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酸和碱教案设计论文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8f5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2.png)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及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3.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5.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酸碱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
2. 讲解酸和碱的概念及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基本特征。
3. 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实际用途。
5. 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6. 综合实践活动: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酸碱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能力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调查生活中的酸碱应用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七、作业布置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fef0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3.png)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6f43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学会酸和碱的分类及性质;能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和碱的定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1.2.2 酸和碱的分类:有机酸和无机酸;强酸和弱酸;碱的分类。
1.2.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酸和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2.3 知识讲解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介绍酸和碱的分类及性质;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用途。
2.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对酸和碱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学生对酸和碱的分类及性质的掌握程度;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运用能力。
3.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酸和碱的应用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酸和碱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工具5.1 教学资源教材《生活中的酸和碱》;实验仪器和试剂;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5.2 辅助工具酸碱指示剂;实验操作视频;在线学习平台。
鲁教版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精品教案第六章:实例分析与应用6.1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实例,如食品、清洁剂等;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这些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e35472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4.png)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化学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酸和碱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展示酸和碱的具体应用。
二、设计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 掌握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设计内容:1. 学习任务:a.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及性质;b.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c. 学生组织小组,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酸和碱的性质;d.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设计:a.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原理- 方法:将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加入不同的酸碱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b.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 方法:将不同金属片放入不同酸溶液中,观察气体释放情况c. 实验三:碱性溶液的检验- 目的:验证碱性溶液的性质- 方法:使用酚酞指示剂检验不同碱性溶液的酸碱性d. 实验四:酸碱中和反应- 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现象- 方法:将酸碱混合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并检验产物的性质3. 实验材料:a. 相关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b. 不同金属片、硝酸、盐酸等;c. 酚酞指示剂、碱性溶液;d. 醋酸、氢氧化钠、试管等实验器材。
四、完成方式: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2. 完成实验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结论;3. 学生在班级上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4. 最终由教师评定实验报告,并给予成绩反馈。
五、评价标准:1. 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报告的质量;2. 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3.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分析能力;4. 对酸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72f9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0.png)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你一定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过要写教案的情况吧,教案是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导入新课.(一)教学例1.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2)观察(二)教学例2.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2)你们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2.为什么要“零除外”?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3.教学例3.例3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板书:教师提问:(1)?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3)?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五、课堂练习.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七、课后作业.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7147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0.png)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000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1.png)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e7f2c9b8f67c1cfad6b82b.png)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方案活动环节师生活动过程活动设计目的分析学习活动过程:1、复习回顾;上册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用什么药品来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吗?生成物的名称叫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思考讨论后再抽学生回答。
导入一: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物质可能是酸或碱?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活动:酸可能有:醋酸、盐酸、硫酸、碳酸型饮料、果酸。
碱;有些熟透的水果(有涩味),还有皮蛋有涩味,家里的肥皂等。
教师提问:我们不能用品尝和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酸还是碱,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或碱呢?导入二:教师活动;取一只试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白醋,再滴入几滴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两种常见的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识别酸和碱。
根据刚才的实验和上册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白醋和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吗?”“石蕊试液如若遇到碱类物质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回顾已学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入课题。
教教学流程【活动与探究五】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师生互动:将一洁净透明的软质塑料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二氧化碳,盖好瓶盖备用。
再打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瓶盖,倒入少量浓与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好瓶盖,震荡。
现象和结论:软质塑料瓶迅速变瘪,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可以反应②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H2O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讨论:上面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https://img.taocdn.com/s3/m/cf2a0d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5.png)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清洁剂等,引导学生关注酸和碱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二、知识讲解1. 讲解酸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讲解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与酚酞的反应。
2. 学生操作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四、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第二课时五、复习导入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提问:酸碱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六、知识拓展1. 讲解酸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讲解酸碱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七、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碱与生活用品的反应。
2. 学生操作实验,制作简易的酸碱指示剂。
八、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酸碱的知识和技能。
六、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应用案例,如洗涤剂、肥料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af030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c.png)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4089573b3567ec102d8a10.png)
“生活中的酸和碱”生活化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
【学习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西红柿、葡萄、醋、柠檬汁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有滑腻感。
【引入课题】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碱。
