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一、课前铺垫1、师: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谁能告诉我今天是一个什么节日?生:二月二师:大家知道二月二来源于什么传说吗?预设一:生知道,回答。

师表扬。

预设二:生不知道。

师:来源于“金豆开花”的传说,金豆开花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课下去调查一下好吗?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二月二的童谣,一起读一下好吗?生齐读: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

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

蚂蚱撑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着嘴。

通过这个童谣我们可以知道二月二有什么习俗——炒豆你家炒豆子了吗?生:炒了。

师:带来了吗?别忘了“你一把,我一把”,与大家分享。

这样与人交换的话,那么你至少在我们班可以分享几十种不同口味的炒豆,同意吗?那么下午大家就一起分享吧。

这节课我们就先不分享炒豆,把你了解的知识和学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积极说出你的感受,把我们的智慧一起分享。

我们先分享一下你知道二月二还有哪些其它习俗。

生:理发。

师:我还知道在不同的地方二月二还有一些其它的习俗,比如:吃面条叫吃“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二月二在东北,吃猪头肉。

等等,吃爆米花和吃炒豆可能是最普遍的,这个习俗就来源于“金豆开花”的传说。

不同地域蕴含着各具特色的风俗民情,民俗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

今天恰逢二月二,给大家带来了一则祝福:让我们一起读出来,祝愿在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节日快乐:二月二,龙抬头,幸福快乐开了头,万般好运找上头,生活甜蜜在心头!天天向上没有头,事业腾飞无尽头,友情亲情暖心头,合家团圆到白头。

二、导出新课1、师:是啊,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像一颗颗珍珠,点缀的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史灿若星河。

说到节日风俗,当然最迷人的还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老舍先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走进《北京的春节》,去了解北京独特的春节民俗风情。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课件

主旨
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通过新 旧社会的对比,显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的力量。
01
画出文中能表现对新社会春节喜爱之 情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在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
02
统领全文材料,是选材的标准,是散 文的“神”。
场面描写
[重点段落分析]( “元宵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是通过对比说明旧社会 的女人们平时没有自由;
二是说明新社会元宵节 的热闹非凡。 思考7:“在旧社会里, 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 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 自由。”这句话有何含 义?
思考8:“这的确是美好快
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 1
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
2 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新社
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01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
月十九
03
02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04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布置作业:
01
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02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课文语段阅读。
03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散文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
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的春节
01 锣鼓喧天辞旧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2 爆竹声中迎新春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脉络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4 填表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板书
05
万不得已
02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
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对北京小吃和方言的描述, 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风格评价及借鉴意义
01
朴实自然的风格
作者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北京春天的美好和温暖,使读者感受到了
生活的真实和美好。这种风格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具有积极
意义。
02
生动形象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北京春天各种细节的生动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及观看指导
《老北京的春天》
这部纪录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老北京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老北京春天的特 点。
《春天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美好。在观看 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影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描写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具有借鉴意
义。
03
积极向上的主题
作品表达了生命与成长的主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主题对于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06
课文拓展与延伸阅读推 荐
相关文章推荐及阅读指导
《老北京的春天》
这篇文章介绍了老北京春天的风 俗和习惯,与课文中的内容形成 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 背景下春天的不同面貌。
VS
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是文章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 面。在《北京的春天》中,主要人物形象 的情感变化可以包括对家族态度的转变、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更加强烈等。这些情感变化可以通过主 人公的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变 化中得到体现。
04
课文主题思想探讨课文主源自思想阐述描绘北京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北京的春天》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北京的春天》课件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
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
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
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
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悠闲快乐
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
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什么呢?
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 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 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 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 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动地迎新春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 是怎样过春节的?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 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 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 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 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伴读音乐
鲜花绽放图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 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 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独特美
独特美,体现喜爱
反义词
团热
高潮:热闹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圆闹 祥喜
元宵:红火、欢乐
和庆
结束:留恋
赠送以下课件
美丽的乡间小路,暮归的老牛,缤纷的 云彩……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乡村人家去看 一看吧!

第1课《北京的春天》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课《北京的春天》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 据农作物的 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 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西周初 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到汉武帝时,为了让历法定型不至错乱,创 立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 一直沿用至清末。年节,也就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因 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精运读用课排文比的深修入辞分手析法,“处处、整条大街、几百
盏”正看月出十灯五的,数处量处多张,灯从结“有彩的,……有的……有 整的…条…大有街的像”是看办出喜灯事的,种红类火多而,体会到元宵节的 美热闹丽、。美有好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
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
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
春节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 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 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 起了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 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 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 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 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 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 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 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初读课文 理清结构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从腊八到过小年 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第13段):描写春节结束的情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 作品主要内容概述。

3.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学习。

4. 作品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5. 作品主题思想探讨。

6. 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作品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

作品艺术特色的准确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文、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讨论:针对作品中的重点句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作者:笛福3. 作品背景:17世纪英国4. 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荒岛,勇敢生存的故事5. 生字、生词:自主学习6. 重点句子:课堂讨论7. 主题思想:勇敢、坚强、自信、乐观8.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2. 选择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练习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注意把字写得正确、规范又美观哟!fáng yùdiān bǒjǔsàng chōu ti níng shìbǎo lěi kāng kǎi gēda xuán yájiàng yóu二、正确读音我会选。

(用“√”标出)领略(lüè luè)分享(hénɡ xiǎnɡ)演奏(zòu còu)刚劲(jìn jìnɡ)凝聚(yí nínɡ)小巷(ɡǎnɡ xiànɡ)怒号(háo hào)清脆(cuìwēi)三、比一比,再组词。

