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难-在何处

合集下载

课改中的困难和疑惑

课改中的困难和疑惑

新课堂改革中的困难和疑惑
一、困难:
1、学生人数多,教室空间小,小组活动不好开展。

2、新课堂改革无疑对学生地发展和成长有好处,但短期难见成效,
而学校考核教师又只看期末考试成绩,这样让许多教师都不敢
放手大胆进行课改了。

希望教委对进行课改的学校的教学质量
单独考核。

3、评价体系不完善,待遇不公正,使教师积极性大大降低,使教
师不愿花过多的精力去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教师改革态度消极。

课改必然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迫使他们
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回应,难免在教师中产生抵触、对抗情
绪。

二.疑惑:
教师如何抓住学生,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有效的学,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关于“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就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程改革关键看教师,目前课程改革存在的重点也是难点:1、教师观念滞后。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康、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在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很强的时期,对新事物的出现不会排斥。

但教师的学习意识不够强,在教学中喜欢用老办法,有“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同样的方法同样适用。

”的心理。

且部分教师教育热情需要激发。

2、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

教育的改革,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

尽管教研室、教育局、学校有派人出去学习的机会,但还是少得可怜,对于学校现有教师团队还不够。

况且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但师资力量还欠缺待大数量补充的情况下,存在前一批教师还未成长成熟后一批新教师嗷嗷待哺的现象。

老教师数量有限、传帮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中依然起不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因此,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给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树立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

对于新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

同时要明白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

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是渐进性、积累性的过程。

不能迈大步,更不能一刀切。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

实施新课程遇到困难及解决困难的建议

实施新课程遇到困难及解决困难的建议

新课程拓展了学校办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化特长,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了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遇到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1.教育局部分领导以及学校部分领导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清,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还应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试卷分数,看升学率,实施新课程是先进学校的事,是以后的事,有等待观望的心理,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部分决策人认为实施新课程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无需对新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了解,还有部分决策人了解和掌握的也多是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参与不够、研究不够,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作用。

2. 新课程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新课程学科模块教学内容多而规定课时少,在规定课时内较难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教学内容新颖,教学目标多维,传统教学方式较难适用新的学科模块教学,新课程课难上。

另外,有很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已成习惯,没有用好教材上的素材,根本无法体现这些素材的能力价值。

3.新课程教材处理方法遇到的困难,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朝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参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虽然为老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但也为他们“吃透”教材带来了难度,从而使很多教师对教材感到迷茫,并且还很难把握教学进度。

4.新课程学科资料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传统习题不适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需要,没有较好地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另外有些资料存在严重的知识超前的问题,那些编写者对题目没有改编,只是机械地重新编排前后顺序而已,而且没有以课时为单位编写,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5.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中遇到的困难,学科模块过程性评价较复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遇到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较难整合等。

新课改最大的困难

新课改最大的困难

新课改最大的困难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

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

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一、困惑要紧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1.观念的更新。

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与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懂得,是新课改推行进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方面。

“为了每位学生的进展”能够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进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有的地区居然是这样进行培训的:给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发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手册,然后让他们做一张试卷,教师的任务就是到学习手册上找现成的答案。

同时新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

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

这关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现实的落差。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进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与充足的进展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尽管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习惯的教学组织形式。

然而,实际情况是,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每个班级都有将近50个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达60多人。

有的教师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了,哪里有的时候间来注意进展学生的个性啊。

”课程改革步伐太快,许多与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课改信息闭塞,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一致学校的时候,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思考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在江苏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学生的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

下面对自己及身边的同仁在新课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受传统教学思维、教学习惯的影响较大,教师、学生很难“动”起来。

现在,大部分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时,基本上都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

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教材进行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仍然很浓。

这样忽略了教材仅是“读本”的事实,背离了“课改”的方向。

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传统的学习习惯仍没有改变,加上某些学科作业负担较重,历史学习基本上只能通过课堂完成。

让学生去查找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高而效率低,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会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改变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

广大教师正把这一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却存在不足:其一,单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而且分组方法单一,总是规定前后左右4位同学一组,不顾学生是否愿意。

其二,每节课的容量较大,给学生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

学生往往抓不住中心问题,表面热烈,但实际上并没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学生间的合作就徒有虚名,流于形式,学生也就很少能达到课标中要求的“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别说自己探究来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华而不实,效果不理想。

新课标提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学过程设计的成败,不仅看形式,更关键的是看这一形式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合作程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的熏陶等。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些教师努力采取一些“新”的教学设计,但效果不佳。

如,曾听一位老师讲《马关条约》时采用角色扮演: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日本和清政府的谈判代表,表明双方的心态。

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学校全面实施,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还有很大的困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说:
1.探究目标不够明确。

2.有些教师照本宣科。

3.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4.探究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经验,急于说出结论的现象,等等。

