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PPT课堂课件
在地图中分别用什么来表示不同的地形
根据陆地表面各处海拔高度的不同,分成若 干个高度(如,0~100m为一层、100~ 200m为一层、200~500m为一层……),设 立一个高度表,再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 不同的高度层画在地图上。这样从地图上一 看,不同的颜色对应着相应的高度,高低起 伏就一目了然,比较直观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喀斯特地形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你的判断对吗?
在这种地图上,一般用蓝色代表深浅不同的水域。蓝颜 色越深,表示水越深;蓝颜色越浅,表示水越浅。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 嶂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盆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 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峡谷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Hale Waihona Puke 沙漠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3.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科 版(共23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地球表面的地形》精品教案与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认识。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1.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
2.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的特点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的图片,让学生自主发现地形的特征,并能够进行描述。
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规划等。
4.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变化,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的特点和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形的观察和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能力,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地球表面的地形
海洋
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河流
河流,是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地形图
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如: 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小常识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分辨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五大基本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坡度在5°以下。
高原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山地
山地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丘陵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以下。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9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9篇《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9篇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是优质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篇1)教材分析地球表面,在大气圈和水圈之下,便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地壳。
地壳表面不是一个平坦的表面,而是具有很大的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貌。
在宏观上,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海陆分布,即有高起的大陆和深渊的海底。
本节内容总体分两部分,一是可感知的陆地和海底地貌;另一部分是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大陆漂移说与板块学说。
教材中选用了6幅插图,图5-6揭示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图5-7陆地地貌示意图,增强学生对四种地貌的感性认识;图-5-8勾勒了海底地貌的概况;图5-9、10展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形态,推出大陆漂移的设想;图5-11表示大陆板块的划分、运动。
教师在授课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运用课本插图,增进理解。
教法指导一、授课的思路与方法1、本节教材在教学中应注意海平面与基准面的区别,板块运动学说与大陆漂移学说的区别,如有条件,在教学中可播放“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录像,使学生直接地感受地球表面的形态,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2、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地貌,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初步学会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判断与计算。
2.了解陆地地貌的五种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及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陆地地貌的五种基本类型及特征。
2.教学难点:海拔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示意挂图或投影片。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共49张PPT)
柴达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
又称“紫色盆地”, 农耕发达,物产丰富。
四 大 盆 地
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 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 、丘陵、西有成都平原
三 大 平 原
我国面积最 大的平原,黑 土面积广大。
颜色 数字 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 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 米 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 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 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很 深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浅 。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地形的特征
地
势
西
高
1000米—2000米
东
32°N
阿尔金山
>4000米
低
呈
500
阶
米
梯
以
状
下
分
布
地球表面的地形
1、我国地形主要有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 盆地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山地
。
2、我国的地形 西 高 东 低,西部多 高原 ,东部多平原 ,
呈 阶梯 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平原:低平而广阔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准 噶 尔 盆 地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去过地方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整体过程设计】1.从图片引入,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认识说出地球表面就是由这样一些地形组成的,这些地形形成地球表面的地形,出示课题。
2.提出探究目标,地球表面的这些地形能否给它一个名字呢?3.认识地球表面地形的结构特点,具体诠释地形特征划分标准;4.探究了解地球表面特征具体状况;5.深入探究地球表面特征;6.收集相关地貌的照片和资料。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地球表面的地形》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4. 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6. 教学准备:地球地形模型、图片、案例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
3. 课堂讲解:(1) 讲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改善人类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根据地形特点,判断下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1) 华北平原:__ (2) 喜马拉雅山脉:__ (3) 四川盆地:__ (4) 亚马逊雨林:__2. 分析地形对下列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1) 北京市:__ (2) 成都市:__ (3) 迪拜:__ (4) 马丘比丘:__四、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掌握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时,对地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
3. 针对课后练习,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在判断地形类型时,仍存在一定困难。
4.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共8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62021/8/62021/8/6Fr iday, August 06,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6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6日星期 五2021/8/62021/8/62021/8/6
齐读:蓝色——海洋;绿色——耕地、平
原、森林;黄色——沙漠、山地;白色— —河流。
地球表面的地形
1、我国地形主要有 平原、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 其中分布最广面多平原, 呈 阶梯 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浅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活动一:组内讨论交流以下图片中,各地形的
特点,并试着给地形命名。
平 原
盆 地
低平而广阔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山
丘
地
陵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活动一:组内讨论交流以下图片中,各地形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科版 (7)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
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 原。
从高空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像四级阶梯,自西向东,逐 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 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 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平原:低平而广阔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准 噶 尔 盆 地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 丘陵起伏
