腱反射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脊髓圆锥 马尾 终丝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处,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颈膨 大的出现是由于该节段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和纤维较多所致,膨大的成因则与肢体的 发达有关。由于人类的上肢动作灵巧,解 剖结构精细,所以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 比较发达,颈膨大正相当于臂丛神经发出 的节段。腰膨大L2-S3。
脊
髓
Up
Down
Back
脊 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的血管 四、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为脑 干向下延伸部分。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 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共发出31 对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躯干,是神经系统 的初级反射中枢。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 深大前后径的1/3,深约3mm • 后正中沟:脊髓背侧正中线的线沟,深达 灰质,将后索分为左右两部分 • 前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脊髓前根传 出部分 • 后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脊髓后根丝 传入部位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C5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L3
T8
Up
侧角 (T1-L3)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C5
L3
T8
Up Down Back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此外灰质 前联合的前方有白质前联合,后角的基底部灰 白质相间的部分为网状结构。白质有上行(感 觉)、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胶质细胞组 成。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脊髓灰质 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四 躯 肢 干 肌 肌 Up
● ● ● ● ● ● ● ●
● ● ●
● ● ● ● ●
躯 干 肌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一侧损伤,表现为同侧(患侧) 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 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躯干肌 不瘫痪。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粗细不均,有 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 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 肢的神经根。往下逐渐变细,形成脊髓圆 椎,尖端发出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 膜。
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 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 半以内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 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成年病人若出现 则为病理反射。包括:1.巴宾斯基征 Babinski征; 2.Rossolimmo征及Hoffmann征 。3.Oppenheim征 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4.Gorden征 检查时用手以 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5.Chaddock征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 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Up Down Back
3 7
4
9
2
5
13
14
11 6
1.薄束 1 2.楔束 3.脊髓小脑后束 4.脊髓小脑前束 5.脊髓丘脑后束 6.脊髓丘脑前束 7.皮质脊髓侧束 8. 皮质脊髓前束 8
12
10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 1、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脊髓中的神经 细胞是各种感觉及运动的中转站。 2、反射中枢: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下行传导束-椎体束:锥体束是下行 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两种。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 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 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 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在延髓下段交叉到 对侧,而进入脊髓侧柱),终于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 麻痹及椎体束征等。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与脑膜相对应,脊髓亦有三层膜。 1、硬脊膜:在骶髓阶段水平,形成盲端。 2、蛛网膜: 3、软脊膜:富含血管和神经,紧包于脊髓 的表面。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骨膜之间,有静脉丛及 脂肪。硬膜下腔: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下腔: 充满脑脊液。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薄束 传递T5以下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传递T4以上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深感觉) 占据后索,为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
Up Down Back
楔 薄 束 束
薄束 楔束
传递同侧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Up Down Back
脊髓丘脑侧束
传递对侧肢体1~2个 节段以下的痛温觉 损伤表现:感觉丧 失在对侧(健侧) 1~2个节段以下
脊神经节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小脑束:外侧索周边的前后部,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 部的深感觉经小 脑上下脚至小脑, 主要与肢体运动 及姿势协调有关 Up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