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五讲 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

合集下载

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四讲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授课班级:20 -20 学年第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四讲衡水的文化古迹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衡水历史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衡水历史的文化古迹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衡水三塔,难点是对圣姑孝道文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参考资料:课后作业:1.简述衡水三塔的历史2.宣传圣姑孝道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意义说起佛塔的起源,在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

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

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征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

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佛塔是代表着佛陀的圣意──法身。

而造塔则是为了净除恶业、障碍以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极具威力的法门。

一、衡水三塔1、宝云塔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

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

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

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

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是一种享受。

"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衡水名人调研报告

衡水名人调研报告

衡水名人调研报告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培育了众多杰出的名人。

在这篇调研报告中,我将重点介绍几位对衡水名人的调研成果。

首先,我们将介绍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曹锟。

曹锟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出生于衡水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曹锟以其开明的思想和杰出的政治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在辛亥革命后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大总统,并致力于全盘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曹锟在历史上为衡水树立了崇高的形象,被誉为“衡水之光”。

其次,我们将介绍清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吴宪。

吴宪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衡水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吴宪从小勤学好问,才华横溢。

他曾经任职于国子监,后来成为国立大学教授。

吴宪致力于经学的研究和传承,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发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另外,我们还调研了衡水市的当代文学名家侯捷。

侯捷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也是衡水市的骄傲。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侯捷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各个方面,深受读者的赞誉。

此外,我们还调研了衡水市的音乐家袁铎。

袁铎是一位杰出的古典音乐家,也是衡水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他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多次获得国际音乐大奖。

袁铎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演奏风格令人叹为观止,他为衡水争光了。

总的来说,衡水市是一个培育了众多杰出名人的城市。

曹锟、吴宪、侯捷和袁铎都是衡水市的骄傲和代表。

他们的杰出才华和奉献精神为衡水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衡水市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和发展更多的杰出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邢台古代九大名门望族

邢台古代九大名门望族

邢台古代九大名门望族邢台,姓氏文化非常丰富,不仅产生过张、邢等重要姓氏,而且是许多姓氏的郡望,古代这里的许多名门望族渊源流长,产生了一大批精英人士,在中国古代产生重大影响,成为邢台姓氏文化中灿烂的一支。

1、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

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

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10房崔氏。

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清河崔氏作为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煊赫的政治地位,同时还包涵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地位。

清河崔氏形成于魏晋,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发展,至北朝达到鼎盛,它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后,崔氏家族经唐末五代,至宋遂衰。

清河崔氏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学识渊博的文化世族。

在他们之中,历代都有闻名于世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好学的家风与学术传家在整个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保持了世代不替的传承性。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诗人:唐代岑参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

河北古今衡水人

河北古今衡水人

河北古今衡水人作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11期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

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

衡水的名胜古迹众多:景县的“周亚夫墓”、桃城区的“宝云塔”、“孔颖达墓”,故城县的“庆林寺塔”,深州市的“马君起造像碑”、“深州盈亿义仓”,枣强县的“董仲舒石像”,安平县的“东汉壁画墓”、“圣姑庙”,冀州市的“后冢墓”、“冀州旧城址”、“西堤北石塔”(即震雹塔)、“双冢汉墓”,武邑县的“窦氏青山”和“中角汉墓”等等,是一个人文旅游的好去处。

当然,这样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也造就了一大批名声远播的大家——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衡水景县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并使得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社会基础,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后人为了纪念董仲舒,建立了董子祠、董子文化园等。

2005年10月18日,来自浙江、山西、河南、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市的数十名董氏后裔共聚广川镇,参加董仲舒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会,并在董子祠举行了董氏后裔祭祖仪式。

