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常用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提供规范化的指导。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大多数手术部位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常用。
2.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较为常用。
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和妇科手术。
其中,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较为常用。
二、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1. 术前给药:术前给药应在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内给予,以达到手术部位较高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术后给药:术后给药应在手术结束后开始,通常给予一次负荷剂量,随后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状况给予维持剂量。
术后给药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1. 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2. β-内酰胺类:通常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体重给予常规剂量。
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剂量;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四、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1. 静脉给药:对于大多数手术患者,静脉给药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因为它可以快速达到手术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口服给药:对于部分轻症手术患者,口服给药可以作为备选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但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低,可能需要较长的给药时间。
五、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1. 监测:在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浓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医疗机构常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半衰期与术中追加

头电曝历
0.8-1.3
3小时;6小时
Ig/次,口8人日剂量或128
头抱曲松
5.8-8.7
不追加
Ig/次,方法为q24h,日剂量≤4g
万古霉素
4-11
不追加
Ig/次,ql2h,静脉滴注>60分钟
克林霉素
3-4
6小时
0.6g∕次,ql2h,0.6g用100ml-20Oml生理
注:
上述表格中的用法用量适用于成年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不用追加。
仅用于胎膜早破218小时。
小儿注意事项:①4岁以下小儿慎用万古霉素(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听力);②克林霉素:4周以内的婴儿禁用,
4岁及以下儿童慎用;16岁以下儿童使用
克林霉素,应注意肝肾功能监测。
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成W6mg∕ml浓度
的药液,静脉滴注>30分钟。单次剂量
W1.2g,日剂量≤2.4g
甲硝哇
8
不追加
0.5g∕次,q8h,日剂量
0∙2g∕次qd
庆大霉素*
5
不追加
5mg∕kg∕次qd,在30-60分钟内缓慢滴入
氨节西林”
1-1.5
2g∕次,q8h-q6h
医疗机构常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半衰期与术中追加
抗菌药物
半衰期(小时)
术中追加时间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成人用法用量(静
脉滴注)
头抱嗖林
1.8
3小时;6小时
0.5-1.5g/次,q8h-q6h,日剂量≤8g(首剂
1-1.5g,后续0.5-lg,q8h-q6h)
头抱吹辛
1.5
3小时;6小时
0.75-1.5g/次,q8h,日剂量W9g(首剂1.5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指南一、前言神经外科手术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颅脑手术、脊髓手术等。
由于神经系统与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较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不恰当的抗菌药物使用不仅会增加患者耐药风险,还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制定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呋辛钠/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这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同时对β-内酰胺酶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4.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多种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三、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1. 预防性用药: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予首次剂量,以保证手术过程中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2. 治疗性用药:对于已发生感染的病例,应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疗程1.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肾功能及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确定。
一般而言,成人剂量为每次2-4克,每8-12小时一次。
2. 疗程:预防性用药的疗程一般为24-48小时,对于复杂手术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至72小时。
治疗性用药的疗程应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和病原菌的清除情况确定。
五、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1. 联合用药指征:对于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患者抗栓药物的管理

LOGO
接受ASA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抗凝
• 接受ASA治疗的具有中-高风险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行非心脏 手术,推荐继续使用ASA。(2 C )
• 如果是低风险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推荐术前 7-10天停用ASA。( 2 C )
LOGO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noncardiac surgery
LOGO
病例4
64岁男性,5个月前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脉药物 涂层支架植入术, 准备行腮腺腺癌根治术。
目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
其他危险因素:12年前行冠脉旁路术,高血压,2型糖尿病
LOGO
担心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问题:是否需要停用ASA及氯吡格雷? 需不需要桥接抗凝?
•
VKA中断期间的抗凝桥接 机械瓣膜、房颤患者或VTE患者有高危血栓栓塞(TE) 风险,推荐桥接抗凝治疗优于没有桥接抗凝。(2C)
LOGO
ACCP 9th:围手术期如何桥接抗凝?