设计意图: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怎样识别酸和碱?【生】品尝、触摸……【师】“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
但科学家们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或碱。
他们是怎样识别酸和碱的呢?【思考】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我们熟识的食醋、柠檬汁等含有酸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试验中我们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取两个点滴板,分别滴入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
然后向其中一个点滴板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另一个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根据三种溶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中性溶液。
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58531d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8.png)
《生活中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通过进修酸和碱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特性,援助同砚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培育同砚的观察能力和试验技能。
二、设计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2. 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3.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4. 在平时生活中的酸碱应用。
三、设计步骤:1. 阐释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教室讲解):- 介绍酸和碱的定义;- 分别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如酸味、碱味、酸的导电性等;- 展示酸碱的指示剂变色现象。
2. 试验室试验(试验操作):- 分配试验材料,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试验,观察反应现象;- 让同砚记录试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生活中的应用(小组谈论):- 分配小组并让小组谈论生活中酸碱的应用,如洗涤剂、护肤品等;- 按小组报告的形式,让同砚分享谈论结果。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同砚完成一份关于平时生活中酸碱应用的调研报告;2. 提示同砚安全应用酸碱物质,并谨慎处理试验室试验物品。
五、评判方式:1. 依据试验报告、小组谈论和教室表现进行评定;2. 鼓舞同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重视实践能力和沉思能力的培育。
六、拓展活动:1. 增加户外试验活动,如观察土壤pH值等;2. 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更多酸碱应用的例子。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酸和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互相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常见示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同砚的化学素养和试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 精通酸碱中常见的示例;3. 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4. 提高同砚的试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设计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介绍:通过教室讲解和多媒体资料,让同砚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包括颜色、味道、与金属和指示剂的反应等;2. 酸碱中常见的示例:让同砚通过试验和观察,熟识常见的酸和碱,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酸碱应用:引导同砚探究酸碱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洁精、护肤品、食品添加剂等,并谈论它们的作用和影响;4. 试验操作:设计简易的酸碱试验,让同砚通过操作试验,观察酸碱的反应、变化及产生的气体等现象,培育他们的试验操作能力。
生活中的酸和碱
![生活中的酸和碱](https://img.taocdn.com/s3/m/859bf61a14791711cc791790.png)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尹涛一、课题阐述本节课是对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的复习。
本单元内容涉及到金属、氧化物、酸和碱的有关性质,是构成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入门课”。
本节课以琪琪的一天生活为学习背景,将枯燥的知识生活化。
帮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对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教材涉及的物质较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许多知识学生虽然比较熟悉,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和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觉到很有乐趣,能够主动学习。
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紧密联系生活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学用具: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药品:石蕊、酚酞、pH试纸,锌粒,铝片,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钠,碳酸钙和吸管3、化学课件和投影仪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和实验设计,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归纳。
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初步掌握学习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https://img.taocdn.com/s3/m/d9139e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6.png)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3)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2)通过实例分析生活中酸碱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2.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应用;3. 生活实践中酸碱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应用,生活实践中酸碱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酸碱指示剂的原理,酸碱与生活实践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2. 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酸碱应用;3. 采用提问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指示剂、试剂瓶等;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石蕊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食醋去垢、熟石灰改良土壤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引导学生理解酸碱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应用实例,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食品的酸碱性等。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2. 搜集生活中的酸碱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总结;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9630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能根据酸碱度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字数:2503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和中和反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酸碱的定义、性质、酸碱度测定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
a.选择题: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总结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如柠檬、肥皂等,让学生对酸和碱有直观的认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创新。
2.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完成家庭小实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效果。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https://img.taocdn.com/s3/m/99595a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4.png)
初中化学公开教学教案《生活中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3. 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探究:酸和碱的鉴别5. 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酸碱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酸碱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酸碱的性质。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试剂瓶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胃药、清洁剂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兴趣。
2. 讲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基本知识。
3. 演示实验:酸和碱的鉴别,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碱的性质。
4.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酸碱问题。
5.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7. 布置作业: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酸碱问题。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些场合发挥作用?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酸碱鉴别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酸和碱概念、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酸碱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酸碱平衡:介绍人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探讨维持平衡的方法。
2. 环境保护:讨论酸碱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十、课后作业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_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与分析
![_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9c4d2f192e45361066f5cc.png)
两类物质。 “生活中的酸和碱”是鲁教 验比定性实验精确度更高。
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
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
(4 ) 通 过 用 pH 试 纸 检 验 溶 液 的 酸 步 感 知 “类 ”的 概 念 )
和 碱 ”的 第 一 节 , 教 材 主 要 是 从 生 活 中 碱 度 并 排 序 , 体 会 pH大 小 与 酸 碱 性 的
有同一类物质酸)
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学生已有的知
(7)通 过 合 作 讨 论 、 自 主 探 究 生 活
师生共同小结: 尝起来甜甜的食
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在实验 中的碱,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习 物中含有糖类! 尝起来酸酸的食品中
室中如何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酸? 引导 惯; 通过对生活中物质酸碱性的探究, 应该含有同一类物质:酸!
家识别酸变得非常容易, 但是一段时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当用手摸一 一滴待测液到试纸上,大家看,试纸变
间后,波义耳又发现,液体指示剂无论 下 肥 皂 和 洗 衣 粉 的 溶 液 以 及 石 灰 水 蓝了,说明厨房清洗剂都呈碱性。 科学
携带还是使用都不太方便,于是,他又 时,都会有滑腻的感觉,难道它们中有 研究证明, 碱性越强的厨房清洗剂去
该怎样改进指示剂呢?
一 类 共 同 的 物 质— —— 碱 ?