5.课堂效率不高。

6.学生积极性不高。

等等。

怎样才能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
(一)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有明确的活动指向
(二)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
1.适度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三)创设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
1.创设唤起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情境
2.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
3.创设了解同学的疑问和惊奇的情境
4.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风格
(四)教师引导要有效
通过实践发现,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不应去追求一种统一的模式,而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1 / 1。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3.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的评价方 式,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够明 确、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
某地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案例
背景:某地区高中历史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进行了 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质。
1. 教材内容不够丰富:新教材的内容相对较少,难以满 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
2. 教师培训不足: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使用需要加强,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 和指导。
某地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案例
3. 教学资源匮乏
新教材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如多 媒体设备、教辅材料等,但部分学校资 源不足。
VS
4. 评价方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实 际操作中仍然以考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 综合素质评价。
经验总结 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强化了课程内容的更新,紧密结合时代发展;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01
优化了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主 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02
引入了多元评价机制,以全面、 客观地评估学生。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缓慢,实施过程中阻力较大;
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关注多元文化、加强信息技术应 用、推行多元评价等。
02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
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教材内容陈旧,与现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
际需求。
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 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
某地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案例
背景:某地区初中数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进行 了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主要是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其二是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第三点是制度完善。

1、教师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有些老师不太理解或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老师指定一些书籍,或者大家一起观看教学理念的视频共同探讨等方式,提高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太少,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合作交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度的完善,主要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加以完善,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1、通过学习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然引导义务教育深化改革,是为了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绝不是替代素质教育的。

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认为就是课程改革的重难点。

2、在课程改革中,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布局,不要填鸭式灌输,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方向性、导向性的帮助。

3、教师队伍是基础,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凝聚力,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培养和提高规划学生学习生涯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不断优化校园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发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也是带来了很多好的变化,因为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一些联系,改变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呢,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也比较活跃了,师生间的距离更近了,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但是,我觉得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

一、课程内容重点1. 优化课程结构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优化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课程结构,使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难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领者,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这对于传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

2. 教学资源的不足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实践场所以及先进的教学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1. 注重教师培训为了应对教师教育角色转变的难点,我们需要注重教师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引导教师将注意力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培养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为了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民乐三中田峰全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

我校省首批实验校,在2003年秋季正式实施了实验工作。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了在实施课改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我们还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者,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我们仍按预设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我们对新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

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于目标模糊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至少有10个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在此列举出来,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希望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专家的大力指导,希望引起全县各高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研讨和应对。

1、师资问题。

既有数量的问题,更有学科结构的问题;既有教坛适应能力的问题,更是教育理念陈旧与僵化的问题。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任重道远。

2、硬件问题。

图书资料不足,实验设备条件有限,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践基地建设困难。

3、教法问题。

新教材呼唤适合素质教育的新教法。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4、开课问题。

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对照现有教学条件有困难,应对未来高考有担心。

处理好传统高考科目与新课改要求加强的科目,值得研究。

5、课程环境问题。

出于对教学质量的担心,对未来高考的担心,老师、学生、家长都心存顾虑,社会舆论不一,课改环境不优,压力很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困难。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大多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出于安全考虑,加之基地建设困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难以组织。

7、教材、教参、教辅不统一的问题。

教材内容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不高,如此教下去能否应对高考;课辅仍然很难,课堂教学深度难以把握。

8、学分评定与发展性评价的操作问题。

9、教师工作评价的问题。

10、政府投入问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浩繁的巨大工程,成功与否,是需要强大的经济作支撑的,目前地方政府没投入一分钱,课改经费相当困难。

新课程改革下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面临的困惑问题及对策——来自浯溪镇新课改的调查浯溪一中王松柏新课程改革在我镇实施七年多以来, 给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学生和课堂都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教师在逐步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开始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新型人才观;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今后新课改深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笔者通过对全镇2所中学和13所小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新课改在我镇中小学的推广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

一、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问题(一)、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思维定势。

1、教材、教参的权威定势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或理论,便想当然地认为必错无疑。

我们的小学教师受这种定势影响极深,他们往往把教参或名教师的教案认定是正确的,谁都无法更改。

于是,在课堂上他们将教参或名教案的观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有与其中不同的观点(哪怕是很好的观点),都因与其教案不符而不被重视。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它有多热》,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时,通过观察图形,学生们得出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一名学生提出:读刻度时,要等到水银柱不再上升后,眼睛要平视,看好刻度,准确读出。

而我们的教师只强调“平视,看好刻度,准确读出”。

课后,我和老师交谈时,老师说:“前面的参考书上没有,我也就没重视。

”殊不知,现在教材、教参都是实验教材,我们是实践探索者,我们要肩负起修正的任务。

这次交谈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权威定势正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思维,使得教师不敢去思考,更不敢去创新,总是依赖教参,依赖教研员,甚至有的教师还把教研员的话挂在嘴边,作为他的论据。

