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学习时报网》(

从中国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赵长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自爆发之日就已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今天,从中国视角来讨论这一个问题无疑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经济学理论认为,危机和复苏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两个不同阶段。实际上,危机和复苏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在危机的后期,危机中有复苏,复苏中有危机。我认为,目前世界经济运行正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尖峰已经过去,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出现止跌回升的复苏迹象。

从实际情况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出现比预想的要快。其原因,既在于现代经济的结构和体制环境已不同以往,同时在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在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中国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应对,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良性刺激,而且对国际社会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目前,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止跌回升,今年上半年增长7.1%(第一季度6.1%,第二季度7.9%),第三季度增长8.9%,第四季度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已不成问题。中国经济V型复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的态势已经形成。中国经济的复苏必将对世界经济止跌回升提供助推力。

就世界经济而言,尽管出现了诸多复苏的迹象,危机已经触底,但断言已经进入复苏阶段显然为时尚早。可以观察到,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冲击已基本结束,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有可能深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作为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无疑对国际经济社会的今天和未来已经并将进一步产生深刻影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实力对比加速消长

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崛起为标志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壮大,意味着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动摇,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的加速消长,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难以为继,其结果是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角。

9月25日,20国集团会议在美国匹兹堡发表联合声明,宣布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声明中,20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据报道,目前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为17.4%,中国仅占3.72%。经过一轮新的改革后,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将大幅增加,有望超过日本,投票权比重由原先的第六位升至第二位。

G8被G20取代,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的相对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已经进入加速变化阶段。美国摩根大通公司预计,发达国家经济2009年将衰退3.3%,2010年增长2.8%,而新兴经济体经济2009年增长0.8%,2010年增长5.8%。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断言:单极世界已经落幕。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力量的中心。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则指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走向末路的征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预测是:美国的统治能力将在2025年之前大幅削弱。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使西方国家“三人行,我必为师”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西方人引以自傲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感受到重创。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一个时期以来,西方社会和媒体为什么把中国视为“眼中钉”,也就不难理解了。

世界金融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1)国际货币区域格局调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急剧下降,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步伐加快。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数量逐步扩大,国际地位相应提高。目前,香港已有41家银行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2008年以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已达240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在试点,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我国与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本币互换已达6500亿元。当然,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以及受其他因素制约,要真正成为国际性货币还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美元作为唯一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会衰退。美国再也不能靠美元主宰一切。欧元和中国的人民币将会成为候选的储备货币。欧元之父蒙代尔则预测,两年后人民币将取代日元,形成美元、欧元以外的第三大货币区域。

(2)世界大银行格局调整。20年前,世界十大银行中有9家是日本的银行;10年前世界十大金融机构中有6家来自美国,把持头两名的是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而今天只有3家美国银行进入前十。自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进入前十,列第九位之后,2008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位列世界十大银行前三名。2009年三家银行继续雄踞在全球市值最大排行榜的前三,2009年3月25日市值分别为1844亿美元、1451亿美元和1282亿美元,三家总

市值占全球十大银行总市值的51%。

中国银行国际地位的上升,不仅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超出国际权威人士的乐观估计。比如,2005年11月,看好中国金融业前景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亚太区董事长鲍达民(Dominic Barton)预测,十年后按照市值或者价值计算,世界十大银行中应该有三、四家是中国的银行。显然,中国银行国际地位超出预期的上升,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直接相关。

(3)国际直接投资格局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年度投资报告指出:“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动受到经济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危机经济改变FDI格局。”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锐减21%,预计2009年将继续下降30%左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众多国家收缩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而上。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有关方面预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将从“产品生产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促使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变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格局重大调整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和美国战略关系的调整。美国已无力继续依靠强权统治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随之上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的致辞中说:“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对话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这些话,尽管不无“忽悠”中国的成分,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现实和趋势。

在亚洲,日本的地位将加速下滑,中国将成为最有影响力国家,逐步确立亚洲领导者的地位。这一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已逐步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则为趋势的强化起了加速作用。日本的有识之士实际上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比如,日本首相鸠山的智囊、日本综合研究所会长寺岛实郎在日本《文艺春秋》月刊10月号发表文章称:在超级大国单边统治格局崩溃的过程中,日益崛起的当然是中国……日本早晚要成为依靠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贸易来维持生存的国家。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鸠山上台后积极鼓吹并推动由中、日、韩领衔建立“东亚共同体”,以避免日本影响力的加速下降。尽管如此,日本地位加速下降仍不可避免。从近期看,中国经济总量将很快超过日本。如果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经济已确定为负增长,中国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二。从长期看,中、日的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最近多次指出:25年后日本的GDP可能只有中国的1/10。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也使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和责任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