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测量学b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ef2a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a.png)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测量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学概述1.2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3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1 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2.2 常用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 第三章角度测量与水平角测量3.1 角度测量概述3.2 水平角测量方法3.3 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处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测量4.1 距离测量概述4.2 钢尺测量方法4.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平差5.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5.2 测量平差原理5.3 测量平差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完整的测量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测量学资源共享,如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5. 辅导资料:提供测量学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地形图与地形测量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6.3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七、第七章建筑施工测量7.1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7.3 建筑施工测量实例分析八、第八章控制测量与测网布设8.1 控制测量概述8.2 控制点的选择与布设8.3 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评价九、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测量学9.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2 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发展10.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10.2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10.4 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量B教案-第3讲
![测量B教案-第3讲](https://img.taocdn.com/s3/m/22708828bd64783e09122bd6.png)
第3讲教学目标:掌握三角网条件评差方法和程序。
重点难点:条件方程列立,闭合差检核第3章 控制网平差3—1 概述在测量工作中,常要确定某些几何量的大小。
由几何量组成的模型称为几何模型。
为了确定一个几何模型,并不需要知道该模型中所有元素的大小,而只需要知道其中部分元素的大小就行了,其它元素可以通过它们来确定。
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几何模型所必要的元素,简称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用t 来表示。
必要元素不仅要考虑其个数,而且要考虑它的类型。
由此可知,当某个几何模型给定之后,能够唯一确定该模型的必要元素的个数t 及其类型,t 只与几何模型有关,与实际观测无关。
约定:L ~――真值, L ――平差值, L――观测值在一个几何模型中,除了t 个独立量以外,若再增加一个量,则必然产生一个相应函数关系式。
例,必要量选为1~L 、2~L 、1~S ,若增加一个量3~L ,则存在 180~~~321=++L L L ,若再增加一个量2~S ,则有 1212~s i n ~s i n ~~L L S S = 由此可知,一个几何模型的独立量个数最多为t 个,除此之外,增加一个量必然要产生一个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这种函数关系式,在测量平差中称为条件方程。
在测量工程中,为了求得一个几何模型中各量的大小就必须进行观测。
如果总共观测了该模型中n 个量的大小,若观测个数少于必要元素的个数,即n <t ,显然它无法确定该模型,即出现了数据不足的情况;若观测了t 个独立量,n =t ,则可唯一地确定该模型。
由于它们都是独立量,故不存在任何条件方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观测结果中含有粗差甚至错误,都将无法发现,在测量工作中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为了能及时发现粗差和错误,并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就必须使n >t ,若令r =n –t (3-1)式中n 为观测值的个数,t 称为必要观测数,r 称为多余观测数。
多余观测数在测量中又称“自由度”。
一个几何模型如果有r 个多余观测,就产生r 个条件方程。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1b43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3.png)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实习操作,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测量学概述1.1 测量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1.2 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3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4 测量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测量仪器的构造与使用2.1 水准仪2.2 经纬仪2.3 激光测距仪2.4 全站仪2.5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管理第三章:测量基本方法3.1 角度测量3.2 距离测量3.3 高程测量3.4 坐标测量第四章: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4.1 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计算4.2 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4.3 误差传播定律4.4 测量误差的估算与控制第五章: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工程测量概述5.2 地形图的绘制5.3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5.4 建筑物的施工测量5.5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演示:安排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加深对测量学知识的理解;3. 实习操作:组织学生到工地或实验室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5. 小组讨论与报告: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占总评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3704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7.png)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第一章:建筑工程测量概述1.1 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解释测量工作对于确保建筑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作用1.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结构测量等解释各项测量内容在建筑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1.3 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与工具介绍常用的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解释各种测量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测量原理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2.1 平面控制测量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平面控制测量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平面控制测量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2.2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选点、建立控制网、测量和数据处理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平差、控制点坐标计算等解释成果处理的重要性和对于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第三章:高程控制测量3.1 高程控制测量的概念与目的解释高程控制测量的定义和目的强调高程控制测量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3.2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3 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介绍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包括高程数据平差、高程控制点坐标计算等解释成果处理的重要性和对于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第四章:地形测量4.1 地形测量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地形测量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地形测量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4.