倘若我们不敲碎这种权威定势,那么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中,就不会有哥白尼、伽利略式的人物,也很难使课程改革更加深入。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甄选范文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甄选范文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荣成市第三中学王建伟2010年7月25日14:461: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备课压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询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而且不管是有多年经验的高级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解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新的备课观念生成。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

而我们二中教师在我们自主备课的同时,更强调了集体的交流和研讨。

集体备课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我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

2: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从大处着眼,从国家长远发展出发组织实施的新课改是非常正确的;但老百姓从小处着眼,希望自己的子女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进入一流的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的要求也没有过错,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课改新理念,又不能回避来自社会、家长对学生高考获得优异成绩的要求。

从理论上讲,贯彻新理念,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这话应该正确。

而现实情况是,已课改的省份的高考试题只是微调,教学一线教师清楚,要提高高考成绩,传统教学可能更实在些,在目前课时情况下,两者要兼顾是不现实的,而淡化高考成绩同样是不现实的,启动新课改后,我们的老师尝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课改的潮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获得知识,强化全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03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建议
加强教材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01 更新教材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 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修订和调整。
02 优化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体系的 构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03 丰富教材形式
教材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 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1
02
03
提升学生素质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 础。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 践。
注重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 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育资源不均衡
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但部分地区的教
育资源匮乏,影响改革的效果。
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02
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但实际操作
中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
03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教
02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
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教材内容更新缓慢,难以跟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 01 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
教材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和综 02 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3 和主动性。
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所面临的困难

新课改所面临的困难

新课改所面临的困难一、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的软件再好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最理想的硬件条件是拥有设施先进的机房并能做到每人一机,每台计算机都具备多媒体功能,教室随时可以变成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

另外,硬件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方面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念,增加了许多人文素养的内容。

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接受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

三、学生水平方面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基础方面每个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都会给新课改的推行带来困难。

在解决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本人认为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分层教学因本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的甚至来自外省,而每个地区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又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开学初,首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时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内容。

并对其进行总结,对学习内容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学生的学习内容,出一份操作试卷由学生单独完成。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即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所有学生进行分为两层:基础较好的和基础相对薄弱的。

当然本人所说的分层教学并不是说对基础较好的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别教不同的内容,而是在原有的班级里,原有的课堂上学习。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

新课改实施困惑及破解思路浅谈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教育行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实践中,也不乏一些教师或学生对新课改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并提出破解的思路。

困惑1: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新课改实施后,部分教学内容难度有所提高,使得一些教师和学生难以掌握。

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热情下降。

破解思路: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掌握新的教材内容,对于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其次,教师可以逐步拆分难题,分步进行解析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操作等方式,增加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

困惑2:课程设置过多在新课改的实施下,部分学校会出现太多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面临较大的压力,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全部的学业任务。

破解思路:教育者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排课,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完成学习内容并走向实践,可以采取缩短课程时长、集中时间和开放选项等方式来化解这一问题。

出现困难,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惠互利的方式进行解决,避免学生对学业产生厌倦或者因超负荷而消极应对。

困惑3:学科交叉复杂度高新课程的实施网络,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增强,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需要转换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巧而感到困惑。

破解思路:在面临这个问题时,教育者应该将跨学科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中,并用多元化的策略去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科学研究思维、举办跨学科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科结构。

困惑4:学习策略需要变化在新课改教育下,学生可能会发现传统的学习策略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例如,重复阅读教材、死记硬背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和生活需求。

破解思路:新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日俱增的综合素质,必须采取海量的学习策略,例如,翻译内容,使用数字化交互工具,场景模拟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及对策

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
• 传统课堂提倡周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 强调“形聚”,为的是保证既定教学任务的 顺利完成。由于传统课程内容比较远离学生 兴趣或需要,加之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和师 生之间缺乏信任与内在融洽等诸多原因,传 统课堂很容易“神散”,如不严格纪律,再 造成“形散”,课堂教学就无法维持了。所 以课堂教学不能不强化外在的和形式上的规 范性约束。但这种课堂教学无法完成新课程 的教学任务,与新课程提倡的“课堂应给予 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
•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方向是“评价主 体多元化”,问题是,除了学习成绩 的评价是刚性评价,由教师主导的文 本评价和由学生主导的过程评价如何 防止其流于形式或混入暗箱操作。
• 新课改加大了选修学分,学生学习的自 由度加大了,但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 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 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肯定会发生新 课标上有要求但我们没有相应的教师能 教的问题”。
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
学习状态,教师不要总想如何去控制、支配学


