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课设

合集下载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_便携桌椅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_便携桌椅

多功能集成
折叠设计: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模块化设计:可拆卸,便于组装和维修 多功能用途:可作为桌椅、储物柜、展示架等多种用途 环保材料:采用可回收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轻量化设计
材料选择:采用轻质材料,如铝 合金、碳纤维等
折叠设计:采用折叠设计,便于 携带和存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轻量化:机械创 新设计将更加注 重轻量化,采用 新型材料、优化 结构等。
模块化:机械创 新设计将更加注 重模块化,实现 快速组装、拆卸 等功能。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06

成品展示
便携桌椅设计: 可折叠、轻便、
易于携带
材料选择:环 保、耐用、易
于清洁
结构设计:稳 固、安全、易
于组装
功能展示:满 足不同场景的 使用需求,如 户外野餐、室
内阅读等
使用体验介绍
便携性:桌椅可 折叠,便于携带 和存放
稳定性:桌椅结 构稳固,使用过 程中不易晃动
舒适性:桌椅设 计符合人体工程 学,使用舒适
结构设计
折叠结构:便于携带和存放
轻量化材料:减轻重量,提高 便携性
稳定性设计:保证桌椅在使用 过程中的稳定性
模块化设计:便于组装和拆卸, 提高便携性
材料选择
轻质材料:减轻重量,便于携带 耐用材料:提高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美观材料: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实用性:桌椅适 用于多种场合, 如户外野餐、家 庭聚会等
创新点解析与优势分析
便携性:桌椅可折叠,便于携带和储存 实用性:桌椅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舒适度 环保性: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美观性:桌椅设计简洁大方,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安全性:桌椅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可靠 创新性:桌椅设计独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1. 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并运用机械设计与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设计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设计目标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设计目标如下:•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与创新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协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3. 教学大纲3.1. 课程结构•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机械设计与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方法论–机械创新案例分析•第二阶段:项目实践–组队项目:每个小组选择并完成一个机械创新项目–项目管理与协作–设计方法与工具使用3.2. 教学内容3.2.1. 机械设计与创新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元件的选择与设计•设计准则与标准3.2.2.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方法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与工具的使用•设计思维的应用3.2.3. 机械创新案例分析•新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创新设计案例研究3.2.4. 组队项目•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主题•项目需求分析与规划•项目细化与设计3.2.5. 项目管理与协作•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项目风险管理与决策3.2.6. 设计方法与工具使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制造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原型制作与测试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通过讲座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与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项目实践,并定期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促进思想交流和团队协作。

