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三步曲(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三步曲”

小学生学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老师出了个题:《难忘的一件事》,往往会有不少同学感到困难重重,抓耳挠腮,无从落笔。想不出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意思是:平时很少读书,等到要表达的时候,才感到自己书读得太少,显得力不从心。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如何通过学生的“读”促进他们的“写”呢?我想,不妨从以下“三步曲”入手:

第一曲:从小培养阅读兴趣。

以读促写,前提是有“读”才会促“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储蓄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静下心来,认真看一本课外书的孩子太少,一个有四十几个人的班级,能有五六个这样的孩子,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计算一下比例,真叫人心寒。那我们怎样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的产生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所以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可以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入手。首先,培养内部动机方面,我觉得从小渗透看书的意识很重要。实践告诉我们,阅读兴趣越早培养越容易产生。教师可利用小孩子天生都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解,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听完故事,孩子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从书中读到更多的故事。这时,阅读成了孩子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不需要老师强迫,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即阅读的内部动机。其次,阅读的外部动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组织各种形式读书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包括:表演故事短剧,诗歌朗读比赛,古诗背诵比赛,故事演讲比赛等)并即时进行表扬奖励,用奖励的办法使学生通过活动产生阅读的兴趣。如,学了《闻鸡起舞》这一个成语故事后,告诉学生将在下星期班队课组织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希望同学们积极准备。很多学生都希望在比赛中有所表现,希望拿到“大奖”。这样,在

接下来的几天,班级里就刮起了一阵“读成语故事风”。这即是外部动机趋使下的阅读兴趣。

第二曲: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发展语言,也只有当其对语言的积累、感受和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形成将有形文字运用于书面的能力。所谓“厚积而薄发”,只有不断地积累,在今后的运用中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对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丰富积累很有帮助。这方面,很多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如有些教师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采蜜本”,把每次阅读中的收获装进采蜜本,包括新认识的字,新理解的词等等,每周都依据每个人收获的大小进行评比,评出“最勤劳的小蜜蜂”。除此,还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展示读书收获,推荐好书名作。为此,我设计了两张读书卡片(见下表),读书卡片(一)主要用作个人摘录,包括自己喜欢的词语,喜欢的句子,用几句话谈谈读后的感想,可以是对阅读内容发表看法,也可以是说说读后收获。读书卡片(二)主要用作向自己的小伙伴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佳作。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推荐理由等。

第三曲: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

以读促写,“写”是最终目的,也是“三曲”中最为重要的“一曲”。

1.总结课文内容写作

学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教材(《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学完后我问学生:“这几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了四个不同特点地方,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每一个地方,然后说说假如现在让你去,你最喜欢去哪个地方,为什么?”几分钟后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气氛相当热烈。最后,请他们拿起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感到困难,习作训练水到渠成。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阅读活动,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一些感受。在回答时,用自己的话,完整通顺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在这基础上,进行写话,朗读、理解、思维、表达的作文综合训练也就渗透在整个阅读过程之中了。

2.填补课文空白写作

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和插图以及标点符号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借助课文中的这些“空白”,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想象,以习作的形式把课文中的“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的能力。

3.续写

想象是作文翅膀,对所学课文进行续写,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的方法。如《小摄影师》这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拍照,得到高尔基的同意准备拍时,却发现没带胶卷。小男孩哭着跑回了家去取胶卷,而高尔基一直在等待着这位小男孩。故事还没有完,最后小男孩会回来吗?如果会回来,那他会和高尔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不回来,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小组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孩子们拿起了笔,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了下来。

4.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个例子,在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某一句式、段落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把范文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技能。如学了《秋天的雨》中一连串的比喻启发想象写写《秋天的落叶》。一学生写道:秋天的落叶是小蚂蚁的摇篮/小蚂蚁躺在摇篮里/滚来滚去/正做着美梦呢/秋天的落叶是蜻蜓的停机坪/蜻蜓出去观光旅游/飞累了/正在休息加油呢/秋天的落叶是秋姑娘寄给我的信/秋姑娘告诉我/抓紧时间/丰收的季节到了另一学生则有感而发写了《秋姑娘》这样一首小诗:秋姑娘是迷人的/因为/大地把金色的外衣送给了她/秋姑娘是快乐的/因为/菊花把灿烂的笑脸送给了她/秋姑娘是惹人喜爱的/因为/果树把可口的果子送给了她/秋姑娘是好学的/所以/我们把朗朗的书声送给了她(发表于《小溪流》2008.7)

“胸中无笔墨,枯肠难搜索”,以上“三步曲”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对充分挖掘阅读中的写作因素,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