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模式及其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学校德育模式及其建构

由于道德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道德教育对象及教育者的个别差异等原因,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很难形成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是,由于德育模式的策略化与可操作性,比较接近教育实践,容易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因此,近十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兴起了德育模式研究的热潮,很多教师与学校都试图建构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已成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研究对象。

一、德育模式的含义

研究德育模式,首先应弄清德育模式的基本含义。“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20世纪后随着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在英文里,一般有两个英文词汇与“模式”相对应。一是model ,意指“模型、原型、样式、假设模型”,其通俗意义指可以模仿学习的典范、范例。二是paradigm,译为“派典”,又称范例、样式、范式,它主要不是理论本身的内容,而是理论所揭示的思考方式(ways of thinking)或研究的形态(patters for research)、研究架构。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模式这样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可见“模式”一词是一个概念性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概念框架,是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由它们指导着有特定信念和价值取向的行动。根据以上对模式的定义,我们认为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在我国,对德育模式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等等。究竟如何把握、理解这一概念?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一书中讲到德育模式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对德育模式概念作如下理解:首先,德育模式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再次,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含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所以,德育的方法、计划、理论、结构、程序等都是构成模式的某

个要素或侧面。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对复杂抽象的德育理论的简约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德育经验,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和易于操作的程序,反映有关德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使德育实际工作者能对抽象的德育理论有一个易于理解的具体框架。它是一般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原理的共性与具体的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或活动形式。“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研究德育模式的目的也在于此。德育理论包括德育价值观、德育基本规律等,德育实践包括日常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德育事件、形成的德育经验和教师独创的教育操作样式。由此为德育模式的建构提供了两条基本线路:一种是以某种有理论支持的德育理念为依据,按照预想的理论框架,设计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德育模式。我们称之为理想的建构或理论性建构。另一条线路是从教育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将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做法加以经验总结、理论反思、筛选加工并构成一定的模型。我们称之为实践性的建构或经验性建构。

二、德育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德育模式的支持系统

1.材料支持系统

获得大量的素材或资料是建模的基础。首先是它的价值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现成的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的理论、德育观、价值取向等成分。无论是理论型的建构还是经验型的建构都必须获得理论上的支持,这首先是解决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问题。因为模式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就是理论上的提炼与归纳。其次,是要获得大量的、丰富的事实和经验材料。它包括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过程、各类教育活动,以及带有个人价值评判的经验总结材料。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事实材料以客观描述为主,经验总结材料不仅可以带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还可稍加理论概括。目前比较倡导的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正是为了取得这种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是主观感受和反思性材料。这些主观反思材料包括个人的感想、体验、反思、推演等情感和思维活动产品,它本身也是模式研究的重要成果。

2.价值支持系统

任何德育模式的建构,都需要价值系统作为灵魂和内在支持。每一种模式都必须体现预设的价值观,同样,每一种模式都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价值实现方式。一般认为建构德育模式的价值取向原则有如下几条:第一是善的原则。善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与归宿。第二是人本原则。德育也要体现儿童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三是发展性的原则。尽管人类关于道德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对于一个正在生长和发展中的少年来说,必须找到适合的并能影响其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和目的观。不能以成人的标准甚至成人都难以达到的标准来规范学生,更

不能将纯粹的道德理念当作具体的目标。应体现适时、适度、连续、和谐的发展性原则。第四是生活性原则。道德理念是抽象的,但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方式是生动的、具体的。因此,道德教育也应体现生活性原则。使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第五是规范性原则。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德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但这并不是说德育可以随心所欲。道德对人必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规范性。

3.教育操作支持系统

教育操作是指为完成教育中某一具体工作而进行的若干连续性活动的方式

与策略的总和。从形式上它可分为几种方法系统:第一是以语言媒介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说服、道德知识学习等。第二是以外显行为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榜样示范、道德行动练习、道德习惯与品质的形成等。第三是以内在心理体验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各种道德感受、同情、移情、启发感悟等。第四是以环境陶冶为基本操作系统的方法,如美育课程、艺术欣赏、人文环境陶冶等。不同的德育模式提供不同的操作系统。

(二)建构德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德育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德育理念、德育资源、人性特征、德育方式方法、教育情境等,现分别予以阐述。

1.德育理念

理念、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德育理念是建构德育模式的灵魂与核心。德育模式作为理论的简约化和具体化,同时又是一种道德教育哲学,是道德教育的行动哲学,是德育的理论化的范型,它离不开德育理念的支撑。作为教师的基本德育理念就是:尽可能以善意的方式给学生精神关怀,提升学生道德人格境界。

2.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用以影响学生的教育素材,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形态的内容:道德传统文化、德目、课程、道德主体的人格、生活环境等。道德传统文化是指我们正在继承和表现着的一种道德价值观、道德行为方式及评价标准。传统的道德资源必须赋予时代的道德精神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为人所接受。

德目是对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的概括,如仁爱,不仅包含了对人的慈爱、关怀、同情、帮助之心,而且有一定的行为样式。

德育课程是一种系统的、程序化的道德内容,是指一切具有道德教育性质、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学生品德发展有影响力的那些教育因素。德育课程不仅仅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还包括劳动课、社会课以及晨夕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传统活动等,同时还包括各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的隐性德育资源,像语文课、艺术课程直至生物课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另外,每个教育者的人格中都蕴含着具有个人气质色彩的道德影响力量。在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也许一个教师不能更多地给予学生知识,但毫无疑问教师完全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