•指导与辅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章节“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了解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学会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行机械设计;(4)熟悉机械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创新设计;(2)具备分析机械设计案例的能力,并提出优化方案;(3)掌握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的基本操作;(4)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完成小组设计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2)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设计伦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潜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如下: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参考教材第二章;2. 机械设计方法:介绍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参考教材第三章;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机械设计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参考教材第四章;4. 机械设计规范与标准:学习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了解设计过程中的合规性要求,参考教材第五章;5. 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零件绘制、装配设计和工程图绘制,参考教材第六章;6.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分组进行创新设计项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设计方案和实物制作。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够完成前/后、侧行、转弯、上/下台阶及上斜坡等动作。
图1.8.5HIT-I、HIT-II机器人
北京理工大学于2002年12月研制出仿人机器人BRI-01,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两足步行机器人。机器人高1.6米,重80千克,具有32个自由度,步速1千米/时,步距33厘米;能依照自身的平稳状态和地面高度变化,实现未知路面的稳固行走。
步行是人类最差不多的行为方式,双足机器人具备人类的差不多结构,具有类人的步行能力。双足步行机器人在外形上具有人类特点,适合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为人们提供方便,因此具有宽敞的市场前景。双足机器人与其他多足机器人相比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轻、动作灵活、迅速,而且更接近于人类步行的特点,因此它们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次要紧研究目标是二足机器人爬楼梯机构的设计,以及对它的步态的规划。
1.2.二足仿生气器人的概念
现时期,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的关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的关注,并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仿人二足机器人爬楼梯的设计变营运而生。研究与人类外观特点类似,具有人类智能,灵活性,并能够与人交流,不断适应环境的仿人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妄图之一。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在专门多方面差不多取得了突破,如关键的机械单元,差不多行走能力,整体运动,动态视觉等,然而离我们理想中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还需要在更为具体的某些行动进行研究,仿人二足机器人爬楼梯设计奖机器人的行动具体到爬楼梯动作上,,能够更加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代替人类完成各种作业,能够在专门多方面拓展人类的能力,如下图
1.7设计范畴
一直以来移动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大体上包括,轮式,履带式,足式等。履带式爬楼梯的装置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原理较为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传动效率比较高,行走重心波动专门小,运动平稳。然而这类装置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梯时在楼梯边缘会造成庞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转弯不方便等问题,有专门大的限制。轮组式,轮组式爬楼梯装置按轮组中使用小轮的个数可分为两轮式,三轮式,以及四轮式。单轮组式结构稳固性较差,在爬楼梯中需要有人协助才能实现。而双轮组式尽管能实现自主爬楼,但由于其体积庞大且偏重,阻碍了她的适用范畴。步行式,其爬楼梯的执行机构由铰链杆件机构组成。上楼梯时,先将负重抬高,在向前移动,如此重复这过程。步行式爬楼梯装置仿照人类爬楼的动作,符合本组研究课题,因此采纳那个方案。步行式爬楼梯装置爬楼梯时运动平稳,适合不同尺寸的楼梯,较为便利。然而他对操作的要求专门高,设计研究专门复杂,运动幅度不大,动作缓慢。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一、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接触到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本文将以一个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设计范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二、课程目标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具体而言,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3.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两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是课程的重点,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并在课程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四、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安排2-3个学时。

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项目。

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内容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3. 评价方式该课程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表现。

理论学习方面,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实践项目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报告、项目展示和项目成果的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其中,理论学习方面可以准备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实践项目方面可以提供实验设备、材料和制造工具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计方法,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结构优化、功能创新、材料选择等机械创新设计的关键环节。

3. 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现代设计工具(如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机械设计方案,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机械设计项目的操作和实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机械设计理念。

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介绍常用的创新设计方法,如头脑风暴、TRIZ理论、六顶思考帽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思维。

3. 机械结构优化:分析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教材第三章内容为参考,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机械性能。

4. 功能创新与材料选择:探讨功能创新的方法和材料选择原则,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功能创新及选用合适材料。

5. 现代设计工具应用:学习CAD软件等现代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常见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图纸绘制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独立完成机械设备的改进或创新设计。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专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及创新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沟通、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3. 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理论知识学习:- 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等基础知识。

- 介绍常见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联轴器等。

2. 创新设计方法与流程:- 讲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作与调试等。

- 介绍创新设计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TRIZ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 安排CAD软件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图纸的绘制方法。

- 设置创新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 组织课堂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设计成果,互相学习、交流、评价。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知识,结合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机械装置。

3.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涉及的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力学分析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三维建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使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机械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因素。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项目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 机械结构设计:介绍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典型机械结构的优缺点。

2. 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

- 创新思维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设计方法:介绍TRIZ、DFMA等创新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

3. CAD软件应用: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机械零件三维建模方法。

- 软件操作:学习CAD软件的基本功能,如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装配等。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理解机械创新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方案;2. 学会分析机械系统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案;3. 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创新设计项目的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学科,增强对机械设计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创新设计项目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概述2. 创新思维与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 创新方法介绍:TRIZ、DFMA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创新思维与方法3.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原理:机构、传动、联接等;- 设计原理: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设计原理4.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国内外机械创新设计成功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及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5. CAD软件应用:- CAD软件操作基础;- 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章 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6.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 团队协作完成创新设计项目;- 设计方案的分析、优化与实施。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1. 概述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 - 培养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 增强制造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和CAD软件应用;•机械零件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3.2 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方法•机械工程设计的先进观念和现代设计方法;•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样机设计方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仿生设计方法。

