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26】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优秀7篇】
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优秀7篇】借景抒情作文800字篇一大地上到处都回荡着一个声音――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看啊!大地复苏,万物萌生。
在那操场的一角,有春的足迹;在那大树的枝头,有春的生机。
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春天的盛装;孩子们放起了风筝。
春的脚步无声无息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她的脚步轻捷,优美,走到哪里都会用绿色来迎接她。
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无私的,她把自身的生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地和人类,她用绿色装点大地,用彩色点缀大地,花儿见了她,张开嘴笑了,草儿见了她羞涩的钻了出来,大树见了她也伸出枝芽了。
晚上,看那皎洁的月光和那淘气的星星,会让你觉得天空是如此美丽,宇宙是如此神秘。
月亮,就像一个玉盘嵌在天空中,美极了。
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
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永远存在。
春的脚步走过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自身所拥有的慈爱,无私,善良,让大地也为之所动,她用自身所拥有的魅力,把大地装点成一张绿色的毯子;她用自身所拥有的魔力,让人们尽赏这五彩缤纷的季节。
我盼望来年的这个时刻。
春的来临,使我的心情焕然一新。
那是因为它赶走了令人畏惧的寒风,它请走了冷漠孤僻的冬雪,春也带走了四季之神的冬,让大地之母找回七彩的颜色,重新散发温暖的光芒。
春使者的到来,使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枯黄的草地恢复了翠绿的生机,垂死的大树长出嫩绿的枝叶,可爱的花儿再度绽放光彩,除此之外,动物们也跳起了「迎春舞」,小鸟们唱出清脆婉转的歌曲,蝴蝶成双成对的舞动翅膀,想在舞会里脱颖而出,也使春天更加有趣。
对人们来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象徵着新的希望。
农夫忙着犁田,插秧,学生准备开学用品,希望今年有个好的开始,就如同洒下的种子般,能成功的发芽,开花,结果,不论有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也因为人们是这麽去思考的,因此春天才象徵着新希望。
我喜欢春天!她给大地带来多么大的生机啊!我希望永远都是春天!借景抒情的写景作文篇二不知是谁说过:秋天的暖阳,是触摸得到的。
记叙文写作之借景抒情
记叙文写作之借景抒情作者:隋艳玲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0年第22期【技法讲解】借景抒情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知道,自然景物本身都是客观的,它不会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
当作者带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去观察描摹景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其间,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就是说,作者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借助写外在的景来抒发其内心的情。
要想较好地运用借景抒情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先写好景物。
但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同一个季节因为观察切入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既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那么我们在确定所要写的景物后,就要抓住其最能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特点来写,只有特点鲜明了,才易于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二、所写的景物要与所抒的情感一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但情与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极具波动性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会不同。
因此在写景时,要选择与情感一致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在写景的过程中让感情自然流露出来,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三、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借景抒情的文字来说,尤其要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尝试以下这几种技巧:1.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给文字披上绚丽的外衣;2.融诗词佳句入文,以少胜多,令读者回味无穷;3.句式骈散结合,形成整齐、错落之美;4.巧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5.用词准确贴切,增强语言表达之美;6.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立体描写。
【牛刀小试】拥抱春天□隋晓颖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些,那份对春的渴望就格外迫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技巧篇记叙文考点十一:表现手法要辨清
记叙文考点十一:表现手法要辨清一、【考点十一:表现手法要辨清】二、【考点例文】又到麦浪翻滚时周霞建议用时10~15分钟本题满分14分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
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
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
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
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
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
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记叙文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的作用: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 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了“…”,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三、象征
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来暗 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 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 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 征。 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白杨礼赞》中以白杨树的挺拔、顽强、 力求上进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不屈不挠、力 求上进的精神意志。
用…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揭示事物的象征意义,可根据象征体与被 象征体之间的相同点与文章主题分析。文 章揭示主题的部分往往也在点明事物的象 征意义。
四、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 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其中“托”为借、假托的意思,文 章往往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 描述物,表现志。
二、欲扬先抑
定义: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 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 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 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欲扬先抑的作用:
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 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造成鲜 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 果在文章最后出现“扬”的话,可 起卒章显志的作用。
在具体的作品中,借景抒情的“景”是 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 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 物,作者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 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 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 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 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篇一:记叙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诗歌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分析(最新整理)
记叙文阅读----第五课时(写作手法分析)复习内容:记叙文表现手法的分析。
复习过程:1、真题回放:雪一化就有路了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
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
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初二记叙文中各种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比照、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挖苦夸2、较常见的:侧面衬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二、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构造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较借代夸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构造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照应,顺叙,倒叙,插叙等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1 比照:在文章的主体构造或主要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照应关系,即为比照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土"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展比照。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降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那么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表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表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表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乖僻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亲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感表达更加充分。