• 围手术期桥接 LMWH的停用时机 接受治疗剂量 LMWH 桥接抗凝的患者,推荐术前24小时最 后一次使用LMWH,而非术前12小时。(2C) • 术后桥接LMWH 的恢复时机 接受治疗剂量 LMWH桥接抗凝的患者,行高出血风险的手术, 推荐术后48-72小时 恢复LMWH ,而非术后24小时恢复。(2C)
组织因子
肝素类
阿哌沙班 Apixaban 依度沙班 Edoxaban
抗凝血酶Ⅲ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达比加群 Dabigatran
磺达肝癸钠 抗凝血酶Ⅲ
纤维蛋白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达到抗凝的目的。
围术期镇痛

疗持续时间应个体化
精选课件
36
巧镇痛
没有一种术后镇痛方法对所有病人都是最 好的
巧镇痛不是降低镇痛标准,而是针对具体 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既注意充分止痛, 又不引起不耐受或病人不愿意接受的副作 用,达到最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精选课件
37
围术期疼痛管理小组
阿片类药物只能缓解疼痛症状
抑制超敏,才能根本镇痛!
精选课件
31
术后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
疼痛
4.感知 感觉到疼痛
脊髓丘脑束 痛觉的中枢敏化
脊髓背角
3.调节 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 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
背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2.传导 神经冲动被传导 至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伤害感受器
精选课件
1.转化 有害刺激在疼痛 受体被转换成神 经冲动
精选课件
21
PCA常用术语
负荷量:PCA开始时首次用药剂量,快速 达到镇痛所需血药浓度;
单次给药剂量:病人疼痛时自控镇痛一次 给药剂量;
锁定时间:PCA装置两次单次剂量间的间 隔时间,是安全保护措施;
背景输注速PCA不同给药途径
静脉PCA 皮下PCA
临床医生 麻醉医生 疼痛医生 临床护士 临床药学
术前镇痛:
临床医生、护士
术中镇痛:
麻醉医生、临床医生
术后镇痛:
临床医生、麻醉医生、疼痛医 生、护士
±辅助药物 弱阿片类药物
±非阿片类镇痛药
±辅助药物
疼痛
非阿片类药物±辅助药物
精选课件
11
7.良好的镇痛五要素
安全镇痛 清醒镇痛 运动镇痛 低副作用镇痛 患者高满意度镇痛
ERAS理念下围术期常用药物

演讲人
目录
01. 镇痛药物 02. 抗恶心呕吐药物 03. 抗焦虑药物 04. 抗感染药物
镇痛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01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中 度疼痛
03
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中度 疼痛
05
塞来昔布: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中度 疼痛
02
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中度 疼痛
04
双氯芬酸: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中度 疼痛
06
依托考昔: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中度 疼痛
阿片类药物
01 作用机制:通过与阿片受 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
优点:镇痛效果强,适用 于重度疼痛
03
02
常用药物:吗啡、芬太 尼、哌替啶等
多巴胺受体拮Leabharlann 剂的常 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头 痛、失眠、便秘等。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的代 表药物有阿瑞匹坦、多 拉司琼、格拉司琼等。
01
02
03
04
抗胆碱能药物
作用机制:阻 断胆碱能受体, 抑制胃肠道蠕 动
01
适应症:预防 和治疗术后恶 心呕吐
03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与抗胆碱能 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剂量和疗程
用。
抗精神病药物: 如氯丙嗪、氟 哌啶醇等,具 有抗精神病、 抗焦虑作用。
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
1
2
抗生素的作用:抑制细菌生长, 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
防止感染
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3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根据病情、 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胸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科室,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正不断努力展将 关注个体化治疗和更精准的抗菌药物选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定义、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 项。让我们开始吧!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定义和作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是指在手术前后应用的药物,旨在预防和治疗手术相关感染。它们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 繁殖,减少感染风险。
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因素
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长短、患者状态、手术器械清洁度等。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利奈唑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预防及治疗术后感染。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 事项