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地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3 地形测量的成果处理介绍地形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整理、地形图绘制等解释成果处理的重要性和对于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第五章:结构测量5.1 结构测量的概念与目的解释结构测量的定义和目的强调结构测量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5.2 结构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结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布局测量、结构变形测量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5.3 结构测量的成果处理介绍结构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整理、结构分析等解释成果处理的重要性和对于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第六章:建筑施工测量6.1 施工测量的重要性介绍施工测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解释施工测量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作用6.2 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基准点设置、轴线测量、高程控制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6.3 施工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施工测量中常见的問題,如误差累积、测量仪器问题等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建筑物的变形测量7.1 建筑物变形测量的重要性解释建筑物变形测量在确保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强调变形测量对于预防和监测建筑物损害的关键作用7.2 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介绍进行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基准建立、变形观测、数据分析等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7.3 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成果处理与分析介绍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成果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整理、变形曲线绘制等解释成果处理与分析的重要性和对于建筑物安全评估的影响第八章:建筑信息模型(BIM)测量技术8.1 BIM测量技术的概念与优势解释BIM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强调BIM测量技术在提高建筑项目效率和准确性的优势8.2 BIM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与步骤介绍利用BIM测量技术进行建筑项目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各项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8.3 BIM测量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实际建筑项目中应用BIM测量技术的案例强调BIM测量技术对于建筑项目质量和进度的积极影响第九章:建筑工程测量的现代化发展9.1 现代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介绍现代化测量技术,如卫星导航、激光扫描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解释现代化测量技术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的作用9.2 测量仪器的现代化发展介绍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和功能特点强调现代化测量仪器在提高测量准确性和便捷性的作用9.3 建筑工程测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解释建筑工程测量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技术,如数据库、云计算等在测量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第十章:建筑工程测量的法律法规与质量控制10.1 建筑工程测量的法律法规介绍与建筑工程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对于确保测量工作和建筑项目安全的重要性10.2 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解释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建筑项目质量的关键作用10.3 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强调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介绍测量人员在建筑项目中的职责和行为规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理解测量工作对于确保建筑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作用。
测量B教案-第5讲
![测量B教案-第5讲](https://img.taocdn.com/s3/m/d47fda0390c69ec3d5bb75cd.png)
第5讲教学目标:掌握线路初测的内容和方法,了解两化改正和坐标换带计算的意义, 掌握初测高程测量的内容和精度评定的方法。
重点难点:初测导线闭合差计算与检核第2章 线路测量线路测量是指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路、水渠、河道等线状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总称。
线路测量的任务,在勘测设计阶段是为线路工程的各设计阶段提供充分、详细的地形资料;在施工建造阶段是将线路中线及其构筑物按设计文件要求的位置、形状和规格,正确地放样于地面;在运营管理阶段,是检查、监测线路的运营状态,并为线路上各种构筑物维修、养护、改建、扩建提供资料。
4—1 初测导线一、初测导线的外业工作1. 踏勘选点2. 导线观测水平角观测,J2-- 15″,J6-- 30″。
光电测距往返观测各一测回,一测回应读数两次,两次读数间较差的限差5mm,往返测之差不大于N m D22导线点到加桩的距离,可只进行往测,但要在相邻导线点上进行检核,两段平距之和与对应导线边长之差不应大于40mm 。
3. 联系测量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每延伸不远于30 km 处,应与国家平面控制点或其它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GPS 点进行联系测量。
二、初测导线的成果检核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 表4–21. 角度闭合差计算 n n f αβαβ--︒⋅+=∑1800对于延伸的开口导线,只能用真方位角进行角度观测成果的检核,因此必须考虑子午线收敛角γ,令α0=A 0则 αn =A n –γγββ+--︒⋅+=∑n A n A f 1800其中,子午线收敛角γ的计算公式为m n m tg Ry y tg R l φρϕργ0""-== 式中,φm 为导线0点到n 点间的平均纬度;l = y n –y 0 为导线0点到n 点间的横坐标差;R = 6371 km 为地球的平均半径。
例4–1 P942. 导线长度闭合差的计算 进行导线长度的检核,必须首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的大地水准面上,然后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检核。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9246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6.png)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第一章:建筑工程测量概述1.1 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解释建筑工程测量的概念阐述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1.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讲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常用方法1.3 建筑工程测量的工具和设备介绍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讲解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章:测量基准和测量坐标系2.1 测量基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测量基准的概念阐述测量基准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2.2 测量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介绍测量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讲解测量坐标系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2.3 测量基准和测量坐标系的转换讲解测量基准和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阐述转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3.1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测量误差的分类及特点3.2 测量精度的表示和评价讲解测量精度的表示方法介绍测量精度的评价指标3.