油污效果越好,大家说,这两种厨房清
(说明:培养学生们的猜测能力,
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波义耳发现 洗剂的碱性哪个更强?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目的就是化 繁为简)
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后来人 们发现无色酚酞试液也可以作指示
(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 一步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探究欲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4dc04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0.png)
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第一篇: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
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 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
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酸和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酸和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9a1e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9.png)
酸和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本文将介绍两个优秀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酸碱教学的方法。
案例一:中学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分子式、制法及用途,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酸、碱、盐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酸的性质和种类;(2)碱的性质和种类;(3)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鉴定酸碱的实验中的应用;(4)酸碱盐的制法、性质和用途;(5)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6)酸碱性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环境保护。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课件展示、实验操作、讨论、小组活动等。
在讲解环节,老师采取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晰明了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实例,既传递知识,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件展示环节,老师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利用动画的方式演示酸碱反应的过程,可视化地呈现酸碱教学内容。
在实验操作环节,老师选择了固定的酸碱实验,让学生自己亲手进行实验:制备酸、碱、盐,检验酸、碱的性质,中和反应等,从实践中掌握酸碱教学知识。
在讨论和小组活动环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双向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及时褒奖学生优秀表现。
案例二:小学化学“颜色魔法——酸碱指示剂实验”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对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掌握酸碱指示剂的类型和变色规律,了解酸、碱、盐的区别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和类型;(2)颜色魔法——酸碱指示剂实验;(3)酸、碱、盐的性质和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一、教学/学习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4、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5、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对物质的酸碱性有初步认识。
﹙2﹚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有根据猜想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和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醋是什么味道?在你的生活中,除了醋还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了酸的印象?(学生举例子:水果、醋、饮料、有些食物放久了也会发酸等)
师总结:像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
—酸。
继续问:洗衣服用肥皂、洗衣粉,谁在家洗过衣服啊,那谁来说说你洗衣服时的感觉啊?或用洗手液洗手的感觉?(可让多个学生起来说:滑腻感)
师总结:像这些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酸和碱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若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就会黯淡无光,食而无味啦。
2、讲授新课:
如何来识别酸和碱呢?你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猜测的方法:学生会说可以用尝、触摸等方法)接着问:但是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的酸碱性,他们怎样来识别呢?(小组讨论: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到底是一种什么特殊的物质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好,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波义耳。
(打出:波义耳的画像)这位伟大的人物跟花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想知道那就赶紧看课本4页多识一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看完后找学生回答,通过看书,他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精神。
)
【点拨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碳酸
(h2co3),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还有没有其它物质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变成其它颜色呢?
【实验】注意的问题:1、介绍溶液的酸碱性2、看清标签3、滴管悬空、 4、取1—2ml液体 5、滴2—3滴紫色石蕊试液 6、观察颜色的变化,记录
【设问】:⑴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类?(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三种颜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还有一种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这种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
)
⑵用什么方法识别酸或碱溶液呢?(酸碱指示剂)
【导入】那么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呢?
酸碱指示剂很多,酚酞也是一种常见的指示剂,它遇到酸和碱怎样变色呢?还是让我们亲自来体验吧!
【实验】学生动手做
食盐水蔗糖水柠檬汁白醋石灰水肥皂水
无色酚酞
试液
【情景导入】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要到野外考察,携带试剂方便吗?所以,通常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红、蓝石蕊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简介试纸的制法和使用方法)
【温馨提示】:蓝色石蕊试纸:在碱性环境中制得,只能鉴别酸,
遇酸变红
红色石蕊试纸:在酸性环境中制得,只能鉴别碱,遇碱变蓝。
【教你一招】先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中部,然后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溶液性质。
学生亲自操作然后回答结论。
【快乐收获】:通过实验探究,你获得了哪些识别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提问】大家考虑过没有:为什么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呢?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的酸都能是指示剂变色是因为都含有:氢离子;不同的碱都能是指示剂变色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离子:氢氧根离子
——得出酸和碱的定义
3、归纳总结:
解决引言问题:为什么紫甘蓝中加醋会变红?(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组讨论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会识别酸和碱)(如果答不全,可多找几个学生来总结。
)
4、课堂小测验:
1)、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显红色b使酚酞试液显无色
c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请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是酸性还是碱性?
4、作业:自制酸碱指示剂:
1)、选色泽鲜艳的植物花瓣研碎
2)、用白酒浸泡
3)、用纱布将浸泡的汁液挤出即可
4)、试验自制指示剂在白醋、肥皂水等中的颜色变化。
三、教学预设反思
1、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化学不应该是远离生活实际的化学,而应该是与每个人的需要有关,密切联系当代社会生活重要方面的化学。
学生需要的是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用的化学,需要的是有趣的化学。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化学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离不开化学。
2、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是现在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所产生的交互作用是其它学习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课堂内划分了实验和讨论小组,实验中有小组内部的交流,也有小组之间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实验探究,小组之间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向老师发问,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领会,在教学上予以调整,更好的适应学生认知规律。
并从本节所学知识做更深入思考,师生共同研究,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