人物轶事三年不窥园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为此常废寝忘食。

其父董太公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有机会散散心。

第一年,院子建成后,绿草如茵、鸟语花香。

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

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

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

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

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_王学深

清代衡水地区文进士群体研究_王学深
清代自顺治三年丙戌科开科会试为始,至光绪三 十年甲辰科为终,共开科 112 科。清代衡水地区地处 华北平原,身处京畿,较少地域性战乱,如三藩之 乱、太平天国等因素影响,故无停科现象。有清一 代,衡水地区在所参加的 112 科会试中,共有 109 名 文进士,占清代文进士总数的 0.4 %,平均每科中进 士 0.97 名,占平均每科进士总数的 0.4 %[2]55,其中 一甲进士 1 名,占进士总数 0.9 %,二甲进士 18 名, 占进士总数 16.5 %,三甲进士 90 名,占进士总数 82.6 %。笔者将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名录列表如下。
表1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名录姓名刘景云李振春王惟叙年份科次科甲排名籍贯深州深州景州职官顺治三年丙戌科顺治三年丙戌科顺治三年丙戌科二甲第5名三甲第40名三甲第152名参政从二品推官正七品徐沟县知县正七品34衡水学院学报第14卷续表1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名录姓名刘三章郭金铉龙起潜张偀王階符应琦张尔翼王兴贤郑端王凝命张衡尹任陈之佐刘争光李履祥李孔嘉陈淳宋师祁陈宗彝张恂耿德曙袐丕笈刘谦刁克崇高明峻乔文锦刘拯韩日煐杨国桢王恤杜继美冯文蔚郭徽祚张愈奇任谦董哲韩蕃辛炜张澂蒋书生杜文焕魏廷珍刘自潔周世培曹永琪杜遂武珩刘熺贾如玺袐象震曹梦龙刘文诰翟天翱孙维哲孟履中年份科次科甲排名三甲第258名二甲第53名三甲第38名三甲第280名三甲第29名三甲第33名三甲第119名三甲第222名三甲第143名三甲第249名三甲第51名三甲第56名三甲第183名三甲第214名三甲第260名三甲第46名三甲第91名二甲第3名三甲第57名三甲第95名三甲第217名三甲第3名三甲第19名三甲第88名三甲第115名三甲第23名三甲第76名三甲第33名三甲第34名三甲第113名三甲第53名三甲第54名三甲第102名三甲第45名三甲第115名三甲第75名三甲第96名三甲第21名三甲第38名三甲第45名三甲第153名一甲第3名二甲第2名三甲第86名三甲第62名三甲第110名三甲第130名三甲第138名二甲第42名三甲第50名三甲第18名三甲第264名三甲第130名三甲第75名三甲第157名籍贯景州职官顺治三年丙戌科顺治六年己丑科顺治六年己丑科顺治九年壬辰科顺治十二年乙未科顺治十二年乙未科顺治十五年戊戌科顺治十五年戊戌科顺治十六年己亥科顺治十六年己亥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康熙三年甲辰科康熙三年甲辰科康熙六年丁未科康熙九年庚戌科康熙九年庚戌科康熙九年庚戌科康熙十二年癸丑科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康熙三十年辛未科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雍正元年癸卯科雍正元年癸卯科雍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二)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二)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二)
上次说到窦婴因为在皇位的问题上得罪了窦太后,被除去了出入皇宫的特权。

后来到了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派人考察皇子和外戚的才能,结果谁也没有窦婴有才华,就召窦婴入宫,要给他安排官职,窦婴进宫见到汉景帝以后,称病推辞。

后来,窦太后也觉得对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挺对不起窦婴的,就对窦婴说:“现在国家有难,你怎么能推辞呢?”于是,就封窦婴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

此时,袁盎、栾布等当世名士都赋闲在家,于是窦婴就向汉景帝推举他们。

后来,窦婴把皇帝赐给他的千斤黄金摆在走廊两边,叫路过的军官酌量取用,而自己一点也没有带回家。

七国之乱时,窦婴驻守荥阳,节制赵国和齐国的军队。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立刻就封窦婴为魏其(ji)侯,许多的游士宾客都争相依附他,到了后来,每当景帝召集大臣讨论国家大事时,没有一个王侯敢跟周亚夫与窦婴平起平坐。

文章来源:湖城网。

河北衡水人文风俗调研报告

河北衡水人文风俗调研报告

河北衡水人文风俗调研报告河北衡水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素有“冀南明珠”之称,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底蕴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描述河北衡水的人文风俗,以下是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内容大致分为衡水的历史、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河北衡水的历史背景。

衡水作为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是传说中的“千年古县”。

据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衡水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在宋代,衡水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商贾云集的中心。

清代时期,衡水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成为直隶省的省会,因此在衡水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仍可见到较多的清代古迹。

这段丰富的历史使得衡水地区的人文风俗非常丰富多样。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衡水的传统节日。

衡水有许多与农耕相关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夜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中秋节则是一个重要的团圆日,人们会举行晚会、赏月、吃月饼等庆祝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衡水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传统婚礼习俗。