3.3 机构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机构设计原理以及机械系统组成和分析;•均衡与动态平衡计算方法;•机械传动和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结构静态和动态强度及振动分析。

3.4 创新设计实践•项目制作和完成,如机械原型的设计和制作;•团队协作和角色分工;•创新设计工程的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

4.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期末考试、课堂作业和项目制作。

其中,期末考试通常占总成绩的50%以上,课堂作业占20%左右,项目制作占30%。

同时,本课程重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将通过课程小组探讨、个人报告和演讲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5.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与制造导论》•《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制图与CAD软件应用》•《机械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现代机械设计方法》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示范与教师的辅导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数据的应用与技术的创新,培养未来的机械工程技术精英,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是啥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是啥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是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机械创新设计中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如TRIZ、六顶思考帽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机械创新设计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复杂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创新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创新设计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内涵。

2. 机械设计原理与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能等,并介绍机械设计的完整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制与试验等。

3. 创新思维方法与工具:介绍TRIZ、六顶思考帽等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4.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分析各种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如功能分析法、形态分析法、仿生设计法等,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的机械创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成功案例的设计思路、方法及经验教训。

6.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大学机械创新课程设计

大学机械创新课程设计

大学机械创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意的机械设计方案。

2. 掌握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提高设计效率。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对机械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面对挑战。

本课程针对大学机械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涉及力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基础知识。

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

3.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如CAD、SolidWorks 等,培养学生具备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4.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5. 机械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第2周:机械设计方法与创新思维第3周: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上)第4周: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下)第5周: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分析第6周:机械设计实践(上)第7周:机械设计实践(中)第8周:机械设计实践(下)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涵盖《机械设计》教材的第1章至第8章,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加工创新课程设计

机械加工创新课程设计

机械加工创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切削、热处理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磨削等。

3.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零件设计和绘制。

2. 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加工创新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关注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侧重于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机械加工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其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加工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运动分析、刀具选用与磨损、热处理工艺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常见机械加工工艺:详细介绍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结合教材第2章实例进行分析。

3.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和加工过程,以教材第3章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

4. 机械加工创新设计:分析现有机械加工工艺的优缺点,探讨改进措施,结合教材第4章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5. 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零件设计和绘制,以教材第5章为参考。

6. 机械加工创新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包括方案制定、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结合教材第6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机械加工基本原理学习。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精选全文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目录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 (2)二、设计步骤 (3)三、零件设计与图形展示……………………………………四、设计小结……………………………………五、参考资料……………………………………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休闲与时尚的结合正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鞋,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有着巨大的市场。

然而我们还常常抱怨、不满,因为现在的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你还在为冬天脚冷而恐惧时;当你还在为孩子的炫灯鞋的巨大电池消耗而烦恼时;当你还在夜间行走没有光源而抱怨时——一种带发电装置的多功能鞋被期待发明着……我们的设计是一款多功能鞋的发电装置。

通过在鞋内设置简单的机构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就可以让我们的脚不再寒冷,让我们炫灯有用不完的电,夜间出行将不再可怕……如果我们的装置被应用到实际中,那么鞋将不再是功能单一生活必需品,而真正成为休闲与时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我们的设计构思是:将脚走路时下蹬的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再利用旋转磁铁切割线圈生电的原理,提供电能给耗能装置和储电装置用。

设计中要解决的难题:1.由于整个装置需安装在鞋内,所以要求其尺寸必须紧凑。

2.由于下蹬的行程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增速机构让旋转磁极尽可能多转,来产生较多的电量。

3.要保证旋转磁极单向旋转。

二、设计步骤1、功能分析(1).要实现的功能鞋子的保暖、跑马灯及照明(2).功能实现的原理发明简单的发电装置供电给发热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储电装置使用发电装置原理: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发电分析:现有运动为脚部蹬地进行的直线或弧线往复运动,所需要的运动为线圈切割磁力线时的旋转运动。