黄 土 高 原
平原
我们认识的地形
高原
盆地Leabharlann 丘陵山地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
间地势较低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
陵起伏
盆地
地平而宽广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颜色 数字 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 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 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
第二级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黄原、云贵高原和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米至 2000米。
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 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级 阶梯, 地势下降到海拔5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自北向南 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平原的 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是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 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精品课件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 起伏,层峦叠嶂。
四川盆地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周 边 以
高 原 :
青 藏
明 显
面 积
高
的 陡
广 大
原
坡,
为地
界形
。开
阔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西藏高原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西藏高原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B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地球表面的地形
判断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 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 4、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5、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6、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7、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 8、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地球表面的地形
1、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C )。
A、平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五大地形划分标准
五大地形划分标准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等。
这些地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般情况下,地球表面的地形可以通过五大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和描述,这五大划分标准分别是高程、坡度、地貌类型、地球化学组成和成因。
第一个划分标准是高程,也就是地表相对于海平面的高低。
高程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几个层次。
平原是低于海平面的区域,相对来说地势较平坦;丘陵是介于平原和山地之间的地形,较为起伏;山地是高于周围地形的地势,有明显的高度差;高原是相对平坦但高出周围地势的区域,通常由堆积岩层组成。
第二个划分标准是坡度,也就是地表的倾斜程度。
坡度可以分为陡坡地形、缓坡地形和平坡地形三类。
陡坡地形是指倾斜度较大的地貌,通常出现在山地或断崖边缘;缓坡地形是指倾斜度适中的地貌,比较平缓;平坡地形是指倾斜度较小或者接近于水平的地貌,多出现在河谷和盆地。
第三个划分标准是地貌类型,也就是地表特征的种类。
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等几类。
山地是由连续的山峰和山脉组成,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是指地势比较平坦,缺乏明显的起伏;盆地是指四面环山的地貌,形成类似于锅底的凹陷型地形;高原是指相对平坦但高出周围地势的区域;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表起伏。
第四个划分标准是地球化学组成,也就是地表的岩石和土壤类型。
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岩石世界和土壤世界两个层次。
岩石世界是指地表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土壤世界是指地表主要由土壤构成,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多样,通常是由岩石经过风化、风蚀和水蚀等过程形成的。
最后一个划分标准是成因,也就是地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地形的成因可以分为构造运动、侵蚀和堆积等多种因素。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活动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如地震引起的地残断裂和隆起;侵蚀是指水流、风力和冰川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剥蚀和重塑,如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和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地形;堆积是指沉积物在地表积累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冲刷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风力搬运形成的沙丘地貌。
地球表面的地形(最新)
雅鲁藏布大峡谷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1、我国地形主要有 、 、 、 、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 2、我国的地形 高 低,西部多 ,东部多 , 呈 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
பைடு நூலகம்
平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高 原
峡 谷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坡为界。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C
C
A
B
地球表面的地形
判 断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 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4、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5、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6、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7、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8、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3.观察世界地形图(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4.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
5.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
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4.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
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
(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
2.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的危害(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5.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 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 3、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4、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
5、 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 6、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习题
1、我国地形主要有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山地 。
2、我国的地形 西 高 东 低,西部多 高山,东部多 平原, 呈 阶梯 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深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浅 。
习题
1、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习题
平原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
间地势较低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
丘陵起伏
盆地
地平而宽广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我国地形多样,面、山地
3、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 称地形。
高山
草原
平原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海洋 湖泊
河流
雅鲁 藏布 大峡 谷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峡谷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
的山丘组成。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高原: 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坡
为界。
峡谷: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的信息:
①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高度 ②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③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 ④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
小常识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主要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主要高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主要丘陵: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主要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宁夏平原。
我们去过的地方都有哪 些地形?
地名
地形
特点
世界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绿色表示平原,浅黄色表示丘陵,颜色再深一点的黄色表
示山地,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 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 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中 国 的 西 部 多 高 山 , 东 部 多 平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