传统衡水婚礼一般采用“三把火”的形式,即新郎点三把大火,在火把下完成迎亲、拜堂和举行婚礼仪式。

这种形式独特而有趣,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仪式感。

此外,衡水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游戏,如捏面人、炸灯结等,这些都是衡水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总结来说,河北衡水的人文风俗非常丰富多样,融合了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衡水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去探索更多的文化和风俗。

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

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

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
名门望族是指历史悠久而声望很髙的家族。

名门:有名望的门第。

示例:例如中国名门望族之首——陇西李氏。

望族:有声望的家族。

示例︰孔子后裔山东衍圣公府孔府。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示例︰孔祥灿就是孔子75世嫡孙,曲阜孔府就是中华名门望族。

五姓七望
隋唐时代就是身份新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
荣的世家大族中存有五支最为尊荣。

即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存有两个郡盼。

所以称作五姓七盼,
或五姓七家。

英文解释
notable family and great clan -- gentility ;
[good blood]∶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
他早年于名门望族
[pretension]∶有特权的家族。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

大话衡水的历史名人——大汉丞相窦婴
说起衡水的窦家,那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啊,关津的窦氏,在汉初几乎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下面,就介绍一下一代名相窦婴。

窦婴,西汉大臣,子王孙,清河关津人,是汉文帝的妻子窦皇后的侄子,算是外戚中的一员。

说起窦婴,他是一个很好客的人,在汉文帝时,窦婴被任命为吴国国相,后来因病被免职,到汉武帝时,他被任命为詹事。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兄弟,极受窦太后的喜爱。

某次梁王入朝,景帝跟梁王一起喝酒,喝多了点,借着酒意说自己死后把皇位传给梁王,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对景帝讲:“天下是高祖皇帝打下来的天下,帝位应该是父子相传,这是先人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擅自传位给梁王呢!”窦太后听了,非常不满,开始讨厌窦婴,窦婴也嫌官职太小,借口生病辞职了,窦太后见状,就下令取消窦婴进出皇宫的特权,逢年过节也不准他进宫朝见了。

文章来源:湖城网。

衡水介绍-衡水简介PPT(经典版)

衡水介绍-衡水简介PPT(经典版)
游景点
安平壁画墓
1971年,在安平县逯家庄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 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 (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 从壁画和文字等材料分析,这座墓的主人可能 是东汉安平国的最高统治者。
4
美食文化
深州酥糖
深州酥糖是一款传统小吃,始于深州王家井,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会做几斤酥糖。酥糖 始于明万历,盛于清乾隆年间,代代秘传至今, 传统工艺,古法秘制。由来已久的深州酥糖, 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沉积,使得深州酥糖不管是 在口感还是在色泽上,都可称之为上上品。
衡水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 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 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 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 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 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 “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衡水湖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河北省衡水、 冀州、枣强之间的三角地带,是华北平原惟一 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 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83平方 公里。 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 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 利风景区。
3、旅游景点
冀州古城址
位于旧城北部,自北关村西北500米处向西南 方向延伸2000多米。 据考证,古城建于西汉高帝年间(约公元前 201年-180年)。
3、旅游景点
南潭记碑
原在小寨乡南尉迟村东南300米处,现由市文 保所收藏。此碑为青石,长1.06米,宽0.55米, 厚0.1米。历城范李撰文,谭杰刻石,楷书。 碑文记载明嘉靖六年洪水情况:“滹沱、滏阳 交会泛滥,遂东流于此,汇而为潭。厥后,诸 水频固,而此潭益深。”碑文中还载有“村人谓 其中有神物居之”等。此碑大部分保存完好

介绍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书籍

介绍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书籍

介绍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书籍
《衡水乡土历史文化探微》是一本介绍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书籍。

该书通过深入研究衡水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建筑、民俗风情、传统习俗、地方故事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了解衡水地区的独特文化底蕴。

书中首先介绍了衡水地区的历史沿革,从古代的疆域变化、建城发展到现代的文化传承,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历史画卷。

随后,书中详细描述了衡水地区的古建筑,包括古城墙、古建群、庙宇等。

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解读,了解衡水地区在建筑艺术方面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衡水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

读者可以了解到衡水的节庆活动、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独特特色。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衡水的人文风貌和生活方式。

最后,书中还收录了一些衡水地区的地方故事,这些故事以一种幽默而生动的方式讲述了衡水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体验衡水地区的文化氛围和人情味道。