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时,我们需要遵守合理使用原则,包括用药时间、剂 量、疗程和禁忌症等。合理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副作 用和风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肠道菌群失调和耐 药性。了解这些风险可以帮助我们在使用药物时保持警惕。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时,我们需要考虑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敏感性、药物的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因素。个体 化的选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介绍
头孢曲松
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手术感染。
万古霉素
糖肽抗生素,对耐药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青霉素类抗生素,常用于胃肠道手术。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一、抗菌药物选择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术前检查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预防使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头孢呋辛等。
对于MRSA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
2.术中使用药物:术中可以考虑给予一次性预防用药,具体用药根据患者术前的感染风险因素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决定。
二、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1.术前预防用药: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及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给药,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术中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如需要延长手术时间或出现大出血,可以在手术中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三、用药时机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手术时间确定用药时机,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在手术开始后的30分钟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可以考虑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四、用药疗程1.术前预防用药:一般给药时间在术前30-60分钟,术后24小时内停止给药,不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五、给药暂停、终止和更换1.给药暂停: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耐受情况,需要及时暂停给药,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2.给药终止:根据术后感染风险判断,通常在术后24小时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3.给药更换: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敏感或耐药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抗菌药物。
六、监测和评估1.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等相关检查,及时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物疗效。
2.评估:根据患者的感染指征、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进行术后感染的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或更换抗菌药物。
七、教育和宣教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的教育和宣教,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围手术期患者抗栓药物的管理

• 任何二尖瓣假体 • 老一代的主动脉瓣假体( caged-ball 或 tilting disc ) • 6个月内中风或TIA发作
中危
• 双叶主动脉瓣假体+以下其一:房颤、中风史或TIA发作史、高血 压、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75岁
低危
• 双叶主动脉瓣假体不伴有房颤或其他中风危险因素
LOGO
低危
• >12月以前发生过VTE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LOGO
ACCP 9thEd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及桥接方案
Chest 2019;141;e326S-e350S
LOGO
LOGO
LOGO
小手术的围手术期抗凝
行小的口腔科手术,推荐VKA继续使用,并加用口服止血剂, 或术前2-3天停用VKA。(2 C)
0
0
1
0.7
2
1.9
3
3.2
4
4.6
5
6.7
6
9.6
7
10.1
8
14.2
9
15.2
LOGO
血栓栓塞 ( TE )危险度分层:VTE患者
高危
• 3个月内发生的VTE • 严重的易栓症(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中危
• 3-12月内发生的VTE • 非严重易栓症(如V因子变异杂合子) • 复发性VTE • 活动性肿瘤(6个月内治疗过或姑息性治疗)
围手术期患者抗栓药物的 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内科 潘俊杰
LOGO
最常用口服抗栓药物
1.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西洛他唑
2. 抗凝药物: 华法林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依度沙班
ERAS围手术期常用药物用药原则汇总

ERAS围⼿术期常⽤药物⽤药原则汇总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应⽤近年来发展迅速,能减轻患者围术期⼼理及⽣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降低医疗费⽤。