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讲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阐述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第四章: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4.1 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介绍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讲解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4.2 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讲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阐述不同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4.3 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讲解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强调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操作5.1 测点定位和测点标记讲解测点定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测点标记的工具和操作方法5.2 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讲解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阐述不同测量方法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5.3 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讲解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第六章: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建立6.1 施工控制网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施工控制网的概念阐述施工控制网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6.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方法介绍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原则讲解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和步骤6.3 施工控制网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讲解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方法介绍施工控制网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第七章:建筑物细部测量7.1 建筑物细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介绍建筑物细部测量的内容讲解建筑物细部测量的常用方法7.2 建筑物细部测量的仪器和工具介绍建筑物细部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讲解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7.3 建筑物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成果应用讲解建筑物细部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阐述测量成果在建筑设计和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建筑安装工程测量8.1 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介绍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内容阐述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特点8.2 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讲解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常用方法介绍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操作步骤8.3 建筑安装工程测量的注意事项讲解建筑安装工程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和测量精度的重要性第九章:建筑工程测量案例分析9.1 案例一: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分析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难点和解决方案讲解测量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9.2 案例二:大跨度结构施工测量分析大跨度结构施工测量的特殊性和解决方法介绍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的应用9.3 案例三:古建筑修复测量分析古建筑修复测量的特点和难点讲解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第十章:建筑工程测量现代化技术10.1 建筑工程测量信息化技术介绍建筑工程测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讲解测量数据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处理10.2 建筑工程测量遥感技术解释遥感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阐述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10.3 建筑工程测量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测量领域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行业中的基础工作,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测量B教案
![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4f7d03186bceb19e8bb7d.png)
二、应用
地名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是空间定位型的关系数据库。它是将国 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各类地名注记包括居民地、河 流、湖泊、山脉、山峰、海洋、岛屿、沙漠、盆地、 自然保护区等的名称,连同其汉语拼音及属性特征如 类别、政区代码、归属、网格号、交通代码、高程、 图幅号、图名、图版年度、更新日期、X坐标、Y坐标、 经度、纬度等录入计算机建成的数据库。它与地形数 据库之间通过技术接口码连接,可以相互访问。也可 以作为单独的关系型数据库运行。 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1:1万
第一章
绪论
P R2 206265
二、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度 的影响 例:当P=10平方公里时,=0.05 当P=100平方公里时,=0.51 当P=400平方公里时,=2.03 当P=2500平方公里时,=12.71 所以,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度的影响很小, 可不予考虑。
第一章
绪论
寻找基准面
2、参考椭球体(ellipsoid of revolution) 三元素:长半径、短半径和扁率 参考椭球体的定位:在适当地点选择一点P,设想 把椭球体与大地体相切,即此时铅垂线与法线相重 合。P 点称为大地原点 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椭球体为IAG-75椭球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测量坐标系概念
四、高程
第一章
绪论
– (1) 高程的定义 –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 拔,简称高程(height); – 通常用加点名作下标表示,如HA、HB; – 在海边设立验潮站(tide gauge station),进行长期观测,求得海 水面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以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为 高程基准面(height datum);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d602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a.png)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教案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B课程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学时: 60 学分: 3授课教师:郑金贵授课班级: 15级造价1、2班授课学期:2017至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材名称:建筑工程测量参考资料:1.建筑工程测量魏静编著2.土木工程测量张凤兰编著3.建筑工程测量李生平编著2017年08月28日附:教案首页格式(背面)教案编制说明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
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
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
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
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可选):从合川校区的总体规划和教学楼的修建引出建筑工程测量A。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测量学分类及建筑工程测量A的任务1、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1)测定测定是指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53832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b.png)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测量学理论素养;(2)利用实验、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测量学的基本要素:长度、角度、高程、坐标等。
2.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测量仪器的结构及功能;(2)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3)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3. 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2)地形图测绘、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应用实例。