总的来说,《衡水乡土历史文化探微》是一本系统而全面地介绍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著作。

无论是对衡水地区的居民,还是对文化爱好者来说,该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读物。

它不仅帮助读者了解衡水乡土历史文化的内涵,还能够促使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静读汉史——贯穿两汉的外戚家族:窦家

静读汉史——贯穿两汉的外戚家族:窦家
几年后,吕后这个铁腕女人为了笼络外地的诸侯王,决定把身边的五个宫女分封给五个王子。窦漪房听到这个消息,便跑去央求内侍,希望把自己分到赵国去。因为赵国离自己的家乡观津不远,这样她就能很方便地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然而,粗心的内侍却记成她想去代国。这样,一个宦官的偶然疏忽改变了一个小宫女的命运,似乎也在不经意中造就了将来的一代伟大皇太后。面对已不可改变的现实,窦漪房擦干泪水,来到了风沙弥漫,气候寒冷的北地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一个妃子。
6年后,70多岁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几十年来,她送走了丈夫汉文帝,送走了儿子汉景帝,拥立了孙子汉武帝。现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独,丈夫在向她召唤,许多次她在梦中回到了那个桑林和河水围绕的观津。如今,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在她手里日渐强大起来,孙儿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乾纲独断,论能力和韬略似乎远远胜过他的祖辈,看来必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好皇帝。她可以安心离去了……
窦漪房在代国相夫教子平静地生活时,长安城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瞬时改变了她和代王的命运:朱虚侯刘章、绛侯周勃和丞相陈平一举诛灭了欲图作乱的吕禄、吕产等外戚。在商议立谁为帝时,因考虑到代王刘恒是目前高祖诸子中最长的一个,且仁义宽厚。其母薄夫人也谦和谨慎,不会出现像吕后外戚乱政的情况,代王成为最佳的帝王人选。这样,刘恒从遥远的代国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翌年正月,窦漪房为刘恒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窦漪房被立为皇后,这一天,薄太后下诏,追尊窦漪房父亲窦充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令清河郡派人填平窦充溺水而亡的大泽,在上面建造陵园,迁200户百姓守卫陵园,并派一名官吏长期驻守在那里,这就是如今已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仍巍峨屹立的“窦氏青山”。
静读汉史——贯穿两汉的外戚家族:窦家
来源: 卢建有的日志
在400余年历史的两汉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许多窦氏家族成员的身影。厚厚的《两汉史》,清晰地记载着窦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窦氏家族是衡水大地上崛起最早、身居要津者最多、政治影响最长的显赫家族。在她之后,衡水才相继走出了安平崔氏,景县高氏、封氏,冀州冯氏等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四大家族。他们皆有千秋,各领风骚数百年。与众不同的是:窦氏家族以三位脱颖而出的太后而发轫,从而以外戚身份跻身政治舞台,又大都以军功立世,在汉王朝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窦氏家族中涌现的诸多风流人物及其文治武功都已深深地湮没于历史深处,但他们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及评说。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庞大而显赫的家族?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与故土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族的日益衰落?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就让我们从他们的发祥地观津说起吧。

衡水历史名人

衡水历史名人

衡水历史名人衡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孕育了一代代历史名人。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文景之治”时期的皇太后窦猗房(古观津,今武邑人),西汉名相窦婴(西汉武邑观津人),儒学大师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景县人),北燕国的建立者冯跋(故信都,今冀州人),北魏改革家冯太后(古信都,今冀州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古漳南县,今故城人),唐朝名儒孔颖达(古下博孔贤庄,今桃城区前马庄人)、边塞诗人高适(古渤海郡,今景县人)等。

革命战争时期造就了张海峰、贾殿阁、严镜波、弓仲韬、李锡九等优秀领导者和节振国等英雄人物。

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吕正操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建国后,涌现了耿长锁、王玉坤、宋欣茹、郁洛善等许多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董仲舒(景县人):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举措使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达几千年之久。

窦太后(武邑人):她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一个女人,辅佐了西汉三代帝王。

高适(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享誉全唐。

崔护(安平人):一首“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

以该诗为题材的戏曲、杂居流传广泛。

周亚夫(景县人):西汉时的著名将军,曾智勇平叛灭吴王,后官拜丞相,今景县县城有周亚夫墓地。

聂卫平(深县人):中国围棋界第一代领军人物,80年代名扬“中日围棋擂台赛”,是第一个获得“棋圣”称号的人。

耿长锁(饶阳人):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第一个农村垃圾站,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孙犁(安平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创建了“荷花淀派”,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