2、功能求解(1)运动形式的转换:直线(弧线)运动旋转运动齿轮齿条、绕线轮机构、外棘轮机构。

(其简图如下)齿轮齿条外棘轮机构绕线轮机构摇杆的摆动转化为绕线轮的旋转(2)增速机构;由于整个机构空间有限,为满足机构的的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电量,此时需要增速机构。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机械设计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创新设计项目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案例。

具体内容包括:1.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各种机械设计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传动设计、机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

3.机械创新设计的案例分析,包括国内外典型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和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创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机械创新

课程设计机械创新

课程设计机械创新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创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够分析评价机械创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机械创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创新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机械创新的基本原理:讲解机械创新的基本原理,如叠加原理、替代原理等。

3.机械创新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创新方法,如改进法、组合法、逆向思维法等。

4.机械创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讲解机械创新的历史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机械创新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创新的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相关的力学知识;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类机械零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图纸的绘制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与组装;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专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旨在通过机械创新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以课本第三章“机械设计原理”为基础,讲解力学基础、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

2. 机械零件及其应用:参考课本第四章“常用机械零件”,介绍齿轮、轴承、传动带等零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

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结合课本第五章“计算机辅助设计”,让学生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机械图纸的绘制。

4.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依据课本第六章“机械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创新设计思维,掌握创新设计方法。

5. 实践操作: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践项目:- 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如齿轮减速器、杠杆机构等;- 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纸;- 进行团队协作项目,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机械装置设计。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 - 教案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 - 教案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教案一、引言1.1教学背景与目标1.1.1机械设计创新项目的必要性1.1.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1.1.3结合现代工业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1.1.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原理,并能进行创新设计1.2教学方法与手段1.2.1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经典机械设计案例1.2.2结合实验和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1.2.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CAD软件进行辅助教学1.2.4鼓励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3教学评估与反馈1.3.1定期进行项目进度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1.3.2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提供多角度反馈1.3.3结合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验报告,评估学习成果1.3.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教学相长二、知识点讲解2.1机械设计原理2.1.1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1.2强调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1.3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机械设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2.1.4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原理的创新潜力2.2机械创新设计方法2.2.1介绍常见的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如TRIZ、DFMA等2.2.2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2.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新设计2.2.4强调创新设计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2.3机械设计软件应用2.3.1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2.3.2讲解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3.3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3.4鼓励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创新设计实践三、教学内容3.1机械设计基础3.1.1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1.2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其特性3.1.3分析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其预防措施3.1.4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3.2机械创新设计实践3.2.1分组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项目3.2.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3.2.3通过实验和实践,验证创新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2.4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创新设计成果3.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3.1分析经典的机械设计案例,如汽车、等3.3.2讲解案例中的创新设计方法和原理3.3.3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机械设计的技巧和经验3.3.4鼓励学生将案例分析中的启示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实践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4.1.2学会使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创新设计4.1.3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1.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2.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CAD软件进行辅助教学4.2.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2.4通过项目进度评估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4.3.2强调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4.3.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5.1.2机械创新设计方法的掌握和实践5.1.3机械设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5.1.4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5.2教学重点5.2.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5.2.2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5.2.3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实践5.2.4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评估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应对策略5.3.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原理5.3.2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方法5.3.3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示范,指导学生使用机械设计软件5.3.4通过项目进度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演示软件操作6.1.2机械设计原理的教材和参考资料6.1.3机械设计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环境6.1.4实验设备和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草图绘制6.2.2机械设计软件的安装包和学习资料6.2.3创新设计项目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螺丝等6.2.4小组合作的工作空间和讨论区域6.3教具与学具的管理与维护6.3.1定期检查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6.3.2提供使用指南和维护手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具和学具6.3.3设立专门的教具和学具存放区域,保持整洁和安全6.3.4鼓励学生参与教具和学具的维护和管理,培养责任感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7.1.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7.1.3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7.1.4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7.2课堂讲解与演示7.2.1讲解机械设计原理和概念,通过实例进行说明7.2.2演示机械设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7.2.3分析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7.2.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7.3课堂实践与实验7.3.1分组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项目,提供实践机会7.3.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7.3.3安排实验和实践环节,验证创新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7.3.4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创新设计成果,提供反馈和评价7.4.2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7.4.3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学生的进一步学习7.4.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教学相长重点和难点解析八、板书设计8.1板书设计要点8.1.1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8.1.2采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机械设计原理和概念8.1.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8.1.4引导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8.2板书设计步骤8.2.1在课堂开始时,呈现教学目标和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8.2.2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呈现关键概念和原理,加深学生的理解8.2.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展示知识点的应用和实际操作8.2.4在课堂结束时,回顾板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8.3板书设计的创新与拓展8.3.1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丰富板书形式和内容8.3.2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8.3.3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8.3.4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九、作业设计9.1作业设计要点9.1.1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明确作业要求9.1.2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9.1.3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4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9.2作业设计步骤9.2.1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明确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9.2.2设计多样化的作业题目,涵盖教学目标和重点9.2.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如参考书籍、学习网站等9.2.4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作业设计9.3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拓展9.3.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作业平台,提高作业的互动性和参与度9.3.2设计开放性的作业题目,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9.3.3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9.3.4通过作业互评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要点10.1.2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10.1.3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10.1.4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0.2拓展延伸要点10.2.1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学生的进一步学习10.2.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项目,提高其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3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10.2.4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课堂讲解与演示: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原理和概念,并展示机械设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物加工机械课程设计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生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占一次能源的70%左右。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到二十世纪末,煤炭的探明储量有一万亿吨,其中已利用储量中尚有可采储量800多亿吨,我国的石油、他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其储量只可供开采几十年;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开发利用需要的投资很大;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