4.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2)测量数据的平差及求解;(3)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5. 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1)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2)施工测量的应用: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网建立等;(3)道路工程测量的应用:道路设计、施工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3. 实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测量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习报告: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0cc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c.png)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测量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测量学基本概念1. 测量学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 测量学的坐标系统、基准和计量单位3. 测量学的基本要素:测点、测线、测面、测体第二章:测量学基本原理1.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累积原理2.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3. 测量学的基本误差及其处理方法第三章:测量学仪器与工具1. 概述测量仪器与工具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2. 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第四章:测量学数据处理1. 概述测量数据的分类、采集和处理方法2.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粗差剔除、数据平滑、数据变换3. 测量数据的分析:精度评定、误差传播、最小二乘法第五章:测量学实验操作1. 测量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 常用测量实验操作:水平角测量、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面积测量3. 测量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测量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测量学教程》2. 实验设备: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距离测量仪等。
3. 教学课件:测量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实验操作。
六、第六章: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2. 城市规划中的测量学应用:控制网建立、地形图绘制、土地测量3. 城市管理中的测量学应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测量、道路与桥梁的测量、工程测量七、第七章:测量学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2. 地质工程中的测量学应用: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岩土工程测量3. 测量学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八、第八章:测量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2. 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测量学应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测量、结构物的尺寸测量、隧道与桥梁的测量3. 测量学在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中的应用九、第九章:现代测量学技术及其发展1. 概述现代测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2. 遥感测量学: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3.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4. 测量学与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十、第十章:测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 地球科学中的测量学应用:地质测量、地形测量、地球物理测量3. 生命科学中的测量学应用:生物测量、医学测量、生理测量4. 测量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同第五章)十二、教学资源与评价(同第五章)重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测量B教案
![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4dd83581b6bd97e19ea4c.png)
第一章 绪论
本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形测量学(terrain surveying)
学习本课程要求:
1。会测地形图 2。会用地形图 3。会工程放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测量学的发展及应用
一、发展 测量学的发展归根于测量仪器的发展, 总的来说是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数字化 方向发展
量距:棍子、尺子电磁波测距仪 测角: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高程: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测坐标:传统的方法 全站仪、GPS 水准仪:光学自动安平测量机器人
二、应用
•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 •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是空间型数据库。它是将已经出版的地形图
进行扫描,经过几何校正、色彩校正和编辑处理,建成的栅格数据库。 • 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1:1万
• 数字正射影象数据库 • 正射影象数据库是空间型数据库。它是将航空影像扫描数据或航
网间隔采集地面高程而建立的规则格网高程数据库, 简称DEM。它可以利用已采集的矢量地貌要素(等高 线、高程点)和部分水系要素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数 学内插获得。也可以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直接从 航空摄影影像采集。其中,陆地和岛屿上格网的值代 表地面高程,海洋区域内的格网的值代表水深。 • 1:100万、1:25万、1:5万、1:1万
工程测量学(B)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测量学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及大小,并
确定地球表面点位关系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 绪论
点位关系:
y
寻找基准面 B
A x
SAB (xB xA)2 ( yB yA)2
tan1 yB yA xB xA
第一章 绪论
测量学的任务
• 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28b05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1.png)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性质《测量学》是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上点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测量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2. 课程目标(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使用和维护;(3)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4)具备基本的测量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测量学的分支和应用。
2. 测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原理;(2)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1)误差的概念和分类;(2)误差传播定律和误差合成;(3)粗大误差的检测和剔除;(4)测量数据的精度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讲解;(3)学生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实地测量实习;(3)测量软件操作练习。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2课时;(2)第二章:3课时;(3)第三章:4课时;(4)第四章:3课时;(5)第五章:2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章:第1-2周;(2)第二章:第3-5周;(3)第三章:第6-8周;(4)第四章:第9-11周;(5)第五章:第12-13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际操作能力等);3. 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2. 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期末考试结束后,对试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为下一届教学提供参考。
测量B教案-第1讲
![测量B教案-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0ec69744336c1eb91a375dbe.png)
第1讲教学目标:了解铁路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划分和工作内容,了解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
重点难点:各勘测设计阶段测量工作的目的,三角测量基本原理。
第1章工程测量概述§1.1 控制测量一.主要任务勘测设计阶段——建立测图控制网施工建造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运营管理阶段——建立变形监测网二.控制网的作用细部测量的基础,限制误差的传递和积累§1.2 铁路公路工程测量的内容一.勘测设计的主要阶段和工作内容1.方案研究阶段收集相关地区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和各种航摄、气象、水文、经济资料,以供找出线路主要的可能方案,初步确定一些重要的技术标准,如线路等级、限制坡度、牵引种类、运输能力等,并提出线路初步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测和初步设计阶段初测是为初步设计而做的测绘工作。