弓仲韬(安平人):1923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中共县委。

葛存状(饶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早期电影演员中的佼佼者,他与他儿子葛优为中国电影平添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封氏家族乃名门望族

封氏家族乃名门望族

封氏家族乃名门望族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可追溯至后汉及魏晋,下延续到北齐、隋和唐。

据《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新唐书》宰相系表和《景县志》记载,见于史传的,有官位者就有六七十人之多。

南北朝时期讲门阀,景县的封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之一,其官位之高,人数之多,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吴桥和景县历史上有多时的共称期,考几处史籍,便可发现。

考封氏墓群址,为景县“十八乱冢”。

《景县志》: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它位于景县前村乡后屯村北一带。

现墓群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

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可追溯至后汉及魏晋,下延续到北齐、隋和唐。

《衡水古玩城小志》: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系南北朝时期蓨县望族封氏家族墓。

位于景县城东南十五里的安陵乡后村北,现存墓冢十五个,多数封土高五米左右,最高达七米,周长百余米,占地二十万平米。

民国三十七年,附近村民挖开四个墓室和一个墓道,取出大批文物,后经北京文物界和当地政府派员征集考察,共得到三百余件,包括铜器十一件、瓷器三十五件、陶器三十一件、陶佣一百九十五件、玻璃碗两个、玛瑙珠四十八粒、铜印三方、墓志五合和志盖一方。

其中四件青瓷仰覆莲花尊、两件四耳青瓷瓶、一件四耳青瓷罐等三十五件瓷器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上述三百余件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封氏墓群是南北朝时期重要墓群,所出土和未出土文物是研究北魏、北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封氏墓群:北魏至隋,河北省吴桥县。

1948年,在河北吴桥发现了封氏由北魏至隋代的家族墓群,有祖茔200余亩,墓冢耸立,从中发掘出大量文物,有墓志和随葬品,是研究北朝文化和封氏族史的珍贵文物资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艺美术词典》条“封氏墓群青瓷器”:封氏墓群是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葬群。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衡政发〔2019〕3号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衡政发〔2019〕3号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政发〔2019〕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精神,经市政府研究,现将《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80项)予以公布。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中华文脉、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衡水更快更好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衡水市人民政府2019年7月14日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80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申报地区(单位)1民间文学(4项)河沿镇架鼓鼓谱桃城区2桃城民间故事集锦桃城区3圣姑的传说安平县4景县十八怪传说景县5传统音乐(9项)桃城传统架鼓桃城区6管子演奏技艺安平县衡尚营战鼓冀州区8兰陵王入阵曲景县9景县民歌《媳妇走娘家》景县10景州唢呐花活景县11深州吹歌深州市12毛玉龙口技枣强县13故城县庆林寺架鼓故城县14传统舞蹈(3项)烤火舞景县15景县七巧灯景县16枣强舞龙枣强县17传统戏剧(1项)笛子调饶阳县18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项)尚氏形意拳桃城区19梁派八卦掌桃城区20传统武术科举项目桃城区21天地人三才八卦掌安平县22太极春秋刀阜城县23七十二把擒拿阜城县24双人对咬一百单八刀冀州区25清凉寺少林派传统武术武邑县26传统美术(10项)桃城剪纸桃城区27面塑桃城区28龙凤花鸟字武邑县29葫芦烙画阜城县30冀州乡土泥塑冀州区31冀州刻铜冀州区32饶阳泥模子饶阳县33李会青面塑枣强县34张瑞华面塑枣强县35碳粉画枣强县36传统技艺(39项)古泽窑传统陶艺制作技艺桃城区37衡水十八酒坊之义庆隆酒坊传统制曲工艺桃城区38薄胎玉器雕刻及修复桃城区39衡水料器琢碾传统技艺桃城区40乾隆工金镶玉镶嵌技艺桃城区41老景官烧鸡传统制作技艺桃城区42桃城糖画桃城区43古陶瓷修复技艺衡水市44马尾罗织造传统手工艺安平县45传统烙押烫画工艺安平县46刘庄工艺木雕安平县47北街香油阜城县48手工布鞋阜城县49草履匠心传统手工布鞋冀州区50传统画珐琅制作技艺景县51布雕画景县52郑家香坊景县53景县54饶阳石雕饶阳县55高氏糖艺饶阳县56面塑技艺饶阳县57骨雕制作技艺饶阳县58支恒良酥糖深州市59志兴斋槽子糕深州市60深州卤制花生深州市61单氏木工雕刻深州市62深州黄韭深州市63深州市64古琴制作技艺武邑县65虫蚀艺术武邑县66中角熏鸡武邑县67武邑扣碗武邑县68枣强县琉璃雕刻技艺枣强县69枣强县树脂雕塑技艺枣强县70枣强县箍桶技艺枣强县71加会驴肉制作技艺枣强县72流常熏肉和老豆腐制作技艺枣强县73加会户家熏鸡制作技艺枣强县74木兰熏肉故城县75传统医药(4项)陈氏拨筋术桃城区76太医刘杏五不孕不育传统秘方桃城区77故城殷氏五行捏骨故城县78传统医药枣强县79民俗(1项)祭拜董仲舒习俗枣强县80曲艺(1项)西河大鼓景县、深州市——结束——。