所以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最可靠的能源,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改变。

我国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煤炭都在20亿吨以上。

大量生产和消费煤炭,无论对地区环境,还是气候都造成很大影响。

为此,国家鼓励发展洁净煤技术。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

选煤可以除去原煤中大部分矿物杂质,提高煤炭质量,并把它分成不同等级,为用户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在选煤厂,为满足分选作业对物料粒度或者用户对产品粒度、水分等要求及减少细泥对分选介质的污染、提高原煤的分选效率的需要,应对物料进行分级、脱水、脱泥和脱介,这些工艺大多用筛分机械来完成,而筛分机械工作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原煤的分选效率及煤的进一步加工利用。

本课程设计是从某选煤厂振动弧形筛入料、筛上物、筛下物筛分资料入手见表1,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新研制设备的技术鉴定、新投产设备的验收或重要的生产技术检查筛分设备评定进行相关指标计算,来对该选煤厂振动弧形筛的工艺效果进行评定,进而加深对振动弧形筛筛分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以及掌握评定筛分设备的方法思路,为以后生产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能做到有依有据,得心应手。

表1目录1. 振动弧形筛 (3)1.1振动弧形筛的概述 (3)1.2振动弧形筛的结构示意图 (3)1.3振动弧形筛结构及工作原理 (3)1.4评定筛分设备的工艺指标 (4)2.数据的处理及曲线的绘制 (6)2.1计算产品产率 (8)2.2计算入料粒度组成和分配率 (8)2.3均方差的计算 (10)2.4计算效率 (11)2.5计算分配率 (12)3.工艺效果评定 (12)4.个人感言 (13)5.参考文献 (14)1.振动弧形筛1.1振动弧形筛概述振动弧形筛,此系列弧形筛为带振动电机(激振源)的弧形筛,弧形振动筛(弧形筛)主要用于选煤厂及选矿厂对物料进行予先脱水,脱泥,脱介作业,分级煤泥回收。

也可与水旋流器配套使用,对细粒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级.脱水.脱泥.脱介。

弧形筛一般安装在动力筛之前,以减少动力筛面积,它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脱水效果好、便于维修、物料不易堵塞;弧形振动筛主要用于选煤厂及选矿厂对物料进行预先脱水、脱泥、脱介作业、分级媒泥回收.也可与水旋器配置使用,使细粒物进行有效的分级、脱水、脱泥、脱介。