初步设计要根据带状地形图和各种初测资料,确定各种方案的线路中线位置(称为纸上定线),对线路、桥涵、隧道等工程物进行初步设计,确定它们的走向、位置和形式等,并作出工程概算。
对一切有价值的方案进行研究比选,通过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一个推荐方案。
初步设计要做到基本稳定线路方案,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3.定测和施工设计阶段定测是为施工设计而做的测量工作。
定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线路中线,结合实地情况测设到地面上,并进一步详细地测绘线路纵横断面,供施工设计使用。
定测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放线测量,中线测量,纵断面测绘和横断面测绘,重点工程工点地形图测绘等。
施工设计又称施工技术设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定测资料进行线路纵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以及对线路上所有桥涵、隧道、车站、挡土墙等构筑物进行单独设计,并提供工程数量和工程预算,形成施工设计文件。
当施工设计文件被批准后,方可交由施工部门进行施工。
二.施工建造阶段的主要内容1.交桩2.施工复测3.建立施工控制网4.施工放样5.竣工测量§1.3 变形观测及其意义一.意义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验证设计思想、修正设计方案科学研究二.特点精度高重复严密多学科第2章 施工控制测量2—1 施工控制网的特点规划设计阶段布设测图控制网的目的主要是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施工建设阶段布设施工控制网的目的主要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 运管管理期间,为了监测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和安全性能。
《测量学B》(48学时)教学大纲
![《测量学B》(48学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0e05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6.png)
《测量学B》(48学时)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urveying(B)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形代数、概率论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工民建、环规、工程管理教学目的:测量学是非测绘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学习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进行测量基本功训练,以便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工程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2、掌握常规和当代精密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方法(全站仪为主);3、掌握图根控制网建立方法和地形图的识读和应用;4、了解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2.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概念3.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了解测量学的任务、水准面的定义、地物和地貌的概念、高斯投影的概念,了解坐标系、高程系统和直线定向的概念,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重点:准确理解测量工作的实质(地面点位的确定)难点:高斯投影、直线定向第二章水准测量(4学时)1.水准测量原理2.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3.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4.水准仪的检校5.自动安平水准仪简介基本要求: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学会水准仪的使用重点:水准测量原理及其成果整理难点:水准仪的检校第三章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10学时)1. 角度测量原理2. 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其使用3. 水平角观测方法(测回法)4. 竖直角观测方法(中丝法)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简介6.距离测量方法(钢尺精密量距、光电测距)7.全站仪的构造、功能及其使用基本要求:了解角度测量的概念,掌握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方法,初步了解全站仪的使用及功能重点:经纬仪的安置,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方法难点:全站仪的使用第四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学时)1. 观测误差2. 偶然误差的特性3. 评定精度的指标4. 误差传播定律5.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基本要求: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能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掌握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计算重点:误差传播定律及其运用难点:非线性函数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第五章控制测量(6学时)8.控制测量概述9.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推算)10.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1.导线测量内业计算12.三、四等水准测量13.三角高程测量14.GPS定位技术简介基本要求:掌握导线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导线坐标计算,了解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测量学B》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
![《测量学B》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0a3b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测量学B》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量学 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理论学时:_____实践学时: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测量学 B 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取和处理地球表面各种信息的学科,是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常规测量工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概况。
2、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和坐标测量等工作。
4、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5、能够进行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外业工作和内业处理。
6、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1)了解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理解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地面点位的确定(1)掌握地面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2)理解高程的概念和高程系统(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2)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二)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原理(1)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
(2)掌握水准测量的高差计算公式。
2、水准仪及其使用(1)了解水准仪的构造和分类。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安置、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
3、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1)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2)能够进行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记录。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1)掌握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c28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e.png)
建筑工程测量B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行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1)测量定义及作用;(2)测量工作内容;(3)测量基本术语。
2. 测量仪器的使用(1)水准仪的使用;(2)经纬仪的使用;(3)全站仪的使用。
3. 测量方法与操作(1)水平距离测量;(2)垂直距离测量;(3)角度测量。
4. 建筑物的定位(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2)建筑物轴线定位;(3)建筑物细部定位。
5. 建筑物的放样(1)放样原理;(2)放样方法;(3)放样精度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方法。