“衡水”之名的来历

“衡水”之名的来历

“衡水”之名的来历康占营(一)源自《尚书》《尚书·禹贡》记载说“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

叙述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疏导了很多河流,但最艰难、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后取得成功的地方是在“覃怀”。

覃怀位于太行山南麓,沁水、沇水等大小河流出山后,汇在覃怀,形成大泽。

这里地势平坦,黄河落差减小,造成河道淤积,河水便肆意漫流。

只有把覃怀的水排下去,冀州才能免于灾难。

大禹指挥着治水大军,在覃怀奋战多年,沿着黄河的主河道向北一直疏导到“横着的漳河”那里,覃怀境内的大水得到治理,然后向东北方向导入大海。

“横着的漳河”是从山西向东横着注入北流的黄河,称之为“衡漳”河,地处今邯郸地区。

至周朝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改道后,水势浩大的“衡漳”河,沿着黄河故道继续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黄河故道改称“衡漳”河。

(二)源自《水经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衡水安济桥建成,知县陶淑撰文《敕建安济桥碑记》文中载有“道元注经,衡水以名”的文字。

翻阅郦道元《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清漳水栏目,发现漳河水的一段称作“衡水”的河流,最上游出现在巨鹿县一带,流经扶柳、下博县,下游流到阜城县、南皮县一带仍称作衡水。

河流衡水一词先后出现十余次,且一直与“衡漳河”并排或交叉流经。

地处衡水河畔的衡水县城以河取名。

“衡水”河与“衡漳”河,相交替出现。

附:郦道元《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清漳水【节选】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

《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

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

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

东过其县南,又东,尧水自西山东北流,径尧庙北,又东径长子县故城南。

周史辛甲所封邑也。

《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即是县也。

秦置上党郡,治此。

其水东北流入漳水。

漳水东会于梁水,梁水出南梁山,北流径长子县故城南。

《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涅。

衡水历史脉络

衡水历史脉络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中国古代九州地图中国古代九州地图(2张)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

“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隋朝开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包括桃园、北马庄等原桃县治所周围的土地和村庄)、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

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衡水夏之时分属冀、兖二州。

[15]商周时期,有饶、昌、武城、武罗等主要封邑方国。

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

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

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衡水衡水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晋代,仍为冀州所辖。

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

唐代,属河北道。

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

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

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15]近代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

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接划归于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

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出生在衡水的宋代文化巨擘——邵雍

出生在衡水的宋代文化巨擘——邵雍

出生在衡水的宋代文化巨擘——邵雍胡恩堂;吴耀明【期刊名称】《衡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2【摘要】Shao Yong is a famous Neo-Confucian and Yi-ologist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the pioneer of NeoConfucianism,who can be called a great cultural giant.He is also a cultural celebrity born in Hengshui.His congenital thoughts such as "Yuan Hui Yun Shi" and "Double the Number"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ields of philosophy,history and poetry,and they have also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易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堪称一代文化巨擘。