其中针对围⼿术期疼痛、恶⼼呕吐、抗凝、抗感染等并发症的药物管理也是ERAS重要内容。
K抗栓药物围术期患者由于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卧床、⿇醉药物以及⾃⾝因素包括⾼龄、肿瘤、肥胖等多⽅⾯因素,可增加发⽣静脉⾎栓栓塞症(VTE)风险。
1.围术期VTE预防推荐使⽤Caprini模型对患者进⾏VTE风险评估,计算患者风险评分及判断患者风险等级,动态评估⾎栓及出⾎风险,选择预防⽅式。
药物预防⾸选肝素或低分⼦肝素,对于VTE⾼风险但⽆⼤出⾎风险患者,若不能耐受肝素或者低分⼦肝素,⽐如既往有肝素诱导的⾎⼩板减少症(HIT)病史者,可考虑使⽤磺达肝葵钠或阿司匹林预防,但是与低分⼦肝素相⽐,磺达肝葵钠可增加⼤出⾎风险,不推荐作为⼀线⽤药。
⽬前尚⽆新型⼝服抗凝药⽤于围术期预防VTE的证据。
2.术前正在接受抗栓治疗患者围术期⽤药管理①抗⾎⼩板类药物建议进⾏⼼⾎管风险评估,根据⼿术类型评估术后30天内发⽣不良⼼脏反应时间的风险等级,必要时多学科专家团队进⾏术前评估。
服⽤阿司匹林单药患者,出⾎风险⼩可以不停⽤;⼼⾎管事件低危者,术前7~10天停⽤,术后24h恢复;⼼⾎管事件中⾼危者,可不停药,注意出⾎风险;术中⾎流动⼒学难控制者,术前暂停使⽤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会⼲扰⿇醉药物神经阻滞的作⽤,对椎管内导管拔除的时间或术后检测⽆影响。
服⽤P2Y12受体阻滞剂者,若不伴严重⼼⾎管缺⾎风险,可考虑术前停⽤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5天,或停⽤普拉格雷7天。
具有冠脉⽀架置⼊史服⽤双联抗⾎⼩板药物患者,⾦属裸⽀架置⼊⾄少6周或者药物洗脱⽀架置⼊后⾄少6个⽉⾏⼿术治疗,围术期继续使⽤阿司匹林,术前停⽤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5天,或停⽤普拉格雷7天,术后24h恢复;⾦属裸⽀架置⼊6周内或药物洗脱⽀架置⼊6个⽉内需⾏外科⼿术时,建议术前继续原治疗⽅案,若发⽣严重出⾎,可输注⾎⼩板或其它⽌⾎药物。
围术期常用药物用药原则ERAS理念

药物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指标包括成本-效益比和增量成本-效益比。
药物成本-效用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用和成本,评估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在围术期药物的经济学评价中,药物成本-效用分析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具有成本效用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成本-效用分析的常用指标包括成本-效用比和增量成本-效用比。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01
02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其他常用药物包括止吐药、利尿药、降压药等。
03
CHAPTER
ERAS理念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定义
ERAS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型的围手术期管理理念,旨在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围术期常用药物用药原则eras理念
目录
围术期概述常用药物分类ERAS理念在围术期中的应用围术期药物用药原则围术期药物的安全性管理围术期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01
CHAPTER
围术期概述
从决定手术治疗开始,包括患者的准备、麻醉的准备和手术前的评估。
术前阶段
手术进行的过程。
术中阶段
手术结束后的康复过程,包括疼痛管理、感染预防、营养支持等方面。
镇痛药物的给药方式一般为口服、注射或外用,使用时应避免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或不良反应。
01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
02
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作用机制,可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大类。
03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预防为主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剂量。
围手术期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应该有规范化管理,临床常用哪些镇痛药物?两个问题待解决。
本文总结自国内一篇文献[1]。
围手术期镇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术前镇痛、术中镇痛和术后镇痛。
1术前镇痛:
1.1术前当日镇痛目的是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的定义: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防止中枢敏感化发生,从而减轻伤害后的疼痛。
1.2术前1日、2日、3日镇痛目的:治疗疾病相关性疼痛(如骨折、肿瘤和骨关节炎等等)。
1.3药物选择:塞来昔布、哌替啶注射液、双氯芬酸钾/钠片、曲马多缓释片、曲马多注射
2.1目的:
2.2药物选择:“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非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注射液、
瑞芬太尼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曲马多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
3术后镇痛:
3.1目的:
3.2药物选择:“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非阿片类药物”。
3.3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脉滴主、肛内、PCA(静脉PCA、硬膜外PCA)。
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参考文献
[1] 张波,金岩,巩红,等. 51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2010(24):1959-19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第四章围术期常用药物