2. 教学难点:(1)测量仪器的精确使用;(2)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精度控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测量原理、方法和操作过程;(2)测量仪器: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工程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3)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4)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
《测量学B1》实验教学大纲
![《测量学B1》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278676b561252d380eb6e96.png)
《测量学B1》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测量学B1》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学习测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进行测量基本功训练,以便为今后学习测量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掌握本课程的三基内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常规测量仪器(主要是全站仪)、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检验、校正方法;
3、掌握一般控制网建立方法和工程测量中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四、授课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12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与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有预习报告并检查
2、实验做完后对每一个学生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
题进行质疑;
3、对实验报告给予评分(特别要求总结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占本门课总成绩的30%)。
执笔人:高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水平角观测的概念;
2.全站仪的测角原理;
3.仪器的安置;
4。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教学要点
全站仪使用
采取演示法教学.讲解拓普康(或索佳)全站仪使用,在课堂上每讲一项功能后,利用多媒体课室的优点,现场演示一次,并将操作过程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起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使学生能迅速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二)水准尺(levelingstaff)——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材料(木、铝合金、玻璃尺、因瓦)长度(1。5、2、3、4、5m)刻划形式(单面、双面、基、辅、左、右)直尺、塔尺、折尺(配合图片演示)
(三)尺垫(staffplate)
3.水准仪的使用
操作程序: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以演示法为主。注意通过图形来讲解水准测量的几个概念及原理;在讲授水准仪使用时,边操作演示边阐明操作要点。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5~06学年第1学期第周星期(05年月日)
节次
6
班级
交通0401—02
浦交通0403-04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二章水准测量
教学目的
掌握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平角定义2。竖直角定义
3.光学经纬仪(opticaltheodolite)的使用
1)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J6的读数方法
2)J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J2的读数方法
3)经纬仪的安置(对中、整平)
4.全站仪(totalstation)的发展
光学经纬仪(opticaltheodolite),电子经纬仪(electronictheodolite)
5.全站仪的功能介绍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5~06学年第1学期第周星期(05年月日)
节次
班级
交通0401—02
浦交通0403-04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精密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的方法及方位角的计算。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习题书
教学后记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5~06学年第1学期第周星期(05年月日)
节次
班级
交通0401—02
浦交通0403-04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二章水准仪及其使用
教学目的
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熟悉DS3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教学手段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仪及其使用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5~06学年第1学期第周星期(05年月日)
节次
班级
交通0401—02
浦交通0403-04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掌握测绘学科的基本内容;
3.了解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4.掌握地球形状、大小和测量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手段
(二)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i角)的检验与校正
《测量学B(48)》教案
时间
05~06学年第1学期第1周星期(05年月日)
节次
12
班级
交通0401-02
浦交通0403-04
授课学时
2
地点
教学章节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教学目的
掌握水平角观测的概念,同时掌握光学经纬仪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全站仪的测角的方法
(二)精密量距步骤(*)
1.经纬仪定线。在桩顶画出十字线。
2.精密丈量.
(1)前尺手零端用标准拉力拉紧钢尺。
(2)前读尺员发“预备”,后读尺员发“好”;此时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3)移动后尺整厘米刻划,按上述方法再测二次,三次较差不超限时(一般不得超过2~3mm),取平均值作为尺段结果.每测完一尺段,用温度计读取一次温度。
讲课
教学形式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1.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1。1.1测量学的概念1.1。2测绘技术的应用
1。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要点
1.§1-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1.测量学(定义、原来、现在)2.测量学的基本任务①测定②测设3.测量学的分科①大地测量学(重力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②普通测量学(房产、地籍、地形、专题地图)③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近景摄影测量、遥感)④工程测量学(一般、精密工程测量学)4.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1.水准测量原理;
2.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3.自动安平水准仪。
教学要点
1。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仪器和工具
(一)水准仪(level)
望远镜(telescope)、水准器(bubble)有两种:圆水准器、水准管、基座(tribrach)
教学内容
第三章角度与距离观测
1.地面点的标定与直线定向;
2.钢尺普通丈量;
3.钢尺的尺长方程和钢尺精密丈量;
教学要点
按精度分: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一般量距步骤
1.定线(linealignment)。按精度分:目估法和经纬仪法。
2.丈量。
3.内业成果整理。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要求:一般量距≤1/3000(平坦),≤1/1000(山区)。
5。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演示、国内、国外、现代)
§1-2地面点位的确定一、地球的形状及大小1.地形①地物②地貌2.水准面:3.大地水准面:4.大地体:
二。掌握测图的原理与测量工作原则概述。
基本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定义。
重点:
准确理解测量学的概念和应用
布置作业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复习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概述;
2.水准测量的施测;
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教学要点
1。水准点(BenchMark)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2.水准路线(levelingline)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
3。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观测要点、记录要点)
4。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内业)(闭合差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5.水准仪轴线的几何关系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
主要条件
1.水准管轴LL//视准轴CC2。调焦过程中视准轴不变
次要条件
1。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2。圆水准轴L'L’//竖轴VV
6。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