邵雍是出生在衡水的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元会运世"说、"加一倍法"等先天学观点,在哲学、史学和诗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页数】4页(P25-28)【作者】胡恩堂;吴耀明【作者单位】衡水市委党校,河北衡水053000;衡水市委党校,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4【相关文献】1.邵雍先天学的两个层面:象数学与本体论——兼论朱熹对邵雍先天学的误读 [J], 赵中国2.邵雍历史哲学思想探要——以邵雍诗歌为切入点 [J], 罗小龙3.建设出特色管理求规范应用重实效——衡水市委组织部精心打造“衡水组工网站”信息化新平台 [J], ;4.拓展宋代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宋代文化消费研究》读后 [J], 李友广5.衡水学院学生在各大比赛中喜获佳绩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授课班级:20 -20 学年第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五讲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教学目的与要求:衡水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并形成了一些有名望的大家族,这些家族显赫一时,甚至登基改朝换代。

通过对衡水历史的名门望族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安平崔氏家族,难点是对景县封氏和高氏家族的历史名人因时代久远,人物生平无法深入展开。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参考资料:课后作业:1.简述门阀制度2.点评冯太后。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族。

这些家族重视对后代言传身教,故能长盛不衰,成就数百年的辉煌。

一、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1.孔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像孔氏家族这样清晰地记载了2488年的家族谱系。

到今天,孔子后人已近400万,其中中国大陆约300万,香港近4000人,台湾约2000余人,其余则分布在日本、韩国、北美及欧洲等地。

孔氏一家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繁衍最久、记录最完整的一大家族。

孔家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之为“中华第一家”了。

在孔子的后代中,历朝历代有影响者不少。

其中有他的孙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思),战国末期的9世孙孔鲋,11世孙汉代著名经学家孔安国,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融,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64世孙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尚任,语言学家孔广森等。

孔家到了当代有名者也不少,如孔祥熙等人。

2.曾国藩家族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九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

曾国藩一生奉行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并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家书》现在近1500封,记录了曾国藩从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前后30多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其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教子、持家、交友、修身、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方面。

这些家书于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充满了人文关怀,是一部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宝鉴,也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流传海内外。

后世知书达理之家,大多藏有曾氏家书家训,以便教育子孙奋进而有所作为。

3.李鸿章家族清末有个说法:“清代中兴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就地产来说,半个安徽是李家的”,“上海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由此可知合肥李氏财富之巨。

李鸿章家族中后代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

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4.胡雪岩家族胡雪岩,安徽绩溪人,他在杭州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资金最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田地万亩。

清光绪元年(1875年)胡雪岩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慈禧太后论功赏胡黄马褂、晋一品红顶戴、封布政使衔,从而有了“红顶商人”的雅号。

坊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5.乔致庸家族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晋商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祁县乔氏家族,则是晋商的杰出代表。

它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独领风骚200余年。

乔家开办的票号,是近现代中国最著名金融机构之一,并创下经营时间最长的记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美谢幕。

据有关资料估算,乔家财产最多时高达数千万元。

无论财富积累、社会影响,还是对文化的贡献,以乔致庸为代表的山西乔氏家族,都可毫无争议地进入中国名门望族之列。

二、衡水历史上的名门望族1、景县封氏高、封二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颇具影响的两大家族。

打开东、西晋南北朝至唐代的的历史,高封二氏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

有的出将入相,官位显赫;有的称王道孤,雄据一方。

这个阶段是历史上景县人气最旺的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士族门阀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门阀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按门第高下、血缘选拔任用官吏。

一个人只要具有士家大族的血缘,不论其当时有无官职,都可以保持其原来的门第等级,享受其应有的特权。

在那个时期,景县的高、封二氏的门第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可追溯至后汉及魏晋,下延续到北齐、隋和唐。

据《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新唐书》宰相系表和《景县志》记载,见于史传的,有官位者就有六七十人之多。

其官位之高,人数之多,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俗称“十八乱冢”。

现墓群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

图片展示:封氏墓群1948年当地群众挖开4座,取出许多随葬品。

封氏墓群所出文物,是北魏、北齐时期珍贵实物资料,它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片展示:封氏墓群藏品封氏墓群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陵”的名称由来,据传说,当年封家在外地作官的人,乘船来到安陵这个地方上岸,搭起席棚,把亲人的灵柩启运到墓地下葬。

据说“安陵”的名称由此而来。

2、景县高氏景县高氏,是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在史书记载中,景县高氏,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有官位的就有一百三、四十人之多。

北魏至北齐时期,高氏不仅是个望族,而且成了皇族。

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从北魏做官到灭魏建齐的过程中,高氏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封王拜相的就有三十多人。