句(_________)饺(_________)栗(_________)醋(_________)旬(_________)胶(_________)粟(_________)措(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__)(__)绕梁行云(__)(__)(__)雨(__)舟约定(__)(__)张(__)李(__)(__)(__)吞枣意味(__)(__)千钧(__)(__)1.形容读书不认真,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严格严肃严峻严厉1.那里的斗争形势很(_______),组织上决定派江姐去充实对敌斗争的力量。

2.父亲平日是很(______)的,从不放过我们任何缺点错误。

3.老师(______)地说:“你们要处处(______)要求自己,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六、填空。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____,文章是按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春节的高潮,展示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
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分层作业
A优等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B中等生:联系上下文记住生字的音形义。

C潜能生:熟读课文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

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

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教案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

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

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
(一两句话完整表达)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读一读,找一找: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详细写 了哪些?略写了哪些?
时间
腊月初旬至 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正月十九
风俗习惯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时 间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

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序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挂花灯、看花灯、 放花炮、吃元宵
残灯末庙、春节结束
返回
旬熬蒜醋饺翡拌 榛栗筝鞭麦寺逛
腊月 初旬 熬成 展览 蒜瓣 翡翠 饺子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 彩排 鞭炮 截然不同 寺院 彩绘 香醋 麦芽糖 逛庙会 走马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研读文本,体味内涵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粥的材料的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2.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 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 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3.这些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谁第二,而 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骆驼者的美 好的姿态与娴熟。
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和谐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上体会“年”内涵吗?
写作方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 腊月——(大扫除、备年货)——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2.详略得当:突出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展 现北京的春节的独特。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ppt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ppt
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和谐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上体会“年”内涵吗?
写作方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 腊月——(大扫除、备年货)——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2.详略得当:突出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展 现北京的春节的独特。
想读就读
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 1.自由读读,练一练; 2.展示朗读:读你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部
年去世,终年67岁。
返回
作者采用的是按一定的时间顺 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段落结构 则是按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这样写使文章衔接自然,结构 完整,浑然一体;文章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返回
分。
生字词听写:
考一考
你还记得我们刚刚学的生字词的书写吗?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 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 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 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 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 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
研读文本,体味内涵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粥的材料的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2.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 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 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ppt课件

人教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天》ppt课件

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时 间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

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序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挂花灯、看花灯、 放花炮、吃元宵
残灯末庙、春- 节结束
返回
-
-
-
-
-
旬熬蒜醋饺翡拌 榛栗筝鞭麦寺逛
-
腊月 初旬 熬成 展览 蒜瓣 翡翠 饺子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 彩排 鞭炮 截然不同 寺院 彩绘 香醋 麦芽糖 逛庙会 走马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2019
-
1
-
你熟悉这段童谣吗?一起来读一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北京的春天给你留下了的怎样 的印象?你最喜欢一个过程?
17
想读就读
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 1.自由读读,练一练; 2.展示朗读:读你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部
分。
2019
-
18
生字词听写:
考一考
你还记得我们刚刚学的生字词的书写吗?
2019
-
19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 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 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 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 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 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

6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课堂笔记

6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课堂笔记

6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天课堂笔记一、春之盼嘿,同学们!一提到北京的春天,就像心里头有只小兔子在蹦跶呢,充满了期待。

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啊,我就像个好奇宝宝,满脑子想的都是北京的春天到底啥样。

就像盼着远方的朋友来做客一样,急切又兴奋。

老师还没开始讲呢,我就自己翻着书瞅那文字,心里琢磨着这文字背后藏着的春天画面。

那感觉就像在黑暗里摸索宝藏,虽然还没找到,但是满心都是欢喜的期待。

二、春之始哇塞,课文开始讲北京的春天啦。

原来北京的春天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是悄悄来的呢。

不像夏天,像个莽撞的小子,一下子就热辣辣地出现在眼前。

你看啊,课文里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这就好比我们早上睡眼惺忪地慢慢睁开眼一样。

风呢,也变得柔和起来,就像妈妈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你的脸。

我和同桌还在讨论呢,他说他想象中的北京春天的风,就像丝绸滑过皮肤,那叫一个舒服。

我觉得他形容得特别棒。

三、春之景北京春天的景色那可真是绝了。

你要是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就像走进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课文里描写的那些景物啊,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比如说那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就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这时候我就想啊,古代诗人可真厉害,把柳树写得这么生动。

我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这柳树要是在我们学校的操场边,那得多美啊。

同学就笑着说,那我们课间就能在柳树下玩耍,就像在画里一样。

四、春之动物春天一到,北京的小动物们也都活跃起来啦。

就像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似的。

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声音就像一串串清脆的铃铛声。

我就想啊,这些鸟儿是不是在讨论春天的美景呢?就像我们课间的时候讨论喜欢的动画片一样。

小虫子也从土里钻出来了,它们肯定在想:“哇,春天终于来啦,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我和后面的同学说:“你看这些小动物,多有活力啊。

”同学回答说:“是啊,它们就像春天的使者,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了。

”五、春之人们北京的人们在春天里也是充满活力的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天》课堂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天》课堂小结

《北京的春天》课堂小结
一、内容回顾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老北京春节期间热闹、喜庆的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解析
1.文章结构: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逐一介绍了北京
过春节的各种习俗。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特色: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文章生动
形象,语言优美。

同时,儿化音的运用也体现了北京方言的特色。

3.情感表达:通过对春节期间各种活动的描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北京春节
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思考与讨论
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对北京春节的了解和感受。

通过交流,大家对老北京的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作业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熟读课文,加深对北京春节文化的理解。

2.搜集关于其他地区春节习俗的材料,与北京的春节文化进行对比,写一篇
小短文。

五、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北京春节的特色和习俗,还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美妙。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体验各地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天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