王福军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 简称全麻药,是一类能可逆性抑制中 枢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 感觉和反射丧失,从而可实施外科手 术的药物。 全麻药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 药
一、吸入麻醉药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使病人暂时 意识丧失而不感到疼痛,称为吸入 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可分为气体麻醉药及挥发性液体麻 醉药,前者通常加压成液态贮存于 耐高压筒内,后者在室温时易挥发。
(一)地西泮(diazepam) (二)咪达唑仑(midazo1am)
苯二氮卓类拮抗药
氟马西尼(flumazenil)
第二节 镇静安定药
二、 吩噻嗪类 (一)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二)异丙嗪(promethazine)
第二节 镇静安定药
三、丁酰苯类
(一)氟哌啶醇(haloperidol) (二)氟哌利多droperidol)
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 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影响肌松药在体内 分布、消除及神经肌肉接头对肌松药的敏 感性,术前及术中应用的多种药物亦可通 过不同途径与肌松药产生相互作用,从而 增强或减弱肌松药作用。
四、肌松药作用的逆转
• (一)抗胆碱酯酶药 • (二)钾通道阻滞药 • (三)新型拮抗药
第六节 局部麻醉药
二、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麻醉药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思考题
1.简述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常用安定药的分类有哪些? 3.如何判断吗啡的急性毒性反应?简述其救治原则。 4.围术期不同用药对肌松药药效的影响有何区别? 5.简述NSAIDs药物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6.围术期常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及用法。 7.围术期常用麻醉药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如何避免不良效 应? 8.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及心血管 药物有哪些?与其它同类药物相比有何优势?
一、吸入麻醉药
体内过程
吸入麻醉药脂溶性高,易通过生物膜 最小肺泡药物浓度 MAC
作用机制
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较重要的理论有配体门 控离子通道和脂质学说
一、吸入麻醉药
药理作用
•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 抑制循环和呼吸系统 • 松弛骨骼肌和子宫平滑肌
一、吸入麻醉药
不良反应 1.循环和呼吸系统 2.中枢兴奋 3.恶性高热 丹曲林 4.肝、肾毒性及其他 5.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影响
二、静脉麻醉药
常用药物 硫喷妥钠 氯胺酮 丙泊酚(propofol,异丙酚) 依托咪酯(etomidate) 羟丁酸钠(sodium hydroxybutyrate)
三、全身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
(一)静吸复合麻醉 (二)静脉复合麻醉
第二节 镇静安定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第七节 其它药物
一、正性肌力药: (一) 洋地黄类(digitalium):地高辛、甲 基地高辛、西地兰、西地兰D、毒毛甙K等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心肌膜上钠-钾ATP酶 增加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再经钠-钙交换促进 钙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兴 奋收缩耦联增强,从而表现出正性肌力效应
2.不良反应 3.围术期应用: (1)治疗充血性心衰 (2)心律紊乱 (3)禁忌证Leabharlann 三、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
(一)美洛昔康(meloxicam)
(二)帕瑞昔布(Parecoxib) (三)塞来昔布(Celecoxib)
四、环氧酶/脂氧酶抑制剂
(一)替尼达普(tenidap) (二)替美加定(timegadine)
第五节
肌松药
为骨骼肌松弛药 (skeletalmusclerelaxant)的简 称,选择性作用于神经肌肉接 头,暂时干扰正常神经肌肉兴 奋传递,从而使肌肉松弛
(二)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新型 强心药包括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多培沙 明、布托巴胺和对羟苯心安等;多巴胺受体 激动剂多巴胺、异波帕明、地诺帕明、非诺 多泮等。
1.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兴奋相应受体,使 腺苷酸环化酶活化,细胞内ATP环化形成 cAMP,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使细胞外钙离 子通过受体的慢钙通道进入细胞内 2.不良反应 3.围术期应用
• 按药物的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 天然的阿片生物碱: 如吗啡、可待因。 • 半合成的衍生物: 如二乙酰吗啡(即海洛因)、双 氢可待因。 • 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①苯基哌啶,如哌替啶、苯 哌利定、芬太尼族;②吗啡南类,如羟甲左吗南; ③苯并吗啡烷类,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如 美沙酮
一、概述
• 按药物与阿片受体的关系可将麻醉性镇痛药 及其拮抗药分为以下三类。 • (1)阿片受体激动药: 主要激动µ受体, 如吗啡、哌替啶等。 • (2)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又称部分激动 药,主要激动k和ð受体,对µ受体有不同程 度的拮抗作用,如喷他佐辛、丁丙诺啡、布 托啡诺等。 • (3)阿片受体拮抗药: 主要拮抗µ受体, 对k和ð受体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纳洛酮、 纳美芬等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一)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 1.泮库溴铵(pancuronium) 2.哌库溴铵(pipecuronium) 3.维库溴铵(vecuronium) 4.罗库溴铵(rocuronium)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 (二)苄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 药 • 1.米库氯铵(mivacurium) • 2.阿曲库铵(atracurium) • 3.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