2014记叙文阅读——写景状物
• (2)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 月亮。(“成精”一词一般指人或动植物经过长期 修炼成为精怪。)
•因为这月亮是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兴福寺的月 亮,兴福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已经历了千年积淀
4,理清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 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 5,赏析艺术手法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中考散文阅读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准 确概括文章的要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3、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 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词语、句子含义理解题
考纲对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设问角度: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 ①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虽是对重要句子含 意的理解,但并非句中的每个词语都是“重要” 的,应抓住其中最关键的词语揣摩。如“那将是 多么滑稽的一页呀!”一句,其中关键词语是指 示代词“那”和形容词“滑稽”,这两个词语意 思把握了,答题就能迎刃而解。 • ②明确句意的类型。一般分为表层义和深层义, 表层义即句子的基本义,不难把握。深层义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1)概括义,即对某些文段或全 文内容的概括;(2)比喻义,即采用比喻修辞手 法而产生的句子的临时含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 性的特点;(3)哲理义,即用简练的语言表现出 来的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含意;(4)象征义, 即象征的本体意义,通过分析象征本体的特征去 探求其背后隐藏的作者本意;(5)双关义,即包 含表面义和隐藏义的句子,隐藏义才是作者真正 想表达的意思。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2010-02-28 09:00:38| 分类:诗歌|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即结尾点题),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对比、衬托、铺垫、详略、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一)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照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对比手法的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___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
(二)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烘云托月”的就是衬托。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及表现手法(2+1)
记叙文阅读技巧1、常见的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主题句(中心句或主旨句)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借景抒情
记叙文阅读之借景抒情【阅读目标】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去描写自然界的客观景物,然后把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的一种写作手法。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过程,这种抒情的表现形式就叫做叫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主要特征是:由景生情,派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换句话说,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做借景抒情类阅读题时,同学们要学会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如何自然融为一体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从中体会出作者在写景时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即学即练】纯情山水□韩静霆竹筏这么咿咿呀呀一摇,我就飘到武夷山的怀里了。
刚刚还行在星村九曲溪码头,目不暇接的是小镇人情世态。
等到上了竹筏,艄公一篙点破湿漉漉的夕阳,满溪满溪化开了胭脂。
接着,竹筏打了个弯儿,连翩的山和盈眼的绿就匆匆忙忙扑过来抱人了。
忽然就闯入武夷山空阔的大水墨之中,欢喜得不知怎么好,觉得有点儿像不知起处的梦。
左边是山,右边也是。
枕下的溪流里飘着山。
天上的云中藏着山。
翠衣罗带的山。
裸着脊梁的山。
呼作玉女的山。
号称大王的山。
形同兜鍪的山。
嬉如童子的山。
山在散步。
山在遐思。
山与山凝望。
山和山耳语。
山的迷宫。
山的节日。
能够曲尽这如簇翠峰之妙,多亏筏下的水。
溪水从上游一万里群山之中冲波逆折而来,似乎就为我作此大山世界之游?这段水路不算长,不足三十里。
没见过比这里的溪水更痴情的,逢山便缠绵缱绻一番,一路下来竟成九曲之溪。
九曲回肠多少情意?山和水浅斟低唱。
水和山耳鬓厮磨。
九曲溪是九叠情歌,只因为武夷山水没有被现代工业污染,没有被那些将古建筑整旧如新的行家整治,隐居在此,保持了纯真和纯情,亘古的情歌才能唱到而今。
唱的都是海誓山盟,地久天长。
山水迤逦来去。
碧螺似的山峰之间,时有紫黑的崖出水千尺,始知武夷山秀媚之中含着奇伟。
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崖上题过诗:“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戚诗气吞云海,后两句却绕于名利,过分贪心了。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
今把各种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罗列到下面。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大家参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命题趋势】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真题再现】【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借景抒情意自高
借景抒情意自高作者:杨维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46期借景抒情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知道,自然景物本身是客观的,它不会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但作者带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察、描摹景物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把情感渗透其间。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就是说,作者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借助写外在的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正所谓“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那么,如何通过描写外在的景物来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使作文更高一筹呢?同学们可以借助以下四种技法,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一、选择有特色、与内心感情协调一致的景物。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时候可以起到衬托、渲染的作用。
心情不同,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不同:心情舒畅,环境就美丽;心情苦闷,环境就暗淡。
应把景物作为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从抒情的需要出发,选取那些最适宜表达感情的景物进行着力刻画,不能见了什么就写什么,也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
伤感痛苦时写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激动喜悦时写杨柳依依、晓风残月就很别扭。
景物与感情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以景衬人、以人带景。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动身前往哲尔赛岛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驶向远处。
”这一处景物描写渲染了海面的平静美丽,烘托出人物渴盼、兴奋的心情,暗示下文将要发生不平凡的故事;当确认于勒就是卖牡蛎的衣衫褴褛的老年水手后,菲利普夫妇的幻想破灭了,“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一处描写渲染了海面的阴郁恐怖,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文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全面细致地进行描摹。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
要抒发真情实感,自然要先描摹好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去精心描画,做到特点突出、个性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26】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中考真题链接㈠】
天上梯田听古歌
张永权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
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
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
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
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
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
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
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
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
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⑪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试题】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
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内容上:第一句画线句子写春耕时梯田的景象,像一幅精美的“碧玉般”的绣品,第二句画线句子写出了梯田一年四季变换的景象,春夏季时像“翡翠”一般。
情感上:都流露出作者对梯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语言、手法上:第一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绣”、“伸”丙个动词分别将“秧苗”和“梯田”拟人化,写出了梯田的精致,赋予梯田以动感,写出了梯田接地连天的景象,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第二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如“波光闪烁”“耀眼悦目”“辉煌灿烂”“气势非凡”将梯田写得生动具体,景象迥异,富于美感,增强了语言气势。
都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