五、避免走进僵化的模式
• 在新课改实验区,不少教师由于种种误区,在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
• 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 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 和方法样式的变换上。
• 新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 有减少内容含量,这对老师的教学是一 个极大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越活越好吗?
•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说容易,再容易不过;说 难,难之又难。当学生真地动起来后,新 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 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没听明白,纪律 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难”在何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现状;难处
【中图分类号】g420
正文:1983年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要求从这一基本点出发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教育,而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

至今已经是第九次的课程改革,中国教育体制在这么多次的改革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么到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新课程改革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到底难在何处?要了解难处就要了解从提出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很多中学是怎样的现状。

第一,难在高考:由于高考制度使然,社会对高考的反映趋势也未变化,新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此。

1社会要求决定家长选择。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在高考转折点踏上好的起跑线,以优异的分数竞争更优秀的大学,在选择中学时便将升学率,升学质量作为择校标准。

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的高分得好学校,供职单位看文聘的现实,面试要求”985”几乎成为很多企业的潜规则,典型的畸形”学籍查三代”导致很多著名高校博士被拒之门外,原因即是本科是二本。

这样的例子历历在目,家长的忧愁在所难免,而他们对学校的期望值也是更多倾注在高考实效上,并不注重新课标所要求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这也就决定了学校的追求和政策。

2家长选择决定学校政策。

由于家长看中升学率,择校择高考名校,如此一来,即使学校意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在社会对于学校教学成果的评判是升学率,高考分数的前提下,学校也被迫追求升学率以谋求发展,学校想要有好的生源就必须有好的成绩。

在只看得见单一效果时,很多学校对于课程尝试改革,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逐步行动时,往往走到评价一步,就不得不被打回原形,回到旧模式,现实的要求使它们不得不寻求更适合于学校目前发展的方式,任何尝试都是有所限制的。

3学校政策决定教师任务。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

实际上,中学阶段课程容量并没大的变化,基础知识要求也与以前基本相同,但是才尝试应用新的形式理念来教学,势必会占用多于以前刻板的复印式教学的时间,这样一来,本来就紧凑的时间就会显得更加拮据,而同时学校方面又有紧迫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拿出可见的教学成绩,就是所谓的高考升学率,教师相较下,并不愿意牺牲这样的时间去尝试,以教学质量作为冒险,还是愿意以老的熟悉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博弈高考。

这样的情况下,要真正的大规模实现新课程改革,本身从推行意愿度上,也就是个问题。

考试质量就切身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方向。

教师也被迫倾向于熟悉的,便于掌控的旧式应试教育,所以中学不乏教师抱怨”课本是简单了,可是考试没变简单,这反而使学生学起来更困难,教学难度增加”这就是
典型的高考没能与课程同步改革导致的首要问题表现。

第二,难在条件:由于条件限制,落后地区教师并未能理解其本体所赋含义,更多的是局限在形式上,认为新课标改的就是形式。

1部分教师环境条件不足导致新课改思想局限。

在沿海城市新课程推行由于高考制度的一定改革,实施度客观,教师也具有相当的水平去推行,它在全国中学大力的推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支持,有教师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理念,愿意去改革教学方式,这固然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其中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小城市学校,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但是缺乏资源和实际应用,教师没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再加上本身师资队伍的力量缺乏,只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新课程改革这一要求,但并不能理解它应该如何去实行。

譬如,一所城镇中学,中学领导从上级非教育专业领导获取即为有限的新课程改革知识,再糅合自己的理解囫囵传递给教师,教师知道新课程是国家重视的教育改革,但是无实例、无相对专业的培训,在用极其粗糙片面的理解来施行,如何能行之有效?反而导致了典型的新课程改革形式化。

2教师对新课改思想认识局限导致新课改形式化。

有教师误解,认为它就是搞形式主义,以标榜新颖奇特。

这种认识就是从认知层面上就出现了错误,如果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实践,那新课标的改革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意义,反而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在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下,学习起知识更加困难。

譬如,新课标提到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于是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追
求这个要求的形式,有老师就不断的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引导太浅,导致简单知识也讲的偏难,这就违背了新课标初衷;也有老师为了在公开课上让形式新颖,课堂活泼,生搬硬套在引入中用实验,比如用鸡蛋做动量定理实验,有老师为此一堂课破掉三个鸡蛋,在演示课堂中看似精彩,但在教学中是不实际的,再精彩的表演也无法融入到现实可行的教学中,就并非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作为典型很明显的反映了教师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受相关培训不充分,也没有条件去过多的接触,有心无力。

由此看来,新课程改革这项浩大的工程,为高考、为地区条件所难,要想真正意义的将新课程改革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包括尝试改变”人才择于高考,择于文凭”的不合理现状,同步高考与课程的改革;均衡发展地区条件,大力扶持落后地区教育水平,课程改革不是沿海优秀学校的改革,是对全国普遍中学的改革,只有将这两”难”解决,才成逐步其目标,真正的改善教育,培育更多全面的社会性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