•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 麻药,是一类可阻断神经冲动和传导,在 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 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局麻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芳香基团、 中间链和胺基团。
一、概述 (一)局麻药分类 中间链为酯键者称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氯普鲁 卡因和丁卡因 中间链为酰胺键者称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 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丙胺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二)药理作用 1.局部麻醉作用 2.吸收作用/毒性反应
纳洛酮 、纳美芬
五、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曲马多
第四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一、概述 • (一)作用机制
• 1.消炎抗风湿作用 • 2.抗血小板凝集效应
• (二)不良反应
• • • • 1.胃肠道损伤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3.神经系统症状 4.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二、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一)阿司匹林(aspirin) (二)布洛芬(Ibuprofen) (三)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五、其它常用药物: (一)右美托咪定 (二)利尿药(diuretics)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 素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滞药用药后对全身 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第八节 围术期药物相互作用
1.相加作用(addition) 2.协同作用(synergism) 3.敏感化作用(potentiation)。 4.拮抗作用(antagonism) 即两种药物合 用时,其中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药物的作用。 拮抗性相互作用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化 学性及生理性拮抗四类。
一、吸入麻醉药
常用药物 氧化亚氮 氟烷(halothane) • 异氟烷(isoflurane)和恩氟烷 (enflurane) • 七氟烷(sevoflurane) • 地氟烷(desflurane) • 氙气(Xenon)
二、静脉麻醉药
将麻醉药注入静脉,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而产生全麻状态者称静 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 静脉麻醉药主要包括巴比妥类如 硫喷妥钠和非巴比妥类如依托咪 酯、丙泊酚和氯胺酮等
(三)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 以磷酸二酯酶 Ⅲ抑制剂(PDEⅢ)为代表,包括二氢吡啶 类中氨力农、米力农和咪唑类的依诺昔酮及 比罗昔酮等。
二、血管收缩药:拟肾上腺素药、血管紧张 素类和血管加压素类三种 三、血管扩张药 (一)血管平滑肌松弛剂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三)钙通道阻滞剂
四、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药物 即钠通道阻滞剂:普鲁卡因 酰胺、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 (二)Ⅱ类药物 :普萘洛尔、艾司洛尔 (三)Ⅲ类药物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四)Ⅳ类药物
第二节 镇静安定药
其他镇静安定药
(一)甲丙氨酯 (meprobamate) (二)羟嗪(hydroxyzine)
第三节 中枢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通常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患者 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过大 时则可产生昏睡的药物
一、概述
(一)阿片受体 (二)麻醉性镇痛药分类
一、去极化肌松药
• 琥珀胆碱(司可林、 suxamethonium 、 succinylcholine) • 起效快、作用迅速、完善、短 效,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 管插管。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特点是:
①在出现肌松前不出现肌纤维成束收缩; ②对强直和TOF反应出现衰减; ③对强直刺激后的单刺激反应出现易化现象; ④肌松作用可为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一、概述
(三)耐受性和依赖性 (四)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 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其他作用 (五)临床应用 (六)毒性反应
二、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哌替啶 、芬太尼 、舒芬大尼 、 阿芬太尼 、瑞芬大尼 、二氢埃托啡
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喷他佐辛 、布托啡诺
四、阿片受体拮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