该筛机是由包角45度,60度曲率半经为2030mm筛箱构成.弧形筛面、筛框采用枢轴专向结构,能旋转180度,延长筛面使用寿命。

振动弧形筛的分级和浓缩:弧形筛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设备,能够从水悬浮液中回收纤维和长度短至350 微米的其他粒子。

弧形筛结构紧凑,没有活动部件,极少需要维护。

独特的筛板是由楔形棍条形成的弧形表面构成,棍条之间有水平的缝隙,通常缝宽350 微米。

要被筛选的液流通过进浆箱进入,靠重力通过一个堰嘴流向筛板,当悬浮液沿着筛板流动时,薄层水被筛板棍条切离,并随着细小颗粒一起通过筛缝。

1.2振动弧形筛结构示意图1.3振动弧形筛结构及工作原理振动弧形筛由入料箱、筛箱和筛机座轴翻转,实现入料端和出料端位置对调,达到均匀磨损,延长适用寿命,操作灵活方便。

并在冶金、化工等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振动弧形筛是一种具有一定曲率半径和包角的固定条缝筛,它没有运动部件,结构比较简单,但处理量很大。

弧形筛在选煤工艺中担负着脱水、脱介、脱泥、分级煤泥回收的作用。

根据给料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压力给料的自流式弧形筛;另一种是压力给料的压力弧形筛。

弧形筛主要由一组筛条横向布置的圆弧形筛面、给料器、排料漏斗和支架等部分组成。

用以制作弧形筛筛面的筛条为梯形筛条,筛条的布置方向与料浆在筛面上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筛条一般由不锈钢制作,有时也采用尼龙制作。

当筛分的料浆以一定速度沿切线方向给至筛面上,在离心力、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料浆紧贴着筛面运动,物料层由一根筛条流到另一根筛条的过程中,因筛条的边棱对物料层产生切割作用,这样便有一部分水和细粒被分离,被切的这一部分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经筛缝排出,成为筛下产品;未被切割的这部分物料层,在筛面上流过,成为筛上产品。

每根筛条切下的流速厚度,一般为筛条的缝隙宽度的1/2~1/4。

筛下产物中的最大颗粒,约为筛缝的1/2。

弧形筛根据需要,可以做成不同半径和不同的角度。

常用的角度有45°、60°、90°、180°和270°五种。

自流式弧形筛,常常采用45°、60°和90°的弧角,用于选煤厂和选矿厂。

压力式弧形筛,常常采用180°和270°的弧度,用于水泥工业中粉磨流程里的分级作业。

由于弧形筛的泄水能力很大,很多选煤厂常在脱水筛之前,用弧形筛作预先脱水,其筛缝间隙一般比下一工序脱水筛缝隙大3~6倍,但最大不宜超过3mm 。

弧形筛的宽度应比下一工序的脱水筛宽度小150~200mm 。

弧形筛也可以根据需要串联使用。

由于设计的不断改进,厂家也根据需要设计出了筛框采用枢轴转向结构,能旋转180°的弧形筛,延长了筛面的使用寿命。

另外专家还研制出了一种双向弧形筛,它由振动电机、布料器、筛箱组成,其特征是筛箱由两个侧板、支网钢管、两个反向安装的筛网和分料板组成;其中筛网通过压条和木楔固定在支网钢管一端,支网钢管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侧板与底座相连;振动电机安装在筛箱外,布料器安装在筛箱顶部,这种双向弧形筛使用了两个筛网,不仅提高了弧形筛的处理量,使用振动电机还使弧形筛筛分效率更高,并且使更换筛网非常方便。

1.4评定筛分设备的工艺指标在工业生产上,筛上产品中往往混有小于筛孔尺寸的细颗粒,筛下产品中也有时会混有大于筛孔尺寸的粗颗粒,这就有一个筛分效率的评定问题。

①筛分效率筛分效率是评价筛分过程进行的完全程度的技术指标。

筛分效率由下式计算:100-+=f c E E η 100⨯⨯=rc co c F Q E γ100⨯⨯-=r ffo r f f FQ F E γ式中η—筛分效率,%;—细粒物正配效率,%;—筛上产品中粗粒物含量(占本级),%; —计算入料中粗粒物含量,%; —计算入料中细粒物含量,%; —筛上产品中细粒物含量(占本级),%。