在隋朝的隋文帝时期,高氏后代高熲[jiǒng]任宰相近二十年;唐代,高氏一门又出现了几位宰臣,在我国历史上整整显赫了五个多世纪。

从隋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打开了寒门学子的为官之路,对门阀制度给以极大的冲击,高、封二氏也逐步从显赫的顶峰滑落下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景州望族高封二氏,在东、西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凭借高贵的血统和门第,凭借自身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辉煌长江以北的名门望族。

这两大家族的后裔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定居,在他们百年之后,或者让他们的子孙千里迢迢扶柩回到原籍,葬于条县祖茔;或者在他们的墓志铭写上“渤海条县人也”几个大字。

唐以后,士族门阀制度彻底瓦解,散居各地的高封二氏后裔也就没有多少再安葬于原籍祖茔,宋代之后的各代正史的名录上,也就很少见到冠以“郡望条县”的高封二氏的显赫人物了。

高氏墓群,位于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

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

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

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

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高氏墓群出土东魏陶罐图片:高氏墓群出土陶镇墓兽3、博陵崔氏博陵有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

史书上多称博陵崔氏的后人为“博陵安平人”,现在安平境内仍遗有崔氏家族的庞大墓群。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

周朝建立后,由于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

姜尚的嫡孙季子因食采地在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其后代以邑名为姓氏,这就是崔氏的由来。

到了汉朝,季子的后裔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与山东武城县一带)定居下来。

其中的一支又另居于博陵安平。

此后,崔姓的后代繁衍昌盛,到魏晋时发展成为望族大姓,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盛唐时期,崔姓为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崔姓就有400余人,崔姓被称为“宰相之姓”。

博陵崔氏最显赫的时代在唐代,尤以崔玄暐最知名。

因其曾参与“神龙政变”,逼迫周皇武则天退位,恢复唐国号。

因这一功劳,唐中宗封崔玄暐为博陵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崔姓家族自然不乏作诗的杰出人才。

博陵一支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崔护。

他被千古传诵的一首诗是《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

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崔氏家族能够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名人辈出,与他们有着深厚的家学、严格的家规、良好的家风有关。

博陵崔氏墓群现多集中在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

整个墓群占地面积约有两万五千多平方米。

安平县东黄城墓群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开创“垂帘听政”先河的冯太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后,冀州冯氏家族一跃成为北方的显姓望族,这一切缘于建立北燕国的“冀州长乐冯氏”第39世冯跋。

冯跋,最初在后燕国为官,因皇帝慕容熙荒淫过度、横征暴敛激起百姓的反抗。

冯跋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慕容熙,拥立慕容熙义子高云为帝。

可是高云登基不到两年,就被身边的护卫谋杀。

冯跋除掉了叛逆,自立为皇帝,建立北燕(409年)。

“冀州长乐冯氏家族”一跃而成为北方的皇族。

直到436年北魏灭掉北燕,统一了北方。

冯太后(442-490),名冯淑仪,是北燕亡国之君冯弘的孙女。

她的父亲冯朗投奔北魏,被封为秦、雍二州刺史,冯太后出生在父亲的任所长安。

8岁时,罪臣父冯朗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

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成为天资聪颖,姿色绝佳,有见识,有才华的宫中佼佼者,被立为贵人,为文成帝所宠爱,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

文成帝病逝,冯太后以投火殉葬之举赢得朝野崇敬。

使其在献文帝接位后,经历一番周折,终于诛杀了妄图篡位的丞相乙浑,临朝称制,威望日隆。

孝文帝拓跋宏生,冯太后不得不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过问。

冯太后颇具政治眼光与施政手段。

献文帝年幼即位,冯太后亲自临朝听政,开创皇太后“垂帘听政”之先河。

后孝文帝即位,冯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事无巨细,一以总之”。

她主政期间,积极推动北魏进行改革。

先后颁布了许多新的法律,整顿吏治,调整机构。

她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分给农民。

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快了北方经济复苏的步伐,为北魏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而这次改革的主要施行者就是冯太后。

孝文帝成人后,冯太后还政于他,曾作《劝戒歌》、《皇诰》等文章劝勉孝文帝。

冯太后生活好节俭,不喜欢华丽的装饰,因此甚为士民称道,卒后被谥曰“文明太皇太后”,也称“文明太后”。

冯太后性格不好的一面在于她为人疑心甚重,常因猜忌而滥杀无故,朝野为之震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