计算筛分效率时,一般用规定粒度划分粗粒物和细粒物;当鉴定筛分设备时,则按分配粒度划分。

②平均分配误差21PE PE PE u m += 251S S PE p = pu S S PE 75=m PE —平均分配误差; u PE —上分配误差;—下分配误差;P S —分配粒度75S —分配曲线上对应于分配率为75%的粒度值; 25S —分配曲线上对应于分配率为25%的粒度值。

③总错配物含量f c m m m +=0 %100⋅⋅=c u c U m γ %1000⋅⋅=f f Q m γ式中 0m —总错配物含量,%; c m —粗粒错配物含量,%; f m —细粒错配物含量,%;1PEu—筛下产品产率,%;cU—筛下产品中粗粒物含量(占本级),%。

上述三项指标的应用原则是:对于新研制设备的技术鉴定、新投产设备的验收或重要的生产技术检查,要同时应用筛分效率和平均分配误差,总错配物含量可作为补充评定指标。

对于筛分设备的日常检查则不受该限制。

2数据的处理及曲线的绘制某选煤厂振动弧形筛筛分资料如表所示表C1 入料和产品的粒度组成粒级 mm入料筛上产品筛下产品出量 %累计出量 %出量 %累计出量 %出量 %累计出量 %+0.35 13.65 100 21.67 100 0.27 99.99 0.35-0.25 23.41 86.35 36.94 78.33 5.21 99.720.25-0.1757.74 62.94 9.18 41.39 20.694.510.175-0.147 19.90 55.2 17.40 32.21 2.31 73.910.147-0.133.33 35.3 1.37 14.81 11.8171.600.13-0.07515.82 31.97 8.34 13.44 24.0159.790.075-0.053.47 16.15 1.12 5.1 14.5935.78-0.04512.68 12.68 3.98 3.98 21.1921.19合计100 100 100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的表格如下所示2.1计算产品产率2.2计算入料粒度组成和分配率分配率ε=筛上产品出量(占入料)/计算入料出量(占本级)*100%几何平均粒度d=( S1×S2)^(1/2)%39.67%1000=-=u r r ()()()%61.32%1002655.0449865.8206100r 2212120=⨯=⨯-⨯⨯-=∑∑j jj j j juG GG G G G表C4 均方差计算粒级 mm 实测入料出量(F)%计算入料出量(Fγ)%△=Fγ-F△2+0.3513.65 14.69 1.04 1.080.35-0.2523.41 26.59 3.18 10.110.25-0.1757.74 12.91 5.17 26.730.175-0.14719.90 12.45 -7.45 55.500.147-0.133.334.77 1.44 2.070.13-0.07515.82 13.45 -2.37 5.620.075-0.053.47 5.51 2.044.16-0.04512.68 9.59 -3.09 9.552.3均方差计算 均方差σ=4.0,等于临界值(煤泥),故认为合格。

表C5 粒度特性曲线原数据:粒级 mm 筛上产品出量 %筛下产品出量 %实测入料出量(F)%计算入料出量(F γ)%0.35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25 78.33 99.72 86.35 85.27 0.175 41.39 94.51 62.94 58.68 0.147 32.21 73.91 55.2 45.77 0.13 14.81 71.60 35.3 33.32 0.075 13.44 59.79 31.97 28.55 0.05 5.10 35.78 16.15 15.1 0.045 3.9821.1912.689.59合计 100 100.00 114.82412882.1141N 2=+-=+-∆=∑M σ2.4计算效率:由分配曲线查出分选粒级为0.148mm 查表得到以下数据ro=67.39% Oc=80.0% F rc =62.5% F rf =37.5% O f =20.0%100-+=f c E E η=86.26%+64.06%-100%=50.32%2.5计算分配误差:查分配曲线得Sp=0.148mm S75=0.152mm S25=0.142 mm计算总错配物含量:3 工艺效果评定分选效率为η=50.32%,所以分选效率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